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单、双扩张球囊和缩宫素对孕足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引产中促宫颈成熟的疗效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83
1
作者 韦芳琴 刘荃 张念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871-1874,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单、双扩张球囊及缩宫素用于孕足月妊娠期糖尿病(GDM)引产的效果及其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合肥市滨湖医院收治的240例孕足月符合阴道分娩基本要求的GD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40例GDM孕妇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宫颈单、双扩张球囊及缩宫素用于孕足月妊娠期糖尿病(GDM)引产的效果及其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合肥市滨湖医院收治的240例孕足月符合阴道分娩基本要求的GD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40例GDM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球囊组(80例)、双球囊组(80例)及缩宫素组(80例)。观察三组孕妇经不同引产方法处理后的宫颈成熟度,比较分娩后的母婴结局。结果双球囊组及单球囊组促宫颈成熟成功率分别为93.6%和91.3%,均高于缩宫素组(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06、14.939,P=0.000);双球囊组及单球囊组剖宫产率分别为20.0%和21.2%,均低于缩宫素组(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8、5.833,P=0.009、0.016)。三组产妇发生羊膜腔感染、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足月GDM孕妇采用宫颈扩张单、双球囊引产均可明显有效的促进宫颈成熟,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单、双球囊机械性促宫颈成熟优于缩宫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球囊 宫颈成熟 分娩结局
下载PDF
球囊阻断腹主动脉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出血22例 被引量:60
2
作者 刘智勇 余雷 +1 位作者 易小宇 韦小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4-627,共4页
目的应用球囊导管阻断腹主动脉后再行胎盘的剥离,探讨其对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剖宫产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放置球囊导管,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 目的应用球囊导管阻断腹主动脉后再行胎盘的剥离,探讨其对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剖宫产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放置球囊导管,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先娩出胎儿,断脐后立即给予球囊阻断。结果所有患者均证实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包括3例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该方法的技术成功率为86.3%(19/22)。19例患者成功接受手术并保留子宫。子宫切除率约13.7%(3/22)。术中出血量为(686±355)ml。22例患者中仅3例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患者术中输血,其余19例患者均未输血,术中球囊阻断时间以及胎儿的辐射剂量分别为(25.4±7.2)min和(30.2±8.9)m Gy。术后和随访期间并无介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能够有效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胎盘剥离时引起的术中大出血,降低输血需求及子宫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阻断 球囊导管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下载PDF
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处理尿道狭窄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9
3
作者 周毅 李恭会 +3 位作者 阎家骏 沈翀 唐桂良 徐刚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高压球囊扩张导管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通过尿道狭窄段进入膀胱,退镜后沿导丝置入输尿管扩张导管扩张,从F8开始依次扩张至F1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高压球囊扩张导管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通过尿道狭窄段进入膀胱,退镜后沿导丝置入输尿管扩张导管扩张,从F8开始依次扩张至F14~F16。再沿导丝置入输尿管镜并通过扩张后的尿道狭窄段观察狭窄段长度及估计狭窄段离尿道外口的距离及有无偏离正道,观察完毕后退镜。F24球囊扩张导管沿导丝置入到达尿道狭窄段,并再次置入输尿管镜观察并调整球囊位置后固定球囊扩张导管,加压扩张后再用金属尿道扩张器扩张尿道。留置F18~F22导尿管8周后拔除并复查尿流率,拔管3个月再次复查尿流率。结果:4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8周时拔除尿管复查最大尿流率(Qmax)为13.3~29.9(17.7±3.2)ml/s,3个月后复查Qmax为15.2~30.8(19.8±3.9)ml/s,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排尿良好。结论: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高压球囊扩张导管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并可重复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狭窄 输尿管扩张导管 球囊扩张导管 输尿管镜 尿道扩张术
下载PDF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介入治疗 被引量:28
4
作者 崔艳峰 徐浩 +5 位作者 祖茂衡 顾玉明 李国均 张庆桥 魏宁 许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部分血栓已蔓延至下腔静脉的患者在溶栓前行...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部分血栓已蔓延至下腔静脉的患者在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 28例患者均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术中造影检查明确诊断;5例行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所有患者均经颈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于髂股静脉进行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溶解率100%,溶栓后均予以球囊扩张左髂总静脉,其中6例置入髂静脉支架。术后肢体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3~12个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滤器置入、经颈静脉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溶栓 球囊 支架
下载PDF
