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mass carbon stocks and their changes in northern China's grasslands during 1982-2006 被引量:65
1
作者 Anwar MOHAMMAT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7期841-850,共10页
Grassland covers approximately one-third of the area of Chin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terrestrial carbon(C) cycle.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biomass C stocks and dynamics in these grasslands.Durin... Grassland covers approximately one-third of the area of Chin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terrestrial carbon(C) cycle.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biomass C stocks and dynamics in these grasslands.During 2001-2005,we conducted five consecutive field sampling campaigns to investigate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for northern China's grasslands.Using measurements obtained from 341 sampling sites,together with a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time series dataset over 1982-2006,we examined changes in biomass C stock during the past 25 year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biomass C stock in northern China's grasslands was estimated at 557.5 Tg C(1 Tg=1012 g),with a mean density of 39.5 g C m-2 for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244.6 g C m-2 for below-ground biomass.An increasing rate of 0.2 Tg C yr-1 has been observed over the past 25 years,but grassland biomass has not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change since the late 1980s.Seasonal rainfall(January-July)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driving temporal dynamics in biomass C stock;however,the responses of grassland biomass to climate variables differed among various grassland types.Biomass in arid grasslands(i.e.,desert steppe and typical stepp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recipitation,while biomass in humid grasslands(i.e.,alpine meadow)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ean January-July temperature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different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China may show diverse responses to future climate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ve-ground biomass ALPINE grasslands below-ground biomass carbon STOCK NDVI TEMPERATE grasslands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马尾松立木生物量模型研建 被引量:59
2
作者 曾伟生 肖前辉 +1 位作者 胡觉 廖志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6,共7页
开展全国森林生物量监测和评估,建立适合较大区域范围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将成为必然趋势。以中国南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立木生物量为对象,对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通用性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线性和非线性立木... 开展全国森林生物量监测和评估,建立适合较大区域范围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将成为必然趋势。以中国南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立木生物量为对象,对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通用性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线性和非线性立木生物量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然后,对一元、二元与多元非线性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模型中增加树高、冠幅等因子对预估精度的提高相当有限,仅用胸径作为预估因子的一元模型已经解释了生物量变动的95%以上,可以用于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的估计;最后,对地下生物量的估计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生物量实测样本只是地上生物量实测样本的子样本时,合适的做法是利用子样本建立根茎比模型,再结合利用大样本建立的地上生物量模型来联合估计地下生物量。本研究建立的中国南方9省区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达到95%以上,地下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也接近90%,可以用于该区域的马尾松生物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立木生物量 马尾松 线性模型 非线性模型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加权回归
下载PDF
中国草地植被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马安娜 于贵瑞 +2 位作者 何念鹏 王秋凤 彭舜磊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9-776,共8页
草地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地下,地下生物量对于估算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碳固持效应都至关重要。由于草地地下生物量数据缺乏,利用地下与地上的根冠比(R/S)或者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对草地地下生物量进行估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本... 草地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地下,地下生物量对于估算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碳固持效应都至关重要。由于草地地下生物量数据缺乏,利用地下与地上的根冠比(R/S)或者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对草地地下生物量进行估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在综述草地生物量研究进展的同时,利用2004~2010年已发表文献的草地生物量数据对中国不同类型草地的根冠比进行了探索,同时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相关关系(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山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的根冠比存在显著差异(F=3.524,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山地草甸的根冠比显著低于其他类型草地(p<0.01),R/S较大的草地类型为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均值分别为7.0和6.8。对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相关关系的分析表明,3种类型草地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存在幂函数相关关系,即高寒草原(R^2=0.67)>温性荒漠草原(R^2=0.36)>高寒草甸(R^2=0.13),其他3种类型草地几乎不存在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相关关系。这为以后估算地下生物量提供依据,即地下生物量估算应该综合考虑根冠比和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根冠比
