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排泵高表达和外膜蛋白缺失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衣美英 王鹏远 +1 位作者 黄汉菊 刘玉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外科监护室(SICU)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机制。方法用W estern印迹和逆转录PCR测定外膜蛋白OprD、OprN表达水平和基因m exA的mRNA水平;用PCR扩增IMP、VIM金属酶基因和主动外排系统M exAB-OprM调控基因m exR,...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外科监护室(SICU)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机制。方法用W estern印迹和逆转录PCR测定外膜蛋白OprD、OprN表达水平和基因m exA的mRNA水平;用PCR扩增IMP、VIM金属酶基因和主动外排系统M exAB-OprM调控基因m exR,并测序。结果从SICU分离的49株PA,42株对碳青霉烯耐药,其OprD表达除PA42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缺失,而正常表达OprD的7株菌,均对2种碳青霉烯敏感。27株菌高表达主动外排系统M exAB-OprM,高表达组对亚胺培南耐药率81.5%(22/27)与低表达组耐药率86.4%(19/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3);而高表达组对美罗培南耐药率44.4%(12/27)与低表达组耐药率13.6%(3/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7,P=0.020)。14株表达了M exEF-OprN,但表达组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与未表达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8株高表达M 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的调控基因m exR发生变异,其中7株出现氨基酸替换,1株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未发现产IMP、VIM金属酶菌株。结论本院SICU分离的PA,对碳青霉烯耐药主要是由外膜蛋白OprD表达降低或缺失引起,与IMP、VIM金属酶无关;主动外排系统M exAB-OprM的高表达对美罗培南的耐药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与调控基因m exR变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卡巴配能类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主动外排系统
原文传递
阴沟肠杆菌外膜蛋白缺失与头孢西丁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向阳 杨锦红 +1 位作者 陶洪群 缪汉强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外膜上的外膜蛋白与头孢西丁耐药的关系。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1 0 0 S9文件的确认试验测定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 ;超声破碎法提取ESBLs和外膜蛋白 (OMP)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ESBLs活性 ,...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外膜上的外膜蛋白与头孢西丁耐药的关系。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1 0 0 S9文件的确认试验测定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 ;超声破碎法提取ESBLs和外膜蛋白 (OMP)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ESBLs活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分析OMP的成分。结果 头孢西丁耐药的 9株阴沟肠杆菌菌株中 ,有 6株菌株缺少分子量为 1 80 0 0蛋白区带 ,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 ,其中有 5株产生ESBLs;2株菌株有 1 80 0 0蛋白区带 ,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 ;1株菌株不缺少外膜蛋白 ,产生ESBLs,但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对头孢西丁敏感的产ESBLs菌株 ,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 ,也不缺少外膜蛋白。结论  1 8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细菌外膜蛋白质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头孢西丁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27 kDa外膜蛋白的基因克隆和特性鉴定 被引量:15
3
作者 庞智 朱红音 +1 位作者 徐蔚文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02年第5期265-269,共5页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全球人群中感染范围最广的致病菌,现己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并与胃腺癌和胃淋巴瘤的形成密切相关。而H.Pylori疫苗可能成为控制这一全球范围感染的有效措施,其研制和开发已成为目...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全球人群中感染范围最广的致病菌,现己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并与胃腺癌和胃淋巴瘤的形成密切相关。而H.Pylori疫苗可能成为控制这一全球范围感染的有效措施,其研制和开发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探索研制H.Pylori疫苗的新途径,对H.Pylori27kDa外膜蛋白(OMP27)进行基因克隆和特性鉴定。方法:培养和收集H.Pylori菌株NCTC11637,采用酚:氯仿抽提和纯化基因组DNA。分别设计引物P1和P2,并以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OMP27基因片段。构建pQE30-OMP27重组表达载体时,pQE30质粒载体和纯化的PCR产物均用限制性内切酶Kpnl和HindⅢ双酶切,再用T4 DNA连接酶将双酶切后的目的基因片段OMP27重组于pQE30的相应酶切位点之间,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挑选转化克隆、提取质粒,并进行Kpnl和HindⅢ双酶切和PCR方法鉴定,1%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酶切和PCR扩增结果,经测序分析确认后,筛选出插入目的基因的阳性克隆,命名为pQE30-OMP27。挑取单个含重组质粒PQE30-OMP27的工程菌(XL1-Blue)阳性克隆,进行培养和IPTG诱导表达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蛋白表达和抗原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基因表达 幽门螺杆菌27kDa 外膜蛋白 基因克隆 特性鉴定
