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timagic波形地震相分析在层序地层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
作者 于红枫 王英民 李雪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7,共4页
应用波阻抗反演以及常规地震属性预测储层时,在钻井资料较少、储层较薄的情况下多解性较强。Stratimagic波形地震相分析技术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对某一层间的地震数据道进行逐道对比分类,细致刻画地震信号的横向变化,从而得到与地质相对应... 应用波阻抗反演以及常规地震属性预测储层时,在钻井资料较少、储层较薄的情况下多解性较强。Stratimagic波形地震相分析技术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对某一层间的地震数据道进行逐道对比分类,细致刻画地震信号的横向变化,从而得到与地质相对应的地震相图,并以此用于储层砂体和地层岩性油藏的预测。以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滩坝砂体岩性油藏为例,说明应用该方法进行滩坝砂体和岩性油藏分布预测,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imagic波形地震相 滩坝砂体 岩性分析 八面河地区
下载PDF
八面河地区“未熟—低熟油”成因探讨 被引量:27
2
作者 庞雄奇 李素梅 +1 位作者 黎茂稳 金之钧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6-591,共6页
采用先进的多馏分绝对定量、非烃技术 ,配合有机地球化学常规分析 ,在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主要从分子地球化学角度对东营凹陷八面河“未熟—低熟油”成因进行了剖析。成熟度、单体烃绝对定量、多馏分与多参数综合对比揭示 ... 采用先进的多馏分绝对定量、非烃技术 ,配合有机地球化学常规分析 ,在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主要从分子地球化学角度对东营凹陷八面河“未熟—低熟油”成因进行了剖析。成熟度、单体烃绝对定量、多馏分与多参数综合对比揭示 ,以往研究确认的埋藏较浅的有机质富集层段—沙四段未熟—低熟页岩段并非该区“未熟—低熟油”的主力烃源岩 ,该区原油主要来自已进入生油门窗的成熟烃源岩 ,未熟—低熟烃源岩供应的油气量非常有限。八面河“未熟—低熟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未熟—低熟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熟-低熟油 油源对比 成因机理 八面河油田 干酪极晚期降解成烃理论 烃源岩
下载PDF
强化排液研究及矿场应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国民 高江取 +1 位作者 胡心玲 张佳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8-80,85,共4页
放大生产压差提液是油田中后期稳产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 ,同时油井提液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增产挖潜手段 ,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各个阶段。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后 ,进一步强化油田开发过程是提高注水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途径。其... 放大生产压差提液是油田中后期稳产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 ,同时油井提液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增产挖潜手段 ,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各个阶段。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后 ,进一步强化油田开发过程是提高注水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途径。其中放大生产压差、提高油田排液量是强化开采过程的主要方法。八面河油田采用了这一方法来延长油田稳产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放大生产压差提液 八面河油田
下载PDF
八面河地区原油、烃源岩中甾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素梅 庞雄奇 金之钧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1-717,共7页
对渤海湾盆地八面河地区 31个分别形成于还原性咸化水体和淡水环境的页岩和泥岩样、2 0个油样中甾类化合物进行了剖析 .结果表明该区烃源岩、原油中的甾类化合物异常丰富 ,主要包括C2 7 2 9规则甾烷、C2 8 3 0 4 甲基甾烷、甲藻甾烷以... 对渤海湾盆地八面河地区 31个分别形成于还原性咸化水体和淡水环境的页岩和泥岩样、2 0个油样中甾类化合物进行了剖析 .结果表明该区烃源岩、原油中的甾类化合物异常丰富 ,主要包括C2 7 2 9规则甾烷、C2 8 3 0 4 甲基甾烷、甲藻甾烷以及芳香甾类 ;不同层段烃源岩中甾类化合物的分布各具特色 ,发育于牛庄洼陷南斜坡咸化水体的富藻类沙四段页岩富含 4 甲基甾烷及甲藻甾烷 ,形成于淡水环境的沙三段泥岩中甲藻甾烷不太发育 .烃源岩、原油中规则甾烷的分布型式明显有别于甲基甾烷 ,指示两类化合物可能来源于不同的藻类属种 .甾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受控于古环境、生物先质种类及热成熟度等多种因素 .不同层段甾类化合物的特征性分布使其成为该区油源岩确认的关键指标 .结果还表明 ,甲基甾烷在油源岩识别中比规则甾烷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依据甾类化合物 ,可判断埋深超过 2 70 0m的Es4烃源岩与原油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发育于牛洼洼陷南斜坡的未熟 -低熟特殊烃源岩—富藻类页岩与原油没有可比性 ,该结论是对近期油源调查结果的进一步确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甾类化合物 湖相沉积 4-甲基甾烷 甲藻甾烷 低熟油 油源对比 八面河油田 烃源岩
下载PDF
牛庄洼陷—八面河油田油气运移规律 被引量:16
5
作者 郑亚斌 黄海平 +1 位作者 周树青 杜秀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46,共4页
