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亚高山三种优势树种不同根序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1
1
作者 唐仕姗 杨万勤 +4 位作者 熊莉 殷睿 王海鹏 张艳 徐振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3-369,共7页
采用Pregitzer的方法对细根进行分级,测定川西亚高山红桦、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3种优势树种1~5级细根(直径〈2 mm)碳(C)、氮(N)和磷(P)浓度,并计算它们之间的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3种优势树种的细根的C浓度、C/N和C/P随根序的... 采用Pregitzer的方法对细根进行分级,测定川西亚高山红桦、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3种优势树种1~5级细根(直径〈2 mm)碳(C)、氮(N)和磷(P)浓度,并计算它们之间的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3种优势树种的细根的C浓度、C/N和C/P随根序的升高而升高,N和P浓度随根序的升高而降低,而N/P在不同根序间变化不显著.细根C、N和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在3个物种之间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随细根根序的不同而变化.3种树种的细根C、N、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 根序 粗枝云杉 岷江冷杉 红桦
原文传递
太白山红桦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与关联性 被引量:27
2
作者 郭垚鑫 胡有宁 +3 位作者 李刚 王得祥 杨吉健 杨改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4,共6页
以太白山1 hm2红桦林样地资料为基础,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单变量O-ring函数和双变量O-ring函数对红桦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红桦林多为成熟林和过熟林,林下幼苗、幼树极少,而受到一定砍伐干... 以太白山1 hm2红桦林样地资料为基础,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单变量O-ring函数和双变量O-ring函数对红桦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红桦林多为成熟林和过熟林,林下幼苗、幼树极少,而受到一定砍伐干扰的林下红桦更新较好;红桦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各异,幼树的聚集性最强,中树表现出一定的聚集性,而大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红桦幼树与大树在0~15 m尺度空间内多呈负关联,幼树与中树及中树与大树空间分布上总体无显著关联性。以上结果表明:红桦种群强烈依赖于干扰进行斑块集群更新,其更新不仅受种间竞争的影响,同样受种内竞争的制约,最终导致成熟的红桦林更新极差,呈现衰退趋势。选择性择伐大树或者枯树可以促进红桦种群的局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 发育阶段 点格局分析 分布格局 关联性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两个种植密度下红桦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乔匀周 王开运 张远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1-306,共6页
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2个种植密度下红桦幼苗生长和氮(N)、磷(P)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CO2浓度为350和700μmol.mol-12个水平,每个CO2浓度水平下又设密度28和84株.m-22个水平。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红桦株高和叶面积... 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2个种植密度下红桦幼苗生长和氮(N)、磷(P)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CO2浓度为350和700μmol.mol-12个水平,每个CO2浓度水平下又设密度28和84株.m-22个水平。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红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均增加,净同化率(NAR)值增加,叶质比(LMR)和比叶面积(SLA)均下降,但相对生长率(RGR)提高。CO2浓度增加,红桦幼苗茎枝、叶、根和总生物量提高,氮(N)、磷(P)含量降低,但单株N、P总吸收量均增加。CO2浓度升高,氮磷利用效率(NUE和PUE)提高,氮磷累积速率(NAcR和PAcR)显著增加。CO2浓度升高,红桦幼苗体内N、P浓度下降是由于生物量迅速增加引起的稀释效应造成的,而NUE和PUE的提高可以有效缓解CO2浓度升高后,亚高山和高山地区森林土壤中养分元素不足对森林生产力的限制。CO2浓度升高导致的植物生长的增加量会随植株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器官养分吸收量的增加量在低密度条件下比高密度条件下大得多,主要是因为高种植密度显著降低了植株各部位的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密度 生长 氮磷含量 红桦
下载PDF
秦岭辛家山不同林分土壤酶活性的剖面分布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郑爱泉 范学科 杜璨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5,93,共7页