原文传递
内蒙古草甸草原与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与生产力季节动态及其碳库潜力 被引量:43
4
作者 柴曦 梁存柱 +5 位作者 梁茂伟 韩伟华 李智勇 苗百岭 王炜 王立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530-5540,共11页
地下根系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及其净生产力对地下碳库具有直接与间接作用,分析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与周转对深入揭示草原生态系统碳库动态及其固碳速率与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钻土芯法对不同利用方式或管理措施下内... 地下根系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及其净生产力对地下碳库具有直接与间接作用,分析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与周转对深入揭示草原生态系统碳库动态及其固碳速率与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钻土芯法对不同利用方式或管理措施下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动态及其与温度、降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均为单峰型曲线,与上月降水显著正相关(P<0.05),但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表现为草甸草原呈"S"型曲线,典型草原则是双峰型曲线,与温度、降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两种草原根冠比和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均为指数函数曲线,根茎型草原地下生物量集中在土壤0—5 cm,丛生型草原地下生物量集中于土壤5—10 cm,根冠比值在生长旺季(7—8月份)最小。草甸草原地下净生产力及碳储量范围分别为2167—2953 g m-2a-1和975—1329 gC m-2a-1,典型草原为2342—3333 g m-2a-1和1054—1450 gC m-2a-1,地下净生产力及其碳储量约为地上净生产力及其碳储量的10倍,具有较大的年固碳能力,且相对稳定;地下净生产力与地上净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地下生物量碳库是地上生物量碳库的10倍左右,适度放牧可增加地下生产力,但长期过度放牧显著降低其地下生物量与生产力,并使其垂直分布趋向于浅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 地下净生产力 垂直分布格局 碳库 根系周转
下载PDF
东北落叶松和南方马尾松地下生物量模型研建 被引量:42
5
作者 曾伟生 唐守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在国家级森林资源监测中增加森林生物量估计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地下生物量是森林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东北落叶松和南方马尾松地下生物量数据为例,对地下生物量模型的两种常用建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存在的弊端,并提出通过利用... 在国家级森林资源监测中增加森林生物量估计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地下生物量是森林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东北落叶松和南方马尾松地下生物量数据为例,对地下生物量模型的两种常用建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存在的弊端,并提出通过利用度量误差模型,建立相容性地上、地下生物量模型和根茎比模型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度量误差模型方法,能有效解决一套数据、两种结果的问题,确保各个模型估计结果的协调一致性和参数的稳健性;在地下生物量实测样本只是地上生物量实测样本的子样本时,合适的做法是利用子样本建立根茎比模型,再结合利用大样本建立的地上生物量模型来联合估计地下生物量;林木根茎比的大小主要与直径相关,并随林木直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本文所建立的两个树种的地下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南方马尾松可达到90%以上,东北落叶松可达到85%以上,能用于大尺度范围的森林生物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 根茎比 度量误差模型 平均预估误差 落叶松 马尾松
下载PDF
基于树木起源、立地分级和龄组的单木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海奎 宁金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0-757,共18页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落叶松(Larix)的大样本实测资料为建模样本,以独立抽取的样本为验证样本,把样本按起源、立地和龄组进行分级,采用与材积相容的两种相对生长方程,分普通最小二乘和两种加权最小二乘,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地...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落叶松(Larix)的大样本实测资料为建模样本,以独立抽取的样本为验证样本,把样本按起源、立地和龄组进行分级,采用与材积相容的两种相对生长方程,分普通最小二乘和两种加权最小二乘,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地上各部分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进行模型拟合和验证,使用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总相对误差和估计精度等8项统计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树种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立地分类方法,模型的拟合结果和适用性都最优;马尾松VAR模型较优,而落叶松CAR模型较好;两种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在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中表现得不一致。在建模样本中,加权回归2(权重函数1/f0.5)略优于加权回归1(权重函数1/y0.5),但在验证样本中,加权回归1却明显优于加权回归2。而同时满足建模样本拟合结果最优和验证样本检验结果最优的组合中,只有加权回归1。两个树种地上部分各分量生物量,模型拟合结果和适用性,均为干材最优,树叶最差、树枝和树皮居中,样本分类、模型类型和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对干材生物量的影响,规律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相同;样本分类、模型类型和加权最小二乘方法的最优组合,用验证样本检验的结果,总相对误差树枝不超过±10.0%,树皮不超过±5.0%,树叶马尾松不超过±30.0%,落叶松不超过±20.0%。两个树种地下部分(根)生物量,样本按龄组分类方法,模型拟合结果最优,与材积相容的模型总体上优于与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相容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立地分级 龄组 加权最小二乘 地上部分生物量 地下部分生物量
