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层次结构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王改云 杨少春 +1 位作者 廖飞燕 武群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8-383,共6页
以胜坨油田三区东营组三段为例,对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层次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精细油藏描述阶段,隔夹层有砂层组间的隔层、小层间的隔层、单砂层间的隔层及层内的夹层4个层次。不同尺度的隔夹层在岩石类型、发育程度、厚度及展布... 以胜坨油田三区东营组三段为例,对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层次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精细油藏描述阶段,隔夹层有砂层组间的隔层、小层间的隔层、单砂层间的隔层及层内的夹层4个层次。不同尺度的隔夹层在岩石类型、发育程度、厚度及展布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不同。其中,砂层组间的隔层全区稳定分布,厚度较大,对油气能起到完全封堵的作用,而单砂层间的隔层稳定性差,虽也是连片分布,但出现多个砂体连通区,易发生窜流,使纵向非均质性增强。小层间的隔层则介于两者之间。层内夹层则因为东三段地层已精细划分到单砂层,发育程度中等,仅在局部使油水关系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隔层 夹层 层次结构
下载PDF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5段隔夹层划分与展布 被引量:30
2
作者 林博 戴俊生 +1 位作者 陆先亮 张本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11-14,共4页
依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的地质特点,处理了区段内1 000余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对分布于研究区段的隔夹层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共划分出8个砂层组、17个单砂层.7个隔层和9个夹层.对隔层展布及砂体单元内夹层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隔夹层与... 依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的地质特点,处理了区段内1 000余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对分布于研究区段的隔夹层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共划分出8个砂层组、17个单砂层.7个隔层和9个夹层.对隔层展布及砂体单元内夹层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隔夹层与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在G2,G5,G6和G7下部单元的顶部剩余油富集程度高.主力油层馆532,531和541夹层分布密度和分布频率较小,剩余油饱和度较低,但可采剩余油绝对数量较大;馆51、馆52、馆542、馆55、馆56夹层分布密度和分布频率值较高,剩余油富集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中一区 隔夹层研究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辫状河储层高含水阶段开发潜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本维 雷占祥 崔建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4年第2期68-75,7-8,共8页
冀东油田高104—5区块Ng12、Ng13^1、Ng13^2、Ng13^3小层是辫状河砂体,层间隔层发育,边底水能量强,各层有独立开发井网。按层状构造边水驱油藏,则不能合理解释Ng12~Ng13^3小层间采出程度和采收率的巨大差异。通过刻画辫状河砂体内... 冀东油田高104—5区块Ng12、Ng13^1、Ng13^2、Ng13^3小层是辫状河砂体,层间隔层发育,边底水能量强,各层有独立开发井网。按层状构造边水驱油藏,则不能合理解释Ng12~Ng13^3小层间采出程度和采收率的巨大差异。通过刻画辫状河砂体内部非均质性,重点研究隔夹层对油水运移控制作用,认识到底水是长期决定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边水是次要因素。生产过程中,Ng13^3小层以下底水沿区块中部无隔夹层区接替上升,驱动大量底部原油自下而上转移,上一层的油井采下一层原油,无隔夹层区域水洗程度高。边水沿主河道由区域边部侵入,形成窜流通道。底水和边水共同作用,形成了区块复杂的水淹模式。Ng12和Ng13^2小层由于顶部隔层更稳定,较Ng13^1和Ng13^3小层剩余油饱和度高,水淹程度低。提出以Ng13^2小层顶部泥岩为界线将层系重新调整为两套,针对上套层系边水、下套边底水侵入特征分别发展不同的高含水阶段挖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砂体 隔夹层 油水运移 边底水 水淹 窜流通道
下载PDF
渤海湾H油田沙二段水下分流河道储层隔夹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换浦 刘汝敏 王震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2-15,39,共5页
