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玉米不同防卫酶系对纹枯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刘丽
马永毅
+3 位作者
张志明
冷鹏飞
潘光堂
赵茂俊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102,106,共5页
通过对玉米高耐纹枯病材料R15和高感纹枯病材料478接种高致病性的优势融合菌群AGl-IA后,设置不同时间段进行取材,测定两个材料相同部位的叶片及叶鞘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
通过对玉米高耐纹枯病材料R15和高感纹枯病材料478接种高致病性的优势融合菌群AGl-IA后,设置不同时间段进行取材,测定两个材料相同部位的叶片及叶鞘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耐材料R15的叶鞘中除PAL变动不大外,POD、CAT、SOD和APX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POD活性变化最为剧烈,叶片中POD、CAT和APX表现上升,SOD、PAL表现下降。高感材料478的POD、CAT在叶片与叶鞘中均表现上升,SOD在叶片中上升、叶鞘中下降,PAL和APX均无明显变化。表明POD、CAT水平与材料抗性呈正相关,并且上述防御酶系在植物体中的不同作用区域和作用时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植物的抗病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防卫酶系
抗性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40份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
14
2
作者
李芦江
陈文生
+3 位作者
张敏
兰海
潘光堂
杨克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3-1119,共7页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连续3年对240份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进行鉴定和评价,分析了玉米纹枯病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纹枯病抗性资源较为缺乏,240份自交系中无免疫或高抗的材料,有中抗自交系4份、感病自交系18份、高感...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连续3年对240份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进行鉴定和评价,分析了玉米纹枯病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纹枯病抗性资源较为缺乏,240份自交系中无免疫或高抗的材料,有中抗自交系4份、感病自交系18份、高感自交系218份。旅大红骨、Reid、PA和塘四平头类群自交系中未发现玉米纹枯病抗源,PB类群和Lancaster类群自交系纹枯病抗性相对较好,今后应主要从这两类种质中寻找玉米纹枯病抗源。玉米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株高、穗位高、穗位高/株高、穗下节间数和穗下平均节间长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些表型可以作为非接种条件下筛选抗玉米纹枯病种质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纹枯病
抗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cDNA-AFLP分析纹枯病菌诱导的玉米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
12
3
作者
刘丽
马永毅
+2 位作者
张志明
潘光堂
赵茂俊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5-391,共7页
以纹枯病菌AG1-IA(Rhizoctonia solani)诱导玉米高耐纹枯病自交系R15,采用cDNA-AFLP技术分析其基因差异表达谱。在拔节期对R15幼苗进行接菌处理,12、24、36、48、60 h分别取材,以不接菌为对照。用56对AFLP选扩增引物对处理和对照的cDNA...
以纹枯病菌AG1-IA(Rhizoctonia solani)诱导玉米高耐纹枯病自交系R15,采用cDNA-AFLP技术分析其基因差异表达谱。在拔节期对R15幼苗进行接菌处理,12、24、36、48、60 h分别取材,以不接菌为对照。用56对AFLP选扩增引物对处理和对照的cDNA进行AFLP分析,得到87个差异片段,回收并剔除假阳性,克隆获得18条阳性差异条带(TDFs)。BLASTn比对结果表明,其中可以找到同源序列的有13个TDFs,按其功能可分为信号传导(2个)、抗病与防御基因(2个)、转录调控(2个)、能量代谢(2个)等。对13个TDFs基因进行了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13个差异片段在对照与处理,或是处理的不同时段存在着表达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基因差异表达
CDNA-AFLP
半定量RT-PCR
原文传递
玉米衰老相关蛋白基因ZmSAP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志明
刘丽
+2 位作者
王静
赵茂俊
潘光堂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3-380,共8页
利用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诱导胁迫下玉米高耐纹枯病自交系幼苗叶片所构建的cDNA文库中获得的EST序列,通过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玉米叶片中分离克隆到衰老相关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ZmSA...
