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废墟美学研究 |
程勇真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4
|
|
2
|
波德莱尔“应和”思想的来源 |
刘波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12
|
|
3
|
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思想及其开创性意义 |
肖伟胜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4
|
怎样看待象征主义的特点、来源与分期 |
李珺平
|
《滨州学院学报》
|
2005 |
9
|
|
5
|
波德莱尔的巴黎书写与现代城市美学的诞生 |
杨柳
何光顺
|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文学的他缘——波德莱尔《恶之花》的“现代性—缘域”重释 |
何光顺
|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
2020 |
6
|
|
7
|
波德莱尔与法国浪漫主义思潮 |
刘波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4
|
|
8
|
波德莱尔与鲁迅笔下“猫头鹰”意象的跨文化解读 |
樊颖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6
|
|
9
|
作为“神契”的Correspondance:波德莱尔的应和思想新释 |
妥建清
|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巴黎、波德莱尔与现代性——论本雅明对波德莱尔诗歌的日常生活内涵之阐释 |
杨有庆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11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波德莱尔——论本雅明《波德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 |
康欣欣
李茂增
|
《惠州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2
|
波德莱尔作品汉译回顾 |
刘波
尹丽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3
|
波德莱尔与穆时英的现代都市空间书写 |
李梓杭
文雅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23 |
1
|
|
14
|
波德莱尔:雨果的模仿者 |
刘波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2 |
4
|
|
15
|
本雅明现代性思想中游荡者形象研究 |
赵迎港
|
《巢湖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6
|
论本雅明对大众“震惊体验”的观察与现代性反思 |
何利娴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7
|
爱伦·坡对波德莱尔的影响 |
张丽群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09 |
4
|
|
18
|
伊卡洛斯形象在19世纪的演变——以歌德笔下的欧福里翁-拜伦、波德莱尔与斯特凡·格奥尔格的几篇诗作为例 |
杨宏芹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9
|
现代诗歌中的审丑倾向--浅谈波德莱尔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
欧艺甜
|
《教育研究前沿(中英文版)》
|
2023 |
0 |
|
20
|
波德莱尔对主流的消解及重构——《恶之花》的另一种解读 |
周红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