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62
1
作者 胡大一 张鹤萍 +1 位作者 孙艺红 姜立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比较阿司匹林与调整剂量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18个中心,根据入选标准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配至阿司匹林组(150~160 mg/d)和调整剂量...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比较阿司匹林与调整剂量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18个中心,根据入选标准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配至阿司匹林组(150~160 mg/d)和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初始剂量2 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年龄≥75岁者的INR为1.6~2.5).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缺血性脑卒中和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外周动脉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出血.结果 共704例患者进入分析,阿司匹林组369例,华法林组335例.男性420例(59.7%),平均年龄(63.3±9.9)岁,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中位数19个月(2~24个月).与阿司匹林比较,调整剂量华法林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2.7%比6.0%,P=0.03,OR 0.44,95%可信区间(CI)为0.198~0.960],相对危险下降54%;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下降62%(1.8%比4.6%,P=0.04,OR 0.38,95% CI为0.147~0.977);总血栓栓塞事件相对危险下降52%(10.6%比5.4%,P=0.01,OR 0.48,95% CI为0.269~0.858).次要终点事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轻微出血和严重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华法林组总死亡率低于阿司匹林组[4例(1.2%)比8例(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主要和次要终点的联合终点事件华法林组低于阿司匹林组(8.4%比13.0%,P=0.047). 结论 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可明显降低国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华法林组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但多数出血并发症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INR 2.0~3.0)下的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阿司匹林 脑血管意外 颅内出血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3
2
作者 梁茜茜 张庆 +2 位作者 李莉 王宝玉 张华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446-1448,1467,共4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予以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qd;低分子肝素钠6000 U,皮下注射,bid;阿司匹林肠溶片首剂300 mg,口服,...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予以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qd;低分子肝素钠6000 U,皮下注射,bid;阿司匹林肠溶片首剂300 mg,口服,qd,后以100 mg qd维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q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47/49例)和83.33%(40/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6.02±1.93),(9.69±1.83)分;Hcy分别为(10.53±1.22),(15.35±2.13)μmol·L^(-1);hs-CRP分别为(4.18±0.52),(7.02±1.03)mg·L^(-1);MMP-9分别为(136.41±15.71),(183.46±24.37)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血尿和牙龈出血;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为血尿,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vs 2.04%,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能够保护血管内皮,阻止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一种能评价溶拴和抗栓药的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 被引量:103
3
作者 刘小光 徐理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662-667,共6页
局部用氯化铁损伤血管以造成动物大脑中动脉血栓,于血栓形成后24h观察大鼠脑梗塞范围、行为及脑病理改变。结果表明,本模型造成的脑梗塞及行为障碍特点与Tamura等(198l)[1]建立的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相一致。所造成... 局部用氯化铁损伤血管以造成动物大脑中动脉血栓,于血栓形成后24h观察大鼠脑梗塞范围、行为及脑病理改变。结果表明,本模型造成的脑梗塞及行为障碍特点与Tamura等(198l)[1]建立的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相一致。所造成的血栓为混合血栓。本研究还观察了阿司匹林对脑血栓的预防作用及尿激酶的治疗作用。阿司匹林及尿激酶均可降低脑梗塞范围,改善行为障碍。结果表明该模型既可以评价溶栓因子又可以检验抗栓因子,为研究抗血栓药物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 尿激酶 脑血栓形成 动物模型 乙酰水杨酸
下载PDF
水杨酸和阿斯匹林对小麦盐害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73
4
作者 张士功 高吉寅 宋景芝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9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盐胁迫条件下水杨酸和阿斯匹林能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和盐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提高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细胞保护酶的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的积累,降低根系... 盐胁迫条件下水杨酸和阿斯匹林能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和盐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提高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细胞保护酶的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的积累,降低根系Na+和提高根系K+ 的向上运输选择性。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缓解盐胁迫对小麦的伤害,提高其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小麦 水杨酸 阿斯匹林 缓解作用
全文增补中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被引量:91
5
作者 许风雷 李翠萍 +3 位作者 热依汗 王力 李建玲 范太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65例TIA患者33例,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为治疗组,32例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为对照组,均持续3个月。结果随访3个月,治疗组33例T1A发作在10d内...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65例TIA患者33例,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为治疗组,32例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为对照组,均持续3个月。结果随访3个月,治疗组33例T1A发作在10d内完全控制无复发32例,有效率96.97%(32/33),无1例发展为脑梗死,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32例TIA发作完全控制18例,有效率56.25%(18/32),有11例发展为脑梗死。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安全有效,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β-谷甾醇对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副作用及其药理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88
6
作者 肖志彬 刘小雷 +8 位作者 成日青 贾韩学 王雪莹 孔丽娜 李雨洁 崔婷婷 曲航达 冯晨 蒙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2,共5页
目的:研究β-谷甾醇降低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探讨β-谷甾醇对阿司匹林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复制阿司匹林介导的SD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灌胃(ig)给予不同剂量的β-谷甾醇(50,150,250 mg·kg-1),连续给药7 d后... 目的:研究β-谷甾醇降低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探讨β-谷甾醇对阿司匹林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复制阿司匹林介导的SD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灌胃(ig)给予不同剂量的β-谷甾醇(50,150,250 mg·kg-1),连续给药7 d后以溃疡面积为评价指标分析β-谷甾醇抗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并通过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大鼠足跖肿胀法,小鼠耳肿胀法,大鼠酵母致热法,小鼠热板法,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法,观察ig给予不同剂量的β-谷甾醇对阿司匹林的抗炎、解热、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理作用的影响。结果:与阿司匹林组比较,β-谷甾醇各组大鼠胃黏膜溃疡面积显著减小(P<0.05);β-谷甾醇中、高剂量组大鼠胃黏膜溃疡面积明显小于β-谷甾醇低剂量组(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β-谷甾醇各组大鼠血清NO,SOD明显升高(P<0.05),TNF-α,MDA显著降低(P<0.05),PGE2水平则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和小鼠耳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β-谷甾醇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和小鼠耳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组间无显著差异。与相应的阿司匹林组比较,β-谷甾醇各组大鼠肛温变化值、小鼠痛阈提高值及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β-谷甾醇可降低阿司匹林介导的胃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氧自由基(OFR)清除能力,提升血清NO含量,抑制TNF-α炎性因子的聚集与释放有关;β-谷甾醇可增强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对解热、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则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谷甾醇 阿司匹林 胃黏膜损伤 抗炎 解热 镇痛 抑制血小板聚集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9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82
