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对颞下颌关节影响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岩 孙丽艳 +1 位作者 李志媛 刘奕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TMJ)变化。方法选择2002—201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采用正畸治疗加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BSSRO)的正畸-正颌...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TMJ)变化。方法选择2002—201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采用正畸治疗加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BSSRO)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案,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矫治结束时拍摄标准薛氏位片,采用Cohlmia测量法对关节片进行关节间隙及关节窝形态测量,观察髁突位置及关节形态的变化。结果 (1)关节间隙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双侧关节各间隙均明显变大(P<0.05);矫治结束后关节间隙测量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髁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变化:术后1个月髁突位置与术前比较,矢状向髁突位置后移,垂直向髁突位置下移。矫治结束后与术前比较,髁突位置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关节窝形态的指标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矫治结束后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0例患者中治疗前9例有关节弹响,治疗后5例弹响消失,术前无关节弹响者术后均未出现弹响,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关节疼痛及开口受限。结论 (1)BSSRO术后1个月关节间隙增大,髁突位置稍偏后,矫治结束后恢复正常。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未引起关节窝形态的改变。(2)所有患者均未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且部分患者治疗后关节弹响消失,提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能对TM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原文传递
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影响下颌前突患者颏唇区轮廓变化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邹维娜 张昆 +3 位作者 胡小蓓 蒲玉梅 王育新 刘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501,共6页
目的:采用三维测量方法分析下颌前突患者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后颏唇区轮廓变化。方法:纳入16名下颌前突患者,手术方式为BSSRO或BSSRO+Le Fort I型截骨术。收集术前1周(T0)、术后6~8个月(T1)螺旋CT数据,使用mimics软件建模... 目的:采用三维测量方法分析下颌前突患者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后颏唇区轮廓变化。方法:纳入16名下颌前突患者,手术方式为BSSRO或BSSRO+Le Fort I型截骨术。收集术前1周(T0)、术后6~8个月(T1)螺旋CT数据,使用mimics软件建模并导入3-matic软件拟合、测量颏唇区软硬组织标志点三维移动距离及下唇区、颏部和颏唇区体积变化。并对颏唇区软、硬组织标志点移动距离、各分区体积变化和平均移动距离行Pearson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颏唇区软硬组织标志点在三维方向变化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下唇区及颏部软硬组织体积变化以及平均移动距离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下颌前突患者BSSRO术后颏唇区软硬组织变化在三维方向均有显著相关性,且能够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下颌前突 bssro 相关性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错下颌单颌手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奕 毕玮玮 陈燕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上、下颌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手术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手术方式为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上、下颌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手术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手术方式为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SNB、B点和Pog点到Y轴的距离变小,ANB变大;软组织颏唇角、TLL点、SB点和TC点到Y轴的距离均变小,且均有显著差异(P<0.01)。SB点到Y轴的距离与B点到Y轴的距离存在线性关系,比值为1∶1,决定系数R2=0.96;TC点到Y轴的距离与Pog点到Y轴的距离比为0.84,决定系数R2=0.97。结论:单纯下颌前突患者经正畸和BSSRO治疗后,上颌软组织无明显变化,上、下唇长度不受影响。颏前点软组织与骨组织变化比值为0.84,颏唇沟点为1:1,相关强度均在0.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sro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安氏Ⅲ类错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华泽权 刘妍琼 +1 位作者 宋九余 陈志洪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55-355,359,共2页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颞下颌关节形态 bssro 颞下颌关节功能
下载PDF
骨性下颌偏突患者BSSRO术后骨折相关因素分析
5
作者 曹永庆 李芳芳 +2 位作者 许勇 黄臻 王予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下颌偏突患者正颌术后颌骨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BSSRO)的23例骨性下颌偏突患者,回顾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分析下颌偏斜方向、伤口感染及升支内侧骨裂开方式与BSSRO术后颌骨骨折发... 目的:探讨骨性下颌偏突患者正颌术后颌骨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BSSRO)的23例骨性下颌偏突患者,回顾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分析下颌偏斜方向、伤口感染及升支内侧骨裂开方式与BSSRO术后颌骨骨折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有3侧下颌骨发生骨折,7侧伤口发生感染,Ⅰ类骨裂开方式32侧,Ⅱ类骨裂开方式14侧,左偏10例,右偏13例,经统计分析发现伤口感染及升支内侧骨裂开方式与BSSRO术后骨折发生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伤口感染与术后骨折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Ⅱ类骨裂开方式较Ⅰ类骨裂开方式更容易发生骨折,而下颌偏斜方向与BSSRO术后颌骨骨折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偏突患者BSSRO术后颌骨骨折与升支内侧骨裂开方式及伤口感染有关,术前应充分剖析颌骨结构,对下颌升支骨裂开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及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对术后骨折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偏突 bssro 颌骨骨折
下载PDF
Changes of Transverse Mandibular Width in Set-Back Mandibular Surgery: Sagittal Split versus Intraoral Verticosagittal Osteotomy
