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血培养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08
1
作者 王凯飞 沈定霞 +3 位作者 刘朝军 叶丽艳 王磊利 张有江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血流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解放军总医院1066例患者同时送检血液培养和PCT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其中有效结果1010例。比较血培养结果与血清PCT浓度的关系及PCT浓度在革兰...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血流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解放军总医院1066例患者同时送检血液培养和PCT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其中有效结果1010例。比较血培养结果与血清PCT浓度的关系及PCT浓度在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及假丝酵母菌之间的差异。并且对33例进行过多次PCT检测的血培养阳性患者预后进行了分析。三组间PCT值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死亡率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血培养阴性患者PCT为0.37(0.11—1.67)μg/L。血培养阳性患者PCT水平为2.24(0.57~11.59)μg/L;PCT在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及假丝酵母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2.O%及75.7%。在33例多次PCT检测的血培养阳性患者中,PCT进行性减低者预后较好,PCT均值〉μg/L者预后较差。结论定量检测PCT可作为快速排除和诊断血流感染的辅助检测手段。观察PCT变化趋势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243-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血症 真菌血症 降钙素 蛋白质前体 细菌 念珠菌属 微生物学 技术
原文传递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致血行感染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3
2
作者 徐雅萍 罗燕萍 +3 位作者 周光 李连赞 付小红 唐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4-226,182,共4页
目的分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所致血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CNS菌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5月间血中分离到CNS143例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3例患者中79例为CNS菌血症的确诊病例(55.24%),血... 目的分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所致血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CNS菌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5月间血中分离到CNS143例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3例患者中79例为CNS菌血症的确诊病例(55.24%),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20.8h,早于污染菌(31h)(P〈0.01);病原菌与污染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多瓶血样本均在48h内培养出CNS,全部为菌血症的确诊病例。结论CNS污染率较高,护士在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尽可能减少污染;血中分离出CNS时应综合分析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做出正确判断后,再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菌血症 病原菌 污染菌
下载PDF
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9
3
作者 王辉 张悦娴 +2 位作者 谢秀丽 徐英春 陈民钧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 :评价血培养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 1995~ 1999年血中分离到CNS的7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判定是菌血症还是血样本污染。结果 :70例患者中 37例 (5 2 .9% )为菌血症 ,其入侵部位 15例 (4 0... 目的 :评价血培养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 1995~ 1999年血中分离到CNS的7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判定是菌血症还是血样本污染。结果 :70例患者中 37例 (5 2 .9% )为菌血症 ,其入侵部位 15例 (4 0 .5 % )为静脉插管及人工装置 ,8例 (2 1.6 % )为术后伤口感染 ,4例为呼吸道 ,4例为脐带 ,1例为眼部 ,5例不明。 37例菌血症主要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外科病房和血液科病房。入院 48h内检出的CNS中 ,2 4株 (39.3% )为污染菌 ,入院 48h以后检出的CNS ,均为污染菌 (9株 ) ;污染菌的检出时间显著长于病原菌 (36 .2h/2 1.9h ,P =0 .0 1)。病原菌与污染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5 )。在 15例由静脉插管及人工装置引起的菌血症中 ,10例经拔除导管后 ,菌血症得到控制 ;另 5例还同时使用了万古霉素 ,菌血症才得以控制。结论 :CNS血培养阳性时污染率较高 ,需综合临床和实验室的资料判定其临床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菌血症 污染菌 临床意义 血培养
下载PDF
3644瓶阳性血培养病原菌分析及双份血培养意义评价 被引量:74
4
作者 陶黎黎 胡必杰 +5 位作者 周春妹 周昭彦 高晓东 谢红梅 黄声雷 鲍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了解阳性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和双份血培养对病原菌分布及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动血培养仪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送检的36689瓶标本进行培养,对阳性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阳性标本3644瓶2977株,最多见的病原... 目的了解阳性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和双份血培养对病原菌分布及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动血培养仪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送检的36689瓶标本进行培养,对阳性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阳性标本3644瓶2977株,最多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63株(18.9%),其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20株(10.7%)、金黄色葡萄球菌252株(8.5%)、肺炎克雷伯菌154株(5.2%)、酿脓链球菌153株(5.1%);检出的真菌共284株(9.5%),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占37.7%;共送检双份血培养9118瓶,检出阳性1080瓶,检出率为11.8%,双份血培养的病原菌检出率高于单份血培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份血培养均阳性和双份血培养中单瓶阳性的病原菌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血培养中革兰阳性球菌是最常见的细菌,真菌作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机会增多,需予以重视,鉴于双份血培养具有提高培养检出率和一定鉴别污染的能力,需常规开展双份血培养送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血症 真菌血症 血培养
原文传递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被引量:56
5