针对H油田沙二段储层内部非均质严重、剩余油分布不均等问题,对其水下分流河道储层中隔夹层进行了层次结构特征研究。将本区隔夹层划分为砂层组间隔层、小层间隔层、水下分流河道之间夹层及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夹层4类,利用岩心资料、... 针对H油田沙二段储层内部非均质严重、剩余油分布不均等问题,对其水下分流河道储层中隔夹层进行了层次结构特征研究。将本区隔夹层划分为砂层组间隔层、小层间隔层、水下分流河道之间夹层及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夹层4类,利用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测试资料,划分了隔夹层物性和电性标准,结合该区沉积微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行了隔夹层展布分析。结果表明隔夹层分布与水下分流河道不同部位关系密切,隔层厚度从水下分流河道边缘到中心依次减薄,而夹层在水下分流河道分叉口部位和河道边缘部位发育程度较高,水下分流河道中心主流线部位夹层发育程度较低,进而影响了研究区的剩余油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层次结构 隔夹层 沉积微相
下载PDF
划分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的建模方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冬之 乔彦君 马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统计表明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的石油采收率平均为 35 % ,有 2 0 %~ 35 %的可动剩余油由于储层非均质性被隔挡在地下 ,它们或者受砂体复杂的建筑结构控制分布于砂体的某一部位 ,或者分布于开发井距难以控制的小砂体中 ,在目前开发... 统计表明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的石油采收率平均为 35 % ,有 2 0 %~ 35 %的可动剩余油由于储层非均质性被隔挡在地下 ,它们或者受砂体复杂的建筑结构控制分布于砂体的某一部位 ,或者分布于开发井距难以控制的小砂体中 ,在目前开发井网已经很密的情况下 ,砂体的建筑结构是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 ,解剖砂体 ,认识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要素的类型及分布方式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论文研究 ,找出适合大庆油田密井网条件下 ,划分厚油层内部建筑结构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思路和可操作划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方法 砂体解剖 隔挡层 储层 地质模型 剩余油 石油采收率
下载PDF
塔中北斜坡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油气差异富集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吕修祥 周新源 +5 位作者 杨海军 兰晓东 罗春树 于红枫 蔡俊 华晓莉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41-452,共12页
塔中北斜坡下奥陶统岩溶储层基本为低孔低渗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和断裂活动产生的裂缝。储层呈现"横向连片,纵向分层"特点,优质储层主要呈层状叠合分布在不整合面下0~200m范围内的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岩溶... 塔中北斜坡下奥陶统岩溶储层基本为低孔低渗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和断裂活动产生的裂缝。储层呈现"横向连片,纵向分层"特点,优质储层主要呈层状叠合分布在不整合面下0~200m范围内的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岩溶储层具有大面积、多储集段含油气的特点,平面上整体表现为"西油东气,内油外气"的分布特征。鹰山组直接盖层良3—5段致密灰岩平面上具有"东厚西薄,北厚南薄"的分布特点,剖面上呈现"块状分布,横向相连,纵向叠置"的展布特征。鹰山组内部多套高阻层相互叠置,与下伏含油气层构成良好的配置关系,形成一套或多套储盖组合,控制油气的分层聚集。塔中北斜坡发育着一系列NE向左行走滑断裂,以之为边界,可以分为若干个构造区块。区块内油气水正常分异,相对高的部位聚集油气、低部位出水。块体内部油气多富集在距主干走滑断裂0.5~4.0k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隔层 走滑断裂 油气差异富集 塔中北斜坡
下载PDF
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云 李鹏 颜虹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8-233,共6页
三工河组二段砂体为莫西庄地区的主要含油储层,分布相对较稳定.三工河组二段含油砂体分为三工河组二段一砂体和三工河组二段一砂体两套砂体,分布稳定.文章通过分析沉积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和孔喉特征,对这两套含油储层进行了系统... 三工河组二段砂体为莫西庄地区的主要含油储层,分布相对较稳定.三工河组二段含油砂体分为三工河组二段一砂体和三工河组二段一砂体两套砂体,分布稳定.文章通过分析沉积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和孔喉特征,对这两套含油储层进行了系统的评价,认为J1s12含油储层属中—差型储层,J1s12含油储层为中等储层.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地震反演,预测了莫西庄地区主力含油砂体厚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组 隔夹层 粒度 物性 孔喉结构 毛管压力 地震反演
