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优选黄芪皂苷微波提取工艺条件 被引量:20
1
作者 黄鹏程 金伟锋 +4 位作者 万海同 李畅 陈建真 楼小红 何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815-3823,共9页
目的基于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entral-composite design,CCD),采用遗传神经网络(genetic neural network,GNN)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选黄芪皂苷类成分的微波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构建黄芪皂苷的HPLC指纹图谱,选择含量较高的7... 目的基于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entral-composite design,CCD),采用遗传神经网络(genetic neural network,GNN)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选黄芪皂苷类成分的微波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构建黄芪皂苷的HPLC指纹图谱,选择含量较高的7种成分(黄芪皂苷I^V和异黄芪皂苷Ⅰ、Ⅱ),以峰面积代替质量浓度,将通过熵权法计算得到的综合得分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CCD开展实验,构建遗传神经网络以建立提取工艺条件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通过遗传算法优选微波提取黄芪皂苷成分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GNN与GA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60 s、提取功率695 W、乙醇体积分数50%、液料比21.5,7个皂苷成分的综合得分为1 432.584;响应面分析法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90 s、提取功率880 W、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8.5,7个皂苷成分的综合得分为1 066.236;GNN与GA所获提取工艺条件可有效增加综合得分。结论通过熵权法以及遗传神经网络构建黄芪皂苷成分与微波提取工艺条件之间的数学模型是可行的,可为实现中药有效部位多成分提取、分离纯化的工艺优选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苷 微波提取工艺 多目标优选 遗传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黄芪皂苷Ⅴ 黄芪皂苷Ⅳ 黄芪皂苷 黄芪皂苷Ⅱ 黄芪皂苷Ⅰ 异黄芪皂苷Ⅰ 异黄芪皂苷Ⅱ
原文传递
山西恒山地区蒙古传统黄芪和移栽黄芪的质量差异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熊一峰 万燕晴 +2 位作者 李科 李震宇 秦雪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35-1643,共9页
目的比较生长于山西北部恒山及其周边地区的蒙古传统黄芪和移栽黄芪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HPLC-UV-ELSD联用技术分别对两种种植模式黄芪的初级代谢物和次级代谢物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从核磁图谱中共指认出25... 目的比较生长于山西北部恒山及其周边地区的蒙古传统黄芪和移栽黄芪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HPLC-UV-ELSD联用技术分别对两种种植模式黄芪的初级代谢物和次级代谢物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从核磁图谱中共指认出25个代谢物,其中甲醇水相中主要为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初级代谢物,氯仿相中主要为脂肪酸类物质;多元统计结果显示二者的初级代谢物差异不大,但8,2′-羟基-7,4′-甲氧基异黄烷只在传统黄芪中检测到。采用HPLC-UV-ELSD联用技术测定不同黄芪样本中6种黄酮和4种皂苷的量,结果显示传统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和黄芪皂苷III量显著高于移栽黄芪,而移栽黄芪中黄芪皂苷I的量显著高于传统黄芪,传统黄芪总黄酮量显著高于移栽黄芪,总皂苷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恒山地区蒙古传统黄芪和移栽黄芪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次级代谢物上,说明不同种植方式对黄芪次级代谢物的积累影响较大,为恒山地区发展优质的传统黄芪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1H-NMR HPLC-UV-ELSD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芒柄花苷 紫檀烷苷 异黄烷苷 毛蕊异黄酮 芒柄花素 黄芪皂苷Ⅳ 黄芪皂苷 黄芪皂苷Ⅱ 黄芪皂苷Ⅰ
原文传递
黄芪-丹参煎液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定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诗莹 陈秋谷 +5 位作者 王佛长 胡兆流 郑平 刘新辉 张尚斌 陈剑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4950-4956,共7页
目的建立黄芪丹参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为黄芪丹参煎液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UV法,ODS Hypersil DIM色谱柱(250 mm×4.6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0.... 目的建立黄芪丹参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为黄芪丹参煎液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UV法,ODS Hypersil DIM色谱柱(250 mm×4.6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54 nm,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LC-MS法,建立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Ⅲ、黄芪皂苷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丹酚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11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测定结果进行识别。结果 10批黄芪丹参煎液的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通过与化学对照品比对,指认出7个色谱峰,分别为1号峰咖啡酸、3号峰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6号峰迷迭香酸、8号峰紫草酸、9号峰毛蕊异黄酮、10号峰丹酚酸B、11号峰芒柄花苷,10批样品的相似度≥0.995。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Ⅲ、黄芪皂苷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丹酚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线性关系良好,r2值均大于0.995;回收率为89.3%~110.9%。通过PCA可将10批黄芪丹参煎液分成2类,并可看出不同产地、不同批次药材之间的质量存在差异,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导致质量差异的两个物质丹酚酸B和芒柄花苷。