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阳花溪区石灰土林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被引量:93
1
作者 宁晓波 项文化 +2 位作者 方晰 闫文德 邓湘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69-2177,共9页
选取贵阳市花溪区典型石灰土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地石灰岩和土壤中7种重金属(Cu、Zn、Mn、Cd、Ni、Pb、Co)的含量特征,以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为评价标准进行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选取贵阳市花溪区典型石灰土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地石灰岩和土壤中7种重金属(Cu、Zn、Mn、Cd、Ni、Pb、Co)的含量特征,以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为评价标准进行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林地石灰岩以Pb的平均含量(40.21mg·kg-1)最高,Zn的(5.78mg·kg-1)最低,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Pb>Ni>Mn>Co>Cu>Cd>Zn;林地土壤中以Mn的平均含量(451.16mg·kg-1以上)最高,Cd的(2.87mg·kg-1以下)最低,7种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在8.57%~63.10%之间,Zn的平均含量明显低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Cu、Mn、Cd、Pb、Ni、Co的平均含量高于或接近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Cu、Zn、Mn、Ni、Co,Ni与Pb,Cd与Pb,Cd与Co来源相同的可能性较大,而Cd与Cu、Ni,Pb与Mn、Cu、Co的来源不同;石灰土偏碱性,富含Ca、Mg元素,有利于重金属Cd、Pb的累积。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多因子综合指数(内梅罗指数法)与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评价结果一致,林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在3.67以上,达到重污染程度,以Cd的污染指数(4.94以上)最高,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其次是Pb(1.82以上),Zn、Mn污染程度最低,林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173.75以上,为中度生态危害程度,产生最大生态危害的是Cd,其次是Pb、Ni、Co、Cu,危害程度最小的是Mn、Zn,在相同的成土母岩和人为活动影响下,无林地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明显高于有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花溪区 石灰土 林地 重金属 相关分析 污染评价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下载PDF
黄浦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及评价 被引量:74
2
作者 丁振华 贾洪武 +4 位作者 刘彩娥 汤庆合 王文华 庄敏 许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4-66,共3页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黄浦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评价研究,解释了两种评价方法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均表明,黄浦江砷污染严重,镉中等程度污染,且各个江段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 评价 地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下载PDF
洛阳市不同功能区道路灰尘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70
3
作者 刘德鸿 王发园 +1 位作者 周文利 杨玉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259,共7页
以洛阳市为例,调查了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城乡结合处、城市绿地和城市主干道等6个功能区道路灰尘中重金属(Cu、Zn、Pb、Cr、Cd)含量,并采用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洛阳市各功能区道路... 以洛阳市为例,调查了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城乡结合处、城市绿地和城市主干道等6个功能区道路灰尘中重金属(Cu、Zn、Pb、Cr、Cd)含量,并采用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洛阳市各功能区道路灰尘重金属含量均显著高出河南省土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平均含量依次为Zn(1 019.75 mg.kg-1)>Cr(401.63mg.kg-1)>Cu(240.94 mg.kg-1)>Pb(176.04 mg.kg-1)>Cd(2.33 mg.kg-1).在所有功能区,Cd均是污染最重的重金属,平均污染系数Cif高达35.84,之后依次是Zn(16.32)>Cu(12.05)>Pb(7.90)>Cr(6.36).各功能区道路灰尘中的重金属含量和污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工业区的重金属总量最高、污染最重.不同功能区灰尘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依次为工业区(1 709.51)>城市绿地(1 581.50)>商业区(1 297.45)>居民区(1 111.25)>城市主干道(889.97)>城乡结合部(641.39),且均已达到很强生态危害水平.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在所有功能区均超出极强生态危害水平,其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ir平均值达1 075.16,其次是Cu(60.23)和Pb(40.77),平均达中等生态危害水平,而Zn(16.32)和Cr(12.71)则为轻微生态危害水平.减少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可能是有效降低道路灰尘中重金属污染和风险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价 重金属 灰尘 功能区 潜在生态危害
原文传递
基于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广西某蔗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被引量:68
4
作者 何东明 王晓飞 +1 位作者 陈丽君 苏荣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广西某蔗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积累指数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Zn>Pb>Cu,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Pb>Cu>Zn,其中Z...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广西某蔗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积累指数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Zn>Pb>Cu,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Pb>Cu>Zn,其中Zn的影响程度发生了变化。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差异,蔗田土壤的地积累指数污染程度处于无污染情况,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污染程度处于低度危害程度。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考虑外源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不同重金属的生物毒性的影响,使其评价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田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地积累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下载PDF
