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底入射角对多波束反向散射强度的影响及其改正 被引量:19
1
作者 金绍华 翟京生 +1 位作者 刘雁春 崔高嵩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81-1084,共4页
综合考虑测船姿态、声线弯曲和海底地形对入射角的影响,推导了计算多波束海底入射角的实用模型。根据Lambert法则,改正海底入射角对反向散射强度的影响。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所述模型能精确地计算波束在海底的入射角,有效地改正其对反向... 综合考虑测船姿态、声线弯曲和海底地形对入射角的影响,推导了计算多波束海底入射角的实用模型。根据Lambert法则,改正海底入射角对反向散射强度的影响。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所述模型能精确地计算波束在海底的入射角,有效地改正其对反向散射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入射角 反向散射强度 测船姿态 声线弯曲 海底地形
原文传递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和回声强度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志刚 冉海涛 +6 位作者 黄晶 陈庆伟 苏海兵 蒲世玉 邹建中 陈永新 何明菊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349-351,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组织背向散射积分 (IB)和回声强度 (EI)是否可用于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在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 2周内 ,用HP 5 5 0 0型超声诊断仪和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 ,在胸骨旁左室乳头肌短轴切... 目的 探讨心肌组织背向散射积分 (IB)和回声强度 (EI)是否可用于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在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 2周内 ,用HP 5 5 0 0型超声诊断仪和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 ,在胸骨旁左室乳头肌短轴切面 ,分别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支配区域心肌组织 (分别相当于左室乳头肌短轴切面上 1 2、4、8点的位置 )的IB和EI心动周期变化幅度 (CVIB和CVEI)值 ,以CVIB和CVEI值≤同一切面三个不同部位中最高值的 1 /2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标准 ,部分病例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用两种超声组织定征方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均为 91 .43% ,所确定的梗死部位与冠脉造影吻合。结论 利用IB和EI进行超声组织定征可做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无创性定性、定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向散射积分 回声强度 心肌梗死 诊断 超声波
原文传递
化疗性脂肪肝的超声组织定征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卓忠雄 高云华 +4 位作者 李宁 夏红梅 严鸿瑜 王志刚 冉海涛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 应用超声组织定征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脂肪肝 (化疗性脂肪肝 )进行检测 ,以探讨该技术对此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和HP 5 5 0 0型彩色电脑诊断仪 ,对各型肿瘤化疗患者 418例中 85例导致脂肪肝患... 目的 应用超声组织定征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脂肪肝 (化疗性脂肪肝 )进行检测 ,以探讨该技术对此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和HP 5 5 0 0型彩色电脑诊断仪 ,对各型肿瘤化疗患者 418例中 85例导致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近、中、远声场灰阶强度及背向散射积分 (IBS)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化疗性脂肪肝实质回声密集增强 ,远、近声场回声强度明显差异 ,回声强度近、中、远声场依次递减 ;其IBS值近、中、远声场依次递减 ,并且化疗性脂肪肝声像图的IBS值明显大于正常肝的IBS值。结论 声像图定量分析尤其是IBS超声组织定征 ,对化疗性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更具准确性和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向散射积分 回声强度 脂肪肝 化学诱导 化疗性
原文传递
心肌组织背向散射积分及回声强度与心肌纤维走行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宫琳 王志刚 +3 位作者 冉海涛 凌智瑜 唐海林 蒲世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组织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及回声强度与心肌纤维走行的关系。方法  16只犬 ,随机分为 2组 ,静脉注射高钾、高钙溶液 ,使心脏分别停搏于舒张、收缩状态 ,取胸骨旁乳头肌短轴观方位左心室前壁心肌立方体组织块 ,分别从该组织... 目的 探讨心肌组织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及回声强度与心肌纤维走行的关系。方法  16只犬 ,随机分为 2组 ,静脉注射高钾、高钙溶液 ,使心脏分别停搏于舒张、收缩状态 ,取胸骨旁乳头肌短轴观方位左心室前壁心肌立方体组织块 ,分别从该组织块垂直矢状切面、垂直冠状切面及侧冠状切面采集超声射频、视频图像 ,用HP5 5 0 0型超声诊断仪声学密度定量 (AD)技术和“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 ,获得感兴趣区超声背向散射积分 (IBS)及回声强度 (EI)值 ,切取相应位置心肌组织行光镜观察。结果 收缩、舒张状态侧冠状切面心肌中层与垂直矢状切面及垂直冠状切面心肌中层比较 ,其IBS、EI值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病理检查结果可见与胸骨旁乳头肌短轴观相对应切片心肌中层为环行肌纤维纵截面 ;与之相垂直面切片心肌中层为环行肌纤维横截面。中层心肌走行方向在垂直矢状切面、垂直冠状切面与入射声波垂直 ,在侧冠状切面与之平行。结论 心肌组织IBS、EI值与心肌纤维走行方向密切相关。超声束与心肌纤维垂直时IBS、EI值最大 ,平行时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组织 超声 背向散射积分 回声强度 心肌纤维走行 诊断 声学密度定量
