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management of talar osteochondral lesions 被引量:24
1
作者 Arianna L Gianakos Youichi Yasui +1 位作者 Charles P Hannon John G Kennedy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1期12-20,共9页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 occur in up to 70% of acute ankle sprains and fractures. OL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with the advancements in cartilage-sensitive diagnostic imaging modalities. Alth...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 occur in up to 70% of acute ankle sprains and fractures. OL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with the advancements in cartilage-sensitive diagnostic imaging modalities. Although OLT may be treated nonoperatively, a number of surgical techniques have been described for patients whom surgery is indicated. Traditionally,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OLT have included either reparative procedures, such as bone marrow stimulation(BMS), or replacement procedures, such as autologous osteochondral transplantation(AOT). Reparative procedures are generally indicated for OLT < 150 mm^2 in area. Replacement strategies are used for large lesions or after failed primary repair procedures. Although shortand medium-term results have been reported, longterm studies on OLT treatment strategies are lacking. Biological augmentation including platelet-rich plasma and concentrated bone marrow aspirat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for the treatment of OLT to enhance the biological environment during healing.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most up-to-date clinical evidence of surgical outcomes, as well as both the mechanical and biological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BMS and AOT. In addition, we will review the recent evidence for biological adjunct therapies that aim to improve outcomes and longevity of both BMS and AOT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ALUS Comprehensive review Diagnosis bone marrow stimulation autologous AUTOGRAFT transfer BIOLOGICS
下载PDF
Trans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for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ischemia 被引量:21
2
作者 GU Yong-quan ZHANG Jian GUO Lian-rui QI Li-xing ZHANG Shu-wen XU Juan LI Jian-xin LUO Tao JI Bing-xin LI Xue-feng YU Heng-xi CUI Shi-jun WANG Zhong-g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63-967,共5页
Background Many treatment options for lower limb ischemia are difficult to apply for the patients with poor arterial outflow or with poor general conditions. The effect of medical treatment alone is far from ideal, es... Background Many treatment options for lower limb ischemia are difficult to apply for the patients with poor arterial outflow or with poor general conditions. The effect of medical treatment alone is far from ideal,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A high level amputation is inevitable in these patient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ans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o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ischemia and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intra-arterial transplantation with that of intra-muscula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In this clinical trial, 32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ischem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1 (16 patients with 18 affected limbs) received trans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y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nto the affected limbs; and group 2 (16 patients with 17 affected limbs) received trans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y intra-arterial injection into the affected limbs. Rest pain, coldness, ankle/brachial index (ABI), claudication, 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 (tcPO2) and angiography (15 limbs of 14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mononuclear cell transplantatio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Results Two patients died from heart failure. The improvement of rest pain was seen in 76.5% (13/17) of group 1 and 93.3% (14/15) of group 2. The improvement of coldness was 100% in both groups. The increase of ABI was 44.4% (8/18) in group 1 and 41.2% (7/17) in group 2. The value of tcPO2 increased to 20 mmHg or more in 20 limbs. Nine of 15 limbs which underwent angiography showed rich collaterals. Limb salvage rate was 83.3% (15/18) in group 1 and 94.1% (16/17) in group 2.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Trans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is a simple,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ischemia, and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transplantation ISCHEMIA LEG