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了秦岭辛家山林区红桦(纯林)、云杉(纯林)和灌木3种天然次生林,分析了不同土层(0~10、10~20、20~40 cm和40~60 cm)β-1,4-木糖苷酶、β-1,4-葡... 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了秦岭辛家山林区红桦(纯林)、云杉(纯林)和灌木3种天然次生林,分析了不同土层(0~10、10~20、20~40 cm和40~60 cm)β-1,4-木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分布状况,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4种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红桦林土壤β-1,4-葡糖苷酶和β-1,4-木糖苷酶活性均高于云杉林和灌木林,云杉林土壤纤维素二糖水解酶活性高于红桦林和灌木林,而灌木林土壤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于云杉林和红桦林;2)除云杉林的纤维二糖水解酶外,3种林分土壤β-1,4-葡糖苷酶、β-1,4-木糖苷酶、纤维素二糖水解酶和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在0~10 cm达到最大值,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3)相关分析表明,3种林分类型β-1,4-葡糖苷酶、β-1,4-木糖苷酶、纤维素二糖水解酶和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均与土壤SOC、EOC、DOC和MBC显著正相关。表明酶活性在土壤的剖面变化不仅受到林分类型的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同样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云杉林 红桦林 灌木林
下载PDF
秦岭辛家山林区红桦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彤彤 王强 +6 位作者 杜璨 张丹妮 张帆 马武功 王志康 李鑫 耿增超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1-860,共10页
以秦岭辛家山林区红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鉴定与其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结果鉴定出33种外生菌根真菌,均为担子菌,分属8科9属,其中毛革菌属Tomentella是优势类群,Piloderma lanatum、Russula 1、Rus... 以秦岭辛家山林区红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鉴定与其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结果鉴定出33种外生菌根真菌,均为担子菌,分属8科9属,其中毛革菌属Tomentella是优势类群,Piloderma lanatum、Russula 1、Russula 5、Sebacina cystidiata、Tomentella 1是常见种,其余28种为稀有种。样地1和样地2的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侵染率均有一定差异,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Sorenson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27和0.43。说明秦岭辛家山红桦外生菌根真菌资源相对丰富,并且红桦林型在种群建立(幼龄)时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指数及侵染率均高于种群稳定(中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 担子菌 种类组成 优势类群 侵染率
原文传递
甘南白龙江2种次生林不同器官C、N、P、K计量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霍怀成 曹秀文 +7 位作者 刘锦乾 王飞 齐瑞 赵阳 张涛 陈学龙 王若鉴 要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72,共9页
为明确甘南白龙江2种次生林各器官C、N、P、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掌握养分元素在不同次生林分配格局及各器官养分受限状况等情况,对该地区红桦和辽东栎2种主要次生林各器官(根、主干、各级枝、叶片)进行取样,分析其含水率、C、N、P和K含... 为明确甘南白龙江2种次生林各器官C、N、P、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掌握养分元素在不同次生林分配格局及各器官养分受限状况等情况,对该地区红桦和辽东栎2种主要次生林各器官(根、主干、各级枝、叶片)进行取样,分析其含水率、C、N、P和K含量以及各元素之间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2种次生林叶片含水率最大,红桦各器官含水率在34.09%~59.01%,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一级枝>根>二级枝>三级枝,辽东栎各器官含水率在33.98%~52.66%,叶片>根>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四级枝,叶片含水率均最高,其次为根,枝级越高含水率越小。2)2种次生林叶片的C、N、P、K含量最高。辽东栎C含量在387.19~529.64 g·kg^(-1),叶片C含量最高,其他各器官含量相差不大,C属于弱变异。N含量在5.03~19.54 g·kg^(-1),从大到小依次是叶片>三级枝>四级枝>根>二级枝>一级枝>主干。叶片P和K含量也是最高,除根的K含量以外,其他器官都表现出2种元素含量从形态学的下端到上端依次增加。N与K含量呈显著性相关,P变异系数较大,属于强变异。红桦C、P和K变化一致,除根以外,从主干到叶片3种元素含量依次增加,P含量从根到叶片依次增加,C变异系数最小属于弱变异,K含量属于强变异。3)2种次生林叶片的C∶N、C∶P、C∶K和P∶K最小,N∶P最大。红桦叶片的N∶K也是最小,C∶N与N∶K呈显著性负相关,C∶P与N∶P以及C∶K与N∶K呈显著性正相关。辽东栎的N∶K除叶片,从根到四级枝依次减小,C∶P与N∶P呈显著性正相关,C∶K与N∶K和P∶K也呈显著性正相关。由此可见,甘南白龙江2种次生林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与相应器官的功能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辽东栎 红桦 甘南白龙江 植物器官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2种主要次生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初探
7
