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颖 席佳韵 +1 位作者 宗丽春 苏敏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巴氯...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侧Ashworth分级优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患侧肌张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肌痉挛 偏瘫 电刺激疗法 巴氯芬 肌张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腺苷钴胺联合巴氯芬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海军 刘文慧 吴瑞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联合巴氯芬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TN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腺苷钴胺治疗,观察两...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联合巴氯芬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TN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腺苷钴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4w后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变化,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同对照组75.51%对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观察组治疗4w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与对照组对比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4w后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同对照组10.2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钴胺联合巴氯芬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巴氯芬 腺苷钴胺 炎性因子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巴氯芬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偏瘫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汪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探讨巴氯芬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外伤及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34例脑外伤及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巴氯芬综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正确肢位摆放... 目的 探讨巴氯芬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外伤及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34例脑外伤及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巴氯芬综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正确肢位摆放、被动运动、持续牵张运动、手法按摩、石蜡疗法、肢体空气压力治疗、站立训练、患者教育等;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巴氯芬治疗。采用修订的Ashworth分级法(MAS)和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定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 2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 05 ),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 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巴氯芬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外伤及脑卒中所致偏瘫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疗法 巴氯芬 临床疗效分析 肌痉挛 生活自理能力 脑卒中后偏瘫 综合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组 脑外伤 对照组 治疗前 偏瘫患者 治疗方法 被动运动 手法按摩 石蜡疗法 压力治疗 站立训练 患者教育 巴氏指数 改善作用
原文传递
激活GABA_B受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朱丽霞 叶燕燕 +1 位作者 莫孝荣 吉长福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5-91,共7页
目的 :脑室注射γ 氨基丁酸 (GABA)A受体的拮抗剂荷包牡丹碱 (Bic)未能阻断针刺镇痛效应 ,微电泳导入Bic部分阻断电针抑制脊髓背角伤害性反应 ,说明GABA可通过激活A受体参与针刺镇痛中脊髓节段性抑制。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激活GABAB 受体... 目的 :脑室注射γ 氨基丁酸 (GABA)A受体的拮抗剂荷包牡丹碱 (Bic)未能阻断针刺镇痛效应 ,微电泳导入Bic部分阻断电针抑制脊髓背角伤害性反应 ,说明GABA可通过激活A受体参与针刺镇痛中脊髓节段性抑制。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激活GABAB 受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以辐射热照射大鼠尾部引起甩尾反射潜伏期作为痛阈的指标 ,以针刺“次”穴后痛阈最大变化百分率判断镇痛效应 ,观察脑室注射 (icv) 5μL或蛛网膜下腔 (ith)注射 1 0 μLGABAB 受体的拮抗剂CGP 55845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每组 6~ 8例。结果 :icvGABA( 1 2 5μg、2 50 μg、50 0 μg)或GABAB 受体激动剂苯氯丁氨酸 (Baclofen ,2 5ng、2 50ng、2 50 0ng)可产生剂量依赖的镇痛效应。icvCGP 55845( 5ng、50ng)可大部分阻断GABA和Baclofen的镇痛效应。针刺双侧“次”穴( 50Hz,1~ 2mA) 1 0min ,痛阈提高到针前值的 ( 1 42 .5± 2 .1 ) % ,镇痛效应显著。针前icvCGP55845针后痛阈分别提高到 ( 1 1 1 .2± 1 .2 ) %和 ( 1 1 2 .1± 1 .1 ) % ,阻断率分别为 73 .7%和 71 .6% ,和事先icv生理盐水 ( 1 43 .7± 2 .0 ) %相比 ,阻断效应明显。若针刺前ithCGP 55845( 50ng、50 0ng) ,也能明显阻断针刺镇痛效应。结论 :脑内注射GABA或Baclofen可通过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B受体激动剂 baclofen GABAB受体拮抗剂 CGP 55845 针刺镇痛
下载PDF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baclofen in 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induced chronic cough 被引量:20
5
作者 Xiang-Huai Xu Zhong-Min Yang +4 位作者 Qiang Chen Li Yu Si-Wei Liang Han-Jing Lv Zhong-Min Q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27期4386-4392,共7页
