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158
1
作者 党耕町 王超 +1 位作者 阎明 周海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初步报告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近期疗效。方法:用特制螺钉经寰椎后弓根部沿寰椎侧块纵轴置入,固定枢椎的螺钉沿枢椎椎弓峡部进入椎弓根,用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的尾端相连接,用螺母锁定,使寰枢椎... 目的:初步报告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近期疗效。方法:用特制螺钉经寰椎后弓根部沿寰椎侧块纵轴置入,固定枢椎的螺钉沿枢椎椎弓峡部进入椎弓根,用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的尾端相连接,用螺母锁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在寰枢椎后弓间植入松质骨颗粒。结果:治疗10例因齿状突不连而寰枢不稳的患者,平均随访19.4个月,1例固定失败而改用枕颈固定,其余9例均获得了骨性融合。1例术后8个月出现了连接板断裂。6例脊髓功能明显改善,3例略有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利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通过连接板锁定可以使寰枢椎得到坚强的三维固定。此方法更适用于因鹅颈畸形而难以施行Magerl术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 植骨融合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86
2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4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赵卫东 黄文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35-738,共4页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按随机顺序,对每一标本先后行C1-C2椎弓根螺钉、Magerl螺钉、Brooks钢丝以及螺钉联合钢丝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agerl螺钉...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按随机顺序,对每一标本先后行C1-C2椎弓根螺钉、Magerl螺钉、Brooks钢丝以及螺钉联合钢丝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agerl螺钉或C1-C2椎弓根螺钉联合Brooks钢丝组成的固定系统的三维运动范围最小。C1-C2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前后屈伸运动范围与Brooks钢丝固定无差异,但大于Magerl螺钉;其左右侧屈运动范围小于Brooks钢丝固定,大于Magerl螺钉;其轴向旋转角度明显小于Brooks钢丝固定,但与Magerl螺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1-C2椎弓根螺钉的三维稳定性与Magerl螺钉相当,联合Brooks钢丝固定可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Brooks钢丝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四种钉棒固定方法的三维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4
3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4 位作者 吴增晖 夏虹 刘景发 赵卫东 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64-468,共5页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四种不同钉棒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人体新鲜颈椎标本,切除齿状突及寰枢间韧带等结构制造寰枢椎失稳模型,对每具标本先后进行5种方式固定:A组(双侧C1椎弓根螺钉+C2/3经关节螺钉)、B组(C1椎弓根螺钉+C2...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四种不同钉棒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人体新鲜颈椎标本,切除齿状突及寰枢间韧带等结构制造寰枢椎失稳模型,对每具标本先后进行5种方式固定:A组(双侧C1椎弓根螺钉+C2/3经关节螺钉)、B组(C1椎弓根螺钉+C2侧块螺钉)、C组(C1椎弓根螺钉+C2椎弓根螺钉)、D组(C1椎弓根螺钉+C2椎板螺钉);与对照组E组(Magerl螺钉,即经C1/2侧块关节螺钉)进行对比,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比较其寰枢椎间的屈伸、侧屈、旋转三维稳定性。结果:在前屈稳定性上,四种钉棒固定方法(A、B、C、D组)间无差异(P>0.05),且均优于单纯Magerl螺钉固定(E组)(P<0.05)。在后伸稳定性上,D组与E组两种固定方法间无差异(P>0.05),其抗后伸的稳定性较A、B、C组略差(P<0.05);A、B、C组三种钉棒固定方法间无差异(P>0.05)。在侧屈运动稳定性上,D组的稳定性略差,其他四种固定方式间无差异(P>0.05)。在旋转稳定性上,所有固定方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种钉棒固定方法都具有可靠的三维稳定性,临床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解剖结构情况和术者对不同手术技术的熟悉程度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使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的枕颈融合术 被引量:50
4
作者 王超 尹绍猛 +2 位作者 阎明 周海涛 党耕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07-711,共5页
目的 观察一种借助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枕颈固定装置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效果。方法 从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3月用自行设计的一套由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组成的枕颈固定器 ,治疗了 38例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患者 ,其中 2 4例有... 目的 观察一种借助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枕颈固定装置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效果。方法 从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3月用自行设计的一套由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组成的枕颈固定器 ,治疗了 38例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患者 ,其中 2 4例有寰椎枕骨化。沿枢椎椎弓峡部的纵轴安置椎弓根螺钉 ,将枕颈固定板预弯后固定于枕骨 ,用螺母锁定固定板与椎弓根钉的过程中 ,利用固定板的曲度 ,使寰枢关节充分复位。植骨于枕骨与枢椎后弓间。结果  36例获得了随访 ,平均 18个月 ,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没有神经、血管损伤和断钉、断板的病例。结论 使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的枕颈固定器不仅有可靠的、短节段固定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椎弓根螺钉 枕颈固定板 枕颈融合术 寰枢关节不稳定
