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溴化锌-卤化正四丁基铵高效催化合成苯乙烯环状碳酸酯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建敏 王路 +3 位作者 王亚丽 屈学俭 蒋大振 肖丰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2-505,共4页
溴化锌-卤化正四丁基铵二元催化剂高效催化合成苯乙烯环状碳酸酯,当n-Bu4NI/ZnBr2摩尔比为2时,在短时间内(30min)可将苯乙烯环氧化物几乎完全转化为环状碳酸酯,无其它副产物的生成.在ZnBr2/n-Bu4NX的催化体系中加入Au/SiO2氧化催化剂时... 溴化锌-卤化正四丁基铵二元催化剂高效催化合成苯乙烯环状碳酸酯,当n-Bu4NI/ZnBr2摩尔比为2时,在短时间内(30min)可将苯乙烯环氧化物几乎完全转化为环状碳酸酯,无其它副产物的生成.在ZnBr2/n-Bu4NX的催化体系中加入Au/SiO2氧化催化剂时,能将苯乙烯直接氧化,然后碳酰化实现“一锅法”制备环状碳酸酯.在此合成路线中担载的纳米金催化第一步苯乙烯环氧化反应;ZnBr2/n-Bu4NBr催化第二步CO2环加成反应.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80℃,1MPa,4h)将环状碳酸酯的产率提高到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环状碳酸酯 苯乙烯 苯乙烯环氧化物 二氧化碳 溴化锌-卤化正四丁基铵 au/sio2
下载PDF
Au/SiO_2纳米复合型材料的光吸收性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勤诚 俞国庆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3-786,共4页
在室温下用离子束溅射-沉积工艺在石英基材上生成Au-SiO2复合薄膜。把生成薄膜从500~900℃(分别保温5min)分五个不同温度进行退火处理。用X光衍射方法(XRD)对薄膜结构进行了测试,得到Au-SiO2纳米复合薄膜未退火(as—dep)和退火... 在室温下用离子束溅射-沉积工艺在石英基材上生成Au-SiO2复合薄膜。把生成薄膜从500~900℃(分别保温5min)分五个不同温度进行退火处理。用X光衍射方法(XRD)对薄膜结构进行了测试,得到Au-SiO2纳米复合薄膜未退火(as—dep)和退火后的X射线衍射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经过700℃退火处理复合薄膜中Au粒子在薄膜中分布状态和颗粒大小。用分光计测试薄膜光吸收特性,吸收光谱范围为190~1000nm,发现退火温度从500~700℃,光谱吸收峰有明显红移存在,而在更高温度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几乎都不变。这与X射线衍射检测吻合。并用德鲁特(Drude)模型给于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薄膜 光吸收 离子束溅射沉积工艺 ausio2
原文传递
水/甲苯界面制备均匀可循环SERS基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雪姣 梅金华 +4 位作者 倪丹丹 郭清华 徐敏敏 姚建林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63-1566,共4页
采用在沸水浴中还原硅酸钠的方法制备壳层约为4 nm的Au@SiO2核壳纳米粒子,利用水/甲苯两相界面诱捕出其单粒子层膜并将其转移到硅片上.作为对比,采用化学方法在氧化铟锡(ITO)玻璃表面自组装了Au@SiO2膜.以1,4-对苯二硫作为探针分子考察... 采用在沸水浴中还原硅酸钠的方法制备壳层约为4 nm的Au@SiO2核壳纳米粒子,利用水/甲苯两相界面诱捕出其单粒子层膜并将其转移到硅片上.作为对比,采用化学方法在氧化铟锡(ITO)玻璃表面自组装了Au@SiO2膜.以1,4-对苯二硫作为探针分子考察了它们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活性以及可循环使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u@SiO2核壳粒子可避免待测分子与基底直接接触,NaBH4溶液可作为基底循环的洗涤剂,经化学组装的基底可循环性较差,每次洗涤后SERS效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两相界面形成的单粒子致密膜的SERS效应稳定性较好,循环性能较高,洗涤10次后SERS效应仍未明显降低,因此该膜可作为循环使用的SERS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 甲苯/水界面 SERS基底 循环性能
下载PDF
Au@SiO_2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Cyt c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宇艳 鲜跃仲 +3 位作者 刘芳 胡艺 周丽绘 金利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2,共5页
研究Au@SiO2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细胞色素c(Cytc)的电催化行为.Cytc在该修饰电极上表现出一对氧化还原峰,且在1.0×10-7~2.0×10-5mol/L浓度范围内.Cytc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5.0×10-... 研究Au@SiO2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细胞色素c(Cytc)的电催化行为.Cytc在该修饰电极上表现出一对氧化还原峰,且在1.0×10-7~2.0×10-5mol/L浓度范围内.Cytc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5.0×10-8mol/L(S/N=3).还应用紫外可见光谱考察了Au@SiO2复合纳米材料的生物兼容性,结果表明,Au@SiO2材料为Cytc提供了一个“近水”的微环境,使其在该修饰电极表面不易变性,因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 c au@sio2 复合纳米材料
下载PDF
Au@SiO_2纳米核壳结构的制备及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谭恩忠 殷鹏刚 +2 位作者 黄伟峰 于舸 于春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67-3270,共4页
