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itaire^(TM)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高峰 孙瑄 +4 位作者 莫大鹏 马宁 刘恋 霍晓川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7期543-549,共7页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SolitaireTM支架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连续入组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均使用SolitaireTM支架设备进行机械取栓治疗分析支架,分析取栓治疗...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SolitaireTM支架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连续入组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均使用SolitaireTM支架设备进行机械取栓治疗分析支架,分析取栓治疗的再通率及并发症,评估治疗90 d临床预后,分析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械取栓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58.6±8.4)岁,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位数25.5分(21.3,29.5),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中位数8分(6.0,9.8),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中位数5分(5.0,5.0)。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3或2b级]28例(93.3%),6例(20.0%)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9例(30.0%)患者预后良好(m RS 0~2分)。9例死亡,死亡率为30.0%(9/30)。术前患者意识不清(P=0.014)及m RS评分较高(P=0.020)与不良预后(m RS>2分)相关。结论使用SolitaireTM支架进行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机械取栓,有较高的再通率,能够改善功能性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卒中 支架 机械取栓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与后循环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奕琪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与后循环梗死发生率及梗死侧的关系。同时了解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的相关性。方法13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及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椎动脉优势分为有椎动脉优势68...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与后循环梗死发生率及梗死侧的关系。同时了解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的相关性。方法13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及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椎动脉优势分为有椎动脉优势68例(优势组)和无椎动脉优势6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后循环梗死总发生率,后循环各部位的梗死发生率以及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统计优势组各梗死部位后循环梗死侧与椎动脉优势侧的相关性,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与椎动脉优势侧的相关性,基底动脉弯曲与否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结果优势组后循环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5.6%(31/68)与21.2%(14/66),X^2=8.922,P=0.003]。优势组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梗死及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8%(8/68)与0,X^2=8.250,P=0.004;20.6%(14/68)与7.6%(5/66),)(X^2=4.660,P=0.031];两组的小脑上动脉供血区梗死率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7/8)PICA梗死患者梗死侧在椎动脉优势对侧。6例(6/14)基底动脉区梗死患者梗死侧与优势侧同侧。优势组基底动脉弯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0.0%(34/68)与9.1%(6/66),X^2=26.768,P=0.000]。优势组基底动脉弯曲患者后循环梗死发生率与基底动脉呈直线的患者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9%(18/34)与38.2%(13/34),X^2=1.482,P=0.223]。优势组34例基底动脉弯曲的患者中,97.1%(33/34)弯曲向椎动脉优势对侧。结论椎动脉优势的患者较易发生后循环梗死,尤其是PICA和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PICA供血区梗死部位一般在椎动脉优势对侧。椎动脉优势患者易致基底动脉弯曲,基底动脉一般弯向椎动脉优势对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 先天畸形 脑梗死 基底动脉
原文传递
磁共振血管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不匹配预测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价值 被引量:28
3
作者 付志勇 王正则 孙晓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87-592,共6页
目的探讨MR血管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不匹配(MDM)预测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4 h内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住院... 目的探讨MR血管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不匹配(MDM)预测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4 h内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住院患者58例,将38例扩散加权成像(DWI)-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7分的患者分为MDM阳性(MDM-P)组,20例DWI-ASPECTS<7分的患者为MDM阴性(MDM-N)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72 h后NIHSS评分增加≥4分)及预后良好[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情况。