原文传递
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 被引量:50
5
作者 王超 闫明 +1 位作者 周海涛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难复性寰椎前脱位的病例经口咽入路切断颈长肌、头长肌、前纵韧带和寰枢侧块关节囊,施行松解复位术,同期行后方固定植骨融合术。后方固定方法包括: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固定、寰枢... 目的:探讨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难复性寰椎前脱位的病例经口咽入路切断颈长肌、头长肌、前纵韧带和寰枢侧块关节囊,施行松解复位术,同期行后方固定植骨融合术。后方固定方法包括: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固定、寰枢侧块钉板固定和借助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枕颈固定。结果:3例均获得了解剖复位和植骨融合。结论:经口咽入路的寰枢关节松解复位术可使难复性脱位的寰枢关节获得充分复位,松解复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关节脱位 内固定器 前路松解复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颗粒状植骨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定 被引量:38
6
作者 王超 阎明 +1 位作者 周海涛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C1、C2侧块关节螺钉固定、颗粒状松质骨植骨行寰枢关节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效果.方法:自1999年12月~2003年4月对58例因齿状突不连、寰椎横韧带断裂或松弛导致寰枢关节不稳定的病例施行了后路经C1、C2侧块关节的螺钉... 目的:探讨后路经C1、C2侧块关节螺钉固定、颗粒状松质骨植骨行寰枢关节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效果.方法:自1999年12月~2003年4月对58例因齿状突不连、寰椎横韧带断裂或松弛导致寰枢关节不稳定的病例施行了后路经C1、C2侧块关节的螺钉固定术,然后在C1、C2后弓间植入颗粒状松质骨.术中不用钛缆固定寰椎后弓与枢椎棘突.术后不需任何外固定.结果:无手术中损伤脊髓和椎动脉的病例.49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10个月,平均20个月,全部获得了骨性融合.结论:当寰枢关节不稳定时用两枚螺钉由后路经C1、C2侧块关节固定即可起到足够的稳定作用;在C1、C2后弓间植入颗粒状松质骨可获得很高的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 关节固定术
下载PDF
针刀联合清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飞 姜天鑫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6-939,952,共5页
目的:比较针刀联合清艾条压灸与口服西药治疗颈性眩晕(CV)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刀联合清艾条压灸百会、神庭、天柱、玉枕、头维等穴治疗,针刀每周1次,最多行3次治疗,压灸每... 目的:比较针刀联合清艾条压灸与口服西药治疗颈性眩晕(CV)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刀联合清艾条压灸百会、神庭、天柱、玉枕、头维等穴治疗,针刀每周1次,最多行3次治疗,压灸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每次12 mg,每天2次,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每次75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颈性眩晕的症状与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3%(19/30,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价量表总评分及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工作和生活、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5个单项积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与本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随访时除头痛及总评分略有下降外,余4个单项评分较治疗后均有提高(均P<0.05),对照组随访时总评分及5个单项评分较治疗后均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价量表总评分及5个单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针刀联合清艾条压灸可明显减轻CV患者头晕、头痛、颈肩痛,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较西药为优,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针刀疗法 艾灸疗法 寰枢关节 甲磺酸倍他司汀 双氯芬酸钠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几种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7