采用一种新方法制备了Au@SiO2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利用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产物的形貌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以对巯基苯甲酸(PMBA)作为探针分子,分析了Au@SiO2颗粒的SERS特性,结果表明Au@SiO2/PMBA具有稳定的SERS信号;通过控制... 采用一种新方法制备了Au@SiO2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利用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产物的形貌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以对巯基苯甲酸(PMBA)作为探针分子,分析了Au@SiO2颗粒的SERS特性,结果表明Au@SiO2/PMBA具有稳定的SERS信号;通过控制SiO2前驱体(TEOS)的使用量,成功实现了对SiO2层厚度的调节;研究了Au@SiO2颗粒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在pH 10的溶液中,SiO2壳层在24h内被明显腐蚀,96h后完全消失。此工作将为Au@SiO2的制备、存放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 核壳结构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腐蚀法
下载PDF
不同金颗粒尺寸的Au@SiO_2纳米粒子拉曼增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晶亮 李若平 +2 位作者 王立卫 韩俊鹤 黄明举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5-250,共6页
制备壳厚为2~3nm,核尺寸为15、25、50nm的Au@SiO2纳米粒子代替Au纳米粒子,用来研究电磁场耦合强度与粒子尺寸和间距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处在硅衬底上核尺寸为50nm的Au@SiO2纳米粒子增强效果更佳。为了进一步提高Au@SiO2纳米粒... 制备壳厚为2~3nm,核尺寸为15、25、50nm的Au@SiO2纳米粒子代替Au纳米粒子,用来研究电磁场耦合强度与粒子尺寸和间距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处在硅衬底上核尺寸为50nm的Au@SiO2纳米粒子增强效果更佳。为了进一步提高Au@SiO2纳米粒子的拉曼活性,将核尺寸为50nm的Au@SiO2纳米粒子置于光滑的金表面,结果表明罗丹明6G的信号获得了更大的增强。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分别计算了不同粒径、间距和处在不同基底材料上的Au纳米粒子二聚体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结果表明粒子尺寸越大,间距越小,处在金衬底上的Au纳米粒子二聚体电磁场耦合强度越高,这与实验结果完全相符。另外,粒子间的耦合方式从粒子间隙转移到粒子与衬底之间,克服了粒子间距不可控的问题。这为获得灵敏度和稳定性更高的拉曼活性基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au@sio2 纳米粒子 时域有限差分 二聚体 电磁场耦合
原文传递
Au/SiO_2复合薄膜的紫外光还原制备与光吸收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波 魏长平 孙小飞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1-224,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利用紫外光辐射还原金(Au)得到了高均匀性Au/SiO2复合薄膜,并用SEM、TEM、XRD、UV-Vis光谱等手段对薄膜样品进行了性能表征,讨论了紫外光对金纳米粒子的还原机理。XRD结果表明,均匀分散于非晶SiO2中的Au纳米粒子呈现出... 通过溶胶-凝胶法,利用紫外光辐射还原金(Au)得到了高均匀性Au/SiO2复合薄膜,并用SEM、TEM、XRD、UV-Vis光谱等手段对薄膜样品进行了性能表征,讨论了紫外光对金纳米粒子的还原机理。XRD结果表明,均匀分散于非晶SiO2中的Au纳米粒子呈现出面心立方多晶相;SEM结果表明,所得到的Au/SiO2复合薄膜中,纳米颗粒的尺寸较小,分布均匀;复合薄膜的UV谱表明,Au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以及nAu/nSi的改变,从585nm附近逐渐红移至600nm附近,并逐渐增强,同时,nAu/nSi较大的3个薄膜样品分别在820,900和830nm附近的近红外区出现了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sio2 复合薄膜 紫外辐射 光吸收性能
下载PDF
Mn(Ⅲ)TPP-Au/SiO_2复合催化剂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的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娟 王延吉 +1 位作者 边丽 魏雨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2,共6页
以包含巯基和吡啶基官能团的巯基吡啶为桥联剂,实现了四苯基锰卟啉(Mn(Ⅲ)TPP)在5%Au/SiO2催化剂上的固载化,合成了新型复合催化剂Mn(Ⅲ)TPP-Au/SiO2。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空气... 以包含巯基和吡啶基官能团的巯基吡啶为桥联剂,实现了四苯基锰卟啉(Mn(Ⅲ)TPP)在5%Au/SiO2催化剂上的固载化,合成了新型复合催化剂Mn(Ⅲ)TPP-Au/SiO2。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空气氧化环己烷制环己酮和环己醇为探针反应,在不加入任何溶剂或助催化剂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压力、温度、时间等对Mn(Ⅲ)TPP-Au/SiO2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Ⅲ)TPP-Au/SiO2复合催化剂与未固载金属卟啉的5%Au/SiO2催化剂相比,在空气氧化环己烷反应中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在最优化反应条件下,环己烷转化率与酮醇总选择性分别为5.39%和88.74%。此外,该催化剂还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锰卟啉 au/sio2 空气 氧化 环己烷