下载PDF
O157:H7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对小鼠免疫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燕 卢思奇 +2 位作者 张永振 赵斌秀 徐建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 研究经不同免疫途径 ,O1 5 7:H7大肠杆菌外膜蛋白 (OMP)对小鼠接受致死剂量该菌攻击后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用外膜蛋白分别通过鼻腔、口腔和皮下途径对雌性BALB/c小鼠免疫 3次 ,采用ELISA测定血、阴道冲洗液和粪便内抗体水平 ;... 目的 研究经不同免疫途径 ,O1 5 7:H7大肠杆菌外膜蛋白 (OMP)对小鼠接受致死剂量该菌攻击后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用外膜蛋白分别通过鼻腔、口腔和皮下途径对雌性BALB/c小鼠免疫 3次 ,采用ELISA测定血、阴道冲洗液和粪便内抗体水平 ;用Western 印迹方法分析诱导小鼠产生抗外膜蛋白特异性抗体的抗原 ;用致死剂量O1 5 7:H7大肠杆菌活菌经口腔攻毒 ,观察记录动物的发病与死亡情况 ;观察受染动物器官病理变化。结果 ELISA结果表明 ,经鼻腔与口腔免疫 ,能有效诱导抗外膜蛋白IgA和IgG免疫应答 ,鼻腔免疫更为有效。经皮下免疫仅能诱导血中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攻毒后 ,鼻腔和口腔免疫组小鼠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86 7%比 4 0 % ,P <0 0 1和 73 3%比 4 0 % ,P <0 0 5 ) ,鼻腔免疫组更高 (86 7%比 73 3% ,P <0 0 5 )。而皮下免疫组存活率甚至低于对照组 (1 3 3%比 4 0 % ,P <0 0 5 )。结论 O1 5 7:H7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对实验小鼠的该菌株致死剂量攻击有较强的保护作用。鼻腔免疫途径为O1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细菌外膜蛋白质 免疫保护 特异性抗体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PELA-OmpK微球疫苗的部分特征及其对鲫鱼的口服免疫效果 被引量:11
5
作者 任燕 张小江 +4 位作者 常藕琴 陶家发 赖迎迢 石存斌 吴淑勤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研究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制备的微球疫苗的部分特性及其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口服免疫效果。方法用可生物降... 目的研究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制备的微球疫苗的部分特性及其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口服免疫效果。方法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PELA,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包裹OmpK,制备微球疫苗,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计算蛋白包裹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其在4℃保存不同时间的形貌。取鲫鱼随机分为3组:微球疫苗组、Omp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前两组采用疫苗或蛋白拌饲投喂方式口服免疫,投喂3 d,间隔7 d,再投喂3 d加强免疫;对照组投喂不含疫苗的饲料。加强免疫4周和8周后,经腹腔注射20 LD50的Vh EcGS020802株攻击,记录各组鱼死亡数,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制备的PELA-OmpK微球疫苗中OmpK蛋白的包裹率达78%。微球粒径小于12μm,且90%微球的粒径小于5μm。4℃保存10 d微球表面光滑、圆整;保存30 d PELA微球降解,粒径较大的微球表面出现空洞;保存60 d可见大量碎片,微球表面毛糙松散,出现多个空洞。微球疫苗加强免疫鲫鱼4周和8周后,对活菌攻击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0%和48%,而口服Omp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鱼全部死亡。结论用PELA包裹裸疫苗制备成微球疫苗,对抗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ELA用作鱼类口服疫苗的投递载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微球疫苗 口服免疫
原文传递
淋病奈瑟菌外膜Porin I蛋白基因的构建、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8
6
作者 岑建萍 程浩 +5 位作者 曾凤英 方永明 周强 叶俊 高锦程 王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构建、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orinI(PI)蛋白基因,并进行表达、纯化和鉴定。方法用PCR法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基因,再与pGEX-4T-2载体连接成表达重组体pGEX-4T-2/PI;经大肠杆菌P2392表达后,用SDS-PAGE、切胶、电洗脱回收等方法纯化... 目的构建、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orinI(PI)蛋白基因,并进行表达、纯化和鉴定。方法用PCR法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基因,再与pGEX-4T-2载体连接成表达重组体pGEX-4T-2/PI;经大肠杆菌P2392表达后,用SDS-PAGE、切胶、电洗脱回收等方法纯化GST-PI融合蛋白;然后用特异性淋球菌外膜PI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鉴定该蛋白。