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人称在自传中的人际功能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战子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56,共6页
话语中的第二人称通常被认为是对读者的直接称呼。本文以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为框架,汲取叙事学和修辞研究关于叙事接受者的理解,考察了第二人称在自传话语中的各类用法。本文的分析表明,自传作者用第二人称邀请读者体验多重身份,对... 话语中的第二人称通常被认为是对读者的直接称呼。本文以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为框架,汲取叙事学和修辞研究关于叙事接受者的理解,考察了第二人称在自传话语中的各类用法。本文的分析表明,自传作者用第二人称邀请读者体验多重身份,对受话者在故事内和/或故事外的位置的操纵正是自传作者强化与读者的人际关系的一种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人称 人际功能 功能语法 人际意义 修辞研究 话语 受话者 自传 故事 叙事学
全文增补中
从“生活史”的角度看教师教育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洁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2,共4页
随着“质的研究方法的日渐兴起,“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田野研究、“案例研究等思想和做法正越来越多地被学者们应用于教育研究过程之中,教师个人生活史也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学者的关注与重视,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生活... 随着“质的研究方法的日渐兴起,“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田野研究、“案例研究等思想和做法正越来越多地被学者们应用于教育研究过程之中,教师个人生活史也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学者的关注与重视,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生活史研究重视教师的日常生活故事,包括重视这些生活故事的内在情节,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压制教育生活的情节和情趣。这种研究,让叙事者自己说话或让故事本身自己显露出它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 自我传记 合作传记 教师教育
下载PDF
自我民族志:整体人类学的路径反思 被引量:33
3
作者 徐新建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7,125,共10页
民国以来,国内民族志作品大多呈现为聚焦中观族群或社会的他者表述,对人类整体与个体缺乏足够关注。建构整体与个体、自我与他群相互关联的整体人类学,需要回归人类整体,也需要回归个体、回归自我。自我民族志是整体人类学路径反思的重... 民国以来,国内民族志作品大多呈现为聚焦中观族群或社会的他者表述,对人类整体与个体缺乏足够关注。建构整体与个体、自我与他群相互关联的整体人类学,需要回归人类整体,也需要回归个体、回归自我。自我民族志是整体人类学路径反思的重要维度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民族志 整体人类学 民族志 人类志
原文传递
身份策略的矛盾境地——《论不说汉语》中对中国人特质的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战子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3,共8页
以语言习得和文化身份转换为主线的跨文化自传充满了对文化价值和身份的评价。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评价理论的框架,分析了严·安格《论不说汉语》一书中对“中国人特质”的评价,以期找寻其中对散居的中国人身份的暧昧态度。本... 以语言习得和文化身份转换为主线的跨文化自传充满了对文化价值和身份的评价。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评价理论的框架,分析了严·安格《论不说汉语》一书中对“中国人特质”的评价,以期找寻其中对散居的中国人身份的暧昧态度。本文发现,情感评价表现为鉴别,并常以名词化形式出现,鉴别和评判中混杂了多重声音;评价担任了论述的主要工作,而不是个人经历的叙述;评价的矛盾和多声表明了作者对中国人特质的矛盾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不说汉语》 严·安格 系统功能语言学 情感评价
原文传递
自传体和90年代女性写作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又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88-94,共7页
自传体小说是女性主义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和叙事学理论为依据 ,论述了自传体与女性写作的密切关系 ,并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背景下 ,重点分析了林白。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 自传体小说 当代 中国
下载PDF
现在时在自传话语中的人际意义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战子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共5页