下载PDF
Au@SiO_2单层膜间耦合效应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迪君 张雪姣 +2 位作者 徐敏敏 姚建林 顾仁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2-1265,共4页
借助水/油两相界面自组装形成致密排列且有序稳定的Au@SiO2单层膜,通过膜层层转移到固相基底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纳米粒子层数的SERS基底,成功在同一硅片上制备了六层Au@SiO2纳米粒子膜,研究了不同膜层数与SERS信号的关系,结合SERS成... 借助水/油两相界面自组装形成致密排列且有序稳定的Au@SiO2单层膜,通过膜层层转移到固相基底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纳米粒子层数的SERS基底,成功在同一硅片上制备了六层Au@SiO2纳米粒子膜,研究了不同膜层数与SERS信号的关系,结合SERS成像技术可测定纳米粒子膜在基底上的层数。通过改变探针分子在多层纳米粒子膜上的位置,研究了纳米粒子膜间的耦合增强效应。研究表明,同一层膜表面探针分子的SERS信号分布均匀,随膜层数的增加,SERS信号明显增强,当膜层达到第五层时探针分子的SERS信号最强,之后几乎保持不变,说明SERS信号主要来源于表层的五层纳米粒子膜,位于五层以下纳米粒子对SERS效应并没有贡献。固定探针分子仅吸附于底层纳米粒子表面,当再覆盖一层裸露纳米粒子膜后,SERS信号达到最大,其主要源于热点的增强作用占主导地位,而覆盖至第三层时,SERS信号反而出现微小减弱,这是由于多层的Au@SiO2纳米粒子膜影响了激发光以及信号的传播,但粒子间产生的耦合效应仍对底层的探针分子起增强作用,当覆盖至五层Au@SiO2膜后,探针分子SERS信号完全消失,由此说明纳米粒子单层膜控制在三层以内可有效检测底层及以上所有纳米粒子上吸附分子的SERS信号,该结果为制备理想SERS基底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 单层纳米粒子膜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耦合效应 探针
下载PDF
Au、Au@SiO2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书刚 陈天磊 +1 位作者 张青 罗彦军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58-63,共6页
基于Frens法,通过对溶剂用量的调整,制备出粒径不同的金纳米颗粒(AuNPs),进而设计构建出壳层厚度不同的单分散的金包覆二氧化硅纳米核壳结构(Au@SiO2)。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实验条件变化所引起的金纳米颗粒形貌和尺寸的变化情况,并... 基于Frens法,通过对溶剂用量的调整,制备出粒径不同的金纳米颗粒(AuNPs),进而设计构建出壳层厚度不同的单分散的金包覆二氧化硅纳米核壳结构(Au@SiO2)。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实验条件变化所引起的金纳米颗粒形貌和尺寸的变化情况,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了随着颗粒形貌和尺寸的变化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峰位的变化;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一步表征了通过壳层厚度的调节,金包覆二氧化硅纳米核壳结构吸收峰位的移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纳米颗粒 金包覆二氧化硅颗粒 核壳结构
原文传递
L-胱氨酸功能化的Au@SiO_2-DPTS比色检测Pb^(2+)
11
作者 杨倩 曹小红 +1 位作者 张志宾 刘云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以具有核-壳结构的Au@Si O2纳米颗粒为基底,用二乙基磷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DPTS)和L-胱氨酸(L-Cystine)对其进行功能化修饰制备得二乙基磷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L-胱氨酸功能化纳米金粒子(L-Cys-Au@Si O2-DPTS),利用羧酸根及磷酸根与铅... 以具有核-壳结构的Au@Si O2纳米颗粒为基底,用二乙基磷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DPTS)和L-胱氨酸(L-Cystine)对其进行功能化修饰制备得二乙基磷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L-胱氨酸功能化纳米金粒子(L-Cys-Au@Si O2-DPTS),利用羧酸根及磷酸根与铅离子形成金属螯合物后,引起纳米粒子的聚集,导致溶液由酒红色变为蓝色,这种颜色的转变可通过肉眼直接识别,从而建立起一种简单,快速且的可用于现场实时检测Pb2+的可视化比色检测的方法。通过优化p H、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后,相较于Ni2+,Co2+,Mn2+等9种金属离子,L-Cys-Au@Si O2-DPTS对Pb2+显示出了极高的选择性。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检测Pb2+时,浓度在10-5~10-4mol/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3),最低检测限为3.43×10-8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 L-胱氨酸 二乙基磷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 比色检测 PB2+
下载PDF