作者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 +9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 王辉 王成彬 王启 宁永忠 马筱玲 吴文娟 公衍文 穆红 王一民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5-121,共17页
血液培养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最重要的检查之一,是诊断血流感染、菌血症的金标准。专家组对血液培养技术辅助血流感染诊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并对一些关键问题给出了共识性观点。共识包括术语、适应证、标本采集与运送、分析中检测... 血液培养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最重要的检查之一,是诊断血流感染、菌血症的金标准。专家组对血液培养技术辅助血流感染诊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并对一些关键问题给出了共识性观点。共识包括术语、适应证、标本采集与运送、分析中检测、分析中问题处理、分析后相关工作和结果解释、分析后会诊和诊断标准7个部分,近百条建议。希望能为临床诊断和处置、实验室工作提供合理、实用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学 血液培养 菌血症 适应证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原文传递
医院内菌血症发病率与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吴安华 文细毛 +2 位作者 任南 徐秀华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 了解医院内菌血症的发病率和病原体特点。方法 收集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 1998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医院内菌血症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 4882 36 4例患者 ,报告医院内菌血症 2 371例次 (占医院感染例次的 1 3% ... 目的 了解医院内菌血症的发病率和病原体特点。方法 收集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 1998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医院内菌血症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 4882 36 4例患者 ,报告医院内菌血症 2 371例次 (占医院感染例次的 1 3% ) ,发病率为 48 6 /10万。菌血症发病率较高的有血液科、传染科、烧伤患者、Ⅲ类手术切口患者、儿科新生儿 ;肾病科、普通外科、胸心外科、肿瘤科患者发病率在增加。分离病原体 175 7株 ,G+菌 5 85株 ( 33 3% ) ,G-菌 96 2株 ( 5 4 7% ) ,真菌 186株( 10 6 % ) ,其他 2 4株 ( 1 4% )。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 ( 17 2 %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13 4% ) ,真菌 ( 10 6 % ) ,克雷伯菌属 ( 9 1%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8 1% ) ,铜绿假单胞菌 ( 6 8% ) ,肠杆菌属 ( 6 3% )。结论 医院内菌血症以血液科、传染科、烧伤科患者 ,Ⅲ类手术切口患者 ,儿科新生儿较高。病原体以G-菌为主 ,真菌占 10 6 % ,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克雷伯菌属、金黄色葡萄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菌血症 发病率 病原体
原文传递
ICU血流感染病原菌特征及混合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7
作者 申凤彩 解迪 +2 位作者 韩钱鹏 曾红科 邓医宇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8-723,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的病原菌特征以及混合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12日至2014年12月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6个ICU中年龄≥18岁且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分离出病...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的病原菌特征以及混合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12日至2014年12月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6个ICU中年龄≥18岁且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分离出病原菌的数量将患者分为混合感染组和单一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混合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血培养阳性后90d存活率。结果共纳入299例患者,分离出病原菌45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46株(占54.67%),革兰阴性杆菌167株(占37.11%),真菌37株(占8.22%)。混合血流感染91例,单一血流感染208例。与单一感染组相比,混合感染组患者年龄更大(d:73.19±18.02比60.83±18.06,t=-5.447,P=0.000);有脑血管疾病139.56%(36/91)比17.79%(37/208),X^2=16.261,P=0.000]或慢性肾功能不全[15.38%(14/91)比7.21%(15/208),x^2=4.828,P=0.028]基础疾病的比例更高;最近90d内住院且住院时间≥2d的比例更高[73.63%(67/91)比61.54%(128/208),x^2=-4.078,P=0.043];进行机械通气时间[d:4(0,17)比1(0,6),U=7673.000,P=0.006]和血培养前住院时间[d:21(7,40)比9(3,17),U=6441.500,P=0.006]更长;入院前30d内静脉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更高[84.62%(77/91)比66.83%(139/208),x^2=9.989,P=0.002]。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R)=1.032,95%可信区间(95% CI)=1.015~1.050,P=0.000]、患脑血管疾病(DR:2.247,95%凹=1.234~4.090,P=0.008)、机械通气时间长(OR=1.041,95% CI=1.014~1.069,P=0.003)和最近90d内住院且住院时间≥2d(OR=1.968,95% CI=1.079—3.592,P=0.027)是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血流感染 混合感染 血培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近10年血培养分析及血中719株常见细菌的耐药性 被引量:33
8
作者 罗燕萍 赵丽萍 +3 位作者 张有江 陈荣 王丽 沈定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10年来血培养的送检、检出以及血中常见细菌的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对菌血症的治疗。方法利用WHONET5.2和EXCEL软件分析细菌分布、种类变化及纸片扩散药敏数据。结果我院自1994年1月~2003年11月30日共送检血液培养标本15262份... 目的了解我院10年来血培养的送检、检出以及血中常见细菌的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对菌血症的治疗。方法利用WHONET5.2和EXCEL软件分析细菌分布、种类变化及纸片扩散药敏数据。结果我院自1994年1月~2003年11月30日共送检血液培养标本15262份,平均分离阳性率为8.1%,其中细菌1130株占91.0%;真菌9.0%;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CN和MRSA分别为71.7%和36.4%,目前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但有8.7%、1.7%的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处于中介;血中产ESBLs的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5%和24.8%,在阴沟肠杆菌、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最高75%;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耐药性较低,分别为2.0%、19.2%;9.8%、19.2%和11.8%、23.1%;有17.6%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目前没有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不动杆菌。结论目前我院菌血症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起菌血症的种类不同耐药性差异较大,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有针对性地抗菌治疗提供依据,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血症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断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4
