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其泛耐药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37
1
作者 王辉 郭萍 +5 位作者 孙宏莉 杨启文 陈民钧 朱元珏 徐英春 谢秀丽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66-1073,共8页
目的调查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不动杆菌(CRAB)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03—2004年我国10家教学医院18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确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 目的调查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不动杆菌(CRAB)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03—2004年我国10家教学医院18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确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随机引物多态性DNA(RAPD)分型对128株CRAB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对整合子可变基因进行PCR及序列分析。12%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CRAB菌株的外膜孔通道蛋白(OMP)。体外筛选亚胺培南的耐药突变子。结果多中心的数据显示,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从2003年的4·5%升至2004年的18·2%,多重耐药菌株从2003年的33%升至2004年的48%。北京、广州、福州、杭州、济南的7家医院均发现CRAB耐药克隆的暴发流行。2004年北京协和医院发生泛耐药株的暴发,波及18个病房的74例患者,59·4%的患者(44例)为感染,主要引起肺部感染和菌血症,其中菌血症的病死率40·2%。耐药克隆株均产多种β内酰胺酶:OXA-23型碳青霉烯酶或IMP-8型金属酶、PER-1型酶、高产AmpC酶和TEM-1酶。整合子含有携带氨基糖苷类、利福平、氯霉素的修饰酶及金属酶(blaIMP-8)。不同克隆株OMP差异很大。利血平试验未发现外排机制的高表达。体外成功选择出亚胺培南的耐药突变子,OMP20000的缺失、OMP29000和OMP21000的表达降低是突变子耐药的主要原因。头孢哌酮/舒巴坦、黏菌素、米诺环素可以联合用于CRAB的治疗。结论CRAB克隆株的传播是造成中国多家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不动杆菌通过产生碳青霉烯酶、不同基因盒的整合子、外膜孔蛋白多个通道的缺失,共同介导多重耐药性或泛耐药性。CRAB株引起的感染预后差,必须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和抗菌药物的干预政策以控制耐药株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属 抗药性 细菌 碳青霉烯类 碳青霉烯酶 细菌外膜孔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外膜蛋白疫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洁 陈旻湖 +1 位作者 朱森林 陈为 《胃肠病学》 2001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 pylori)外膜蛋白(OMP)加大肠杆菌不耐热内毒素(LT)经口免疫对小鼠H. pylori感染的保护作用。探讨定量细菌培养在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从H. Pylori NCTC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 pylori)外膜蛋白(OMP)加大肠杆菌不耐热内毒素(LT)经口免疫对小鼠H. pylori感染的保护作用。探讨定量细菌培养在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从H. Pylori NCTC11637菌株制备OMP和全菌超声粉碎抗原,LT作为粘膜免疫佐剂。通过灌胃分别以H. Pylori全菌超声粉碎抗原1mg加LT 10μg(A组)、H. Pylori OMP 0.5 mg加LT 10μg(B组)和生理盐水(C组)免疫小鼠(n=30),每周1次,共4次。免疫完成后4周以H. pylori Sydney Strain1菌株攻击小鼠1次(1×107 CFU/只),攻击后4周处死小鼠,取胃分别作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检查及定量细菌培养,观察H.Pylori定植情况。结果: C组小鼠H.Pylori定植密度为2.40×107CFU/g胃组织,A组和B组小鼠分别为2.03×105 CFU/g和6.76×105CFU/g胃组织,免疫组的定植密度明显降低。结论:口服H. pylori OMP加LT对小鼠H. Pylori感染具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预防感染,需进一步筛选更为有效的抗原和佐剂。定量细菌培养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菌外膜蛋白质炎 肠毒素炎 免疫法 定量培养
下载PDF
淋病奈瑟菌外膜Porin I蛋白基因的构建、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8
3
作者 岑建萍 程浩 +5 位作者 曾凤英 方永明 周强 叶俊 高锦程 王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构建、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orinI(PI)蛋白基因,并进行表达、纯化和鉴定。方法用PCR法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基因,再与pGEX-4T-2载体连接成表达重组体pGEX-4T-2/PI;经大肠杆菌P2392表达后,用SDS-PAGE、切胶、电洗脱回收等方法纯化... 目的构建、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orinI(PI)蛋白基因,并进行表达、纯化和鉴定。方法用PCR法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基因,再与pGEX-4T-2载体连接成表达重组体pGEX-4T-2/PI;经大肠杆菌P2392表达后,用SDS-PAGE、切胶、电洗脱回收等方法纯化GST-PI融合蛋白;然后用特异性淋球菌外膜PI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鉴定该蛋白。结果成功地获取了pGEX-4T-2/PI表达重组体,经诱导表达后能获得高表达的GST-PI融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0;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显示其为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特异性的。结论本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细菌外膜蛋白质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 重组融合蛋白质 基因构建 基因表达 淋病 诊断 鉴定
