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之美:生命教育的至臻境界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慧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27,共5页
伴随着对生命意义的关注,注重生命之美成为生命教育的时代强音。探索生命意义是时代主题与个体生存使命,生命之美是探寻生命意义的重要维度,生命之美视域的生命意义探寻更适合儿童。凸显生命之美的生命教育的实践着力点在于,形成"... 伴随着对生命意义的关注,注重生命之美成为生命教育的时代强音。探索生命意义是时代主题与个体生存使命,生命之美是探寻生命意义的重要维度,生命之美视域的生命意义探寻更适合儿童。凸显生命之美的生命教育的实践着力点在于,形成"悦享生命"的生命观念,培育"满怀希望"的生命态度,提升从美的角度体验生命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生命之美 生命意义 悦享生命
原文传递
茶艺美学论 被引量:11
2
作者 范增平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61,共4页
茶艺美学是生活美学 ,也是人生美学。茶艺美学就其形式而言 ,表现在前置、操作和完成三个阶段 ,十八个步骤中。茶艺美学的原理 ,是以严格的规范促使一个人的思想用文雅和高尚的方式表现出来 ,她强调的是过程 ,而不是结果。茶艺美学是动... 茶艺美学是生活美学 ,也是人生美学。茶艺美学就其形式而言 ,表现在前置、操作和完成三个阶段 ,十八个步骤中。茶艺美学的原理 ,是以严格的规范促使一个人的思想用文雅和高尚的方式表现出来 ,她强调的是过程 ,而不是结果。茶艺美学是动静结合、不断发展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艺 茶艺美学 生活美 人生美 茶文化 审美特征 形式
下载PDF
美学视野中的体育与生命之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翟林 陈剑 谭好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2-595,共4页
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即生物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统一。美是人的生命活力的表现。体育对人的生命之美有极大的激发和促成作用。体育通过各种运动形式对人的三重生命进行激发和磨练,增强了人的生命力。而人的三重生命的充分发展... 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即生物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统一。美是人的生命活力的表现。体育对人的生命之美有极大的激发和促成作用。体育通过各种运动形式对人的三重生命进行激发和磨练,增强了人的生命力。而人的三重生命的充分发展必然会表现出生命的美的光辉,最终走向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生命之美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生命”视界与生命美学 被引量:6
4
作者 潘知常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149,156,共10页
生命美学是"基于生命""因生命"的美学。它以"生命"作为本体性的、根本性的视界。从美学的生命与生命的美学的角度看,美学源于生命;从美学的存在与生命的存在的角度看,美学同于生命;从美学的自觉与生命的... 生命美学是"基于生命""因生命"的美学。它以"生命"作为本体性的、根本性的视界。从美学的生命与生命的美学的角度看,美学源于生命;从美学的存在与生命的存在的角度看,美学同于生命;从美学的自觉与生命的自觉的角度看,美学为了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生命视界 源于生命 同于生命 为了生命
原文传递
“生命之美”:疾痛视域中的乳癌小组工作探索 被引量:8
5
作者 彭善民 顾晓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39-47,共9页
乳癌是一种特别的慢性疾痛。疾痛视域中"生命之美"的乳癌小组工作,在组织病患对疾病了解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对疾痛的理解来建构积极的自我,有别于医学长期主导的疾病治疗康复模式。"生命之美"小组以"从疾病了... 乳癌是一种特别的慢性疾痛。疾痛视域中"生命之美"的乳癌小组工作,在组织病患对疾病了解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对疾痛的理解来建构积极的自我,有别于医学长期主导的疾病治疗康复模式。"生命之美"小组以"从疾病了解、疾痛理解到美之发现"为主线,既有知识讲解、技巧传递,又有疾痛的自由表达和经验分享。研究发现:小组为组员提供了较好的情绪支持,减轻了对乳癌的恐惧,增进了自我认同,提升了生活质量。同时,疾痛理解和生命之美的讨论关涉生命意义的探寻,是一个颇富内涵的深刻话题,对带领者要求甚高,在保持小组工作结构完整的同时,更需要对小组内涵(诸如痛、难、命、美)的深度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病患 小组工作 疾痛理解 生命之美
下载PDF
论生命的审美向度与教育追寻
6
