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1
1
作者 刘俊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而临床尚无有效而特异性的药物治疗。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血管壁对各种损伤的一种异常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而临床尚无有效而特异性的药物治疗。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血管壁对各种损伤的一种异常反应,具有经典炎症变性、渗出及增生的特点。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各个阶段,可能是多种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致病机制的共同环节或通路。炎症机制不但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类型包括生物性炎症、免疫性炎症和化学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炎症,而在进展期主要表现出慢性增生性炎症的特点。炎症反应中涉及多种炎症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炎性介质、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现已证明,多种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具有抗炎作用,抗炎治疗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发病机制 生物性炎症 免疫性炎症 化学性炎症
下载PDF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被引量:232
2
作者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李建军 +1 位作者 赵水平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7-271,共35页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是ASCVD的致病...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面对我国ASCVD疾病负担不断上升的趋势,血脂管理刻不容缓。近几年世界范围内血脂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血脂指南的修订势在必行。由于人群血脂合适水平随ASCVD危险分层的级别不同而异,在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所谓“正常”的LDL-C水平对ASCVD超(极)高危患者而言则属明显升高。因此,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经认真讨论后,决定将“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改为“血脂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仍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达标策略。新指南涵盖了从儿童到老年全生命周期的血脂管理建议。旨在通过本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血脂管理水平,推进ASCVD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血脂 管理 他汀类药物 联合治疗 指南
下载PDF
脂肪酸营养与功能的最新研究 被引量:191
3
作者 唐传核 徐建祥 彭志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0-23,共4页
概述了脂肪酸的种类以及与胆固醇和动脉硬化的相关研究。同时综述了各类脂肪酸营养与功能的最新研究 ,包括有n - 6系多价不饱和脂肪酸、n - 3系多价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一价不饱和脂肪酸 ,以及一些微量脂肪酸如共轭脂肪酸、中短... 概述了脂肪酸的种类以及与胆固醇和动脉硬化的相关研究。同时综述了各类脂肪酸营养与功能的最新研究 ,包括有n - 6系多价不饱和脂肪酸、n - 3系多价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一价不饱和脂肪酸 ,以及一些微量脂肪酸如共轭脂肪酸、中短链脂肪酸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营养 生理功能 动脉硬化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与大动脉缓冲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0
4
作者 王宏宇 张维忠 +1 位作者 龚兰生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 (EH)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大动脉缓冲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 3 13例EH患者 ,其中男性 2 3 0例 ,女性 83例 ,平均年龄 ( 5 8.5± 10 .1)岁。应用脉搏波速度 (pulsewavevelocity ,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 ...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 (EH)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大动脉缓冲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 3 13例EH患者 ,其中男性 2 3 0例 ,女性 83例 ,平均年龄 ( 5 8.5± 10 .1)岁。应用脉搏波速度 (pulsewavevelocity ,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 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节段扩张性的参数 ;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 ,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为内膜 中层厚度≥ 1.3mm。颈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和容积扩张性作为评价大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结果  3 13例EH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者 12 0例。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比 ,EH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收缩压 [( 14 9.76± 2 0 .2 0 )mmHg比( 14 1.62± 18.94 )mmHg]、脉压 [( 61.72± 18.94 )mmHg比 ( 5 2 .84± 14 .5 8)mmHg]和PWV[( 12 .91±2 .93 )m/s比 ( 10 .78± 2 .0 2 )m/s]显著升高 (P均 <0 .0 0 1) ;颈动脉横断面顺应性 [( 64.68± 4 0 .5 2 ) 10 -3·mm2 /mmHg比 ( 81.5 5± 63 .4 5 ) 10 -3·mm2 /mmHg]和容积扩张性 [( 1.71± 1.4 0 ) 10 -3·mmHg比( 2 .3 9± 2 .0 1) 10 -3·mmHg]显著降低 (P均 <0 .0 5 )。结论 EH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大动脉弹性减退 ,缓冲功能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缓冲功能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1
5
作者 杨鹏远 芮耀诚 焦亚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02-804,共3页