为研究牛庄洼陷到南斜坡八面河油田的油气运移成藏规律,对原油进行饱和烃气相色谱、生物标志物、咔唑类、酚类等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牛庄油田原油以来自沙三段的成熟油为主,王家岗油田原油为成熟油与低熟油的混源油,而八面河油... 为研究牛庄洼陷到南斜坡八面河油田的油气运移成藏规律,对原油进行饱和烃气相色谱、生物标志物、咔唑类、酚类等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牛庄油田原油以来自沙三段的成熟油为主,王家岗油田原油为成熟油与低熟油的混源油,而八面河油田以来自沙四段低熟油为主,并混入部分沙三段成熟油。油气运移的方向为自洼陷中心向周边呈"离心"式运移,以沿砂体横向运移和沿断层垂向运移结合的方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气相色谱 生物标志物 咔唑 酚类 牛庄洼陷 八面河油田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氮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国民 高江取 +2 位作者 刘孔章 胡心玲 付春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6-48,67,共4页
通过氮气、氮气 -水脉冲以及氮气 -泡沫调驱物理模拟实验 ,分别对均质模型、非均质模型以及倾角模型进行提高采收率研究 ,为矿场应用提供了依据。根据室内实验成果 ,在八面河油田面一区沙三上油藏开展了先导试验 ,试验区油井增油降水效... 通过氮气、氮气 -水脉冲以及氮气 -泡沫调驱物理模拟实验 ,分别对均质模型、非均质模型以及倾角模型进行提高采收率研究 ,为矿场应用提供了依据。根据室内实验成果 ,在八面河油田面一区沙三上油藏开展了先导试验 ,试验区油井增油降水效果显著 ,采收率提高了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氮气驱 提高采收率 八面河油田
下载PDF
八面河油田油气运聚、成藏模式探讨 被引量:16
7
作者 庞雄奇 李素梅 +1 位作者 黎茂稳 金之钧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6-670,688,共6页
八面河油田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及与其具有类似骨架的杂原子芳烃—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呋喃等具有较为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 ,指示八面河断裂构造带中北部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地带为主要油气注入点 ,绝大部分油气自主要注入点沿地层上倾方向... 八面河油田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及与其具有类似骨架的杂原子芳烃—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呋喃等具有较为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 ,指示八面河断裂构造带中北部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地带为主要油气注入点 ,绝大部分油气自主要注入点沿地层上倾方向作侧向运移 ;广北斜坡带运移分馏效应不太明显 ,反映各油气单元间连通性较差及油源、油气运聚成藏过程较为复杂 ;滩海一带原油具有较强的运移分馏效应 ,指示原油具有非原地性 .含氮化合物运移分馏效应反映 ,断层、不整合面为八面河油田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牛庄、广利洼陷为八面河油田可能的油源区 ,反映绝大多数油气主要来自正常生油门窗内的成熟烃源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 成藏模式 八面河油田 烃源岩 断层 不整合面
下载PDF
八面河油田莱5-4块中高含水期不同井型提液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雷克林 王新海 陈建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1-144,10,共4页
提液是水驱油藏开发中后期保持稳产,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模式。提液时机的选择与提液指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后期开发效果,针对八面河油田莱5-4块的开发现状,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井型进行了提液时机与提液幅度的对比研究,给... 提液是水驱油藏开发中后期保持稳产,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模式。提液时机的选择与提液指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后期开发效果,针对八面河油田莱5-4块的开发现状,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井型进行了提液时机与提液幅度的对比研究,给出了最佳提液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莱5-4块在最佳提液时机(综合含水率0.6左右)以2.5倍提液幅度提液时,增产幅度最大;在同一含水率阶段,大斜度井的提液效果明显优于直井和水平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河油田 莱5-4块 提液时机 提液幅度
下载PDF
油水相对渗透率在八面河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曾勇 金敬镭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31-33,共3页
 油水相对渗透率是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油田开采动态预测及油藏模拟中的一项重要参数。运用油水相对渗透率理论可确定八面河油田面十四扩边区具有低渗透特性。该区储层岩石润湿性为亲水,初期含水急剧上升,高含水期上升减缓,高含水期为...  油水相对渗透率是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油田开采动态预测及油藏模拟中的一项重要参数。运用油水相对渗透率理论可确定八面河油田面十四扩边区具有低渗透特性。该区储层岩石润湿性为亲水,初期含水急剧上升,高含水期上升减缓,高含水期为注水开发的主要采油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八面河油田 油田开发 多孔介质 数值模拟技术 束缚水饱和度
下载PDF
常用水驱特征曲线在八面河油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庆华 王新海 刘世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0-761,共2页
水驱特征曲线法是一种利用生产资料研究可采储量的方法,主要是研究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累积产液量之间的关系,在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八面河油田为对象,比较了常用的几种水驱特征曲线,提出了常用几种水驱特征曲线的... 水驱特征曲线法是一种利用生产资料研究可采储量的方法,主要是研究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累积产液量之间的关系,在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八面河油田为对象,比较了常用的几种水驱特征曲线,提出了常用几种水驱特征曲线的应用条件及选值原则,并得出甲型和丙型水驱曲线法的预测结果比较可靠,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特征曲线 可采储量 极限含水 累积产水量 累积产油量 八面河油田