子宫输卵管造影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莹 张益 +5 位作者 丘彦 桂文武 刘西茹 王炼炼 李恬 李维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1-744,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顶端插入深度和不同通液速度对HSG的影响。结果:不同球囊大小造影剂外溢、导管脱出、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宫腔显影不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者82.69%(640/774)同侧输卵管、宫角不显影,经调整后71.45%(553/774)同侧宫角显影,55.17%(427/774)同侧输卵管显影;导管顶端位于宫腔内、宫颈管内者有37例和7例宫腔部分显影或不显影,经调整后宫腔均正常显影;不同通液速度疼痛和输卵管再通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淋巴静脉返流的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根据宫腔大小和位置选用适当的球囊大小、导管位置和通液速度,获得最好的显影效果同时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造影 不孕 球囊导管
下载PDF
Clinical usefulness of transpapillary removal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by frequency doubled double pulse Nd:YAG laser 被引量:20
6
作者 Tae Hyeon Kim Hyo Jeong Oh +2 位作者 Chang-Soo Choi Dong Han Yeom Suck Chei Cho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2863-2866,共4页
AIM: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the safety of laser lithotripsy without direct visual control by using a balloon catheter in patients with bile duct stones that could not be extracted by standard technique. METHODS: Th... AIM: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the safety of laser lithotripsy without direct visual control by using a balloon catheter in patients with bile duct stones that could not be extracted by standard technique. METHODS: The seventeen patients (7 male and 10 female; mean age 67.8 years) with difficult common bile duct (CBD) stones were not amenable for conventional endoscopic maneuvers such as sphincterotomy and mechanical lithotrips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Laser wavelengths of 532 nm and 1064 nm as a double pulse were applied with pulse energy of 120 mJ. The laser fiber was advanced under fluoroscopic control through the ERCP balloon catheter. Laser lithotripsy was continued until the fragment size seemed to be less than 10 mm. Endoscopic extraction of the stones and fragments was performed with the use of the Dormia basket and balloon catheter. RESULTS: Bile duct clearance was achieved in 15 of 17 patients (88%). The mean number of treatment sessions was 1.7 ± 0.6. Endoscopic stone removal could not be achieved in 2 patients (7%). Adverse effects were noted in three patients (hemobilia, pancreatitis, and cholangitis). CONCLUSION: The Frequency Doubled Double Pulse Nd:YAG (FREDDY) laser may be an effective and safe technique in treatment of difficult bile duct st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e duct stones Frequency doubled double pulse Nd:YAG laser Transpapillary removal Mechanical lithotripsy balloon catheter
下载PDF
VascuTrak^(TM)球囊导管在自体动静脉内瘘顽固性狭窄闭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孙晓磊 马亚蓉 +8 位作者 何虎强 张雷 曾宏 王伟明 胥雄飞 邓显 聂丽霞 何延政 刘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0-594,共5页
目的在国内初步报道VascuTrak^(TM)球囊导管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非血栓性顽固狭窄闭塞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近期在中国上市的新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导管——VascuTrak^(TM)球囊导管治疗14例AVF顽固性狭窄闭塞患... 目的在国内初步报道VascuTrak^(TM)球囊导管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非血栓性顽固狭窄闭塞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近期在中国上市的新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导管——VascuTrak^(TM)球囊导管治疗14例AVF顽固性狭窄闭塞患者,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如技术成功率、术中局部疼痛、残余狭窄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全部14例患者AVF狭窄闭塞均获即时开通,技术成功率100%。1~6 atm压力下VascuTrak^(TM)球囊全部获得充分扩张,其中1次成功12例(85.7%),2次成功2例(14.3%);腕部无疼痛10例,轻度疼痛4例,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0例。术后彩色超声复查AVF通畅,残存狭窄>30%患者0例。术中术后未发生血管夹层、痉挛及急性血栓形成,1例术后出现肱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修补重建后恢复,与VascuTrak^(TM)球囊治疗无关。结论 VascuTrak^(TM)球囊治疗AVF失效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良好,中远期疗效及通畅率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非血栓性狭窄 球囊导管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宫颈扩张球囊用于晚期妊娠引产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时增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用于晚期妊娠引产促宫颈成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5例妊娠晚期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静脉输注催产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宫颈球囊宫颈扩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情况、...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用于晚期妊娠引产促宫颈成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5例妊娠晚期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静脉输注催产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宫颈球囊宫颈扩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情况、母婴结局和分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宫颈成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产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球囊扩张法利用物理原理机械性刺激宫颈成熟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有效提高产妇引产成功率、自然分娩率,大大改善晚期妊娠产妇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导管 宫颈成熟 引产 晚期妊娠