7
作者 张东亚 胡亚妮 姜超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8,共2页
目的研究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三天内新发脑梗塞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组(治疗组),持续治疗1周,对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NIHSS评分。结果氯吡格雷联... 目的研究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三天内新发脑梗塞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组(治疗组),持续治疗1周,对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NIHSS评分。结果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组有效率为89.47%;阿斯匹林组总有效率为71.8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疗效更佳。对于高危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较强的适应症。安全性较高,临床有极少不良反应,未见严重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塞
下载PDF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用及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78
8
作者 张梅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用及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96例老年冠心病且行PCI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应用阿司...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用及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96例老年冠心病且行PCI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应用阿司匹林行单抗血小板治疗,B组应用氯吡格雷,C组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经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后,凝血指标PT、a PTT均获得改善,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PT、a PTT均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长期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额有效预防血小板聚集,大幅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单抗方案相比预后更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7
9
作者 蒙迪 黄微 谭峰 《中国医药》 2021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对...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灌注指标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58/60)比81.7%(49/60)](χ^(2)=21.714,P<0.001)。治疗前,2组NIHSS评分、血流灌注指标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2组NIHSS评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CT灌注成像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流灌注情况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和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77
10
作者 杨成 钱捷 +2 位作者 唐迅 高培 胡永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30-1435,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缺血发作的疗效,以及出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方法 在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8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1日)中检索符合要... 目的 系统评价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缺血发作的疗效,以及出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方法 在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8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1日)中检索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按照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及95%CI.按照不同人群、疾病亚型、治疗持续时间及有无氯吡格雷负荷剂量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包括14 022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与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组相比能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RR=0.71,95%CI:0.61 ~ 0.84,P<0.001)、增高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RR=1.60,95%CI:1.46~ 1.76,P<0.001).分层分析显示,中国人群联合用药后脑卒中复发风险(RR=0.55,95%CI:0.34~0.89)低于其他人群(艘=0.78,95%CI:0.66~0.93),出血事件发生风险(RR=1.41,95%CI:1.01~1.96)低于其他人群(RR=1.62,95%CI:1.47~ 1.79);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复发风险(RR=0.69,95%CI:0.58 ~ 0.81)低于没有负荷剂量的亚组(RR=0.74,95%CI:0.56~0.99),出血事件发生风险(RR=1.59,95%CI:1.10~2.30)与没有负荷剂量的亚组(RR=1.60,95%CI:1.46~ 1.77)相比,差别不大.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相比阿司匹林单独用药能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复发风险,但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在中国人群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比阿司匹林单独用药对于减少脑卒中复发的效果更好且不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75
11
作者 温宏峰 王瑞彤 李继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75 mg/d)和联合用药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剂量相同);每...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75 mg/d)和联合用药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剂量相同);每组60例。在治疗前、治疗14 d后,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患者的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治疗后,3组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3组间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和阿司匹林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和氯吡格雷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与阿司匹林组AA途径、联合用药组与氯吡格雷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有显著的抗血小板作用;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从两个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小板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抵抗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12
作者 郭平平 陈晓霞 +1 位作者 王晓蓉 刘振国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年第3期321-328,共8页
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及二级预防的重要环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不同个体间... 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及二级预防的重要环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人群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较低,称为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文中阐述了导致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的主要机制以及临床上针对此种现象所采取的治疗措施,旨在为脑梗死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抵抗 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74