原文传递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英勇 程少文 +3 位作者 安涛 陈克伟 李红波 彭磊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按同一标准选取胫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患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术后均随访摄X线片,评估骨... 目的 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按同一标准选取胫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患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术后均随访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治疗组中27例患者愈合良好,3例不愈合;对照组中26例愈合良好,2例不愈合.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92.9%,有效率相接近.依照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不同愈合程度骨痂形成时间进行比较(P均〉0.05),疗效达4个阶段所需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认为两组患者疗效无差别.结论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疗效满意, 是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 移植 胫骨骨折 骨折不愈合 延迟愈合
下载PDF
自体骨髓移植、海螵蛸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易洪城 唐良华 张雪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海螵蛸与玻璃酸钠联合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造成桡骨干保留骨膜的10mm骨缺损动物模型。A组(植入自体骨髓、海螵蛸与玻璃酸钠),B组(植入自体骨髓与海螵蛸),C组(植入海螵蛸与玻璃酸钠...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海螵蛸与玻璃酸钠联合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造成桡骨干保留骨膜的10mm骨缺损动物模型。A组(植入自体骨髓、海螵蛸与玻璃酸钠),B组(植入自体骨髓与海螵蛸),C组(植入海螵蛸与玻璃酸钠),D组(空白对照组),各12只,分别于移植后2、4、8、12周处死动物,并行大体组织观察、X线、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评分、新骨生成面积测量,比较分析各组移植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 A组12周时可完全修复骨缺损,各时段综合指标均优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骨修复相对较差,修复效果差于A组;B组的骨修复优于C组;D组骨缺损处大部分被纤维组织及肌组织等填充,仅有少量骨修复。结论自体骨髓、海螵蛸与玻璃酸钠三者联合具有较明显的协同成骨能力,可作为修复骨缺损的一种移植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自体骨髓 海螵蛸 玻璃酸钠 骨修复
下载PDF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 被引量:12
5
作者 曹立 沈惠良 冯明利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4期343-344,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对11例骨折不愈合、4例延迟愈合患者,在C臂X线机透视下将所取自体红骨髓注射至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部位.定期摄X线片复查.结果12例获得愈合,愈合时间3~11个月.3例未愈合...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对11例骨折不愈合、4例延迟愈合患者,在C臂X线机透视下将所取自体红骨髓注射至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部位.定期摄X线片复查.结果12例获得愈合,愈合时间3~11个月.3例未愈合,未见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移植,是临床上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自体 骨髓移植 骨折不愈合 延迟愈合
下载PDF
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联合打压植骨治疗双侧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庆宇 高福强 +2 位作者 程立明 孙伟 李子荣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432-1439,共8页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联合打压植骨治疗双侧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44例(88髋),男35例,女9例;年龄(34.9±7.2)岁(范围22~48岁).双髋分别接...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联合打压植骨治疗双侧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44例(88髋),男35例,女9例;年龄(34.9±7.2)岁(范围22~48岁).双髋分别接受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和打压植骨手术.随访期间评估Harris髋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摄正位、蛙式侧位X线片及CT片行影像学评估.以需要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或其他外科手术干预,或Harris髋关节评分低于70分作为终点事件计算髋关节5年生存率.结果打压植骨侧随访(50.5±34.2)个月,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侧随访(54.0±33.1)个月.打压植骨侧15髋手术失败,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侧13髋手术失败,两侧髋关节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7%和72.1%[HR=1.178,95%CI(0.561,2.477)].打压植骨侧ARCOⅢB+ⅢC期与ⅢA期的髋关节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74.2%[HR=3.258,95%CI(1.172,9.059)];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侧ARCOⅠ期、Ⅱ期和ⅢA期的髋关节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75.3%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7,P=0.685).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病因与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或打压植骨的髋关节生存率无关(P>0.05).打压植骨侧与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侧术前VAS评分分别为(4.80±0.62)分和(3.27±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5,P<0.001);末次随访时分别降低至(2.84±1.95)分和(2.25±2.0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2,P<0.001;t=7.087,P<0.001),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9,P=0.017).两侧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77.02±5.03)分和(82.57±5.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2,P<0.001);末次随访时打压植骨侧增高至(81.57±12.8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9,P=0.021),而髓芯减压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移植 移植 自体 骨髓移植
原文传递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红梅 杨晓凤 +4 位作者 张轶斌 许忆峰 吴雁翔 吕乃武 单鸿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使用rhG-CSF进行骨髓干细胞动员后,第2天进行骨髓干细胞采集,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行股动脉穿刺,导管超选择至闭孔动脉...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使用rhG-CSF进行骨髓干细胞动员后,第2天进行骨髓干细胞采集,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行股动脉穿刺,导管超选择至闭孔动脉及旋股内外侧动脉,将干细胞悬液缓慢匀速注入动脉内;干细胞移植后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变化,行走间距及步态变化,髋关节外展及内旋功能变化;6个月后行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术。结果52例患者随访12个月,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67%,关节功能改善29.7%,行走间距延长32.5%。干细胞移植术后6个月,10例患者行股骨头供血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均显示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管径增粗,新生血管增多,血流速度增快,与移植前血管造影相比较,股骨头血液供应明显改善。治疗中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方法简便,安全有效,适合Ⅰ-Ⅲ期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自体 干细胞移植 骨髓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髓芯减压、钽棒植入结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范震波 杨展翔 +2 位作者 邱勤业 胡汉生 尹德龙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36-39,共4页