下载PDF
两种子宫输卵管造影方法的输卵管显影率比较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仕状 沈乃澎 +4 位作者 曲林涛 李永奎 邓金龙 陈常胜 于小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宫颈塞法和双腔球囊导管法输卵管显影率的差别。方法我院HSG检查261例,其中宫颈塞法93例(35.63%),双腔球囊导管法168例(64.37%)。结果两种方法输卵管显影率分别为80.33%和83.74%,组间无显著差异(P=0.33...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宫颈塞法和双腔球囊导管法输卵管显影率的差别。方法我院HSG检查261例,其中宫颈塞法93例(35.63%),双腔球囊导管法168例(64.37%)。结果两种方法输卵管显影率分别为80.33%和83.74%,组间无显著差异(P=0.3305)。双腔球囊导管法组中,紧顶子宫角部亚组输卵管显影率仅有12.5%,与邻近子宫角部和宫腔中央亚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对输卵管显影率没有明显差异;双腔球囊导管法导管末端紧顶子宫角部时会影响该侧输卵管显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造影 双腔球囊导管 显影率
下载PDF
273例水溶性造影剂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技术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崔群生 谢元忠 +2 位作者 丁晓民 王霞 孔庆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 :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过程中 ,技术因素对造影影像质量及造影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 2 73例不孕症 ,用 76 %泛影葡胺采用传统通液管法和球囊导管并加压注射法两种方式作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 :采用传统通液管法造影 15 4例 ,成... 目的 :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过程中 ,技术因素对造影影像质量及造影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 2 73例不孕症 ,用 76 %泛影葡胺采用传统通液管法和球囊导管并加压注射法两种方式作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 :采用传统通液管法造影 15 4例 ,成功 14 9例 (96 .75 % ) ,其中 12 5例 (83.89% )双侧输卵管显示 ;采用球囊导管并适时加压注射法造影 119例 ,造影成功 119例 (10 0 % ) ,111例 (93.2 8% )双侧输卵管显示。结论 :数字点片、利用球囊导管以及加压注射 ,可以提高造影成功率 ,并明显提高输卵管的显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造影 技术 泛影葡胺 球囊导管
下载PDF
不同类型球囊用于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芳 黄世金 +1 位作者 龙禹 黄玲玲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12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比较双球囊、单球囊应用于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 M 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6项临床... 目的比较双球囊、单球囊应用于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 M 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6项临床对照试验共计1 278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双球囊与单球囊导管的剖宫产率[RR=1.06,95%CI(0.79,1.44),P=0.69〗、24小时阴道分娩率[RR=0.94,95%CI(0.82,1.09),P=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平均分娩时间相当[MD=1.11,95%CI(-1.05,3.27),P=0.31]。两组孕妇不良事件发生率[RR=1.47,95%CI(0.73,2.94),P=0.28],新生儿低Apgar评分率[RR=0.56,95%CI(0.16,1.98),P=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球囊、单球囊用于妊娠晚期促进宫颈成熟的效果相当,本系统评价的结论需要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 宫颈成熟 妊娠晚期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对大鼠血管内膜损伤后主动脉内膜增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露 张伟 +4 位作者 李花 张国民 陈北阳 唐映红 邓常清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836-842,共7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类对大鼠血管内膜损伤后主动脉内膜增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国产2.0F球囊导管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类对大鼠血管内膜损伤后主动脉内膜增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国产2.0F球囊导管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术后第15天取胸主动脉血管损伤段测定内膜增生程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剥脱术后第15天,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出现显著增生。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各组中膜增生不明显(P>0.05),内膜增生明显(P<0.01)。生物碱组、苷组、补阳还五汤原方组和阿伐他汀组血管内膜增生程度轻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PCNA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生物碱组、苷组、阿托伐他汀组PCNA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但均低于模型组(P<0.01)。补阳还五汤原方组大鼠PCNA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虽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类均可抑制血管内皮剥脱后的血管内膜增生,可能为补阳还五汤抗血管内膜增生的药效物质基础之一,其抗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可能与降低PC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生物碱 球囊导管 血管平滑肌细胞 形态计量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萧建新 于青青 +4 位作者 唐隽 张超 施思斯 陈伟雄 王跃建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8-42,46,共6页
