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局部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建毅 薄景山 +2 位作者 王振宇 林玮 卢滔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4-169,共6页
关于局部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一直是地震工程学的研究热点。选取汶川地震中自贡地形台有强震记录的山脊地形和典型地震灾害的北川县城河谷地形进行了强震观测记录、规范方法和数值模拟下的地形放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规范法基本上可... 关于局部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一直是地震工程学的研究热点。选取汶川地震中自贡地形台有强震记录的山脊地形和典型地震灾害的北川县城河谷地形进行了强震观测记录、规范方法和数值模拟下的地形放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规范法基本上可满足一般工程场地的要求;(2)对人员密集居住的高度大于60 m的较陡地形,建议应进行二维(三维)数值模拟下的地形效应分析。这为规范的修订提供了一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地形 地震动 地形放大效应 自贡 北川
下载PDF
汶川地震强震区地震诱发滑坡与后期降雨诱发滑坡控制因子耦合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齐信 唐川 +1 位作者 陈州丰 邵长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2-531,共10页
本文以汶川地震强震区北川县典型研究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航片、SPOT5卫星图像对北川县典型研究区进行了"5.12"地震之后和"9.24"降雨之后诱发的滑坡解译,解译结果显示:"5.12"地震诱发滑坡1999个,"9.... 本文以汶川地震强震区北川县典型研究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航片、SPOT5卫星图像对北川县典型研究区进行了"5.12"地震之后和"9.24"降雨之后诱发的滑坡解译,解译结果显示:"5.12"地震诱发滑坡1999个,"9.24"强降雨诱发滑坡828个,"9.24"强降雨导致原有地震滑坡面积扩大的滑坡150个。研究表明:地震和强降雨都是诱发滑坡的动力成因,"9.24"强降雨诱发的滑坡面积是"5.12"地震诱发滑坡面积的1/4倍,强降雨诱发滑坡的数量增加了41.4%;强降雨不仅诱发新的滑坡,而且促使原来地震滑坡复活,并扩大其面积,强降雨导致地震诱发的滑坡面积扩大了原面积的68.7%。同时,在遥感解译数据基础之上,开展地震诱发滑坡与降雨诱发滑坡规模对比和控制因子耦合分析及地震与降雨耦合灾害链模式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地震灾区滑坡的产生、发展趋势、危险性和风险评价等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汶川震区恢复重建中的减灾防灾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强震区 地震诱发滑坡 降雨诱发滑坡
下载PDF
Internal structure of Longmenshan fault zone at Hongkou outcrop,Sichuan,China,that caused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19
3
作者 Tetsuhiro Togo Toshihiko Shimamoto +2 位作者 Shengli Ma Xueze Wen Honglin He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1年第3期249-265,共17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e internal structures of the Beichuan fault zone of Longmenshan fault system that caused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t an outcrop in Hongkou, Sichuan province, China. Present work is a part of ... This paper reports the internal structures of the Beichuan fault zone of Longmenshan fault system that caused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t an outcrop in Hongkou, Sichuan province, China. Present work is a part of comprehensive project of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trying to understand deformation processes in Longmenshan fault zones and eventually to reproduce Wenchuan earthquake by modeling based on measured mechanical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utcrop studies could be integrated with those performed on samples recovered from fault zone drilling,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Scientific Drilling (WFSD) Project, to understand along-fault and depth variation of fault zone properties. The hanging wall side of the fault zone consists of weakly-foliated, clayey fault gouge of about 1 m in width and of several fault breccia zones of 30-40 m in total width. We could not find any pseudotachylite at this outcrop. Displacement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s highly localized within the fault gouge layer along narrower slipping-zones of about 10 to 20 mm in width. This is an important constraint for analyzing thermal pressurization, an important dynamic weakening mechanism of faults. Overlapping patterns of striations on slickenside surface suggest that seismic slip at a given time occurred in even narrower zone of a few to several millimeters, so that localization of deformation must have occurred within a slipping zone during coseismic fault motion. Fault breccia zones are bounded by thin black gouge layers containing amorphous carbon. Fault gouge contains illite and chlorite minerals, but not smectite. Clayey fault gouge next to coseismic slipping zone also contains amorphous carbon and small amounts of graphite. The structural observations and mineralogical data obtained from outcrop exposures of the fault zone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can b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WFSD-1 and WFSD-2 boreholes, which have been drilled very close to the Hongkou outcrop. The 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Longmenshan fault system beichuan fault fault rock fault mechanics fault-zone structure amorphous carbon GRAPHITE