作者 刘济良 赵文慧 《中国校外教育》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对生命之美的省思与追寻有助于涵养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意义建构。人是凝结生命之美的存在,生命与美的内在联系体现为:生命是美的言说对象,美是生命的永恒追求。基于美的视角去理解生命,生命展现着独特之美——个体生命... 对生命之美的省思与追寻有助于涵养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意义建构。人是凝结生命之美的存在,生命与美的内在联系体现为:生命是美的言说对象,美是生命的永恒追求。基于美的视角去理解生命,生命展现着独特之美——个体生命存在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和谐之美——彰显生命的整全性、协同性和包容性,超越之美——通过自主创造对自身现有生存境遇的超越。理想的教育应渗透对美的追寻,在对生命之理性构思和诗意遐想中走向成人之美,通达个体精神成长的至臻境界。鉴于此,教育应唤醒个体“生命自觉”,理解生命的独特之美;追寻“周全的教育”,舒展生命的和谐之美;培育卓越自我,达成精神嬗变,激活生命的超越之美。在关注生命之美的教育追寻中引导青少年整全成人,走向成人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生命之美 生命意义
下载PDF
“美是生活”抑或“美是生命”——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意蕴及当代价值再探 被引量:5
7
作者 田刚健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9年第4期107-115,共9页
本文总结回顾了"美是生活"的译介历程和理论影响,在整理前辈时贤分歧见解的基础上,从原文翻译、理论承袭、美学潮流以及俄罗斯民族道路选择背景等方面指出"Прекрасноеестьжизнь"也可译为"... 本文总结回顾了"美是生活"的译介历程和理论影响,在整理前辈时贤分歧见解的基础上,从原文翻译、理论承袭、美学潮流以及俄罗斯民族道路选择背景等方面指出"Прекрасноеестьжизнь"也可译为"美是生命",从而重新开掘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生命蕴涵,阐释了其作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生命论美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观中介的重要价值,彰显了其美学之感性本位和现实品格,重申了其作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资源的基本观点和参与建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合法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尔尼雪夫斯基 生命美学 美是生活 美是生命
原文传递
刚烈壮美的长篇世界——试论红柯《西去的骑手》中涉及的文化系统及人物描写 被引量:5
8
作者 白草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0-64,共5页
《西去的骑手》是以在西北地区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马仲英为原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涉及到了两种文化系统,即西北地域文化和中原文化。在单纯而又丰富神秘的人物形象马仲英的描写中,体现出了西北的生命之感。小说的立意即在于通过... 《西去的骑手》是以在西北地区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马仲英为原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涉及到了两种文化系统,即西北地域文化和中原文化。在单纯而又丰富神秘的人物形象马仲英的描写中,体现出了西北的生命之感。小说的立意即在于通过西北地域文化中刚烈、壮美的"血性"精神,来恢复中原文化中固有的刚强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仲英 文化系统 人物描写 生命之美
原文传递
“艺”“技”融合——“杜氏刻铜”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9
作者 李向兵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杜氏刻铜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文章通过溯源刻铜艺术的发展脉络,厘清传承谱系,分析杜氏刻铜艺术的技术美与艺术美,以期为进一步传承和保护杜氏刻铜艺术搭建理论框架。
关键词 杜氏刻铜 金石之气 生生之美 艺技融合
下载PDF
彝族《指路经》“崇生拒死”的生命美
10
作者 白伟伟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4-35,共12页
彝族《指路经》蕴含一种“崇生拒死”的生命美。死亡与死亡意识是《指路经》“崇生拒死”生命美的现实起点与逻辑起点。《指路经》对“本源”生命的珍视是其“崇生拒死”生命美的重要表征。《指路经》“崇生拒死”生命美的核心表征是去... 彝族《指路经》蕴含一种“崇生拒死”的生命美。死亡与死亡意识是《指路经》“崇生拒死”生命美的现实起点与逻辑起点。《指路经》对“本源”生命的珍视是其“崇生拒死”生命美的重要表征。《指路经》“崇生拒死”生命美的核心表征是去往“祖界”。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文化的交流融合,《指路经》拓展出“崇生拒死”生命美的“功绩”“延寿”“化生”“转世”和“存名”等多重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指路经》 “崇生拒死” 生命美
下载PDF
沈从文“湘行”散文的生命观解读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谫博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109,共4页