将出现END的21例患者纳入END(+)组,未出现END的37例患者纳入EN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院至治疗时间、再灌注治疗及MDM-P情况,并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M-P对END的影响。结果MDM-P组和MDM-N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NIHSS评分[3(2,12)分比11(4,26)分,Z=-2.434]、DWI-ASEPCTS[8(7,8)分比4(3,5)分,Z=12.950]和END比例[47.4%(18/38)比15.0%(3/20),χ^2=5.944]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ND(+)组和END(-)组一般资料和入院至治疗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治疗[42.9%(9/21)比67.6%(25/37),χ^2=3.372]和MDM-P[85.7%(18/21)比54.1%(20/37),χ^2=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再灌注治疗和MDM-P纳入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DM-P(OR=4.914,95%CI:1.158~20.860,P=0.031)是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EN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MDM-P可以独立预测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END,提示这类患者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为指导再灌注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基底动脉 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川芎嗪对离体兔血管平滑肌和豚鼠盲肠带的作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范立 吕爱刚 可君 《新药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离体兔血管平滑肌和豚鼠盲肠带的作用。方法:制备兔基底动脉环KCl量-效曲线、CaCl2致盲肠带收缩及兔门静脉条的自律性收缩。结果:川芎嗪非竞争性拮抗KCl对兔基底动脉的收缩作用,其IC50值为1.5...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离体兔血管平滑肌和豚鼠盲肠带的作用。方法:制备兔基底动脉环KCl量-效曲线、CaCl2致盲肠带收缩及兔门静脉条的自律性收缩。结果:川芎嗪非竞争性拮抗KCl对兔基底动脉的收缩作用,其IC50值为1.51mmol/L,抑制CaCl2引起豚鼠盲肠带收缩的IC50值为190μmol/L,对兔门静脉条收缩也有抑制作用。结论:川芎嗪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川芎嗪 盲肠 血管平滑肌
原文传递
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5
作者 邢鹏飞 杨鹏飞 +7 位作者 李子付 沈红健 张永巍 黄清海 洪波 许奕 邓本强 刘建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采用Solumbra技术取栓17例,采用单纯支架取栓13例。评价... 目的观察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采用Solumbra技术取栓17例,采用单纯支架取栓13例。评价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技术可行性、血管再通率、90 d时的预后良好率及手术并发症等。分析术后24 h的神经功能变化、不同技术手段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及卒中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中,50%(15例)的患者为心源性栓塞型。支架机械取栓术后有87%(26/30)的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2b/3级];术后90 d的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3分]为67%(20/30)。支架取栓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中位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3分、25分,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olumbra技术组一次取栓血管再通达到mTICI 2b/3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分别为69%、30%,P=0.033);心源性栓塞型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分别为87%、45%,P=0.038)。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包括异位栓塞、出血转化、无效再灌注、再闭塞等。术后90 d随访的病死率为10%(3/30)。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安全可行;选择适宜的支架取拴技术有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心源性栓塞型可能是预测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 支架 取栓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明利 徐蔚海 +6 位作者 宋兰 冯逢 有慧 倪俊 高山 崔丽英 金征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51例疑诊颅内动脉硬化患者和10名志愿者均接受常规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HRMR检查,HRMRI包括FSE-T2WI和DIR-T1WI,并比较MRA和HRMRI...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51例疑诊颅内动脉硬化患者和10名志愿者均接受常规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HRMR检查,HRMRI包括FSE-T2WI和DIR-T1WI,并比较MRA和HRMRI的结果。结果正常颅内动脉管腔显示清晰,管壁呈细线状或不显示。51例患者的51支受检颅内动脉中,10支MRA和HRMRI均未见明显异常;34支MRA和HRMRI显示一致,即MRA显示狭窄、HRMRI显示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或发现斑块存在;7支MRA和HRMRI显示不一致,其中5支MRA显示正常,但HRMRI显示管壁结构异常(3支有斑块,2支管壁环形增厚),2支MRA显示有狭窄,HRMRI显示管腔外径缩窄,但管壁结构无明显异常。结论 HRMRI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的管壁结构,弥补常规MRA技术的不足,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基底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MR血管成像诊断 被引量:23
7