原文传递
利用多波束回波强度进行中太平洋潜鱼海山底质分类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永 何高文 +4 位作者 朱克超 姚会强 马金凤 杨胜雄 邓希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8-728,共11页
中、西太平洋海山区是富钴结壳的重要富集区,钙质远洋沉积、碳酸盐岩沉积及重力作用引起的滑塌沉积是海山山顶和斜坡的主要沉积类型,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富钴结壳的分布至关重要.在国内首次利用EM122多波束回波强度资料对中太平洋潜... 中、西太平洋海山区是富钴结壳的重要富集区,钙质远洋沉积、碳酸盐岩沉积及重力作用引起的滑塌沉积是海山山顶和斜坡的主要沉积类型,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富钴结壳的分布至关重要.在国内首次利用EM122多波束回波强度资料对中太平洋潜鱼海山进行了底质类型研究,对回波强度资料进行处理和统计分类,并与浅地层剖面和地质取样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了4种底质类型,即富钴结壳、钙质远洋沉积、碳酸盐岩基底及碎屑流沉积.这几种底质类型具有不同的回波强度特征,其中富钴结壳区表现为均一的回波强度高值特征;钙质远洋沉积区表现为均一的回波强度低值特征,二者回波强度值相差约20dB.结果显示潜鱼海山山顶仅局部发育钙质远洋沉积,大部分为碳酸盐岩基底出露区,山顶边缘及侧翼山脊处为主要的富钴结壳分布区.此外,该海山存在3处较大规模的重力滑塌沉积区,主要为碎屑流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波强度 富钴结壳 潜鱼海山 底质类型 海洋地质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北半球夏季中高纬海洋声散射层分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二辉 杨燕明 +1 位作者 文洪涛 周鸿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64,共13页
利用第八次北极调查走航ADCP后向散射强度数据,结合太阳高度、海冰密集度和实测水体环境参数数据,统计分析了中高纬海洋声散射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纬度越高,声散射层在海表滞留时间越短,即使在极昼期间及全海冰覆盖海域,虽然其... 利用第八次北极调查走航ADCP后向散射强度数据,结合太阳高度、海冰密集度和实测水体环境参数数据,统计分析了中高纬海洋声散射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纬度越高,声散射层在海表滞留时间越短,即使在极昼期间及全海冰覆盖海域,虽然其迁移幅度和后向散射强度减弱,但仍受太阳高度变化影响,且二者具有较强的时序相关性;在北极中央海域,不仅声散射层迁移活动较弱,且出现无明显散射层的情况,可能是因为该海域浮游动物和鱼类聚集度相对较低且迁移活动微弱,超出了本文所用ADCP的探测精度范围;从鄂霍次克海至白令海西南海域,往返ADCP数据均显示有两个后向散射强度上高下低,但垂直迁移时间同步的声散射层,且二者间距随纬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并合为一体,这可能是由不同生活习性的海洋生物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纬 声散射层 太阳高度角 后向散射强度 垂直迁移
下载PDF
紫外激光雷达后向散射光强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云 廖志杰 邢廷文 《光散射学报》 2007年第3期230-235,共6页
根据瑞利散射和米散射理论建立了大气散射的模型,确定了米散射和瑞利散射的体角散射系数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大气对激光任意方向的散射强度及散射光的偏振特性。对于波长为266nm的紫外光,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相应条件下的大气分子和气溶胶的... 根据瑞利散射和米散射理论建立了大气散射的模型,确定了米散射和瑞利散射的体角散射系数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大气对激光任意方向的散射强度及散射光的偏振特性。对于波长为266nm的紫外光,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相应条件下的大气分子和气溶胶的后向散射系数及后向散射比,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外波段具有散射强度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可以用于近距离的大气分子探测。通过对近距离探测大气的脉冲激光雷达的大气后向散射光强的仿真计算,合理的设置小孔光阑的参数,解决近端较强散射光的问题。这些仿真研究对紫外激光雷达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散射系数 散射光强 紫外光 激光雷达 分子散射 气溶胶散射
下载PDF
基于声学观测的海洋致灾生物监测系统设计
8
作者 宗艳梅 唐学大 +3 位作者 汤涛林 陈萍 苏亮 刘进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4期36-44,共9页
为有效监测核电取水口水母(Jellyfish)、毛虾(Acetes)等海洋致灾生物,采用基于宽带声呐的声学探测方法对其进行监测,获取生物回声特性,分析其在敏感海域的分布密度及生物量等特性,可有效监测生物数量和分辨生物物种。本研究设计了海洋... 为有效监测核电取水口水母(Jellyfish)、毛虾(Acetes)等海洋致灾生物,采用基于宽带声呐的声学探测方法对其进行监测,获取生物回声特性,分析其在敏感海域的分布密度及生物量等特性,可有效监测生物数量和分辨生物物种。本研究设计了海洋致灾生物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敏感海域致灾生物分布强度,并对超出设定阀值发出警报,方便实时监测以便作出人工干预,并对监测预警系统经过海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声学观测的海洋生物监测预警系统对监测核电站取水口海洋致灾生物是有效的,能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并预警等诸多优点,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观测 系统设计 监测预警 反向散射强度