9
作者 鲁炳怀 时琰丽 +4 位作者 李雪清 朱凤霞 夏立娇 史丽娜 赵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56-462,共7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诊断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民航总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4年间166例老年人群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其病原微生物资料,包括细菌性肺部感染(共92例,其中革兰阴性菌50例,...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诊断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民航总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4年间166例老年人群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其病原微生物资料,包括细菌性肺部感染(共92例,其中革兰阴性菌50例,革兰阳性菌42例)、肺念珠菌感染(12例)、活动性肺结核(11例)、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31例)及病毒性肺炎(20例)。同时选择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1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的血清PCT等实验室指标,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肺部感染各组之间的PCT质量浓度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除病毒性肺炎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外,其余3组PCT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细菌性肺部感染组/肺念珠菌感染组与肺结核组/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组(P=0.012)、肺结核组与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组间(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细菌性肺部感染组与肺念珠菌感染组之间PCT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各组间PCT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为:细菌性肺部感染组≈肺念珠菌感染组>肺结核组>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组≈病毒性肺炎组≈对照组;ROC曲线分析表明PCT质量浓度在0.48 ng/mL与0.10 ng/mL的cut-off值时可分别较好鉴别细菌/念珠菌感染与肺结核/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以及肺结核与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结论血清PCT质量浓度检测可为临床肺部感染的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手段,但应用中存在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降钙素原 菌血症
下载PDF
Infections in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被引量:31
10
作者 Fabian A Romero Raymund R Razonable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1年第4期83-92,共10页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a standard life-saving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many end-stage liver diseases. The success of this procedure may be limited by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In this article,we review the con...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a standard life-saving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many end-stage liver diseases. The success of this procedure may be limited by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In this article,we review the contemporary state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ose that occur most commonly during the first 6 mo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Bacteria,and less commonly Candida infections,remain the predominant pathogens during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especially during the first month,and infections caused by drugresistant strains are emerging.Infections caused by cytomegalovirus and Aspergillus sp.present clinically during the'opportunistic'period characterized by intense immunosuppression.As newer potent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ies with the major aim of reducing allograft rejection are developed,one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 is an increase in certain infections.Hence,it is essential for liver transplant centers to hav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prevention that is based on predicted infection risk,loc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patterns,and surveillance.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on and most important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s anticipated to lead to improvements in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of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emia CANDIDEMIA CYTOMEGALOVIRUS ASPERGILLOSIS TRANSPLANT
下载PDF
6984份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32
11
作者 范艳萍 李秀文 +2 位作者 张毅华 王运铎 徐维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99-1601,共3页