成都市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2
5
作者 尚英男 倪师军 +2 位作者 张成江 黄艺 尹观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7-829,共3页
根据流经成都市内的三条河流(府河、南河、沙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数据,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因子(Eri)说明大多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范畴,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 根据流经成都市内的三条河流(府河、南河、沙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数据,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因子(Eri)说明大多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范畴,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是Hg、Cd,Cu、Pb次之,As影响最小;(2)多种重金属的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河流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和接近中等生态危害,其受危害程度由强至弱的次序为:府河,南河,沙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43
6
作者 王丽萍 周晓蔚 +1 位作者 郑丙辉 付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91-2198,共8页
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物效应浓度法3种方法,考虑河口的水动力过程、沉积物分布和盐度影响,把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划分为7个区域进行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3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的... 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物效应浓度法3种方法,考虑河口的水动力过程、沉积物分布和盐度影响,把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划分为7个区域进行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3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的底质生态环境均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属于中低度污染,口外区和舟山海区的沉积物质量较好,口门、最大浑浊带和杭州湾的沉积物质量较差。用同期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参数进行验证,生态响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地质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生物效应浓度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长江口
下载PDF
东海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富积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7
7
作者 张丽旭 任松 蔡健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6,共5页
根据2003年东海吴淞口北倾倒区、椒江口倾倒区和闽江口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监测资料,采用富积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富积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所监测的重... 根据2003年东海吴淞口北倾倒区、椒江口倾倒区和闽江口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监测资料,采用富积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富积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所监测的重金属中,Cu和Pb元素的富积程度相对最高,As次之,Hg和Cd元素的富积程度较低。从空间上看,Cu和As元素的富积程度呈现吴淞口北倾倒区<闽江口倾倒区<椒江口倾倒区的特征;而Pb,Cd和Hg元素的富积程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即:吴淞口北倾倒区<椒江口倾倒区<闽江口倾倒区。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评价结果显示,东海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非常轻微,均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范畴,其中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相对较重的是As,Cd和Hg元素,Cu和Pb元素的轻微生态危害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倾倒区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下载PDF
艾比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张兆永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姜逢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0-496,共7页
以艾比湖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其中8种重金属(Cu、Pb、Zn、As、Hg、Cr、Ni、Cd)的含量,然后结合多种方法分析了其来源、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从偏度上看艾比湖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的大小顺序为:Hg>... 以艾比湖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其中8种重金属(Cu、Pb、Zn、As、Hg、Cr、Ni、Cd)的含量,然后结合多种方法分析了其来源、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从偏度上看艾比湖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的大小顺序为:Hg>Cd>Pb>Zn>As>Cu>Cr>Ni.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可以辨识为2个主成分;PC1为人为源因子,包括Cd、Pb、Hg和Zn,主要来源于各种农业污染;PC2为自然源因子,包括Cu、Ni、Cr和As,主要受自然地质背景控制.3地积累指数评价表明8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为:Cd>Hg>Pb>Zn>As>Cu>Ni>Cr,在所有采样点中Pb、Cd和Hg均属于轻度和偏中度污染,Zn、As、Cr、Ni和Cu在大多数样点为无污染水平.4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主要由Cd、Hg和Pb引起,三者贡献分别为42.6%、28.6%和24.0%,Cd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其次是Hg、Pb,各采样点中8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小于150,为低的生态风险.研究表明总体看艾比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少,生态风险较低,但重金属Cd、Pb的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8
9
作者 张丽旭 蒋晓山 +1 位作者 赵敏 李志恩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9-393,共5页
