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品包装设计的自然之美 被引量:56
1
作者 祝兵越 郁舒兰 《设计》 2016年第5期62-63,共2页
产品的包装是构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产品的灵魂与精神。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有更多的人想要接近自然、亲近自然,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品也体现出自然韵味,力图展现自然界的美。文章通过对自然思想和理念的... 产品的包装是构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产品的灵魂与精神。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有更多的人想要接近自然、亲近自然,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品也体现出自然韵味,力图展现自然界的美。文章通过对自然思想和理念的搜集分析,对自然元素在产品包装上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设计思路。同时,对自然元素、自然思想的认识、思考也为产品包装设计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设计 自然之美 设计应用
下载PDF
自然之美与人格培养 被引量:14
2
作者 袁济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7-92,共6页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 ,中国古代美学注重自然与人格的融会 ;从先秦到六朝的“比德说”与人物品藻 ,便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古代美学主张从自然中获取人生自由与人格独立 ,摆脱世俗的束缚 ,得到真淳的审美愉悦 ,培养高尚...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 ,中国古代美学注重自然与人格的融会 ;从先秦到六朝的“比德说”与人物品藻 ,便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古代美学主张从自然中获取人生自由与人格独立 ,摆脱世俗的束缚 ,得到真淳的审美愉悦 ,培养高尚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自然界 人格 中国
全文增补中
数学美的本质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玉峰 孟爱红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6,共3页
数学家庞加勒曾把数学美的内容和基本特征概括为统一性、简洁性、对称性、协调性和奇异性.徐利治教授认为这一概括十分精辟,也为大多数数学家所承认.数学美的概念与其它的事物一样,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数学美是现实美的反映,它是... 数学家庞加勒曾把数学美的内容和基本特征概括为统一性、简洁性、对称性、协调性和奇异性.徐利治教授认为这一概括十分精辟,也为大多数数学家所承认.数学美的概念与其它的事物一样,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数学美是现实美的反映,它是现实肯定实践的一种自由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形式数学美 现实美 自然的人化
下载PDF
宗炳“澄怀味像”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8
4
作者 施荣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9-93,共5页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西方绘画史上重要的篇章。本文主要从现代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其中“澄怀味像”的美学思想。“澄怀味像”概括了审美主客体的关系 ,把审美主体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和美学的境界 ,并积极倡导表现自然山水的气韵之美。
关键词 宗炳 山水画 “澄怀味像” 自然美 “应会感神”
下载PDF
生态美育:重要价值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0
5
作者 龙静云 崔晋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5-101,共7页
生态美首先应该包含自然之美,这种自然之美一部分是符合传统审美要求的有形之美,但更多时候它以不符合传统审美要求的无形之美出现,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之美。除此之外,生态美还应由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至人之美,如人的... 生态美首先应该包含自然之美,这种自然之美一部分是符合传统审美要求的有形之美,但更多时候它以不符合传统审美要求的无形之美出现,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之美。除此之外,生态美还应由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至人之美,如人的个体价值的回归与生态社会关系之美。作为实现生态美的重要手段之一,生态美育同样与此相呼应,其价值指向在于:激发人类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和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完成传统美学的价值转向。因而,实施生态美教育,体验生态美对人生存发展的重要价值,是最终让自然回归绿色和美丽的重要路径之一。生态美育的推进需要多方因素的支持,其中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是实现生态美育的两个关键环节。借由生态美育涵盖面广及其与自然之间的天然联系等特征,可以挖掘出一些具有特色的教育方式,以推进生态美教育的全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 人与自然 生态美学 生态美育
下载PDF
文士园林“虚与实”的美 被引量:4
6
作者 闫力 赵劲松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27-30,共4页
从中国古代哲学“虚与实”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文士园林的美学特征 ;运用了一些哲学与美学的观点对已经熟知的园林进行了美学特征的分析 ,并从“自然之美”、“运动之美”、“空间之美”和“意境之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与阐释 ,证明了“... 从中国古代哲学“虚与实”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文士园林的美学特征 ;运用了一些哲学与美学的观点对已经熟知的园林进行了美学特征的分析 ,并从“自然之美”、“运动之美”、“空间之美”和“意境之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与阐释 ,证明了“虚与实”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试图透过中国古典园林表面的形式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士园林 园林艺术 传统艺术