作者 臧建伟 何永宁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63-66,88,共5页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直接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本文以白龙江红桦和辽东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收获法建立了生物量与胸径的相对生长方程,推算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2022年较2019年辽东栎总生物量增...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直接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本文以白龙江红桦和辽东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收获法建立了生物量与胸径的相对生长方程,推算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2022年较2019年辽东栎总生物量增加了3.17~18.3 t·hm^(-2),红桦总生物量增加16.07~16.36 t·hm^(-2),2种次生林主干、枝、叶、根生物量大小依次为主干>根>枝>叶,主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在55.6%~61.78%之间,叶片生物量在2.48%~8.83%之间;(2)2种次生林平均生产力不同,辽东栎2种结构平均生产力相差较大,红桦年平均生产力基本相同,整体生产力呈显著主干>根>枝>叶;(3)平均生产力与海拔、坡度和胸径呈正相关,郁闭度和密度呈负相关,坡度与密度呈显著性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 辽东栎 生物量 生产力 次生林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红桦幼苗根系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青超 张远彬 +2 位作者 王开运 徐燕 乔匀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74-1678,共5页
应用封闭式生长室系统,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幼苗的根/冠、粗根和细根的干质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类含量、碳含量和碳/氮、氮和磷的含量及氮磷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使红桦幼苗粗根和细根的干... 应用封闭式生长室系统,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幼苗的根/冠、粗根和细根的干质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类含量、碳含量和碳/氮、氮和磷的含量及氮磷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使红桦幼苗粗根和细根的干质量增加,同时根/冠值显著升高,表明CO2浓度升高使红桦幼苗生物量向根系的分配增加;与对照相比,粗根的还原糖、蔗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而在细根中没有显著变化;粗根、细根的淀粉和总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CO2浓度升高下粗根和细根的碳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氮含量降低,碳/氮值升高;氮的吸收量在粗根和细根中均无显著变化。上述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下红桦幼苗根系氮含量下降是由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含量升高和(或)根系生物量增加产生的稀释效应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碳水化合物 干质量 碳/氮 红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红桦-岷江冷杉次生林中大径级保留木对其他林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茂萍 缪宁 +1 位作者 喻泓 马姜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3-1272,共10页
为了研究森林采伐后保留木在次生群落恢复过程中对其他林木的影响,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CI)和标记相关点格局kd(r)函数对4 hm2红桦-岷江冷杉(Betula albosinensis-Abies faxoniana)次生林样地中大径级保留木与其他林木的空间关系进行... 为了研究森林采伐后保留木在次生群落恢复过程中对其他林木的影响,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CI)和标记相关点格局kd(r)函数对4 hm2红桦-岷江冷杉(Betula albosinensis-Abies faxoniana)次生林样地中大径级保留木与其他林木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树种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与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种间、种内竞争中,种间Hegyi单木竞争指数(CI)(2.484)>红桦种内CI(1.711)>岷江冷杉种内CI(1.548);2)大径级保留木与其他径级林木间的竞争指数中,红桦大径级保留木与红桦小树的竞争指数最大,红桦大径级保留木与岷江冷杉小树、岷江冷杉大径级保留木与红桦小树和岷江冷杉小树这三组的竞争指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且三者的值最小;3)在14.5–15.5 m尺度上,红桦大径级保留木与岷江冷杉幼树呈显著的空间正关联;在6.5–7.5 m的尺度上,岷江冷杉大径级保留木与岷江冷杉幼树呈显著的空间负关联;0–100 m尺度上,岷江冷杉幼苗(树龄≥4年)与两种大径级保留木均呈相互独立的空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冷杉 红桦 竞争 影响 Hegyi单木竞争指数 标记相关点格局以-函数 保留木 红桦-岷江冷杉次生林
原文传递
秦岭林区红桦天然林直径分布建模与差异分析
10
作者 牛永红 孙帅超 +2 位作者 黄宏超 陈书军 曹田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61,共9页
