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心房室结和房室束的光镜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凌凤东 孔祥云 +2 位作者 林奇 杨月鲜 赵根然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1期18-23,116,123,共8页
本文对13例人心标本房室结和房室束的形态及位置,作了连续切片观察。1.房室结为一扁长形结构,其横切面呈右侧微凸的三角形,有时切面呈梭形或半卵圆形。成人房室结大小为3.5×3.3×1.1 mm^(3)。有5例房室结表面的右心房心内膜隆... 本文对13例人心标本房室结和房室束的形态及位置,作了连续切片观察。1.房室结为一扁长形结构,其横切面呈右侧微凸的三角形,有时切面呈梭形或半卵圆形。成人房室结大小为3.5×3.3×1.1 mm^(3)。有5例房室结表面的右心房心内膜隆起。2.房室结位于二尖瓣与三尖瓣附着缘之间的房室隔内,成人房室结距冠状窦口1.8~5.8 mm,距右心房心内膜0.3~0.7 mm,距三尖瓣隔侧瓣上缘3.3~7.5 mm。结左侧紧贴中心纤维体。3.房室结可分为浅、深两部,浅部纤维纵行止于结的下端。1例深部又分为上、下两部。在结表面右心房心内膜隆起的标本上,结右侧的心房肌覆盖层止于心内膜。结的上缘、右侧面及后缘与房肌相连。4.成人房室束长5.7~7.9 mm,直径1.1~1.5 mm。房室束前部有7例在肌性室间隔顶部;3例在肌性室间隔左侧;2例在肌性室间隔肌肉内部。1例经行特殊,由肌性室间隔顶部至其左侧,最后至肌性室间隔内部偏右侧而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 房室束 人心
下载PDF
兔房室结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志坤 孔祥云 凌凤东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85-88,共4页
利用显微镜观察了20例兔心房室结的连续切片。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口前上方,三尖瓣隔瓣的上方,中心纤维体的右侧,形似不规则的三角体。大小为2.81×1.61×0.38mm。有前、中、后三束心房肌分别在房室结的上端、后端和后下端进入结... 利用显微镜观察了20例兔心房室结的连续切片。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口前上方,三尖瓣隔瓣的上方,中心纤维体的右侧,形似不规则的三角体。大小为2.81×1.61×0.38mm。有前、中、后三束心房肌分别在房室结的上端、后端和后下端进入结内。房室结主要由 P 细胞和 T 细胞组成,它们分别构成上结区和下结区,后者延续为房室束。副房室结出现率25%,位于房室束穿通部的上方或主动脉根和中心纤维体转折处的房间隔右侧心内膜下。副房室结主要由 P 细胞组成。副结在临床和心电图诊断方面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房室结 形态学
下载PDF
胎儿房室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志坤 文小军 +2 位作者 杨文亮 杨书善 郭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01-506,共6页
利用光镜观察了20例胎儿房室结、房室束和左、右束支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化学特征.结果如下:1、胎儿房室结位于三尖瓣隔侧瓣上方,中心纤维体右侧.结右侧有普通心肌组成的覆盖层.房室结可分深浅两部.浅部纤维平行排列,垂直下行,止于结的下端... 利用光镜观察了20例胎儿房室结、房室束和左、右束支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化学特征.结果如下:1、胎儿房室结位于三尖瓣隔侧瓣上方,中心纤维体右侧.结右侧有普通心肌组成的覆盖层.房室结可分深浅两部.浅部纤维平行排列,垂直下行,止于结的下端.深部可分为上和下部.深部向后延伸与房间隔肌相连,向前延续为房室束.深部向左深入中心纤维体内形成许多细胞岛.2、房室束横断面大多为三角形,外包有疏松结缔组织鞘.房室束的前部与肌性室间隔嵴的关系是:位于嵴左侧者4例,右侧者3例,居中者3例.3、胎儿房室结内的糖原呈强阳性,5’-Nase弱阳性,SDH弱阳性,AKP弱阳性或阴性,ACP呈强阳性.最后结合结果讨论了房室结延搁传导、纵向分离的形态学基础和胎儿传导组织的代谢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 房室束 心脏 胎儿 组织学 组织化学
下载PDF
心肌缺血对大鼠房室交界区的形态学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洪海 杨林 +2 位作者 吴庚华 吴宝金 朱永泽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在大鼠心肌缺血模型上研究房室交界区 (房室结及房室束 )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SD大鼠 2 0只 ,分为 2 4h实验组、48h实验组、72h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皮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5mg/Kg。取材心房室交界区 ,常规石蜡切片 ,HE或Masson... 目的 :在大鼠心肌缺血模型上研究房室交界区 (房室结及房室束 )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SD大鼠 2 0只 ,分为 2 4h实验组、48h实验组、72h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皮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5mg/Kg。取材心房室交界区 ,常规石蜡切片 ,HE或Masson三色染色 ,光镜下观察和照相。结果 :3个缺血实验组一般心肌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均已出现 ;72h实验组的房室交界区表现为传导细胞边界不清 ,胞浆嗜酸性增强 ,细胞核染色加深 ,传导细胞间的毛细血管扩张 ,而且房室束区的缺血变化比房室结区严重。结论 :心肌缺血时 ,传导系统缺血的情况没有一般心肌严重 ,没有一般心肌反应快 ,分布也不均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交界区 房室束 房室结 心肌缺血 大鼠 心律失常 心传导系 形态学
下载PDF
