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与颗粒物浓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53
1
作者 杜川利 唐晓 +4 位作者 李星敏 陈闯 彭燕 董研 董自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3-1392,共10页
利用2007年以来西安郊区泾河观象台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资料和气象自动站资料以及探空资料,采用国标法、罗氏法和位温法三种不同方法计算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有一定差异,但日变化分布一致,可以用于分析边界层高度... 利用2007年以来西安郊区泾河观象台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资料和气象自动站资料以及探空资料,采用国标法、罗氏法和位温法三种不同方法计算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有一定差异,但日变化分布一致,可以用于分析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边界层高度季节变化明显,春、夏、秋和冬季边界层高度分别是1300,1200,820和800 m。边界层日变化与颗粒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冬季边界层顶高度低,三种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高,夏季则相反。PM2.5、PM1.0、PM1.0分别在PM10、PM2.5、PM10含量中有明显月变化,表明西安除了本地污染源之外,春季易受上游风沙天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高度 大气层结 粒子浓度 特征分析
下载PDF
几种典型地表粗糙度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周艳莲 孙晓敏 +3 位作者 朱治林 温学发 田静 张仁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7-896,共10页
本文分别利用最小二乘拟合迭代法、牛顿迭代法、TVM法和Martano法计算2003年长白山森林地表粗糙度。结果表明,Martano法计算结果偏小,其他三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不确定性分析表明,Martano法的不确定性与参与计算的数据量有关。拟合迭... 本文分别利用最小二乘拟合迭代法、牛顿迭代法、TVM法和Martano法计算2003年长白山森林地表粗糙度。结果表明,Martano法计算结果偏小,其他三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不确定性分析表明,Martano法的不确定性与参与计算的数据量有关。拟合迭代法和牛顿迭代法的不确定性在于,通常假设u*不随观测高度而变化,而实际u*随观测高度变化。若相邻两个观测高度之间的u*变化1%,地表粗糙度计算误差8.3%。TVM法由于参数C1的选取范围为0.9~1.05,引起地表粗糙度不确定性平均值为29.9%。经计算得到长白山森林在各种大气层结条件下的地表粗糙度,拟合迭代法得到的2003年稳定、中性和不稳定条件下的地表粗糙度年平均值分别为2.642、2.103和1.61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粗糙度 森林下垫面 计算方法比较 不确定性分析 大气稳定度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一场罕见的大雾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新荣 刘治国 +2 位作者 杨建才 刘新伟 程鹏 《干旱气象》 2006年第3期47-51,共5页
对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入冬以来中国东部最大范围的大雾天气过程,从大气环流形势背景及其调整和演变,天气气候背景,大气层结条件,近地面水汽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是在大气低层暖平流、大气层结相对稳定和充沛的... 对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入冬以来中国东部最大范围的大雾天气过程,从大气环流形势背景及其调整和演变,天气气候背景,大气层结条件,近地面水汽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是在大气低层暖平流、大气层结相对稳定和充沛的水汽条件下产生的,雾的消散需要雾区有冷空气入侵,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中国东部 大气层结 天气分析
下载PDF
民勤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稳定度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岳平 牛生杰 张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8-671,共4页
用2004年5月23—24日民勤基准气象站发生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加密探测,对大气热力参数“3θ”和动力参数“相对风暴螺旋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来临前到沙尘暴过境的前半期,大气温湿结构的分布有利于沙尘暴的发生、发展... 用2004年5月23—24日民勤基准气象站发生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加密探测,对大气热力参数“3θ”和动力参数“相对风暴螺旋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来临前到沙尘暴过境的前半期,大气温湿结构的分布有利于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沙尘暴过境的后期,大气层结调整到稳定状态,抑制了干对流的发展;沙尘暴天气结束后整层大气湿度增大,并出现了小雨天气。沙尘暴期间相对风暴螺旋度值小于雷暴等强烈湿对流的临界值,但仍然与沙尘暴的强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稳定度 相对风暴螺旋度 大气层结
