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的CO_2排放速率研究 被引量:82
1
作者 陈四清 崔骁勇 +1 位作者 周广胜 李凌浩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6期645-650,共6页
根据静态气室法对大针茅(StipagrandisSmirn)草原整个生长季土壤呼吸和地表凋落物分解释放CO2量的测定结果,分析了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季节动态,并探讨了其与地上、地下生物量及环境因子的关... 根据静态气室法对大针茅(StipagrandisSmirn)草原整个生长季土壤呼吸和地表凋落物分解释放CO2量的测定结果,分析了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季节动态,并探讨了其与地上、地下生物量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整个观测期内,大针茅草原由土壤呼吸和地表凋落物分解所释放CO2速率的季节动态呈梯形曲线,8月下旬达到最大值2.51gC·m-2·d-1;(2)CO2排放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与地上生物量,尤其是地上绿色生物量部分的季节动态有一定同步性,而与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不同步,甚至相反;(3)地表凋落物层有减缓土壤向大气排放CO2的作用;(4)土壤呼吸和地表凋落物分解释放CO2的速率(y)与土壤湿度(x)显著相关,其对数回归模型为:y=3.469log10x-2.053(r=0.92,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针茅草原 土壤呼吸 凋落物分解 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04
2
作者 王艳芬 汪诗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98-203,共6页
放牧明显地影响着草原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以及光合产物在地上地下部位的分配。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年份的变动较大,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地下生物量与地上净... 放牧明显地影响着草原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以及光合产物在地上地下部位的分配。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年份的变动较大,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地下生物量与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比例则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减小,而降水量的大小可改变其变化趋势。在退化冷蒿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占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干旱条件下光合产物对地上部的分配有所减少。与围栏条件下羊草和大针茅草原比较,退化冷蒿草原的根系有表层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典型草原 放牧率 地下生物量
下载PDF
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 被引量:75
3
作者 鄢燕 张建国 +2 位作者 张锦华 范建容 李辉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818-2823,共6页
矮嵩草草甸、藏北嵩草草甸及紫花针茅草原是那曲地区主要的草地类型,通过对其地下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及其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发现:(1)这三类植物群落的地下生物量表现为总的T字形趋势下的锯齿状分布,主要分布在0... 矮嵩草草甸、藏北嵩草草甸及紫花针茅草原是那曲地区主要的草地类型,通过对其地下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及其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发现:(1)这三类植物群落的地下生物量表现为总的T字形趋势下的锯齿状分布,主要分布在0~10cm的草皮层中,而且不同的退化草地,其地下的生物量也不同;(2)各群落的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密切相关,相关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值越大,地上生物量就越高.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不大,而地下生物量变化显著;(3)在高山草甸土中,矮嵩草草甸的地下生物量和土壤的有机质,全N,碱解N的含量及土壤的容重呈相关关系,而与其他的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4)各群落的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环境的关系是植物长期适宜高寒生境条件的结果和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 高山草甸土 高寒草地
下载PDF
内蒙古温带草地植被的碳储量 被引量:64
4
作者 马文红 韩梅 +3 位作者 林鑫 任艳林 王志恒 方精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195,共4页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草地碳储存在地下,但是实测数据十分匮乏,因此准确估算温带草地植被碳储量对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区域性资料积累工作,作者对内蒙古温带草地的碳储量进...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草地碳储存在地下,但是实测数据十分匮乏,因此准确估算温带草地植被碳储量对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区域性资料积累工作,作者对内蒙古温带草地的碳储量进行了大范围的实测研究,以估算该地区草地植被的碳储量。主要结果如下:(1)内蒙古温带草地总面积为58.46×106hm2,总植被碳储量为226.0±13.27Tg C(1 Tg=1012g),平均碳密度为3.44Mg C.hm-2;(2)地下根系储存的碳是地上碳储量的6倍左右,地上、地下生物量碳储量分别为33.22±1.75和193.88±12.6 Tg C,平均碳密度分别是0.51和2.96 MgC.hm-2;(3)不同草地类型的碳储量差异较大,典型草原最大(113.25 Tg C),占草地总碳储量的50%,其次是草甸和草甸草原,荒漠草原碳储量最低(15.37 Tg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温带草地 植被碳储量 地上碳储量 地下碳储量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样带植物群落生物量的梯度研究 被引量:66
5
作者 韩彬 樊江文 钟华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3-562,共10页