本文把自传中的'现在'分为说者现在和故事现在,融合叙事研究的成果,在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中探讨故事现在中的现在时的人际功能,通过考察自传话语中典型的时态模式,即被现在时频繁打断的过去时叙事,提出现在时在此类话语中具有特... 本文把自传中的'现在'分为说者现在和故事现在,融合叙事研究的成果,在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中探讨故事现在中的现在时的人际功能,通过考察自传话语中典型的时态模式,即被现在时频繁打断的过去时叙事,提出现在时在此类话语中具有特定的人际意义,即和谐叙事自我和经验自我的关系,删除回顾性,以及作内在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在时 人际意义 自传
下载PDF
自传中反身表达的人际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战子 王和平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3,共7页
自传区别于虚构作品的特征之一就是自传作者不停地在明确讨论他的作品的真实性 ,关于记忆的真实或确定性是自传中的反身表达的一个主要种类 ,自传作者通过表述他对作品的真实性的关注来加强他与读者的关系。本文讨论了“I remember”及... 自传区别于虚构作品的特征之一就是自传作者不停地在明确讨论他的作品的真实性 ,关于记忆的真实或确定性是自传中的反身表达的一个主要种类 ,自传作者通过表述他对作品的真实性的关注来加强他与读者的关系。本文讨论了“I remember”及其他表述真实性和确定性的反身表达的人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身表达 自传 人际意义
下载PDF
中国自传:现代性的发生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正润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16,共6页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中国自传进入现代形态,其表现为:长篇自传出现,其中包含了许多"人格故事",容纳了大量细节;透露出自我的"忏悔"即自我批判的意识,反映了对新的价值准则的探求;自传家不再满足于对自我经历的描...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中国自传进入现代形态,其表现为:长篇自传出现,其中包含了许多"人格故事",容纳了大量细节;透露出自我的"忏悔"即自我批判的意识,反映了对新的价值准则的探求;自传家不再满足于对自我经历的描述,而且力图进一步解释人格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和西方的自传理念在逐步趋同,但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中国现代自传同西方相比也有重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自传 现代性 文学研究 故事性 忏悔意识 自我解释 传记文学
下载PDF
公众史学视野下的个人史书写 被引量:12
9
作者 钱茂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70,共9页
个人史就是个人的成长历史,是独立的个人历史建构方式。相对传统的由上而下的政府观察视野,个人史书写凸显了公众由下而上的观察视野。个人史书写有几个特征:一是主体性写作,二是独特的人性体验,三是由微而宏看历史,四是发现身边的历史... 个人史就是个人的成长历史,是独立的个人历史建构方式。相对传统的由上而下的政府观察视野,个人史书写凸显了公众由下而上的观察视野。个人史书写有几个特征:一是主体性写作,二是独特的人性体验,三是由微而宏看历史,四是发现身边的历史,五是动态化的写作。个人史在形式上是私人史,但在本质上是公共史。公众史学视野下的个人史书写意义多端,如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历史记录对象的多元化,让普通人垂名于世,记录下层人民的感受,藉普通人窥探世界的秘密。个人史书写的提出,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有可能建构起真正的总体史,有可能写出内涵更丰富的大国家史,从而实现真正的史界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史学 个人史 自传 大国家史
原文传递
时间与现代自传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佳林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24-28,共5页
由于现代自传转向表现传主的心理真实并注重解释,传统的时间因此遭遇了新的艺术处理。萨特的《词语》以词语为核心来组合童年事件,线性时间遭到漠视。伍尔芙的《存在的瞬间》将现在与过去交织成一幅特殊的时间图案,在复制过去的同时... 由于现代自传转向表现传主的心理真实并注重解释,传统的时间因此遭遇了新的艺术处理。萨特的《词语》以词语为核心来组合童年事件,线性时间遭到漠视。伍尔芙的《存在的瞬间》将现在与过去交织成一幅特殊的时间图案,在复制过去的同时,借助现在加深了对过去的了解,并使自传写作成为写作者当下的安慰。纳博科夫的《说吧,记忆》则彻底取消了时间,众多的生活碎片在想象的坩埚里融化成非时间的情境或观念,构成交响乐般的叙事效果。他们对时间的重组增加了传记这一特殊文类的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自传 《词语》 《存在的瞬间》 《说吧 记忆》 叙事策略
下载PDF
西方文论关键词 自我虚构 被引量:10
11
作者 车琳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7,共11页