结果成功地获取了pGEX-4T-2/PI表达重组体,经诱导表达后能获得高表达的GST-PI融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0;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显示其为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特异性的。结论本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细菌外膜蛋白质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 重组融合蛋白质 基因构建 基因表达 淋病 诊断 鉴定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动力在胃黏膜定植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谷海瀛 李凡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33-736,共4页
幽门螺杆菌能在人类的胃定植并且在胃内存活数十年甚至一生,幽门螺杆菌有很多潜在的致病因子使其定植在胃的特殊环境中。动力是必须的定植因子,依据于幽门螺杆菌无动力突变株不能感染无菌乳猪,动力不能作为定植因子是因为在活体胃腔... 幽门螺杆菌能在人类的胃定植并且在胃内存活数十年甚至一生,幽门螺杆菌有很多潜在的致病因子使其定植在胃的特殊环境中。动力是必须的定植因子,依据于幽门螺杆菌无动力突变株不能感染无菌乳猪,动力不能作为定植因子是因为在活体胃腔内幽门螺杆菌的动力很快失去,幽门螺杆菌动力的作用尚未清楚。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对定植与幽门螺杆菌动力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黏膜 毒力因子类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尿毒酶
原文传递
76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B类碳青霉烯酶与耐药现状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丽娟 李武平 +4 位作者 史皆然 徐修礼 刘冰 孙慧英 马春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59-561,共3页
目的调查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其B类碳青霉烯酶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该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76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 目的调查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其B类碳青霉烯酶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该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76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情况,并通过药物敏感试验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结果 76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ICU、神经内科ICU、烧伤科,分别占36.8%、25.0%、13.2%;所检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其余9种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50株携带VIM基因,17株携带IMP基因,2株携带SIM基因,膜孔蛋白基因均未检出。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及泛耐药现象严重,其原因可能与多耐药基因表达及膜孔蛋白缺失有关,耐药基因以VIM、IMP为主,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亚胺培南 碳青霉烯酶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抗药性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血清Pmp蛋白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燕 刘原君 +2 位作者 齐蔓莉 盛彩虹 刘全忠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82-484,共3页
目的 检测沙眼衣原体(C.t)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多形外膜蛋白(Pmp)的血清抗体,初步探讨Pmp蛋白与C.t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从临床选择20例正常人作为阴性对照组.77例C.t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作为阳性对照组,随访43例患者3个月,分... 目的 检测沙眼衣原体(C.t)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多形外膜蛋白(Pmp)的血清抗体,初步探讨Pmp蛋白与C.t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从临床选择20例正常人作为阴性对照组.77例C.t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作为阳性对照组,随访43例患者3个月,分为C.t持续感染组(19例)与转阴组(24例).采集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Western印迹法检测Pmp蛋白血清抗体(Pmp-Ab),分组比较Pmp-Ab的阳性率,并同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mp-Ab阳性率在C.t感染组为90.20%(71/77),阴性对照组为20%(4/20),感染组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O.05).在C.t感染组,9种Pmp-Ab都可检测到,但不同抗体的阳性率不同,PmpA~PmpI分别为61.04%(47例)、88.31%(68例)、63.63%(49例)、28.57%(22例)、63.63%(49例)、75.32%(58例)、62.34%(48例)、77.92%(60例)和70.13%(54例);其中PmpB-Ab阳性率最高,PmpD-Ab阳性率最低.持续感染组与转阴组9种Pmp-Ab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可产生针对Pmp蛋白的抗体,不同的Pmp蛋白免疫原性有差别,Pmp蛋白抗体对机体的免疫保护作用不强,血清抗体存在个体差异.E型C.t的9种Pmp蛋白全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感染(糖原) 衣原体 沙眼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抗体生成