作者 蒋飚 何伟良 +2 位作者 许晓英 龚小娅 张德钧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 描述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MR血管成像 (MRA)表现 ,以提高对该血管异常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 178例头颈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CEMRA)中 10例诊断为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病例 ,其中 7例行颅脑CEMRA ,3例行颈部CEMRA ,钆喷替酸葡甲胺 (G... 目的 描述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MR血管成像 (MRA)表现 ,以提高对该血管异常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 178例头颈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CEMRA)中 10例诊断为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病例 ,其中 7例行颅脑CEMRA ,3例行颈部CEMRA ,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 0 2mmol/kg高压注射 ,小剂量团注测试延迟时间 ,增强前后行连续动态扫描。原始和减影图像经SGI 0 2工作站后处理 ,经容积重建 (实时三维 ,RT3D)、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薄层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多平面或曲面重建血管图像 (TSMIP) ,比较各组图像对血管异常的显示情况。 5例患者同时行三维时间飞跃法 (3DTOF)MRA ,3例经DSA证实。结果 有孔型基底动脉 7例 (检出率 3 9% ,7/ 178)全部位于基底动脉下 1/ 2段 ,4例位于基底动脉干 ,3例位于椎基底动脉吻合部 ;3例有孔型椎动脉 (检出率 1 7% ,3/ 178)中 2例位于左侧V4段 ,1例位于右V3段。 4例有孔型异常 2支血管间形成小圆孔状充盈缺损 ,6例呈部分重复形。 4例有孔型血管异常合并其他血管异常 ,2例有孔型基底动脉合并脑动静脉畸形 ;2例有孔型椎动脉合并对侧永存三叉动脉 ,其中 1例还合并同侧远端椎动脉瘤 ,另 1例有孔型椎动脉同时伴有颈、基底动脉粥样硬化。RT3D能显示血管立体空间和毗邻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型椎基底动脉 MR血管成像 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电刺激治疗卒中后丘脑痛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8
作者 路明 罗苓芝 蒙璐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61-865,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电刺激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电刺激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西药卡马西平片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应用...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电刺激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电刺激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西药卡马西平片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应用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MPQ)评价疼痛程度,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血管阻力指数;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MPQ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针刺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药物组(P<0.05);TCD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针刺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药物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针刺组治疗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与药物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电刺激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疗效确切,并可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供应,降低外周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丘脑痛 醒脑开窍 头皮针 中风 电针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原文传递
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魏戌 朱立国 +7 位作者 高景华 杨克新 于杰 冯敏山 银河 高春雨 谢利民 李俊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573-1576,共4页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的影响,探讨TCD的临床价值。方法 19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每日1次。于治疗前和治...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的影响,探讨TCD的临床价值。方法 19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每日1次。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TCD检查,观测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量相关指标[包括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脉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同侧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椎动脉双侧Vp、Vm、Vd水平及基底动脉Vp、V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本组同侧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p、PI水平降低,基底动脉Vp、Vm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p降低、左侧PI水平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Vm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Vd、P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TCD指标,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TCD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旋提手法 经颅多普勒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原文传递