下载PDF
现代服装面料的功能美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梁惠娥 周小溪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9-161,共3页
服装面料设计的功能美表现为由面料的实用性、使用性生发的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快感,由面料的象征性呈现的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价值感与面料的审美性特征产生的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愉悦感。因此,现代服装面料设计在外观形态、内涵特征上所... 服装面料设计的功能美表现为由面料的实用性、使用性生发的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快感,由面料的象征性呈现的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价值感与面料的审美性特征产生的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愉悦感。因此,现代服装面料设计在外观形态、内涵特征上所呈现的实用性、象征性和审美性特征,都可作为功能美的特征因子。本文运用设计美学的观点,尝试对当代服装面料功能美所具有的实用性、使用性、象征性、审美性特征进行解读,以此弥补服装面料在设计美学方面的理论与批评的缺失,完善当代服饰面料设计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功能美 现代服装面料 美学特征 实用性 使用性 象征性 审美性
下载PDF
论自然美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友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50,共9页
自然审美理论作为重要的美学形态,伴随现代性进程逐步建构起清晰的知识体系、话语范畴与逻辑框架,并在与生态、环境、主体和艺术等多元知识场域的融合关系中得到拓展,建构起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美学。作为自然美学核心问题的自然美的生... 自然审美理论作为重要的美学形态,伴随现代性进程逐步建构起清晰的知识体系、话语范畴与逻辑框架,并在与生态、环境、主体和艺术等多元知识场域的融合关系中得到拓展,建构起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美学。作为自然美学核心问题的自然美的生成机制亟须得到解决,这一问题是联系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主体、理论与实践等诸多要素的核心节点,并且提供了自然美知识建构的合法性场域。首先,自然的“物性”显现构成自然美生成的基础,体现了自然的本源性与独立性特质,并以“自行设置”的无蔽状态推动审美和真理的敞开。第二,“诗性”主体面向自然的“意向性”建构是自然美生成的动力,推动自然美话语形态的塑造。主体对自然的审美体验与“意向性”的知觉融合促成主体在自然中“诗意地栖居”。第三,“物性”自然和“诗性”主体向着“生态性”的“共同在场”构造了自然美生成的逻辑,先验地铺设了自然美生成的本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生成机制 物性 诗性 生态性
原文传递
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精科 《中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27-30,共4页
生态美学的出现与人们当前的生存状况以及生态观念的发展密切相关 ,它是伴随着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严重的现实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美学观。生态美学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学术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学术界就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的出现与人们当前的生存状况以及生态观念的发展密切相关 ,它是伴随着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严重的现实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美学观。生态美学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学术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学术界就生态美学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各种形式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就生态美学研究中出现的种种观点进行梳理 ,以期有助于生态美学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关学 实践论美学 生态美 自然美
下载PDF
美的绝唱——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梦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8年第3期158-159,163,共3页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因其清丽澄澈的自然美,清幽邈远的意境美,余音绕梁的音乐美,诗化时空的哲理美,千百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咏叹、为之倾倒,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自然美 意境美 音乐美 哲理美
原文传递
自然美对美学的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中原 王丽芳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7-31,共5页
自然美学的兴起,对以艺术作为主体的传统美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突出的是自然作为在先的被给予性。自然美对艺术美的突破在于,消除艺术美中主体性的膨胀,回复人与世界原初的肉身交融。自然美对美学的深层启示在于:... 自然美学的兴起,对以艺术作为主体的传统美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突出的是自然作为在先的被给予性。自然美对艺术美的突破在于,消除艺术美中主体性的膨胀,回复人与世界原初的肉身交融。自然美对美学的深层启示在于:美是对在先的被给予性的感性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自然 艺术美 在先的被给予性