目的:比较行髓芯减压、单纯钽棒植入与髓芯减压、钽棒植入结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26例(27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 目的:比较行髓芯减压、单纯钽棒植入与髓芯减压、钽棒植入结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26例(27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12髋)采用髓芯减压、钽棒植入结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观察组);14例(15髋)采用髓芯减压、单纯单纯钽棒植入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和X线表现指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6.8个月)。Harris评分:观察组术后优3髋、良7髋、可2髋、差0髋,对照组优2髋、良8髋、可3髋、差2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表现指数:观察组3分3髋、2分7髋、1分2髋,对照组3分2髋、2分8髋、1分3髋、0分2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髓芯减压、钽棒植入结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修复作用较好,特别在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方面优于行髓芯减压、单纯钽棒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髓心减压 自体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钽金属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连达 吴理茂 +2 位作者 刘红 宁可永 李贻奎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第8期1-4,共4页
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备受医学界关注 ,但细胞供应短缺和免疫排斥是阻碍这一疗法临床推广的主要难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此矛盾。文章综述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肝、心等重要器官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 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备受医学界关注 ,但细胞供应短缺和免疫排斥是阻碍这一疗法临床推广的主要难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此矛盾。文章综述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肝、心等重要器官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自体移植 骨髓动员剂
下载PDF
经皮自体红骨髓植入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伟业 谢龙魁 +2 位作者 邓鸿宇 陈焰 周勤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5期444-445,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红骨髓植入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对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18例、骨折不愈合5例患者,将自体红骨髓植入至骨折断端,定期摄X线片复查。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16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红骨髓植入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对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18例、骨折不愈合5例患者,将自体红骨髓植入至骨折断端,定期摄X线片复查。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16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未见骨折畸形愈合、异位骨化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自体红骨髓植入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是一种有效、安全、简易、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自体 骨髓移植 延迟愈合 胫骨骨折 骨折 不愈合/治疗
下载PDF
肝硬化的手术与细胞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保池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193-196,共4页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肝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肝源紧张等因素,多数肝硬化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干细胞治疗可以改善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肝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肝源紧张等因素,多数肝硬化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干细胞治疗可以改善肝硬化,自体骨髓经门静脉移植到肝脏,更有利于干细胞在肝内的存活和增殖。对150多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做自体骨髓经门静脉移植,结果显示肝功能好转,肝脏体积增大,弹性超声检查提示肝脏硬度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干细胞 自体骨髓 肝功能 肝移植
原文传递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的初步效果(附5例报告)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春松 程晓曙 +7 位作者 吴清华 吴延庆 石庆芝 李菊香 胡建新 程应樟 苏海 罗伟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的初步效果.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自2002年1月以来的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年龄20~63岁,男性2例,女性3例,其中,心肌炎性心肌病1例,围生期心肌病1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酒精性心肌病1...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的初步效果.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自2002年1月以来的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年龄20~63岁,男性2例,女性3例,其中,心肌炎性心肌病1例,围生期心肌病1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酒精性心肌病1例.不明原因心肌病1例.伴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IGT)2例,高血压2例,心房纤颤2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双室起搏)1例.心功能Ⅱ~Ⅲ级(按NYHA分级标准).2)自体骨髓移植(ABMT):于髂后上棘采集自体骨髓,左侧2例,右侧3例;经肘静脉输注自体骨髓细胞.3)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功能(E/A值).结果1)全部病例采髓及移植均成功,移植骨髓细胞(单核细胞)数目8.03×108~1.70×109;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无感染等并发症.2)ABMT术后一个月,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超声检测表明,LVEF从17%~37%增加至24%~56%,LAD,LVESD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然而,LVEDD,E/A没有显著变化.3)随访3个月~6个月,除1例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外,余均存活.结论:ABMT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细胞治疗,它能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患者心功能,尤其是对年轻且病程短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自体骨髓 细胞移植