下载PDF
内蒙古两类持续型沙尘暴的天气特征 被引量:21
5
作者 姜学恭 沈建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2-712,共11页
利用观测资料对内蒙古地区两种不同类型的持续型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气系统的稳定少动是这两类沙尘暴在同一地区长时间持续的共同原因。在这2次过程沙尘暴的持续期,大气层结的日变化受到不同程度削弱。主要原因是沙尘... 利用观测资料对内蒙古地区两种不同类型的持续型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气系统的稳定少动是这两类沙尘暴在同一地区长时间持续的共同原因。在这2次过程沙尘暴的持续期,大气层结的日变化受到不同程度削弱。主要原因是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反馈效应。在冷锋型沙尘暴过程的持续期,地面风速出现的明显日变化加强了沙尘暴强度的日变化。而在高压底部型沙尘暴过程中,暖平流和中尺度低压辐合抬升产生的对流进一步削弱了层结日变化。这一因素以及期间地面风速的相对稳定使沙尘暴强度未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层结 气旋冷锋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在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鸾 周先春 叶树青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4年第1期70-74,共5页
利用芜湖市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2—12—29芜湖市出现的1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的大气风场显示这场大雪属于典型的安徽大雪天气形势。降雪前925hPa左右高度可见东风气流,当东风气流转为西北气流时,降雪... 利用芜湖市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2—12—29芜湖市出现的1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的大气风场显示这场大雪属于典型的安徽大雪天气形势。降雪前925hPa左右高度可见东风气流,当东风气流转为西北气流时,降雪天气开始;500~850hPa为西南暖湿气流;降雪时低层冷平流,中高层暖平流,逆温结构有助于降雪的发生;西北气流向上扩展到700hPa高度以上时,降雪趋于结束。雨转雪时,垂直风速由4~7m/s迅速减小到1.4~1.9m/s,表明了雨雪性质的转换,产生的原因是雪的下降速度小于水滴。当垂直风速出现了0值和弱负值,说明大气层结恢复静力平衡,降雪趋于结束。此外,折射率结构常数的变化也同样与降雪过程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大到暴雪 大气层结
下载PDF
温度平流在沙尘暴和大风天气预报中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孙永刚 孟雪峰 +2 位作者 荀学义 袁慧敏 仲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2-1307,共6页
针对内蒙古沙尘暴天气中大气层结稳定度问题,选取了内蒙古强沙尘暴、大风(以大风为主部分地区伴有扬沙天气)两种天气过程,对冷空气活动的温度平流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大风天气都有较强的冷平流活动,但强冷... 针对内蒙古沙尘暴天气中大气层结稳定度问题,选取了内蒙古强沙尘暴、大风(以大风为主部分地区伴有扬沙天气)两种天气过程,对冷空气活动的温度平流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大风天气都有较强的冷平流活动,但强冷平流的垂直分布明显不同,其对大气层结稳定度、温度垂直廓线、垂直运动分布有明显影响。沙尘暴天气强冷平流中心位于较高的700~600 hPa层次,其与近地层弱冷平流叠加,形成高低层温度平流差异,使得垂直气温直减率加大并保持这一趋势,形成有利于沙尘暴发生的深厚不稳定层结条件,在低层扰动的触发下形成干对流风暴,能量交换不稳定能量释放,使该层大气趋于中性层结即混合层,混合层是能量交换的一个平衡态;大风天气强冷平流中心位于较低的850 hPa以下层次,不利于形成不稳定层结条件。沙尘暴扬起的高度就是混合层厚度,比强冷平流中心位置高出150 hPa左右,强度达到—45×10^(-3)℃·s^(-1)以上的强冷平流中心在700~600 hPa层次时,混合层厚度可达到500 hPa以上层次,这一强度的沙尘暴天气可以影响到我国江南沿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平流 沙尘暴 大气层结 混合层
下载PDF
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大气层结和混合层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柳艳菊 丁一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根据南海季风试验期间“科学1号”和“实验3号”在加密观测期间所得到的1天4次的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大气层结和混合层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南海北部季风爆发的日期是5月17日,而南海南部季风爆发的日... 根据南海季风试验期间“科学1号”和“实验3号”在加密观测期间所得到的1天4次的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大气层结和混合层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南海北部季风爆发的日期是5月17日,而南海南部季风爆发的日期是5月月~22日左右,季风爆发在南海北部表现出与南部明显不同的特征,其突然的爆发性更为显著。(2)南海季风爆发前后,混合层高度的变化在南海南部与南海北部有明显的不同。在季风爆发前,都存在着明显的混合层,但其厚度不同。南海南部混合层的高度变化在 930~970 hPa范围内,而南海北部偏高,约为 900~980 hPa。