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双皮质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健 孙庚林 +3 位作者 吴炜 许崇涛 李滨飞 王鹏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2-766,共5页
目的:对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方式双皮质固位螺钉内固定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建立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6种双皮质螺钉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固定方法在3种咬合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 目的:对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方式双皮质固位螺钉内固定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建立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6种双皮质螺钉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固定方法在3种咬合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骨劈开处的位移,对比这些固定方式的固定效果以及不同咬合情况对固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相同咬合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劈开处的位移的大小情况如下:单纯上缘固定大于倒"L"型固定;直径2.0mm大于直径2.7mm螺钉固定;倒"L"型60°大于倒"L"型90°和120°固定;间距2.0cm大于间距3.0cm固定。相同固定方式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劈开处的位移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前牙咬合、前磨牙咬合、磨牙咬合。结论:双皮质固位螺钉内固定的排列方式,如:间距、角度、位置和内固定系统的规格均对固定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前牙咬合对固定的不良影响最大,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术 有限元 双皮质螺钉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的椎前大血管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列华 兰阳军 +5 位作者 周强 梁勇 李松涛 王浩明 赵晨 周代全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观测腰椎椎体前面与椎前大血管的解剖关系,为腰椎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技术提供血管解剖学依据。方法 62例成年人行腰椎CT三维重建及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其中男32例,女30例),观测腰椎椎弓根平面椎体前面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或髂动静... 目的观测腰椎椎体前面与椎前大血管的解剖关系,为腰椎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技术提供血管解剖学依据。方法 62例成年人行腰椎CT三维重建及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其中男32例,女30例),观测腰椎椎弓根平面椎体前面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或髂动静脉之间的距离,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或髂动静脉相对于椎体前面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 L1~L4椎体左侧平椎弓根平面腹主动脉距椎体前面距离为0.26~0.37 cm、位于椎体前面-7°~34°区域;L1~L3椎体右侧平椎弓根平面下腔静脉距椎体前面距离分别为1.03 cm、0.75 cm、0.36 cm,位于椎体前面17°~63°区域;L4椎体右侧、L5椎体双侧平椎弓根平面髂动静脉距椎体前面距离小于0.15 cm,位于椎前73°区域内。结论 L1~L4左侧双皮质椎弓根螺钉置钉过深容易损伤腹主动脉,L1~L3椎右侧椎弓根螺钉最容易操作完成,损伤下腔静脉的可能性较小,L4右侧、L5双侧的双皮质椎弓根螺钉最容易损伤椎前大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椎前大血管 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两种改良Goel技术治疗颅底凹陷症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宝成 蔡贤华 +4 位作者 刘海波 王志华 徐峰 康辉 丁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4-310,共7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评价C2双皮质椎板螺钉和C2椎弓根螺钉联合关节内Cage在寰枢固定中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采集1名35岁正常男性上颈椎(C0~2)CT数据,通过Mimics10.01和Abaqus6.11软件建立C0~2节段三维有限元完整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评价C2双皮质椎板螺钉和C2椎弓根螺钉联合关节内Cage在寰枢固定中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采集1名35岁正常男性上颈椎(C0~2)CT数据,通过Mimics10.01和Abaqus6.11软件建立C0~2节段三维有限元完整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失稳模型上分别建立后路C1侧块螺钉+Cage+C2双皮质椎板螺钉组成的钉棒系统模型(C1 lateral mass screw+Cage+bicortical C2laminar screw, C1L+Cage+BC2L)、后路C1侧块螺钉+Cage+C2椎弓根螺钉组成的钉棒系统模型(C1 lateral mass screw+Cage+C2pedicle screw, C1L+Cage+C2P)。在枕骨髁上施加40 N轴向压力模拟头颅重力,同时在枕骨上施加1.5 Nm力矩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记录C1L+Cage+BC2L组及C1L+Cage+C2P组的应力云图及应力峰值,计算C1~2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在任何工况下C1L+Cage+BC2L组和C1L+Cage+C2P组的C1~2节段ROM差异均小于0.1°,且两组内固定所有螺钉的应力分布和应力峰值无明显差异。在后伸工况下两组内固定Cage内植骨应力最小,存在明显应力遮挡,尤其是C1L+Cage+C2P组。结论对于BI的治疗,C1L+Cage+BC2L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与C1L+Cage+C2P相当,与C2P技术相比,BC2L技术简单、易行,同时能有效避免椎动脉和脊髓的损伤。为了避免内固定失效和应力遮挡,术后患者应避免颈部后伸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Goel技术 C2椎弓根螺钉 C2双皮质椎板螺钉 颅底凹陷症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寰椎前弓双皮质螺钉固定相关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方舟 奚春阳 +5 位作者 姬烨 刘新顶 周长龙 由长城 陈光华 闫景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 :通过测量寰椎前弓双皮质螺钉固定相关解剖结构数据,为设计出更契合寰椎解剖结构的双皮质可调螺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8月门诊及住院部行上颈椎CT三维重建检查的就诊患者99例。其中男性54例,年... 目的 :通过测量寰椎前弓双皮质螺钉固定相关解剖结构数据,为设计出更契合寰椎解剖结构的双皮质可调螺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8月门诊及住院部行上颈椎CT三维重建检查的就诊患者99例。其中男性54例,年龄31~81岁,平均56.67±10.56岁,身高159~180cm,平均172.24±4.95cm,体重55~90kg,平均70.24±7.57kg;女性45例,年龄46~77岁,平均59.84±8.29岁,身高154~171cm,平均163.11±5.24cm,体重40~80kg,平均59.31±8.48kg。通过三维测量软件,对前结节中点与齿状突后缘中点距离(前后距离)、双侧垂直钛板螺钉孔方向置钉长度(垂直长度)、双侧向齿状突后缘中点方向置钉长度(斜行长度)、双侧向齿状突后缘中点方向置钉尾端外倾角度(尾端外倾角度)和双侧置钉处前弓高度等进行测量。按照不同性别将患者分组,两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齐)或Satterthwaite t′检验(方差不齐);左右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年龄和各数值的相关性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身高、体重和各数值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简单线性回归描述。结果:垂直长度、斜行长度、尾端外倾角度及置钉处前弓高度的左右侧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前后距离、垂直长度、斜行长度、尾端外倾角度、置钉处前弓高度的均数分别为21.33±1.12mm、8.92±1.48mm、8.37±1.49mm、13.20°±0.93°、12.44±0.48mm;女性前后距离、垂直长度、斜行长度、尾端外倾角度、置钉处前弓高度的均数分别为20.01±1.33mm、8.18±1.56mm、7.67±1.58mm、13.88°±1.38°、12.08±0.75mm;男性患者垂直长度、斜行长度、前后距离及置钉处前弓高度大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尾端外倾角度大于男性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和垂直长度及斜行长度在不同性别组中均无相关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身高和尾端外倾角度在不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前弓 测量 骨脊柱重建 双皮质可调螺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