下载PDF
基于多维度声学特征优选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
9
作者 宋佰万 付明生 +1 位作者 崔晓东 牛冲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9,共12页
海底表层底质分布信息的准确获取在构建海洋基础地理数据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多波束是实现大范围海底底质分类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多波束测深和反向散射强度数据所派生的声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底质分类建模。然而,随着特征维度的增... 海底表层底质分布信息的准确获取在构建海洋基础地理数据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多波束是实现大范围海底底质分类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多波束测深和反向散射强度数据所派生的声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底质分类建模。然而,随着特征维度的增加,特征空间中存在的无关和冗余特征严重影响底质分类精度。为了定量评估声学特征对底质类别的表征能力,并消除无效特征对分类结果的干扰,本文提出了基于多维度声学特征优选的海底底质分类方法。首先,结合实际底质样本的物理属性对多维特征进行排序和优选,排除冗余和无关特征。其次,分别应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深度信念网络构建海底底质监督分类模型。通过利用爱尔兰海南部多波束调查数据和实地取样信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对海底底质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最高达到了86.20%和0.834,相较于主成分分析和熵指标特征选择方法有明显提高,突出了该方法在海底底质探测及制图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底质分类 多波束测深系统 特征优选 反向散射强度 海底地形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纹理特征的海底底质样本增强方法
10
作者 张少华 胡海洋 +2 位作者 王朋程 崔晓东 王亚雪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针对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模型构建受限于样本和特征对海底底质类型表征不足、模型稳定性差等问题,利用多尺度滑动窗口法提取声学纹理特征,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其精度,实现了多尺度纹理特征的优选,并利用多尺度纹理特征并辅以地形特征结合S... 针对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模型构建受限于样本和特征对海底底质类型表征不足、模型稳定性差等问题,利用多尺度滑动窗口法提取声学纹理特征,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其精度,实现了多尺度纹理特征的优选,并利用多尺度纹理特征并辅以地形特征结合SLIC样本增强方法,实现了底质样本的有效扩充。同时,利用随机森林、BP神经网络、K最邻近、支持向量机等4种经典监督分类模型训练预测和评估所扩充的样本数据,最终总体分类精度均达到90%以上,kappa系数达到0.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底质分类 反向散射强度 多尺度纹理特征 样本增强 监督分类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acoustic backscatter intensity surveying on deep-sea ferromanganese crust: Constraints from Weijia Guyot, western Pacific Ocean 被引量:3
11
作者 Hui-qiang Yao Yong-gang Liu +5 位作者 Yong Yang Jin-feng Ma Huo-Dai Zhang Jiang-bo Ren Xi-guang Deng Gao-wen He 《China Geology》 2021年第2期288-298,共11页
Near-bottom observation data from the manned deep submersible Jiaolong with high-precision underwater positioning data from Weijia Guyot,Magellan Seamoun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are reported.Three substrate typ... Near-bottom observation data from the manned deep submersible Jiaolong with high-precision underwater positioning data from Weijia Guyot,Magellan Seamoun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are reported.Three substrate types were identified:Sediment,ferromanganese crust,and ferromanganese crust with a thin cover of sediment.The ferromanganese crusts show clear zoning and their continuity is usually disturbed by sediments on areas of the mountainside with relatively gentle slope gradients.The identified substrate spatial distributions correspond to acoustic backscatter intensity data,with regions of high intensity always including crust development