下载PDF
高含水期潜力层分布及地质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吕晓光 田东辉 +1 位作者 刘富余 马福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0-45,共6页
本文在对储层、隔层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沉积理论分析了河流-三角洲沉积砂体的平面非均质特点,总结出高含水期潜力层分布的沉积特征及5种沉积模式。
关键词 油田 油层 含水期 潜力层 分布
下载PDF
基于波动方程的薄互层正演模拟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雪英 李东庆 +2 位作者 王博运 沈加雪 白诗缘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97-2701,共5页
在薄互层正演模拟研究中,传统的褶积模型无法模拟地层中复杂的波场传播现象,导致在实际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波动方程的薄互层正演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薄互层地质模型,并根据研究的需要转化成薄层和... 在薄互层正演模拟研究中,传统的褶积模型无法模拟地层中复杂的波场传播现象,导致在实际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波动方程的薄互层正演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薄互层地质模型,并根据研究的需要转化成薄层和隔层地质模型.然后在频率-波数域通过相移算子完成地震波场的正向延拓,经各级地层界面反射后,反向延拓到地面,形成地面反射波场.对地面波场进行反傅立叶变换将其变换到时间域,形成正演模拟后的反射地震记录.不同厚度薄层、薄互层和隔层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波动方程薄互层正演模拟方法可充分体现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可以完成任意厚度地层的精确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薄互层 隔层 正演模拟 波动方程 波场延拓
原文传递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及事故处理
10
作者 李荣再 《云南地质》 2007年第2期264-269,共6页
简要介绍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以及质量事故控制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 强迫振动 管桩加压 常见事故处理 振动沉管桩
下载PDF
辫状河储层隔夹层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8
11
作者 崔建 李海东 +2 位作者 冯建松 刘丛宁 居亚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0,152,共5页
以高尚堡浅层北区NgⅣ油组辫状河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识别出泥质、钙质、物性和特殊岩性等多种隔夹层类型。基于储层单砂体构型研究和层次分析方法,将目标区域储层划分为"隔层"、"薄隔层"和... 以高尚堡浅层北区NgⅣ油组辫状河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识别出泥质、钙质、物性和特殊岩性等多种隔夹层类型。基于储层单砂体构型研究和层次分析方法,将目标区域储层划分为"隔层"、"薄隔层"和"薄夹层"3个层次;该划分方案能精细表征和刻画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钻资料表明,"隔层"较"薄隔层"对剩余油富集程度的影响大,"隔层"是控制层间剩余油最重要的因素;"薄夹层"的垂向位置、数量、面积及其与注水井配置关系等是影响层间剩余油分布及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储层 隔夹层 剩余油分布 控制因素 南堡凹陷
下载PDF
水淹层解释单元自动划分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文慧俭 李雪英 +2 位作者 孟青云 王盛强 宋长和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6-1521,共6页
本文针对目前水淹层定性解释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出了沉积单元是控制河道砂体水淹级别分布的主要因素,认为不同沉积单元之间的水淹规律彼此独立,同一沉积单元内部水淹规律高度相关,而正确划分沉积单元是水淹层定性解释的关键.将地质上... 本文针对目前水淹层定性解释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出了沉积单元是控制河道砂体水淹级别分布的主要因素,认为不同沉积单元之间的水淹规律彼此独立,同一沉积单元内部水淹规律高度相关,而正确划分沉积单元是水淹层定性解释的关键.将地质上的沉积单元映射到测井曲线上,提出了解释单元的基本概念,利用稳定的泥岩隔层作为不同解释单元的分界标志,给出了利用电阻率曲线自动划分解释单元的方法与步骤.2口密闭取心井处理结果表明:该套方法可以有效地划分解释单元,与人工解释结果对比,符合率达到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单元 解释单元划分 水淹级别 泥岩隔层 电阻率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