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并噻二唑诱发水稻对白叶枯病的系统获得抗性 被引量:27
1
作者 宋凤鸣 葛秀春 +1 位作者 郑重 谢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用苯并噻二唑 (benzothiadiazole,BTH) (0 .5 mmol/ L )、水杨酸 (1mmol/ L )、硝酸镍 (0 .5 mmol/ L )、多效唑 (30 0mg/ L)和烯效唑 (40 mg/ L)处理 4叶 1心期稻苗后接种白叶枯病菌 ,病斑长度明显降低。BTH对白叶枯病病菌生长无明显... 用苯并噻二唑 (benzothiadiazole,BTH) (0 .5 mmol/ L )、水杨酸 (1mmol/ L )、硝酸镍 (0 .5 mmol/ L )、多效唑 (30 0mg/ L)和烯效唑 (40 mg/ L)处理 4叶 1心期稻苗后接种白叶枯病菌 ,病斑长度明显降低。BTH对白叶枯病病菌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BTH诱发稻苗对白叶枯病抗性的最佳浓度为 0 .5~ 1mmol/ L;在诱发处理和接种之间至少需要 2 d才能诱导抗性 ,间隔 7d的诱导抗性效果最好 ,诱导抗性的持久期至少 15 d。BTH处理稻苗第 2叶 ,可使未处理的第 3和第 4叶上也表现出诱导抗性 ,但处理后至少需要 2 4~ 36 h上部叶片才表现出诱导抗性。结果表明 ,BTH诱导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是一种系统获得抗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系统获得抗性 苯并噻二唑 水稻
下载PDF
苯并噻二唑诱发水稻对稻瘟病抗性中防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2
2
作者 葛秀春 宋凤鸣 +1 位作者 陈永叶 郑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1-175,共5页
分析了苯并噻二唑 (BTH)诱导水稻对稻瘟病抗性中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肉桂醇脱氢酶 (CAD)、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 (L OX)、β- 1,3-葡聚糖酶和几丁酶等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BTH诱导处理亲和性水稻品种第 3叶后提高了处理叶及其... 分析了苯并噻二唑 (BTH)诱导水稻对稻瘟病抗性中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肉桂醇脱氢酶 (CAD)、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 (L OX)、β- 1,3-葡聚糖酶和几丁酶等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BTH诱导处理亲和性水稻品种第 3叶后提高了处理叶及其上位第 4叶中 CAD、L OX和β- 1,3-葡聚糖酶等的活性 ;经 BTH处理的幼苗接种稻瘟菌后 ,处理叶和其上位叶中CAD、POD、L OX和 β- 1,3-葡聚糖酶等活性快速增加 ,且增长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几丁酶活性在受稻瘟菌侵染后升高 ,但BTH诱导处理并不能促进其增加 ;PAL活性在 BTH处理及稻瘟菌接种后均无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说明 ,BTH处理能诱导CAD、POD、L OX和β- 1,3-葡聚糖酶等活性的增加 ,而且这些酶活性的升高可能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苯并噻二唑 稻瘟病 诱导抗性 肉桂醇脱氢酶 过氧化物酶 脂氧合酶 Β-1 3-葡聚糖酶
下载PDF
苯并噻重氮和茉莉酸甲酯对采后香蕉果实抗病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麻宝成 朱世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20-1227,共8页
目的探讨BTH(苯并噻重氮)和MeJA(茉莉酸甲酯)对采后香蕉果实抗病性诱导的效果及其对几种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BTH和MeJA溶液对香蕉果实作喷雾处理后,将香蕉贮藏于22℃,观测发病情况和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未处理果实相... 目的探讨BTH(苯并噻重氮)和MeJA(茉莉酸甲酯)对采后香蕉果实抗病性诱导的效果及其对几种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BTH和MeJA溶液对香蕉果实作喷雾处理后,将香蕉贮藏于22℃,观测发病情况和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未处理果实相比,经BTH和MeJA处理后的香蕉果实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另外,处理后的果实接种炭疽菌后,病斑直径和发病率也显著降低。对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的测定表明,无论对于接种还是未接种炭疽菌的香蕉,BTH和MeJA处理均提高了该6种酶的活性。结论BTH和MeJA处理提高香蕉果实的抗病性可能是通过激活香蕉的防御系统而发挥作用。BTH和MeJA诱导的两种不同的抗病反应既存在差异又相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苯并噻重氮 茉莉酸甲酯 防御酶 抗病性
下载PDF
