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蜀泡椒凤爪的加工 被引量:14
1
作者 肖明均 《肉类工业》 2008年第1期21-22,共2页
介绍了按照巴蜀传统川味泡菜的加工方法生产泡椒凤爪,并详细介绍了其工艺流程,生产出色泽洁白,口感醇香的泡椒凤爪。
关键词 巴蜀 泡椒凤爪 加工
下载PDF
“大河三部曲”与巴蜀风土建筑的空间观念——兼论地方小说在风土建筑研究中的作用
2
作者 江攀 杜宇潇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19,共6页
聚焦李劼人于1930年代创作的以晚清时期的成都为时空背景的地方小说“大河三部曲”中郝姓士绅的宅院,结合小说文本,参考民居实例复原其平面布局;进而梳理郝家在宅院中日常生活、仪式和会客的场景;并通过分析不同关系人物的活动与建筑布... 聚焦李劼人于1930年代创作的以晚清时期的成都为时空背景的地方小说“大河三部曲”中郝姓士绅的宅院,结合小说文本,参考民居实例复原其平面布局;进而梳理郝家在宅院中日常生活、仪式和会客的场景;并通过分析不同关系人物的活动与建筑布局的关系,讨论巴蜀地区传统风土宅院的空间观念;最后探讨了利用地方小说来解读传统风土建筑的意义及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土建筑 建筑人类学 地方小说 巴蜀 李劼人 大河三部曲
原文传递
试论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开发进程中历史阶段的划分 被引量:4
3
作者 黎小龙 张渝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6-119,共4页
战国末至西汉武帝的二百余年 ,中国西南出现第一次大规模开发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时期的开发进程中 ,自然形成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和北南两区域的划分。北部巴蜀开发领先于南部“西南夷”地 ,而南部开发亦仰赖北部先期开发的成就。前后两... 战国末至西汉武帝的二百余年 ,中国西南出现第一次大规模开发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时期的开发进程中 ,自然形成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和北南两区域的划分。北部巴蜀开发领先于南部“西南夷”地 ,而南部开发亦仰赖北部先期开发的成就。前后两阶段 ,一以贯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西南开发 历史阶段 巴蜀
下载PDF
论司马相如在开发西南夷中的贡献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明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5-139,共5页
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时期先后两次出使巴蜀,作《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准确地宣示了汉王朝的旨意,对开发西南夷作了政策上和理论上的阐述,安定了民心,取得了开发西南夷的成功,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干,同时对汉王朝经营西南地区,开通南丝... 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时期先后两次出使巴蜀,作《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准确地宣示了汉王朝的旨意,对开发西南夷作了政策上和理论上的阐述,安定了民心,取得了开发西南夷的成功,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干,同时对汉王朝经营西南地区,开通南丝绸之路也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汉武帝 巴蜀 西南夷
下载PDF
两汉巴蜀经学略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更兴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5-50,共6页
经学在巴蜀地区的大规模传播始于西汉文翁立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巴蜀经学就以汉代中央博士官所传今文经学为主。进入东汉以后,更是与谶纬、灾异之学相结合,形成了这一时期巴蜀的儒学学术风尚。在东汉中后期今文经学即将被古文经学取代... 经学在巴蜀地区的大规模传播始于西汉文翁立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巴蜀经学就以汉代中央博士官所传今文经学为主。进入东汉以后,更是与谶纬、灾异之学相结合,形成了这一时期巴蜀的儒学学术风尚。在东汉中后期今文经学即将被古文经学取代的前夜,巴蜀经学达到了自己的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巴蜀 经学
下载PDF
宋代巴蜀对邵雍学术传播的贡献 被引量:2
6
作者 金生杨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4,88,共7页
邵雍为宋代象数说《易》之大宗,其学通过友朋、弟子、子孙、术士等途径广泛传播,而友朋、子孙、术士传其学多在巴蜀。宋代巴蜀对邵雍学术传播的贡献极大,其中蜀人张行成得司马光、牛师德、牛恩纯之传,又得邵雍十四图及王湜《皇极经世》... 邵雍为宋代象数说《易》之大宗,其学通过友朋、弟子、子孙、术士等途径广泛传播,而友朋、子孙、术士传其学多在巴蜀。宋代巴蜀对邵雍学术传播的贡献极大,其中蜀人张行成得司马光、牛师德、牛恩纯之传,又得邵雍十四图及王湜《皇极经世》之学,影响最大;邵雍子孙长期留居巴蜀,使邵氏学术在巴蜀乃至全国各地广泛传播;术士传播邵雍学术则源于蜀人杜可大,经过祝泌、傅立等人的大力弘扬,成就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巴蜀 易学 传播
下载PDF
简论巴蜀僚人 被引量:3
7
作者 翁家烈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7-153,共7页
"賨"人即"板楯蛮",亦即"渝州蛮",与"僚人"同源於"濮人"族系。成汉政权,实为流民中的賨人所建。《晋书》所载,李特"其先廪君之苗裔也"实为史误。"引獠入蜀"。确... "賨"人即"板楯蛮",亦即"渝州蛮",与"僚人"同源於"濮人"族系。成汉政权,实为流民中的賨人所建。《晋书》所载,李特"其先廪君之苗裔也"实为史误。"引獠入蜀"。确系一大历史事件,影响深远,以至史不绝书。但谓"蜀本无獠",是李寿"引獠入蜀"后蜀地方有"僚人"之说不确,且自牂牁引入的僚人,不仅进入蜀地,而是广布於巴蜀大地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僚人
原文传递
巴蜀易学渊源 被引量:1
8