FDTD simulation study of size/gap and substrate-dependent SERS activity study of Au@SiO_2 nanoparticles
12
作者 杨晶亮 李若平 +1 位作者 韩俊鹤 黄明举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17-124,共8页
We use Au@SiO2 nanoparticles(NPs) to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nostructure and activity for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Calculation simulation using the finite differ... We use Au@SiO2 nanoparticles(NPs) to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nostructure and activity for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Calculation simulation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t time domain method verifie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and further reveals that the particle siz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NPs play vital roles in the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better simulate the real experiment, a Au@SiO2 nanosphere dimer is placed on the silicon substrate and Au substrate, separate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 EM field coupling is due to the "hot spots" transferred from the NP–NP gaps to NP–surface of metal gaps,meanwhile, more "hot spots" occur. We also find that the signal intensity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position of the probe molecule. This work provid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M field enhan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 NPs FDTD SERS EM coupling
下载PDF
Au@SiO_2纳米Yolk/shell结构的可控合成及表征
13
作者 曹小芳 韩淑华 马莹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4年第12期15-17,共3页
在合成贵金属Au纳米颗粒的基础上,利用种子生长法制备Au@ZnO纳米核壳结构,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并利用酸刻蚀ZnO包裹层得到Au@SiO2纳米Yolk/shell结构,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及稳定性... 在合成贵金属Au纳米颗粒的基础上,利用种子生长法制备Au@ZnO纳米核壳结构,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并利用酸刻蚀ZnO包裹层得到Au@SiO2纳米Yolk/shell结构,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 包裹 核壳结构 Yolk/shell结构
下载PDF
Au/S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结构表征及光致发光特性
14
作者 李玉国 郑学垒 +2 位作者 彭瑞芹 翟冠楠 张晓森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和退火技术制备出Au/SiO2纳米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上述纳米复合薄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复合薄膜的表面上均匀分布着直径在100~300nm的金纳米颗粒。金... 采用磁控溅射和退火技术制备出Au/SiO2纳米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上述纳米复合薄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复合薄膜的表面上均匀分布着直径在100~300nm的金纳米颗粒。金纳米颗粒的大小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用荧光光谱仪(PL)对薄膜的光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发波长为325nm时,分别在525nm和560nm处出现两个发光峰;在激发波长为250nm时,在325nm处出现发光峰,这一发光峰可能与非晶SiO2的结构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 纳米复合薄膜 磁控溅射 光致发光
下载PDF
Enhanced nonlinear optical absorption of Au/SiO_2 nano-composite thin films
15
作者 赵翠华 张波萍 尚鹏鹏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5539-5543,共5页