下载PDF
High-velocity frictional behavior of Longmenshan fault gouge from Hongkou outcrop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dynamic weakening of fault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14
4
作者 Tetsuhiro Togo Toshihiko Shimamoto +1 位作者 Shengli Ma Takehiro Hirose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1年第3期267-281,共15页
High-velocity fric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clayey fault gouge collected from Hongkou outcrop of Beichuan fault, located at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Longmenshan fault system that caused the disastrous 2008 We... High-velocity fric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clayey fault gouge collected from Hongkou outcrop of Beichuan fault, located at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Longmenshan fault system that caused the disastrous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produce this earthquake by modeling based on measured frictional properties. Dry gouge of about 1 mm in thickness was deformed dry at slip rates of 0.01 to 1.3 m/s and at normal stresses of 0.61 to 3.04 MPa, using a rotary-shear high-velocity frictional testing machine. The gouge displays slip weakening behavior as initial peak friction decays towards steady-state values after a given displacement. Both peak friction and steady-state friction remain high at slow slip rates are exam- ined and gouge only exhibits dramatic weakening at high slip rates, with steady-state friction coefficient values of about 0.1 to 0.2. Specific fracture energy ranges from 1 to 4 MN/m in our results and this is of the same order as seismically determined values. Low friction coefficients measured on experimental faults are in broad agree- ment with lack of thermal anomaly observed from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in WFSD-1 drill hole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Scientific Drilling Project), which can be explained by even smaller friction coefficient fo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High-velocity friction experiments with pore water needs to be done to see if even smaller friction is attained or not. Shiny slickenside surfaces form at high slip rates, but not at slow slip rates. Slip zone with slickenside surface changes its color to dark brown and forms duplex-like microstructures, 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microstructures found in the fault gouges from the Hongkou outcrop. Detailed comparisons between experimentally deformed gouge samples and WFSD drill cores in the future will reveal how much we could reproduce the dynamic weakening processes in operation in fault zones during Wenchuan earthquake at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high-velocity friction fault mechanics Longmenshan fault system beichuan fault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北川县地震次生滑坡灾害空间预测 被引量:15
5
作者 方丹 胡卓玮 王志恒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0-238,共9页
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被认为是主动减灾防灾研究中较为经济有效的方式,其中,滑坡空间预测是滑坡灾害研究的基础工作。以汶川地震重灾区北川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高程、岩石类型、地震烈度、水系、道路等6个重要滑坡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 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被认为是主动减灾防灾研究中较为经济有效的方式,其中,滑坡空间预测是滑坡灾害研究的基础工作。以汶川地震重灾区北川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高程、岩石类型、地震烈度、水系、道路等6个重要滑坡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全面分析了地震滑坡分布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统计相关性,分别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滑坡灾害敏感性指数,并进行分级和制图。结果表明,极高和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曲山、陈家坝等乡镇,主要沿着龙门山断裂带周边地区的河流和道路呈带状分布。其中,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为73.7%,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为81.28%,在本区域内,神经网络模型在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川 地震 滑坡 GIS 空间预测