作者 金生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巴蜀易学源远流长,神话传说作《易》之祖伏羲氏即为巴人。巴蜀地区卜筮活动兴盛,易学在此产生、传承具有一定基础。秦楚与巴蜀毗邻,文化联系紧密。巴蜀易学从楚地传入是可能的。明杨慎以孔子弟子商瞿为蜀人,宋人杨绘、谯定之易传自扬雄... 巴蜀易学源远流长,神话传说作《易》之祖伏羲氏即为巴人。巴蜀地区卜筮活动兴盛,易学在此产生、传承具有一定基础。秦楚与巴蜀毗邻,文化联系紧密。巴蜀易学从楚地传入是可能的。明杨慎以孔子弟子商瞿为蜀人,宋人杨绘、谯定之易传自扬雄之师严君平,均反映出巴蜀易学起源早,影响远,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易学 渊源 商瞿 杨慎
下载PDF
建国以来的巴蜀僚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然 杨鑫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0-66,共7页
巴蜀地区是我国古代僚人的重要聚居区之一,相关研究论著较多,本文即从蜀本有、无僚;僚人族源;僚人入蜀;僚人管理、民族融合、社会经济;风俗文化等几方面对建国以来60余年间国内的巴蜀僚人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建国以来 巴蜀 僚人
下载PDF
巴蜀汉代石阙艺术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绪春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在道教神仙思想指引下,东汉时期巴蜀地区墓石阙盛行。自秦汉以来,巴与蜀作为两个行政区域及两种文化存在,两地石阙建造是否存在差异?本文从巴、蜀两地石阙分布、石阙整体艺术,阙身、阙楼部及阙顶盖的雕刻题材、内容、技艺等方面进行比... 在道教神仙思想指引下,东汉时期巴蜀地区墓石阙盛行。自秦汉以来,巴与蜀作为两个行政区域及两种文化存在,两地石阙建造是否存在差异?本文从巴、蜀两地石阙分布、石阙整体艺术,阙身、阙楼部及阙顶盖的雕刻题材、内容、技艺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得到两地石阙艺术在审美取向、雕刻题材内容、垒砌结构、雕刻技艺等的不同,反映出两地在社会及经济发展状况等不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汉阙 雕刻 装饰
下载PDF
论巴蜀体育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与人文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宝文 王斌 +1 位作者 谭伟平 孔红霞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00-103,共4页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巴蜀体育文化特征成型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分析了武术、少数民族体育和现代西方竞技体育对巴蜀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对巴蜀体育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对巴蜀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及个性发展的独特魅力和其对整个体育文化建...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巴蜀体育文化特征成型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分析了武术、少数民族体育和现代西方竞技体育对巴蜀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对巴蜀体育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对巴蜀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及个性发展的独特魅力和其对整个体育文化建设的输出和影响作出分析,对体育文化的体系建设和目标建设做了前瞻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体育文化 包容性 开放性 人文性
下载PDF
论巴蜀文化名人文化品牌的风险——关于国画大师张大千文化品牌风险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孝君 罗宗良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28-30,共3页
作为世界知名人士,张大千携带的形象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象征意义,使其作为文化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树大招风的潜在危险,社会迅速变迁隐藏的风险,文化名人的象征意义与经济效益目标契合度的不足,"卖文化"... 作为世界知名人士,张大千携带的形象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象征意义,使其作为文化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树大招风的潜在危险,社会迅速变迁隐藏的风险,文化名人的象征意义与经济效益目标契合度的不足,"卖文化"观念的负面影响,"上热下冷"认同度的反差等等,都可能造成文化名人在作为文化品牌塑造过程中出现形神俱毁的后果,并进而导致文化名人品牌失效的连锁效应,以致最终消解文化名人在构建巴蜀和谐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地预防这些风险,是张大千文化品牌最终确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文化名人 文化品牌 风险 和谐文化
下载PDF
徐中舒先生巴蜀古民族史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复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6,86,共5页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徐中舒先生开始关注包括巴蜀民族在内的南方古代民族问题,是最早研究"四川古代文化"的学者之一,最早提出古代四川文化"萌茁于本土"同时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的观点。先生对巴蜀古代民族的研...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徐中舒先生开始关注包括巴蜀民族在内的南方古代民族问题,是最早研究"四川古代文化"的学者之一,最早提出古代四川文化"萌茁于本土"同时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的观点。先生对巴蜀古代民族的研究,往往放在一个宏大的视野中加以审视,极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巴蜀 古代民族 四川古代文化