13
作者 陈璐菡 潘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丁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2月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根据入... 目的探讨辛伐他丁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2月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根据入组患者的脑血栓症状给予相关常规治疗,此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阿司匹林十辛伐他汀治疗,疗程为6个月。随访半年,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差异,采用酶法、肝素-MnCl2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通过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MT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aa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缩小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降低了血脂,减轻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影响 被引量:70
14
作者 吴培培 董少军 +1 位作者 孙田田 庞青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327-331,共5页
目的:研究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8月到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简单随机分组法)。对照组患者进行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8月到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简单随机分组法)。对照组患者进行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医治前后的NIHSS评分、mRS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02%VS72.09%)(χ^(2)=6.541,P=0.01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mRS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TNF-α、IL-6及hs-CRP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TNF-α、IL-6及hs-CRP指标水平的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阿司匹林 硫酸氢氯吡格雷 NIHSS评分 mRS评分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栓前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9
15
作者 梁荣丽 罗宋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就诊的早孕期URSA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应...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就诊的早孕期URSA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LMWH。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测定PTS相关指标[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蛋白C(PC)活性、蛋白S(PS)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并与同期51例健康早孕孕妇(正常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外周血DD、t-PA、PAI-1、IL-17、IL-6、IFN-γ均高于正常组,AT-Ⅲ、PC、PS活性、TGF-β、IL-10、IL-4均低于正常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孕12周、20周末外周血DD、t-PA、PAI-1、IL-17、IL-6、IFN-γ均显著降低,AT-Ⅲ、PC、PS活性、TGF-β、IL-10、IL-4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DD、PAI-1、IL-17、IL-6、IFN-γ低于对照组,AT-Ⅲ、PC、PS活性、TGF-β、IL-10、IL-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88.2%)高于对照组(70.6%)(P<0.05)。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率比较未见差异(P>0.05)。结论:LMWH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URSA安全有效,可提高活产率,且不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与改善PTS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低分子肝素 阿司匹林 血栓前状态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9
16
作者 史冬 杜志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783-3785,共3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规治疗,包括他汀类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规治疗,包括他汀类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等药物,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每日1次。两组均需避免服用其他种类抗血小板药。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指标(CD63、CD62p),随访治疗6个月后的复发率及脑卒中发生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脑卒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63、CD62p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其复发率和脑卒中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致早期复发性流产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5
17
作者 梁蓉 石通和 +5 位作者 刘淑芳 黄玉珍 张军莲 乐燕 黄丽华 姚书忠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6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致早期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另选80例正常生育期妇女用于LAR的测定。治疗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致早期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另选80例正常生育期妇女用于LAR的测定。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和狼疮样抗凝物质(LA)等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T、D—Dimer和IA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活产率为8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0%(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早期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能缓解孕妇的血栓前状态,提高活产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 复发性流产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63
18
作者 周经霞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7期1192-1193,共2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156例脑血栓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等抗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156例脑血栓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等抗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能显著改善脑血栓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面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他汀类 脑血栓 疗效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1
19
作者 王艳 史玉红 +2 位作者 李圣 徐靖华 李建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对...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7%)高于对照组(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炎症因子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观察 被引量:60
20
作者 沈景红 何海燕 戴鸣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8-40,44,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ACI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改善脑循环、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ACI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改善脑循环、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口服0.1 g/阿司匹林肠溶片,1次/d,观察组加用奥扎格雷钠80 mg+0.9%氯化钠250 m L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为14 d;于入院1 d及治疗14 d抽取静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_(1α))、血栓素B_2(TXB_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治疗前后两组PLT、PT、TT、APTT无明显变化(P>0.05),FIB治疗后有所降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XB_2水平降低,6-K-PGF_(1α)升高,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MT均降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ACI安全有效,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凝血功能,改善脑供血,促进梗死后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