目的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方法 :4 0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10只 )和实验组 (30只 )。实验组在喂食开始时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 D 6 0万 IU / kg,喂食高脂饲料 ;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喂食基础饲料。观察... 目的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方法 :4 0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10只 )和实验组 (30只 )。实验组在喂食开始时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 D 6 0万 IU / kg,喂食高脂饲料 ;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喂食基础饲料。观察主动脉、心脏、肝脏的病理变化 ,并根据病变程度评分。结果 :对照组大鼠未出现明显病变。实验组大鼠 2周后未出现明显病变。4周后大鼠主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病变评分为 0 .5 0± 0 .39;冠状血管仅出现少量脂质浸润 ;心肌组织有少量脂质沉积 ;肝脏切片油红 O染色呈强阳性。 6周后主动脉斑块增多 ,病变评分为 0 .75± 0 .34;冠状动脉形成典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病变评分为 1.12± 0 .4 8;心肌组织脂质沉积严重 ,病变区心肌细胞胞质内出现大量红染颗粒。其发病病理过程与人类相似。结论 :成功建立了快速简便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大鼠 实验模型 维生素D 膳食脂肪类 疾病模型
下载PDF
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血府逐瘀浓缩丸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20
6
作者 张群豪 钟蓓 +3 位作者 陈可冀 史大卓 毛节明 陈明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6-159,共4页
采用两种离体实验方法对比观察血府逐瘀浓缩丸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影响。第一种采用给家兔灌服血府逐瘀浓缩丸后取其血清加至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实验即血清药理学方法;第二种直接加血府逐瘀煎剂浓... 采用两种离体实验方法对比观察血府逐瘀浓缩丸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影响。第一种采用给家兔灌服血府逐瘀浓缩丸后取其血清加至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实验即血清药理学方法;第二种直接加血府逐瘀煎剂浓缩液至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含血府逐瘀浓缩丸血清和血府逐瘀煎剂浓缩液均对SMC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且煎剂浓缩液作用强于含药血清。表明血府逐瘀浓缩丸在体内外确均有抑制SMC增殖作用,血府逐瘀浓缩丸确含抗SMC增殖的有效成分,并且此成分口服有效。血府逐瘀煎剂浓缩液的抑制作用比含药血清强,可能与某些有效成分未能从消化道吸收或经体内代谢失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浓缩丸 动脉粥样硬化 平滑肌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活血中药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6
7
作者 文川 徐浩 +1 位作者 黄启福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观察6种常用活血中药(赤芍、丹参、川芎、三七、桃仁和酒大黄) ,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和血脂的影响。方法90只6~8周龄小鼠随机分成8组:赤芍组、丹参组、川芎组、三七组、桃仁组、酒大黄组、模型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6种常用活血中药(赤芍、丹参、川芎、三七、桃仁和酒大黄) ,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和血脂的影响。方法90只6~8周龄小鼠随机分成8组:赤芍组、丹参组、川芎组、三七组、桃仁组、酒大黄组、模型组和对照组(辛伐他汀)。予西方类型膳食喂养13周,待其形成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后,给予药物治疗13周。检测小鼠血脂,处死动物并取出心脏及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CD6 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表达。结果中药各组均有一定的调脂作用;模型组CD6 8表达最为活跃,而丹参组、川芎组、三七组和对照组的CD6 8阳性表达细胞较少(P <0. 0 5 ) ;酒大黄组和对照组AS斑块内炎症因子MCP- 1、TNF -α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 <0 . 0 5 )。结论上述活血中药能够干预ApoE基因缺陷小鼠成熟斑块的进展,有一定稳定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不同活血药在常规剂量下其作用环节和强度上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E基因缺陷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血脂 中药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CD68 抑制炎症反应 主动脉根部 MCP-1 酒大黄 对照组 活血中药 辛伐他汀 膳食喂养 药物治疗 调脂作用 表达细胞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壁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34
8
作者 管高峰 华先平 +2 位作者 王琳 杜令 孔祥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10期884-886,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血管壁炎症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胆固醇组(HC组)、高胆固醇加氟伐他汀组(FC组)和高胆固醇加丹红注射液组(DC组);组织形态学分析AS斑块/内膜面积比...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血管壁炎症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胆固醇组(HC组)、高胆固醇加氟伐他汀组(FC组)和高胆固醇加丹红注射液组(DC组);组织形态学分析AS斑块/内膜面积比值及斑块最厚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酶法检测血脂;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主动脉弓血管壁核转录因子κB(NF-κB)含量。结果DC组与HC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5),血管AS病变显著减轻(P<0.05),血管壁NF-κB及血清hs-CR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实验性AS家兔血管壁炎症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丹红注射液 炎症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氧化应激和微炎症反应间的关系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25
9