随着季风的爆发,混合层厚度减小,甚至消失。(3)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对流层中低层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层结结构。季风爆发前,空气比湿较小,大气稳定,混合层顶高度较高,在对流层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干层。随着季风的爆发,干层逐渐减弱,或趋于消失。这主要是由于季风爆发后,西南季风把大量暖湿空气输送到南海地区,对流活动增强,大气呈现不稳定层结并伴有降水发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爆发 演变特征 大气层结 南海北部 南海南部 混合层高度 混合层厚度 不稳定层结 观测资料 加密观测 高度变化 南海地区 空气输送 西南季风 对流活动 对流层 试验期 爆发性 900 爆发后 日期 干层 探空 低层 比湿
下载PDF
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及判据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祥余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第6期93-95,共3页
比较分析了Pasquill法、Pasquill-Turner法、P·S法、温度梯度法、温度梯度-风速法、理查逊数法、总体理查逊数、风向脉动标准差法、莫宁-奥布霍夫长度法等十一种主要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研究表明,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常规气象资料... 比较分析了Pasquill法、Pasquill-Turner法、P·S法、温度梯度法、温度梯度-风速法、理查逊数法、总体理查逊数、风向脉动标准差法、莫宁-奥布霍夫长度法等十一种主要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研究表明,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常规气象资料、梯度资料和湍流资料可获得性的不同,分别优先选取P·S法、理查逊数或总体理查逊数法和莫宁-奥布霍夫长度法会获得一个更加准确的分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层结 梯度 湍流 标准差 总体理查逊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气层结变化及其对雾霾天气影响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馨语 陈权亮 《四川环境》 2016年第3期83-89,共7页
四川盆地是全国人口最集中且周边地势起伏最大的区域之一,以石化燃料为主要能源,排放量较大,是我国4大雾霾高发地之一,研究四川盆地大气层结对雾霾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利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提供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1980~2012年... 四川盆地是全国人口最集中且周边地势起伏最大的区域之一,以石化燃料为主要能源,排放量较大,是我国4大雾霾高发地之一,研究四川盆地大气层结对雾霾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利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提供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1980~2012年成都地区大气层结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地区近30年平均大气层结特征总体表现为:年平均温度随高度呈"<"型变化,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特征。温度在地面时最大,在100h Pa附近最小;年平均温度露点差总体呈上升的变化趋势,在925h Pa以下近地面夜间平均温度露点差远高于白天;年平均风速在近地面最小约为3.5m/s,同时随高度逐渐增加。在200h Pa附近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在50h Pa高度以上高空风速维持在10m/s左右。在2005年12月的雾霾天气个例中,四川盆地东部连续4天出现了重度雾霾,各日14时能见度均低于2km,日较差不高于5℃,在对此次雾霾天气发生过程的观测中发现在700h Pa附近有逆温层的出现,同时在雾霾发展中期500h Pa^700h Pa间相对湿度较大;在2013年1月7日~16日的雾霾天气个例中,发现在500h Pa^700h Pa之间存在有明显扰动逆温,700h Pa以下相对湿度较大。总的来说,四川盆地雾霾天气常发生在冬季,在雾霾天气发生前期具有大气层结偏稳定,相对湿度较大,风速较小,近地面易出现逆温层等特征;在雾霾天气发生中期,逆温层的强度明显增强,相对湿度增大;雾霾天气后期,随着风速增加或降雨等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变化,雾霾天气过程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气层结 雾霾天气过程
下载PDF
基于大气层结和雷暴演变的闪电和降水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婷波 郑栋 +2 位作者 张义军 姚雯 张文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41,共9页