BTH、SA和SiO_2处理对甜瓜幼苗白粉病抗性及叶片HRGP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年来 胡敏 +2 位作者 乔昌萍 乃小英 王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5-541,共7页
【目的】探讨苯并噻二唑(BTH)、水杨酸(SA)和纳米硅(SiO2)对甜瓜幼苗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及与木质素、HRGP含量的关系。【方法】以抗白粉病甜瓜品种‘银帝’和感病品种‘卡拉克赛’为材料,用BTH、SA和SiO2溶液分别预处理,5d后接种白粉... 【目的】探讨苯并噻二唑(BTH)、水杨酸(SA)和纳米硅(SiO2)对甜瓜幼苗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及与木质素、HRGP含量的关系。【方法】以抗白粉病甜瓜品种‘银帝’和感病品种‘卡拉克赛’为材料,用BTH、SA和SiO2溶液分别预处理,5d后接种白粉病菌并分4次调查处理植株的发病情况、测定叶片细胞壁中木质素和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结果】(1)BTH和SA处理显著降低了甜瓜幼苗的白粉病病情指数,尤以BTH效果为好,抗病品种发病较感病品种轻,SiO2只在发病初期显著降低病情指数。(2)白粉菌接种和BTH、SA处理对甜瓜叶片木质素及HRGP含量增加具有显著的系统诱导作用,且细胞壁中HRGP积累与木质素沉积在时间进程和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抗病品种的增加程度大于感病品种,SiO2无显著诱导效果。【结论】HRGP的积累和细胞壁的木质化与甜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反应有关,是寄主-病菌互作的重要生化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白粉病 苯并噻二唑 水杨酸 纳米硅 木质素 羟脯氨酸糖蛋白
下载PDF
苯并噻重氮对采后杧果抗病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弓德强 谷会 +3 位作者 张鲁斌 王松标 詹儒林 朱世江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5-590,共6页
探讨了BTH(苯并噻重氮)对采后杧果(Mangifera indica Linn.cv.Hongmang No.6)果实抗病性诱导的效果及其对几种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用质量浓度为50mg·L-1的BTH水溶液对杧果果实作喷雾处理后,将杧果贮藏于(20±1)℃,相对湿度... 探讨了BTH(苯并噻重氮)对采后杧果(Mangifera indica Linn.cv.Hongmang No.6)果实抗病性诱导的效果及其对几种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用质量浓度为50mg·L-1的BTH水溶液对杧果果实作喷雾处理后,将杧果贮藏于(20±1)℃,相对湿度为80%的恒温箱内,观察贮藏过程中杧果发病情况和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BTH处理不仅能显著降低杧果果实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而且明显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β-1,3-葡聚糖酶(GUN)等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此外,BTH处理也提高了过氧化氢(H2O2)和总酚的含量,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因此,BTH处理提高采后杧果果实的抗病性可能是通过激活杧果的防御系统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苯并噻重氮 防御酶 抗病性
下载PDF
甲基茉莉酸、苯丙噻重氮、草酸诱导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冀瑞琴 董彩华 +2 位作者 高荣村 刘越英 刘胜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4-188,共5页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甲基荣莉酸(MeJA)、苯丙噻重氮(BTH)和草酸(OA)诱导油菜对菌核病产生的局部和系统抗性。结果表明,0.01-1.0mmol/LBTH,0.1-1.0mmoL/L MeJA和0.5—15mmol/LOA均能有效诱导局部和系统抗性,系统抗性比...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甲基荣莉酸(MeJA)、苯丙噻重氮(BTH)和草酸(OA)诱导油菜对菌核病产生的局部和系统抗性。结果表明,0.01-1.0mmol/LBTH,0.1-1.0mmoL/L MeJA和0.5—15mmol/LOA均能有效诱导局部和系统抗性,系统抗性比局部抗性产生晚。Trypan blue染色结果表明,在MeJA,BTH和低浓度OA诱导过的油菜叶片中.菌丝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菌丝变粗、弯曲。较低浓度(如0.01mmol/LMeJA,0.5mmol/LOA)下虽然易诱导局部抗性,而系统抗性较弱,0.01mmol/LMeJA几乎不诱导系统抗性。高浓度(如20mmol/L以上)OA有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苯丙噻重氮 甲基荣莉酸 草酸 诱导抗病性
下载PDF
BTH对小麦产生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雪玲 黄丽丽 +2 位作者 康振生 韩青梅 魏国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8-80,共3页