作者 余月明 侯凡凡 +2 位作者 张训 周华 刘志强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和氧化应激、微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 ,及其在慢性肾衰竭 (CRF)患者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测 114例CRF患者 (CRF组 ,其中 6 2例行血液透析 ,非透析治疗 5 2例 )和 37例健康对照者 (健康...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和氧化应激、微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 ,及其在慢性肾衰竭 (CRF)患者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测 114例CRF患者 (CRF组 ,其中 6 2例行血液透析 ,非透析治疗 5 2例 )和 37例健康对照者 (健康对照组 )血浆总Hcy(tHcy)水平、循环丙二醛 (MDA)、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 (GSHPx)及血清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IL) 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 ,高分辨超声技术测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非透析CRF患者血浆tHcy、MDA、CRP和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且随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GSHPx则低于健康对照组 ;血液透析患者tHcy、MDA、CRP、IL 6和TNFα水平均高于非透析患者 ,GSHPx进一步降低。CRF患者IMT增厚阳性率、平均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动脉病变越重 ,血浆tHcy、MDA及CRP水平越高 ,GSHPx越低。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tHcy、MDA、CRP、血糖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影响颈总动脉IMT的危险因素 (R2 =0 5 72 ,P<0 0 0 1) ,影响CRF患者血浆MDA水平的因素有血浆GSHPx、tHcy、血肌酐 ,影响CRF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因素有血清IL 6、TNFα、MDA、血浆白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氧化应激 微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丹参素保护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2
10
作者 王冰瑶 吴晓燕 樊官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571-2575,共5页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丹参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应用历史,广泛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心肌梗死、血液循环疾病等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丹参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应用历史,广泛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心肌梗死、血液循环疾病等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神经保护、心肌保护、提高免疫力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药理作用机制也逐渐清晰,分别从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抗心肌梗死、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高血脂、抗高血压、保护内皮细胞等方面对丹参素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丹参素在临床中的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心血管系统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血管通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壁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B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9
11
作者 李静 陈可冀 +1 位作者 张靖溥 丁大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3-35,共3页
本实验采用斑点印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探讨血管通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脂组家兔血管壁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A的mRNA呈高表达,杂交阳性颗粒主要分布在动脉粥... 本实验采用斑点印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探讨血管通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脂组家兔血管壁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A的mRNA呈高表达,杂交阳性颗粒主要分布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边缘区及新生斑块区的SMC胞浆内,而血管通组家兔血管壁PDGF-A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脂组;高脂组血管斑块组织c-myc的mRNA表达水平亦比正常组高,血管通组血管壁c-mycmRNA表达水平下降。上述结果初步说明血管通可能是通过影响血管壁PDGF-A、c-myc的mRNA表达水平,以抑制VSMC增生,阻止AS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衍化 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三种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88
12
作者 郭延松 吴宗贵 +1 位作者 杨军柯 黄高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65-469,共5页
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比较了三种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建立的方法。分别予单纯高脂、高脂 +维生素D、高脂 +维生素D +内皮损伤三种不同方法处理大鼠 ,90天后比较血脂、血钙、胸主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巨噬细胞和α 平滑肌... 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比较了三种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建立的方法。分别予单纯高脂、高脂 +维生素D、高脂 +维生素D +内皮损伤三种不同方法处理大鼠 ,90天后比较血脂、血钙、胸主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巨噬细胞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含量。结果发现 ,三组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 (P <0 .0 1) ;高脂 +维生素D组、高脂 +维生素D +内皮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组相比 ,血钙均明显升高 (P <0 .0 1) ;高脂 +维生素D组、高脂 +维生素D +内皮损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内膜增厚、中膜萎缩 (P <0 .0 5或P <0 .0 1) ;单纯高脂组、高脂 +维生素D组CD6 8为弱阳性 ,高脂 +维生素D +内皮损伤组为强阳性 ;高脂 +维生素D组内膜有较厚的α 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 ,高脂 +维生素D +内皮损伤组斑块表面只有很薄的α 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 ;单纯高脂组只可形成高脂血症 ,无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高脂 +维生素D组可形成纤维斑块 ;高脂 +维生素D +内皮损伤组可形成较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明了大鼠可作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动物模型 ,高脂 +维生素D +内皮损伤组可形成较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复制 高脂+维生素D+内皮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大鼠模型 高脂 维生素D 内皮损伤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微炎症状态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94