目的评估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48例(94侧)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以及霉菌性鼻窦炎和鼻窦囊肿患者,随访1年、2年,分析手术前后鼻内镜检查、冠状位鼻窦CT检查结果,用Lund-Kennedy内镜和... 目的评估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48例(94侧)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以及霉菌性鼻窦炎和鼻窦囊肿患者,随访1年、2年,分析手术前后鼻内镜检查、冠状位鼻窦CT检查结果,用Lund-Kennedy内镜和Lund-Mackay鼻窦CT评分系统评分观察手术效果,以SNOT-20调查表评价预后。结果患者主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SNOT-20评分表中各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内镜检查见窦口通畅,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8侧)窦口肿胀、狭窄可在术后随访过程重新扩大处理。1例出现眶周淤斑,无颅底和眼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操作简便,能有效解除窦口阻塞,同时能够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结构,手术微创,出血少,安全有效。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客观上反映了手术的良好转归。对合适的伴或不伴鼻息肉的鼻窦炎病例,可单独应用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或联合标准的鼻内镜鼻窦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镜外科手术 球囊导管
原文传递
球囊导管扩张下腔静脉治疗布—加综合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许戈良 徐荣楠 +1 位作者 胡何节 周诗安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自1991年以来,成功地应用原用于二类瓣狭窄扩张的Inove球囊导管,对8例下腔静脉阻塞的布—加综合征进行治疗,3例段型阻塞者阻塞段分别为28、30和40mm。为了测定准确的病变部位和范围,我们采用了多普勒血管超声、... 自1991年以来,成功地应用原用于二类瓣狭窄扩张的Inove球囊导管,对8例下腔静脉阻塞的布—加综合征进行治疗,3例段型阻塞者阻塞段分别为28、30和40mm。为了测定准确的病变部位和范围,我们采用了多普勒血管超声、B超和血管造影等,并采用Seldinger技术,对阻塞的腔静脉在双向电视荧屏监视下进行破膜和球囊扩张,逐渐将阻塞的腔静脉扩张至20mm左右。在成功的7例2~19个月的随访中,6例情况良好,跨膜压由术前平均1.37kPa(10.3mmHg)降至0.15kPa(1.1mmHg),阻塞段下腔静脉分别被扩至10~18mm,并保持通畅,肝功能逐渐改善。本法应用安全、创伤小可以重复使用,尤其适用于膜型阻塞的病例,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球囊导管 治疗
原文传递
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董馨 王爽 唐美玲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输尿管镜沿导丝进入膀胱,退镜,24F球囊扩张导管扩张尿道狭窄段,留置三腔硅胶尿管,3~4周后拔除,复查尿流率,定期扩...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输尿管镜沿导丝进入膀胱,退镜,24F球囊扩张导管扩张尿道狭窄段,留置三腔硅胶尿管,3~4周后拔除,复查尿流率,定期扩张尿道后3个月再次复查尿流率。结果3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3~4周拔除尿管复查Qmax为13.2~29.8 mL/s,平均(17.6±3.2)mL/s,3月后复查Qmax为15.1~32.7 mL/s,平均(21.6±3.9)mL/s,术后随访3~16个月均排尿良好。结论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狭窄 球囊扩张导管 输尿管镜 尿道扩张术
下载PDF
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放置子宫球囊支架及放置导尿管预防再粘连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凤丹 吕杰强 +1 位作者 秦洁 夏秋霞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1804-1806,共3页
目的:对比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接受宫腔镜冷刀分离术后,宫腔放置子宫球囊支架或球囊导尿管预防再粘连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10月接受并施予宫腔镜冷刀分离术的8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术后放置子宫球囊支架,B... 目的:对比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接受宫腔镜冷刀分离术后,宫腔放置子宫球囊支架或球囊导尿管预防再粘连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10月接受并施予宫腔镜冷刀分离术的8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术后放置子宫球囊支架,B组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比较其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A组再粘连发生率52.50%,B组57.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周期性腹痛改善情况与月经周期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宫腔粘患者宫腔镜冷刀分离术后放置球囊导尿管能获得与放置子宫球囊支架相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宫腔粘连 宫腔镜冷刀分离术 子宫球囊支架 球囊导尿管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and endoscopic grading of esophageal varices 被引量:13
17
作者 Eun Ji Lee Yong Jae Kim +4 位作者 Dong Erk Goo Seung Boo Yang Hyun-Joo Kim Jae Young Jang Soung Won Jeo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11期3212-3219,共8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and the endoscopic grade of esophageal varices.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9 to March 2013, a total of 176 measurements of hepatic venous p... AIM: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and the endoscopic grade of esophageal varices.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9 to March 2013, a total of 176 measurements of 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HVPG) were done in 146 patients. Each transjugular HVPG was measured twice, first using an end whole catheter (EH-HVPG), and then using a balloon catheter (B-HVPG). The HVPG was compared with the endoscopic grade of esophageal varices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rules for recording endoscopic findings of esophagogastric varices), which was recorded within a month of the measurement of HVPG.RESULTS: The study included 110 men and 36 women, with a mean age of 56.1 years (range, 43-76 years). 