选取2006—2008年发生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28次雷暴过程,基于大气不稳定度参数和雷达参量对雷暴过程进行分类,分析了不同分类条件下的总闪电活动(SAFIR3000三维闪电定位系统观测)和对流降水(雷达反演)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总闪... 选取2006—2008年发生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28次雷暴过程,基于大气不稳定度参数和雷达参量对雷暴过程进行分类,分析了不同分类条件下的总闪电活动(SAFIR3000三维闪电定位系统观测)和对流降水(雷达反演)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总闪对应降水量的平均值为1.92×10~7kg·fl^(-1)。依据对流有效位能和抬升指数对雷暴进行分类的分析表明,较强的不稳定状态对应了较小的总闪对应降水量,同时总闪频次和对流降水量的相关性更好。基于雷达特征参数的分类分析表明,总闪对应降水量在对流运动较弱情况下最小,其次是对流运动较强的情况下,而对流运动适中时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降水 大气层结 雷达参量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电线覆冰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曲巧娜 李栋梁 +2 位作者 杨绚 刘渝 郭跃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1-650,共10页
从四川省二郎山观冰站2002-2008年逐年1月份资料中选取12次覆冰过程和8次无覆冰过程,同时考虑2008年和2005年两个典型覆冰年共有覆冰日期(1月11~19日),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有覆冰时,500... 从四川省二郎山观冰站2002-2008年逐年1月份资料中选取12次覆冰过程和8次无覆冰过程,同时考虑2008年和2005年两个典型覆冰年共有覆冰日期(1月11~19日),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有覆冰时,500hPa高度场距平合成图上呈"北高南低"的形势,贝加尔湖和巴尔喀什湖之间有一最大的温度负值中心,冷空气强盛且能延伸到西南地区;水汽源主要来自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和南海的东南暖湿气流。通过分析二郎山地区2008年1月24~29日的风、温、湿廓线可知,750~650hPa均有逆温层,气温的日较差小,逆温层底部的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750hPa有风向突变,低层为东北风,表明地面有冷空气回流;750hPa以上为西南风,即有较深高原槽或高原切变线活动。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在甘肃南部—四川中部—云南北部有一露点温度梯度极大值带,此极大值带内有风向的辐合,冷暖空气在此强烈交汇,配合大气环流和大气层结条件,可很好地解释西南地区产生电线覆冰的原因,对于提高此类覆冰过程的预报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电线覆冰 大气环流 垂直廓线 水汽输送通道
下载PDF
达州市2016年元旦期间持续重污染天气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贵东 陈怡蓓 郑文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年第2期58-64,共7页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资料、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达州市2016年元旦节期间重污染天气过程特征及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达州市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为长时间无冷空气活动,无降雨,大气污染物不断积聚形成。AQI日变...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资料、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达州市2016年元旦节期间重污染天气过程特征及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达州市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为长时间无冷空气活动,无降雨,大气污染物不断积聚形成。AQI日变化受污染源排放情况影响更大,早上低,白天逐渐增加,天黑后达到峰值。大气污染物的积累一般发生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或以上。AQI与08时和17时混合层厚度负相关,但日平均混合层厚度与AQI没有通过相关性检验。重污染时近地面有逆温层且逆温层较厚。AQI与逐日最高气温、日平均风速和日最大风速正相关,降雨对大气污染物稀释作用明显,特别是降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效果更为显著。AQI逐时变化与温度正相关,与风速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AQI) 大气层结 气象要素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民勤“2010.4.24”黑风天气过程的稳定度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钱莉 薛生梁 +1 位作者 杨永龙 郭小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8-414,共7页