根据2004年8月份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基础资料,采用单因子污染参数法和Hakanson前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长江口不同水域表层沉积物中典型污染要素PCB,Hg,Cd,Pb,As的质量分数,评价了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的质量状况。定量确定了... 根据2004年8月份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基础资料,采用单因子污染参数法和Hakanson前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长江口不同水域表层沉积物中典型污染要素PCB,Hg,Cd,Pb,As的质量分数,评价了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的质量状况。定量确定了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主要污染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分析了近年来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总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单个污染要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各典型污染要素的质量分数值均小于背景值,典型污染要素的平均综合指数Cd为1.37,典型污染要素的污染程度由高至低顺序为As>Pb>Hg>PCB>Cd,As是主要环境污染因子;长江口各水域表层沉积物总的对水域均只具有低潜在生态风险,其由高至低的排列顺序为杭州湾北岸>长江口南支>长江口北支>长江口外;各典型污染物对水域也均只具有低潜在生态风险,其由高至低顺序为Hg>PCB>Cd>As>Pb,Hg是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近年来,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总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单个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均呈现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表层沉积物 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典型铜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志楼 谢学辉 +2 位作者 王慧萍 郑春丽 柳建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应用了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德兴铜矿尾砂库周边土壤Cu、Zn、Ni、Pb、Cr和Cd复合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定量确定了铜尾矿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主要污染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结果表明:铜矿尾矿库周边... 应用了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德兴铜矿尾砂库周边土壤Cu、Zn、Ni、Pb、Cr和Cd复合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定量确定了铜尾矿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主要污染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结果表明:铜矿尾矿库周边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该地区平均潜在生态风险污染指数超过600,具有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参数由高至低顺序为Cd、Cu、Pb、Ni、Cr、Zn,其中Cd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重金属的污染特性,发现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5.033%、18.825%、6.243%,第一主成分反映了Zn、Ni、Cr的信息,第二主成分反映了Cu和Cd的信息,第三主成分反映Pb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复合污染 铜尾矿库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主成分
下载PDF
成都市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重芃 尚英男 尹观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6年第3期41-45,共5页
对成都市农业土壤中七种重金属元素Pb、Hg、Cr、As、Cu、Zn和Cd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农业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别为:Pb 77.27mg/kg,Hg 0.31 mg/kg,Cr 59.50 mg/kg,As 11.27 mg/kg,Cu 42.52 mg/kg... 对成都市农业土壤中七种重金属元素Pb、Hg、Cr、As、Cu、Zn和Cd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农业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别为:Pb 77.27mg/kg,Hg 0.31 mg/kg,Cr 59.50 mg/kg,As 11.27 mg/kg,Cu 42.52 mg/kg,Zn 227.00 mg/kg,Cd0.36 mg/kg;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因子表明,Hg和Cd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Pb、As、Cu、Zn、Cr达到轻微生态危害;多种重金属的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成都市农业土壤生态危害级别为中等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成都
下载PDF
粤西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2
12
作者 庄玉婷 冯嘉仪 +4 位作者 储双双 吴道铭 王婧 张立超 曾曙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1,共7页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污染情况,为其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粤西地区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相思Acaci...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污染情况,为其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粤西地区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相思Acacia spp.人工林和阔叶混交林5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0~20 cm土层土壤中Cu、Zn、Pb、Cd和Ni的含量,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Pi)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法对各林分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污染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各林分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以Zn最高,Cd最低,但均未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土壤pH为3.62~6.42,呈酸性。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中Cu质量分数(16.06 mg·kg^(-1))及桉树人工林土壤中Pb质量分数(12.37 mg·kg^(-1))均显著高于阔叶混交林土壤中相应重金属的质量分数(9.21和6.87 mg·kg^(-1));人工林土壤重金属含量间的相关性显著。5种林分土壤重金属Pi均小于1,污染等级均为清洁;土壤重金属P_i及P_N均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桉树人工林>相思人工林>阔叶混交林,除马尾松人工林外,其余林分的综合污染等级均为安全。单一及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均为轻微风险,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_i)表现为Cd最大,Zn最小,多种重金属RI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最高,阔叶混交林最低。【结论】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能更综合地反映土壤受重金属污染情况;本研究评价结果表明,防止和减少森林土壤中人为的重金属输入仍是一项需要长久坚持的必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重金属含量 单项污染指数 内梅罗指数 污染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某铀矿山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21