原文传递
人幽门螺杆菌26000外膜蛋白与热休克蛋白双价疫苗的构建和表达及抗原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姜政 蒲丹 +2 位作者 黄爱龙 陶小红 王丕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62-867,共6页
目的 构建含人幽门螺杆菌 (Hp)热休克蛋白A(HspA)和 2 6 0 0 0外膜蛋白 (OMP)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 ,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 ,并在大肠杆菌BL2 1中表达 ,研究其抗原性 ,为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从HpDNA染色体中 ,扩增H... 目的 构建含人幽门螺杆菌 (Hp)热休克蛋白A(HspA)和 2 6 0 0 0外膜蛋白 (OMP)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 ,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 ,并在大肠杆菌BL2 1中表达 ,研究其抗原性 ,为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从HpDNA染色体中 ,扩增HspA编码基因片段 ,将目的基因HspA与载体 pET32a(+)经kpnⅠ、BamHI双酶切后 ,进行连接、测序 ;同时将重组载体 pET32a(+) /HspA和 pET32a(+) /Omp2 6分别经HindⅢ、BamHI双酶切 ,通过凝胶电泳回收 pET32a(+) /HspA和 2 6 0 0 0OMPDNA片段 ,经T4连接酶将HspA和 2 6 0 0 0OMP编码基因通过酶切粘端进行连接 ,而后转化并筛选含有两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BL2 1(DE30 )中表达 ,表达产物经纯化后 ,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抗原性。结果 经酶切、测序分析表明 ,插入的基因片段为HpHspA和2 6 0 0 0外膜蛋白编码基因 ,由 95 1bp组成 ,与GenBank报道的相比较 ,有 1.15 %的bp发生变异 ,1 2 6 %的氨基酸残基改变 ;经SDS PAGE分析发现 ,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 (Mr)为5 9× 10 3 ,其中 pET32a(+)表达的蛋白Mr约为 2 0× 10 3 ,可溶性表达产物占全菌总蛋白的 19.96 % ;重组蛋白经含Ni2 + 琼脂糖树脂纯化后 ,其纯度达 95 %以上 ;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 ,该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热休克蛋白质类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主动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黄艳飞 陈群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 :分析 35株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 (OMP)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物理法制备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标本 ,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检测外膜蛋白。直接荧光法测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的吸收和积累。结果 :35株鲍... 目的 :分析 35株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 (OMP)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物理法制备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标本 ,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检测外膜蛋白。直接荧光法测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的吸收和积累。结果 :35株鲍曼不动杆菌都有 10条主要OMP带 ,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相比 ,发现外膜蛋白在约 2 9Ku条带处消失 ,而在 2 6Ku条带处却明显增强。耐药菌株药物积累量不及敏感菌株 ,经叠氮钠处理后 ,积累量上升并接近敏感菌株。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与外膜蛋白的低通透性和主动外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外膜蛋白 耐药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下载PDF
琼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永 唐英春 +4 位作者 张扣兴 陆坚 莫晓能 潘晓娴 席云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2期77-82,共6页