6
作者 Farnoosh Razmara Hamid Mahmoodhashemi +1 位作者 Shohreh Zahraei Ali Mahmoudhashem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8年第5期400-407,共8页
Aim: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movement of the proximal segment following different methods of ramus osteotomy that is one of the side effects of orthognathic surgery. Theoretically, with intraoral vert... Aim: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movement of the proximal segment following different methods of ramus osteotomy that is one of the side effects of orthognathic surgery. Theoretically, with intraoral verticosagittal ramus osteotomy, it can minimize the movement of the proximal segment.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gonal distance of mandible and the angle of the ramus flaring in two methods of osteotomy have been compared in this study.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i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cluded 60 patients (32 males) with mandibular prognathism and without any asymmetr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 = 30). One group underwent 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technique to achieve mandibular setback and the other by the intraoral verticosagittal ramus osteotomy technique. Intergonial width and inner-ramal angle in the transverse plane were measured on radiographs preoperatively and 1 and 12 weeks postoperatively.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covariance test with the significance level set at P 0.1). Conclusion: Considering our finding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ramus osteotomy techniques regarding changes in mandibular width and inter-ramal flaring a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bssro) INTRAORAL Verticosagittal Ramus OSTEOTOMY (IVSRO) Intergonial WIDTH MANDIBULAR Prognathism Inter Ramal Angle
下载PDF
固定方式对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骨愈合影响的实验动物研究
7
作者 李勇 张茹慧 高扬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02-203,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式对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术后骨创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16只成年犬随机分成4组,各组均行改良的双侧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分别采用4种骨段固定形式:①钢丝结扎固定;②小夹板固定;③双皮质螺钉固定;④夹板及钢丝联合固...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式对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术后骨创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16只成年犬随机分成4组,各组均行改良的双侧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分别采用4种骨段固定形式:①钢丝结扎固定;②小夹板固定;③双皮质螺钉固定;④夹板及钢丝联合固定。术后6周、12周分别处死每组动物2只,完整取出下颌骨,HE染色,镜下观察骨组织愈合情况。结果:各组均可见颊舌侧皮质骨的骨膜下有新骨形成;各组术后6周和12周时组织学表现基本相同;后两组可见直接骨愈合,愈合时无内骨痂形成,截骨线不易辨认,骨髓腔和截骨区充满新骨。结论:固定模式影响了骨段稳定性和应力分布状态,从而影响了截骨创的骨愈合,良好的固定对减少术后远期骨性复发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 固定方式 骨愈合
原文传递
下颌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坚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健 孙庚林 +3 位作者 吴炜 许崇涛 李滨飞 王鹏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06-311,共6页
目的:研究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小型钛板和双皮质固位螺钉内同定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方法: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及ANSYS有限元软件在计算机上建立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小型钛板及3种双皮质同位螺钉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目的:研究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小型钛板和双皮质固位螺钉内同定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方法: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及ANSYS有限元软件在计算机上建立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小型钛板及3种双皮质同位螺钉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4种固定方法在三种咬合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骨劈开处的位移,对比这些固定方式的固定效果以及不同咬合情况对固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相同咬合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劈开处的位移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2mm双皮质同位螺钉直线形内固定、小型钛板内固定、2mm双皮质同位螺钉倒"L"形内固定、2.7mm双皮质固位螺钉倒"L"形内固定。相同固定方式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劈开处的位移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前牙咬合、前磨牙咬合、磨牙咬合。结论:下颌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双皮质固位螺钉倒"L"形内固定的固定稳定性要强于小型钛板内固定;直线形内固定固定稳定性相对较差。前牙咬合对同定的不良影响很大,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术 有限元 坚强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截骨后不同固定方法稳定性的体外模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勇 欧阳喈 +1 位作者 刘磊 吴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28-630,共3页