自我虚构是一种介于自传和小说之间的自我书写,是借鉴虚构手法书写自我和认知自我的写作方式,是以虚构僭越真实的一种写作策略。自我虚构在叙事中有意引入双重自我视角,即"真实自我"与"虚构自我",这种创作实践半个... 自我虚构是一种介于自传和小说之间的自我书写,是借鉴虚构手法书写自我和认知自我的写作方式,是以虚构僭越真实的一种写作策略。自我虚构在叙事中有意引入双重自我视角,即"真实自我"与"虚构自我",这种创作实践半个世纪以来流行于法国文坛,本质上反映了进行书写的主体"我"与被书写的客体"我"之间、生活经历与文字叙述之间、现实与真实之间的断裂。自我虚构是20世纪后半叶法国哲学思想、社会环境和文学创作实践自然发展的产物,是对既定文学体裁界限的突破和超越,体现了后现代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虚构 自传 后现代叙事 杜布洛夫斯基
原文传递
李安宅的学术成长与政治纠结——两个版本自传比较阅读札记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汪洪亮 《民族学刊》 2016年第1期8-19,95-97,共15页
文章对李安宅写于1951年和1961年的两个版本自传进行比较阅读,揭示其内容差异与思想微妙变化之处,并藉此分析李安宅的早年生活对其后来人生的持续影响、李安宅的学术选择及政治纠结。走动在政学之间,贯穿了李安宅的大半生,也为其人生的... 文章对李安宅写于1951年和1961年的两个版本自传进行比较阅读,揭示其内容差异与思想微妙变化之处,并藉此分析李安宅的早年生活对其后来人生的持续影响、李安宅的学术选择及政治纠结。走动在政学之间,贯穿了李安宅的大半生,也为其人生的跌宕提供了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宅 传记 学术 政治
下载PDF
教师自传的反思水平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汪丽梅 吴刚平 吴婧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105,共13页
教师自传研究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发展途径,其中高水平的反思是教师自传研究的关键。研究针对职前教师自传多叙述或事件罗列、少反思或没反思的问题,研制职前教师反思水平考察工具,对182份全日制本科师范生的自传文本进行分析,揭示师范生... 教师自传研究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发展途径,其中高水平的反思是教师自传研究的关键。研究针对职前教师自传多叙述或事件罗列、少反思或没反思的问题,研制职前教师反思水平考察工具,对182份全日制本科师范生的自传文本进行分析,揭示师范生自传的反思水平和特点。同时,以大三师范生G同学学习自传研究过程为例,来呈现其反思水平递进的过程。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呈现以及所开发的学习工具的使用,使职前教师认识到自传研究的重要专业价值,增强他们的反思意识和水平,使他们提升自我研究的自觉性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 自传 反思水平 专业发展
原文传递
生存、发展及自由呼吸——读王吉鹏《家乡的水牛》散文编
14
作者 高曼霞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58-64,共7页
王吉鹏《家乡的水牛》散文编,既是自传体个人奋斗历程的抒写,又是“纪传体”群体形象的塑造。《家乡的水牛》散文编记录了一代知识分子整体命运的沉浮,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将知识分子个人命运与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民族复兴的国运紧密相连... 王吉鹏《家乡的水牛》散文编,既是自传体个人奋斗历程的抒写,又是“纪传体”群体形象的塑造。《家乡的水牛》散文编记录了一代知识分子整体命运的沉浮,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将知识分子个人命运与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民族复兴的国运紧密相连,揭示了亲情、爱情、乡情、友情、师生情以及师恩对一个人精神上的哺育滋养的重要性。这应是作者笑对苦难、战胜命运的力量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吉鹏 《家乡的水牛》 自传体 纪传体 故园 林海 友谊 师恩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中国作家自传与他传虚构之具体成因比较
15
作者 王余鹃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自传”,是作者自叙生平的一种文类;“他传”,是作者叙述他人生平的一种文类。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无论是就自传,抑或是就他传而言,都曾爆发过一场写作热潮。考察这一时期现代中国作家们的自传文与他传文创作,无论是他们的自传创... “自传”,是作者自叙生平的一种文类;“他传”,是作者叙述他人生平的一种文类。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无论是就自传,抑或是就他传而言,都曾爆发过一场写作热潮。考察这一时期现代中国作家们的自传文与他传文创作,无论是他们的自传创作,抑或是他传创作,“虚构”都是无法避免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现代中国作家们的自传与他传书写之中,“虚构”所出现的“具体原因”,却并不尽然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文 他传文 虚构 具体成因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知识、身体与学校教育:自传视角 被引量:6
16