2010年4月24日民勤出现黑风天气,给当地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利用民勤黑风发生前后2010年4月24日08时~25日08时的探空观测资料,对大气不稳定能量、热力参数"V—3θ"和动力参数"相对风暴水平螺旋度"进行了计算... 2010年4月24日民勤出现黑风天气,给当地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利用民勤黑风发生前后2010年4月24日08时~25日08时的探空观测资料,对大气不稳定能量、热力参数"V—3θ"和动力参数"相对风暴水平螺旋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黑风发生时,民勤近地面存在正不稳定能量,促使黑风在近地面层爆发性发展,使沙尘粒子在正不稳定能量区聚积,形成黑风墙。民勤黑风爆发前和爆发时大气温湿结构呈现出上湿下干的分布特征,低层湿度较小不利于降水产生,为沙尘扬起提供了较好的垂直方向的环境场条件;黑风爆发前大气层结500 hPa以下风场的垂直分布形成顺时针滚流,为对流性不稳定层结,气层有利于黑风生成和发展;黑风过境后,风场的垂直分布顺时针滚流下降至700 hPa以下,说明大气层结的对流不稳定层结变薄、减弱,700~500 hPa存在逆时针滚流,抑制上升运动,预示黑风将减弱。黑风爆发期间在河西走廊中部存在一个相对风暴水平螺旋度负值中心,中心值达到-870 m2/s2,远小于强沙尘暴发生的临界值-600 m2/s2,沙尘暴的强度与相对风暴水平螺旋度负值中心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当民勤测站的相对风暴水平螺旋度<0,其上游存在≤-600 m2/s2的最小中心时,民勤测站将出现强沙尘暴;当民勤测站的螺旋度<0,其上游存在正值中心时,下游存在负值中心时,民勤测站的沙尘暴结束,能见度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风 稳定度 大气层结 螺旋度 民勤
下载PDF
2009年冬季华北初雪对流层低层风场及大气层结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夏茹娣 王东海 张立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100,共14页
对2009年冬季我国华北一次回流初雪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重点研究了与回流相关的对流层低层风场的动力热力作用以及大气层结特征。结果表明:初雪是在高空低压槽、低空回流切变线以及地面倒槽锋生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降雪区域... 对2009年冬季我国华北一次回流初雪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重点研究了与回流相关的对流层低层风场的动力热力作用以及大气层结特征。结果表明:初雪是在高空低压槽、低空回流切变线以及地面倒槽锋生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降雪区域随着影响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而移动;对降雪起到重要动力作用的偏东风回流主要出现在850hPa及以下层次,其发展一方面与偏西气流形成低空风场辐合线,有利于气流的上升运动,一方面在地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偏南风;偏南风的形成有利于暖空气向降雪区域输送,而暖平流与强冷空气相遇引起了锋生;偏东风回流除了起到重要的动力作用外,热力作用也很明显,其对降雪区域的水汽辐合起到了主要作用;在降雪发生时,对流层低层有明显的降温过程,大气边界层温度降到了0℃以下,850hPa温度降至-5℃左右,该结果表明冬季关注数值模式模拟的对流层低层温度层结特征,将有助于对降水性质做出更准确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 风场 大气层结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局地暴雨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玲 李树岭 吴岩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年第4期47-53,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雷达和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2013年6月27—28日龙江县对流性暴雨和齐齐哈尔市稳定性中雨天气成因,结果表明:龙江短时强降雨出现在850 hPa切变线同500 hPa槽线或850 hPa干线位置近于...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雷达和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2013年6月27—28日龙江县对流性暴雨和齐齐哈尔市稳定性中雨天气成因,结果表明:龙江短时强降雨出现在850 hPa切变线同500 hPa槽线或850 hPa干线位置近于重合时,层结不稳定,上升运动强;齐齐哈尔降雨发生在低层切变线附近,层结趋于稳定,上升运动弱。地形迎风坡作用有利于龙江降雨强于齐齐哈尔。单站风、相对湿度和垂直速度时空变化差异以及对流有效位能、大气可降水量和SI指数等物理量可以反映两地上升运动、水汽、层结不稳定条件差异。较好的水汽和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只是对流性短时强降水的必要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和小尺度对流云回波产生龙江短时强降雨,齐齐哈尔稳定性较大降雨由层状云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性降雨 稳定性降雨 大气层结 中小尺度 物理量
下载PDF
戈壁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确定的再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玉斐 张宏升 +1 位作者 刘明星 康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9-443,共5页
提出一种确定地表粗糙度z0的方法。该方法仅需利用精细风廓线资料进行计算,误差较小,尤其适用于近中性层结观测较困难的情况。根据2006年夏季河西走廊戈壁地区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利用该方法确定的z0为0.60 mm左右,和前人方法计算结果... 提出一种确定地表粗糙度z0的方法。该方法仅需利用精细风廓线资料进行计算,误差较小,尤其适用于近中性层结观测较困难的情况。根据2006年夏季河西走廊戈壁地区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利用该方法确定的z0为0.60 mm左右,和前人方法计算结果0.78 mm接近,证实了此方法和z0数值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此外,由于不同测量高度代表不同区域尺度上的特征,地表粗糙度的确定还应考虑风廓线的观测高度及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参数 戈壁下垫面 地表粗糙度 大气稳定度 大气边界层