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of the pressure measurements was 100% and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 related to the procedures. Mean HVPG was 15.3 mmHg as measured using the end hole catheter method and 16.5 mmHg as measured using the balloon catheter method. Mean HVPG (both EH-HVPG and B-HVPG)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sex and comorbid factors, except for case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HVPG, P = 0.01; EH-HVPG, P = 0.02). Portal hypertension (&#x0003e; 12 mmHg HVPG) occurred in 66% of patients according to EH-HVPG and 83% of patients according to B-HVGP,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hild&#x02019;s status (B-HVPG, P &#x0003c; 0.000; EH-HVGP, P &#x0003c; 0.000) and esophageal varies observed upon endoscopy (EH-HVGP, P = 0.003; B-HVGP, P = 0.006). One hundred and thirty-five endoscopies were performed, of which 15 showed normal findings, 27 showed grade 1 endoscopic esophageal varices, 49 showed grade 2 varices, and 44 showed grade 3 varices. When comparing endoscopic esophageal variceal grades and HVPG using univariate analysis, the P value was 0.004 for EH-HVPG and 0.002 for B-HVPG.CONCLUSION: Both EH-HVPG and B-HVPG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endoscopic grade of esophageal varices, with B-HVPG showing a stronger co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Liver cirrhosis Esophageal varices Endoscopic grade of esophageal varices balloon catheter measurement End hole catheter measurement
下载PDF
天然胶乳医用制品的发展状况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志锋 吕明哲 +1 位作者 杨子明 李普旺 《橡胶工业》 CAS 2020年第2期153-159,共7页
以天然胶乳避孕套、外科和检查手套及气囊导尿管为主,介绍各类天然胶乳医用制品的发展历程、规格和分类及存在问题,并简介我国天然胶乳医用制品的生产状况。天然胶乳因其独有的特性在医用橡胶制品原材料中占主要地位,但天然胶乳医用制... 以天然胶乳避孕套、外科和检查手套及气囊导尿管为主,介绍各类天然胶乳医用制品的发展历程、规格和分类及存在问题,并简介我国天然胶乳医用制品的生产状况。天然胶乳因其独有的特性在医用橡胶制品原材料中占主要地位,但天然胶乳医用制品也因含有过敏性水溶性蛋白质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亚硝胺而导致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今后应通过减小天然胶乳中蛋白质含量、实现硫化促进剂绿色化和应用新型纳米材料来提高天然胶乳医用制品的使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胶乳 医用制品 避孕套 外科手套 检查手套 气囊导尿管 水溶性蛋白质 亚硝胺
下载PDF
宫腔手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琴 许学先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11-414,共4页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宫腔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子宫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对于IUA最重要的是进行预防,术后口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的置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同时具有避孕的作用。使用球囊导尿管需住院治疗,且术后应用...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宫腔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子宫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对于IUA最重要的是进行预防,术后口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的置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同时具有避孕的作用。使用球囊导尿管需住院治疗,且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上行感染。防粘连产品的应用需考虑患者经济因素。羊膜移植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早期门诊宫腔镜检查是预防IUA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孕药 口服 宫内避孕器 透明质酸 羊膜 移植 宫腔粘连 球囊导尿管
下载PDF
取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堂海 王海波 +4 位作者 郭明金 张杰 巍巍 逄晓军 战激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结合多种介入方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本组521例(521条肢体),男356例,女165例。年龄16—86岁,平均(46±9)岁。均先经健侧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再于患侧小切口...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结合多种介入方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本组521例(521条肢体),男356例,女165例。年龄16—86岁,平均(46±9)岁。均先经健侧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再于患侧小切口解剖股静脉。行Fogany导管取栓术。其中单纯取栓38例;取栓联合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348例;血管成形联合血管腔内超声消融135例;支架置人108例。结果手术成功511例,阻塞血管完全开通。其中除31例经造影未见血管狭窄,7例管腔直径〉90%而未行扩张治疗以外,365例狭窄段血管经球囊扩张后造影示静脉平均狭窄由90%±5%降低到24%±5%,108例狭窄段经扩张后残留管腔狭窄仍〉50%,置入相应大小裸支架;左髂总静脉开口未能开通10例。随访472例(90.6%),随访时间8~108个月,平均(53±26)个月。其中462例完全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可从事正常工作;10例髂静脉未开通者活动后肢体仍肿胀明显。发生并发症33例(6.3%)。结论取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成形术 气囊 超声消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