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原油降凝降粘剂作用机理的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张付生 王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7-352,共6页
详细研究了从大庆、江汉、冀东原油分离出的石蜡、胶质、沥青质用降凝降粘剂(EVA、MVA、EM、EMS)处理后红外特征吸收峰和X射线衍射峰的变化。由红外数据证实,降凝剂分子与石蜡分子发生共晶是原油降凝作用的主要机理。由... 详细研究了从大庆、江汉、冀东原油分离出的石蜡、胶质、沥青质用降凝降粘剂(EVA、MVA、EM、EMS)处理后红外特征吸收峰和X射线衍射峰的变化。由红外数据证实,降凝剂分子与石蜡分子发生共晶是原油降凝作用的主要机理。由红外和X射线衍射数据得出结论:降粘剂破坏胶质、沥青质分子平面重叠的聚集体,使聚集结构变疏松,聚集有序性降低,是原油降粘作用机理。提出了降粘作用分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降凝 降粘剂 降粘 粘度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石油沥青质的NMR测定及其模型分子推测 被引量:55
2
作者 董喜贵 雷群芳 俞庆森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8-672,共5页
从6种不同原油中分离提取了正己烷不溶的沥青质,测定了沥青质的1HNMR(NuclearMagneticResonance)和13CNMR谱,从不同类型氢和碳原子的质量分数计算得到了一系列平均结构参数,结合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和元素分析,给出了沥青质基本结构单元的... 从6种不同原油中分离提取了正己烷不溶的沥青质,测定了沥青质的1HNMR(NuclearMagneticResonance)和13CNMR谱,从不同类型氢和碳原子的质量分数计算得到了一系列平均结构参数,结合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和元素分析,给出了沥青质基本结构单元的平均分子式,推测了模型分子的结构。结果表明,沥青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可以用稠环芳烃连接环烷烃和烷基侧链并含氧、氮和硫等杂原子的单元表示,结构单元之间形成缔合体,缔合数为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NMR 平均结构参数 模型分子
下载PDF
水热裂解开采稠油新技术初探 被引量:40
3
作者 刘永建 范洪富 +2 位作者 钟立国 刘喜林 孙守国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6-59,共4页
研究了辽河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在所选定的条件下 ,经水热裂解反应后 ,稠油组成中的饱和烃、芳香烃含量增加 ,胶质、沥青质含量减少 ,粘度下降 80 %以上 .在辽河油田 2口井的现场实验表明 :生产 1个月后 ,2口井共... 研究了辽河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在所选定的条件下 ,经水热裂解反应后 ,稠油组成中的饱和烃、芳香烃含量增加 ,胶质、沥青质含量减少 ,粘度下降 80 %以上 .在辽河油田 2口井的现场实验表明 :生产 1个月后 ,2口井共增油 977.9t,原油粘度下降超过 5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水蒸汽 胶质 沥青质 水热裂解
下载PDF
重油高效转化关键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51
4
作者 聂红 杨清河 +1 位作者 戴立顺 李大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重油高效转化以获取更多汽油和柴油等轻质油品,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科院)研究开发了重(渣)油加氢处理(RHT)技术及其与催化裂化(FCC)双向组合新工艺(RICP)等关键技术,显著提高了轻质油品收率。在... 为了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重油高效转化以获取更多汽油和柴油等轻质油品,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科院)研究开发了重(渣)油加氢处理(RHT)技术及其与催化裂化(FCC)双向组合新工艺(RICP)等关键技术,显著提高了轻质油品收率。在RHT技术环节,石科院在保持原有重油加氢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开发了新一代高效RHT系列催化剂和技术,其核心是大分子(沥青质、胶质等)加氢转化能力增强、小分子(多环芳烃)的进一步加氢饱和程度提升,增加了加氢后重油的氢含量,提高了金属杂质Ni、V及S、N的脱除率。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新一代RHT技术对于提高杂质脱除率和延长装置运转周期,实现反应器和催化剂的高效利用,为催化裂化装置提供优质稳定的进料,生产更多、更优质的轻质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加氢处理 轻质油 催化裂化 沥青质 残炭
下载PDF
垦西特稠油化学降粘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艳玲 胡江 张巧莲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05-609,共5页