采用样带法对内蒙古草地植物群落生物量沿水热梯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几种回归方法进行了比较。一元回归结果表明:在本样带的限定范围内,生物量与年均温、≥0℃年积温、≥10℃年积温、年实际日照总时数等热量因子呈负相关(年均... 采用样带法对内蒙古草地植物群落生物量沿水热梯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几种回归方法进行了比较。一元回归结果表明:在本样带的限定范围内,生物量与年均温、≥0℃年积温、≥10℃年积温、年实际日照总时数等热量因子呈负相关(年均温的相关性最高),而与年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等水分因子呈正相关(年均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高),其中年均温和年均相对湿度对生物量的影响最为显著,二者对生物量的空间变异起着互为消长的作用,而海拔高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多元回归结果表明,作为半干旱区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年降水量在大尺度上对生物量产生影响的途径更为复杂,但其作用不可低估。生物量和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会因不同的气候区、不同的植被类型和物种组成,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不同,在经向、纬向和草地类型梯度上的变化特征也不同。水热的配比关系要比单一的水分和温度与植物的生长具有更紧密的关系,地下地上生物量比随着水热配比关系的变化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其驱动因子并不一定始终都是降水。也许可以认为:半干旱/干旱的划分界限是本研究所涉及的草地样带上生物量和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沿草地类型梯度变化的一个转折界限,在此界限前后,气候对生物量的主导因素和生物量对此关键因子的响应程度都有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地样带 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 梯度分析
下载PDF
水分梯度上放牧对内蒙古主要草原群落功能群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54
6
作者 王国杰 汪诗平 +1 位作者 郝彦宾 蔡学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49-1656,共8页
应用样线法对放牧对内蒙古草原沿水分梯度分布的主要植物群落:小针茅(Stipaklemenzii)群落、大针茅(Stipagrandis)群落、羊草(Leymuschinensis)群落和羊草杂类草群落多样性、生产力以及两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羊草杂类草... 应用样线法对放牧对内蒙古草原沿水分梯度分布的主要植物群落:小针茅(Stipaklemenzii)群落、大针茅(Stipagrandis)群落、羊草(Leymuschinensis)群落和羊草杂类草群落多样性、生产力以及两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羊草杂类草群落外,物种多样性、生活型多样性和水分生态类型多样性随放牧强度的加大而降低,但适度放牧增加了羊草杂类草群落的上述多样性指标。群落地上现存量一般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下降,但小针茅群落反之,主要与1年生植物猪毛菜(Salsolacollina)的生物量迅速增加有关。除羊草群落外,其他群落0~10cm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变化不显著;放牧显著降低羊草群落和羊草杂类草群落0~30cm地下生物量。多样性和生产力间的关系在群落水平上的趋势是不同的,但放牧影响下内蒙古草原4种群落多样性与生产力总体而言呈线性增加关系;同时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和采用哪种多样性指标和生产力指标有关,用水分生态类型多样性比物种多样性更能反映与地上地下总生产力间的关系,得到放牧影响下内蒙古草原植物群落地上地下总生物量与水分生态类型多样性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功能群多样性 地上现存量 地下生物量 内蒙古草原
下载PDF
Patterns of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in China's grasslands:Evidence from individual-level observations 被引量:56
7
作者 WANG Liang NIU KeChang +1 位作者 YANG YuanHe ZHOU Pe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7期851-857,共7页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not only influences growth of individual plants,but also influences vegetation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and consequently impacts soil carbon input as well as terrestrial ecosys...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not only influences growth of individual plants,but also influences vegetation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and consequently impacts soil carbon input as well as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cycling.However,due to sampling difficulties,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uncertainty remains about the root:shoot ratio(R/S),a key parameter for model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cycling.We investigated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across a broad spatial scale.We collected data on individual plant biomass and systematically sampled along a transect across the temperate grasslands in Inner Mongolia as well as in the alpine grasslands on the Tibetan Plateau.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dian of R/S for herbaceous species was 0.78 in China's grasslands as a whol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emperate grasslands than in alpine grasslands(0.84 vs.0.65).The slope of the all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was steeper for temperate grasslands than for alpine.Our results did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aboveground biomass scales isometrically with belowground biomass.The R/S in China's grasslands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ean annual temperature(MAT) or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MAP).Moreover,comparisons of our results with previous findings indicated a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R/S data from individual plants and communities.This might be mainly caused by the underestimation of R/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as a result of an inevitable loss of fine roots and the overestimation of R/S in community-level surveys due to grazing and difficulties in identifying dead root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root biomass in grasslands tended to have been overestimated in previous reports of 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veground biomass ALLOMETRY alpine grassland belowground biomass Inner Mongolia isometric relationship root:shoot ratio temperate grassland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地下生产力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9