下载PDF
汶川地震滑坡迹地植被恢复中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丹雄 杨建英 +5 位作者 史常青 周进 王兴宇 王新 伏凯 赵廷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8-943,共6页
为加快汶川地震滑坡迹地的植被恢复进程,基于2×2列联表及优势种的重要值,采用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滑坡迹地的优势种及其种间联结性与相关性,找出适宜种及其组合.结果如下:(1)研究区植物群落整体的联结性很紧... 为加快汶川地震滑坡迹地的植被恢复进程,基于2×2列联表及优势种的重要值,采用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滑坡迹地的优势种及其种间联结性与相关性,找出适宜种及其组合.结果如下:(1)研究区植物群落整体的联结性很紧密(VR=4.25),种间关系稳定,周边未受损样地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比自然恢复样地和人工恢复样地的高.(2)研究区有48种优势种,以草本植物为主,菊科和禾本科的植物较多;自然恢复样地和人工恢复样地的优势种以草本为主,两者的植物种相似程度很高,达到0.30,而未受损样地的则以乔木为主,占43.8%.(3)在χ2种间联结性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中,显著以上正相关的种对仅占所有种对的6.63%及9.01%.(4)筛选出刺槐-野蔷薇-雀儿舌头和马桑-醉鱼草-水麻两组植物组合供研究区在地震滑坡迹地进行人工植被恢复时使用.本研究表明,汶川地震滑坡迹地的植被处于演替初期,建议在植被恢复初期时增加植物种数,种植以灌木和小乔木为主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北川 滑坡 植被恢复 优势种 种间联结性
原文传递
地震诱发崩塌滑坡敏感性评价--以北川县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建强 范建容 +2 位作者 严冬 郭芬芬 苏凤环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0-145,共6页
以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北川县为例,对研究区进行崩塌滑坡敏感性评价,并探究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研究建立研究区崩塌滑坡空间数据库,选取距断裂带距离、坡度、坡型、高差、地层岩性等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 以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北川县为例,对研究区进行崩塌滑坡敏感性评价,并探究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研究建立研究区崩塌滑坡空间数据库,选取距断裂带距离、坡度、坡型、高差、地层岩性等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指标的权重定量,使用因子加权相加模型对北川县的由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敏感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距断裂带距离和坡度对崩塌滑坡影响较强。研究结果将北川县划分为崩塌滑坡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五个区域。其中,极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北川县东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并沿断裂带延伸,在西部河流两岸也有少量分布,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区在极敏感区外围辐射分布,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 敏感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北川
下载PDF
四川汶川大地震与C型俯冲的关系和防震减灾的建议 被引量:9
8
作者 罗志立 雍自权 +5 位作者 刘树根 孙玮 邓宾 杨荣军 张全林 代寒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7-347,共11页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冲断带,属构造地震。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大陆构造,属C型俯冲(陆内俯冲)模式。C型俯冲不仅控制油气资源分布,还孕育着发震机制。作者从龙门山冲断带地史演化、变形特征、深部地球物...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冲断带,属构造地震。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大陆构造,属C型俯冲(陆内俯冲)模式。C型俯冲不仅控制油气资源分布,还孕育着发震机制。作者从龙门山冲断带地史演化、变形特征、深部地球物理信息,建立起龙门山C型俯冲构造运动模式。汶川大地震发震与此模式的地质构造背景关系密切,是现今发生的陆内俯冲引起的地震。当时可能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这才可能是北川县城遭到毁灭性破坏的原因。汶川大地震可能发生在上地壳底至中地壳深12~24 km的高导层上,属中国陆内俯冲型地震,很可能是太平洋板块推挤中国大陆的远端效应触发作用所引起,与印度板块推挤作用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C型俯冲(中国陆内俯冲)型地震 北川 龙门山
下载PDF
回望生命的光辉--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及震灾纪念地规划的思考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晓江 张兵 +1 位作者 束晨阳 张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2-32,33-35,40,共5页
介绍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一时间进入北川县城开展"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及震灾纪念地规划研究"的工作情况,并特别就北川地震遗址的重要价值分析、定位研究、规划原则和功能区划、以及保护与展示的主要构思做了扼要的阐... 介绍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一时间进入北川县城开展"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及震灾纪念地规划研究"的工作情况,并特别就北川地震遗址的重要价值分析、定位研究、规划原则和功能区划、以及保护与展示的主要构思做了扼要的阐述。强调应重点保护好救灾纪念地、典型地表灾害遗迹和典型建筑结构灾害遗迹,将县城范围作为地震遗址保护区加以整体保护,并围绕北川中学遗址规划抗震救灾纪念区。规划应将对生命的纪念作为主题,让所有人面对这座废墟时,感受到的不只是对死亡的无奈,更是生命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遗址 博物馆 纪念地 规划研究 北川
下载PDF
The maximum coseismic vertical surface displacement and surface deformation pattern accompanying the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9
10
作者 Ran YongKang Shi Xiang +4 位作者 Wang Hu Chen LiChun Chen Jie Liu RuiChun Gong Huil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9期843-852,共10页