下载PDF
单播与混播下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生物量对氮肥的响应 被引量:28
7
作者 谢开云 李向林 +4 位作者 何峰 万里强 王栋 秦燕 余群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8-156,共9页
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混播,是人工草地建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研究氮肥对豆禾混播草地影响对维持混播草地的持续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个氮肥梯度(0,75,150kg N/hm2,记作N0,N75,N150)对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 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混播,是人工草地建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研究氮肥对豆禾混播草地影响对维持混播草地的持续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个氮肥梯度(0,75,150kg N/hm2,记作N0,N75,N150)对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单播以及它们混播(分别记作G-G,L-L,G-L)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播时,无芒雀麦对氮肥的响应较敏感,施入氮肥显著地提高无芒雀麦的生物量(P<0.05),而对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混播时,无芒雀麦对有效氮的竞争胜过紫花苜蓿,施氮能显著地增加混播中无芒雀麦牧草的生物量(P<0.05),间接地抑制了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发展。2)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的总生物量介于它们单播时生物量之间,却高于它们单播时生物量的平均值。3)无芒雀麦单株地上生物量在混播时显著高于单播(P<0.05)。相反,紫花苜蓿的单株地上生物量单播显著高于混播(P<0.05)。这说明在混播系统中,无芒雀麦混播效应表现为积极的促进作用,紫花苜蓿混播效应表现为消极的抑制作用。4)在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混播中,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生长处于动态的消长中,这种变化通过土壤无机氮的水平来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紫花苜蓿 氮肥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下载PDF
中国东北落叶松立木生物量模型的研建 被引量:24
8
作者 尹艳豹 曾伟生 唐守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26,92,共5页
利用从东北地区采集的150株落叶松(Larix spp.)立木生物量数据,对立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通用性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仅用胸径作为预估因子的一元模型的预估精度可达95%以上,可用于大尺度... 利用从东北地区采集的150株落叶松(Larix spp.)立木生物量数据,对立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通用性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仅用胸径作为预估因子的一元模型的预估精度可达95%以上,可用于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的估计。建立根茎比模型对地下生物量进行估计是可行的,预估精度接近90%。建立的落叶松地上生物量模型和地下生物量模型可用于东北地区落叶松生物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生物量 落叶松 线性模型 非线性模型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加权回归
下载PDF
模拟增温及施氮对荒漠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珍 赵萌莉 +2 位作者 韩国栋 高福光 韩雄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8-103,共6页
以内蒙古高原四子王旗短花针茅建群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模拟增温和增施氮肥实验,研究了增温、施氮及增温+施氮情况下土壤呼吸强度的变化。三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增温对各年内土壤呼吸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土... 以内蒙古高原四子王旗短花针茅建群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模拟增温和增施氮肥实验,研究了增温、施氮及增温+施氮情况下土壤呼吸强度的变化。三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增温对各年内土壤呼吸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土壤呼吸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且与增温显著相关(P<0.05)。2)施氮对荒漠草地的影响程度与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其中降雨量多少是施氮对荒漠草地土壤呼吸影响程度的重要制约因素,降雨量越高氮素对土壤呼吸作用愈加明显。3)施氮显著增加了植物群落的地下生物量(P<0.05),土壤呼吸与地下生物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增温 施氮 土壤呼吸 地下生物量
原文传递
滇西北亚高山草地的地下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玲玲 吴兆录 李青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14-318,共5页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达拉藏族村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自由放牧草地、围栏刈草草地、人工种植草地等3种利用方式草地的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并估算不同草地的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发现3种利用草地地下生物量在1 a内随时间推移呈现“双峰型”...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达拉藏族村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自由放牧草地、围栏刈草草地、人工种植草地等3种利用方式草地的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并估算不同草地的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发现3种利用草地地下生物量在1 a内随时间推移呈现“双峰型”变化,即有2个峰值.各层生物量垂直分布呈“T”型递减趋势.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围栏刈草草地>人工种植草地>自由放牧草地.认为在滇西北亚高山草地,放牧使地下生物量减少且有更加浅层化的趋势,生产力也较低;翻耕使地下生物量明显减少,但是加快了根系转换率,对生产力有所提高;传统围栏刈草的管理方式较好地维持了地下生物量和生产力,有利于草地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草地 藏族 地下生物量 地下净初级生产力
原文传递
杉木单木和林分水平地下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嘉诚 李海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9,共9页