8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2 位作者 欧阳均 赵卫东 钟世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比较单用或联合应用几种常见寰枢椎后路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方法:7例寰枢椎复合体标本,在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量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Magerl)、Ma-gerl+Gallie法钢丝固定、Magerl+B... 目的:比较单用或联合应用几种常见寰枢椎后路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方法:7例寰枢椎复合体标本,在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量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Magerl)、Ma-gerl+Gallie法钢丝固定、Magerl+Brooks法钢丝固定、以及单纯Gallie、Brooks钢丝固定和Halifax椎板夹固定等在扭转5°时所需的扭转力矩.结果:Magerl的扭转力矩为6.59±1.34Nm,大于其它单一后路固定技术(P<0.01),但小于联合Brooks钢丝固定(P<0.01),与联合Gallie钢丝固定间无显著性差异.Gallie钢丝固定的扭转力矩最小。结论:Magerl较其它常见的后路固定术在抗扭转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联合Gallie钢丝固定没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脊柱固定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单纯寰椎侧块螺钉固定选择性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韩应超 杨明杰 +7 位作者 潘杰 王善金 郭松 麻彬 王强 张东升 李立钧 谭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 :测试单纯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新鲜成人的完整枕骨及颈椎(C0-C3)标本6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在电子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定完整标本(A组),寰椎骨折合并横韧... 目的 :测试单纯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新鲜成人的完整枕骨及颈椎(C0-C3)标本6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在电子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定完整标本(A组),寰椎骨折合并横韧带离断+寰椎侧块螺钉固定(B组),横韧带、纵向韧带离断+寰椎侧块螺钉固定(C组)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的运动变化以及前屈时C1-2的相对位移ADI(atlantodental interval)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单纯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分析上颈椎韧带复合体的生物力学作用。结果:寰椎横韧带切断内固定后,载荷为50~90N时,A组与B组的ADI值、前屈、后伸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载荷为100N时,B组ADI值2.76mm、前屈11.66°、后伸14.05°,载荷为150N时,B组ADI值3.15mm、前屈15.27°、后伸16.25°,与A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横韧带切断后,载荷小于100N时,B组左、右侧屈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载荷100N时,B组左侧屈7.51°,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右侧屈8.43°,与A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载荷150N时,B组左侧屈8.79°、右侧屈10.67°,与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切断纵向韧带,稳定性明显丧失,C组的ADI值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范围与A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寰椎骨折,恢复C0-2之间的高度,即恢复纵向韧带的张力能够维持生理载荷下寰枢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侧块螺钉 生物力学 韧带
下载PDF
CT三维重组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段少银 蔡国祥 +3 位作者 林清池 叶锋 黄锡恩 梁昆如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比较寰枢关节的影像检查方法及技术,评价CT三维重组(CT3D)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研究寰枢关节骨标本1套,模拟出寰枢关节正常及脱位的模型,进行X线、常规CT及CT3D检查。前瞻性分析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准确率。临床患... 目的比较寰枢关节的影像检查方法及技术,评价CT三维重组(CT3D)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研究寰枢关节骨标本1套,模拟出寰枢关节正常及脱位的模型,进行X线、常规CT及CT3D检查。前瞻性分析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准确率。临床患者87例进行中立位CT3D检查,其中28例加行左、右旋转位。分析CT3D显示脱位征象的特点及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CT3D能清楚、直观的显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各种征象,诊断准确率达100%。表面阴影法(SSD)CT3D显示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最清楚,寰椎下关节面错位程度测量值与标本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患者中诊断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72例,其中旋转型脱位52例,前脱位13例,后脱位7例。中立位显示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72例,旋转位显示为旋转固定8例,旋转不对称15例。结论CT3D能显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各种征象,特别是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其中SSD法3D较X线、常规CT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成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金标准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辅助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胡勇 袁振山 +5 位作者 董伟鑫 徐荣明 孙肖阳 马维虎 袁建兵 王成焘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8-773,共6页