AIM: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aclofen for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induced chronic cough (GERC) unresponsive to standard anti-reflux therapy. METHODS:Sixteen patients with refracto... AIM: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aclofen for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induced chronic cough (GERC) unresponsive to standard anti-reflux therapy. METHODS:Sixtee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GERC were given an 8-wk course of baclofen 20 mg three times a day as an add-on therapy to omeprazole. Changes in the cough symptom score, cough threshold to capsaicin, reflux symptom score and possible adverse effects were determined after treatment. The variables of 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 combined with pH monitor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responders and non-responders to baclofen. RESULTS:Twelve of 16 patients completed treatment. Cough disappeared or improved in 56.3% (9/16)of patients, including 6 patients with acid refluxinduced cough (66.7%) and 3 patients with non-acid reflux-induced cough (33.3%). With baclofen treatment, the cough symptom score began to decrease at week 2, was clearly decreased at week 6 and reached a minimum at week 8. At the end of therapy,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 of capsaicin required for induction of ≥ 2 and ≥ 5 coughs increased from 0.98 (1.46) to 1.95 (6.82) μmol/L (Z = -2.281, P = 0.024) and from 1.95 (7.31) to 7.8 (13.65) μmol/L (Z = -2.433, P = 0.014), respectively, and the reflux symptom score decreased from 8.0 ± 1.6 to 6.8 ± 0.8 (t = 2.454, P = 0.023). The number of acid reflux episod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responders than in non-responders. The main adverse effects were somnolence, dizziness and fatigue. CONCLUSION:Baclofen is a useful, but suboptimal treatment option for refractory GE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lofen COUGH ESOPHAGEAL pH monitoring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Proton pump inhibitors
下载PDF
Alcoholic hepatitis 2010:A clinician's guide to diagnosis and therapy 被引量:20
6
作者 Maziyar Amini Bruce A Runy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9期4905-4912,共8页
Alcoholic hepatitis(AH)remains a common and life threatening cause of liver failure,especially when it is severe.Although the adjective"acute"is frequently used to describe this form of liver injury,it is us... Alcoholic hepatitis(AH)remains a common and life threatening cause of liver failure,especially when it is severe.Although the adjective"acute"is frequently used to describe this form of liver injury,it is usually subacute and has been developing for weeks to months before it becomes clinically apparent.Patients with this form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usually have a history of drinking heavily for many years.While certain aspects of therapy,mainly nutritional support and abstinence are well established,significant debate has surrounded the 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f AH,and many institutions practice widely varying treatment protocols. In recent year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literature has helped focus on the details of treatment,and more data have accumulated regarding risks and benefits of pharmacologic treatment.In particular,the efficacy of pentoxifyllin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and when compared with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prednisolone,has brought this drug to the forefront of therapy for severe AH.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pharmacologic therapies that should be appli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continued into outpatient management.We conclude that the routine use of glucocorticoids for severe AH poses significant risk with equivocal benefit,and that pentoxifylline is a better,safer and cheaper alternative.While the full details of nutritional support lie beyond the scope of this article,nutrition is a cornerstone of therapy and must be addressed in every patient diagnosed with AH. Finally,while traditional psychosocial techniques play a major role in post-hospitalization care of alcoholics, we hope to make the medical clinician realize his or her role in reducing recidivism rates with early and frequent outpatient visits and with the use of baclofen to reduce alcohol cra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OHOLIC HEPATITIS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PENTOXIFYLLINE baclofen
下载PDF
巴氯芬对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慧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00年第5期304-305,共2页