原文传递
淋病奈瑟菌主要外膜蛋白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廖芳 贺超 +2 位作者 刘海鹏 宋启发 严杰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克隆淋病奈瑟菌孔蛋白I B型(PIB)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 I-PIB,了解pC I-PIB免疫接种后诱导小鼠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效果。方法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扩增淋病奈瑟菌主要外膜蛋白PIB全长基因片段(960 bp),构建表达PIB... 目的克隆淋病奈瑟菌孔蛋白I B型(PIB)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 I-PIB,了解pC I-PIB免疫接种后诱导小鼠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效果。方法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扩增淋病奈瑟菌主要外膜蛋白PIB全长基因片段(960 bp),构建表达PIB的真核表达载体pC I-PIB。pC I-PIB肌内注射免疫BALB/c小鼠65只,100μg次//只,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ABC)法检测其中10只pC I-PIB免疫小鼠肌细胞中PIB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TT)法检测余下pC I-PIB免疫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效果。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和补体溶菌试验检测pC I-PIB免疫小鼠血清的抗菌活性。结果PCR可扩增出预期大小的全长PIB基因片段(960 bp),与报道PIB基因序列(GenBank No:AF090801)比较,重组质粒pC I-PIB中目的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可达99.28%。免疫小鼠的肌细胞能摄取pC I-PIB并表达PIB。pC I-PIB免疫小鼠的血清中可产生较高效价的特异性IgG(1∶4000),并产生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增殖指数(4.031)明显高于对照组(1.127)(t=71.71,P<0.05)。pC I-PIB免疫小鼠血清及阴道冲洗液均有凝集淋病奈瑟菌的作用,在补体参与下可杀灭细菌。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淋病奈瑟菌PIB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 I-PIB。pC I-PIB接种小鼠后可有效地引起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具有作为淋病奈瑟菌候选DNA疫苗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氏球菌 淋病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疫苗 DNA 免疫性
原文传递
人苍白杆菌分离株部分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华 彭常军 +3 位作者 李彬 徐传彬 高国全 陆淼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对本院分离鉴定的1株人苍白杆菌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脂多糖内毒素活性和外膜蛋白免疫性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菌株做PCR扩增和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用酚水法提取脂多糖作相关生物学活性试验;提取外膜蛋白组... 目的对本院分离鉴定的1株人苍白杆菌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脂多糖内毒素活性和外膜蛋白免疫性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菌株做PCR扩增和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用酚水法提取脂多糖作相关生物学活性试验;提取外膜蛋白组分免疫动物,观察其对羊布氏杆菌是否有交叉保护作用。结果本院分离的人苍白杆菌与购自美国苍白杆菌ATCC菌株和购自北京的羊布氏杆菌之间核苷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98%);人苍白杆菌脂多糖具有内毒素生物学活性,但较大肠埃希菌脂多糖为弱;以人苍白杆菌外膜蛋白免疫小鼠不能抵御布氏杆菌的攻击。结论我院分离的人苍白杆菌在遗传学上与羊布氏杆菌具有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但其外膜蛋白组分对羊布氏杆菌无交叉保护作用。人苍白杆菌脂多糖具有内毒素的活性,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子,但其毒性低于大肠埃希菌脂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苍白杆菌 脂多糖类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布氏杆菌属 大肠杆菌
原文传递
E型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原君 盛彩虹 +3 位作者 刘勇 王梅 杨秋艳 刘全忠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表达E型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并制备其兔源多克隆抗体。方法诱导表达实验室构建的MOMP/pGEX6p-1重组质粒,通过胶回收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MOMP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印迹、细胞... 目的表达E型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并制备其兔源多克隆抗体。方法诱导表达实验室构建的MOMP/pGEX6p-1重组质粒,通过胶回收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MOMP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印迹、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MOMP。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达到1:12800,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抗体可与原核表达的MOMP特异性结合,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抗体可与体外培养的沙眼衣原体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表达了E型沙眼衣原体的MOMP,并制备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MOMP抗体,为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沙眼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抗体 细菌 谷胱甘肽转移酶 酶链免疫吸附测定 印迹法 蛋白质 荧光免疫测定