下载PDF
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与审美本质 被引量:7
12
作者 尤西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4,共10页
21世纪汉语美学主流基本已否弃了审美本质论。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也不再享有经典根据地位。但对实践美学的反思批判恰恰深化了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与审美本质论的问题意识,回应这些问题成为深入诠释马克思美学... 21世纪汉语美学主流基本已否弃了审美本质论。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也不再享有经典根据地位。但对实践美学的反思批判恰恰深化了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与审美本质论的问题意识,回应这些问题成为深入诠释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动力。"美的规律""自由劳动"与"人的本质"三位一体结构及其超越性,所展示的不仅是有解释力的审美本质及其贯通的新实践美学系统,而且提供了抗衡现代虚无主义的真善美精神视野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规律” 审美本质 自由劳动 人的本质 新实践美学
下载PDF
析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哥萨克》 被引量:5
13
作者 闫吉青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2-96,共5页
“回归自然”是托尔斯泰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其中篇小说《哥萨克》通过对文明之子奥列宁与自然之女玛莉安卡之间爱情悲剧的塑造 ,揭示了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突显了自然作为人类理想精神家园的特质 ,批判了现代都市文明对人性的扭曲与破... “回归自然”是托尔斯泰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其中篇小说《哥萨克》通过对文明之子奥列宁与自然之女玛莉安卡之间爱情悲剧的塑造 ,揭示了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突显了自然作为人类理想精神家园的特质 ,批判了现代都市文明对人性的扭曲与破坏。作品体现出一定的超前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都市文明 回归自然 精神家园
下载PDF
论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生态审美意蕴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建东 穆艳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5,共8页
在马克思的思想论域下,劳动作为人类最本质的生存方式和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基本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所关注的核心论题。因而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构建过程中,连接人与自然的中介——"劳动"是极其重要的研究维度。马克... 在马克思的思想论域下,劳动作为人类最本质的生存方式和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基本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所关注的核心论题。因而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构建过程中,连接人与自然的中介——"劳动"是极其重要的研究维度。马克思劳动理论中关于"劳动创造美"和"美的规律"的相关论述,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审美意蕴。这一理论从人与自然关系连接的中介——人的劳动实践出发,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统一。其具体表现为"美的规律""自由劳动"及"人的本质"的经典"三位一体"架构:劳动是建构人与自然生态审美关系的现实中介;自由劳动是生成人与自然之间"自然之美"的必要条件;"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劳动理论生态审美意蕴的内在尺度。科学阐释马克思劳动理论中的生态审美意蕴,不仅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捍卫历史唯物主义劳动理论的生态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推动实践主体向生态人性的复归、培育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真善美"道德意识和生态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自然之美 美的规律 生态人性
下载PDF
“美的本质”问题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志强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85,共5页
“美的本质”问题是传统美学中的核心问题 ,这一问题经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哲学的批判 ,被当作一个形而上学的“伪命题”而抛弃了。但现代美学应重新审视“美的本质”这一传统命题 ,以汲取其中包含的深刻洞见。通过对“美”的语义... “美的本质”问题是传统美学中的核心问题 ,这一问题经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哲学的批判 ,被当作一个形而上学的“伪命题”而抛弃了。但现代美学应重新审视“美的本质”这一传统命题 ,以汲取其中包含的深刻洞见。通过对“美”的语义分析 ,我们可以区分出“美”的 10种基本含义并将其转换为现代美学概念 ,从而揭示出“美的本质”是一个多层次的内涵丰富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本质 形而上学
下载PDF
科学美的概念与内涵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晓枫 杨晓雍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6-50,共5页
"科学美"一直是个含混的概念。因此,"科学美学"也就缺乏必要的基础。本文研究了"科学美"的内涵,指出了它的两个基本含义。我们认为,科学美首先是"科学本身"的美,例如,科学具有美的结构。其次,... "科学美"一直是个含混的概念。因此,"科学美学"也就缺乏必要的基础。本文研究了"科学美"的内涵,指出了它的两个基本含义。我们认为,科学美首先是"科学本身"的美,例如,科学具有美的结构。其次,科学美是指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美 科学 自然
下载PDF
《故都的秋》的人文之美
17