通过文本细读方法,解读沈从文的"湘行"类散文,感悟他独特的生命观。沈从文"湘行"类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不可多得之作。较之其乡土小说,散文更加凸显沈从文生命体验的感悟和认知。沈从文文学的总体思想是承继中... 通过文本细读方法,解读沈从文的"湘行"类散文,感悟他独特的生命观。沈从文"湘行"类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不可多得之作。较之其乡土小说,散文更加凸显沈从文生命体验的感悟和认知。沈从文文学的总体思想是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天人合一"的自然生命观念,在散文中体现这种观念的主要话语要素是生命、水、自然、美、神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行散文 自然生命 生命之美
下载PDF
论李清照词作的魅力之源
12
作者 叶官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5-69,共5页
李清照词作的魅力之源是多方面的,既由于其词作具有非同寻常的绘画之美、悦耳动听的音乐之美、生活片断与人物形象之美,还由于其词作具有超凡入圣般的语言艺术和将事、景、情高度融合的高超技艺。如此种种,使得李清照的词作成为宋代以... 李清照词作的魅力之源是多方面的,既由于其词作具有非同寻常的绘画之美、悦耳动听的音乐之美、生活片断与人物形象之美,还由于其词作具有超凡入圣般的语言艺术和将事、景、情高度融合的高超技艺。如此种种,使得李清照的词作成为宋代以降世代人们心悦诚服的文学珍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绘画美 韵律美 生活片段美 人物形象美 语言美 融合美
下载PDF
论沈从文40年代创作中的“生命”主题
13
作者 薛慧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2X期77-78,共2页
40年代是沈从文的重要创作期。这一阶段,他由对外部世界的描述转向对社会人生的内心独照,并形成了自己在人生与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观点。主要以“生命”为切入点,来谈谈沈从文40年代在人生探索与艺术创作两方面是怎样对“生命”这一命题... 40年代是沈从文的重要创作期。这一阶段,他由对外部世界的描述转向对社会人生的内心独照,并形成了自己在人生与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观点。主要以“生命”为切入点,来谈谈沈从文40年代在人生探索与艺术创作两方面是怎样对“生命”这一命题进行阐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年代 生命 生命神性 美在生命
下载PDF
立“美是什么”新说 创景观美学五论——评王长俊的《景观美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辽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7-89,共3页
王长俊先生的《景观美学》以景观美为切点,探讨“美是什么”的问题,提出涵盖面较广的“美即生命”这一新定义,他又以这一美学研究新说为指导,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景观美学五论体系:其一是从整体性上构建景观美;其二是从景观的主体性与客... 王长俊先生的《景观美学》以景观美为切点,探讨“美是什么”的问题,提出涵盖面较广的“美即生命”这一新定义,他又以这一美学研究新说为指导,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景观美学五论体系:其一是从整体性上构建景观美;其二是从景观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一致性上构造景观美;其三是在时代性上建构景观美;其四是在美的共同性上构造景观美;其五是从美的功利性上构建景观美。《景观美学》从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结合上,为如何创造景观之美提供了新思路,建立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长俊 《景观美学》 美即生命 景观美学五论
下载PDF
略谈中国花鸟画的情趣美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自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4-156,共3页
中国花鸟画创作所要达到的境界是情趣美 ,情趣美基本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借题发挥、直抒胸臆的抒情美 ,自然真率、趣味浓郁的生活美 ,烂漫多姿、山野花鸟的自然美。这三者之间 ,既有区别 ,又相互交错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关键词 花鸟画 情趣美 抒情美 生活美 自然美
下载PDF
生命的笺注——张晓风诗性解释散文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光萍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8-82,共5页
张晓风以其独特的诗性解释散文在台湾文坛独树一帜。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她奉献给现代散文的最大功绩。对自然与生命的宗教般感恩、对故乡与人文家园的不舍情结、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问成为张晓风散文思想情感内涵渐次展开、互... 张晓风以其独特的诗性解释散文在台湾文坛独树一帜。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她奉献给现代散文的最大功绩。对自然与生命的宗教般感恩、对故乡与人文家园的不舍情结、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问成为张晓风散文思想情感内涵渐次展开、互为渗透整合的三个层面。她的诗性思维和鲜活独到的艺术表现给散文带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审美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解释 生命之美 故园情结 生命追问 豪喻