目的 :比较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 (bilateralsagittalsplitramusosteotomy ,BSSRO)后 3种固定方式产生的近远心骨段的稳定性。方法 :选牙列完整的成人下颌骨标本 9件 ,经标准术式的矢状截骨后 ,分别依次行双股钢丝结扎 (wirefixation ,WF... 目的 :比较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 (bilateralsagittalsplitramusosteotomy ,BSSRO)后 3种固定方式产生的近远心骨段的稳定性。方法 :选牙列完整的成人下颌骨标本 9件 ,经标准术式的矢状截骨后 ,分别依次行双股钢丝结扎 (wirefixation ,WF)和两种形式的坚固内固定 (rigidinternalfixation ,RIF) :小夹板固定和双皮质螺钉固定。将试件两侧近心段妥善固定后 ,于两侧前磨牙区加载 ,记录不同载荷下远心骨段前端二维方向上的位移量。结果 :1)钢丝结扎后远心骨段在二维方向上的位移大于其它两组 ;2 )随载荷增加 ,远心骨段的位移增大 ;当载荷大于 2 0N时 ,钢丝固定组产生的位移明显大于其它两组 (P <0 .0 5 ) ;3)小夹板固定与双皮质螺钉固定组在二维方向上的位移情况相近 (P >0 .0 5 )。结论 :钢丝固定的稳定性最差 ,双皮质螺钉与小夹板固定的稳定性相似 ,但加载后远心骨段仍有不同程度的移位 ,提示术后应配合暂时性的颌间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 钢丝结扎固定 坚固内固定
下载PDF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软硬组织移位比例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敖建华 刘彦普 +2 位作者 赵晋龙 何黎升 于擘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术后软硬组织移位的比例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单纯BSSRO水平后退下颌的患者33例,于手术前一周(T1)、术后6个月或6个月以上(T2)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软硬组织移位的比例关... 目的: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术后软硬组织移位的比例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单纯BSSRO水平后退下颌的患者33例,于手术前一周(T1)、术后6个月或6个月以上(T2)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软硬组织移位的比例关系并加以相关分析。结果:软组织Li点和Mes点上的移位比例关系与国外文献报告显著不同,各软组织标志点与硬组织B点和Pg点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结论:BSSRO术后软硬组织移位比例关系在下唇及颏部与国外结果相差较大,存在人种差异。进行软组织侧貌预测时不能照搬别人的结果,要根据人种及侧面外形的不同来分析。另外,在临床进行软组织侧貌预测时,以B点及Pg点的位移改变来分析相应的软组织标志点的变化最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软硬组织移位 比例关系 正颌外科
下载PDF
改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固定法在矫正面部不对称畸形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立 柳稚旭 +2 位作者 张雷 沈舜尧 王旭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BSSRO)中保留凹陷侧近心端骨板联合双皮质螺钉固定法在矫正面部不对称畸形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7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正颌手术治疗的8例成年偏突颌畸形患者作...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BSSRO)中保留凹陷侧近心端骨板联合双皮质螺钉固定法在矫正面部不对称畸形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7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正颌手术治疗的8例成年偏突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临床检查和三维CT检查,确定双侧咬肌区的不对称情况,术中常规行BSSRO和(或)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术。在下颌骨旋转后退后,肥大侧去除近心端多余骨板行4孔小钛板固定,凹陷侧保留近心端多余骨板用双皮质螺钉固定。术后3个月检查患者面部对称性的改善情况,并通过正位片测量、计算患者手术前、后两侧结构的对称性,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利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8例患者的面部不对称性均得到很好改善,未出现钛钉脱落、骨块移位和复发等情况。手术前、后患者面部对称性相关指标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SSRO中保留凹陷侧近心端骨板联合双皮质螺钉固定法能更有效地矫正面部不对称畸形,可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不对称畸形 改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 正颌手术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下探讨BSSRO术舌侧水平截骨线与骨劈开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欣欣 华泽权 +4 位作者 王燕 李树华 张斌 张力 鲍海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来探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舌侧水平截骨线与骨劈开效果的关系,为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舌侧水平截骨位置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择17例双侧下颌骨前突患者(34例),经过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后应用三维重建...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来探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舌侧水平截骨线与骨劈开效果的关系,为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舌侧水平截骨位置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择17例双侧下颌骨前突患者(34例),经过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后应用三维重建观测水平截骨线及劈开效果。结果:只有10.87%的劈开结果理想(符合Hunsuck描述),54.35%的劈开效果较理想,32.61%的穿过了下颌管,4.35%穿过了其它部位。劈开的效果直接受水平截骨位置的影响(P<0.01)。结论:三维CT在评价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效果方面是有效的工具,为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选择舌侧水平截骨线位置提供重要数据,并能降低不良劈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 舌侧水平截骨线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下颌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双皮质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健 孙庚林 +3 位作者 吴炜 许崇涛 李滨飞 王鹏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2-766,共5页