结论根据黄芪丹参煎液指纹图谱的建立,结合质谱进行定量,能够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丹参煎液 指纹图谱 多指标定量测定 质量标准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黄芪甲苷 黄芪皂苷 黄芪皂苷Ⅱ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毛蕊异黄酮 芒柄花苷 丹酚酸B 原儿茶醛 咖啡酸 迷迭香酸 紫草酸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定量的蜜炙黄芪饮片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淑娟 张育贵 +4 位作者 李东辉 吴红伟 牛江涛 司昕蕾 李越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81-3088,共8页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蜜炙黄芪饮片指纹图谱,并测定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比较炙黄芪饮片中4种异黄酮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和4种皂苷类成分(黄芪甲苷、...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蜜炙黄芪饮片指纹图谱,并测定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比较炙黄芪饮片中4种异黄酮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和4种皂苷类成分(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和黄芪皂苷III)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15批甘肃不同产地炙黄芪饮片8种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进行评价,并结合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15批不同产地炙黄芪饮片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建立了炙黄芪饮片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达0.90以上,确定了8个共有峰(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和黄芪皂苷III)构成炙黄芪饮片的特征峰,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皂苷I和黄芪皂苷III是差异性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炙黄芪饮片的质量控制指标。结论该法所建立的炙黄芪异黄酮成分和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结合8种成分含量测定可更好控制其质量,对炙黄芪饮片的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炙黄芪 指纹图谱 毛蕊异黄酮苷 芒柄花苷 毛蕊异黄酮 芒柄花素 黄芪甲苷 黄芪皂苷Ⅰ 黄芪皂苷Ⅱ 黄芪皂苷 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黄芪有效成分研究——Ⅴ.黄芪中清除超氧阴离子成分的分离和检测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星堦 江明华 +4 位作者 俞正坤 郑基蒙 龚志铬 张静华 戴瑞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1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使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和化学发光检测法研究了黄芪中各成分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以药物抑制发光强度50%的浓度(LC_(50))为指标,经研究证明,黄芪总皂部分(N)具有较强的活性,LC_(50)为185μg/ml,再... 本文使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和化学发光检测法研究了黄芪中各成分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以药物抑制发光强度50%的浓度(LC_(50))为指标,经研究证明,黄芪总皂部分(N)具有较强的活性,LC_(50)为185μg/ml,再经进一步导向分离并鉴定证明,黄芪甙Ⅲ,Ⅳ和Ⅵ的 LC_(50)分别为80、50和11μg/ml。从而确证黄芪的抗心力衰竭的有效成分可能为黄芪甙的混合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黄芪甙 氧自由基 化学发光
下载PDF
UPLC法同时测定甘肃产蒙古黄芪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9
6
作者 高攀峰 胡明勋 曹爱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08-1710,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甘肃产蒙古黄芪药材中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Ⅲ、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流动相为乙腈-0.3%甲酸溶液(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甘肃产蒙古黄芪药材中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Ⅲ、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流动相为乙腈-0.3%甲酸溶液(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70℃,喷雾器温度42℃,氮气体积流量2.07 L/min。结果: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22%;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Ⅲ、黄芪甲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2%、99.51%、100.57%、100.21%,RSD分别为0.44%、0.39%、1.19%、0.6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为甘肃黄芪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黄芪 黄芪皂苷Ⅰ 黄芪皂苷Ⅱ 黄芪皂苷 黄芪甲苷
原文传递
基于H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益肾化湿颗粒治疗IgA肾病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姜晨 徐荣佳 +3 位作者 崔师妍 徐鹏昊 夏泽鲁 杨洪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6576-6585,共10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MS)挖掘益肾化湿颗粒的主要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益肾化湿颗粒治疗IgA肾病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采用质谱技术对益肾化湿颗粒主要成分进行准确定性,并运用TCMSP、ETCM...