Nano metal-particle dispersed glasses are the attractive candidates for nonlinear optical material applications. Au/SiO2 nano-composite thin films with 3 vol% to 65 vol% Au are prepar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 Nano metal-particle dispersed glasses are the attractive candidates for nonlinear optical material applications. Au/SiO2 nano-composite thin films with 3 vol% to 65 vol% Au are prepar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uttering. Au particles as perfect spheres with diameters between 10 nm and 30 nm are uniformly dispersed in the SiO2 matrix. Optical absorption peaks due to th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of Au particles are observed. The absorption property is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u content, showing a maximum value in the films with 37 vol% Au. The absorption curves of the Au/SiO2 thin films with 3 vol% to 37 vol% Au accord well with the theoretic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a obtained from Mie resonance theory. Increasing Au content over 37 vol% results in the partial connection of Au particles, whereby the intensity of the absorption peak is weakened and ultimately replaced by the optical absorption of the bulk. The band gap decreases with Au content increasing from 3 vol% to 37 vol % but increases as Au content further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 nano-composite film plasma sputtering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a
下载PDF
Au/SiO_2纳米复合膜的形貌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爱春 李玉国 +2 位作者 卓博世 郑学垒 彭瑞芹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7-171,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和退火法在Si(111)衬底上制备Au/SiO2纳米复合薄膜,并在两种实验模式下进行退火处理。模式A:不同的退火温度,退火20min;模式B:退火温度1 000℃,不同的退火时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方法(XRD)和光致发光(PL)... 采用磁控溅射和退火法在Si(111)衬底上制备Au/SiO2纳米复合薄膜,并在两种实验模式下进行退火处理。模式A:不同的退火温度,退火20min;模式B:退火温度1 000℃,不同的退火时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方法(XRD)和光致发光(PL)等测试手段对退火后的Au/SiO2纳米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了分析。SEM结果表明,在模式A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增加,Au纳米颗粒的大小先增加后减小,这与XRD测试结果相吻合。PL结果表明,在模式B情况下,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发光峰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在325nm波长下激发,440nm的发光峰与Au颗粒的大小和数量有关,而523nm的发光峰与纳米复合膜的结构有关,这与SEM平面图相吻合。实验结果表明,Au/SiO2纳米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发光特性与退火温度及退火时间有很强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二氧化硅 纳米复合膜 溅射 光致发光 纳米结构
下载PDF
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Au/SiO2薄膜的制备与光吸收特性
17
作者 张波萍 焦力实 +1 位作者 张芸 李向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990-993,共4页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法制备了金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薄膜,其分散颗粒的体积分数和平均直径分别为3%~65%和10nm~30nm.吸收光谱研究表明,Au/SiO2薄膜在560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吸收峰的强度随Au含量的增加而增强,Au含量...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法制备了金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薄膜,其分散颗粒的体积分数和平均直径分别为3%~65%和10nm~30nm.吸收光谱研究表明,Au/SiO2薄膜在560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吸收峰的强度随Au含量的增加而增强,Au含量在37%的附近,Au/SiO2薄膜在560 nm波长处表现的吸收峰呈最大的吸收强度.当Au分散颗粒的含量超过了其分散限度后,吸收峰的强度随Au含量的增加而减弱.用Mie散射理论对吸收光谱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 au/sio2 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 溅射法