目的研究医院6年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菌血症提供依据。方法血培养及鉴定采用BacT/Alert 120、3D240自动血液分析系统和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应用WHONET5.4软件对结... 目的研究医院6年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菌血症提供依据。方法血培养及鉴定采用BacT/Alert 120、3D240自动血液分析系统和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应用WHONET5.4软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6984份血培养中分离出病原菌866株,阳性率为12.4%,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49.2%,革兰阳性菌占42.7%,真菌占8.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分离菌首位,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粪肠球菌等;碳青酶烯类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活性最强,而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抗菌活性明显降低;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抗菌药物高度敏感。结论引起菌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复杂,临床应根据病原菌变化及耐药性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菌血症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cirrhosis: A critical review and practical guidance 被引量:28
12
作者 Chalermrat Bunchorntavakul Naichaya Chamroonkul Disaya Chavalitdhamrong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6年第6期307-321,共15页
Bacterial infection is common and accounts for majo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irrhosis.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re immunocompromised and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develop spontaneous bacterial infections, hospit... Bacterial infection is common and accounts for majo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irrhosis.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re immunocompromised and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develop spontaneous bacterial infections,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and a variety of infections from uncommon pathogens. Once infection develops, the excessive response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on a pre-existing hemodynamic dysfunction in cirrhosis further predispose the development of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shock,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renal failure, and death.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and bacteremia a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irrhosis, and are important prognostic landmarks i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irrhosis. Notably,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s from resistant bacteria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healthcare-associated settings. Serum biomarkers such as procalcitonin may help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of bacterial infection. Preventive measures(e.g., avoidance, antibiotic prophylaxis, and vaccination), early recognition, and proper management are required in order to minimiz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infections in cirrh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 Infection SEPSIS bacteremia Liver CIRRHOSIS VACCINATION Spontaneous PERITONITIS Immune DYSFUNCTION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连续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3
作者 马莉 孙光伟 王厚照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10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联合血培养连续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菌血症(菌血症组)、32例肿瘤热(肿瘤组)和20例健康体检(健康对照组)在首诊时检测血清PCT,并对菌血症组进行血培养,每隔24 h重复检测以上两指...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联合血培养连续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菌血症(菌血症组)、32例肿瘤热(肿瘤组)和20例健康体检(健康对照组)在首诊时检测血清PCT,并对菌血症组进行血培养,每隔24 h重复检测以上两指标,比较3组的血清PCT水平,分析连续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并对菌血症组应用抗生素前后血清PC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首次检测PCT,3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2.89%、15.62%、0%,菌血症组与肿瘤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菌血症组首次血培养阳性率22.36%,随着培养次数的增加,血培养阳性率增加;菌血症得到控制者的PCT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PCT联合血培养连续检测不仅可提高菌血症的诊断率,还可用于菌血症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临床医生可根据发热时间的长短,选择最佳的血培养时间,以提高菌血症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血症 降钙素原 血清学试验 血培养 诊断
下载PDF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鉴别血流感染菌属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14
作者 于宏伟 程阔 +3 位作者 马伟立 何京 李燕 张金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血流感染不同菌属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PCT及CRP水平在肠杆菌科、非发酵菌、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中血培养阳性并同时进行PCT、CRP测定的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血流感染不同菌属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PCT及CRP水平在肠杆菌科、非发酵菌、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中血培养阳性并同时进行PCT、CRP测定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T及CRP检测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比较不同菌属间PCT及CRP水平是否存在差异。采用Sigma软件,建立ROC曲线,计算最佳临界值。