8
作者 刘建军 浦野忠朗 +1 位作者 鞠子茂 及川武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3,共6页
放牧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干扰因子,主要通过动物的采食、践踏及其排泄物的输入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直接作用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地上部分和土壤,从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和分配,进而影响到地下生产力和生物量.以蒙古克... 放牧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干扰因子,主要通过动物的采食、践踏及其排泄物的输入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直接作用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地上部分和土壤,从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和分配,进而影响到地下生产力和生物量.以蒙古克氏针茅 Stipakrylovii -冷蒿 Artemisiafrigida 草原为研究对象,对自由放牧区和围栏禁牧封育区草原生态系统地下生产力、生物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自由放牧区草原生态系统地下生产力为147.6g·m-2·y-1,围栏禁牧封育区地下生产力达187.3g·m-2·y-1,二者地下生产力差异显著 α=0.05 ,说明封育保护可以提高过牧草原生态系统的地下生产力.地下生物量在自由放牧区为2032.6g·m-2,其中活地下生物量占54.9%,死地下生物量占45.1%;在围栏禁牧封育区平均为2071.8g·m-2,其中活地下生物量占56.4%,死地下生物量占43.6%,两者没有明显差异.地下生物量在土壤中垂直分布规律在两个试验区均表现为自地表向下呈指数函数减小,主要集中分布在0~30cm的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地下生物量 生产力 蒙古草原
下载PDF
牦牛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暖季草场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45
9
作者 董全民 马玉寿 +2 位作者 李青云 施建军 王启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8-53,共6页
暖季草场 2年的放牧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 ,优良牧草盖度降低 ,杂草盖度增加 ,而且优良牧草盖度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杂草盖度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经过 1年的放牧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 暖季草场 2年的放牧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 ,优良牧草盖度降低 ,杂草盖度增加 ,而且优良牧草盖度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杂草盖度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经过 1年的放牧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发生了变化 ,进一步回归分析 ,相似性系数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基本呈“S”型变化 ,而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 ,地上生物量趋于减小 ,优良牧草的比例减少 ,杂草比例增加 ;优良牧草比例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放牧强度 高寒草甸暖季草场 植被盖度 年度变化 地上生物量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8
10
作者 李凯辉 王万林 +3 位作者 胡玉昆 高国刚 公延明 尹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64-2368,共5页
以新疆天山南坡的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寒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的地下生物量逐渐增大,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地... 以新疆天山南坡的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寒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的地下生物量逐渐增大,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地下生物量从表层至底层逐渐递减,呈"T"形分布.高寒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甸0~10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分别占总地下生物量的68.1%、84.1%和86.7%.地下生物量与大气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有机质、速效氮和pH等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地下生物量 环境因子 天山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3
11
作者 黄德青 于兰 +1 位作者 张耀生 赵新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共10页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五类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五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除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无显著差异外,...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五类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五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除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类草地间差异显著(P<0.05),均呈"T"形分布,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指数形式递减;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在高寒草原表现为"W"型变化规律,其他各类草地均呈"N"型变化规律,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依次减小;地下净生产量大小依次为山地草甸(546.84g/m2)>山地草甸草原(410.76g/m2)>山地草原(358.12g/m2)>高寒草原(301.33g/m2)>山地荒漠草原(81.68g/m2),地下生物量的周转值均在45%以上;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为负相关关系,但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除山地荒漠草原外),但在水热条件较好的7-8月份,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在其他月份,不同类型草地地下生物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地下生物量 净生产量 周转值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初析 被引量:38