山羊房室结的图像定量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文小军 马方 +1 位作者 李洁 郭志坤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 在于获得羊房室结组织学定量分析的详细资料。方法 采用房室结常规石蜡切片 ,HE、VanGieson、Masson染色和HPIAS 10 0 0高清晰度彩色图文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青年羊和老年羊P细胞的面积分别是 35 2 6 μm2 、5 8 2 3μ... 目的 在于获得羊房室结组织学定量分析的详细资料。方法 采用房室结常规石蜡切片 ,HE、VanGieson、Masson染色和HPIAS 10 0 0高清晰度彩色图文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青年羊和老年羊P细胞的面积分别是 35 2 6 μm2 、5 8 2 3μm2 ;T细胞面积分别是 4 88μm2 、136 9μm2 ;薄肯野细胞的面积分别是16 7 2 μm2 、312 2 μm2 。结论 细胞面积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参数可用来区分各类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 年龄变化 山羊 图像分析
下载PDF
蝙蝠葛碱和利多卡因对人心房和兔房室结细胞动作电位及窦房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朱接全 潘铁成 +1 位作者 曾繁典 胡崇家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4-247,共4页
蝙蝠葛碱(Dau)浓度依赖性抑制病人心房纤维及家兔房室结细胞APA,V_(max),减慢SR,病人心房纤维SP_4亦明显降低,并延长房室结细胞APD_(90)。利多卡因(Lid)在治疗浓度对AP各参数无明显影响,100μmol/L时明显降低病人心房纤维APA,V_(max),30... 蝙蝠葛碱(Dau)浓度依赖性抑制病人心房纤维及家兔房室结细胞APA,V_(max),减慢SR,病人心房纤维SP_4亦明显降低,并延长房室结细胞APD_(90)。利多卡因(Lid)在治疗浓度对AP各参数无明显影响,100μmol/L时明显降低病人心房纤维APA,V_(max),30μmol/L时降低兔房室结细胞V_(max)和SP_4。在两种标本,SR均呈减慢趋势。Dau明显延长家兔SACT,对SNRT,CSNRT,SNRTI和HR无明显影响,但与Lid合用可使CSNRT明显延长。提示Dau明显抑制窦房结传导功能,与Lid合用时使其自律性亦明显降低。Dau抑制心房纤维和房室结细胞AP可能为其临床上有效地治疗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主要电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葛碱 利多卡因 窦房结 房室结
下载PDF
室房逆传的再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惠杰 刘志华 +5 位作者 宋建平 杨向军 王立志 刘明 沈坚冰 蒋文平 《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在体房室结无室房逆传或逆传功能明显低于房室顺传的机制。方法对128例心脏介入性诊疗术患者 ,分别作心房、心室刺激 ,观察经房室结顺传及室房逆传的电生理特征。结果除2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外 ,107例房室顺传文氏点大于150次/m... 目的探讨在体房室结无室房逆传或逆传功能明显低于房室顺传的机制。方法对128例心脏介入性诊疗术患者 ,分别作心房、心室刺激 ,观察经房室结顺传及室房逆传的电生理特征。结果除2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外 ,107例房室顺传文氏点大于150次/min;有经房室结室房逆传者12例 (11.2% ) ,其中室房逆传文氏点10例小于130次/min ,2例为130次/min。95例 (88.8 % )及2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均无室房逆传。结论绝大多数在体房室结固有逆传功能明显低于房室顺传 ,或呈单向传导。房室旁道和/或房室结逆传快径路是室房逆传良好的主要原因及形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病症的根本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房逆传 房室结 射频消融 房室旁道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房室交界区的特化心肌纤维构筑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永泽 谭允西 +1 位作者 陆光庭 韩洵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本研究用连续切片方法,在光镜下观察了房室交界区特化心肌纤维的构筑。人房室结的后端向后分叉,发出左、右后延伸。房室结可分为浅、深两层。深层又可分出上、下两部。浅层纤维垂直行,在结的前端加入深层。深层下部系结的主轴,纤维纵行... 本研究用连续切片方法,在光镜下观察了房室交界区特化心肌纤维的构筑。人房室结的后端向后分叉,发出左、右后延伸。房室结可分为浅、深两层。深层又可分出上、下两部。浅层纤维垂直行,在结的前端加入深层。深层下部系结的主轴,纤维纵行,在结的后端加入右后延伸。深层上部的纤维斜行,在结的后端加入左后延伸;在前端并入深层下部。房室束前部的纵行分离比后部明显。束分叉部的左下部延续为左后分支;左上及中间上部为左前分支;右侧及中间下部为右束支。本文就房室交界区内的双路或多路传导途径、纵行分离及折返的形态学依据,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 房室束 纤维构筑 心肌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殷永强 钟毅 +1 位作者 高鸿 刘艳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1.5~2.8kg,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n=8):对照组(C组),以12ml/kg速度持续泵注生理盐水;造成心动过缓最低剂量组(D1组),负荷量10μg/...