and regions of low intensity always having sediment.Therefore,acoustic backscatter intensity surveying appears useful in the deline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rust resources,although further more work is needed to develop a practicable method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manganese crust SEAMOUNT Acoustic backscatter intensity Manned deep submersible Jiaolong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assessment Magellan Seamounts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Western Pacific Ocean
下载PDF
夏、冬季苏北近岸海域悬沙浓度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红 阎莉 +1 位作者 王春峰 刘成秀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0-578,共9页
通过将2012年8月、12月在苏北黄海海域野外调查获得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后向散射强度数据与悬沙浓度进行拟合,得知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反演结果较理想。并结合同步观测的温度、盐度等水文要素资料,对该区域夏、冬季两季... 通过将2012年8月、12月在苏北黄海海域野外调查获得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后向散射强度数据与悬沙浓度进行拟合,得知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反演结果较理想。并结合同步观测的温度、盐度等水文要素资料,对该区域夏、冬季两季悬浮泥沙的垂直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输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北近岸海域悬浮泥沙分布的典型性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悬沙浓度普遍高于夏季。悬浮泥沙分布及输运受苏北沿岸水、黄海西部沿岸流、长江冲淡水、黄海暖流、黄海冷水团等影响,其中黄海西部沿岸流的季节变化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苏北沿岸水携带废黄河口的再悬浮泥沙和近岸悬沙向东南外海扩散,冬季的搬运量和扩散范围显著大于夏季。黄海暖流阻碍悬沙向外海扩散,使其在近岸被大量捕集下来。夏季长江冲淡水的东北方向偏转,使得苏北南部海域悬沙分布出现层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泥沙 后向散射强度 苏北沿岸水 废黄河口
原文传递
ADCP回波信号在悬浮泥沙测量中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姬厚德 林毅辉 +2 位作者 涂振顺 蓝尹余 孙芹芹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1,共7页
选取福建省的湄洲湾、大港湾、东山湾外三个短期测站大、小潮观测数据为样本,利用ADCP现场测得的回波强度计算水体平均体积后散射强度,并建立其与悬浮泥沙浓度的回归关系。根据计算结果,受潮流、潮汐作用强烈的近岸海域,后散射强度与悬... 选取福建省的湄洲湾、大港湾、东山湾外三个短期测站大、小潮观测数据为样本,利用ADCP现场测得的回波强度计算水体平均体积后散射强度,并建立其与悬浮泥沙浓度的回归关系。根据计算结果,受潮流、潮汐作用强烈的近岸海域,后散射强度与悬浮泥沙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利用回归公式反演的悬沙浓度与实测数据平均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表明了此种方法在此类海区反演悬浮泥沙含量的可行性;对于随潮流、潮汐作用下悬浮泥沙浓度变化不强烈、水体混合均匀的海域,难以建立后散射强度与悬浮泥沙浓度的良好回归关系,不适宜用此类方法反演悬浮泥沙浓度。此外,为了得到波动范围更大的悬浮泥沙观测数据,应选取更能反映特定地点泥沙变化规律的时间段进行观测,选取的时间序列越长、越具有代表性,建立的回归关系越能反映悬浮泥沙输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泥沙 ADCP 回波强度 后散射强度
原文传递
体外模拟实验研究心腔内压力对微气泡后散射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敏 邓又斌 +8 位作者 黎春雷 任宏义 刘娅妮 覃勇 白姣 杨好意 毕小军 常青 向慧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7期836-839,共4页
目的 通过体外模拟实验 ,研究不同压力对声振白蛋白后散射强度的影响 ,并观察显微镜下其直径的变化 ,以进一步证实微气泡散射强度与其直径变化之间的关系 ,并评价运用这一方法无创性估测心腔内压力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一体外模拟心脏... 目的 通过体外模拟实验 ,研究不同压力对声振白蛋白后散射强度的影响 ,并观察显微镜下其直径的变化 ,以进一步证实微气泡散射强度与其直径变化之间的关系 ,并评价运用这一方法无创性估测心腔内压力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一体外模拟心脏模型 ,注入 5 %声振白蛋白后 ,密封容器 ,使微气泡处于悬浮状态并模拟心脏收缩和舒张时的压力变化 ,观察升压和解压后微气泡的后散射强度 ,显微镜同步观察单个微气泡的外形。结果 微气泡后散射时间强度曲线随压力的升高和降低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压力升高后散射强度达到最低 ,压力解除后散射强度恢复。显微镜下观察到压力升高微气泡体积变小 ,压力解除微气泡体积回复。结论 压力增加显微镜下观察到微气泡直径变小 ,声学密度分析软件则显示后散射强度减弱 ,从而推导后散射强度的减弱主要与微气泡的暂时被压缩有关。然而该方法在检测压力变化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用于检测压力变化的绝对值时还需建立一个准确的校正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后散射强度 压力 显微观察
下载PDF