目的 观察巴氯芬对脑血管疾病后肌张力增高的改善 ,从而反映其对脑血管病后早期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30例脑血管意外后早期肌张力增高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 ,用国产巴氯芬抑制脊髓突触反射的传递和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结果 经As... 目的 观察巴氯芬对脑血管疾病后肌张力增高的改善 ,从而反映其对脑血管病后早期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30例脑血管意外后早期肌张力增高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 ,用国产巴氯芬抑制脊髓突触反射的传递和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结果 经Ash worth评分和Brunstrum分级评判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ADL指数改变差异不明显。结论 巴氯芬对脑血管病后肌张力增高、痉挛有改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氯芬 肌张力 脑血管病 早期康复
下载PDF
解痉颗粒合中药熏蒸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胡建芳 陈朝俊 +6 位作者 余志辉 毕小丽 杨沛群 樊哲江 刘天福 贾翔 刘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629-2631,共3页
目的:探讨解痉颗粒合中药熏蒸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中药组给予解痉颗粒及中药熏蒸治疗,而... 目的:探讨解痉颗粒合中药熏蒸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中药组给予解痉颗粒及中药熏蒸治疗,而西药组给予口服巴氯芬治疗,疗程1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进行偏瘫肢体的功能评分(简化四肢Fugl-Meyer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I指数),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经治疗,两组的FMA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01),但中药组FMA及BI评分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解痉颗粒合中药熏蒸能较好的改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巴氯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中医药疗法 巴氯芬
下载PDF
联合应用巴氯芬、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登峰 黄中华 陈思杰 《胃肠病学》 2014年第12期725-729,共5页
背景:对常规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反应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国内主要联合多种药物治疗rGERD患者,但巴氯芬的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巴氯芬联合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rGERD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3月... 背景:对常规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反应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国内主要联合多种药物治疗rGERD患者,但巴氯芬的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巴氯芬联合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rGERD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14年4月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72例r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 bid+莫沙必利5 mg tid+巴氯芬5 mg tid;B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 bid+莫沙必利5 mg tid,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症状、内镜下食管炎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症状总计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90.6%对70.0%;χ2=4.585,P=0.032)。两组内镜下食管炎分级情况明显改善,A组内镜下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93.8%对75.0%;χ2=4.500,P=0.034)。巴氯芬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头晕和乏力,患者均能耐受。结论:巴氯芬联合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是一种有效治疗rGERD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巴氯芬 埃索美拉唑 莫沙必利 治疗
下载PDF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γ-氨基丁酸b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魏天祺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ES)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GABA)b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促醒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MNES组...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ES)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GABA)b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促醒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MNES组、GABA 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组,应用MNES治疗脑外伤后昏迷大鼠,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实验完成后6h、12h、24h每组每个时间点各处死10只大鼠,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前额叶皮质GABA b受体的表达。结果:大鼠经"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模后出现与临床昏迷状态相似的行为学变化,经MNES后表现出短暂的行为觉醒反应。空白对照组意识状态全部为Ⅰ级,假刺激组平均为(5.33±0.758)级,刺激组平均为(3.80±1.064)级,巴氯芬组平均为(4.63±0.964)级,4组的意识状态分级呈"空<刺<巴<假"递增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同一组3个时间点的前额叶皮质GABA b受体表达呈"6h<12h<24h"趋势,空白对照组及刺激组3个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假刺激组及巴氯芬组3个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同一时间点4组的GABA b受体表达呈"刺<空<巴<假"递增趋势,6h、12h、24h空白对照组与刺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同一时间点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后大鼠出现短暂的兴奋性反应,意识状态等级提高,正中神经电刺激是治疗脑外伤后昏迷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前额叶抑制性递质GABA b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B受体 巴氯芬 正中神经电刺激 脑外伤 昏迷 促醒