结果:PCT水平在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4 420.00,P值为0.004,最佳临界值为1.105 ng/ml;PCT水平在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79.00,P值<0.001,最佳临界值为0.870 ng/ml;PCT水平在肠杆菌科与非发酵菌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681.50,P值为0.005,最佳临界值3.310 ng/ml;葡萄球菌属与肠球菌属间PCT水平无统计学意义;CRP水平在以上各分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T在鉴别血流感染不同菌属中有一定价值,可在早期对怀疑菌血症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血培养联合检测以降低重症患者的抗感染失败风险,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菌血症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作为菌血症预示因子临床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侯伟伟 肖倩茹 +1 位作者 江涟 万海英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菌血症之间的关系,评价血清PCT在预测血培养确证的菌血症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以同时进行血培养及PCT检测的1 6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血培养阳性组(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菌血症之间的关系,评价血清PCT在预测血培养确证的菌血症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以同时进行血培养及PCT检测的1 6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血培养阳性组(129例)、血培养阴性组(1 463例)和血培养污染组(98例),比较3组之间PCT浓度的差异,并将血培养阳性组分为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和假丝酵母菌组,从而进一步比较PCT浓度在阳性组内的差异。结果血培养阳性组PCT浓度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和血培养污染组[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62(0.37-12.80)、0.17(0.07-0.62)和0.20(0.09-0.72)ng/mL,P〈0.000 1]。革兰阴性菌组、假丝酵母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PCT阳性率分别为74.5%、37.5%和66.7%,PCT浓度[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6.24(0.43-16.09)、0.47(0.22-3.18)和1.09(0.24-4.05)ng/mL,革兰阴性菌组PCT浓度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和假丝酵母菌组(P〈0.05)。结论除临床其他指标外,PCT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测指标,可用于排除血培养的污染和非感染性疾病情况,为菌血症提供早期的预示信息,从而改善和提高菌血症诊断的准确性,避免非必需的抗菌药物治疗,对临床诊疗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菌血症 血培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在ICU血流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马春芳 汪强 +1 位作者 陈雪静 蔡宛如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987-98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监护室(ICU)感染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我院ICU 730例疑似感染患者进行血清PCT测定,同时采用BacT/Alert进行血培养分析和VETEKII细菌鉴定,对PCT结果和血培养结果...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监护室(ICU)感染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我院ICU 730例疑似感染患者进行血清PCT测定,同时采用BacT/Alert进行血培养分析和VETEKII细菌鉴定,对PCT结果和血培养结果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30例疑似感染患者血培养结果有55例阳性,其中34例革兰阳性(G+)球菌,18例革兰阴性(G-)杆菌,3例真菌。血培养阴性患者PCT为(0.14±0.09)ng.mL-1,血培养阳性患者PCT为(1.57±0.94)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其中G+球菌患者PCT为(0.97±0.38)ng.mL-1,G-杆菌患者PCT为(4.21±1.73)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测定是诊断菌血症的一个有效补充,并有助于提高脓毒血症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抗生素的早期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T 血培养 菌血症 ICU 诊断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免疫炎性因子在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菌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7
作者 付阳 江虹 +3 位作者 李立新 陈捷 张君龙 王兰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6-1300,共5页
本研究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免疫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菌血症患者的诊断价值。对四川大学华西... 本研究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免疫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菌血症患者的诊断价值。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3月-2012年10月确诊为恶性血液病伴发热的1253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97例,以血培养作为金标准分为菌血症组和非菌血症组,分析数据,评价诊断效能。结果表明:在恶性血液病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菌血症组患者血清PCT、CRP、IL-6以及SAA水平较非菌血症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P<0.05),明显优于CRP(AUC=0.681,P<0.05)、IL-6(AUC=0.661,P<0.05)和SAA(AUC=0.6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CT的cut-off值为1.06 ng/ml时,灵敏度达95.8%,特异度达92.1%,Youden指数为0.879,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8%和85.0%,阴、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05和12.2,均明显优于CRP、IL-6和SAA。结论:在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中,血清PCT的诊断效能优于传统免疫炎性因子CRP、IL-6、SAA。PCT可作为预测细菌感染的一个快速可靠的指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死亡风险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免疫炎性因子 血培养 菌血症 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109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吴吉芹 朱利平 +4 位作者 区雪婷 徐斌 胡秀平 王璇 翁心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6-210,共5页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0年(1998—2007年)间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109例,描述其基础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并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预...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0年(1998—2007年)间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109例,描述其基础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并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念珠菌血症平均发病率为每天0.28/10000例患者。血流感染致病菌株中白念珠菌59例,占54.1%;其次为热带念珠菌20例,占18.3%;光滑念珠菌11例,占10.1%;近平滑念珠菌11例,占10.1%;其他念珠菌8例,占7.3%。