13
作者 叶云洁 倪兆慧 +1 位作者 钱家麒 何颖欣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的微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以246例ESRD患者和肾功能正常的对照组43例为对象,监测其有关炎症因子和颈动脉B超指标,分析尿毒症微炎症状态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ESRD患者血清中炎症性指标...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的微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以246例ESRD患者和肾功能正常的对照组43例为对象,监测其有关炎症因子和颈动脉B超指标,分析尿毒症微炎症状态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ESRD患者血清中炎症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的平均水平虽在正常范围内,但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据CRP水平分组后发现,CRP>4mg/L组在颈动脉B超各项指标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与CRP<4mg/L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根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史而分组后发现,阳性组患者血清中CRP、IL-6和TNF-α水平虽在正常范围内,但仍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这种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引起尿毒症高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 肾病 微炎症状态 ESRD 动脉粥样硬化 尿毒症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14
作者 李丹 李玉洁 +4 位作者 杨庆 陈颖 翁小刚 邹丽娟 朱晓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72-276,共5页
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治疗方法及中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As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以血管舒缩、内皮功能障碍、As等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总结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As的关系及近1... 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治疗方法及中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As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以血管舒缩、内皮功能障碍、As等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总结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As的关系及近10年来国内外治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大致有保护内皮的天然物质替代疗法、内皮种植及基因治疗、补充外源性一氧化氮(NO)、拮抗内皮素(ET)等;并总结了中药单味药、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治疗As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舒缩物质如NO/ET与As关系的深入研究治疗是防治As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中药在保护内皮功能、调节内皮活性物质分泌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发挥调节血管功能障碍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缺乏深度,进一步探讨中药抗As的作用机制,发挥中药复方多靶点调节的优势,开发基于调节血管功能障碍的抗As的中药,在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7
15
作者 管高峰 华先平 +2 位作者 王琳 杜令 孔祥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抗AS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组(HC组)、高胆固醇加氟伐他汀组(FC组)和高胆固醇加丹红注射液组...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抗AS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组(HC组)、高胆固醇加氟伐他汀组(FC组)和高胆固醇加丹红注射液组(DC组);组织形态学分析AS斑块/内膜面积比值及斑块最厚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酶法检测血脂;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DC组与HC组比较,血清TC、LDL-C明显降低(P<0.05);血管AS病变显著减轻(P<0.05),血清NO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浆ET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实验性AS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①降低血清TC和LDL-C水平,延缓AS斑块的形成;②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释放NO、ET,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而产生抗AS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丹红注射液 脂代谢 血管内皮功能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94
16
