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的特殊影响 |
贺福元
周逸群
邓凯文
邓俊林
石继连
刘文龙
杨岩涛
唐宇
刘志刚
|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73
|
|
2
|
2006—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
徐蕴
魏琦
汤大朋
王会梅
|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8
|
|
3
|
基因组学发展对中医证实质研究的启示——兼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发展的前景 |
李杰芬
|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
2001 |
28
|
|
4
|
对“脾主肌肉”的认识及临床应用体会 |
孙玉信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6
|
|
5
|
超分子“印迹模板”(药素)特征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索 |
贺福元
贺红
邓凯文
周逸群
石继连
刘文龙
杨岩涛
唐宇
|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1
|
|
6
|
基于超分子化学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探讨(1)中药归经 |
贺福元
邓凯文
杨岩涛
周逸群
石继连
刘文龙
唐宇
|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1
|
|
7
|
系统药理学:TCMSP解析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
解晶
李丰
石彬彬
李燕
|
《世界中医药》
CAS
|
2019 |
31
|
|
8
|
蛋白质组学是中医病机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 |
周红光
陈海彬
周学平
王明艳
吴勉华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7
|
|
9
|
“瘀热相搏证”的研究 |
周仲瑛
吴勉华
周学平
郭立中
叶放
金妙文
王志英
过伟峰
|
《世界中医药》
CAS
|
2010 |
25
|
|
10
|
从“百病皆生于气”探析“脾胃咳”的临床治疗 |
常兴
张恬
隋雨言
张庆祥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3
|
|
11
|
“肺阳”与“肺阳虚”理论及其现代研究探析 |
常兴
张恬
颜培正
张庆祥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9
|
|
12
|
《黄帝内经》骨的理论框架探析 |
刘斌
张向东
苏晓川
赵明宇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8
|
|
13
|
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
陈海彬
程海波
卢伟
周红光
吴勉华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7
|
|
14
|
浅谈中医理论的时间属性及其对昼夜节律的认识 |
王国为
杨威
|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
2017 |
17
|
|
15
|
中医基础理论概念界定及其发展态势思考 |
王新陆
|
《天津中医药》
CAS
|
2004 |
13
|
|
16
|
雾霾的致病机制及其与哮喘寒饮蕴肺证的关系探析 |
常兴
张恬
颜培正
张庆祥
|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2
|
|
17
|
当代中医病机概念的演变 |
王维广
陈子杰
王慧如
李梦琳
梁艳
刘金涛
翟双庆
|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18
|
现代中医藏象理论结构特点分析 |
王维广
陈子杰
王慧如
梁艳
李永乐
翟双庆
|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19
|
基于任务驱动的《中医基础理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吴元洁
王键
王茎
李净
蒋怀周
李姿慧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7 |
9
|
|
20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问题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吴元洁
王键
周美启
李净
刘晓丽
沈津湛
王正
邵正斌
|
《中医教育》
|
2013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