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1.5~2.8kg,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n=8):对照组(C组),以12ml/kg速度持续泵注生理盐水;造成心动过缓最低剂量组(D1组),负荷量10μg/kg,持续泵注量5μg·kg-1·h-1;6倍剂量组(D2组),负荷量60μg/kg,持续泵注量30μg·kg-1·h-1。麻醉家兔,分离右侧股动脉并置管,实时监测MAP和HR。右侧颈外静脉置入起搏电极,深度位于上腔静脉下段和右心房交界处,通过程控刺激的方法获取窦房结、房室结的功能指标。于右美托咪定泵注前(T0)、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后20~30min(T1)、50~60min(T2)测量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结总恢复时间(TRT),和房室结前传功能2∶1点。结果 C组各时点SNRT、CSNRT、TRT和2∶1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1、T2时D1组和D2组SNRT、CSNRT和TRT明显延长,T1时D1组和D2组2∶1点明显缩短,T2时D2组2∶1点明显缩短(P〈0.05)。与T1时比较,T2时D1组SNRT、CSNRT和TRT明显缩短,2∶1点明显延长(P〈0.05)。与C组比较,T1、T2时D1组和D2组SNRT、CSNRT和TRT明显延长,T1时D1组和D2组2∶1点明显缩短,T2时D2组2∶1点明显缩短(P〈0.05)。与D1组比较,T1、T2时D2组SNRT、CSNRT和TRT明显延长,2∶1点明显缩短(P〈0.05)。结论 10μg/kg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泵注结束后对家兔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抑制较显著,并在短时间内有所恢复(≤1h),而60μg/kg负荷量抑制效应更明显,并持续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窦房结 房室结
下载PDF
狗心中心纤维体的组织学结构及其与心脏传导系统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志坤 文小军 +3 位作者 杨文亮 杨书善 张红旗 郭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利用光镜观察了12只杂种成年狗心中心纤维体的组织学结构及其与房室结、房室束的关系.狗中心纤维体为软骨组织.房室结位于中心纤维体的右侧,二者紧密相贴.房室束恒定地穿中心纤锥体.结合狗心电图的观察结果证明,中心纤维体的软骨是一种... 利用光镜观察了12只杂种成年狗心中心纤维体的组织学结构及其与房室结、房室束的关系.狗中心纤维体为软骨组织.房室结位于中心纤维体的右侧,二者紧密相贴.房室束恒定地穿中心纤锥体.结合狗心电图的观察结果证明,中心纤维体的软骨是一种正常组织,并不影响房室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纤维体 房室结 房室束
下载PDF
成人心传导系统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一璇 姚青松 +1 位作者 王慧君 祝家镇 《解剖学研究》 CAS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进一步观察成人心传导系统的超微结构。方法 对窦房结、房室结采用纵切法 ,分别于其头、体、尾部切取 1mm3 组织各两块 ;房室束分叉部采用横切法切取其分叉部的近、远段组织各两块 ,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窦房结头部或头体... 目的 进一步观察成人心传导系统的超微结构。方法 对窦房结、房室结采用纵切法 ,分别于其头、体、尾部切取 1mm3 组织各两块 ;房室束分叉部采用横切法切取其分叉部的近、远段组织各两块 ,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窦房结头部或头体交界部见P细胞 3~ 4个环抱成团 ,团内细胞互相广泛连接 ,构成一个电传导装置 ;(2 )窦房结和房室结可见有功能下降的明细胞与代偿性功能增强的暗细胞相并列 ;(3)结细胞退行性变与纤维组织增生并举 ;(4)窦房结的退行性变化从外侧部、尾部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传导系统 窦房结 房室结 超微结构 成人
下载PDF
不同力竭运动对心脏传导系统HIF-1α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常芸 杨红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5-541,共7页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脏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能量代谢因子HIF-1α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特点,为阐明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力竭运动组和反复力竭运动组...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脏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能量代谢因子HIF-1α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特点,为阐明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力竭运动组和反复力竭运动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于力竭运动后0、4、12及24小时应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定位并收集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方法研究细胞能量代谢因子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不同力竭运动后心脏窦房结、房室结、浦肯野氏纤维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在运动后即刻显著升高(P<0.01),之后下降,尤其以4小时下降最为显著(P<0.01)。而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分别在运动后12小时和24小时再次升高(P<0.01)。比较不同力竭运动后心脏传导系统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以反复力竭运动后改变更为显著(P<0.01)。结论:力竭运动后即刻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HIF-1α呈现出mRNA和蛋白水平的异常高表达和随后时段的异常低表达是心脏传导组织对缺氧与恢复的适应性反应,不仅显现出HIF-1α在力竭运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可以反映大强度运动后心脏的缺氧程度以及心肌能量代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缺氧诱导因子-1Α 窦房结 房室结 浦肯野氏纤维