高光谱激光雷达后向散射强度的粗糙表面二向反射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汶鑫 陈育伟 +11 位作者 唐伶俐 李子扬 邱实 吴昊昊 张慧静 陈林生 蒋长辉 胡佩纶 贾建鑫 孙海彬 王一程 胡以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4-97,共14页
高光谱激光雷达是同时获取光谱和空间信息的主动遥感探测方法。在激光扫描过程中,激光入射角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实际应用中,目标表面粗糙度会使其入射角效应偏离朗伯模型。因此,基于Oren-Nayar模型对粗糙表面建立二向反射模型,研... 高光谱激光雷达是同时获取光谱和空间信息的主动遥感探测方法。在激光扫描过程中,激光入射角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实际应用中,目标表面粗糙度会使其入射角效应偏离朗伯模型。因此,基于Oren-Nayar模型对粗糙表面建立二向反射模型,研究了入射角效应的辐射校正方法。选取8种典型的粗糙表面作为实验对象,分析了各波段后向散射强度与入射角的关系,并量化了粗糙度对强度的影响。基于构建的模型,对该研究样本的入射角效应进行辐射校正。辐射校正后,不同入射角反射率的标准差均不大于0.06;与校正前相比,标准差平均改善率为67.86%。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提高了提取目标反射特性的准确性,为高光谱激光雷达更好地为开展数据分析与应用提供良好的物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激光雷达 二向反射模型 Oren-Nayar模型 后向散射强度 入射角 辐射校正
下载PDF
林火干扰区全极化SAR影像的散射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祁帅 张永红 汪慧琴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3,共6页
目前,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进行林火监测主要限于从林火前后时相的单极化通道振幅数据或者火后全极化影像振幅数据开展,而从林火对森林散射机制改变角度开展多时相全极化SAR林火监测的研究还较少。以200... 目前,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进行林火监测主要限于从林火前后时相的单极化通道振幅数据或者火后全极化影像振幅数据开展,而从林火对森林散射机制改变角度开展多时相全极化SAR林火监测的研究还较少。以2009年阿拉斯加地区发生的林火为例,以林火发生前后获取的Radarsat-2全极化影像为实验数据,从林火所改变的森林后向散射强度和散射机制角度,对林火发生前后各个极化通道后向散射强度、主导散射机制和去极化作用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变化原因给出了解释。研究表明,对于北方森林,林火发生后林火干扰区的后向散射强度在同极化通道相比林火前增加了20%,交叉极化通道也有小幅增加,主导散射由林火前占59%的体散射变为林火后占53%的表面散射,去极化作用相比林火前减小45%。这些结论对于利用多时相全极化SAR数据开展林火燃烧面积或者燃烧强度监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北方森林 后向散射强度 散射机制 去极化作用
下载PDF
侧扫声呐探测水池中气泡群反射强度实验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新轩 佟杰 李磊 《测绘地理信息》 2018年第2期24-27,共4页
针对舰船尾流气泡的测量问题,设计了侧扫声呐测量水体气泡反射强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回波数据的提取和处理方法。根据气泡产生前后侧扫声呐声图灰度的变化,提取目标区域回波数据,计算气泡在各Ping中的平均反射强度。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 针对舰船尾流气泡的测量问题,设计了侧扫声呐测量水体气泡反射强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回波数据的提取和处理方法。根据气泡产生前后侧扫声呐声图灰度的变化,提取目标区域回波数据,计算气泡在各Ping中的平均反射强度。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所得平均反射强度能有效量化气泡从产生到消失这一物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扫声呐 气泡 声图 反射强度
原文传递
西太平洋海底多金属结核空间分布与多波束回波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金凤 杨永 +3 位作者 邓希光 何高文 杨胜雄 于宗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2-400,共9页
西太平洋高丰度高覆盖率多金属结核的发现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如何高效探测不同覆盖率和丰度的多金属结核分布特征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利用EM122多波束回波强度资料对西太平洋海盆结核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回波强度的高低变化... 西太平洋高丰度高覆盖率多金属结核的发现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如何高效探测不同覆盖率和丰度的多金属结核分布特征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利用EM122多波束回波强度资料对西太平洋海盆结核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回波强度的高低变化与结核覆盖率关系密切,而当结核覆盖率相当时,回波强度的高低变化反映了结核的粒径大小,其中大型结核(直径D>6 cm)较多时,回波强度值明显增大。利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对回波强度资料进行监督分类,得出深海沉积物、低丰度、中等丰度和高丰度结核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深海粘土沉积区与丰度>>30 kg/m2的高丰度结核分布区多回波强度差异高达近20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波强度 多金属结核 丰度 声学底质分类 西太平洋
下载PDF