下载PDF
不同天气型下武汉城市圈PM_(2.5)污染及大气层结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璇 王晓玲 +5 位作者 陈赛男 董良鹏 章翠红 祝波 柳草 岳岩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2-63,共12页
利用2015—2019年PM_(2.5)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NCEP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不同天气型下武汉城市圈PM_(2.5)区域污染时空分布、天气尺度环流和大气层结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圈污染以武汉为中心,多为轻度-中度污染,西部重于东部.造成武汉... 利用2015—2019年PM_(2.5)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NCEP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不同天气型下武汉城市圈PM_(2.5)区域污染时空分布、天气尺度环流和大气层结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圈污染以武汉为中心,多为轻度-中度污染,西部重于东部.造成武汉城市圈区域污染增长的天气形势包括4类,分别为冷高压底前部型、高压后部型、均压场型和低压倒槽型.4类污染天气型均有较低的混合层高度和地表通风系数,且边界层存在弱下沉运动和逆温,抑制污染垂直扩散.但气象要素影响PM_(2.5)污染的机理各异:冷高压底前部型主要为大气压梯度引导偏北大风带来污染物远程输送,边界层冷平流导致低温、锋面逆温和浅薄高湿层(65%~80%),强输入性污染配合吸湿性累积增长造成严重污染,逆温厚度对PM_(2.5)增幅作用明显;低压倒槽型东南风输入污染弱,但高温、低压引起气流辐合导致本地污染汇积,边界层暖平流带来平流逆温和深厚湿层(1000~750 hPa),逆温层底高偏低、厚度偏厚,促进污染物在近地面吸湿增长;高压后部和均压场型均为浅薄湿层(1000~975 hPa)、湿度中等(56%~75%),污染物吸湿增长相对较弱,高压后部型主要为偏东风短程输入污染为主;均压场型则为小风静稳天气,多晴空辐射逆温,逆温强度大,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主要为弱北风的输入和本地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污染天气分型 大气层结 逆温
原文传递
不同B-V频率下的飞机尾涡数值模拟研究
19
作者 潘卫军 姜沿强 张钰沁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3,共7页
为保障民航飞机的运行安全,探究大气分层对飞机尾涡的影响,对不同B-V频率和初始温度条件下的尾流演化进行研究。选择SST k-ω湍流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对自定义函数搭建的9种大气环境下的A333飞机尾涡演化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演化结果对... 为保障民航飞机的运行安全,探究大气分层对飞机尾涡的影响,对不同B-V频率和初始温度条件下的尾流演化进行研究。选择SST k-ω湍流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对自定义函数搭建的9种大气环境下的A333飞机尾涡演化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演化结果对飞行安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始温度不同主要会引起尾涡初始强度的不同,但对尾涡发展影响较小。B-V频率主要作用于t′=1.5之后,使尾涡特征的演化产生差异。较大的B-V频率会诱使尾涡上方产生小尺度的次级涡旋,加速尾涡衰减,减小涡核间距。B-V频率的增大会引起尾涡下沉速率大幅减小,使前机尾流在后机的飞行航路上停留更久,从而增大尾流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33 B-V频率 大气分层 尾涡演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西北气流型沙尘暴的大气物理特征
20
作者 杨梅 李岩瑛 +3 位作者 罗晓玲 杨吉萍 聂羽彗 聂鑫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利用2006-2022年河西走廊东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民勤探空站8时和20时间隔50 m高空加密观测资料,分析冬季和春季西北气流型沙尘暴气象要素时间、垂直结构变化及大气层结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西北气流型沙尘暴出现在地气温度和... 利用2006-2022年河西走廊东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民勤探空站8时和20时间隔50 m高空加密观测资料,分析冬季和春季西北气流型沙尘暴气象要素时间、垂直结构变化及大气层结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西北气流型沙尘暴出现在地气温度和温差最大、相对湿度最小、地面气压和风速陡增时,春季,沙尘暴发生时,风速大、地表干且近地层热力对流最强。(2)垂直结构特征是早干晚湿、风速随高度递增,风向先顺转后逆转,低层暖高层冷;春季低层气温较高,垂直温度梯度增幅大,温度露点差大,冷暖空气强度强且交汇高度较低(1 km附近),层结不稳定,易发生沙尘暴。(3)春季8时和冬季20时位温随不稳定层结高度变化梯度较大,即沙尘暴春季出现早于冬季。春季20时和冬季8时不稳定高度厚而低,因而春季下午到夜间和冬季中午沙尘暴较强。(4)500 hPa冷平流中心强度(≥-34℃)和西北急流(≥26 m/s)越强,对应700 hPa河西风速>20 m/s及低层暖区范围越大,沙尘暴强度越强,持续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气流型沙尘暴 地面要素 垂直结构 大气层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