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性及受众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崔朦戈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12期159-161,共3页
为了实现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受众的满意度,根据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性,从受众期望度和受众感知度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受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受众感知质量、受众感知价值和受众期望度与受众满意... 为了实现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受众的满意度,根据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性,从受众期望度和受众感知度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受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受众感知质量、受众感知价值和受众期望度与受众满意度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为提高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受众满意度、促进我国新媒体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传播特性 受众感知 受众期望 受众满意度
下载PDF
论受众预期与司法裁判的契合度不足及实践应对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小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20,共18页
新修辞学的受众理论表明,司法裁判是一种受约束的理性论证过程,裁判者要考虑受众的预期并反过来修正自己的说理论证,增强裁判可接受性。实践中,受众预期和司法裁判结果之间存在契合度不足现象,因而对司法裁判可能形成微观与宏观的诸多影... 新修辞学的受众理论表明,司法裁判是一种受约束的理性论证过程,裁判者要考虑受众的预期并反过来修正自己的说理论证,增强裁判可接受性。实践中,受众预期和司法裁判结果之间存在契合度不足现象,因而对司法裁判可能形成微观与宏观的诸多影响,既在个案裁判中直接影响当事人的诉讼策略及公众对案件的评判,乃至影响法官的考核,也在宏观上影响法治社会中公众对司法活动的整体评价。基于对受众预期的重视,法官在完成司法审判活动及作出裁判的过程中,不仅要预测性地思考如何说服案件当事人,还要考虑如何让判决结果尽量为其他旁观者理解和接受,在法律制度既定的情况下基于司法活动本质要求探索前瞻性应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学 司法裁判 受众预期 可接受性 法律论证
下载PDF
基于问卷调查的《周易》英译与对外传播研究
3
作者 邹煜雯 季红琴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00-107,共8页
《周易》作为重要的中国文化典籍,其国外传播现状对我国文化典籍的对外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周易》英译本具有注释详细、语言通俗易懂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内容翻译质量不高,受众对于《周易》... 《周易》作为重要的中国文化典籍,其国外传播现状对我国文化典籍的对外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周易》英译本具有注释详细、语言通俗易懂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内容翻译质量不高,受众对于《周易》了解程度不够等问题。基于《周易》英译本在国外的传播现状,可从译本和译者两方面提升《周易》英译质量;从传播途径、受众需求两方面提高《周易》在国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英译 受众偏好 受众接受 受众期待 传播策略
下载PDF
西方修辞学视域下受众的接受与认同——以BBC纪录片《人类星球》为例
4
作者 周巧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BBC纪录片在国外市场广受好评,但其中国市场影响力仍不容乐观。分析其原因,进而指导一类纪录片提高在特定区域的影响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大多学者从美学、传播学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剖析,但少有学者从西方修辞学受... BBC纪录片在国外市场广受好评,但其中国市场影响力仍不容乐观。分析其原因,进而指导一类纪录片提高在特定区域的影响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大多学者从美学、传播学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剖析,但少有学者从西方修辞学受众的角度进行分析。本研究在修辞学的视域下,以BBC纪录片《人类星球》为语料,分析它的制作、传播以及受众的接受与认同状况。剖析了中国受众的观影心理以及观众构成,重点分析了BBC纪录片在中国未能受欢迎的原因——受众认同的"失败"。受众的接受与认同对BBC纪录片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提升乃至中国纪录片扩大国际影响力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C纪录片 受众认同 修辞策略 读者期待
下载PDF
隐含信息翻译的关联性原则
5
作者 胡竹 余庆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2-24,共3页
翻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原文中的隐含信息。译者可能明示隐含的意义,也可能对等翻译,但如不考虑原文和译文语境的话,这两种策略都存在风险。关联理论揭示,成功的翻译关键在于原文和译文具有解释相似性,翻译的最高标准是达到受众... 翻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原文中的隐含信息。译者可能明示隐含的意义,也可能对等翻译,但如不考虑原文和译文语境的话,这两种策略都存在风险。关联理论揭示,成功的翻译关键在于原文和译文具有解释相似性,翻译的最高标准是达到受众期望于译者所传达的语境效果,而不是符合具体的翻译范式。本文根据关联理论的启示探讨了翻译隐含信息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隐含信息 语境效果 关联性原则 解释相似性 受众期望
下载PDF
时代的侧影——小说《呼啸山庄》与2011版同名电影之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永怀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75-80,共6页
文章从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和安德里亚·阿诺德2011版同名电影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受众期待视野来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二者之异同。指出:小说原著滋养了电影,电影改编丰富了小说阐释,从小说到电影研究《呼啸山庄》... 文章从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和安德里亚·阿诺德2011版同名电影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受众期待视野来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二者之异同。指出:小说原著滋养了电影,电影改编丰富了小说阐释,从小说到电影研究《呼啸山庄》,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社会历史文化语境 受众期待视野
下载PDF
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被引量:6
7
作者 彭晓希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89-190,共2页
电影片名好比影片的门楣,好的译名能够使影片锦上添花,使观众欣欣然想先睹为快。而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观众是一个能动的主体,观众对译名的阅读和接受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行为。文章从语言、文化的差异及观众效应,即观众的期待视野、... 电影片名好比影片的门楣,好的译名能够使影片锦上添花,使观众欣欣然想先睹为快。而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观众是一个能动的主体,观众对译名的阅读和接受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行为。文章从语言、文化的差异及观众效应,即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等角度,阐释了电影片名的翻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片名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下载PDF
《韩熙载夜宴图》构图论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郭炳利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31-133,共3页
《韩熙载夜宴图》的构图十分耐人寻味,画家通过"屏风"这一显性的道具直接分割时空,同时精心设计某些人物"隐性"的特殊姿态,他们与屏风一起,将夜宴的多个场景有序分隔和巧妙衔接,使得这幅长卷人物画浑然一体、气脉... 《韩熙载夜宴图》的构图十分耐人寻味,画家通过"屏风"这一显性的道具直接分割时空,同时精心设计某些人物"隐性"的特殊姿态,他们与屏风一起,将夜宴的多个场景有序分隔和巧妙衔接,使得这幅长卷人物画浑然一体、气脉相连。《韩熙载夜宴图》在构图上的这一独特创意,除了画面内容和主题的需要之外,其特殊的创作动机和观者期待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熙载夜宴图》 构图 屏风 创作动机 观者期待
下载PDF
连词“虽然”与“别看”
9
作者 周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3,共7页
文章从言者表达视角总结出“虽然”和“别看”各自适用的“让步—转折”语义类型。对于二者都适用的语义类型,我们在互动会话中结合受众预期和语体来讨论“虽然”与“别看”的使用条件:在涉及受众现实或潜在预期的互动性语体中多用“别... 文章从言者表达视角总结出“虽然”和“别看”各自适用的“让步—转折”语义类型。对于二者都适用的语义类型,我们在互动会话中结合受众预期和语体来讨论“虽然”与“别看”的使用条件:在涉及受众现实或潜在预期的互动性语体中多用“别看”;在不涉及受众预期、言者直接表达观点的论述语体中多用“虽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者视角 互动会话 受众预期 语体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