下载PDF
阵发性高度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洪勇 殷召 +6 位作者 刘利峰 毛帅 赵蓓 刘莉 周莉 夏会会 王守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94-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高度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电生理特点,明确传导阻滞位置,指导起搏器植入治疗。方法34例因阵发性高度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根据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房室结阻滞组(16... 目的探讨阵发性高度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电生理特点,明确传导阻滞位置,指导起搏器植入治疗。方法34例因阵发性高度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根据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房室结阻滞组(16例)和希蒲传导系统阻滞组(1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和电生理特点。结果两组患者体表心电图PR间期无统计学差异,体表心电图提示宽QRS波及合并束支传导阻滞者容易发生希蒲系统传导阻滞[(96.50±12.59)ms vs.(131.28±30.18)ms,P<0.001;12.5%vs.83.33%,P=0.001],2型糖尿病、合并瓣膜或瓣环钙化者更易发生希蒲系统阻滞(0%vs.38.9%,P<0.05;12.5%vs.83.33%,P=0.001);同时希蒲系统阻滞在临床上常以晕厥为首发症状(0%vs.66.67%,P<0.001)。结论阵发性高度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合并2型糖尿病、束支传导阻滞及瓣膜或瓣环钙化时的阻滞点多位于希蒲系统,晕厥发生率更高;阵发性高度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阻滞位置,及早起搏器植入治疗可避免晕厥甚至猝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电生理检查 房室结 希蒲系传导系统 起搏器
下载PDF
山羊房室结、房室束及束支的形态学增龄改变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方 文小军 +2 位作者 郭志坤 蔡新华 赵炳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 :探讨山羊房室结组织的年龄变化规律。方法 :光镜、电镜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 :老年羊房室结内一般心肌细胞增加 60 % ,细胞间质增多 3 0 % ,胶原纤维增多 2 0 % ,出现脂肪细胞。电镜下老年羊房室结细胞内可见较多的脂褐素 ,线粒... 目的 :探讨山羊房室结组织的年龄变化规律。方法 :光镜、电镜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 :老年羊房室结内一般心肌细胞增加 60 % ,细胞间质增多 3 0 % ,胶原纤维增多 2 0 % ,出现脂肪细胞。电镜下老年羊房室结细胞内可见较多的脂褐素 ,线粒体紊乱脱嵴 ,溶酶体膜破裂溶解。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 ,羊房室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镜 电镜 房室结 房室束 束友 形态学 增龄改变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被引量:7
15
作者 尹立雪 蔡力 +12 位作者 李春梅 邓燕 程力剑 李爽 王珊 Tim Laske Nancy Rakow Terrell Williams Yong Zhao 郑昌琼 李德玉 汪天富 郑翊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8期492-495,共4页
目的 建立心腔内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引导监控下的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方法。方法  6只犬急性闭胸模型。经颈静脉插入超声导管确定希氏束和房室结准确空间位置、超声解剖结构标志及其内心肌激动顺序。引导心脏起搏或消融导管... 目的 建立心腔内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引导监控下的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方法。方法  6只犬急性闭胸模型。经颈静脉插入超声导管确定希氏束和房室结准确空间位置、超声解剖结构标志及其内心肌激动顺序。引导心脏起搏或消融导管到达靶组织 ,监控刺激电极植入过程和确认消融电极与心内膜面接触。分别释放电脉冲进行靶点起搏和射频消融 ,同步体表心电图QRS波形态确认实现希氏束起搏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果 实现了直接希氏束起搏 (1例 )和希氏束加室间隔起搏 (5例 )。希氏束起搏阈值为 :电压 (3 .0± 1 .0 )V ,脉宽 0 .5ms。希氏束起搏时导致了较早的室间隔电兴奋。窦性心律和希氏束起搏时QRS波宽度分别为 (59.7± 5 .3)ms和 (82 .8± 1 6 .6)ms (P =0 .0 2 )。完成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 40min(3~ 81min)和 3min(2~ 5min) ;平均X线曝光时间为 1 3min(1~ 55min)。病理解剖和组织切片表明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定位准确、效果肯定。结论 心腔内超声技术能够准确引导心脏介入导管实现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腔内超声引导 希氏束起搏 房室结消融 心脏电生理