用化学诱抗剂BTH(benzothiadiazole)分别处理幼苗期和成株期小麦后,再接种小麦白粉病菌,以研究BTH诱发小麦对白粉病产生系统性抗性的能力.结果表明,用BTH处理幼苗期小麦后,小麦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降低,BTH诱发小麦幼苗对白粉病... 用化学诱抗剂BTH(benzothiadiazole)分别处理幼苗期和成株期小麦后,再接种小麦白粉病菌,以研究BTH诱发小麦对白粉病产生系统性抗性的能力.结果表明,用BTH处理幼苗期小麦后,小麦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降低,BTH诱发小麦幼苗对白粉病产生抗性的最佳浓度为0.20~0.25 mmol/L,最佳时间间隔应大于6 d.对于成株期小麦,在分蘖中期和后期以0.20 mmol/L BTH喷雾,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0.82%,较对照增产16.00%.说明BTH可以诱导小麦对白粉病产生系统获得抗性,并可用于田间白粉病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系统获得抗性 BTH
下载PDF
苯并噻二唑类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和平 李在房 +1 位作者 侯秋飞 王艳玲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8-304,共17页
苯并噻二唑结构单元被广泛用来构建高光电转换效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以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三个方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含苯并噻二唑基团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 苯并噻二唑结构单元被广泛用来构建高光电转换效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以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三个方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含苯并噻二唑基团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二唑 有机太阳能电池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新型植物杀菌剂——苯并噻二唑类植物抗病诱导剂 被引量:7
9
作者 褚明杰 黄德智 《安徽化工》 CAS 2003年第2期29-32,共4页
植物抗病诱导剂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植物杀菌剂,苯并噻二唑类(BTH)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对近年来BTH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新型 植物杀菌剂 苯并噻二唑类 植物抗病诱导剂
下载PDF
苯并噻二唑诱发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卫东 葛秀春 +1 位作者 宋凤鸣 郑重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TH)诱发水稻产生对纹枯病的抗性。离体条件下,1.0mmol/L BTH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BTH叶面或灌根处理四叶一心期水稻幼苗,并将植株第2、3和4叶离体接种纹枯病菌,水稻叶片纹枯病病斑长度明显下降,BTH诱... 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TH)诱发水稻产生对纹枯病的抗性。离体条件下,1.0mmol/L BTH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BTH叶面或灌根处理四叶一心期水稻幼苗,并将植株第2、3和4叶离体接种纹枯病菌,水稻叶片纹枯病病斑长度明显下降,BTH诱发苗期水稻产生抗性的最佳诱导期在处理后的3~5天,最佳浓度为0.1mmol/L,BTH灌根处理诱发抗性的效果较好。用BTH溶液叶面喷雾处理成株期水稻倒二叶后离体接种纹枯病菌,倒二叶、倒一叶和剑叶上病斑长度显著低于对照,最佳诱导期在处理后3~5天。用BTH处理苗期水稻第2叶或成株期倒二叶,可使未经处理的苗期水稻第3和4叶以及成株期水稻倒一叶和剑叶上纹枯病病斑长度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获得抗性 水稻纹枯病 苯并噻二唑 抗性
原文传递
苯并噻二唑对漂浮育苗烟草白粉病的诱导抗性及其对烟苗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汪汉成 杨双剑 +4 位作者 许冬青 陈兴江 胡向丹 商胜华 石俊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3-126,133,共5页