12
作者 董全民 李青云 +1 位作者 马玉寿 施建军 《四川草原》 2004年第2期20-27,共8页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莎草、禾草地上生物量和总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放牧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放牧率的降低,禾草和莎草的比例增加,可食杂草和毒杂草比例下降;两季草场优良牧草生物量组...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莎草、禾草地上生物量和总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放牧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放牧率的降低,禾草和莎草的比例增加,可食杂草和毒杂草比例下降;两季草场优良牧草生物量组成的年度变化与放牧率均呈负相关(P<0.01),与杂类草均呈正相关(P<0.01)。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达到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对照和轻牧在7月份最大,而中轻和重牧在8月份最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随放牧率增大呈明显下降趋势;暖季草场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4%~89.37%,10~20 cm占7.14%~9.34%,20~30 cm占2.25%~3.5%;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1%~91.14%,10~20 cm占5.44%~8.04%,20~30 cm占3.42%~3.94%。地上生物量、各土壤层的地下生物量(包括活根和死根)与放牧率之间呈负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b>0)。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b>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放牧率 小嵩草 高寒草甸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Changes in plant biomass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s along altitudinal gradient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31
13
作者 WANG ChangTing1,3, CAO GuangMin1, WANG QiLan1, JING ZengChun1, DING LuMing1 & LONG RuiJun2 1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ning 810001, China 2 College of Pastoral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3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1期86-94,共9页
Alpine Kobresia meadows are major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re is growing concern over their relationships among biodiversity,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s.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specie... Alpine Kobresia meadows are major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re is growing concern over their relationships among biodiversity,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s.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species composition, species richness, the type of different growth forms, and plant bio-mass structure for Kobresia meadow ecosystems, few studies have been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mass and environmental gradient in the Kobresia meadow plant communities,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soil moisture and edaphic gradients. We measured the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her-baceous litter,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in three Kobresia meadow plant communities in Haibei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 from 2001 to 2004. Community differences in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were reflected in biomass distribution. The total biomass showed a de-crease from 13196.96±719.69 g/m2 in the sedge-dominated K. tibetica swamp to 2869.58±147.52 g/m2 in the forb and sedge dominated K. pygmaea meadow, and to 2153.08±141.95 g/m2 in the forbs and grasses dominated K. humilis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below-ground biomass is distinct in the three meadow communities, and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at the depth of 0-10 cm in K. tibetica swamp meadow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K. humilis and K. pygmaea meadows (P<0.01). The herbaceous litter in K. tibetica swam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K. pygnaeca and K. humilis meadows. The effects of plant litter are enhanced when ground water and soil moisture levels are rais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litter and vegetation may vary with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In the K. tibetica swamp, total biomas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species richness (P<0.05); aboveground biomas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moisture, and plant cover (P<0.05); belowground biomas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moisture (P<0.05). However, in the K. pygnaeca and K. humilis meadow communities, a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species richness PLANT litter ABOVEGROUND biomass belowground biomass soil moisture alpine MEADOW