目的 研究琼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耐亚胺培南琼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ZN3858,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协同抑制试验,质粒接合试验,Southern blot等电聚焦电泳,PCR扩增OXA、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 目的 研究琼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耐亚胺培南琼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ZN3858,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协同抑制试验,质粒接合试验,Southern blot等电聚焦电泳,PCR扩增OXA、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整合子编码序列及其分子克隆和测序,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方法研究其外膜蛋白表达情况,阐述其对碳青霉烯类分子耐药机制。结果 受试琼氏不动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基因分子克隆、测序并结合等电聚焦分析证实均产OXA 23型碳青霉烯酶,质粒接合试验、Southern blot显示其编码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与敏感株相比,该菌22、35、47kDa外膜蛋白表达不同程度降低,飞行时间质谱显示:它们与一些耐药相关的外膜蛋白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 表达OXA 23型碳青霉烯酶伴外膜蛋白下调是琼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氏不动杆菌 耐药 DNA序列分析 细菌外膜蛋白 质谱
下载PDF
细菌β-内酰胺酶及外膜蛋白改变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黎世能 王浴生 雷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2-305,共4页
本文通过细菌β-内酰胺酶活性检测及外膜蛋白电泳分析,研究了它们在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结果指出:4株耐Aztreonam(Az)菌株,β-内酰胺酶明显升高,活性达349~1235U,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产生耐药(MIC≥25μg/ml),但对四环素、氯霉素... 本文通过细菌β-内酰胺酶活性检测及外膜蛋白电泳分析,研究了它们在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结果指出:4株耐Aztreonam(Az)菌株,β-内酰胺酶明显升高,活性达349~1235U,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产生耐药(MIC≥25μg/ml),但对四环素、氯霉素、诺氟沙星、链霉素等非β-内酰胺抗生素及Imipenem仍敏感。另一株耐AZ,株,β-内酰胺酶无明显升高,但外膜蛋白变化明显,和相应敏感株比较,分子量为36 K、37K蛋白带缺失,37.5 K蛋白减少,39K蛋白增加,对头孢菌素类、四环类、氯霉素、诺氟沙星耐药,但对链霉素,Imipenem及青霉素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Β-内酰胺酶 外膜蛋白 抗药性
下载PDF
基于耐药基因OPRD2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丁军颖 桂红 +4 位作者 洪燕英 安世栋 丁雪菲 卢幼然 刘清泉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69-71,75,共4页
目的探讨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耐药特点。方法分离2014年全院感染病例的送检标本15 620例,留存铜绿假单胞菌,以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检测其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全耐药的铜... 目的探讨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耐药特点。方法分离2014年全院感染病例的送检标本15 620例,留存铜绿假单胞菌,以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检测其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全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基因外膜蛋白D2(OPRD2)的检测。结果本研究分离非重复病原菌5075株,铜绿假单胞菌332株(6.54%)。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主要发生在疮疡外科、呼吸科和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最敏感;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对20种抗生素均耐药9株铜绿假单胞菌其OPRD2耐药基因并非全部缺失。结论临床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比例大,范围广。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的监测,尤其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可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基因 临床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外膜蛋白
下载PDF