目的 观察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辅助置钉重建寰枢椎不稳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8例可复性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层厚1 mm扫描后获得DICOM格式数据.获取数据经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后进行寰枢椎后路... 目的 观察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辅助置钉重建寰枢椎不稳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8例可复性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层厚1 mm扫描后获得DICOM格式数据.获取数据经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后进行寰枢椎后路螺钉置钉理想钉道的计算机辅助规划,并建立与个体化基板组合形成导向模板.在激光快速成型机上制作导向模板,高温消毒后,应用于临床手术辅助置钉.术后根据颈椎X线片和CT扫描评价螺钉的位置. 结果 应用数字化导向模板为28例患者置入螺钉,其中3例行寰椎椎弓根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联合椎板螺钉固定;25例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共置入C1椎弓根螺钉56枚,C2椎弓根螺钉53枚,C2椎板螺钉3枚,术后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均未穿破钉道骨皮质,未出现置钉相关并发症. 结论 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能够针对不同螺钉置钉组合方法灵活应用于临床治疗寰枢椎不稳,具有良好的精确性.但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在临床上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比重增加,有效控制人为因素能够极大地提高置钉精准性并减少神经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计算机辅助设计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国人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2 位作者 朱志红 陈文贵 钟世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1117-1119,共3页
目的 :探讨国人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0例枢椎干骨测量螺钉置入点 ,以及内倾角与上倾角 ;并在 15例 30侧尸体标本上模拟该术式 ,了解影响螺钉正确置入的因素。结果 :该术式的螺钉置入位置为枢椎关节突与... 目的 :探讨国人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0例枢椎干骨测量螺钉置入点 ,以及内倾角与上倾角 ;并在 15例 30侧尸体标本上模拟该术式 ,了解影响螺钉正确置入的因素。结果 :该术式的螺钉置入位置为枢椎关节突与椎板交界部 ,合适的内倾角为 10° ,上倾角为 5 0° ,83 .3 % (2 5 /30 )螺钉位置良好。影响螺钉正确置入的因素主要有椎弓根宽度、螺钉置入角度以及骨质疏松。合适的螺钉长度为 4.0~ 4.5cm。结论 :了解枢椎椎弓根宽度以及选择合适置入螺钉角度可以保证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术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寰枢关节 关节固定术
下载PDF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17
13
作者 贾卫斗 郑铁钢 +2 位作者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1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12例中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齿状突不连3例,横韧带损伤4例。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置入螺钉,以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锁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在寰枢椎...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12例中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齿状突不连3例,横韧带损伤4例。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置入螺钉,以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锁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在寰枢椎后弓间植入颗粒状骨。结果12例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0·5个月,均获骨性融合。1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疼痛,经治疗1个月后痊愈。9例脊髓功能明显改善,2例略有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可以使寰枢椎即刻得到坚强的三维稳定,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椎弓根螺钉 关节不稳定 关节固定术
下载PDF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结构因素及其伴发症状概述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学龙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8期2794-2796,共3页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病损,寰枢椎的解剖移位与寰枢椎的结构和周围肌肉韧带的分布特点有关,而寰枢关节半脱位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又与寰枢椎所毗邻的神经血管有关。本文就寰枢段结构因素致寰枢关节半脱位以及寰枢关节半脱位伴发症...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病损,寰枢椎的解剖移位与寰枢椎的结构和周围肌肉韧带的分布特点有关,而寰枢关节半脱位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又与寰枢椎所毗邻的神经血管有关。本文就寰枢段结构因素致寰枢关节半脱位以及寰枢关节半脱位伴发症状的解剖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并发症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study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vertebral artery and atlantoaxial joint 被引量:14
15
作者 DUAN Shao-yin LU Shao-mao +2 位作者 YE Feng LIN Qing-chi CHEN Liao-b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8期917-920,共4页