下载PDF
从“美是生活”到“深入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与周扬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同庆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77-80,共4页
“美是生活”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核心内容,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接受者和推行者。“深入生活”论是周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论的继承与发展,但由于时代环境的影响和个人学力、价值取向等原... “美是生活”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核心内容,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接受者和推行者。“深入生活”论是周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论的继承与发展,但由于时代环境的影响和个人学力、价值取向等原因,周扬的“深入生活”论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是生活” “深入生活”
下载PDF
当代“生活美学”实践模式的省思
18
作者 林凯 《中国美学》 2022年第2期212-226,共15页
“生活美学”理念在商品经济全面展开的当代中国获得了广泛接受,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解,故在具体实践上展开出多样的模式。这些模式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理念对沟通“生活”和“审美”两方的期待,还需审慎省察。根据对日常生活不同部... “生活美学”理念在商品经济全面展开的当代中国获得了广泛接受,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解,故在具体实践上展开出多样的模式。这些模式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理念对沟通“生活”和“审美”两方的期待,还需审慎省察。根据对日常生活不同部分的侧重,这些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其中一些只是将审美和生活生硬地结合,实际依然或重或轻地维持着二者的对立,隐含对日常功利的贬抑;另一些则试图拓展审美界定而为生活实用本身正名,却引来对欲望快感的担忧。因此,“生活美学”并没有完成,要摆脱旧有对立结构所造成的诸种问题就要求“生活”和“审美”真正平等地对话。未来的“生活美学”应致力于现实生活之人文内涵的开发与表达,促使生活和审美进入全新的理解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美化生活 生活美 形式美
原文传递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美学思想与现实主义艺术观——以《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涵之 马丹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8,共9页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美是生活"的定义体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的基本旨趣。这一定义不但摆脱了传统的美的定义的形而上学阴影,而且确立了美的现实生成基础。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观所提出的"艺术的第一目...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美是生活"的定义体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的基本旨趣。这一定义不但摆脱了传统的美的定义的形而上学阴影,而且确立了美的现实生成基础。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观所提出的"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生活"和"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则可以看作"美是生活"定义的具体应用,其中所包含的现实主义色彩既显示了他的唯物哲学倾向,也是这一审美"范式"转换的逻辑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美是生活” 现实主义艺术观
原文传递
建筑在水上的世界——沈从文小说中水意象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施铁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15-20,60,共7页
本文在分析沈从文小说的基础上,浅析了“水”意象在其作品中的显现及原因。认为地理环境与特殊的个人经历造就了水的频现与忧郁。同时分析了“水”意象的美学价值,即无论是刚性与柔性的水,还是微笑的水边人事传递的都是一种孤独、寂寞... 本文在分析沈从文小说的基础上,浅析了“水”意象在其作品中的显现及原因。认为地理环境与特殊的个人经历造就了水的频现与忧郁。同时分析了“水”意象的美学价值,即无论是刚性与柔性的水,还是微笑的水边人事传递的都是一种孤独、寂寞与哀痛之情和对美在生命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水意象 孤独 寂寞 生命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