13
作者 黄德娟 朱业安 +3 位作者 刘庆成 杨亚新 彭道峰 余月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6-150,共5页
以某铀矿山水冶厂、尾矿坝及矿井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实测值为基础数据,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全面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个样地及每个... 以某铀矿山水冶厂、尾矿坝及矿井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实测值为基础数据,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全面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个样地及每个样地的7种重金属元素均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污染。样地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排序为尾矿坝>水冶厂>矿井周边;从各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看,Cd污染最严重,其次是Cr和Cu。该评价结果可以为矿山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评价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地积累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下载PDF
连云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陈斌林 贺心然 +1 位作者 王童远 刘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6-249,共4页
分三个区域全面分析了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Hak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与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危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 分三个区域全面分析了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Hak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与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危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是As;Cd、Cu次之;Pb、Hg最弱;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三个区域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碱厂区域>港口区域>核电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
下载PDF
高速公路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1
15
作者 翟云波 戴青云 +1 位作者 蒋康 朱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9-156,共8页
为探讨高速公路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和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检测了高速公路G4和G60的临长段、长潭段和潭邵段5m,10m,15m,40m和80m处土壤中重金属(Zn,Pb,Cd,Cr和Cu)的浓度,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 为探讨高速公路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和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检测了高速公路G4和G60的临长段、长潭段和潭邵段5m,10m,15m,40m和80m处土壤中重金属(Zn,Pb,Cd,Cr和Cu)的浓度,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的浓度随高速公路的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其中近高速公路点Cd和Cr超过了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显示,所检测的5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是Cd>Pb>Cr>Zn>Cu,其中Cd为主要污染物,研究的3个路段5m处Cd为重度污染,80m处仍有轻度污染,其它重金属分别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Cd,Cr和Pb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都存在潜在的健康伤害风险且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其中3个路段80m处Cr对未成年人仍有轻微的致癌风险(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高速公路两侧的居民应居住在距离高速公路80m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路域土壤 重金属污染 健康风险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地积累指数
下载PDF
湖南省某铅锌矿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21
16
作者 余璇 宋柳霆 滕彦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32,共6页
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测定湖南省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中Cd、As、Pb、Cr、Cu、Zn和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 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测定湖南省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中Cd、As、Pb、Cr、Cu、Zn和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d、As、Pb、Cr、Cu、Zn和Ni等7种重金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或污染;根据25个采样点计算得出的矿区污染负荷指数为2.6,表明整个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重。Cd、Pb、As、Zn等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属于中等及以上的风险状态,这些重金属的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应当引起充分关注。此外,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矿作业可能是导致研究区农田土壤Cd、Pb、As、Zn等重金属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单因子评价法 地质累积指数法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南海重点海洋倾倒区表层沉积物富集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孟兰 郑西来 +2 位作者 林端 罗一丹 陈嘉辉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8-160,165,共4页