原文传递
不同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脏传导系统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在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常芸 杨红霞 彭泽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8-314,330,共8页
目的:探讨大鼠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脏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骨架因子结蛋白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特点,为阐明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力竭组(4组)、2周反复力竭组(... 目的:探讨大鼠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脏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骨架因子结蛋白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特点,为阐明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力竭组(4组)、2周反复力竭组(4组)及其相应的安静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于力竭运动后即刻、4、12及24小时,先进行心电图(ECG)检测,随即应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定位并收集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团,采用免疫荧光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不同力竭运动后,部分大鼠发生心律失常,本研究建立的运动性心律失常模型成功。一次和反复力竭运动后,大鼠窦房结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规律基本一致,12小时窦房结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一次和反复力竭运动后,房室结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规律基本一致,运动后24小时下降较明显(P<0.05)。反复力竭运动后4小时浦肯野氏纤维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一次力竭后(P<0.05)。结论:不同力竭运动后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细胞骨架支撑因子结蛋白在mRNA和蛋白水平存在低表达,且反复力竭后心脏传导系统改变更明显,提示力竭运动可致心脏传导系统骨架因子结蛋白受损,可能是发生运动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结蛋白 窦房结 房室结 浦肯野氏纤维
下载PDF
大鼠心脏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光镜电镜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红 徐鹏霄 李积胜 《武警医学》 CAS 1995年第2期63-66,共4页
为了给基础及临床心传导系统的研究提供准确的形态学资料,对30只SD大鼠心脏窦房结(SAN)和房室结(AVN)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SAN主要位于右心房界沟上半部后方的心房壁内,几乎占据心房壁厚度的全部,介于心内... 为了给基础及临床心传导系统的研究提供准确的形态学资料,对30只SD大鼠心脏窦房结(SAN)和房室结(AVN)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SAN主要位于右心房界沟上半部后方的心房壁内,几乎占据心房壁厚度的全部,介于心内、外膜之间。窦房结动脉较恒定地穿过结区。AVN位于房间隔下部,二尖瓣前瓣与三尖瓣隔侧瓣附着缘之间的房室隔内。两种结组织均由起搏细胞(P细胞)和过渡细胞(T细胞)构成,此外,尚有少量脂肪组织、结缔组织,以及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心脏 窦房结 房室结 光镜 电镜 解剖
下载PDF
人体心脏房室结、房室环及主动脉后结的巨微解剖 被引量:5
18
作者 娄阳云 王征 +5 位作者 安国防 季华 孙凤侠 朱祖明 赵红军 陈启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解剖分离人体心脏房室结和房室环的结构,阐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通过体视显微镜解剖12例人体心脏的房室结、主动脉后结及房室环,再进行组织学观察,并绘图演示它们的结构关系。结果在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靠近冠状窦前缘... 目的解剖分离人体心脏房室结和房室环的结构,阐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通过体视显微镜解剖12例人体心脏的房室结、主动脉后结及房室环,再进行组织学观察,并绘图演示它们的结构关系。结果在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靠近冠状窦前缘处分别暴露了左、右房室环(12/12),直径分别为(0.69±0.12)mm、(0.78±0.13)mm。此处的左、右房室环穿行在房室隔内的心房肌与心室肌之间的间隙中,向房室结方向延伸。主动脉后结在主动脉根后方的房间隔中被探查到(7/9),它的后上方的房间隔间隙中有肌纤维与其相连,它的前下方分出左、右房室环,并且此处的左环比右环粗。在中心纤维体后方的心内膜下的深部,主动脉后结与房室结之间有直接的心肌组织连接通路,这条通路有别于另两条通路(左、右房室环)。