下载PDF
On the Compilation Modes of Local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Cas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
作者 Zha Youliang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0年第1期40-53,共14页
The contents of"Ba-Shu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ke up a single volume of A General History of Ba-Shu Cultu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compilation modes of the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 The contents of"Ba-Shu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ke up a single volume of A General History of Ba-Shu Cultu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compilation modes of the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analyzing the compilation of"Shu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re are three approaches available,i.e.a general history-based approach,a discipline-based approach and an integrated approach,also known as a discipline-specific approach based on general history.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to be the most feasible as it elaborates Ba-Shu culture as a sub-culture of Chinese culture,the connotations of Ba-Shu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spe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as well a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a possible choice to better approach the compilation of the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veals areas worth improving,and indicates a proper direction to move tow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ilation mode
下载PDF
Ancient Myth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Literary History——The General History of Sichuan Literature
15
作者 Kong Xuyou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3期59-68,共10页
The literary study of ancient mythology is a rational and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the study of the general history of Sichuan literature in the Pre-Qin period, though it can go beyond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Compa... The literary study of ancient mythology is a rational and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the study of the general history of Sichuan literature in the Pre-Qin period, though it can go beyond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Compared with other Chinese regional literatures such as Jing-Chu literature,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literalization of the early Ba-Shu myth, to some extent, devalues the Ba-Shu literature in the Pre-Qin period and affects its consistence. When dealing with the influence of ancient mytholog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gional literature, including Sichuan literature, we need to analyze the inherent impact of regional mythology on the developing literature using a three-step process: restoring and summarizing the mythological pedigree, uncovering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of the mythology, and explaining the impact of the mythology on the developing literature. This paper uses this three-step process to construct the general history of Sichuan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ba-shu MYTHOLOGY the general history of SICHUAN LITERATURE WRITING CONCEPTUAL structure
下载PDF