作者 熊和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9,共8页
在应试文化浸染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知识与身体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二元论关系。知识是身体的主人,身体为知识服务。身体之所以被关怀,是因为身体是求知(革命)的本钱,可以带来让人满意的求知效益。身体与生活美学无关,甚至与教育伦理... 在应试文化浸染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知识与身体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二元论关系。知识是身体的主人,身体为知识服务。身体之所以被关怀,是因为身体是求知(革命)的本钱,可以带来让人满意的求知效益。身体与生活美学无关,甚至与教育伦理学无关,只与哲学认识论密切相关。这是学校教育的沉疴。用自传的方法探讨知识、身体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意味着通过笔者三十多年学校教育中的身体叙事,揭示身体是如何被规训为知识的奴仆,以及由此产生的"我"与学校的冲突与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身体 学校教育
下载PDF
“自传体问题”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主体性潜力--以德国的庐隐、萧红、郁达夫研究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劲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6,共11页
中国现代文学中有无自传体的问题,曾受到德国汉学界的高度重视。这一看似自明的“问题”在德国语境中生成,有赖于一系列系统条件。自传是西方自我文化的一部分,历来承担着主体塑造的功能。生命哲学的历史化立场,打破了人格意识永恒不变... 中国现代文学中有无自传体的问题,曾受到德国汉学界的高度重视。这一看似自明的“问题”在德国语境中生成,有赖于一系列系统条件。自传是西方自我文化的一部分,历来承担着主体塑造的功能。生命哲学的历史化立场,打破了人格意识永恒不变的幻觉。思想史家鲍吾刚对中国自传史的梳理,意味着从整体上承认中国人的自我和个体性。中国文学研究者们则通过分析庐隐、萧红、郁达夫等的自传文本,更细腻地对中国作家的自我结构进行加工。系统中多个层面接力合作,将中国文学符号推入自传体的主体性轨道,借此,西方得以通过“自我”媒介和中国展开理性对话,域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为世界文化史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体 系统条件 生命哲学 主体性 治理
下载PDF
法国自我书写的历史演变与当代走向
18
作者 王明睿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和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均颁发给了从事自我书写的法国女作家,使得该文学样式一时间备受关注。然而,法国自我书写的今日辉煌远非一蹴而就,它的演变与走向不仅意味着一种文学式样的发展,也折射出了人们在诉求与思想上的...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和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均颁发给了从事自我书写的法国女作家,使得该文学样式一时间备受关注。然而,法国自我书写的今日辉煌远非一蹴而就,它的演变与走向不仅意味着一种文学式样的发展,也折射出了人们在诉求与思想上的变迁。法国自我书写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诞生,在广泛书写大写之他的环境中尝试突破,对小写之我进行刻画,并于19世纪迎来黄金时期,却因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对思想的巨大冲击而丧失了自我的主体性,后以虚实结合的新姿态重构自我。而今天,法国自我书写已经走出作者对个体自我建构的局限性,在共同记忆的基础上充当集体的代言人,用文学的方式建立一种社会档案,将个体的故事书写成集体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自我书写 自传 自撰
原文传递
《儿子与情人》的叙事裂痕 被引量:3
19
作者 庄陶 《福建外语》 2000年第3期61-64,共4页
《儿子与情人》的叙事结构存在严重的断裂。莫瑞尔太太的和保罗的视角和声音分别控制了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叙事。由于小说的自传性质 ,劳伦斯对母亲的记忆极大地影响了作品的叙事结构 ,结果是奇特地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叙事结构 小说 劳伦斯 英国 文学评论
原文传递
梦里客身——评张爱玲的《小团圆》 被引量:5
20
作者 袁勇麟 《华文文学》 2009年第4期17-21,共5页
张爱玲是一个被过分关注的名字,《小团圆》的出现,再次引起文坛轰动,赏赞喝骂,人言各异。对于一个文学创作奇女子而言,什么样的创作会让她自己如此"低估轻看"?果真是艺术价值有限,抑或涉及其他更复杂的原因?这不仅是好奇的疑... 张爱玲是一个被过分关注的名字,《小团圆》的出现,再次引起文坛轰动,赏赞喝骂,人言各异。对于一个文学创作奇女子而言,什么样的创作会让她自己如此"低估轻看"?果真是艺术价值有限,抑或涉及其他更复杂的原因?这不仅是好奇的疑问,更应该成为解读《小团圆》的关键。其实,《小团圆》只是一个残缺的梦,未能为张爱玲的传奇划下完满的句点,因此,任何埋怨责备都是多余,也许遗憾才是真正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团圆》 自传体 虚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