结论主动脉后结和房室环可通过体视显微镜解剖暴露,主动脉后结与房室结之间有3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传导系统 房室结 房室环 房室束 体视显微术 解剖学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对房室结前向传导的影响与房室结前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金华 郭继鸿 +4 位作者 许原 张海澄 李学斌 陈冰 赵京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 评价三磷酸腺苷 (ATP)对房室结前向传导的影响与房室结前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19例预激综合征行射频消融术后且房室结前传文氏点等于或大于 15 0次/分的患者 ,测量房室结前传功能 (前传文氏点、2 :1点)和有效不应期 ,在心... 目的 评价三磷酸腺苷 (ATP)对房室结前向传导的影响与房室结前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19例预激综合征行射频消融术后且房室结前传文氏点等于或大于 15 0次/分的患者 ,测量房室结前传功能 (前传文氏点、2 :1点)和有效不应期 ,在心房起搏时静脉推注ATP,直至 0 .3 0mg/kg或出现房室前传阻断。结果 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平均为 (3 0 5 .79± 4 5 .0 1)ms,前传 2 :1点平均为(2 62 .63±2 4 .5 5 )ms,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平均为(2 3 5 .78± 5 9.2 4 )ms,阻断房室结前传所需ATP平均剂量为(0 .16±0 .0 5 7)mg/kg,总量平均为 (11.4±4 .5 3 )mg。房室结前传文氏点、2 :1点 (ms)与阻断其前向传导所需ATP剂量呈负相关 (r=- 0 .797,P <0 .0 1;r=- 0 .699,P <0 .0 1)。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与阻断其传导所需ATP剂量呈负相关(r=- 0 .4 65 ,P <0 .0 5 )。结论 阻断房室结前向传导所需ATP与房室结前传功能、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有明显相关性 ,房室结前传功能越好 ,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越短 ,阻断房室结前传所需ATP剂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三磷酸 房室结 电生理学 前向传导 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不同阻滞位置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洪勇 刘利峰 +1 位作者 殷召 王守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608-611,6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阻滞位置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32例因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房室结阻滞11例、希蒲传导系统阻滞21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分为两组,18例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 目的探讨不同阻滞位置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32例因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房室结阻滞11例、希蒲传导系统阻滞21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分为两组,18例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组),14例为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组),比较两组术后QRS宽度、心室电极感知、心室起搏阈值、心室电极阻抗、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结果14例患者成功行LBBaP,成功率93.3%(14/15)。LBBaP组术后QRS波群宽度较RVSP组明显缩短,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133.18±16.90)ms vs.(106.36±15.18)ms,P<0.001]。两组在电极感知、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是LBBaP组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长于RVSP组,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房室结阻滞患者和希蒲传导系统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QRS波群宽度明显缩短,但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106.00±7.58)ms vs.(108.90±5.34)ms,P=0.757]。在LBBaP组中有8例合并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束支阻滞得到校正,其中5例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给予双极起搏,术后QRS波宽度明显变窄。结论左束支区域起搏对于房室结阻滞和希蒲系传导系统阻滞导致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有较高成功率,即刻效果及安全性良好,起搏参数稳定;相对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可明显缩短QRS波宽度、保持心室同步性,尤其对于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电生理检查 房室结 希蒲系传导系统 起搏器 右心室间隔起搏 左束支区域起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