测定了苯并噻二唑对烟草白粉病菌的毒力、防治烟草白粉病的持效期以及对烟苗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苯并噻二唑对烟草白粉病具有很高的诱导活性,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烟草白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它对烟草白粉病菌的EC50和EC90... 测定了苯并噻二唑对烟草白粉病菌的毒力、防治烟草白粉病的持效期以及对烟苗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苯并噻二唑对烟草白粉病具有很高的诱导活性,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烟草白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它对烟草白粉病菌的EC50和EC90分别为3.30μg/mL和10.49μg/mL;苯并噻二唑对烟草白粉病具有较长的持效期,50%苯并噻二唑水分散粒剂23g/hm2 2次喷雾处理4叶期烟苗,30d后的防效仍然达到100%,它对烟草新生烟叶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此外,50%苯并噻二唑水分散粒剂>95g/hm2喷雾烟苗会给烟苗造成严重药害,主要表现为烟苗生长滞缓,叶片坏死和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二唑 烟草白粉病菌 诱导抗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植物激活剂苯并噻二唑(BTH)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范文静 崔新仪 王学利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52-55,共4页
苯并噻二唑(BTH)是第一个成功商品化的植物激活剂Bion的有效成分。BTH是一种典型的植物抗病诱导剂,离体条件下无杀菌活性,但能够诱导植物的免疫活性,起到抗病、防病的作用。现对苯并噻二唑的特点、诱导植物的种类、抗病机制等进行了归... 苯并噻二唑(BTH)是第一个成功商品化的植物激活剂Bion的有效成分。BTH是一种典型的植物抗病诱导剂,离体条件下无杀菌活性,但能够诱导植物的免疫活性,起到抗病、防病的作用。现对苯并噻二唑的特点、诱导植物的种类、抗病机制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目前苯并噻二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活剂 苯并噻二唑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苯并噻二唑处理对柑橘果实采后病害控制效果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晓佳 薛耀碧 +3 位作者 周雅涵 姚世响 邓丽莉 曾凯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5-223,共9页
以‘丰脐’柑橘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和青霉菌(Penicillium italicum)、绿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同孔、异孔接种对柑橘果实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 以‘丰脐’柑橘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和青霉菌(Penicillium italicum)、绿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同孔、异孔接种对柑橘果实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的控制效果,筛选出针对这3种病害控制效果最适宜的BTH浓度,在此浓度下考察打孔和浸泡处理对果实果皮内源水杨酸含量和抗病性相关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25、0.50、1.00 mmol/L 3种浓度的BTH与P.italicum、P.digitatum、C.gloeosporioides同孔或异孔接种均可以降低果实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的病斑直径,其中,0.50 mmol/L的BTH效果最好;在病害发病率方面,3种浓度的BTH处理均在果实发病初期有效果,后期效果不显著,相比之下,0.50 mmol/L的BTH效果较好。最适浓度下,通过对果实果皮内源水杨酸含量和抗病性相关酶活力的研究发现,BTH损伤接种能增加果皮内源水杨酸的含量,BTH浸泡处理对果皮内源游离态水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能促进果皮内源结合态水杨酸含量的积累;BTH损伤接种和浸泡处理均能增加柑橘果皮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力。由此推测,BTH处理诱导柑橘果实提高了其采后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二唑 柑橘果实 侵染性病害 诱导抗病性
下载PDF
采后苯并噻重氮处理对‘玉金香’甜瓜氨基酸代谢酯类香气物质及其代谢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博 李霁昕 +3 位作者 李经纬 王雨 胡妍芸 蒋玉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12-220,共9页
以‘玉金香’甜瓜为材料,采后常温贮藏期间分析其氨基酸含量、谷丙转氨酶(glutamate 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丙酮酸脱氢酶(pyruva... 以‘玉金香’甜瓜为材料,采后常温贮藏期间分析其氨基酸含量、谷丙转氨酶(glutamate 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活力及其代谢产物酯类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化,探讨采后苯并噻重氮(benzothiadiazole,BTH)诱抗处理对酯类香气物质氨基酸代谢途径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BTH诱抗处理可延迟样品酯类香气物质释放高峰出现,抑制其释放,总含量比CK组(未经任何处理)低19.10%。15种游离氨基酸被分离确定,CK组氨基酸总含量峰值(14 597μg/g)出现在第6天,BTH组峰值出现在第8天,低于CK组9.47%(P<0.05)。BTH处理抑制了贮藏期间GOT、PDC和PDH活力,与CK组相比,BTH处理组果皮GOT、PDC和PDH活力峰值分别降低31.80%、16.86%和24.30%,果肉峰值分别降低19.10%、14.70%和25.56%,果皮GOT活力被显著抑制(P<0.05);不同处理组间GPT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总含量、GOT活力与酯类香气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水处理对氨基酸含量、代谢酶活力及其产物酯类香气物质释放均有影响,但无明显作用规律。由此可见,BTH处理会减少氨基酸含量,抑制相关代谢酶活力,进而改变其产物酯类香气物质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重氮 酯类香气物质 氨基酸 转氨酶 丙酮酸脱羧酶 丙酮酸脱氢酶
