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stin截骨术后缺血性骨坏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梁铁军 黄建锋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3年第3期198-201,共4页
Austin截骨手术是矫治拇外翻畸形的一种常用术式,其术后并发症之一是缺血性骨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尽管该病症发生率不高,但术后第一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后果往往很严重,对此已有较为广泛的报道。本文将对Austin截骨术后AVN的... Austin截骨手术是矫治拇外翻畸形的一种常用术式,其术后并发症之一是缺血性骨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尽管该病症发生率不高,但术后第一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后果往往很严重,对此已有较为广泛的报道。本文将对Austin截骨术后AVN的发病机制、分型、解剖、影像学表现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等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tin截骨 缺血性骨坏死 治疗 拇外翻 手术
下载PDF
改良McBride加第1跖骨颈斜行嵌插截骨(Austin截骨)治疗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潘光杰 杨评山 陈学武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5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McBride联合Austin截骨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12月我院43例(71足)拇外翻畸形患者行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第1跖骨颈斜行嵌插截骨,根据拇外翻角(HAV)、第1和2跖骨夹角(IMA)、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评... 目的探讨改良McBride联合Austin截骨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12月我院43例(71足)拇外翻畸形患者行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第1跖骨颈斜行嵌插截骨,根据拇外翻角(HAV)、第1和2跖骨夹角(IMA)、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评估矫正效果。结果治疗后HVA平均(17.51±4.03)°,与术前(35.32±6.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MA平均(10.39±1.34)°,与治疗前(15.90±2.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拇外翻评分优良率94.37%;随访9~36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治疗拇外翻应用改良McBride联合Austin截骨术,可取得满意的功能恢复和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改良Mcbride术 austin截骨术
下载PDF
经单一内侧切口Austin截骨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治疗轻中度外翻 被引量:7
3
作者 俞光荣 樊健 +3 位作者 周家钤 李海丰 杨云峰 李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单一内侧切口Austin跖骨截骨联合收肌、跖横韧带切断治疗轻中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1月,收治41例45足轻中度外翻。男9例10足,女32例35足;年龄23~71岁,平均45.3岁。左足22例,右足15例,双足4例。外翻... 目的探讨经单一内侧切口Austin跖骨截骨联合收肌、跖横韧带切断治疗轻中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1月,收治41例45足轻中度外翻。男9例10足,女32例35足;年龄23~71岁,平均45.3岁。左足22例,右足15例,双足4例。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为(33.1±1.4)°,第1、2跖间角为(20.4±1.1)°。患足功能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47.2±3.7)分。于第1趾跖关节内侧作纵形切口,同时完成Austin跖骨截骨及收肌、跖横韧带等外侧软组织松解术。结果术中1足腓浅神经足背支损伤,行显微缝合修复。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6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 d 2足出现前足内侧麻木,6周内自行缓解。X线片检查示截骨处均于8周内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HVA为(10.7±1.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2,P=0.00);第1、2跖间角为(12.1±1.7)°,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1.17,P=0.03)。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4.9±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5,P=0.01)。随访期间无内翻、外翻及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单一内侧切口Austin跖骨截骨联合收肌、跖横韧带等外侧软组织松解能有效矫正轻中度外翻,手术创伤小,避免了外侧切口瘢痕及腓深神经分支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外翻 单一切口 austin截骨术 软组织松解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外翻畸形手术选择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盛遵启 孟纯阳 +1 位作者 李庆伟 唐胜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4-70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术式治疗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0年4月-2007年4月,收治18例30足青少年外翻。对4例6足年龄≤10岁者行McBride加Austin术(少年组),均为女性;左侧2足,右侧4足。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跖趾...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术式治疗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0年4月-2007年4月,收治18例30足青少年外翻。对4例6足年龄≤10岁者行McBride加Austin术(少年组),均为女性;左侧2足,右侧4足。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跖趾间评分系统(HMI)评分为(55.0±15.0)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为(6.0±2.0)分;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及第l、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o-phalangeal angle,IMA)分别为(35.0±4.0)°及(14.4±2.0)°。对14例24足11~18岁者行改良Mitchell术(青年组),男3例4足,女11例20足;左侧10足,右侧14足。AOFAS-HMI评分为(55.6±14.0)分,VAS评分为(7.0±1.0)分;HVA及IMA分别为(38.5±5.0)°及(15.0±3.0)°。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1个月。青年组1例术后6个月遗留跖趾关节痛,经物理治疗3个月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21个月复发,采用Lapidus术式再次手术后获满意疗效。少年组术后16个月AOFAS-HMI评分为(92.1±5.0)分,VAS评分为(1.0±0.6)分,HVA为(14.7±3.0)°,IMA为(5.5±2.0)°;以上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术后18个月AOFAS-HMI评分为(90.0±6.0)分,VAS评分为(1.0±0.6)分,HVA为(13.7±3.0)°,IMA为(6.8±2.0)°;以上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年龄段分别采用McBride加Austin术或改良Mitchell术治疗青少年外翻,具有骨愈合快、疗程短、并发症少、同时纠正三维畸形、恢复第1跖骨负重功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改良Mitchell术 McBride术 austin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