【目的】利用一重样本和二重样本,构建单木地下生物量模型,比较抽样形式对单木模型的影响;在杉木主要分布区进行区域尺度扩展方法比较研究,探索不同形式林分模型的优劣,为在林分水平上估算地下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78株杉木... 【目的】利用一重样本和二重样本,构建单木地下生物量模型,比较抽样形式对单木模型的影响;在杉木主要分布区进行区域尺度扩展方法比较研究,探索不同形式林分模型的优劣,为在林分水平上估算地下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78株杉木地上生物量实测样本为一重样本,以其中88株有地下生物量的样本为二重样本,在只利用二重样本和两重样本相结合2种情况下,分独立模型、仅利用二重样本的兼容性模型和两重样本相结合的兼容性模型,构建3种单木地下生物量模型;分基于林分因子的地下生物量模型、固定根茎比模型和基于林分因子的根茎比模型,构建3种林分水平地下生物量模型,分别进行地下生物量从单木尺度向林分尺度的扩展。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系统误差(AS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总相对误差(TRE)以及平均预估精度(MPE)对模型拟合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模型在三省的拟合参数以及与样本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与IPCC的根茎比模型的方法和参数进行比较。【结果】3种类型的单木模型拟合效果基本相同,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5以上,两重样本相结合的兼容模型取得了最优拟合效果;在区域尺度扩展时,基于林分因子的根茎比模型拟合效果明显优于固定根茎比模型(R2提高0.04~0.08,RMSE每公顷降低1 t左右);基于林分因子的地下生物量模型的拟合精度优于固定根茎比模型,但弱于基于林分因子的根茎比模型;地下生物量估测误差在三省之间表现出地域差异性,同一套方法在不同地区进行估计时无一致性规律。【结论】两重样本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单木地下生物量模型的拟合精度;增加林分调查因子能显著提高林分模型的拟合效果。固定根茎比模型形式简单,使用方便,在进行地下生物量大尺度扩展时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地下生物量 双重抽样 根茎比
下载PDF
新疆云杉一体化立木生物量模型系统研建 被引量:12
12
作者 马克西 曾伟生 李智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113,共9页
[目的]研究建立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立木材积之间相容,以及地上生物量与各分量之间可加的一体化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准确估计森林生物量提供定量依据。[方法]以新疆自治区的云杉(Picea spp.)为研究对象,基于230株和78株样木的实测地... [目的]研究建立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立木材积之间相容,以及地上生物量与各分量之间可加的一体化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准确估计森林生物量提供定量依据。[方法]以新疆自治区的云杉(Picea spp.)为研究对象,基于230株和78株样木的实测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数据,综合利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和哑变量建模方法,研究建立集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为一体,兼具相容性和可加性的二元和一元生物量模型系统,并分析一元模型是否受地域的影响。[结果]所建云杉一元和二元一体化生物量模型系统,地上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7%以下,干、皮、枝、叶各分项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10%左右,地下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15%以下,均达到了相关技术规定的预估精度要求。除了干材和树皮生物量的估计效果不如二元模型外,一元模型对其它各项生物量的估计均要优于二元模型。比例控制法和代数控制法均能解决地上生物量与干、皮、枝、叶各分项生物量之间的可加性问题,且两种方法得出的模型预估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将哑变量引入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不仅能解决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样本单元数不相等时如何联合建模的问题,还能同时解决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和立木材积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及地上生物量与各分量之间的可加性问题,方法切实可行;对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立木材积的估计,含区域因子的哑变量模型均要优于总体平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联立方程组 误差变量 哑变量
下载PDF
内蒙古柠条和山杏单株生物量模型研建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曾伟生 白锦贤 +4 位作者 宋连城 赵学军 王雪军 邢利军 张振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1-316,共6页
【目的】针对现有灌木生物量模型存在的分量与总量、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不相容等问题,探索利用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灌木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的2种常见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目的】针对现有灌木生物量模型存在的分量与总量、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不相容等问题,探索利用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灌木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的2种常见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山杏(Armeniaca sibirica)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样本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利用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地上生物量模型及其相容的地下生物量模型和根茎比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植冠面积和丛生枝个数(或植株高度)的地上生物量模型,其确定系数能达到0.67以上,但地下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要低些,其中山杏仅0.36;2种灌木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模型的平均预估精度均能达到80%以上,全株生物量的平均预估精度,山杏能达到86%以上,柠条能达到92%以上。【结论】对于无明显主干的丛生状灌木,不论是地上生物量还是地下生物量,植冠面积是首要的相关因子,其次才是丛生枝个数和植株高度;利用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能有效解决不同生物量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同步建立地上生物量模型及其相容的地下生物量模型和根茎比模型;所建模型完全可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相应灌木林的生物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根茎比 相容性 预估精度 柠条 山杏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4种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彬 李邵宇 +5 位作者 古琛 赵萌莉 邹俊明 段红梅 刘浩杰 李建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55-3363,共9页