作者 易兴阳 潘光强 +3 位作者 余昌明 陈步满 林瑞声 张顺开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及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312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 ,并随访 12~ 18个月 ,比较脑梗死复发和无复发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  312例脑梗死患者在随访期有 ...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及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312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 ,并随访 12~ 18个月 ,比较脑梗死复发和无复发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  312例脑梗死患者在随访期有 6 1例复发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且多为同侧复发 ;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 5 7例 ,复发 2 6例 ;重度颈动脉狭窄 4 8例 ,复发 2 5例 ;溃疡斑 4 2例 ,复发 2 3例 ,其复发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狭窄程度以及溃疡斑与脑梗死的复发成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复发密切相关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脑梗塞 动脉粥样硬化 预后
原文传递
丹参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4
17
作者 孟振行 朱甫祥 +6 位作者 韩彩丽 刘锦丰 孙志华 吕少玮 秦树存 孙仁俊 吴淑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丹参预防组主动脉斑块面积占主动脉总面积的百分比为(19.85±11.79%),明显小于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组(37.79±10.80%),P<0.05。丹参有显著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清除脂质... 丹参预防组主动脉斑块面积占主动脉总面积的百分比为(19.85±11.79%),明显小于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组(37.79±10.80%),P<0.05。丹参有显著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清除脂质过氧化物中间产物丙二醛(MDA)的作用。丹参能明显抑制在高脂条件下3H-TdR掺入培养的平滑肌(SMC),抑制SMC、DNA合成。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丹参抑制家兔实验性AS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动脉粥样硬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药理
下载PDF
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下肢血管造影特点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6
18
作者 齐立行 谷涌泉 +6 位作者 俞恒锡 李学峰 崔世军 郭连瑞 李建新 张建 汪忠镐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2-413,415,共3页
目的通过造影比较,明确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49例,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76例的造影结果进行了分析。以造影显示的动脉管腔狭窄≥20%为阳性标准,分析以上两种疾病时... 目的通过造影比较,明确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49例,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76例的造影结果进行了分析。以造影显示的动脉管腔狭窄≥20%为阳性标准,分析以上两种疾病时膝以下血管的狭窄率,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下肢(小腿)动脉累及率为42·5%,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下肢(小腿)动脉累及率为52·0%(χ2=5·66,P<0·05)。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双下肢膝下各血管受累几率相近(χ2<0·35,P>0·05)。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双下肢同名动脉受累几率相近(χ2<3·20,P>0·05),胫前动脉狭窄率为64·5%(χ2<0·80,P>0·05);胫后动脉狭窄率为59·9%(χ2<0·80,P>0·05),腓动脉狭窄率为31·6%(χ2>12·56,P<0·05)。结论下肢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和糖尿病性动脉硬化均为双侧对称性发病,后者更易侵犯膝以下小动脉。而糖尿病性动脉硬化较少累及双侧腓动脉,这为膝以下小动脉搭桥治疗糖尿病足提供了良好的流出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糖尿病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血脂康对高脂家兔、鹌鹑模型的降脂作用 被引量:83
19
作者 朱燕 李长龄 王银叶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656-660,共5页
以3种动物模型研究了血脂康的降血脂作用。将25%酪蛋白加入家兔基础饲料中,60d后血清TC从1.81mmol/L升至7.51mmol/L,则内源性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建立;血脂康0.4,0.8g·kg ̄(-1)·... 以3种动物模型研究了血脂康的降血脂作用。将25%酪蛋白加入家兔基础饲料中,60d后血清TC从1.81mmol/L升至7.51mmol/L,则内源性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建立;血脂康0.4,0.8g·kg ̄(-1)·d ̄(-1)治疗性给药30d后,有显著降低血清TC浓度和TC/HDL-C比值(0.8g.kg ̄(-1)·d ̄(-1))的作用(P<0.05)。将0.5%胆固醇,15%蛋黄粉,5%猪油加入家兔基础饲料中,可形成外源性高脂血症模型;同时预防性po血脂康0.89.kg ̄(-1)·d ̄(-1)后,服药家兔血清TC、TG浓度和TC/HDL-C比值明显降低(P<0.05),且有抑制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脂质在肝脏沉积的作用。将1%胆固醇,14%猪油,6%豆油加入鹌鹑基础饲料中,2周后可形成外源性高脂血症模型;同时预防性po血脂康0.1,0.2,0.4g.kg ̄(-1)·d ̄(-1)后,可显著降低血清TC、TG(P<0.05或P<0.01)的浓度。此结果证实了血脂康在降血脂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康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脂病 动物模型 降血脂
下载PDF
水蛭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6
20
作者 刘晓颖 李凤文 +2 位作者 张立石 刘红 潘静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5-17,共3页
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水蛭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逆转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包括内皮细胞抗过氧化损伤、抗血栓形成,以及血管活性多肽的表达。结果表明:水蛭能明显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升高血... 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水蛭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逆转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包括内皮细胞抗过氧化损伤、抗血栓形成,以及血管活性多肽的表达。结果表明:水蛭能明显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升高血浆前列腺素(PGI2)水平,降低血栓素A2(TXA2)水平,并可拮抗内皮素-mRNA(ET-mRNA)在主动脉内膜中内皮细胞(EC)、平滑肌细胞(SMC)、巨噬细胞的过表达。上述结果提示水蛭逆转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动物实验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