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附45例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黄伟 刘建民 +2 位作者 许亦 洪波 黄清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307-309,共3页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45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单纯支架置入8例,夹层责任动脉单纯弹簧圈闭塞6例。结果44例病人于治疗后1~46个月获造影随访,平均...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45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单纯支架置入8例,夹层责任动脉单纯弹簧圈闭塞6例。结果44例病人于治疗后1~46个月获造影随访,平均16.3个月。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无再出血。2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即刻致密栓塞的病人,动脉瘤未再显影;5例即刻大部栓塞者中,瘤体扩大、复发1例。7例单纯支架置入病人中,可见进行性血栓形成3例,无明显变化3例,另1例双BX支架重叠置入者支架狭窄变形,椎动脉闭塞。6例责任动脉闭塞病人,闭塞效果均切实。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活体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初探 被引量:21
11
作者 娄昕 姜卫剑 +3 位作者 马林 杜彬 马宁 高峰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8-481,共4页
目的观察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SSIS)活体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的初探结果。方法用3.0TMR扫描仪对5例SSIS患者进行HRMRI检查,盲法分析影像资料。结果3例管壁呈典型的粥样硬化改变,呈偏心性增厚、大的脂质坏死核心、纤维帽... 目的观察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SSIS)活体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的初探结果。方法用3.0TMR扫描仪对5例SSIS患者进行HRMRI检查,盲法分析影像资料。结果3例管壁呈典型的粥样硬化改变,呈偏心性增厚、大的脂质坏死核心、纤维帽破裂、不均匀强化。2例管壁为非粥样硬化可能性大,1例管腔内可见斜形隔膜与轻度增厚的管壁相连,增强后呈均匀强化;另1例管壁向心性明显增厚,增强后无强化。结论SSIS的活体HRMRI成像是可行的,能够提供狭窄处的管壁信息,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基底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成形术 被引量:17
12
作者 姜卫剑 王拥军 +5 位作者 杜彬 戴建平 王素香 王保国 王桂红 金旻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 研究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 ,16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成形术。结果  7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7例为优势侧椎动脉狭窄... 目的 研究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 ,16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成形术。结果  7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7例为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或对侧椎动脉仅供血小脑后下动脉区域 ,1例为基底动脉狭窄 (孤立性后组循环 ) ,1例为狭窄的椎动脉直接与小脑后下动脉延续。狭窄段位于椎动脉开口部 10例 ,位于颅内段 6例 ,1例患者为椎动脉近端 2处狭窄。MoriA型病变 12例 ,B型病变 3例 ,C型病变 1例。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平均狭窄率从 73.2 % (5 0 %~ 95 % )下降到 5 .1% (0~ 30 % ) ,P <0 .0 1。在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1~ 12个月 (平均 4 .4个月 ) ,按Malek评分 ,疗效极好 15例 ,疗效较好 1例。结论 对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进行内支架成形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但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诊断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 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模拟失重引起的大鼠基底动脉收缩反应性增强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乐宁 马进 张立藩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0-13,共4页
为了阐明模拟失重是否引起头部的动脉血管,如基底动脉的收缩反应性增强。方法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影响,利用离体基底动脉血管环制备测定其对几种血管收缩剂反应性的变化。结果悬吊4wk组大鼠的基底动脉血管环对KCl[(... 为了阐明模拟失重是否引起头部的动脉血管,如基底动脉的收缩反应性增强。方法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影响,利用离体基底动脉血管环制备测定其对几种血管收缩剂反应性的变化。结果悬吊4wk组大鼠的基底动脉血管环对KCl[(10~100)mmol/L]、精氨酸加压素[(10-15~10-7)mol/L]或5羟色胺[(10-12~10-4)mol/L]的等长收缩反应较同步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两组大鼠基底动脉血管环对上述血管收缩剂收缩反应的EC50值无显著差别。结论为期4wk的模拟失重可使大鼠头部的血管,如基底动脉的收缩反应性显著增强。上述结果对“脑血管性晕厥始动机制”假说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失重模拟 基底动脉 血管收缩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后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六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贵福 马朝晖 +7 位作者 罗望池 尤劲松 朱吉祥 郭建文 张佛明 陈发军 石尧 李铁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AB型支架用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后动脉取内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11月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进行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后动脉取栓术6例,若治疗后残余狭窄率≥50%则同时行支架成形... 