放牧是荒漠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能力的主要体现。目前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及权衡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放牧梯度(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并以不放牧作... 放牧是荒漠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能力的主要体现。目前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及权衡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放牧梯度(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并以不放牧作为对照,通过对群落特征和4种优势植物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冷蒿(Artemisia frigida)、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生物量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放牧梯度下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特征及生物量权衡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荒漠草原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凋落物、盖度、4种优势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呈降低趋势;4种优势植物生物量均表现出向地下权衡,且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权衡值变大;4种优势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均与群落盖度和凋落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冷蒿和银灰旋花根冠比均与群落盖度和凋落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为理解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生物量权衡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中国湿地松立木生物量方程的研建 被引量:9
15
作者 曾伟生 姚顺彬 肖前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3,共6页
以我国湿地松154株样木的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分段建模方法和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与立木材积方程相容的地上生物量方程和生物量转换因子模型,以及与地上生物量方程相容的地下生物量方程和根茎比模型。结果表... 以我国湿地松154株样木的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分段建模方法和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与立木材积方程相容的地上生物量方程和生物量转换因子模型,以及与地上生物量方程相容的地下生物量方程和根茎比模型。结果表明:所建地上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小于5%,地下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小于10%,全树生物量估计的平均预估误差小于3%,完全可满足森林生物量计量的精度要求,从而为我国湿地松林的生物量估计及碳汇能力评估提供了计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湿地松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生物量转换因子 根茎比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乔宇鑫 朱华忠 +3 位作者 钟华平 伍兆文 孟雷 周李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共12页
本文以内蒙古地区198个草地样地地下生物量调查测定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及气象数据,进行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雨、≥10℃年积温、湿润度和NDVI等6个生态因子间的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拟合方程,借助ArcGIS平台进行单因... 本文以内蒙古地区198个草地样地地下生物量调查测定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及气象数据,进行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雨、≥10℃年积温、湿润度和NDVI等6个生态因子间的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拟合方程,借助ArcGIS平台进行单因素插值,并通过插值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拟合程度赋予各因素不同的权重,加权叠加估算,并综合插值出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1km×1km栅格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草地地下生物量平均值为1364.06g/m^2,其中温性草原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最大,为1916.64g/m^2,温性荒漠类最小,为80.39g/m^2;草地地下生物量与年均气温、年均降雨、≥10℃年积温、湿润度和NDVI均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空间格局上,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草地地下生物量呈现由高向低过渡的趋势,呼伦贝尔盟和锡林郭勒盟东部地区的地下生物量最高,阿拉善盟大部分地区地下生物量较低;内蒙古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空间插值数据通过了检验,预测精度为66.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 插值 空间格局 草地 内蒙古
下载PDF
混作组合对高寒牧区牧草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皓栋 田启会 +3 位作者 刘根新 贾万臣 曹文侠 徐长林 《草学》 2023年第3期46-52,共7页
基于东祁连山高寒牧区饲草不足的现状,为缓解草畜间的矛盾,本试验在天祝高寒地区建植多年生混作禾草地,以祁连山东段2012年建植的3龄禾本科混播人工草地为对象,设置不同混作组合,研究在不同生育时期高寒牧区3龄混播禾草地地上-地下生物... 基于东祁连山高寒牧区饲草不足的现状,为缓解草畜间的矛盾,本试验在天祝高寒地区建植多年生混作禾草地,以祁连山东段2012年建植的3龄禾本科混播人工草地为对象,设置不同混作组合,研究在不同生育时期高寒牧区3龄混播禾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动态变化,采用样方法对混作草地的生物量测定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返青期到枯黄期,3龄混作禾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地下部分生物量呈现倒“N”型变化趋势。混播处理M1(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青牧1号老芒麦)全年地下干物质产量、全年鲜草产量和全年干草产量,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全年的鲜草产量为40 460kg/hm^(2),干草产量为12 347kg/hm^(2)。通过综合评价得到,混作三组分草地M1可保持较高的生产力,是高寒地区建植人工混作草地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作组合 生育期 草产量 地下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Ecological biomass allocation strategies in plant species with different life forms in a cold desert, China 被引量:3
18