原文传递
青藏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的经度格局 被引量:34
14
作者 朱桂丽 李杰 +1 位作者 魏学红 何念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222,共13页
沿昌都到噶尔县的经度梯度,对西藏典型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与植物多样性开展了1 700 km的野外样带调查。实验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群落结构特征(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盖度和密度)与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均... 沿昌都到噶尔县的经度梯度,对西藏典型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与植物多样性开展了1 700 km的野外样带调查。实验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群落结构特征(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盖度和密度)与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均具有明显的经度分布格局。整体而言,这些特征参数均表现出自西向东沿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其经度格局主要受降雨量和平均气温所趋动,但降雨量和平均温度的影响在不同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地上生物量由二者共同决定,而物种丰富度受降雨量的影响更大。西藏高寒草地的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间存在显著的幂指数关系(y=0.219 7 x^(0.754 9),R^2=0.61,P<0.01)。上述规律的发现,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寒草地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与适应途径,也将帮助我们合理制定放牧策略以实现该地区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内蒙古中部草原地下生物量与生物量分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33
15
作者 戴诚 康慕谊 +1 位作者 纪文瑶 江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8-274,共7页
为探究环境因子对草原地下生物量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以及验证功能平衡假说,沿水热变化梯度通过采样获取内蒙古中部草原的生物量,分析了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及其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采用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讨了地下生物量与地... 为探究环境因子对草原地下生物量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以及验证功能平衡假说,沿水热变化梯度通过采样获取内蒙古中部草原的生物量,分析了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及其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采用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讨了地下生物量与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成显著正相关;地下生物量对年均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为正响应,对年均温和土壤pH值则为负响应;其中,降水量是导致地下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因子;土壤环境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全氮与地下地上生物量比之间的显著正响应关系与功能平衡假说不符。综上所述表明,环境因子对地下地上生物量比产生的影响十分复杂,需要进一步结合植物生理和生态学特性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地下地上生物量比 气候因子 土壤环境因子
下载PDF
短期增温和增加降水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34
16
作者 刘涛 张永贤 +3 位作者 许振柱 周广胜 侯彦会 林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43-1053,共11页
利用红外辐射增温装置模拟短期持续增温和降水增加交互作用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月土壤呼吸的影响显著大于土壤温度增加的影响,生长旺季的月土壤呼吸显著大于生长末季;土壤温度和水分增加都显著影... 利用红外辐射增温装置模拟短期持续增温和降水增加交互作用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月土壤呼吸的影响显著大于土壤温度增加的影响,生长旺季的月土壤呼吸显著大于生长末季;土壤温度和水分增加都显著影响日土壤呼吸,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呼吸无显著影响。荒漠草原78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1.35μmolCO2·m–2·s–1,7月份为2.08μmolCO2·m–2·s–1,8月份为0.63μmolCO2·m–2·s–1。土壤呼吸与地下各层根系生物量呈幂函数关系,010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对土壤呼吸的解释率(79.2%)明显高于1020cm土层的解释率(31.6%)。0–10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是根系生物量的主体,根系生物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具有层次性。在未来全球变暖和降水格局变化的情景下,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生物量的主导环境因子,而根系生物量的差异是造成土壤呼吸异质性的主要生物因素,土壤含水量可通过影响根系生物量控制土壤呼吸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物量 荒漠草原 降水 土壤呼吸 增温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草地地下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杨秀静 黄玫 +1 位作者 王军邦 刘洪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32-2042,共11页