重组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范薇 于长明 +4 位作者 杨敬 隋丽华 战大伟 贺争鸣 孙岩松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建立以重组外膜蛋白为基础的钩端螺旋体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基因重组技术获取重组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LipL32,以该蛋白为抗原,特异的钩体抗血清进行ELISA方阵滴定、交叉性试验、阻断试验,并对北京地区的70份犬血清使用建立... 目的建立以重组外膜蛋白为基础的钩端螺旋体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基因重组技术获取重组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LipL32,以该蛋白为抗原,特异的钩体抗血清进行ELISA方阵滴定、交叉性试验、阻断试验,并对北京地区的70份犬血清使用建立的ELISA方法以及德国Virion公司的全菌体钩端螺旋体ELISA试剂盒进行相互验证。结果方阵滴定试验确立以100ng/孔为抗原包被浓度,1∶160为血清稀释度。交叉性试验具有广泛性、阻断试验标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两种方法数据经χ2检验,两者检出率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重组LipL32蛋白具有结合活性。初步建立了以重组LipL32蛋白为抗原的钩端螺旋体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细菌外膜蛋白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与耐药性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维红 郭爱珍 +3 位作者 徐引弟 贾爱卿 严克霞 陈焕春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8-49,53,共3页
目的分析鼠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OMP)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用消除剂丫啶橙消除耐药性,盲传测其遗传稳定性,采用超声波物理裂解法制备鼠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标本,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A-PAGE)检测外膜蛋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 目的分析鼠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OMP)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用消除剂丫啶橙消除耐药性,盲传测其遗传稳定性,采用超声波物理裂解法制备鼠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标本,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A-PAGE)检测外膜蛋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值,计算浓度。结果抗性消除表型能稳定遗传,耐药鼠伤寒沙门菌与敏感鼠伤寒沙门菌都含有6条主要的外膜蛋白条带,两者相比,发现耐药菌的外膜蛋白在约57、53、30 kDa处减弱或缺失,总的蛋白浓度也低于后者。结论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与外膜蛋白的减弱或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外膜蛋白 鼠伤寒沙门菌 SDS-PAGE 耐药性消除
下载PDF
高通量筛选靶向革兰阴性菌BamA蛋白的小分子药物初步研究
11
作者 佘鹏飞 李泽浩 +5 位作者 刘莎莎 李懿敏 李琳惠 杨艺钒 周林颖 伍勇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7-603,共7页
目的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针对革兰阴性杆菌BamA外膜蛋白的小分子抗菌药物。方法6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于2022年1—12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基于分子对接试验,利用sybyl-X2.1软件对Chemdiv化合物数据库中的小分子化合物... 目的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针对革兰阴性杆菌BamA外膜蛋白的小分子抗菌药物。方法6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于2022年1—12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基于分子对接试验,利用sybyl-X2.1软件对Chemdiv化合物数据库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对高通量筛选打分排名靠前的150个小分子进行体外生物学试验筛选,选取具有最佳抗菌活性的前4个小分子进行深入的分子对接分析,并选取对接分数最高的小分子8308-0401进行后续试验;通过棋盘稀释试验检测8308-0401与利福平的联用抗菌效果;最后,通过等离子表面共振试验检测8308-0401与靶蛋白BamA的亲合力。结果通过高通量虚拟筛选,发现了排名靠前的150个小分子的对接打分平均为5.63;通过体外生物学试验,发现了小分子8308-0401、8365-1335、C066-2507和L582-0346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中,8308-0401具有最高的分子对接分数,且与利福平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均具有协同抗菌活性;8308-0401与靶蛋白BamA具有较强的亲合力,其结合常数为182μmol/L。结论小分子8308-0401可靶向革兰阴性杆菌BamA外膜蛋白而发挥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化合物库 细菌外膜蛋白质 药物协同作用 鲍氏不动杆菌 高通量筛选