Background The vertebral artery (VA) and atlantoaxial joint (AAJ), with complicated structures, are located in the depths of the head-neck boundary area, the regional anatomy of which cannot be shown globally and ... Background The vertebral artery (VA) and atlantoaxial joint (AAJ), with complicated structures, are located in the depths of the head-neck boundary area, the regional anatomy of which cannot be shown globally and directly.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3DCTA) in displaying the AAJ, atlantoaxial segment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ASVA)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ir interrelations. Methods Sixty-eight subjects without pathology of the ASVA and AAJ were selected from head-neck CTA examination. All the 3D images were formed with volume rendering (VR) together with techniques of separating, fusing, opacifying and false-coloring (SFOF). On the 3D images, the ASVA and AAJ were observed,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 were measured. Results All the 3DCTA images were of high quality and up to our requirements. They could clearly and directly show the ASVA, ascending along the AAJ. There were 5 curves in the course of the ASVA, of which 2 curves were away from the atlantoaxial joint, one in the 2rid curve of 0.0 mm-5.4 mm, the other in the 4th of 2.6 mm-9.2 mm.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asurements between left and right (P 〉0.05). The curved parts of the ASVA slightly expanded, with the biggest diameter of 5.6 mm in the 4th curve. Statistical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left ASVA is larger than the right (P 〈0.05). Variations of the ASVA were found in 8 cases and of the AAJ in 12. Conclusions 3DCTA can globally and directly demonstrate the structures of the AAJ, ASVA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 The 3D imaging data make up and enrich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regional anatomy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related study an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bral artery atlantoaxial joint computed tomography X-RAY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ASSISTED
原文传递
正常人寰枢关节间隙的CT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郁万江 孙咏梅 徐爱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 :研究正常人寰枢关节CT图像关节间隙大小及功能位置间隙变化情况 ,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12 0例正常人行中立位CT扫描 ,6 6例行冠状矢状位重建 ,5 6例行头颅左、右旋各 15~ 2 5°扫描 ,30例行侧曲及屈、伸位扫描 ,5 6... 目的 :研究正常人寰枢关节CT图像关节间隙大小及功能位置间隙变化情况 ,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12 0例正常人行中立位CT扫描 ,6 6例行冠状矢状位重建 ,5 6例行头颅左、右旋各 15~ 2 5°扫描 ,30例行侧曲及屈、伸位扫描 ,5 6例均摄取中立位及左、右旋转位 15~ 2 5°X线片。测量CT片寰齿间隙值 ,观察功能位间隙变化。结果 :寰齿前间隙(ADI)值在不同年龄阶段存在差异。齿突与环椎侧块间隙 (LADS) ,青年儿童组两侧不对称比例及程度高于成人 ,间隙不对称者寰枢椎发育异常所占比例较高。发现寰枕间存在相对旋转者 2 8例。头颅左、右旋转位 ,42 .86 %受检者旋转同侧LADS变窄 ,5 7.14%无明显改变与平片结果不同。结论 :CT扫描对于显示寰枢区结构有X线平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X线平片旋转位间隙变化不同于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关节间隙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测量 功能位 CT 诊断
下载PDF
寰枢关节脱位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春香 孟悛非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4期441-449,共9页