试论秦对巴蜀分治的原因及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剑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83-85,共3页
在巴蜀文化研究中,巴和蜀这两个古代民族的消融演变是一个受人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列举秦并巴蜀后,对两地采取的不同治理措施入手,分析采取这些不同措施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而阐述了在巴蜀两族最后的演变过程中,秦的统治措施所发挥... 在巴蜀文化研究中,巴和蜀这两个古代民族的消融演变是一个受人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列举秦并巴蜀后,对两地采取的不同治理措施入手,分析采取这些不同措施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而阐述了在巴蜀两族最后的演变过程中,秦的统治措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治巴蜀 原因 影响
下载PDF
巴蜀汉代石阙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绪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2-47,共6页
巴蜀汉代石阙作为中国建筑的活化石,其价值不言而喻。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巴蜀汉代石阙的功能及其建阙与秩俸的关系,并对汉代立阙有无制度规定进行了辨析;对其建筑艺术整体结构进行了分类讨论并作了新的分型;对其审美特... 巴蜀汉代石阙作为中国建筑的活化石,其价值不言而喻。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巴蜀汉代石阙的功能及其建阙与秩俸的关系,并对汉代立阙有无制度规定进行了辨析;对其建筑艺术整体结构进行了分类讨论并作了新的分型;对其审美特征进行了总结,即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对称美、质地美和仿木结构,文化思想上主要表现为神秘、威严气象,既反映了汉代一般建筑的结构特点,也是汉代巴蜀社会思潮的艺术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汉阙 形制 艺术 分类 特征
下载PDF
山川早水《巴蜀》与近代四川风情
18
作者 蓝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0-94,共5页
山川早水的《巴蜀》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对清末四川民间风情的记载十分深入全面,特别是对当时下层社会的记载,如旌表做假、峡江私窑、奉节歌妓、官场应酬、旅店风俗、救生红船等风俗的记载,许多是同时代国内文献记载所缺乏的,也是同时... 山川早水的《巴蜀》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对清末四川民间风情的记载十分深入全面,特别是对当时下层社会的记载,如旌表做假、峡江私窑、奉节歌妓、官场应酬、旅店风俗、救生红船等风俗的记载,许多是同时代国内文献记载所缺乏的,也是同时代西方人记载所没有的,对于今天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的真实社会风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巴蜀》一书清末在日本的出版,对近代日本人对于长江上游的踏察调查有一个起始点的作用,研究《巴蜀》一书有助于我们认识近代日本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侵略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川早水 《巴蜀》 四川风情
下载PDF
理学与宋代巴蜀《春秋》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生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3-138,共6页
宋代理学兴起,对各区域学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春秋》学领域中,理学《春秋》学对巴蜀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宋初三先生中,孙复、石介的《春秋》学已被弟子传入蜀中,周敦颐、二程入蜀又使其《春秋》学在巴蜀传播开来。到南宋时... 宋代理学兴起,对各区域学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春秋》学领域中,理学《春秋》学对巴蜀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宋初三先生中,孙复、石介的《春秋》学已被弟子传入蜀中,周敦颐、二程入蜀又使其《春秋》学在巴蜀传播开来。到南宋时期,理学《春秋》学已控制巴蜀《春秋》学的大局。现存南宋巴蜀《春秋》学著作,如李石、李明复、魏了翁、程公说、赵鹏飞、家铉翁的《春秋》学著作,均宗主理学。理学对巴蜀《春秋》学的贡献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宋代 《春秋》学 程颐 巴蜀
下载PDF
两汉巴蜀文学系年要录(上)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国威 罗琴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5-36,57,共13页
巴蜀文学在两汉时期大兴。对巴蜀文学区域性的研究历来都为许多学者所关注。至今人们已经或从个体著名的文学家、文学群体出发进行深入研究,或者已经写出巴蜀文学史,或者从民俗学、人类学等方面探究巴蜀文学及巴蜀文人的独特性。以文学... 巴蜀文学在两汉时期大兴。对巴蜀文学区域性的研究历来都为许多学者所关注。至今人们已经或从个体著名的文学家、文学群体出发进行深入研究,或者已经写出巴蜀文学史,或者从民俗学、人类学等方面探究巴蜀文学及巴蜀文人的独特性。以文学编年的方式来研究两汉巴蜀文学是一项新的尝试。通过这种方式,从纵向上可以对两汉巴蜀文学发展脉络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横向上可以考察同时代文人之间的师承、交游及相互影响,当然这些都是将来进一步的工作,而文学编年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区域性的文学研究,许多材料挖掘不够和许多文学家长久以来都被忽略,其相关研究甚至是空白,因而研究空间还很大,尤其是对唐以前的研究。而《两汉巴蜀文学系年要录》收录了很多以前不被重视的作家作品,有的作家甚至只出现一次,以求收录尽可能的全面。另外,对于作品的界定采用大文学观念,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诗、赋、散文,还包括各种奏议、碑铭、民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东汉 巴蜀 文学编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