根据2005南海三个重点海洋倾倒区,即九澳岛重点海洋倾倒区、黄茅岛重点海洋倾倒区、汕头重点海洋倾倒区的监测,分析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监测资料,采用富集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富集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 根据2005南海三个重点海洋倾倒区,即九澳岛重点海洋倾倒区、黄茅岛重点海洋倾倒区、汕头重点海洋倾倒区的监测,分析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监测资料,采用富集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富集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所监测的重金属中,Cu和Pb元素的富集度相对最高,Hg和Cd元素的富集度较低,从空间上看,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评价结果显示,南海三个重点海洋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非常轻微,均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范畴,其中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相对较重的是Cd和Hg元素,Cu和Pb元素的轻微生态危害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重点海洋倾倒区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下载PDF
抚顺西露天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风险评价 被引量:20
18
作者 姜彬慧 张博 +1 位作者 王雪峰 姜琦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8-574,共7页
通过对矿区地上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确定了Cd是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元素;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d的单元素污染负荷指数... 通过对矿区地上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确定了Cd是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元素;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d的单元素污染负荷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06和5.32,属于重度污染水平.3个生态修复区域的内梅罗污染指数在2.07~4.57之间,其中南帮自然生态恢复区(SNER)属于重度污染,其他区域为中度污染;矿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98.62~224.55之间,SNER区域达到中等危害水平,其余区域为轻度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顺西露天矿 矿区土壤 重金属污染 污染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浙江省某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吕玉娟 王秋月 +3 位作者 孙雪梅 张志伟 张毅敏 高月香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64-1475,共12页
尾矿库周边生态环境安全受到高度关注,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农田治理和保护的风险源之一。以地处浙东丘陵山地的浙江省某铜矿尾矿库周边农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Cd、Hg、As、Pb、Zn、Cu、Cr、Ni的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 尾矿库周边生态环境安全受到高度关注,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农田治理和保护的风险源之一。以地处浙东丘陵山地的浙江省某铜矿尾矿库周边农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Cd、Hg、As、Pb、Zn、Cu、Cr、Ni的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法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以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合正定矩阵受体模型(PMF),定量解析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田土壤中Cd、Hg、Cu、Zn浓度分别是土壤元素背景值的5.36、2.06、8.19、5.36倍,具有高度变异性;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Cu、Zn、Cd重度污染占比均达到10.5%,中度污染占比为5.26%,靠近尾矿库(<300 m)的15.8%的点位处于重度污染等级;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Cd、Cu、Zn和Hg可能具有累积风险。2)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为很强生态风险,Hg为较强生态风险,Cu为中等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均为轻微风险;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08.91,综合潜在风险为较强风险。生态风险预警评估结果表明,Cu为重警,Cd和Zn为中警,Hg为轻警,As为预警,Pb、Cr和Ni为无警;综合生态风险预警指数(IER)为16.06,综合生态风险预警为重警。RI和IER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受Cd、Cu、Zn和Hg的影响。3)PMF解析出3个源,Cd、Zn、Cu主要受铜矿尾矿库尾砂和坝下渗水的混合源影响,贡献率分别为94.4%、94.3%和67.1%;Hg可能是以肥料、农药施用等农业活动源为主,贡献率为61.5%;Cr、Ni、Pb和As主要受成土母质和交通运输活动混合源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89.7%、82.7%、75.0%和6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 正定矩阵受体模型(PMF) 源解析
下载PDF
西安市公园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20
作者 黄静 卢新卫 翟雨翔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7-130,共4页
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对西安市城市公园表层土壤的Pb、Cu、Zn、Cr、Mn、As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这几种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并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As在个别公园呈现富积;Zn和M... 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对西安市城市公园表层土壤的Pb、Cu、Zn、Cr、Mn、As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这几种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并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As在个别公园呈现富积;Zn和Mn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富积;Cu、Pb在公园内的累积程度相对较大。西安市公园土壤重金属元素属于中等污染,其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水平,各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顺序为Pb=As>Cu>Cr>Mn>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土壤 重金属元素 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 西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