寰枢椎脱位是较为常见的上颈部创伤,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常进行性加重,压迫颈髓危及生命。日常工作中常因对寰枢椎旋转脱位影像特征认识不足而导致误诊、漏诊,延误治疗。鉴于此,从齿突距寰椎两侧块间距(寰齿间距),双寰椎侧块冠状面形态、大... 寰枢椎脱位是较为常见的上颈部创伤,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常进行性加重,压迫颈髓危及生命。日常工作中常因对寰枢椎旋转脱位影像特征认识不足而导致误诊、漏诊,延误治疗。鉴于此,从齿突距寰椎两侧块间距(寰齿间距),双寰椎侧块冠状面形态、大小,双侧寰枢椎侧块间隙,双侧侧块上下关节面关系及齿突距寰椎前结节间距(寰齿前间隙)等5方面分析寰枢椎相对关系,准确认识寰枢椎正常中立静止状态、相对水平移动、正常旋转时X线及CT表现,以及寰枢椎各类型脱位时X线及CT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旋转 脱位 齿突侧块间距 寰枢椎侧块间隙 寰齿前间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颈前路内窥镜下松解复位后路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垂直脱位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泓 吕国华 +2 位作者 王冰 李磊 旷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内窥镜下松解复位后路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垂直脱位的效果。方法:5例难复性寰枢关节垂直脱位患者接受一期前路经颈内镜松解复位后路内固定治疗,其中类风湿关节炎2例,原发性颅底凹陷症3例。所有患者均有神经功能受... 目的:探讨颈前路内窥镜下松解复位后路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垂直脱位的效果。方法:5例难复性寰枢关节垂直脱位患者接受一期前路经颈内镜松解复位后路内固定治疗,其中类风湿关节炎2例,原发性颅底凹陷症3例。所有患者均有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术前行颅骨牵引后摄片证实复位失败,采用颈前路内窥镜下松解复位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及神经功能情况,随访术后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5.8个月(12~40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显著的脊髓功能改善,无并发症发生。前路术中内窥镜视野下可见寰齿关节韧带挛缩及疤痕组织增生,经松解后所有患者均取得寰枢关节解剖复位,患者术前齿状突最高点高于McRae线5.02~7.02mm,平均5.79±0.75mm,术后为-9.89~1.53mm,平均-3.18±4.19mm(P<0.05);术前颈髓延髓角105°~139°,平均127.2°±11.58°,术后恢复至141°~164°,平均152.8°±9.60°(P<0.05);术前VAS评分4~7分,平均5.4±1.1分,术后改善至1~2分,平均1.6±0.5分(P<0.05);术前JOA评分7~12分,平均9.2±2.3分,术后提高至13~17分,平均15.2±1.6分(P<0.05),改善率为80.5%;术前ASIA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1例,术后较术前提高1~2级;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前路内窥镜下松解复位后路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垂直脱位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颅底凹陷症 内窥镜
下载PDF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三维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卫兵 陈庄洪 +2 位作者 蔡贤华 黄继锋 赵卫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评价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三维稳定性。方法:8具新鲜颈椎标本,对每一标本分别测定正常状态、齿状突Ⅱ型骨折、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4种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前路经... 目的:评价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三维稳定性。方法:8具新鲜颈椎标本,对每一标本分别测定正常状态、齿状突Ⅱ型骨折、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4种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均能明显减少寰枢关节各方向运动范围,经统计学检验两种固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三维稳定性与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相当,为寰枢椎不稳定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前路 三维运动 稳定性 生物力学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正常成人寰枢关节齿突偏移及关节间隙的螺旋CT测量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周志强 贺文俊 +3 位作者 郑玉兰 王晓玉 叶崇云 龙春琴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通过CT图像测量正常成人寰枢关节齿突偏移及关节间隙数据获取其正常参数,为临床判断有无寰枢关节异常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对正常成人146例无寰枢关节病变的健康志愿者分A组(18~29岁),B组(30~49岁),C组(≥50岁)3个年龄组,男70例女76... 目的通过CT图像测量正常成人寰枢关节齿突偏移及关节间隙数据获取其正常参数,为临床判断有无寰枢关节异常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对正常成人146例无寰枢关节病变的健康志愿者分A组(18~29岁),B组(30~49岁),C组(≥50岁)3个年龄组,男70例女76例,均行常规中立位螺旋CT扫描寰枢椎体,对原始图像应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的多平面重组(MPR)软件功能进行处理后,测量齿状突齿突生长性偏移值(DO)、寰齿前间隙(ADI)、寰齿侧块间隙(LADI)、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VBLADI)、齿突侧块间隙差值比(RVBLADI)。结果正常成人齿状突生长性偏移平均为0.256±0.444,偏移62人,偏移率:42.5%,最大偏移值:2mm;寰齿前间隙(ADI)平均值为(1.70±0.47)mm,齿侧间隙差值(VBLADI)平均为(0.707±0.742),齿侧间隙差值比率(RVBLADI)平均为(0.045±0.0457)。ADI值A组>B组>C组,A组中96%的ADI为1.2~3mm,B岁组中98%的为ADI为1.2~2.5mm,C组中98%的为ADI0.5~2mm;双侧LADI不对称发生率77.39%,其VBLADI及RVBLADI值A组>B组>C组,不对称组中18-29岁组92%的VBLADI值范围是0.2~3mm、RVBLADI的范围是1.1%~18%,30-49岁组95%的VBLADI值的范围是0.1~2mm、RVBLADI的范围是1.2%~14.2%,≥50岁组97%的VBLADI的范围是0.2~1.5mm、RVBLADI的范围是1.2%~9%。结论标准中立位寰枢关节CT扫描及多平面重组能够全面观察寰枢椎影像解剖的结构,提供正常成人CT影像学DO及各年龄段的ADI、VBLADI、RVBLADI的正常参考值数据,为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 关节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