目的探讨SolitaireAB型支架用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后动脉取内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11月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进行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后动脉取栓术6例,若治疗后残余狭窄率≥50%则同时行支架成形术。分析其即时取栓效果,术后出血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①6例患者经1~3次取栓后,基底动脉均获得再通;对其中5例有残余狭窄者联合使用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②1例患者支架释放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经处理后复查造影显示基底动脉通畅。③5例患者术后3~7 d复查头部MRI,均未见脑梗死灶扩大,基底动脉通畅。1例患者术后1 d脑出血,7d后死亡。④5例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较人院时降低2~15分;5例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0分1例,1分2例,2分2例。结论在急性基底动脉叭栓形成的患者中,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支架 SOLITAIRE AB型
下载PDF
基底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志勇 刘尊敬 +4 位作者 田朝晖 唐文雄 刘玮 薛爽 焦劲松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7期3721-3725,共5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发育不良( BAH)与后循环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BA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期间行头颅MRA提示基底动脉走形正常、形态规则的住院患者328例,按照头颅MRA...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发育不良( BAH)与后循环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BA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期间行头颅MRA提示基底动脉走形正常、形态规则的住院患者328例,按照头颅MRA上基底动脉形态及直径分为BAH组(48例)与非BAH组(280例),通过临床分析及核磁影像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合并颅内血管变异,重点比较两组间后循环梗死的发生情况及梗死患者间基底动脉平均血流( Vm),同时通过随访比较两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转归,最后对BAH组中后循环梗死患者临床特征详述。结果(1)BAH组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VAH)24例(50.0%),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A)18例(37.5%),永存三叉动脉1例(2.1%),椎动脉巨大开窗畸形1例(2.1%),经比较其较非BAH组更易合并颅内血管变异( P<0.05);(2) BAH组后循环梗死发生率为35.4%(17/48),非BAH组为8.6%(24/280),经比较BAH组更易发生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0.05),且BAH组后循环梗死患者基底动脉Vm明显低于非BAH组( P<0.05);(3)两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随访的4~28个月时间里均无死亡发生,非BAH组患者有3例再发后循环梗死。 BAH组出院时、出院后30 d、90 d mRS评分≤2分的改善率方面均优于非BAH组(均P<0.05);(4) BAH组卒中患者常表现为腔隙综合征(9/17),梗死部位以脑桥旁正中为著(9/17),且常合并双侧VAH+单侧FTPA(8/17)。结论基底动脉发育不良并不少见,易合并其他颅内血管变异。可能由于其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所以其后循环梗死者多于非BAH组,且以脑桥梗死常见。虽临床预后相对较好,我们尚需及早诊断,加强其卒中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发育不良 后循环梗死 椎基底动脉缺血
原文传递
突发性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16
16
作者 邢英姿 王东海 +2 位作者 侯庆军 罗宏伟 梁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突发性聋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方法以90例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听阈曲线类型分为低中频下降组、高频下降组及全频下降组,每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各组均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突发性聋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方法以90例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听阈曲线类型分为低中频下降组、高频下降组及全频下降组,每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各组均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探测双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分别记录比较各组收缩期流速(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流速(diastolic velocity,Vd)、脉冲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①低中频组、高频组、全频组突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率分别为63.33%(19/30)、90.0%(27/30)和90.0%(27/30),对照组异常率为0%,高频及全频组患者血流异常率较低中频组高(P<0.05);高频组患者VA、BA以高流速检出较多,全频组患者低流速检出较多(P<0.05)。②突发性聋患者VA、BA的PI、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VA、BA的Vs、Vd均高于对照组(P<0.05),低中频组BA的V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突聋患者尤其是高频、全频听力下降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经颅多普勒 血流动力学 椎动脉 基底动脉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后循环CT灌注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雷静 高培毅 林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方法研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方法研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等检查。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造影剂达峰时间(TTP)定量数据,并根据影像学表现进行脑梗死前期分期。