原文传递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6的纯化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敬 王建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纯化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外膜蛋白P6,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常规培养NTHi,根据外膜蛋白P6的特性纯化P6蛋白。Lowry法测定纯化P6蛋白的含量;SDS-PAGE检测纯化P6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纯度;IEF-PAGE分析纯化P6蛋白的等电点;琼... 目的纯化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外膜蛋白P6,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常规培养NTHi,根据外膜蛋白P6的特性纯化P6蛋白。Lowry法测定纯化P6蛋白的含量;SDS-PAGE检测纯化P6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纯度;IEF-PAGE分析纯化P6蛋白的等电点;琼脂糖双向免疫扩散试验鉴定纯化P6蛋白;以纯化的P6蛋白免疫NIH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并进行小鼠保护性试验。结果纯化的P6蛋白含量为208μg/ml;相对分子质量为16600,纯度为100%;等电点为5.49;琼脂糖双向免疫扩散试验证实所提取的蛋白为P6蛋白;ELISA检测显示,P6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产生针对P6蛋白的抗体,其抗体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最佳免疫剂量为10μg/只,最佳免疫针次为3针;对20LD50NTHiSSIp/1225株攻击的小鼠保护率为80%。结论已纯化了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6,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杆菌 流感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免疫
原文传递
基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细菌外膜囊泡标记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畅 李楚楚 李智洋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742-74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细菌外膜囊泡标记方法。方法利用细菌外膜囊泡表面携带高丰度细菌外膜蛋白A(OmpA)的特点,构建OmpA-NanoLuc荧光素酶融合蛋白,根据荧光素酶活性评估样品中的细菌外膜囊泡数量。结果成功构建OmpA-Nano...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细菌外膜囊泡标记方法。方法利用细菌外膜囊泡表面携带高丰度细菌外膜蛋白A(OmpA)的特点,构建OmpA-NanoLuc荧光素酶融合蛋白,根据荧光素酶活性评估样品中的细菌外膜囊泡数量。结果成功构建OmpA-NanoLuc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受试菌株在表达该融合蛋白后所分泌的外膜囊泡具有稳定的荧光素酶活性。可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的方式对细菌外膜囊泡进行半定量检测。结论建立了一种基于荧光素酶标记的细菌外膜囊泡半定量检测方法,可用于评估特定菌株的细胞外膜囊泡分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外膜囊泡 外膜蛋白 荧光素酶
下载PDF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外膜囊泡的制备及其蛋白质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南黎 黄叶娥 +6 位作者 肖琛闻 王志鹏 韦强 季权安 李科 刘燕 鲍国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1-260,共10页
本研究旨在确立兔波氏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最佳制备工艺。以兔波氏杆菌毒力较强菌株FX-1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制备OMVs的最优方法,并对培养时间、抗生素添加量及过滤方法进行逐一优化。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 本研究旨在确立兔波氏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最佳制备工艺。以兔波氏杆菌毒力较强菌株FX-1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制备OMVs的最优方法,并对培养时间、抗生素添加量及过滤方法进行逐一优化。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等方法分析OMVs的理化性质;采用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OMVs的蛋白质含量及组分。试验结果显示,超滤浓缩法是制备兔波氏杆菌OMVs的较适方法,采用该方法的最佳培养时间、头孢氨苄质量浓度和过滤方法分别为18 h、64μg/mL和0.45μm滤膜过滤一次。制得的OMVs呈纳米级球形囊泡,平均直径为127.83 nm±0.68 nm。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OMVs上包含多种与兔波氏杆菌毒力和感染机制有关的蛋白质。该制备工艺能够显著提高兔波氏杆菌OMVs的产量,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对其结构和蛋白质成分的分析,为研发新型亚单位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外膜囊泡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制备工艺 蛋白质成分分析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BtuB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免疫保护性
15
作者 王斌 李娜 +4 位作者 董晓宇 梁昊宇 陈翠萍 陈薇 曾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72-675,共4页