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MS)挖掘益肾化湿颗粒的主要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益肾化湿颗粒治疗IgA肾病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采用质谱技术对益肾化湿颗粒主要成分进行准确定性,并运用TCMSP、ETCM、SymMAP数据库获得活性成分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得IgA肾病的疾病靶点,对药效疾病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进一步运用Cytoscape_v3.8.2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应用Atuodock软件对筛选靶点及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进行结合位点模拟验证。结果共鉴定出益肾化湿颗粒主要成分68个,包括香豆素类、三萜类和黄酮类等化合物;共获得益肾化湿颗粒治疗IgA肾病活性成分43个,活性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74个,其中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皮质醇受体基因等;涉及通路包括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柴胡皂苷A、黄芪甲苷III、黄芪甲苷IV、泽泻醇A与IgA肾病的预测靶点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能够通过抗炎、调节免疫、改善类固醇效应等治疗IgA肾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化湿颗粒 IGA肾病 H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柴胡皂苷A 黄芪甲苷 黄芪甲苷Ⅳ 泽泻醇A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参芪扶正注射液中6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4
8
作者 舒娟 杨胜斌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4275-4277,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参芪扶正注射液中黄芪皂苷Ⅰ、Ⅱ、Ⅲ、Ⅳ和党参炔苷、芒柄花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Ultimate XB-C_(18),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l/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参芪扶正注射液中黄芪皂苷Ⅰ、Ⅱ、Ⅲ、Ⅳ和党参炔苷、芒柄花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Ultimate XB-C_(18),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黄芪皂苷Ⅰ、Ⅱ、Ⅲ、Ⅳ、党参炔苷和芒柄花素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62-5.67μg(r=0.999 6)、0.78-6.31μg(r=0.999 6)、0.36-3.48μg(r=0.999 7)、0.81-6.72μg(r=0.999 5)、0.82-7.03μg(r=0.999 8)、0.58-6.62μg(r=0.999 7);定量限分别为1.21、0.15、0.12、0.03、0.12、0.17μg/ml;检测限分别为0.35、0.35、0.04、0.01、0.03、0.04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1%-101.1%(RSD=2.0%,n=9)、95.2%-100.7%(RSD=1.9%,n=9)、95.8%-100.2%(RSD=1.4%,n=9)、96.2%-100.6%(RSD=1.7%,n=9)、96.6%-101.2%(RSD=1.4%,n=9)、95.9%-99.5%(RSD=1.2%,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参芪扶正注射液中黄芪皂苷Ⅰ、Ⅱ、Ⅲ、Ⅳ、党参炔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芪皂苷Ⅰ 黄芪皂苷Ⅱ 黄芪皂苷 黄芪皂苷Ⅳ 党参炔苷 芒柄花素
下载PDF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芪参颗粒化学组成测定及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璐璐 李月婷 +7 位作者 苏汝彬 潘绮雪 魏祖英 屈碧琼 刘明妍 刘洁 贾志鑫 肖红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12-2323,共12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HPLC-QQQ-MS/MS)测定芪参颗粒中38种主要成分含量的方法,明确其化学组成,并对制剂批次间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 HPLC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_(18)(50 mm×2.1 mm,1.8μm)色谱柱,0.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HPLC-QQQ-MS/MS)测定芪参颗粒中38种主要成分含量的方法,明确其化学组成,并对制剂批次间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 HPLC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_(18)(50 mm×2.1 mm,1.8μm)色谱柱,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质谱对正(11个离子对)、负(22个离子对)离子进行动态多反应监测(dynamic multi-response detection,dMRM),实现多批次芪参颗粒中38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影响批次间一致性的成分。结果 建立的HPLC-MS/MS方法在15min内完成了38个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12批次芪参颗粒样品中38个化合物的总量为34.923~47.148 mg/g,其中臣药丹参中的丹酚酸B的量最高(16.718 mg/g),其次是金银花中的绿原酸(3.550 mg/g),君药黄芪中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苷葡萄糖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6、0.753 mg/g,黑顺片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质量分数均低于0.003 mg/g,其余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在0.004~2.935 mg/g。PCA结合OPLS-DA筛选出了5个对批次一致性影响最大的成分,依次为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Ⅲ、隐丹参酮、丹参酮Ⅱ;和二氢丹参酮Ⅰ。结论 所建立的分析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为芪参颗粒质量控制和一致性分析提供了科学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颗粒 HPLC-QQQ-MS/MS 质量控制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丹参素 哈巴苷 绿原酸 新绿原酸 隐绿原酸 咖啡酸 当药苷 芹糖甘草苷 甘草苷 异槲皮素 毛蕊花糖苷 异绿原酸C 迷迭香酸 芒柄花苷 异甘草苷 丹酚酸B 甘草素 丹酚酸A 毛蕊异黄酮 哈巴俄苷 异甘草素 黄芪皂苷 芒柄花素 甘草酸 二氢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 丹参酮Ⅰ 丹参酮Ⅱ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木犀草苷 黄芪甲苷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 苯甲酰乌头原碱 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新乌头碱 乌头碱 次乌头碱 异毛蕊花糖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