详细研究了胜利油田垦西特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用降粘剂处理前后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和透射电镜照片的变化.由红外光谱数据和透射电镜分析可知,降粘剂分子借助强的形成氢键的能力和渗透、分散作用进入胶质和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破坏了... 详细研究了胜利油田垦西特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用降粘剂处理前后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和透射电镜照片的变化.由红外光谱数据和透射电镜分析可知,降粘剂分子借助强的形成氢键的能力和渗透、分散作用进入胶质和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破坏了胶质、沥青质分子平面重叠的聚集体,使聚集结构变得疏松,表明聚集有序性降低是稠油降粘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粘机理 胶质 沥青质 降粘剂 红外光谱
下载PDF
辽河原油沥青质及胶质油水界面化学性质初探 被引量:33
6
作者 杨小莉 陆婉珍 +2 位作者 李明远 韩卫荣 郑晓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6,共6页
对由辽河原油中分别提取的沥青质组分、胶质组分配成的模型油与水的界面性质进行了研究,还考察了油相芳香度对沥青质、胶质模型油油水界面粘度的影响及当模型油中沥青质与胶质共存时的油水界面性质。结果表明,含沥青质的模型油的油水... 对由辽河原油中分别提取的沥青质组分、胶质组分配成的模型油与水的界面性质进行了研究,还考察了油相芳香度对沥青质、胶质模型油油水界面粘度的影响及当模型油中沥青质与胶质共存时的油水界面性质。结果表明,含沥青质的模型油的油水界面粘度较高,界面老化现象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胶质 界面粘度 原油 化学性质
下载PDF
常压渣油热反应过程中胶体的稳定性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龙力 张世杰 +2 位作者 杨国华 蒋云 阙国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2-87,共6页
利用质量分数电导率方法研究了中东和克拉玛依常压渣油在热反应过程中胶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 ,在热反应生焦诱导期内 ,渣油的胶体稳定性迅速下降 ;开始生焦后 ,胶体稳定性缓慢下降。从中东常压渣油的SARA四组分的... 利用质量分数电导率方法研究了中东和克拉玛依常压渣油在热反应过程中胶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 ,在热反应生焦诱导期内 ,渣油的胶体稳定性迅速下降 ;开始生焦后 ,胶体稳定性缓慢下降。从中东常压渣油的SARA四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碳氢元素组成、平均芳碳率等方面探讨了中东常压渣油在热反应过程中胶体稳定性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 ,在热反应中 ,由于裂解和缩聚反应的共同作用 ,使渣油的沥青质和饱和分含量上升 ,芳香分含量下降 ,胶质含量变化不大 ;随着热反应的进行 ,四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均呈下降趋势 ,导致了渣油胶体稳定性的下降并发生生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渣油 热反应过程 胶体稳定性 质量分数电导率法 沥青质
下载PDF
原油正构烷烃沥青质聚沉机理研究及沉淀量测定 被引量:31
8
作者 胡玉峰 杨兰英 +1 位作者 林雄森 郭天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9-111,114,共4页
用IP 143标准方法测定了我国孤岛和草桥原油正构烷沥青质沉淀量。结果表明两种原油的沥青质沉淀量均随沉淀剂分子量增大而减小、随剂油比增大而增大。在原油沥青质 胶质胶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沥青质聚沉机理 ,该机理的基本假... 用IP 143标准方法测定了我国孤岛和草桥原油正构烷沥青质沉淀量。结果表明两种原油的沥青质沉淀量均随沉淀剂分子量增大而减小、随剂油比增大而增大。在原油沥青质 胶质胶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沥青质聚沉机理 ,该机理的基本假设是原油中沥青质分子以胶束形式存在 ,其中胶核为沥青质缔合物 ,溶剂化层为胶质和溶剂分子。通过分析沉淀剂性质、剂油比、体系温度和压力等对沥青质 胶质胶束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沥青质沉淀点、沉淀量、沉淀物平均分子量以及沉淀物平均颗粒大小随沉淀剂性质和剂油比等因素变化的规律。经比较说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正构烷烃 沥青质 聚沉机理 沉淀量 测定
下载PDF
胜利油田稠油组分的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关润伶 朱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70-2274,共5页
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对胜利油田稠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胶质、沥青质分子含有可形成氢键的羟基、胺基、羧基、羰基等极性基团,说明原油中胶质分子之间、沥青分子之间及二者相互之间有强... 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对胜利油田稠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胶质、沥青质分子含有可形成氢键的羟基、胺基、羧基、羰基等极性基团,说明原油中胶质分子之间、沥青分子之间及二者相互之间有强烈的氢键作用,具有很强的极性。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的测定,并与模型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峰及荧光光谱的特征峰相比较,结果表明,芳香单片是研究稠油中胶质、沥青质组分结构的最基本单位。单元芳香片中芳香环的个数以3~4个环为主,共轭芳香环的排列形式主要为"线性排列",即渺位缩合。但胶质和沥青质的结构也存在着差异,即胶质中主要含有3~4个环的共轭芳香片,而沥青质中含有少量多于5个环的共轭芳香片,并且这些共轭芳香片有部分"面性排列",即迫位缩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沥青质 胶质 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