下载PDF
Origin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oils from Bamianhe Oilfield, Bohai Bay Bas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6
11
作者 PANG Xiongqi1,2, LI Sumei1,2, JIN Zhijun3, LI Maowen4, LI Pilong5 , LI Xue5 & BAI Guoping1,2 1. Key Laboratory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2249, China 2. Basin & Reservoir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2 位作者 3. Sinopec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stitute, Beijing 100083, China 4.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Calgary T2L 2A7, Canada 5. Shengli Petroleum Exploration Bureau, Dongying 257015,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z2期177-189,共13页
Utilizing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es of geology and organic geochemistry, kinetics of hydrocarbons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crude oils sourced from different source rocks, and hy... Utilizing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es of geology and organic geochemistry, kinetics of hydrocarbons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crude oils sourced from different source rocks, and hydrocarbons migration pathways for the oils from the Bamianhe Oilfield, the Bohai Bay Basin, Eastern China are discussed. Results of oil-rock corre-lation showed that the oil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Es4 member (with buried depth >2700 m) of Niuzhuang and Guangli Sags within normal oil window though there is a little amount of mixed immature oils. Quantification of mixed oils with different sources indicated that mature oils ac-count for about 80% of the total oils discovered and immature oils for only 20%. Migration of the oils sourced from the sags is controlled by predominant hydrocarbons migration passages de-termined by faults, unformalities and favored sandstone reservoir. Results of the origin and mi-gration models for the oils have been recently further testified by considerable quantity of oils discovered in the Bamianhe area, which is obviously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further oil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mianhe oilfield mixed oil oil-rock correlation OIL migration oil-pool FORMING dynamics.
原文传递
牛庄—八面河地区原油混源问题探讨及混合比计算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亚斌 黄海平 +1 位作者 周树青 杜秀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5-799,共5页
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牛庄—八面河地区混源油问题进行了研究。将来自沙三段成熟源岩的牛庄油田原油和来自沙四段源岩的八面河油田原油作为端元,通过伽马蜡烷含量/C30藿烷与藿烷/甾烷交会图、重排单芳甾/C27βS单芳甾比值和芳香甾含... 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牛庄—八面河地区混源油问题进行了研究。将来自沙三段成熟源岩的牛庄油田原油和来自沙四段源岩的八面河油田原油作为端元,通过伽马蜡烷含量/C30藿烷与藿烷/甾烷交会图、重排单芳甾/C27βS单芳甾比值和芳香甾含量交会图等方法,尝试计算了原油的混合比。计算结果显示从牛庄洼陷向八面河地区沙四段来源油的比例逐渐增加且两种方法计算的混合比一致。牛庄洼陷中心以沙三段来源油占绝对优势,八面河斜坡区则是以沙四段来源油为主,而王家岗地区则二者兼而有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庄洼陷 八面河 混源油 混合比 生物标志物 芳香甾
下载PDF
八面河油田面X区特高含水期改善水驱效果对策研究
13
作者 胡莹莹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3,共3页
面X区为普通稠油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为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从动静态矛盾、井网控制程度、高含水等问题出发,立足现有井网,结合新三维地震资料,开展精细地质、油藏描述研究,发现可动用剩余可采储量16.0×104t,2021年... 面X区为普通稠油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为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从动静态矛盾、井网控制程度、高含水等问题出发,立足现有井网,结合新三维地震资料,开展精细地质、油藏描述研究,发现可动用剩余可采储量16.0×104t,2021年至2022年投产新井11口,油井措施9井次,有效挖掘剩余油。调整后,区块日产量由38t上升至55t,自然递减下降1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河油田 精细油藏描述 开发效果