常见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50例,占45.9%;实体恶性肿瘤32例,占29.4%;脑部外伤13例,占11.9%;脑卒中12例,占11.0%。出院时死亡或病情恶化37例,总病死率为34.0%,其中归因病死率22.0%(24/109)。预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患者出院病死率增高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未置换深静脉导管(OR:5.42,95%CI:1.68~17.41,P=0.005)、使用糖皮质激素(OR:3.69,95%CI:1.10~12.34,P=0.034)以及血培养阳性当天重型脓毒症(OR:2.94,95%CI:1.72~15.21,P=0.003),而接受合理抗真菌治疗者出院病死率较低(0R:0.27,95%CI:0.09~O.78,P=0.015)。结论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发病率近10年呈上升趋势,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菌血症 交叉感染 预后 早期诊断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bacteria are an independent predictive factor of mortality in 130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or spontaneous bacteremia 被引量:19
19
作者 Alexandra Alexopoulou Larisa Vasilieva +5 位作者 Danai Agiasotelli Kyriaki Siranidi Sophia Pouriki Athanasia Tsiriga Marina Toutouza Spyridon P Douraki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15期4049-4056,共8页
AIM: To evaluate the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of culture-positive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 and spontaneous bacteremia (SB) in decompensated cirrhosis.METHODS: W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clinical, labor... AIM: To evaluate the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of culture-positive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 and spontaneous bacteremia (SB) in decompensated cirrhosis.METHODS: W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clinical, laboratory characteristics, type of administere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 of bacteria to antibiotics in one hundred thirty cases (68.5% males) with positive ascitic fluid and/or blood cultur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1, 2012 to May 30, 2014. All patients with SBP had polymorphonuclear cell count in ascitic fluid &#x0003e; 250/mm<sup>3</sup>. In patients with SB a thorough study did not reveal any other cause of bacteremia.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a 30-d period following diagnosis of the infection. The final outcome of the patients was recorded in the end of follow-up and comparison among 3 groups of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 of drug resistance was performed.RESULTS: Gram-positive-cocci (GPC) were found in half of the cases. The most prevalent organisms in a descending order were Escherichia coli (33), Enterococcus spp (30), Streptococcus spp (25), Klebsiella pneumonia (16), S. aureus (8), Pseudomanas aeruginosa (5), other Gram-negative-bacteria (GNB) (11) and anaerobes (2). Overall, 20.8% of isolates were multidrug-resistant (MDR) and 10%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XDR). Health-care-associated (HCA) and/or nosocomial infections were present in 100% of MDR/XDR and in 65.5% of non-DR cases. Meropenem was the empirically prescribed antibiotic in HCA/nosocomial infections showing a drug-resistance rate of 30.7% while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of 43.8%. Meropenem was ineffective on both XDR bacteria and Enterococcus faecium (E. faecium). All but one XDR were susceptible to colistin while all GPC (including E. faecium) and the 86% of GNB to tigecycline. Overall 30-d mortality was 37.7% (69.2% for XDR and 34.2% for the rest of the patients) (log rank, P = 0.015).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factors adversely affecting outcome included XDR infection (HR = 2.263, 95%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pontaneous bacteremia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bacteria Susceptibility to antibiotics
下载PDF
81例败血症患者致病菌及其耐药特性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余雪涛 方伟强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7-228,共2页
目的 :探讨近年来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及其耐药特性。方法 :对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在我院诊断败血症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3年间诊断败血症患者共 81例 ,共培养获得病原菌 86株 ,其中院... 目的 :探讨近年来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及其耐药特性。方法 :对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在我院诊断败血症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3年间诊断败血症患者共 81例 ,共培养获得病原菌 86株 ,其中院外组有 6 2株 ,院内组 2 4株 ;在院外组中 ,G-菌 37株 (5 9.7% ) ,G+菌 2 0株 (32 .3% ) ,真菌 5株 (8.1% ) ,院内组中 G-菌 17株 (70 .8% ) ,G+菌 2株 (8.1% ) ,真菌 5株(2 0 .8% )。在院外组中 ,前 4位致病菌依次为沙门菌属、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珠菌 ,院内组中前 4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白色念珠菌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有多种抗生素对院外组中的 G- 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 ,院内组致病菌均呈多重耐药特性。结论 :G-菌为败血症主要致病菌 ,院内获得性败血症致病菌呈多重耐药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患者 致病菌 耐药特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