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成林 朱筱敏 +2 位作者 费安玮 朱玉新 张英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23-26,共4页
通过有机相分析、二次生烃机理研究、油气成藏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分析 ,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进行研究。认为 :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有机相包括B、B1 和D亚相 ,下寒武统幕府山组 (∈1 mu)、下志留统高家边组(S1 g)烃源岩为B亚... 通过有机相分析、二次生烃机理研究、油气成藏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分析 ,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进行研究。认为 :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有机相包括B、B1 和D亚相 ,下寒武统幕府山组 (∈1 mu)、下志留统高家边组(S1 g)烃源岩为B亚相 ,生油气潜力大 ;无论一次生烃还是二次生烃 ,烃源岩总的产烃能力是一定的 ,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有一定连续性 ;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二次生烃史极为复杂 ,大致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燕山晚期—喜山期 ;根据成藏基本要素的不同 ,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模式可分为下部油气成藏模式 (下古生界 )和上部油气成藏模式 (上古生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白驹凹陷 烃源岩 有机相 二次生烃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泰州组一段沉积物源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陶丽 张廷山 +2 位作者 戴传瑞 李秋菊 李斌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420,共7页
物源问题的研究对于了解和确定研究区有利沉积相带及储集砂体的分布、寻找有利油气储集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白驹凹陷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前人关于目的层段泰一段沉积期的物源方向的研究成果很少。运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重矿物资料及... 物源问题的研究对于了解和确定研究区有利沉积相带及储集砂体的分布、寻找有利油气储集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白驹凹陷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前人关于目的层段泰一段沉积期的物源方向的研究成果很少。运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重矿物资料及岩心资料的综合研究,对研究区的沉积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综合分析得出泰一段沉积时期洋心次凹的物源来自北西部建湖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驹凹陷 泰州组一段 地层倾角测井 重矿物 物源方向
下载PDF
白驹凹陷泰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魏祥峰 张廷山 +2 位作者 梁兴 姚秋昌 汤兴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0-413,共14页
运用地震、岩心、钻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泰州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在泰州组地层中可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SQ1、SQ2)和4个体系域。根据沉积相标志,在泰州组沉积体中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 运用地震、岩心、钻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泰州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在泰州组地层中可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SQ1、SQ2)和4个体系域。根据沉积相标志,在泰州组沉积体中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及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并进一步划分为8种亚相和17种微相。其中,SQ1沉积于盆地初始断陷期,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SQ2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盆地的拉张作用增加,湖盆范围扩大,(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最为发育;SQ2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盆地发育由断陷湖盆转为坳陷湖盆,湖侵体系域湖泊沉积范围最广,主要为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环境,高位体系域湖平面略有下降,以滨浅湖沉积环境为主。指出白驹凹陷生油层主要发育于SQ2湖侵体系域,其本身又是良好的盖层;而储集层则主要发育在SQ1-SQ2低位体系域以及SQ2高位体系域,之间相互组合形成了2套生储盖组合,生储盖的良好配置使白驹凹陷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以及滨浅湖砂滩、砂坝砂体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特征 泰州组 白驹凹陷
下载PDF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0
4
作者 罗怀忠 梁兴 +1 位作者 张介辉 周松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24,共3页
白驹凹陷洋心次凹自2005年投入勘探以来,已发现多个小断块油气藏。为认识其油气富集与成藏模式,提高勘探成功率,以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模式分析为主线,通过烃源岩评价及成熟期分析、圈闭类型划分,研究了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岩浆... 白驹凹陷洋心次凹自2005年投入勘探以来,已发现多个小断块油气藏。为认识其油气富集与成藏模式,提高勘探成功率,以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模式分析为主线,通过烃源岩评价及成熟期分析、圈闭类型划分,研究了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岩浆岩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认为:①白驹凹陷洋心次凹发育成熟的古近系泰州组陆相湖盆泥质烃源岩,其油气具有晚期成藏的特点,渐新世末的盐城期是陆相油气源的主要运移、聚集及成藏期,断裂形成的复杂小断块圈闭类型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②贯穿生油深洼的大断层是沟通主力油源区的主要油气通道,油气以断层和砂体为运移通道,就近运移与聚集成藏;③成藏类型为岩性+断块、断块+岩性等的多种圈闭组合的小断块层状砂岩低渗高凝油藏,岩浆活动有利于提高地温梯度,对油气运移、聚集不起破坏作用。结论指出:洋心次凹进一步勘探的重点应以泰州组一段为主,阜宁组一段为辅,若在"油源、储层、圈闭"三者配置条件好的地区找到匹配比较理想的圈闭,将有希望获得新的油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驹凹陷 箕状断陷 复杂小断块 晚期成藏 油气聚集 输导系统 成藏模式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孔隙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郝军 苏雪波 +2 位作者 鲁改欣 戴传瑞 谢亚妮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94-1101,共8页
针对研究区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现状,从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研究入手,在成岩作用和成岩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将成岩作用类型分为两类,分别对泰一段上、下亚段定量分析了储层孔隙演化特征,并建立了孔隙演化模式,深化了储层形成过程及影响因... 针对研究区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现状,从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研究入手,在成岩作用和成岩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将成岩作用类型分为两类,分别对泰一段上、下亚段定量分析了储层孔隙演化特征,并建立了孔隙演化模式,深化了储层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的认识。研究认为,孔隙演化特征主要受沉积环境、物源及物源区母岩性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等因素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驹凹陷 洋心次凹 泰一段 孔隙演化 苏北盆地
下载PDF
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军 曾杰 +2 位作者 谢洪顺 戴传瑞 谢亚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54,204-205,共7页
成岩作用是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层控矿床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E1t1)储层成岩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综合分析各种成岩作用类型... 成岩作用是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层控矿床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E1t1)储层成岩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综合分析各种成岩作用类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成岩阶段划分和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的分析,认为泰一段基本上没有进入中成岩B期及晚成岩阶段;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泰一段储层的主要孔隙,其发育带往往是有利储层发育区,为认识研究区储集空间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驹凹陷 洋心次凹 泰一段 成岩作用 成岩阶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