下载PDF
电针联合巴氯芬对控制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莉 杨卫新 +3 位作者 胡凤娟 徐红星 王海波 倪波业 《中国康复》 2007年第5期319-320,共2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与巴氯芬联合治疗脑卒中高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单侧偏瘫伴痉挛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29例,均常规给予口服巴氯芬片,中频电刺激患肢痉挛拮抗肌,抗痉挛体位练习及功能训练。电针组同时加用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与巴氯芬联合治疗脑卒中高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单侧偏瘫伴痉挛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29例,均常规给予口服巴氯芬片,中频电刺激患肢痉挛拮抗肌,抗痉挛体位练习及功能训练。电针组同时加用电针刺激,上肢取劣势侧伸肌,下肢取劣势侧屈肌。结果:治疗2个月后,电针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上下肢痉挛评分均明显降低;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电针联合巴氯芬能有效控制脑卒中所至高痉挛状态,有利于患者运动训练的进行,使ADL能力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 电针刺激 巴氯芬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巴氯芬联合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向周 江敏 +2 位作者 谢扉 彭雨 吴修华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巴氯芬联合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5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腺苷钴胺片治疗,研究组进行巴氯芬联合腺苷钴胺治疗。比... 目的探讨巴氯芬联合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5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腺苷钴胺片治疗,研究组进行巴氯芬联合腺苷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细胞-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2.1±0.1)分低于对照组[(4.4±0.2)分,P<0.05];研究组TNF-α、IL-6、IL-1β、CRP水平分别为(28.5±8.0)pg/mL、(22.4±4.4)pg/mL、(32.3±6.3)pg/mL、(1.1±0.3)m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SH-Px、SOD水平分别为(85.7±8.6)U/L、(90.5±9.3)nU/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12.0%,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使用巴氯芬联合腺苷钴胺的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氯芬 三叉神经痛 生活质量 腺苷钴胺
下载PDF
针康法对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关莹 张立 +1 位作者 邢艳丽 唐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作用。方法将39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康法抗痉挛针法配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巴氯芬配合康复治疗。用改良Ashworth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肌张力、日常生...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作用。方法将39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康法抗痉挛针法配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巴氯芬配合康复治疗。用改良Ashworth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肌张力分级、ADL评分、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法在改善卒中后痉挛方面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同,且无严重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针康法 巴氯芬
下载PDF
巴氯芬治疗顽固性呃逆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协辉 吴贤仁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 :观察巴氯芬对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80例顽固性呃逆病人分为 2组 ,其中治疗组42例 (男性 2 8例 ,女性 14例 ,年龄 48a±s 8a)采用巴氯芬治疗。最小剂量是 10mg ,bid。最大剂量为 15mg ,tid。小剂量开始 ,逐步递增。疗程 4d... 目的 :观察巴氯芬对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80例顽固性呃逆病人分为 2组 ,其中治疗组42例 (男性 2 8例 ,女性 14例 ,年龄 48a±s 8a)采用巴氯芬治疗。最小剂量是 10mg ,bid。最大剂量为 15mg ,tid。小剂量开始 ,逐步递增。疗程 4d。3 8例对照组 (男性 2 4例 ,女性 14例 ,年龄 44a± 11a)采用氯丙嗪、苯妥英、硝苯地平、东莨菪碱等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8%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8% (P <0 .0 5 ) ,治疗组服药d 1起效率 86% ,对照组服药d 1起效率 2 1% (P <0 .0 1) ,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 (P <0 .0 1) ,不良反应少。结论 :巴氯芬是治疗顽固性呃逆较为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氯芬 氯丙嗪 呃逆 药物疗法 治疗
下载PDF
GABA_A和GABA_B受体介导的蟾蜍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胞体膜反应 被引量:13
15
作者 林忠文 李之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7-123,共7页
实验在蟾蜍离体背根神经节(DRG)标本进行细胞内记录。浴槽滴加10^(-4)-10^(-3)mol/LGABA引起膜电位改变如下:(1)去极化(79/100);(2)双相反应;先为去极化,继后为超极化(10/100);(3)无反应(11/100)。以上去极化反应均可为荷包牡丹碱所阻断... 实验在蟾蜍离体背根神经节(DRG)标本进行细胞内记录。浴槽滴加10^(-4)-10^(-3)mol/LGABA引起膜电位改变如下:(1)去极化(79/100);(2)双相反应;先为去极化,继后为超极化(10/100);(3)无反应(11/100)。以上去极化反应均可为荷包牡丹碱所阻断。GABA-去极化时膜电导增加,逆转电位值为-15——25mV。低Cl^-和高Cl^-任氏液分别使GABA-去极化反应增大和减小。10^(-4)mol/Lbaclofen不引起膜电位改变。在GABA-去极化期间,观察到大部分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ApD的此种变化可为baclofen所模拟,但不为荷包牡丹碱所阻断。结果提示:蟾蜍DRG神经元胞体膜有GABA_A和GABA_B受体共存,前者介导膜电位的改变,后者介导ApD的缩短。本文并联系到初级传入终末的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 受体 背根神经节 蟾蜍属
下载PDF
巴氯芬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林 林萍 姜志梅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8期1174-1175,共2页