目的原核表达、纯化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BtuB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方法采用PCR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 50973)基因组DNA中扩增btuB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 目的原核表达、纯化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BtuB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方法采用PCR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 50973)基因组DNA中扩增btuB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分子筛和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BtuB IgG抗体效价,并用最小绝对致死剂量活菌攻毒,计算小鼠的保护率。结果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btuB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构建正确;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7 000,表达量约为菌体总蛋白的25%,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大于90%,可与鼠抗His-Tag单抗特异性结合;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可获得高效价的抗BtuB IgG抗体,且可获得60%的保护率。结论成功原核表达并纯化了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BtuB蛋白,重组蛋白免疫原性良好,并能够为小鼠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BtuB蛋白 原核细胞 基因表达 免疫原性 免疫保护性
原文传递
重组脑膜炎球菌P64K蛋白的表达、纯化及载体作用
16
作者 谷春霞 张振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表达并纯化重组脑膜炎球菌P64K蛋白,观察其载体作用。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64K蛋白,用硫酸铵盐析沉淀和两步层析纯化P64K蛋白。以重组P64K蛋白为载体蛋白,以已二酰肼为连接剂,在碳化二亚胺的作用下,将P64K蛋... 目的表达并纯化重组脑膜炎球菌P64K蛋白,观察其载体作用。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64K蛋白,用硫酸铵盐析沉淀和两步层析纯化P64K蛋白。以重组P64K蛋白为载体蛋白,以已二酰肼为连接剂,在碳化二亚胺的作用下,将P64K蛋白与活化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roup A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GAMP)结合,制备GAMP-P64K结合物。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特异性抗P64K蛋白和GAMPIgG抗体,分析P64K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重组P64K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5%。动物实验证明,重组P64K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表明P64K蛋白具有载体蛋白作用。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重组P64K蛋白,以重组P64K蛋白为载体制备的GAMP—P64K结合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这为以重组P64K蛋白为蛋白载体制备其他结合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载体蛋白类 疫苗 结合 奈瑟球菌 脑膜炎 血清A群 P64K 蛋白
原文传递
沙眼衣原体多形外膜蛋白PmpI的原核表达、纯化、抗体制备及鉴定
17
作者 郭睿 刘原君 +3 位作者 郑蕾 王生 魏世娟 刘全忠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01-805,共5页
目的:克隆、表达沙眼衣原体多形外膜蛋白I(PmpI)基因,并进行免疫原性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征。方法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沙眼衣原体多形外膜蛋白PmpI的基因序列并预测PmpI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以D型沙眼衣原体DNA为模板,PCR扩增Pmp... 目的:克隆、表达沙眼衣原体多形外膜蛋白I(PmpI)基因,并进行免疫原性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征。方法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沙眼衣原体多形外膜蛋白PmpI的基因序列并预测PmpI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以D型沙眼衣原体DNA为模板,PCR扩增PmpI基因N端90~1464碱基序列,构建原核载体进行诱导表达。Ni离子亲合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制备PmpI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免疫原性。结果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柔性区、氨基酸的亲水性、抗原指数和表面可及性预测结果综合分析,推测该蛋白含有8个优势B细胞表位。PCR扩增D型沙眼衣原体PmpI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375 bp。成功构建pET28a-PmpI原核表达重组体,经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的重组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结论成功克隆并表达了D型沙眼衣原体多形外膜蛋白N-PmpI,为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克隆 分子 多形外膜蛋白
原文传递