下载PDF
渣油中沥青质胶粒缔合状况初探 被引量:29
10
作者 刘东 王宗贤 阙国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1-284,共4页
The hydrogen bond of asphaltenes in Liaohe,Gudao and Shengli vacuum residues is studied by use of in situ FT IR spectroscopy, and the strength of hydrogen bonding in different samples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o... The hydrogen bond of asphaltenes in Liaohe,Gudao and Shengli vacuum residues is studied by use of in situ FT IR spectroscopy, and the strength of hydrogen bonding in different samples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obsorbtivity of hydrogen bond in IR spectra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ength of Liaohe is bigger than that of Shengli while the strength of Shengli is bigger than that of Gudao At the same time, a concept of "Association Index" is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lphaltenes in Liaohe, Gudao and Shengli vacuum residues is studied by using benzene and nitrobenzene as solvents respectively, the bonding conditions of asphaltene molecules solved in benzene is calculated and expressed through the "Association Index" After comparing the front two results and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carried out previously we inferred that the function of hydrogen bonding is one of the main fact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sphalt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沥青质胶粒 缔合状况 红外光谱 分子量 氢键
下载PDF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沥青质沉积 被引量:32
11
作者 蒲万芬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8-41,共4页
沥青质(固溶物)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沉积以及由此导致的设备堵塞和地层伤害等严重问题,已受到油田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概述了目前对沥青质沉积机理的认识、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特别介绍了一种声共振技术,该技术可迅速并准确地测定... 沥青质(固溶物)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沉积以及由此导致的设备堵塞和地层伤害等严重问题,已受到油田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概述了目前对沥青质沉积机理的认识、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特别介绍了一种声共振技术,该技术可迅速并准确地测定轻质油和重质油中沥青质的析出点,这不仅简化了沥青质析出点的分析方法,而且提高了分析的可靠性,对认识注气提高采收率过程及其它油田开发过程中固溶物的沉积问题,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同时还简要叙述了沥青质沉积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对避免沥青质的沉积及其清理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沉积 油田开发 声共振 地层损害
下载PDF
特稠油乳化降黏机理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李美蓉 向浩 马济飞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研究了胜利油田罗家高硫特稠油的黏度及其极性四组分、有机杂原子、金属元素的关联。结果表明,该稠油的高黏度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1)含有高分子量的胶质和沥青质组分;(2)硫的质量分数很高;(3)金属元素V、Fe、N i形成配位络合物增加了... 研究了胜利油田罗家高硫特稠油的黏度及其极性四组分、有机杂原子、金属元素的关联。结果表明,该稠油的高黏度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1)含有高分子量的胶质和沥青质组分;(2)硫的质量分数很高;(3)金属元素V、Fe、N i形成配位络合物增加了沥青质的内聚力。同时考察了所筛选的降黏剂的效果,降黏剂明显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使得稠油的黏度降低。比较了添加降黏剂前后沥青质的电子探针照片的变化,推测降黏剂分子借助强的形成氢键的能力和渗透、分散作用进入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破坏了沥青质分子平面重叠的聚集体,使聚集结构变得疏松,表明聚集有序性降低是稠油降黏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稠油 沥青质 降黏剂 电子探针