Seasonal Suspended Particles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Western South Yellow Sea Based on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Observa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LI Jianchao LI Guangxue +5 位作者 XU Jishang QIAO Lulu DONG Ping DING Dong LIU Shidong SUN Pingkuo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3期385-398,共14页
An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ADCP) observation site was set up in the Western South Yellow Sea from 2012 to 2013 to study the local suspended particle matters (SPM)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SPM concentra... An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ADCP) observation site was set up in the Western South Yellow Sea from 2012 to 2013 to study the local suspended particle matters (SPM)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SPM concentration could be semi-quantitatively represented by backscatter intensity (Sv), converted by the echo intensity (E/) of ADCP. Results show two types of SPM in the water column: the quasi-biological SPM and quasi-mineral SPM. The quasi-biological SPM mainly exists in summer half year and is con- centrated above the thermocline. It has periodically diurnal variation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at night and low concentration in the daytime. The quasi-mineral SPM is located in lower part of the water column, with similar relation to monthly tidal current variation all year round. However, the daily quasi-mineral SPM distribution patterns vary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 half year. The sunlight is thought to be the origin factor leading to the diurnally vertical motion of the biological features, which might cause the diurnal Sv variation. Unlike in winter half year when tidal current is relatively single driving force of the monthly SPM pattern, the high speed current near the thermocline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concentration of quasi-mineral SPM in summer half year. The sediment input difference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 half year contribute to the varied daily variation of quasi-mineral SPM with re-suspended SPM ir~ winter and sediments from Yellow Sea Mud Area (YSMA) in summer.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hydrodynamics, water structure and heavy-wind incidents are the primar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seasonal SPM distribution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outh Yellow Sea backscatter intensity suspended particle matters season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diurnal periodicvariation
下载PDF
基于小批量K均值预分类的多波束反向散射强度角度影响改正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冰 冯成凯 +3 位作者 印萍 梅赛 张凯 阳凡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2,共10页
角度响应变化是影响多波束声呐回波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后续利用多波束反向散射图像进行海底底质分类,需去除角度响应的影响。国内外已开展角度响应模型及改进模型研究,但现有方法很难适应复杂海底底质环境。针对此问题,通过小批量... 角度响应变化是影响多波束声呐回波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后续利用多波束反向散射图像进行海底底质分类,需去除角度响应的影响。国内外已开展角度响应模型及改进模型研究,但现有方法很难适应复杂海底底质环境。针对此问题,通过小批量K均值聚类将测区海底点预分为高阻抗平滑底质和低阻抗粗糙底质,然后构建自适应改正模型逐测线去除角度响应的影响。实验选用浙江海域实测4条相邻测线数据,采用Lambert模型法、二次微分法和本文方法分别进行了反向散射强度角度影响去除。本方法处理后角度响应去除效果最佳(MIC=0.123);在多波束条带重叠区,反向散射强度标准差为1.46 dB,有效改善了复杂底质环境下的多波束声呐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 反向散射强度 小批量K均值 角度响应改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