结果入选者DSA显示椎动脉中、重度狭窄率为60%~100%,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而CT脑灌注成像有13例患者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低灌注区。共检出16个低灌注区,其中2例患者整个后循环供血区较同层面前循环供血区TTP明显延迟,1例双侧小脑半球可见2个局部低灌注区。16个低灌注区进行脑梗死前期的分期,Ⅰ2期:15个,Ⅱ1期:1个。结论后循环脑组织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辅助定性及定量评估椎基底动脉TIA患者是否处于脑梗死前期,并根据定量分析了解后循环供血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基底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灌注 局部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运俊 陈伟建 +6 位作者 诸葛启钏 程敬亮 董丽卿 石士奎 吴恩福 贺崇欣 张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3D—CTA)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VBD患者(病例组)的MS3D—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GELightspeedpro16层螺旋cT扫描仪获得原始图像,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容积重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3D—CTA)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VBD患者(病例组)的MS3D—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GELightspeedpro16层螺旋cT扫描仪获得原始图像,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容积重组(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组。选择20名同一时期因怀疑脑血管病变而行MS3D—CTA检查,脑血管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10例VBD病例组中,单纯型4例,骑跨型6例。病例组基底动脉(BA)的长度(B1)、偏移程度(Bc)、高度(Bh)和椎动脉(VA)的长度(V1)、偏移程度(Vc)以及两者的直径(Bw/Vw)分别为30.20、7.10、8.80、23.00、5.95、5.05mm,与对照组的B1 25.60mm、Bc1.20mm、Bh1.90mm、V1 17.55mm、Vc2.05mm、Bw/Vw3.05mm分别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VB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S3D—CTA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椎动脉 血管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椎基底动脉血流参数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义凯 张云昆 钟世镇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TCD在测定椎基底动脉血流参数中的作用以及做为颈部推拿前筛选适应证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眩晕、颈椎病患者及查钵和年青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眩晕和颈椎病患者右侧推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目的:探讨TCD在测定椎基底动脉血流参数中的作用以及做为颈部推拿前筛选适应证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眩晕、颈椎病患者及查钵和年青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眩晕和颈椎病患者右侧推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右侧椎动脉较左侧推动脉易发生动脉硬化等病变,对眩晕和颈椎病患者要慎用左旋推扳手法。TCD在颈部推拿前筛选合适的病例有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椎动脉 椎合手法 超声波诊断
原文传递
缺血性卒中患者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丽 万慧 +2 位作者 韩国哲 郭秀凤 夏英凯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2-677,共6页
目的比较缺血性卒中患者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dolichoectasia,VB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VBD以及伴有VBD患者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 目的比较缺血性卒中患者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dolichoectasia,VB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VBD以及伴有VBD患者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ffaphy,MRA)结果分为VBD组和非VBD组,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标准分为前循环梗死和后循环梗死。回顾性收集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影像学和其他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BD以及VBD患者后循环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10.41%)存在VBD。VBD组年龄[(70.38±10.58)岁对(62.86±12.20)岁;t=2.870,P=0.009]、男性(78.6%对66.8%;χ^2=4.392,P=0.036)和高血压患者比例(89.3%对47.7%;χ^2=17.367,P=0.000)显著高于非VBD组;两组脑梗死亚型也存在显著差异(χ^2=10.776,P=0.015),VBD组以后循环梗死多见(57.1%),非VBD以部分前循环梗死多见(43.6%)。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ddsratio,OR)1.248,95%可信区问(confidenceinterval,CI)1.137~1.371;P=0.000]、高血糖(OR1.599,95%CI1.181~2.164;P=0.002)、高血压(OR1.251,95%CI 1.020~1.534,P=0.032)和三酰甘油水平增高(OR1.876,95%CI 1.021~3.445,P=0.043)是VB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女性(OR0.133,95%CI 0.024~0.735;P=0.021)为VBD的独立保护因素。在28例伴有VBD的脑梗死患者中,前循环梗死9例,后循环梗死19例。前循环梗死组基底动脉直径[(5.40±0.49)cm对(6.00±0.77)cm;t=2.046,P=0.041]显著小于后循环梗死组,而基底动脉分叉高度评分(χ^2=6.768,P=0.037)和基底动脉侧移(χ^2=5.241,P=0.042)评分较高者的构成比显著低于后循环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基底动脉 椎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