The amount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provide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es for revealing the mechanisms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ing the rupture propagation ... The amount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provide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es for revealing the mechanisms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ing the rupture propagation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earthquake ruptured the middle-to-north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central fault and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range-front fault,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of 240 km and 90 km in length,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pre-earthquake information and photos of landforms and buildings obtained through ge-ologic and geomorphic survey of the area around Shaba Village of Beichu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and the extensive interview with local villagers, we measured the displacements of the major terrain features and the dislocated buildings by total station instruments and differential GPS and obtained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9±0.5 m and right-lateral displacement of 2±0.5 m around the Zou’s house in Shaba Village. Though the near-surface deformation exhibits a normal faulting around Shaba Village,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has not changed on the whole. The NW wall of the fault uplifted but without gravity gliding as normally occurring on the hanging wall of a normal fault, which proves that the 9±0.5 m displacement should be the maximum coseismic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May 12, 2008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Shaba VILLAGE in beichuan County MAXIMUM COSEISMIC DISPLACEMENT deformation pattern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北川县地质灾害影响因子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小青 汤家法 张利民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年第3期41-43,48,共4页
地质灾害一直是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议题。北川羌族自治县作为2008年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地质灾害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生产生活。本文以影响北川县居民点的地质灾害普查数据为基础,从地质地貌、气候等方面,应用地理探测器针对北川县地... 地质灾害一直是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议题。北川羌族自治县作为2008年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地质灾害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生产生活。本文以影响北川县居民点的地质灾害普查数据为基础,从地质地貌、气候等方面,应用地理探测器针对北川县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定量归因。研究结果表明:1)单因子方面年降水量(23.22%)影响力最大,地震烈度(3.70%)最小。2)交互作用大于单因子作用,其中,海拔高度与年降水量交互作用后的解释力达到33.37%。该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北川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选择移民搬迁场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因子探测 定量分析 北川县
下载PDF
北川鼓儿山滑坡群稳定性评价与治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恒召 李虎杰 《矿产勘查》 2011年第2期201-205,共5页
在对北川鼓儿山滑坡群进行现场勘察、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阐述该滑坡群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并运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对该滑坡群在预设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评价;尤其是对直接威胁场镇居民安全的H1-5滑坡进行重点研究。最后基于对... 在对北川鼓儿山滑坡群进行现场勘察、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阐述该滑坡群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并运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对该滑坡群在预设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评价;尤其是对直接威胁场镇居民安全的H1-5滑坡进行重点研究。最后基于对滑坡的稳定性评价结果,提出了防治建议,从而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的滑坡提供了稳定性评价与治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川 鼓儿山滑坡群 极限平衡分析法
下载PDF
北川禹羌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772-8773,共2页
介绍了发展北川禹羌文化旅游产业带的优势,分析了北川禹羌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 灾后旅游产业重建 北川 禹羌文化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北川附近同震和震后垂直位移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运洪 罗三明 +1 位作者 韩月萍 陈长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1-620,727,共10页