林分直径分布是研究林分结构的基础。根据秦岭火地塘、旬阳坝、黄柏塬3个林区181块红桦天然次生林样地数据,采用三参数Weibull概率密度函数构建秦岭红桦天然次生林直径分布模型,并对矩估计法和混合估计法2种参数预估方法,以及极大似然... 林分直径分布是研究林分结构的基础。根据秦岭火地塘、旬阳坝、黄柏塬3个林区181块红桦天然次生林样地数据,采用三参数Weibull概率密度函数构建秦岭红桦天然次生林直径分布模型,并对矩估计法和混合估计法2种参数预估方法,以及极大似然估计法(MLE)、累积分布函数法(CDF)和修正的累积分布函数法(MCDF)3种模型拟合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红桦天然林直径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混合估计法在预测模型参数上优于矩估计法,CDF拟合的直径分布模型精度表现优于MLE和MCDF。平均直径和林分密度对秦岭林区红桦直径分布影响显著。平均直径越大,林分密度越小的红桦林分直径结构越接近正态分布,呈倒钟形;平均直径越小,林分密度越大的红桦林分直径结构呈右偏或倒J形分布。研究结果证明了秦岭林区红桦天然林采用混合估计法预测参数并结合CDF进行拟合的直径分布模型估计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 次生林 直径结构 WEIBULL分布 参数回收法
下载PDF
应用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防治桦三节叶蜂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关丽萍 宋久栋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1期66-67,共2页
桦三节叶蜂(Arge pullata)是近年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危害红桦的主要食叶害虫。为有效控制该害虫的蔓延和危害,应用新一代植物源农药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对桦三节叶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低量10倍液处理或... 桦三节叶蜂(Arge pullata)是近年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危害红桦的主要食叶害虫。为有效控制该害虫的蔓延和危害,应用新一代植物源农药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对桦三节叶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低量10倍液处理或超低量5倍液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97.41%和95.68%。试验为防治桦三节叶蜂最佳用药量等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 桦三节叶蜂 木烟碱微囊悬浮剂 防治试验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初期土壤动物对红桦凋落叶质量损失的贡献 被引量:29
12
作者 夏磊 吴福忠 +1 位作者 杨万勤 谭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1-306,共6页
2010年10月26日—2011年4月18日在川西亚高山地区季节性冻融期间,选择典型的红桦-岷江冷杉林,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调查了不同网孔(0.02、0.125、1和3mm)凋落物分解袋内的凋落物质量损失,分析微型、中型和大型土壤动物对红桦凋落叶分解的... 2010年10月26日—2011年4月18日在川西亚高山地区季节性冻融期间,选择典型的红桦-岷江冷杉林,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调查了不同网孔(0.02、0.125、1和3mm)凋落物分解袋内的凋落物质量损失,分析微型、中型和大型土壤动物对红桦凋落叶分解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季节性冻融期间,0.02、0.125、1和3mm分解袋内的红桦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分别为11.8%、13.2%、15.4%和19.5%,不同体径土壤动物对红桦凋落叶质量损失的贡献率为39.5%;不同孔径凋落物袋内土壤动物的类群和个体相对密度与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的变化趋势相对一致.在季节性冻融的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不同土壤动物对红桦凋落叶质量损失的贡献率为大型土壤动物(22.7%)>中型土壤动物(11.9%)>微型土壤动物(7.9%).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活动是影响川西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红桦凋落叶 土壤动物 质量损失率 亚高山森林
原文传递
秦岭红桦林土壤细菌群落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杜璨 许晨阳 +5 位作者 王强 张帆 马武功 和文祥 侯琳 耿增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10-3019,共10页
研究秦岭辛家山林区红桦林细菌群落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状况,对评估土壤细菌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肥力调节、碳氮循环等作用至关重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16S r DNA V3~V4可变区进行测序,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 研究秦岭辛家山林区红桦林细菌群落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状况,对评估土壤细菌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肥力调节、碳氮循环等作用至关重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16S r DNA V3~V4可变区进行测序,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探讨了红桦林0~10、10~20、20~40和40~60 cm这4个土壤层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细菌群落组成及丰度变化.结果表明,在红桦林土壤剖面上,OTUs、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在0~10 cm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 688、2 314、8.66,土层间差异不显著.4个土壤层的优势菌门均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主要的优势菌属为Gp4、Gp6和Gp16.