原文传递
江西省脑膜炎奈瑟菌分离株分子分型和菌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梦 周海健 +3 位作者 袁辉 熊长辉 徐晓倩 陈福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分析江西省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分离株的分子分型和菌群结构。方法选取于1976-1987年和2005-2008年在江西省分离自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的123株Nm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外膜... 目的分析江西省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分离株的分子分型和菌群结构。方法选取于1976-1987年和2005-2008年在江西省分离自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的123株Nm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外膜蛋白编码基因proAPCR扩增并测序等方法,检测Nm基因型特征及porA的序列特征。使用BioNumerics软件构建最小生成树,分析菌株菌群结构。结果1976-1987年分离67株Nm菌,血清群分布为A群(43株)、B群(18株)、C群(1株)和W135群(5株);2005-2008年分离56株Nm菌,血清群分布为A群(3株)、B群(7株)、C群(45株)和不可分群(1株)。123株Nm菌株分为40个序列(ST)型,46株A群菌株分为14个ST型,以ST-3型为优势型别,共29株菌,占A群菌株的63.0%(29/46),分离于1976年至1987年,分离自患者(14株)、密切接触者(9株)、健康人群(6株);46株C群菌株分为5个ST型,以ST-4821为优势型别,共41株,占89.1%(41/46),分离于2005年至2008年,分离白患者(6株)、密切接触者(6株)、健康人群(29株)。123株Nm菌株的porA基因分属于32个不同的型别,包含了24个不同VRI型和22个VR2型。1976—1987年的流行菌株为ST-3型A群Nm,PorA分型为P1.7-1,10,为优势型别,菌株数为18株,占A群Nm的39.1%(18/46),分离自患者(11株)、密切接触者(4株)、健康人群(3株);2005-2008年的流行菌株为ST-4821型c群Nm,PorA分型2005年以P1.20,9为主,共19株,占ST-4821型c群Nm流行菌株的46.3%(19/41),分离自密切接触者(1株)、健康人群(18株);2006年开始以P1.7-2,14型为主,共22株,占ST-4821型C群Nm流行菌株53.7%(22/41),分离自患者(6株)、密切接触者(5株)、健康人群(11株);B群菌株不存在优势序列群,呈多型性特点;W135群菌株5株均为ST-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细菌性 奈瑟球菌科感染 细菌分型技术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E型沙眼衣原体重组主要外膜蛋白诱导出的小鼠免疫效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盛彩虹 刘原君 +4 位作者 李艳飞 侯淑萍 姚卫锋 齐蔓莉 刘全忠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17-820,共4页
目的检验自行研制的E型沙眼衣原体重组主要外膜蛋白(rMOMP)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效应。方法3~4周清洁级BALB/C雌鼠36只,分为佐剂组、单独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佐剂组采用纯化的rMOMP50μg和等体积的弗氏佐剂、单独组单... 目的检验自行研制的E型沙眼衣原体重组主要外膜蛋白(rMOMP)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效应。方法3~4周清洁级BALB/C雌鼠36只,分为佐剂组、单独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佐剂组采用纯化的rMOMP50μg和等体积的弗氏佐剂、单独组单用纯化的rMOMP50肛趴对照组单用PBS200μL,于第0、2、4周分别双侧股四头肌进行免疫。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沙眼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以及阴道冲洗液中沙眼衣原体特异性sIgA抗体,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同源攻击后阴道宫颈脱落细胞沙眼衣原体培养,观察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及小鼠的血清抗体中和试验。结果佐剂组小鼠血清沙眼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A405值为0.641±0.059,淋巴细胞增殖指数5.085±1.291,迟发型超敏反应右足足垫增厚0.324±0.054mm。单独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A405值为0.424±0.015,淋巴细胞增殖指数3.123±0.840,迟发型超敏反应右足足垫增厚0.272±0.064mm。佐剂组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都高于单独组(P〈0.05)和对照组(P〈0.01)。结论沙眼衣原体rMOMP能刺激机体产生有效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沙眼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疫苗 免疫
原文传递