目的:对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方式双皮质固位螺钉内固定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建立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6种双皮质螺钉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固定方法在3种咬合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 目的:对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方式双皮质固位螺钉内固定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建立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6种双皮质螺钉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固定方法在3种咬合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骨劈开处的位移,对比这些固定方式的固定效果以及不同咬合情况对固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相同咬合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劈开处的位移的大小情况如下:单纯上缘固定大于倒"L"型固定;直径2.0mm大于直径2.7mm螺钉固定;倒"L"型60°大于倒"L"型90°和120°固定;间距2.0cm大于间距3.0cm固定。相同固定方式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劈开处的位移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前牙咬合、前磨牙咬合、磨牙咬合。结论:双皮质固位螺钉内固定的排列方式,如:间距、角度、位置和内固定系统的规格均对固定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前牙咬合对固定的不良影响最大,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术 有限元 双皮质螺钉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BSSRO)后退术对下颌角区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青香 侯敏 +1 位作者 杨佑成 肖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5-67,71,共4页
目的:研究BSSRO后退术后下颌角区形态的变化。方法:通过38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BSSRO后退手术前后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口腔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片对硬组织结构定点测量。结果:2种测量均显示术后下颌角角度较术前减小,下颌升支坡度亦减... 目的:研究BSSRO后退术后下颌角区形态的变化。方法:通过38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BSSRO后退手术前后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口腔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片对硬组织结构定点测量。结果:2种测量均显示术后下颌角角度较术前减小,下颌升支坡度亦减小;下颌骨的宽度将增加。结论:BSSRO术后下颌角变小,下颌骨宽度增加;将使患者的面貌变宽,咬合功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下颌角
下载PDF
建立包含颞下颌关节下颌骨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的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文 侯敏 +6 位作者 宋大立 杨静文 戴智 程家龙 柴国良 周卫源 张瑞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6730-6734,共5页
背景: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已经成为矫正面部畸形的常规方法,运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生物力学是一种重要途径。目的:建立精确、高仿真的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包含颞下颌关节的下颌骨模... 背景: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已经成为矫正面部畸形的常规方法,运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生物力学是一种重要途径。目的:建立精确、高仿真的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包含颞下颌关节的下颌骨模型,为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提供基础。方法:螺旋CT扫描后得到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立下颌骨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包裹成单一的封闭壳,在ANSYS中进行网格划分及转换,再将模型写入ANSYS软件进行颞下颌关节相应部分的重建并模拟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及术后固定。结果与结论:运用MIMICS及ANSYS软件建立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的带有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此模型和人体组织相比,具有生物相似性及几何相似性。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的模型,可以通过前移、后移、旋转移动远心端,再行各种方式的内固定。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对各个部位施加载荷,用来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不同组织应力及位移的改变,也可以研究不同固定材料对固定后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 MIMICS软件 ANSYS软件 有限元 下颌骨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相关颌内动脉的CTA研究
16
作者 李欣欣 华泽权 +6 位作者 王燕 李树华 张力 鲍海宏 张斌 杨涛 朱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通过CTA影像测量颌内动脉及其分支下牙槽动脉的位置,避免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 eotomy,BSSRO)时损伤颌内动脉及下牙槽动脉。方法:随机选择60例(男38例,女22例)正常成年人(平均年龄31岁)... 目的:通过CTA影像测量颌内动脉及其分支下牙槽动脉的位置,避免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 eotomy,BSSRO)时损伤颌内动脉及下牙槽动脉。方法:随机选择60例(男38例,女22例)正常成年人(平均年龄31岁)的颌面部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颌内动脉、下牙槽动脉及下颌小舌的三维位置关系。结果:通过测量显示下牙槽动脉起始处距下颌小舌的距离为颌内动脉距下颌小舌的最近距离,该空间距离的平均值为14.83mm。颌内动脉在正中矢状面的投影离下颌平面的最小距离为11.91mm,下颌小舌在正中矢状面的投影离下颌平面的平均距离为2.62mm。结论:①在距下颌小舌12~14mm内剥离下颌骨内侧面软组织,可以降低损伤颌内动脉的可能;②行水平骨劈开时,器械距颌平面的高度至少控制在11mm内,避免直接损伤颌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 颌内动脉 下牙槽动脉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下载PDF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患者可施加合适咬合力的数值研究
17
作者 周卫源 石广玉 +1 位作者 马文 侯敏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临床手术中广泛用于治疗缩颌、凸颌和颌面不对称患者的颌面畸形症状。本文用数值方法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并前移下颌骨后患者可施加的合适咬合力。首先,用缩颌患者的CT断层扫面数据建立下颌骨、关...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临床手术中广泛用于治疗缩颌、凸颌和颌面不对称患者的颌面畸形症状。本文用数值方法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并前移下颌骨后患者可施加的合适咬合力。首先,用缩颌患者的CT断层扫面数据建立下颌骨、关节盘、关节窝和相关软组织的高度几何相似性的几何模型;然后,用有限元模型模拟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患者的咬合过程。通过分析发现,术后关节盘上的位移处于正常的范围,而应力却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因此,将应力因素作为确定术后患者可施加的合适咬合力的标准。当施加正常咬合力的25%时,关节盘上的应力分布和术前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下颌骨上的应力水平也处于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 合适的咬合力 关节盘 应力分布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