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大部分分布于地下,地下生物量在其碳循环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大规模野外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比较了青藏高原南北和东西样带上草地地下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地下生物量控制作用的区域差... 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大部分分布于地下,地下生物量在其碳循环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大规模野外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比较了青藏高原南北和东西样带上草地地下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地下生物量控制作用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所有采样点而言,青藏高原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环境控制因素主要有土壤含水量、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通过比较南北和东西样带研究结果发现,草地地下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土壤表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相关的显著性水平,在东西样带上明显高于南北样带。同时,东西样带上草地地下生物量与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南北样带上不显著,表明水分对东西样带草地地下生物量的控制作用较强。气温与南北样带草地地下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东西样带草地地下生物量相关不显著,由此说明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草地地下生物量的控制存在显著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下生物量 样带 高寒草甸 高寒草原
下载PDF
陕西省天然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18
作者 邓蕾 上官周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5-835,共11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陕西省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57个调查样地的地上、地下和凋落物生物量资料,分析不同植被类型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揭示其之间的... 草地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陕西省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57个调查样地的地上、地下和凋落物生物量资料,分析不同植被类型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揭示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7种草地类型(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温性山地草甸类、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类和低地盐化草甸类)的各部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38.3,293.6,157.0,350.5,156.9,99.9和144.6g·m-2,地下生物量分别为:670.2,560.5,726.3,1072.5,719.5,1156.7和775.0g.m-2,凋落物生物量分别为:332.2,294.0,328.5,271.4,107.4,97.2和155.7g·m-2;但是其群落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353.9,1240.8,1405.3,1501.0,983.8,1148.1和1075.3g·m-2。地下生物量均大于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其分配比例介于38.8%~77.4%之间;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极显著减少(P<0.01);地上生物量随生长期降雨量增加而极显著增加(P<0.01),随年均温增加而减少(P>0.05);地下生物量对降雨和温度的响应均不显著。因此,降水是陕西省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且主要受生长期水分供给的制约,温度尚不是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木材密度的34个树种组一元立木生物量模型建立 被引量:29
19
作者 曾伟生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46,共6页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其固碳能力的评估必须以生物量模型作为计量基础。基于2012年研究提出的通用性生物量模型M=0.3pD7/3,利用公开发表的各树种木材基本密度数据,建立了我国全部34个树种(组)的一元地上生物量模型,再利用全国森林生...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其固碳能力的评估必须以生物量模型作为计量基础。基于2012年研究提出的通用性生物量模型M=0.3pD7/3,利用公开发表的各树种木材基本密度数据,建立了我国全部34个树种(组)的一元地上生物量模型,再利用全国森林生物量调查建模项目的实测数据,对其中14个树种(组)的地上生物量模型进行了验证;还分别针叶树和阔叶树2个树种组建立了相容性地下生物量模型和根茎比模型,并检验了其预估效果。结果表明:所建一元立木生物量模型对各个树种(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估计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均未超过其相应的允许误差10%和15%,可用于宏观层面的森林生物量估计,是近年颁布实施的生物量模型系列行业标准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木材密度 根茎比
下载PDF
高寒金露梅灌丛生物量及年周转量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英年 赵亮 +5 位作者 王勤学 杜明远 古松 徐世晓 张发伟 赵新全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2-76,共5页
采用样方调查与挖掘相结合的方法,以金露梅(P otentilla f ruticosa)灌丛多年累积枝干、地下生物量和当年新生枝叶量及6-9月冠面长度、宽度和高度为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合金露梅灌丛与草本植物在样地所占比例,估算其年净初级生产量... 采用样方调查与挖掘相结合的方法,以金露梅(P otentilla f ruticosa)灌丛多年累积枝干、地下生物量和当年新生枝叶量及6-9月冠面长度、宽度和高度为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合金露梅灌丛与草本植物在样地所占比例,估算其年净初级生产量及年净固碳量。结果表明:2004年金露梅灌丛地下实际周转量为53.7 g/m2,周转率为26%;当年新生枝叶量为41.0 g/m2,年净初级生产量94.7 g/m2;以草本植物与金露梅灌丛在样地所占比例为60%和40%进行估算,2004年金露梅灌丛草甸总净初级生产量为858.3 g/m2,固碳量481.9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露梅灌丛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当年新生枝叶量 年周转量 固碳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