羊布鲁氏菌外膜蛋白质的组成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曲勍 王玉飞 +7 位作者 徐杰 钟志军 乔凤 杜昕颖 汪舟佳 黄留玉 于雅琴 陈泽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5-811,共7页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技术阐明羊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主要组成。方法:提取并纯化羊布鲁氏菌的外膜蛋白,应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离,选取双向电泳图上主要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同时主要蛋白质点的肽指纹图谱利用Mascot在NCBInr蛋白数据库中...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技术阐明羊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主要组成。方法:提取并纯化羊布鲁氏菌的外膜蛋白,应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离,选取双向电泳图上主要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同时主要蛋白质点的肽指纹图谱利用Mascot在NCBInr蛋白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结果:共鉴定到67个蛋白点,主要外膜蛋白为Omp25和Omp31,其他外膜蛋白如Imp、Frp、GroEL等,功能涉及物质运输、能量代谢、应激等。结论:对主要外膜蛋白Omp25和Omp31的识别与分析不仅有助于对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而且为布鲁氏菌病的疫苗研制提供靶标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双向电泳
下载PDF
非靶位基因突变及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对大肠杆菌喹诺酮耐药和多重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瑞华 舒明星 陈淑贞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 :探讨非靶位基因突变及外膜通透性改变对大肠杆菌喹诺酮类耐药和多重耐药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大肠杆菌marOR区并进行DNA测序分析 ,提取外膜蛋白进行组成型分析。结果 :在R4 1 0菌株中 ,存在两处新位点的突变 :1 870 (T→C ,Val→... 目的 :探讨非靶位基因突变及外膜通透性改变对大肠杆菌喹诺酮类耐药和多重耐药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大肠杆菌marOR区并进行DNA测序分析 ,提取外膜蛋白进行组成型分析。结果 :在R4 1 0菌株中 ,存在两处新位点的突变 :1 870 (T→C ,Val→Ala)和 1 879(A→C ,terminator→Ser)。 3株对喹诺酮类药物高耐且同时多耐的菌株均存在OmpF缺失。结论 :多重耐药基因marOR区内的突变可能导致MarA表达增加和外膜蛋白组成型改变(OmpF缺失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位基因突变 外膜通透性 大肠杆菌 喹诺酮 耐药 多重耐药 影响 细菌外膜蛋白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斑点热立克次体的方法建立 被引量:5
17
作者 牛东升 杨晓 +2 位作者 陈梅玲 王锡乐 温博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建立检测斑点热立克次体的群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斑点热立克次体外膜蛋白B(ompB)基因序列设计群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克隆的斑点热立克次体ompB基因片段作为模板,在荧光定量PCR检测仪上建立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法。结... 目的建立检测斑点热立克次体的群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斑点热立克次体外膜蛋白B(ompB)基因序列设计群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克隆的斑点热立克次体ompB基因片段作为模板,在荧光定量PCR检测仪上建立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法。结果该方法定量检测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Ct)与模板拷贝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小检出量小于10个拷贝。用该方法检测斑点热立克次体(立氏立克次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精河株、康氏立克次体、小蛛立克次体、澳大利亚立克次体、派氏立克次体、扇头蜱立克次体、非洲立克次体、阿斯特罕立克次体、斯洛伐克立克次体、日本立克次体、马赛立克次体、猫立克次体和黑龙江立克次体)DNA样本的结果均为阳性,但检测普氏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贝氏柯克斯体、查菲埃立克体、汉赛巴通体以及其他9种病原菌DNA样本的结果均为阴性。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立氏立克次体、黑龙江立克次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精河株感染BALB/C小鼠脾脏组织DNA,均检出不同水平的阳性结果,结果与感染进程相关。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斑点热立克次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群特异性,适合样本中各种斑点热立克次体的快速检测,可用于斑点热的实验室快速诊断和自然疫源地的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体属 斑点热 聚合酶链反应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B
下载PDF
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在D型沙眼衣原体外膜中结合位点的检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原君 孙毅娜 +4 位作者 姚卫锋 李燕 李卓然 卫酒荣 刘全忠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83-586,共4页