下载PDF
自体浓缩骨髓移植促进腱骨愈合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义龙 李宁 +3 位作者 宋有鑫 方亚群 张弘 张金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23-227,共5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应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进行重建应用较多,腱-骨愈合的时间较长,限制了患者交叉韧带重建后早期的功能活动。目的:用浓缩自体骨髓植于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界面,观察其界面愈合情况。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行双侧膝关...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应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进行重建应用较多,腱-骨愈合的时间较长,限制了患者交叉韧带重建后早期的功能活动。目的:用浓缩自体骨髓植于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界面,观察其界面愈合情况。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行双侧膝关节半腱肌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随机选取一侧膝关节作为实验组,胫骨侧腱骨界面植入自体浓缩骨髓,对侧不植入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组织学显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2周对照组移植肌腱与骨隧道的界面由肉芽组织填充,连接组织松散,有成骨活动;实验组移植肌腱与骨隧道界面肉芽组织连接亦不紧密,骨隧道侧成骨活动较活跃。前交叉韧带重建后12周对照组腱骨结合部组织界面变模糊,可见胶原纤维-纤维软骨-钙化的软骨组织-骨组织的移行带改变;实验组显示明显的胶原纤维-纤维软骨-钙化的软骨组织-骨组织的移行带改变,潮线清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4,8,12周,实验组最大抗拉脱强度数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自体浓缩骨髓可以增强腱骨界面的抗拉伸强度,有利于腱-骨界的组织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构建 自体骨髓 移植 交叉韧带 膝关节 腱-骨愈合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图片文章
下载PDF
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与自体浓缩骨髓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红锁 黄克 +1 位作者 李林 韦程寿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6期773-774,777,共3页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与自体浓缩骨髓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7例ANFH患者纳入治疗组,另选取同期25例ANFH患者纳入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与自体浓缩骨髓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7例ANFH患者纳入治疗组,另选取同期25例ANFH患者纳入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与自体浓缩骨髓移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植入。根据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检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7-29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治疗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1.6±4.2)分提高至术后的(81.5±7.9)分,且高于对照组术后的(70.2±3.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除1例进展为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ARCOⅢ期外,其余患者股骨头囊变及坏死区面积减小或消失,未发生股骨头变扁、塌陷。结论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与自体浓缩骨髓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延缓股骨头坏死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 人工骨 自体骨髓
下载PDF
自体骨髓治疗艾滋病失代偿期肝硬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保池 苏锦松 +3 位作者 张磊 李垒 司炎輝 张伟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5期675-676,742,共3页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用兔子做试验,将兔子的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到肝内,术后1d、2d、1周、2周后分别做病理检查肝脏和肺脏,没有发现门静脉和肺脏栓塞。然后对3例艾滋病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用兔子做试验,将兔子的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到肝内,术后1d、2d、1周、2周后分别做病理检查肝脏和肺脏,没有发现门静脉和肺脏栓塞。然后对3例艾滋病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脾脏切除,埋置插入门静脉的输注系统。手术后采集自体骨髓,经上腹部埋置的输注系统输注到肝内。结果 3例艾滋病合并肝硬化患者手术后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恢复正常,腹水消失,食欲好转,CD4+T淋巴细胞明显增加。结论对艾滋病合并肝硬化作脾脏切除加自体骨髓血经门静脉输注不但可以治愈脾功能亢进,而且改善肝脏功能,促进CD4+T淋巴细胞增加,无任何不良反应。这也为一般失代偿期肝硬化提供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硬化 脾切除 艾滋病 自体骨髓 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自体骨髓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保池 冯铁男 +4 位作者 李垒 司炎辉 张伟伟 刘新 刘启领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88-191,195,共5页
目的研究在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改善肝功能的基础上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进行综合治疗。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对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施行经网膜右静脉插管埋置输液港,做自体骨髓经... 目的研究在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改善肝功能的基础上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进行综合治疗。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对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施行经网膜右静脉插管埋置输液港,做自体骨髓经输液港输注进入门静脉改善肝硬化,在肝功能改善后,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和射频治疗小肝癌。结果自体骨髓经输液港输注进入门静脉后肝功能有明显改善。白蛋白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通过简单线性回归计算得出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总胆红素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50);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001);肝功能评分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001)。介入栓塞和射频消融治疗后小肝癌病灶缩小或完全坏死纤维化。2例术后12个月内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24个月内死于肝癌转移,其余8例均在肝功能大致正常状态下存活,最长随访时间已经超过6年。结论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后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然后作介入栓塞和射频消融控制小肝癌,食管下段曲张静脉内镜套扎治疗防止消化道出血,可以使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在肝功能恢复正常的状态下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细胞 自体骨髓 消化道出血 综合治疗