下载PDF
Au/SiO_2复合纳米颗粒膜的制备及退火行为研究
18
作者 张秋霞 李玉国 +3 位作者 王建波 张敬尧 崔传文 张月甫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7年第12期1059-1062,共4页
室温下用磁控溅射法在Si(111)衬底上生成Au/SiO2复合纳米颗粒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方法(XRD)对不同温度退火后的Au/SiO2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SEM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Au纳米颗粒先形成大的... 室温下用磁控溅射法在Si(111)衬底上生成Au/SiO2复合纳米颗粒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方法(XRD)对不同温度退火后的Au/SiO2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SEM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Au纳米颗粒先形成大的聚集后出现分布均匀的超微颗粒。XRD结果显示700℃时Au的衍射峰最强,随后峰强有所减弱,这与SEM检测结果相吻合。另外实验结果证实在1000℃退火时自组装生成空间分布均匀(直径约为70nm)的Au纳米点,可以用来作为生长一维纳米材料的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颗粒膜 磁控溅射 金/二氧化硅 自组装 模板
下载PDF
Au@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14
19
作者 范晓敏 邹文君 +1 位作者 顾仁敖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金溶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制备以金为核,二氧化硅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柠檬酸钠和氯金酸的比例控制,通过调节TEOS的量和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厚...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金溶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制备以金为核,二氧化硅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柠檬酸钠和氯金酸的比例控制,通过调节TEOS的量和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厚度.以苯硫酚为探针分子研究了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与二氧化硅壳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内核电磁场增强效应随着二氧化硅壳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弱,且其衰减速度比具有相同尺度的双金属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慢.此外,探针分子主要以物理作用吸附在二氧化硅的表面,可通过洗涤方法将探针分子除去,从而可使该复合结构基底用于循环SERS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核壳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磁场增强
下载PDF
Au/SiO_2纳米多层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质表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芸 张波萍 +2 位作者 焦力实 张海龙 李向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730-3735,共6页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2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多层复合薄膜.研究了在保持Au单层颗粒膜沉积时间一定时薄膜厚度一定、变化SiO2的沉积时间及SiO2的沉积时间一定而改变薄膜厚度时,多层薄膜在薄膜厚度方向的微观结构对吸收光谱的影...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2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多层复合薄膜.研究了在保持Au单层颗粒膜沉积时间一定时薄膜厚度一定、变化SiO2的沉积时间及SiO2的沉积时间一定而改变薄膜厚度时,多层薄膜在薄膜厚度方向的微观结构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纳米层状结构的Au/SiO2多层薄膜在560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吸收峰的强度随Au颗粒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在Au颗粒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复合薄膜光学吸收强度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当金属颗粒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金属颗粒相互接触,没有观察到纳米层状结构,薄膜不显示共振吸收峰特征.用修正后的M-G(Maxwell-Garnett)理论对吸收光谱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纳米复合薄膜 多靶磁控溅射 吸收光谱 有效介质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