目的发现噬菌体phiCPGl衣壳蛋白Vpl在沙眼衣原体中的结合位点,为理解噬菌体与衣原体的相互作用提供线索。方法诱导表达噬菌体phiCPGl的衣壳蛋白Vpl,通过胶回收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复性后以Far-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Vpl是否能与衣原体... 目的发现噬菌体phiCPGl衣壳蛋白Vpl在沙眼衣原体中的结合位点,为理解噬菌体与衣原体的相互作用提供线索。方法诱导表达噬菌体phiCPGl的衣壳蛋白Vpl,通过胶回收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复性后以Far-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Vpl是否能与衣原体外膜中重组多形外膜蛋白(rPmp)家族及主要外膜蛋白(MOMP)结合。结果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蛋白Vpl;抗Vpl的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进行Western印迹,结果无特异性条带出现,可见针对Vpl的单克隆抗体不与任何一种rPmp结合。Far-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rPmpI的位置出现明显的条带,在相对于其他rPmp和MOMP的位置无特异性条带的出现,证实Vpl能特异结合D型沙眼衣原体标准株的外膜蛋白rPmpI。结论沙眼衣原体外膜中有Vpl的结合位点,可能通过和rPmpI的结合从而特异性地与沙眼衣原体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沙眼 细菌噬菌体 病毒壳体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不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分泌的外膜泡毒力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瑞凌 李志涛 +6 位作者 毕筱刚 冼盈 王颖 谢丹 李晓洁 吴忠道 张扣兴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分泌的外膜泡( OMVs)的毒力。方法提取、纯化4株不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菌株33、3237、B29和10)分泌的OMVs,BCA法定量后,使用不同浓度的OMVs刺激RAW264.7细胞24 h,CCK-8试剂检测OMVs的细胞毒... 目的:比较不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分泌的外膜泡( OMVs)的毒力。方法提取、纯化4株不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菌株33、3237、B29和10)分泌的OMVs,BCA法定量后,使用不同浓度的OMVs刺激RAW264.7细胞24 h,CCK-8试剂检测OMVs的细胞毒性,q-PCR法检测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角化细胞源性生长因子(KC)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的表达,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10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菌株B29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而菌株33和3237为非MDRAB。将不同浓度OMVs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24 h后,细胞存活率随着OMVs浓度增加而降低。其中,菌株10、B29、3237产生的OMVs在5μg/mL时可引起明显的细胞死亡,而菌株33产生的OMVs毒力明显低于其他菌株,在25μg/mL时细胞存活率仍未见明显降低。4株鲍曼不动杆菌分泌的OMVs均能刺激RAW264.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KC和MIP-2,且随着OMVs浓度增加,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也增加。菌株33分泌的OMVs促炎能力最低,菌株10分泌的OMVs促炎能力最高,且在5μg/mL时,菌株10产生的OMVs促进KC、MIP-2表达的能力急剧上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F=19.094和19.032,P<0.05或<0.01)。结论不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分泌的OMVs毒力各不相同,其中泛耐药和多重耐药菌株分泌的OMVs具有较强的细胞毒力以及促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抗药性 细菌 毒力
原文传递
感染过程中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抗原表达水平变化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林立 葛玉梅 +1 位作者 胡玮琳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了解感染人巨噬细胞过程中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主要外膜蛋白(OMP)抗原表达水平变化及其OmpR相关基因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问号钩体赖株OmpR及其组氨酸激酶(HK)基因和结构功能域。采用实... 目的:了解感染人巨噬细胞过程中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主要外膜蛋白(OMP)抗原表达水平变化及其OmpR相关基因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问号钩体赖株OmpR及其组氨酸激酶(HK)基因和结构功能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钩体感染人THP-1巨噬细胞前后钩体主要OMP编码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HK胞外区多肽抗血清封闭试验及氯氰碘柳胺阻断试验,检测OmpR及其HK对感染过程中问号钩体OMP编码基因mRNA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LB015和LB333可能是问号钩体赖株OmpR编码基因,LB014可能是其HK编码基因。问号钩体赖株感染THP-1细胞后,lipL21、lipL32、lipL41基因mRNA水平迅速并持续下降(P<0.01),groEL、mce、loa22、ligB基因mRNA水平瞬时迅速升高(P<0.01)。氯氰碘柳胺或HK抗血清处理可使感染THP-1细胞而显著下降的问号钩体lipL21和lipL48基因mRNA水平明显回升(P<0.01),氯氰碘柳胺处理可使感染THP-1细胞而显著升高的groEL、mce、loa22、ligB基因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问号钩体赖株感染人巨噬细胞后主要OMP抗原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问号钩体赖株染色体中存在一组编码OmpR及其HK的基因,其主要功能可能是下调感染过程中部分OMP抗原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号钩端螺旋体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基因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感染 外膜蛋白 表达 OMPR 氯氰碘柳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