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E行为建模技术在容器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邓发云 《机械管理开发》 2010年第2期193-194,196,共3页
介绍了基于Pro/ENGINEER的行为建模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功能,并以容器容积设计为实例,阐述了行为建模技术的实现过程。结果表明灵活运用该项技术,将会大大加速及优化产品设计。
关键词 PRO/ENGINEER 行为建模技术 敏感度分析 可行性/优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行为建模技术的模具设计方法研究
2
作者 吴电礼 陈再良 +2 位作者 颜继忠 王生涛 黄田琪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0年第3期50-52,共3页
旋转类零件经常会出现偏心、质量过大等问题。以吸尘嘴为例,通过Pro/E软件的行为建模模块,对其重心位置和质量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了其优化设计方案,提高了吸尘嘴的合理性。
关键词 行为建模技术 吸尘嘴 质量分析 可行性及优化
下载PDF
混合交通流出行者Agent行为模型
3
作者 黄玲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3年第3期10-14,共5页
由于混合交通流的交通行为和交通情况的复杂性,针对混合交通流的微观仿真模型开发一直是系统仿真领域研究难点和热点。文中提出一个基于活动的、适用于城域混合交通流仿真的出行者Agent行为模型——A-TAM,通过分析一个完整的典型出行过... 由于混合交通流的交通行为和交通情况的复杂性,针对混合交通流的微观仿真模型开发一直是系统仿真领域研究难点和热点。文中提出一个基于活动的、适用于城域混合交通流仿真的出行者Agent行为模型——A-TAM,通过分析一个完整的典型出行过程,借此构建出A-TAM模型层次框架,应用Agent建模、效用函数理论和"心理场"理论对A-TAM模型中各层次模型进行分别建模,最后应用A-TAM模型对自行车在混合交通流无信号交叉口的行为进行建模,仿真结果验证了A-TAM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分析 行为建模 AGENT技术 交通流仿真 混合交通流
下载PDF
行为建模角度信息技术采纳研究综述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楠 郭迅华 陈国青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9,共7页
行为建模角度的信息技术采纳研究是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重要分支。对1989年至2006年上半年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七本国际顶尖期刊中检索出的120篇相关文献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关于这一领域研究发展历程和新兴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以期... 行为建模角度的信息技术采纳研究是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重要分支。对1989年至2006年上半年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七本国际顶尖期刊中检索出的120篇相关文献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关于这一领域研究发展历程和新兴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以期帮助国内学者更全面的了解国际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采纳 行为建模 实证研究 技术接受模型(TAM)
下载PDF
Trust beyond Technology Algorithms: A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Consumer Trust and Behavior in Technological Consumption and AI Projects
5
作者 David Oyekunle Ugochukwu Okwudili Matthew +1 位作者 David Preston David Boohene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24年第6期72-102,共31页
In an era dominat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establishing customer confidence is crucial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acceptance of AI technologies. This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examines factors influencing custome... In an era dominat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establishing customer confidence is crucial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acceptance of AI technologies. This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examines factors influencing customer trust in AI systems through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blend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with qualitative insights to create a comprehensive conceptual framework. Quantitatively, the study analyzes responses from 1248 participants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explor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echnological factors like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transparency,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perceived risk and domain expertise,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such as leadership support and ethical accountability.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model, showing significant impacts of these factors on consumer trust and AI adoption attitudes. Qualitatively, the study includes 35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five case studies, providing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s shaping trust. Key themes identified include the necessity of explainability, domain competence, corporate culture, and stakeholder engagement in fostering trust. The qualitative findings complement the quantitative data, highlighting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human percep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in establishing trust in AI. By integrating these findings, the study proposes a novel conceptual model that elucidates how various elements collectively influence consumer trust in AI. This model not only advances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but also offer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businesses and policymakers. The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the discourse on trust cre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in technology,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interdisciplinary efforts to address societal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t lays the groundwork for future research, including longitudinal, cross-cultural, and industry-specific studies, to further explore consumer trust in 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umer Trust AI-Driven Projects TRANSPARENCY Ethical Accountabilit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rganizational Factors Psychological Factors behavioral Intention
下载PDF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微信用户信息发布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谢新洲 安静 王尧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1-808,共8页
微信使用中,人们会选择进行积极的自我呈现和形象管理,以寻求他人认可或羡慕。本研究主要探讨微信用户信息发布的影响因素。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技术接受模型的修正,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 微信使用中,人们会选择进行积极的自我呈现和形象管理,以寻求他人认可或羡慕。本研究主要探讨微信用户信息发布的影响因素。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技术接受模型的修正,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可以和感知收益等其他因素较好地结合,对个人信息披露和信息发布行为意向产生正向影响;信任、感知风险、信息控制、实用性等因素可以和技术接受模型进行较好的结合,共同对个人信息披露及信息发布行为意向产生显著影响。个人性别、职业、年龄、收入等因素均对用户信息发布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微信用户信息发布行为的动机提供了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用户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
下载PDF
装甲兵作战多智能体建模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韩志军 孙少斌 +1 位作者 张仁友 闫家传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4,共5页
利用作战领域启发知识,综合传统建模技术和智能体优点,首先按照分层结构化组合思想建立了装甲兵兵力智能体模型,并基于层次任务网的决策规划机制和基于军事命令控制结构构建了多智能体模型,然后采用VRMS平台开发了装甲兵作战多智能体应... 利用作战领域启发知识,综合传统建模技术和智能体优点,首先按照分层结构化组合思想建立了装甲兵兵力智能体模型,并基于层次任务网的决策规划机制和基于军事命令控制结构构建了多智能体模型,然后采用VRMS平台开发了装甲兵作战多智能体应用验证演示系统,最后结合实例探索了多智能体系统在模拟训练、作战实验、辅助决策等领域的仿真应用,其研究有效地提高了装甲兵作战行为仿真的智能性、自主性和逼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甲兵作战 兵力行为建模 多智能体技术 仿真应用
下载PDF
集成BIM和PT的工人不安全行为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69
8
作者 郭红领 刘文平 张伟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为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定位技术(PT),研究工人不安全行为的预警机制。通过对施工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统计分析,探讨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分类,包括接近危险源、安全用品使用不当、违章操作,分析安全事故预警的信息需... 为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定位技术(PT),研究工人不安全行为的预警机制。通过对施工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统计分析,探讨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分类,包括接近危险源、安全用品使用不当、违章操作,分析安全事故预警的信息需求,如工人及机械设备位置信息、工人属性及装备信息、工人及机械设备动作信息等,进而构建集成BIM和PT的工人不安全行为预警系统,划分现场不安全区域、工人属性和预警级别,分析系统功能。研究表明,该系统可通过对工人位置信息和行为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反馈,实现现场事故的预防(如坠落、碰撞等),从而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 不安全行为 事故预防 建筑信息模型(BIM) 定位技术(PT)
下载PDF
Pro/E行为建模(BMX)在异形容器刻度问题中的应用
9
作者 齐金海 申耀武 《装备制造技术》 2017年第5期249-251,共3页
介绍了应用Pro/E Wild Fire的行为建模(BMX)方法来创建一个250ml不规则的婴儿奶瓶,并且在其上创建每10ml的全刻度。对于理解行为建模(BMX)以及此功能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很有帮助。
关键词 Pro/E行为建模技术 异形容器刻度 优化设计 UD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