利用北川附近震前水准数据,以及2008年和2010年两条一等水准数据,得到了北川附近同震和震后垂直位移量,获得如下结果:北川附近的北川—映秀断裂的同震垂直位移量为4.711m,断层上下盘最大位错量为5.1m,然而,位于平武县境内的青川断裂同... 利用北川附近震前水准数据,以及2008年和2010年两条一等水准数据,得到了北川附近同震和震后垂直位移量,获得如下结果:北川附近的北川—映秀断裂的同震垂直位移量为4.711m,断层上下盘最大位错量为5.1m,然而,位于平武县境内的青川断裂同震位错仅有0.064m.2008—2010年,汶川MS8.0地震后北川附近的北川—映秀断裂震后垂直位移速率为5—27mm/a,江油县大康镇附近的江油—广元断裂震后垂直位移速率为20.6mm/a,而古城区附近的青川断裂垂直位移速率仅为0.2—1.3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同震垂直位移 震后垂直位移 水准测量 北川
下载PDF
对口援建与羌族文化重建——以山东援建北川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彬 《民族学刊》 2012年第1期44-49,94,共6页
羌族地区的灾后文化重建是在国家的统筹下,在受灾地区民众的诉求基础上,在社会各界呼吁保护羌族传统文化的舆论中,通过援建省市的具体实施而实现的。作为援建方的山东,一方面根据国家的相关意见、条例、方案的文化保护、文化重建规定进... 羌族地区的灾后文化重建是在国家的统筹下,在受灾地区民众的诉求基础上,在社会各界呼吁保护羌族传统文化的舆论中,通过援建省市的具体实施而实现的。作为援建方的山东,一方面根据国家的相关意见、条例、方案的文化保护、文化重建规定进行援建;另一方面,他们又根据自身对羌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文化的援建与重建工作。在承认羌族地区文化重建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应当看到文化重建中政府意志与学者呼声的疏离,援建后的北川羌族传统文化呈现出同质化、一体化、文化符号泛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川 对口援建 文化重建 羌族
下载PDF
北川湔江河段“7·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剑 葛永刚 +1 位作者 张建强 陈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4期44-50,共7页
以北川湔江河段2013年“7·10”特大山洪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区山地灾害的类型、空间分布、灾害特征、成灾模式、控制因素等,研究“7·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1)丰富的物源和强降雨是本次... 以北川湔江河段2013年“7·10”特大山洪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区山地灾害的类型、空间分布、灾害特征、成灾模式、控制因素等,研究“7·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1)丰富的物源和强降雨是本次群发性山地灾害的主要成因,灾害规模以中小型为主,空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群发性,灾害链效应明显;2)与其他地区相比,研究区内泥石流密度较低,分布在1.69~1.91g/cm^3之间,大部分属过渡型泥石流,震后泥石流流量放大效应明显,震后泥石流流量约为震前泥石流流量的1.9~8.5倍。为减轻山地灾害,针对本次灾害特征和破坏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性 泥石流 山洪 湔江 北川
下载PDF
地震医学救援的药材保障 被引量:6
17
作者 谭祖春 冉剑波 +1 位作者 刘子文 张加雄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年第5期466-467,共2页
汶川地震发生后,医院派出2支医疗队分别奔赴绵阳市北川县及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进行紧急救援。结合此次医学救援实践,本文总结了医院应急医疗队参与抗震救灾药材保障工作的经验,探讨抗震救灾药材保障工作的特点及措施。
关键词 映秀 北川 地震 医学救援 药材
下载PDF
基于分形维的龙门山断裂对震后次生山地灾害控制的定量研究—以北川县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阿发友 孔纪名 +2 位作者 田述军 崔云 吴文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2-320,共9页
利用几何分形学的方法,测算了北川县及邻区区域内龙门山断裂的总体分形维和各分带的分形维,再分别对研究区灾害点分布进行总体分形维和各分带分形维测算。通过分析分形维测算结果以及灾害点分布密度,结果表明,断裂带各分带的分形维差异... 利用几何分形学的方法,测算了北川县及邻区区域内龙门山断裂的总体分形维和各分带的分形维,再分别对研究区灾害点分布进行总体分形维和各分带分形维测算。通过分析分形维测算结果以及灾害点分布密度,结果表明,断裂带各分带的分形维差异很好的体现了龙门山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并与各分带的灾害点分布密度呈正相关关系;灾害分布分形维是灾害点分布均匀程度的体现,与断层分布的复杂程度和灾害点分布密度无关。定量的证明了断层分形维、灾害分布分形维和灾害分布密度三者的关系,成功的以定量的形式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对震后次生山地灾害分布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山地灾害 龙门山断裂 分形维 北川
下载PDF
CBERS-2B星数据在“5·12”地震滑坡调查中的应用--以唐家山至北川县城堵江河道滑坡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思思 甘甫平 +1 位作者 刘钦甫 张海昂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9年第1期93-96,共4页
利用CBERS-02B星CCD和HR数据,采用数字滑坡技术,制作出滑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构造条件,用人机交互方式,分析"5·12"地震中唐家山至北川县城堵江河道滑坡发生的面积、运动方向、... 利用CBERS-02B星CCD和HR数据,采用数字滑坡技术,制作出滑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构造条件,用人机交互方式,分析"5·12"地震中唐家山至北川县城堵江河道滑坡发生的面积、运动方向、滑坡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ERS-02B星 北川 滑坡 解译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含弱面斜坡变形破坏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来贵 闫杰 +1 位作者 马乐 何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1-477,共7页
为了研究含弱面斜坡在强震作用下变形破坏规律,对含单一弱面的3组斜坡模型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并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斜坡模型位移和应变。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位移和应变变形均集中在弱面上,随着震动的持... 为了研究含弱面斜坡在强震作用下变形破坏规律,对含单一弱面的3组斜坡模型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并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斜坡模型位移和应变。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位移和应变变形均集中在弱面上,随着震动的持续,这种变形积累最终导致斜坡发生破坏;模型对比中可以发现,在斜坡体内弱面越深则斜坡稳定性越强,在斜坡体内弱面越长则斜坡稳定性越弱。分析模型最初在顶部出现裂缝和沿弱面发生滑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斜坡 弱面 相似材料模拟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