利用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诱导胁迫下玉米高耐纹枯病自交系幼苗叶片所构建的cDNA文库中获得的EST序列,通过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玉米叶片中分离克隆到衰老相关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ZmSAP(GenBank登录号:GU253311)。序列分析表明,ZmSAP全长1156bp,包含一个完整的603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具有连续的Poly A尾和典型的加尾信号AATTAA。ProtParam程序预测表明该基因编码20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21.92kD,等电点为10.38。该氨基酸序列与豌豆、挪威云杉、寄生藻等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且在不同物种间具有一个保守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发现该基因位于玉米第1条染色体上。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高耐纹枯病自交系R15和高感纹枯病材料478中ZmSAP基因在病菌胁迫初期呈诱导表达,可能参与了病原菌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说明该基因与纹枯病菌胁迫响应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衰老相关蛋白
基因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
3
5
作者
张洋
《杂粮作物》
CAS
2009年第4期283-284,共2页
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对玉米纹枯病的病原、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病害发病的规律及流行条件,提出了对玉米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流行条件
防治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不同防卫酶系对纹枯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刘丽
马永毅
张志明
冷鹏飞
潘光堂
赵茂俊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理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102,106,共5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2006J13-039)
农业部"948"计划项目(2006-G3)
四川农业大学青年创新基金
文摘
通过对玉米高耐纹枯病材料R15和高感纹枯病材料478接种高致病性的优势融合菌群AGl-IA后,设置不同时间段进行取材,测定两个材料相同部位的叶片及叶鞘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耐材料R15的叶鞘中除PAL变动不大外,POD、CAT、SOD和APX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POD活性变化最为剧烈,叶片中POD、CAT和APX表现上升,SOD、PAL表现下降。高感材料478的POD、CAT在叶片与叶鞘中均表现上升,SOD在叶片中上升、叶鞘中下降,PAL和APX均无明显变化。表明POD、CAT水平与材料抗性呈正相关,并且上述防御酶系在植物体中的不同作用区域和作用时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植物的抗病防御反应。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防卫酶系
抗性机制
Keywords
Maize
banded
leaf
and
sheath
blight
(
blsb
)
Resistance
enzymes
Resistance
mechanism
分类号
S513.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40份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
14
2
作者
李芦江
陈文生
张敏
兰海
潘光堂
杨克诚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农业部西南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3-1119,共7页
基金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02-07)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1AA10A103-2)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13ZA0250)
文摘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连续3年对240份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进行鉴定和评价,分析了玉米纹枯病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纹枯病抗性资源较为缺乏,240份自交系中无免疫或高抗的材料,有中抗自交系4份、感病自交系18份、高感自交系218份。旅大红骨、Reid、PA和塘四平头类群自交系中未发现玉米纹枯病抗源,PB类群和Lancaster类群自交系纹枯病抗性相对较好,今后应主要从这两类种质中寻找玉米纹枯病抗源。玉米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株高、穗位高、穗位高/株高、穗下节间数和穗下平均节间长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些表型可以作为非接种条件下筛选抗玉米纹枯病种质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纹枯病
抗性
Keywords
maize
inbred
lines
banded
leaf
and
sheath
blight
(
blsb
)
resistance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cDNA-AFLP分析纹枯病菌诱导的玉米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
12
3
作者
刘丽
马永毅
张志明
潘光堂
赵茂俊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出处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5-391,共7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863计划"(2006AA100103)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2006J13-039)
四川农业大学青年创新基金
文摘
以纹枯病菌AG1-IA(Rhizoctonia solani)诱导玉米高耐纹枯病自交系R15,采用cDNA-AFLP技术分析其基因差异表达谱。在拔节期对R15幼苗进行接菌处理,12、24、36、48、60 h分别取材,以不接菌为对照。用56对AFLP选扩增引物对处理和对照的cDNA进行AFLP分析,得到87个差异片段,回收并剔除假阳性,克隆获得18条阳性差异条带(TDFs)。BLASTn比对结果表明,其中可以找到同源序列的有13个TDFs,按其功能可分为信号传导(2个)、抗病与防御基因(2个)、转录调控(2个)、能量代谢(2个)等。对13个TDFs基因进行了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13个差异片段在对照与处理,或是处理的不同时段存在着表达量的差异。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基因差异表达
CDNA-AFLP
半定量RT-PCR
Keywords
maize
banded
leaf
and
sheath
blight
(
blsb
)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cDNA-AFLP
semi-quantitive
RT-PCR
分类号
B435.1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玉米衰老相关蛋白基因ZmSAP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志明
刘丽
王静
赵茂俊
潘光堂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出处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3-38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901)
高产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2008ZX08003-003)
+1 种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2006J13-039)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07ZA063)
文摘
利用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诱导胁迫下玉米高耐纹枯病自交系幼苗叶片所构建的cDNA文库中获得的EST序列,通过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玉米叶片中分离克隆到衰老相关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ZmSAP(GenBank登录号:GU253311)。序列分析表明,ZmSAP全长1156bp,包含一个完整的603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具有连续的Poly A尾和典型的加尾信号AATTAA。ProtParam程序预测表明该基因编码20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21.92kD,等电点为10.38。该氨基酸序列与豌豆、挪威云杉、寄生藻等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且在不同物种间具有一个保守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发现该基因位于玉米第1条染色体上。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高耐纹枯病自交系R15和高感纹枯病材料478中ZmSAP基因在病菌胁迫初期呈诱导表达,可能参与了病原菌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说明该基因与纹枯病菌胁迫响应机制密切相关。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衰老相关蛋白
基因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PCR
Keywords
maize
banded
leaf
and
sheath
blight
(
blsb
)
senescence-associated
protein(SAP)
gene
cloning
real-time
PCR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原文传递
题名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
3
5
作者
张洋
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出处
《杂粮作物》
CAS
2009年第4期283-284,共2页
文摘
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对玉米纹枯病的病原、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病害发病的规律及流行条件,提出了对玉米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流行条件
防治方法
Keywords
maize
banded
leaf
and
sheath
blight
(
blsb
)
prevalence
condition
protection
measure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玉米不同防卫酶系对纹枯病作用的研究
刘丽
马永毅
张志明
冷鹏飞
潘光堂
赵茂俊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40份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李芦江
陈文生
张敏
兰海
潘光堂
杨克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用cDNA-AFLP分析纹枯病菌诱导的玉米差异表达基因
刘丽
马永毅
张志明
潘光堂
赵茂俊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2
原文传递
4
玉米衰老相关蛋白基因ZmSAP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张志明
刘丽
王静
赵茂俊
潘光堂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
原文传递
5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张洋
《杂粮作物》
CAS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