作者 徐蕊 黄昕玥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故都的秋》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写景抒情散文。中学教师在授课时注重于对文章“秋味”的分析,将作品的写景手法与抒情方式作为教学重点,而往往忽视对作品深厚的人文底蕴的品味。北平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北平人敬畏自然与热爱生活,追求天... 《故都的秋》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写景抒情散文。中学教师在授课时注重于对文章“秋味”的分析,将作品的写景手法与抒情方式作为教学重点,而往往忽视对作品深厚的人文底蕴的品味。北平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北平人敬畏自然与热爱生活,追求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蕴;作者郁达夫对尽情、尽性、有情趣的生命形式的追求,这些共同构成了整篇作品的内在人文之美。只有带领学生深入体悟这份人文之美,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才不会被掩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都的秋》 人文之美 和谐自然 有情趣的生命
下载PDF
自然的人化、自由的形式与情感的境象——后现代语境下美的本质的再探索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碧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126,共10页
美的本质是美学学科的核心问题,无法回避。过去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争论不休,以致成为"伪问题"被有意识忽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忽视了问题域之区分:"美是什么"或"美的本质"的隐含主体是人类,而人们却... 美的本质是美学学科的核心问题,无法回避。过去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争论不休,以致成为"伪问题"被有意识忽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忽视了问题域之区分:"美是什么"或"美的本质"的隐含主体是人类,而人们却常常从个体主体的具体审美活动或个体的审美感受出发去讨论这一问题。换言之,在追问美的本质的时候,人们混淆了类主体与个体主体两个层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厘清问题域之所属,区分类主体和个体主体。类主体是人类学实践本体论哲学讨论美的本质的出发点。在这个层面上说,"美是自然的人化",是"自由的形式"。个体主体是实践美学的个体生存论维度的出发点。在这个层面上说,美是由于对象的某种形式或形象在主体心理上引起情感共鸣或愉悦感受而形成的主客合一的、某种具有自由联想和想象的"境象",它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它是一种"象",其次,它是包含象但超越象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本质 自然的人化 自由的形式 形式力量 境象
原文传递
《审美教育书简》中的美学思想——美论与人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9-66,75,共19页
《审美教育书简》是席勒最重要的美学论文。它从席勒的时代现状入手,把美学问题与改变人性分裂的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探讨,确定美是拯救人性的唯一手段。它从人性的分析开始论美,得出人的三种冲动:感性冲动、理性冲动、游戏冲动;这三种人... 《审美教育书简》是席勒最重要的美学论文。它从席勒的时代现状入手,把美学问题与改变人性分裂的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探讨,确定美是拯救人性的唯一手段。它从人性的分析开始论美,得出人的三种冲动:感性冲动、理性冲动、游戏冲动;这三种人性冲动决定了三种人:感性的人(自然的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游戏冲动结合了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使人成为审美的人,最终成为了道德的人。因为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即活的形象,所以美可以使人性完整,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这种美论是一种伦理美学的思想,是针对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手段而形成的美的人性改革手段。它虽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具有伦理的理想性和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书简》 美论 人性 游戏冲动 活的形象
下载PDF
从知识到智慧:自然美和科学美的统一——“魅丽印象·化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和实践探索 被引量:5
20
作者 钟鸿英 《大学化学》 CAS 2019年第11期10-20,共11页
在现代多元化社会和知识高速更新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作为超越专业技能训练的通识核心课程更加关注人性教育和智慧发展,并赋予学生在毕业后漫长职业生涯中终生受益的高层次思考问题方法。如何将这种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并设计合理的课... 在现代多元化社会和知识高速更新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作为超越专业技能训练的通识核心课程更加关注人性教育和智慧发展,并赋予学生在毕业后漫长职业生涯中终生受益的高层次思考问题方法。如何将这种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并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面向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本科生的“魅丽印象·化学”课程为例,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外实践、学习评价等方面,创新教学理念和实施策略,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驾驭知识能力以及探索新领域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通过理解、想象和逻辑思维认识潜藏在自然美中的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领悟大自然所呈现的和谐、简单、对称和新奇的科学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科学美 美感教育 知识 智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