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土层间并不相同,0~10 cm土壤层具有较高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为23.62%,而40~60 cm具有较高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为62.88%.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全氮、土壤有机碳、C/N、可溶性有机碳显著相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显著相关.经RDA分析证明,影响秦岭红桦林土壤剖面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土壤因素是可溶性有机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秦岭红桦林土壤4个土层均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为进一步认识森林土壤细菌多样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剖面养分循环过程时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林 高通量测序 土壤细菌 土壤层 土壤因素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红桦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
14
作者 王泽龙 李泽义 +3 位作者 陈邑烜 马孟良 姜在民 蔡靖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在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设置红桦天然次生林临时样地85块,以年龄-树高、胸径-树高数据为依据,选取常用的9个树木生长模型拟合导向曲线,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并采用2种方法对4个不同地区的立地质量进行比较,... 在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设置红桦天然次生林临时样地85块,以年龄-树高、胸径-树高数据为依据,选取常用的9个树木生长模型拟合导向曲线,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并采用2种方法对4个不同地区的立地质量进行比较,实现对西北地区红桦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的科学评价。结果表明,立地指数和立地形的最优导向曲线方程分别为H=18.073/{1+exp[-(A-22.571)/9.144]}、H=19.793/{1+exp[-(D-12.218)/6.588]};确定基准年龄为40 a,基准胸径为20 cm,指数级距为2 m,划定10~20 m共6个立地质量等级,编制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检验结果表明,两表的卡方值均小于临界值,落点检验精度分别为95%和97.5%,达到编表精度要求,均能够良好地反映红桦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2种方法在对4个地区的立地质量评价中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其中陕西火地塘林场立地质量最优,宁夏二龙河林场次之,青海北山林场和甘肃洮坪林场立地质量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天然次生林 立地质量评价 立地指数 立地形
下载PDF
不同密度红桦幼苗苗冠结构与竞争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匀周 王开运 张远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33-1342,共10页
研究了两个种植密度下,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苗冠结构特征对CO2浓度的响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竞争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冠幅、冠高、苗冠表面积和苗冠体积均受CO2浓度升高的影响而增加,但是受密度增加的影响而降... 研究了两个种植密度下,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苗冠结构特征对CO2浓度的响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竞争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冠幅、冠高、苗冠表面积和苗冠体积均受CO2浓度升高的影响而增加,但是受密度增加的影响而降低。CO2浓度升高对苗冠的促进效应在低密度条件下大于高密度处理,高密度条件下苗冠基本特征部分地受到CO2浓度升高的促进作用;升高种植密度的效应则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大于现行CO2浓度处理。高CO2浓度和高密度条件下,LDcpa(单位苗冠投影面积叶片数)、LDcv(单位苗冠体积叶片数)和苗冠底部枝条的枝角均低于相应的现行CO2浓度处理和低密度处理,这主要是由于冠幅和冠高的快速生长所造成的。升高CO2浓度对枝条长度的影响与枝条在主茎上所处位置有关。总之,升高CO2浓度有利于降低增加种植密度对苗冠所带来的负效应,而增加种植密度降低了升高CO2浓度的正效应。LDcpa和LDcv的降低表明,红桦在升高CO2浓度和种植密度的条件下,会作出积极的响应,从而缓解由于生长的增加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冠结构 竞争压力 CO2浓度升高 种植密度 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
下载PDF
N添加对西南亚高山红桦林根系分泌物及其介导的养分转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正刚 许航 +4 位作者 彭修涛 梁时军 刘榕 罗尚华 肖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4-206,共13页