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对炎症性肠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俞静华 单国栋 +6 位作者 楼滨 陈洪潭 胡凤玲 杨铭 陈文果 陈李华 许国强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大肠埃希菌外膜孔道蛋白 C 抗体(anti-Omp C)、荧光假单胞菌相关序列 I2抗体(anti-I2)、细菌鞭毛蛋白抗体(anti-CBirl)在 IBD 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3年 IBD 患者87例,分为 ... 目的:探讨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大肠埃希菌外膜孔道蛋白 C 抗体(anti-Omp C)、荧光假单胞菌相关序列 I2抗体(anti-I2)、细菌鞭毛蛋白抗体(anti-CBirl)在 IBD 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3年 IBD 患者87例,分为 CD 组、UC 组,其中 CD 组66例,UC 组21例,并根据IBD 患者的年龄及男女比例收集健康对照组62名。空腹采集受试者静脉血2 mL,使用 ELISA 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 ASCA,anti-OmpC,anti-I2和 anti-CBirl 4种抗微生物抗体的表达。分别绘制 ROC 曲线比较各抗体对 IBD,以及 UC 与 CD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结果ASCA 在区分 IBD 与健康对照组、CD 组与 UC 组的 AUC 分别为0.580,0.512,有较低的诊断准确性。anti-CBirl 在区分 IBD 与健康对照组的 AUC 为0.617,其余血清抗体在各组间比较无鉴别诊断意义。ASCA 在 IBD 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2.1%(54/8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8.7%(24/62)。anti-OmpC,anti-I2在 IBD 组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其余各对比组间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ASCA 阳性鉴别 CD 与 UC 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4%、66.7%、81.48%、33.33%,anti-OmpC,anti-I2和 anti-CBirl 鉴别 CD 和 UC 的特异度在81.0%~100.0%,敏感度在9.1%~37.9%。联合 ASCA 阳性或 anti-I2阳性诊断 CD 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1%、86.4%、82.6%、50.0%。CD 患者中 ASCA 或 anti-I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 UC 组[84.8%(56/66)比57.1%(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3,P =0.018)。结论ASCA 阳性对于中国 IBD 患者的检测有一定意义,检测 anti-I2可用于 ASCA 阴性 CD 患者的辅助诊断。anti-OmpC和 anti-CBirl 由于敏感度和阳性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诊断 鉴别 抗体 真菌 抗体 细菌 抗酿酒酵母抗体 细菌外膜孔道蛋白C 荧光假单胞菌相关序列12
原文传递
沙眼衣原体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鲁继荣 李玉梅 +7 位作者 傅文永 单秀娟 李善玉 刘元洁 成焕吉 娄若康 李姗山 宋涛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39-741,共3页
目的 从基因水平证实沙眼衣原体(CT)存在母婴间的垂直传播。方法 对106 对母婴标本( 宫颈标本106 份,婴儿眼结膜、鼻咽部标本212 份) 用培养法证实CT的感染,PCR 扩增CT的大部分主要外膜蛋白(MOMP) 基因,并做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 目的 从基因水平证实沙眼衣原体(CT)存在母婴间的垂直传播。方法 对106 对母婴标本( 宫颈标本106 份,婴儿眼结膜、鼻咽部标本212 份) 用培养法证实CT的感染,PCR 扩增CT的大部分主要外膜蛋白(MOMP) 基因,并做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分析,将母婴相对的标本通过PCRRFLP分析法鉴定基因型。结果 106 例孕妇宫颈标本培养及PCR 阳性26 例,从26 例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检出10 例CT感染,证实垂直传播率为38% 。该10 对母婴眼部及鼻咽部各检出CT8例及2 例的标本经鉴定,证实每对母婴感染的CT基因型一致。结论 CT有很高的母婴垂直传播率,应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衣原体感染 垂直疾病传播 母婴传播
原文传递
百日咳杆菌外膜蛋白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20
作者 严杰 吴清明 袁深潇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1-13,21,共4页
经戊二醛脱毒前或后的百日咳杆菌外膜蛋白免疫的NIH小鼠,其PD50分别为98.10~109.00和69.35~77.06μg/kg,但其LD50分别为37.90~42.11和107.20~119.11mg/kg。脱毒... 经戊二醛脱毒前或后的百日咳杆菌外膜蛋白免疫的NIH小鼠,其PD50分别为98.10~109.00和69.35~77.06μg/kg,但其LD50分别为37.90~42.11和107.20~119.11mg/kg。脱毒后的百日咳杆菌外膜蛋白1次免疫小鼠的保护率 为75.0%,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上升,免疫后第60d 血清抗体效价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抗体类型以IgM为主。经脱毒外膜蛋白2次免疫的小鼠保护率高达95.8%.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T和B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均显著增强,免疫后第180d仍能测出较高效价的血清抗体,抗体类型转为以IgG为主。实验结果证实,脱毒后的百日咳杆菌外膜蛋白能安全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且2次免疫的效果优于1次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杆菌 外膜 蛋白质 免疫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