下载PDF
沥青质和胶质稳定的油包水乳状液的破乳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夏立新 曹国英 陆世维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5.5,共4页
将大庆原油的胶质沥青质混合物分离为戊烷沥青质和胶质。在体积比7∶3的航空煤油和蒸馏水中按油水混合物总量加入不同量的沥青质(3~9mg/mL)和胶质(10~40mg/mL),制成油包水乳状液,在30~90℃的4个温度下放置不同时间或用功率850W、频率... 将大庆原油的胶质沥青质混合物分离为戊烷沥青质和胶质。在体积比7∶3的航空煤油和蒸馏水中按油水混合物总量加入不同量的沥青质(3~9mg/mL)和胶质(10~40mg/mL),制成油包水乳状液,在30~90℃的4个温度下放置不同时间或用功率850W、频率2.45×109Hz的微波辐照不同时间使之破乳并测定脱水率,结果表明:在热破乳中,沥青质稳定的乳状液的脱水率一般随温度升高、时间延长而增大,只有沥青质加量为9mg/mL时90℃脱水率较70℃有所减小;胶质稳定的乳状液易破乳,在每一温度下5~10分钟后脱水率即达到稳定值,脱水率高达77%~93%,胶质加量为30和40mg/mL时90℃脱水率较70℃有所减小。在微波辐照下乳状液破乳很快,90~120s后脱水率即达到稳定值,120s脱水率随沥青质和胶质加量增大而降低,最低加量时均达到100%。脱出水的透光率,微波辐照法高于热破乳法,胶质稳定的乳状液高于沥青质稳定的乳状液。对实验结果作了解释。表4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胶质 油包水乳状液 破乳 研究 稳定性 热法 微波幅照法
下载PDF
渣油加氢处理对渣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会成 颜涌捷 +2 位作者 齐邦峰 孙万付 张宏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7-200,共4页
利用向渣油中加入正构烷烃引起沥青质沉积起始点的变化以及渣油热反应生焦诱导期的变化,证实了加氢处理对渣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适当的加氢处理能提高渣油胶体稳定性,深度加氢处理降低渣油胶体稳定性。根据渣油体系热反应生焦诱导期和... 利用向渣油中加入正构烷烃引起沥青质沉积起始点的变化以及渣油热反应生焦诱导期的变化,证实了加氢处理对渣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适当的加氢处理能提高渣油胶体稳定性,深度加氢处理降低渣油胶体稳定性。根据渣油体系热反应生焦诱导期和渣油组成与结构的关系导出了渣油胶体的稳定性函数为:S(Re/(fA-As.As),Ar,Sa)=12.57Re/(fA-As.As)+1.07Ar-1.65Sa。该函数指出:胶质组分是影响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芳香分组分对胶体稳定有保护作用,饱和分组分破坏胶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加氢处理 生焦 胶体 沥青质
下载PDF
原油极性组分的吸附与储层润湿性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素梅 张爱云 王铁冠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5-70,共6页
讨了原油极性组分(非烃、沥青质)的吸附机理及其吸附性、润湿性特征;介绍了NSO极性化合物与润湿性的关系。极性化合物的吸附可能是多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吸附作用可导致储层润湿性反转,润湿性是决定原油采收率的主要因素。通... 讨了原油极性组分(非烃、沥青质)的吸附机理及其吸附性、润湿性特征;介绍了NSO极性化合物与润湿性的关系。极性化合物的吸附可能是多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吸附作用可导致储层润湿性反转,润湿性是决定原油采收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变储层润湿性,可能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极性化合物的吸附等特性在储层润湿性研究、油田开发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化合物 沥青质 润湿性 采收集 储层 油矿床
下载PDF
CO_2吞吐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鞠斌山 栾志安 +2 位作者 郝永卯 王云亭 汤元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5,48,共4页
由于CO2 与原油接触时要求的混相压力低 ,且CO2 能使原油的粘度降低和体积膨胀 ,因而成为注气采油中优先选用的气体。影响CO2 吞吐效果的因素很多 ,通过对CO2 吞吐机理的研究 ,结合室内实验和矿场分析 ,综合考察了油层孔隙介质和油层流... 由于CO2 与原油接触时要求的混相压力低 ,且CO2 能使原油的粘度降低和体积膨胀 ,因而成为注气采油中优先选用的气体。影响CO2 吞吐效果的因素很多 ,通过对CO2 吞吐机理的研究 ,结合室内实验和矿场分析 ,综合考察了油层孔隙介质和油层流体的性质、原油中胶质与沥青质的含量、自由气含量、实验压力、施工中流体的配伍性等因素对CO2 吞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原油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越高 ,吞吐效果越差 ;压力降低导致的CO2 脱气可降低油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吞吐工艺 注气井 采收率 胶质 沥青质 油层伤害 吞吐效果 评价 采油
下载PDF