目前缺乏对根系分泌物通量以及相关生态后果对不同氮(N)沉降水平响应方向和幅度的深入理解,该研究以西南亚高山典型的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N添加试验模拟不同氮沉降水平(对照组,0 kg·hm^(-2)·a... 目前缺乏对根系分泌物通量以及相关生态后果对不同氮(N)沉降水平响应方向和幅度的深入理解,该研究以西南亚高山典型的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N添加试验模拟不同氮沉降水平(对照组,0 kg·hm^(-2)·a(-1);低氮处理,25 kg·hm^(-2)·a(-1);高氮处理,50 kg·hm^(-2)·a(-1)),分析了红桦林根系分泌物C输入通量及其介导的根际土壤养分循环过程对不同N添加水平的差异化响应,试图揭示不同N添加处理对红桦根系分泌物C输入通量及其介导的土壤养分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N添加显著抑制了红桦林根系分泌物C输入速率(其中低氮(N25)条件下单位根生物量根系分泌速率均值降低约14.87%)和年C输入通量(低氮条件下降低了约45.01%)(P<0.05),其高氮处理的抑制效应更强。(2)N添加显著抑制了红桦林N矿化速率及其相关的微生物胞外酶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了其根际效应;N沉降显著抑制了根系分泌物C输入通量及其介导的土壤养分转化过程,并且这种抑制效应随N沉降水平的升高而增强。该研究结果可丰富全球气候变化下森林地下碳养分循环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林 根系分泌物 土壤N转化 根际效应 N沉降
下载PDF
云杉林和红桦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璨 杜璇 +1 位作者 范学科 郑爱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74-80,共7页
为森林土壤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参考,以秦岭辛家山云杉和红桦2种天然次生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TS序列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2种林分0~10cm、10~20cm、20~40cm和40~60cm 4个土层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为森林土壤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参考,以秦岭辛家山云杉和红桦2种天然次生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TS序列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2种林分0~10cm、10~20cm、20~40cm和40~60cm 4个土层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杉林和红桦林土壤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在0~10cm处达最大值,土层间差异显著;2种林分土壤均以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菌门,且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最高,2门真菌的相对丰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云杉林和红桦林土壤的优势菌属分别为蜡伞属(Hygrophorus)和丝盖伞属(Inocybe),相对丰度分别为51.84%~60.44%和73.97%~89.03%,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pH、全氮、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是影响土壤剖面真菌群落组成的环境因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pH和氮含量,影响秦岭土壤真菌剖面分布的主要土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林 红桦林 真菌群落 生物多样性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森林土壤生态系统 微生物生物量碳
下载PDF
间伐对秦岭南坡红桦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学鑫 王军会 +2 位作者 党坤良 高媛 王先初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4,共7页
通过对秦岭南坡红桦林的研究,设置5个间伐区域(5%、10%、15%、20%和25%)和对照(CK),研究抚育间伐对红桦林土壤活性有机碳(轻组分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为秦岭南坡红桦林的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每... 通过对秦岭南坡红桦林的研究,设置5个间伐区域(5%、10%、15%、20%和25%)和对照(CK),研究抚育间伐对红桦林土壤活性有机碳(轻组分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为秦岭南坡红桦林的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每个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总有机碳含量,且15%最高,为26.05 g·kg^-1;其含量在不同间伐强度的顺序为15%>20%>10%>25%>5%>CK;每个土层的总有机碳含量都可以通过间伐强度来增加。2)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轻组分有机碳的含量会降低,不同的间伐强度下轻组分有机碳含量顺序为CK>5%>10%>15%>20%>25%;在不同间伐强度下,易氧化有机碳和总有机碳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以间伐强度15%最高,为4.75 g·kg^-1,不同间伐强度易氧化有机碳顺序为15%>20%>25%>10%>5%>CK。间伐对表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影响,对深层几乎无影响。间伐可提高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以强度20%增加最明显,为133.91 mg·kg^-1,其含量顺序为20%>15%>10%>25%>5%>CK。间伐能显著影响表层可溶性有机碳,对深层几乎无影响。3)3种活性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在强度15%时均最低,分别为11.12%~34.44%、16.07%~21.15%和0.57%~0.82%。表明15%的间伐强度不仅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而且能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因此间伐强度15%可作为红桦林间伐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坡 红桦林 间伐强度 活性有机碳 总有机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