下载PDF
自体输血在98例骨髓移植采髓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乔爱珍 东文霞 +4 位作者 肖名华 高丽 王冬芳 孙立新 朱秋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5-277,共3页
介绍自体输血在 98例骨髓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情况 ,介绍自体血采集、储存、输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分析了健康献髓者采血和采髓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对 98例自体血采集者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 ,发现第 1次采血和第 2次采血不良... 介绍自体输血在 98例骨髓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情况 ,介绍自体血采集、储存、输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分析了健康献髓者采血和采髓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对 98例自体血采集者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 ,发现第 1次采血和第 2次采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介绍了自体输血者的补铁及饮食护理 ,采用这种方法 ,使患者在采血和采髓过程中无贫血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骨髓移植 采髓手术 应用 护理
原文传递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施红 顾惜春 +5 位作者 朱玲 杨晓云 魏建平 常乃柏 裴蕾 赵夷年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 (ABMT)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ABMT治疗 2 1例 ,用 APBSc T治疗 2 0例。预处理方案包括全身照射 (TBI) 6 .6~ 8.8Gy加环磷酰胺 (CTX) 10 0~ 12 0 m g/ kg或 TBI 2 .0 Gy加全淋... 目的 :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 (ABMT)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ABMT治疗 2 1例 ,用 APBSc T治疗 2 0例。预处理方案包括全身照射 (TBI) 6 .6~ 8.8Gy加环磷酰胺 (CTX) 10 0~ 12 0 m g/ kg或 TBI 2 .0 Gy加全淋巴照射 (TL I) 4 .0 Gy加 CTX 10 0~ 12 0 m g/ kg加 Vp- 16 6 0 0~ 10 0 0 m g/ m2加环己亚硝脲 (CCNU ) 2 0 0 m g方案或卡氮芥 (BCNU ) 2 0 0 mg/ m2 加 CTX 12 0 mg/ kg加 VP- 16 80 0 m g/ m2 方案或 MAC方案 (马法兰 140 m g/ m2 加 Ara- C 2~ 4g/ m2 加 CTX 12 0 m g/ kg)。结果 :ABMT组造血重建 2 0例 ,移植相关死亡 2例 (9.5 % ) ,复发 4例 (2 0 % ) ,2年无病生存率 (DFS) 6 8.5 0 %± 10 .87% ;而 APBSCT组均获造血重建 ,无移植相关死亡 ,复发 5例 (2 5 % ) ,2年 DFS为 6 2 .34 %± 14.2 6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APBSCT与ABMT的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自体 干细胞 骨髓移植 白血病 治疗
下载PDF
类固醇激素及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儿童单纯性骨囊肿的有效性meta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戈 周荣 +1 位作者 张圆 李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524-529,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系统评价类固醇激素及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儿童单纯骨囊肿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相关类固醇激素及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儿童单纯骨囊肿疗效比...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系统评价类固醇激素及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儿童单纯骨囊肿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相关类固醇激素及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儿童单纯骨囊肿疗效比较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的相关计算。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共计246例单纯性骨囊肿患儿,其中132例接受经皮类固醇激素注射,114例接受经皮自体骨髓注射。对比经皮类固醇激素与自体骨髓注射,总体治愈率(OR=1.29,95%CI=0.57~2.88,P=0.54)、手术后病理性骨折发生率(OR=1.04,95%CI=0.47~2.30,P=0.92)、治疗后复发率(OR=3.24,95%CI=0.96~10.96,P=0.06)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类固醇激素注射与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儿童单纯性骨囊肿疗效及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自体骨髓注射治疗需取材于自体骨髓,可致穿刺部位疼痛,并存在感染出血等风险,且增加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骨囊肿(UBC) 类固醇激素 自体骨髓 META分析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并病灶刮除联合自体骨髓加异体骨粉移植对儿童肱骨近端骨囊肿的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崧杰 崔红旺 王挺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3-856,862,共5页
目的 探究弹性髓内钉并病灶刮除联合自体骨髓加异体骨粉移植对儿童肱骨近端骨囊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接受弹性髓内钉并病灶刮除联合自体骨髓加异体骨粉移植治疗的56例肱骨近端骨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设... 目的 探究弹性髓内钉并病灶刮除联合自体骨髓加异体骨粉移植对儿童肱骨近端骨囊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接受弹性髓内钉并病灶刮除联合自体骨髓加异体骨粉移植治疗的56例肱骨近端骨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n=56),再将同期于我院行单一病灶刮除联合自体骨髓加异体骨粉移植治疗的51例患儿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n=51)。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疗效、治愈时间差异,探究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差异,分析两组患儿术前、术后6个月时肢体功能[国际骨肿瘤协会(MSTS)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量表(PedsQLTM 4.0)]差异。结果 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愈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 <0.05);随访6个月期间,两组患儿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儿MSTS、PedsQLTM 4.0得分均较术前上升,且观察组患儿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弹性髓内钉并病灶刮除联合自体骨髓加异体骨粉移植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囊肿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儿治愈时间缩短,改善患儿肢体功能,提升患儿生存质量,且不会导致并发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髓内钉 病灶刮除 自体骨髓 儿童 骨囊肿 肱骨近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