目的探讨巴氯芬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50例患儿按年龄给药,剂量为每日40~75mg,逐渐增量,10~15 d为1疗程,分级标准采用改良的Ashuorth评分法。结果显效3例,有效12例,好转20例... 目的探讨巴氯芬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50例患儿按年龄给药,剂量为每日40~75mg,逐渐增量,10~15 d为1疗程,分级标准采用改良的Ashuorth评分法。结果显效3例,有效12例,好转20例,总有效为35例,总有效率70%。并且1~3岁与4~6岁两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巴氯芬是目前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同时应严密观察其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巴氯芬 肌张力 儿童
下载PDF
三种抗痉挛药物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7
作者 崔利华 张通 杨凌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466-470,共5页
目的对替扎尼定、巴氯芬、乙哌立松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住院治疗的103例卒中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替扎尼定组30例、巴氯芬组25例、乙哌立松组22例及对照组26例。用药... 目的对替扎尼定、巴氯芬、乙哌立松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住院治疗的103例卒中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替扎尼定组30例、巴氯芬组25例、乙哌立松组22例及对照组26例。用药前和用药后4、12周,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表、Fugl-Meyer评价表(FMA)、改良Bathel指数,分别对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价。结果①患者上肢和下肢用药后12周,3个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改良Ashworth评分均有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替扎尼定组、巴氯芬组、乙哌立松组、对照组上肢平均降低分数分别为0.8±0.6、0.7±0.6、0.7±0.4、0.4±0.4,下肢平均降低分数依次为0.8±0.6、0.7±0.5、0.7±0.5、0.5±0.5;但3个药物组间比较,P>0.05。②上肢FMA评分显示,4个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P>0.05;下肢FMA评分显示,4组患者在治疗后12周比治疗前显著提高。平均增加分数依次为5±3、6±5、5±4、4±4,均P<0.05。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③改良Bathel指数显示,4组患者的分数在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平均增加分数依次为27±12、25±14、25±12、21±11,3个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④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嗜睡:替扎尼定组为10%,巴氯芬组为8%;胃肠道不适:替扎尼定组为6.7%,巴氯芬组为8%,乙哌立松组为4.5%;血压降低:替扎尼定组为6.7%,巴氯芬组为8%;全身乏力:乙哌立松组为22.7%。所有患者在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替扎尼定、巴氯芬和乙哌立松均有较明显的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的作用,疗效无差异。在功能恢复方面,三者均未显示有明显作用。三种药物安全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四肢 痉挛 替扎尼定 巴氯芬 乙哌立松
下载PDF
Baclofen与异搏停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明轩 侯春林 邱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观察Baclofen与异搏停治疗脊髓完全性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将 32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Baclofen组和异搏停组 ,分别于用药后 2、4、8周观察膀胱功能变化 ,并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结... 目的 :观察Baclofen与异搏停治疗脊髓完全性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将 32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Baclofen组和异搏停组 ,分别于用药后 2、4、8周观察膀胱功能变化 ,并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排尿间隔延长、排尿量增加、尿道压力降低 ,膀胱贮尿及排尿功能均较用药前明显提高 ,Baclofen组优于异搏停组。结论 :Baclofen与异搏停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疗效显著 ,Ba clofen可做为首选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lofen 异搏停 脊髓损伤 痉挛性膀胱
下载PDF
脊舒治疗顽固性呃逆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协辉 吴贤仁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 :观察脊舒 (baclofen)对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8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单盲分为 2组 ,其中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脊舒治疗 ,最小剂量是 10mg ,bid ,最大剂量为 15mg ,tid ,疗程 4d ;38例对照组采用氯丙嗪、苯妥英钠等... 目的 :观察脊舒 (baclofen)对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8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单盲分为 2组 ,其中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脊舒治疗 ,最小剂量是 10mg ,bid ,最大剂量为 15mg ,tid ,疗程 4d ;38例对照组采用氯丙嗪、苯妥英钠等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8%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8% (P <0 .0 1)。治疗组服药 1d起效占 81% ,对照组服药 1d起效占 36 % (P <0 .0 1) ,不良反应少。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舒 治疗 顽固性呃逆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喜燕 王雁慧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0-1011,共2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针药结合法治疗,对照组予巴氯芬治疗,30 d后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Ashworth评级变化以及副作用发生率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及Ashworth评级...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针药结合法治疗,对照组予巴氯芬治疗,30 d后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Ashworth评级变化以及副作用发生率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及Ashworth评级的改善稍差于对照组,但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方法可有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且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痉挛性瘫痪 针药结合 巴氯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