下载PDF
BTH和SA对葡萄植株及采后果实病害控制效果 被引量:8
15
作者 侯琪 安力 +2 位作者 潘多英 黄锐 王鹤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6-168,共3页
研究了BTH和水杨酸(SA)作为诱导剂以不同浓度处理葡萄植株后,对葡萄植株及采后果实病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2种诱导剂均对葡萄植株和采后果实有明显的病害控制作用,且BTH浓度为50 mg/L,SA浓度为25 mg/L时对病害的控制效果最好。
关键词 BTH 水杨酸SA 病害控制
下载PDF
A study on JA-and BTH-induced resistance of Rosa rugosa‘Plena’to powdery mildew(Sphaerotheca pannosa) 被引量:6
16
作者 Junxin Yan Yanan Deng +2 位作者 Jia Yu Yongqiang Zhang Defu Ch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813-821,共9页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jasmonic acid(JA)and benzothiadiazole(BTH) were sprayed on 2-year-old Rosa rugosa‘Plena’ seedlings. The induced resistance of JA and BTH to Sphaerotheca pannosa(Wallr.) and the change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jasmonic acid(JA)and benzothiadiazole(BTH) were sprayed on 2-year-old Rosa rugosa‘Plena’ seedlings. The induced resistance of JA and BTH to Sphaerotheca pannosa(Wallr.) and the changes of their related physiological indice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JA and BTH treatments had inhibitory impacts on S. pannosa infection.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JA and BTH was 0.5 mmol/L for the disease-resistance induction of the leaves, its inductive effect was up to 66.36% for BTH and 54.49% for JA.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at exogenous JA and BT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 rugose ‘Plena’ resistance to S. pannosa. When treated with JA and BTH, activities of the three defense enzymes(POD, PPO, and PA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Contents of total phenolics, flavonoids, and lignin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t is inferred from these results that exogenous JA and BTH could improve the resistance of R.rugose ‘Plena’ to S. pannosa through enhancing activities of the defensive enzymes and accumula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the le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zothiadiazole Defensive enzyme Jasmonic acid Powdery mildew Sphaerotheca pannosa(Wallr.) Rosa rugosa ‘Plena’ Secondary metabolism
下载PDF
苯并噻二唑类和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侯学太 王敏 +1 位作者 江树人 牛赡光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12-814,817,共4页