沥青质沉淀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杨照 郭天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8-103,共6页
沥青质及石油中其它重质组分的沉淀会对石油生产与加工造成诸多损害。从沥青质沉淀机理、沥青质沉淀的实验研究及理论模型等方面,对沥青质沉淀问题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详细对比了确定沥青质沉淀点、沉淀量及实验设计的各种方案,并对... 沥青质及石油中其它重质组分的沉淀会对石油生产与加工造成诸多损害。从沥青质沉淀机理、沥青质沉淀的实验研究及理论模型等方面,对沥青质沉淀问题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详细对比了确定沥青质沉淀点、沉淀量及实验设计的各种方案,并对数学模型做了较详细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沉淀 石油 沥青质沉淀 实验
下载PDF
渣油胶体稳定性与热反应生焦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龙力 杨国华 +2 位作者 张庆轩 杨普江 阙国和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利用质量分数电导率方法表征了塔河、中东、辽河常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塔河、中东、辽河常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参数分别为1.45、1.70、大于11.00g/g。m(芳香分+胶质)/m(饱和分+沥青质)常常被用来表征渣油的胶体稳定性(该比例越大则体...  利用质量分数电导率方法表征了塔河、中东、辽河常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塔河、中东、辽河常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参数分别为1.45、1.70、大于11.00g/g。m(芳香分+胶质)/m(饱和分+沥青质)常常被用来表征渣油的胶体稳定性(该比例越大则体系越稳定),塔河、中东、辽河常压渣油的该项比值分别为1.22、2.23和1.51,它们的SARA族组成所能反映的胶体稳定性与质量分数电导率法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并对这几种常压渣油的临氮热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在相同反应温度下(400℃),辽河、中东、塔河常压渣油的生焦诱导期分别为160min、100min和80min,即胶体稳定性参数大的渣油的生焦诱导期长。该结果表明质量分数电导率法用来表征不同渣油的胶体稳定性是可行的,同时也说明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对其热反应性能具有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渣油 沥青质 胶体稳定性 质量分数电导率法
下载PDF
油藏中沥青质沉积机理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贾英 孙雷 +2 位作者 孙良田 王胜华 张勇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64,共5页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沥青质沉积资料的基础上,对沥青质的物理化学沉积机理、沥青质堵塞储层孔喉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沥青沉积模型划分为基于相劈分的沥青质沉积模型及基于胶体不稳定性的沥青质沉积理论模型,指出了各...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沥青质沉积资料的基础上,对沥青质的物理化学沉积机理、沥青质堵塞储层孔喉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沥青沉积模型划分为基于相劈分的沥青质沉积模型及基于胶体不稳定性的沥青质沉积理论模型,指出了各模型的局限性及其存在根源。通过分析原油中沥青质发生絮凝的温度、压力、组分,可以找出发生沥青质沉积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搞清沥青质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为油藏注气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对防止储层损害,确保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机理 沉积模型 相劈分 胶体 油藏
下载PDF
用电导率法研究石油中沥青质沉积问题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美霞 刘晨光 梁文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4-79,共6页
介绍了检测石油中沥青质沉积的电导率方法,考察了在加溶剂(正庚烷和甲苯)过程中其体系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溶剂的加入,两种溶剂体系的电导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电导率变化的一阶导数曲线上,正庚烷体系出现一最高... 介绍了检测石油中沥青质沉积的电导率方法,考察了在加溶剂(正庚烷和甲苯)过程中其体系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溶剂的加入,两种溶剂体系的电导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电导率变化的一阶导数曲线上,正庚烷体系出现一最高点,该点对应于此法的沥青质沉积起始点;而一般情况下甲苯体系不出现此点。各原油的沥青质沉积起始点均明显早于其相应的减压渣油,表明渣油体系比原油体系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沉积 电导率法 石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