作者 FAN Lianlian DING Junxiang +1 位作者 MA Xuexi LI Yaom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729-739,共11页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among plant species are related to their adaptive ecological strategies. Ephemeral, ephemeroid and annual plant life forms represent three typical growth strategies of plants that grow in a...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among plant species are related to their adaptive ecological strategies. Ephemeral, ephemeroid and annual plant life forms represent three typical growth strategies of plants that grow in autumn and early spring in the cold deserts of China. These pla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wind velocity in the desert areas. However, despite numerous studies, the strategies of biomass allocation among plant species with these three life forms remain contentious.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a preliminary quadrat study during 2014–2016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allocation patterns of above-ground biomass(AGB) and below-ground biomass(BGB)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in 17 ephemeral, 3 ephemeroid and 4 annual plant species. Since ephemeral plants can germinate in autumn, we also compared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between plants that germinated in autumn 2015 and spring 2016 for 4 common ephemeral species. The healthy mature individual plants of each species were sampled and the AGB, BGB, total biomass(TB), leaf mass ratio(LMR) and root/shoot ratio(R/S) were calculated for 201 sample quadrats in the study area. We also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GB and BGB of plants with the three different life forms(ephemeral, ephemeroid and annual). The mean AGB values of ephemeral, ephemeroid and annual plants were 0.806, 3.759 and 1.546 g/plant, respectively, and the mean BGB values were 0.106, 4.996 and 0.166 g/plant, respectively. The mean R/S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ephemeroid plants(1.675) than in ephemeral(0.154) and annual(0.147) plants. The mean LMR was the highest in annual plants, followed by ephemeroid plants and ephemeral plants,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annual plants allocate more biomass to leaves, associated with their longer life span. Biomass of ephemeral plants that germinated in autum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rresponding plants that germinated in spring in terms of AGB, BGB and TB. However, the R/S 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ve-ground biomass below-ground biomass plant life forms HERBACEOUS species ALLOMETRIC HYPOTHESIS ISOMETRIC HYPOTHESIS Gurbantunggut Desert
下载PDF
秦岭北麓中华猕猴桃品种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格局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井赵斌 雷玉山 +1 位作者 李永武 李亮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研究中华猕猴桃品种的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格局对果树栽培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地上生物量"现存量法"和地下生物量"挖掘法",对5 a生中华猕猴桃品种‘华优’和‘Hort16A’的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格局进行... 【目的】研究中华猕猴桃品种的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格局对果树栽培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地上生物量"现存量法"和地下生物量"挖掘法",对5 a生中华猕猴桃品种‘华优’和‘Hort16A’的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1)‘华优’和‘Hort16A’2个品种地下生物量远小于其对应的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是地下生物量的3-5倍。2)‘华优’和‘Hort16A’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呈典型的倒金字塔型分布,地下生物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符合一元线性函数减少的规律。3)在垂直分布上,2个品种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0-40 cm土层,且各层分配比例有差异;在水平分布上,‘华优’主根和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40 cm,而‘Hort16A’主根主要分布在0-40 cm,细根在40-80 cm。4)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的比值偏小,与果园管理水平有关。【结论】对5 a生‘华优’和‘Hort16A’品种灌溉水肥深度均应保持在40 cm土层为宜;‘华优’水平宽度应保持在距离树干60 cm,而‘Hort16A’应保持在100 cm,随着树龄增长应适时调整水平距离。在田间水肥管理中应根据品种特点,通过科学的土壤管理方法提高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根系 分布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栎类和桦木立木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模型研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甘世书 贺鹏 肖前辉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2期1-4,10,共5页
依据中国西南地区栎类和桦木的立木材积及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度量误差模型的方法,建立栎类和桦木材积相容的地上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在地上生物量模型中,增加树高因子,立木材积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改进,栎类... 依据中国西南地区栎类和桦木的立木材积及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度量误差模型的方法,建立栎类和桦木材积相容的地上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在地上生物量模型中,增加树高因子,立木材积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改进,栎类和桦木二元材积模型的平均预估精度分别达到了97.86%和97.08%,而二元地上生物量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并没明显的改进;两树种一元与二元地下生物量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差异并不明显,平均预估精度均达到了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材积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度量误差模型 相容性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