合成了33个苯并噻唑和苯并噻二唑类化合物,所有新化合物经过元素分析、1HNMR和IR确认,初步的离体生物活性结果表明:I-09、II-01、II-05、II-06、III-01、III-03和III-05的活性较好,对黄瓜灰霉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活体抗菌诱导生物... 合成了33个苯并噻唑和苯并噻二唑类化合物,所有新化合物经过元素分析、1HNMR和IR确认,初步的离体生物活性结果表明:I-09、II-01、II-05、II-06、III-01、III-03和III-05的活性较好,对黄瓜灰霉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活体抗菌诱导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I-04、I-07、II-09、II-13、III-02、III-071000mg/L在离体条件下对黄瓜灰霉病没有抑制作用,在活体条件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在55.0% ̄84.4%,表明具有良好的诱导抗性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苯并噻二唑 苯并噻唑 生物活性 诱导抗性
下载PDF
BTH诱导橡胶抗炭疽病效果初探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卓 郑服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6-77,共2页
用化学诱导剂BTH(benzothiadiazole)处理橡胶叶片后,再接种橡胶炭疽病菌,以研究BTH诱发橡胶对炭疽病产生系统性抗性的能力。结果表明,用BTH处理古铜期橡胶叶片后,橡胶炭疽病的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降低,BTH诱发橡胶叶片对炭疽病产生抗性... 用化学诱导剂BTH(benzothiadiazole)处理橡胶叶片后,再接种橡胶炭疽病菌,以研究BTH诱发橡胶对炭疽病产生系统性抗性的能力。结果表明,用BTH处理古铜期橡胶叶片后,橡胶炭疽病的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降低,BTH诱发橡胶叶片对炭疽病产生抗性的最佳浓度为200 mg/L,处理后7 d表现出最佳诱导抗性。说明BTH可以诱导橡胶对炭疽病产生系统获得抗性,并可用于田间炭疽病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炭疽病 系统获得抗性 BTH
下载PDF
N-烷基-[1,2,3]苯并噻二唑-7-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侯学太 江树人 +1 位作者 王敏 牛赡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9-23,共5页
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 14个 N-烷基 - [1,2 ,3]苯并噻二唑 - 7-甲酰胺类化合物 ,所有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1H NMR、IR确认 ,化合物 - 1表现出一定的诱导抗性活性。
关键词 合成 苯并噻二唑 酰胺 生物活性 诱导抗性
下载PDF
硅和苯并噻二唑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盼盼 丁伟 +4 位作者 刘秋萍 王丹 王瑢笙 喻延 张永强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3-30,共8页
为了揭示叶面喷施矿质元素硅(Silicon,Si)和植物诱抗剂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对烟草抗青枯病的影响机制,分析测定了Si和BTH处理后烟株根系青枯病菌及根茎叶的硅含量(质量分数)、叶片防御酶系活性、叶片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量... 为了揭示叶面喷施矿质元素硅(Silicon,Si)和植物诱抗剂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对烟草抗青枯病的影响机制,分析测定了Si和BTH处理后烟株根系青枯病菌及根茎叶的硅含量(质量分数)、叶片防御酶系活性、叶片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以及室内、田间烟草青枯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Si和BTH处理后的烟草根系青枯病菌含量[log(CFU)/g]均显著降低,且Si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烟草根系的硅含量;Si和BTH处理后烟株叶片中的防御酶系活性均增强,其中Si处理可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POD)与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BTH处理能显著增强β-1,3-葡聚糖酶(GLU)、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Si和BTH处理对烟草抗性基因的表达量也有显著影响,EFE26、ACC Oxidase、HIN1和PR2的表达量均显著提高,其中BTH处理后PR1、PR1a/c、EFE26、ACC Oxidase和HIN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i处理,而Si可显著提高PR2的表达量,且显著高于BTH处理。Si是通过烟草根系硅含量的积累来抵抗青枯病菌的侵染,BTH则是以抗性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显著提高来诱导烟草对青枯病的抗性。由此可见,叶面施用Si和BTH是以不同的途径诱导烟草抵抗青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二唑 烟草青枯病 防御酶系 抗性相关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