下载PDF
八面河低渗透率稠油油藏压裂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常凤香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11-12,共2页
八面河油田面14区沙4段具有渗透率低、油稠的特点。据此,用低浓度、低度交联、对水敏性地层伤害小的压裂液配方体系,对地层进行有机解堵、酸化等预处理;用压裂模拟软件优化施工设计,提高加砂强度能够使压裂后的地层保持足够的导流能力,... 八面河油田面14区沙4段具有渗透率低、油稠的特点。据此,用低浓度、低度交联、对水敏性地层伤害小的压裂液配方体系,对地层进行有机解堵、酸化等预处理;用压裂模拟软件优化施工设计,提高加砂强度能够使压裂后的地层保持足够的导流能力,避免地层出砂,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这种方法在难以动用的沙4段6砂组得到了有效利用,增加了可采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河油田 低渗透稠油油藏 水力压裂 酸化预处理
下载PDF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三段储层孔隙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方帆 李相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2期18-20,7-8,共3页
对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三油层含油砂体的岩石学、孔隙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方解石、石英、高岭石、绿泥石和白云石等;储层次生孔隙发育,主要孔隙... 对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三油层含油砂体的岩石学、孔隙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方解石、石英、高岭石、绿泥石和白云石等;储层次生孔隙发育,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孔隙结构具有中孔、中喉的特点,对渗透率有贡献的主要是大于2.5μm喉道。影响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研究区储层的主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河油田 沙三段 自生矿物 孔隙特征
下载PDF
八面河油田疏松砂岩油藏出砂与防砂机理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泽华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36-38,共3页
八面河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 ,由于油藏压实作用差 ,胶结疏松、胶结构中粘土矿物含量多 ,加上原油粘度高 ,造成油井出砂严重 ,绝大部分油水井不防砂无法生产。文章从储层特征和开发工艺技术分析入手 ,得出了疏松砂岩出砂的砂粒中包括四个... 八面河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 ,由于油藏压实作用差 ,胶结疏松、胶结构中粘土矿物含量多 ,加上原油粘度高 ,造成油井出砂严重 ,绝大部分油水井不防砂无法生产。文章从储层特征和开发工艺技术分析入手 ,得出了疏松砂岩出砂的砂粒中包括四个方面的颗粒 :渗流砂出砂 ,含量为3 -4 % ;弱胶结附着的颗粒出砂 ,主要粒径为<37mm ;储层骨架颗粒破坏型出砂 ;砂穴崩落型出砂 ,同时文章还对八面河油田防砂工艺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河油田 疏松砂岩油藏 出砂 防砂 机理
下载PDF
中子寿命测井在高含水期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江取 过海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39-41,共3页
中子寿命测井是一项成熟的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技术,它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各产层的水淹状况、定量解释剩余油饱和度,为高含水油井堵水与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子寿命测井 高含水 剩余油
下载PDF
广北12-斜1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向树安 周航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5-37,共3页
为提高层序地层分析的分辨率和储集层预测的准确性 ,运用CrossTA等人倡导的地层基准面原理 ,对八面河油田广北 12 -斜 1井进行了基准面旋回识别和高频层序划分。根据中期旋回与准层序组相对应以及短期旋回与准层序相对应的原则 ,将广北 ... 为提高层序地层分析的分辨率和储集层预测的准确性 ,运用CrossTA等人倡导的地层基准面原理 ,对八面河油田广北 12 -斜 1井进行了基准面旋回识别和高频层序划分。根据中期旋回与准层序组相对应以及短期旋回与准层序相对应的原则 ,将广北 12 -斜 1井沙四段 1~ 4砂层组划分出 4个中期旋回 ,18个短期旋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基准面 准层序 准层序组 识别 砂层对比 八面河油田
下载PDF
导向钻井技术在特殊工艺定向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来聚 王吉东 孙启忠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109-112,共4页
通过进行陆上与海上油田导向钻井技术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动力钻具、钻头类型及随钻测量方式的选择,确定了陆上与海上特殊工艺定向井施工中导向钻具组合与参数配合。初步形成了适合胜利油田陆上与海上实际情况的导... 通过进行陆上与海上油田导向钻井技术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动力钻具、钻头类型及随钻测量方式的选择,确定了陆上与海上特殊工艺定向井施工中导向钻具组合与参数配合。初步形成了适合胜利油田陆上与海上实际情况的导向钻井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钻井技术 特殊工艺定向井 胜利油田 钻具 石油钻井
下载PDF
八面河油田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启尧 吴芝华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59-62,共4页
针对八面河油田面120区中低渗透稠油油藏热采油汽比低、回采水率低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室内试验研究,对注入工艺及参数进行了优化。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提高油井吞吐效果。
关键词 八面河油田 稠油油藏 氮气与蒸汽吞吐 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