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二叶主动脉瓣的升主动脉置换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克敏 任长伟 +5 位作者 郭鸿昌 戴江 朱恩军 李进华 刘岳 来永强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32-634,共3页
目的:评估保留二叶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手术的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瓣轻度病变患者共有4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6例,均行保留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对所有... 目的:评估保留二叶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手术的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瓣轻度病变患者共有4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6例,均行保留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对所有患者随访至2018年12月,随访时间6~129个月,平均(34±4)个月。评估其30 d死亡率,术后主动脉瓣病变进展情况,再次手术率。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住院期间无二次手术,无脑梗死,血栓栓塞并发症,术后痊愈出院。随访到41例,1例患者死于恶性肿瘤,1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进展为中度,但患者无胸闷憋气等不适,左心室未扩大,尚需进一步随访,其余患者一般状况均良好,术后复查主动脉瓣返反流及关闭不全情况未再进展。结论:保留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对于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瓣膜轻度病变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中期随访显示术后患者主动脉瓣病变情况未再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升主动脉扩张 保留二叶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
下载PDF
以单纯升主动脉扩张为主要表现的大动脉炎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肖瑶 杨京华 +3 位作者 黄小勇 李宇 郭伟 孙茜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以单纯升主动脉扩张为主要表现的大动脉炎的病例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方法:对1例以单纯升主动脉扩张为主要表现,而无其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闭塞的大动脉炎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发热、咳... 目的:探讨以单纯升主动脉扩张为主要表现的大动脉炎的病例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方法:对1例以单纯升主动脉扩张为主要表现,而无其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闭塞的大动脉炎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发热、咳嗽、胸背疼痛"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除外感染性疾病,并完善相关动脉血管检查发现:升主动脉增宽,降主动脉近段、右侧无名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近段管壁增厚水肿,考虑"多发性大动脉炎"转入风湿免疫科给与口服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改善。3个月后电话随诊,病情稳定未进展。经文献检索国外类似报道5例,复习文献发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血管多普勒检查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炎症活动的评估,术前及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单纯以升主动脉扩张为首发表现,而无其他血管狭窄闭塞的TA病例临床少见。疾病多处于早期,且伴有血管炎性活动;大血管检查发现早期管壁的炎症水肿、增厚是管腔狭窄出现前做出诊断大动脉炎的最重要依据,应仔细甄别,以免漏诊。规范的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升主动脉扩张
下载PDF
斜切口楔形切除法升主动脉成形术临床效果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3
作者 周晓辉 关强 +3 位作者 刘睿 孙寒松 冯钧 王立清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31-1636,共6页
目的分析斜切口楔形切除法升主动脉成形术在成人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阜外医院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成形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8~72(55.73±9... 目的分析斜切口楔形切除法升主动脉成形术在成人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阜外医院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成形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8~72(55.73±9.95)岁。采用超声心动图或心脏主动脉CT分别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升主动脉直径,比较斜切口楔形切除法升主动脉成形术后的升主动脉直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前升主动脉直径为(48.23±3.69)mm,术后出院前为(37.60±5.02)mm,末次随访时为(40.53±4.65)mm;术前与术后、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升主动脉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8.50(12~114)个月。全组术后升主动脉直径中位增长率为0.76 mm/年。有5例患者增长率超过3 mm/年,随访时间全部为术后12~15个月,其中早期手术的4例(4/30,13.3%)患者术后增长率接近或者超过5 mm/年,具备再次手术指征。结论斜切口楔形切除法升主动脉成形术能有效缩短升主动脉直径,中期随访结果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需再次外科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术 升主动脉成形术 升主动脉扩张 楔形切除法
原文传递
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申达甫 黄日太 +3 位作者 胡振雷 连锋 徐根兴 薛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外科处理方式。方法按照主动脉瓣瓣叶情况和外科处理方式将患者分组,利用心脏彩超随访测量不同方式处理后的升主动脉变化情况。结果三叶主动脉瓣行单纯置换瓣膜者的升主动脉年平均减少0.471 mm,...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外科处理方式。方法按照主动脉瓣瓣叶情况和外科处理方式将患者分组,利用心脏彩超随访测量不同方式处理后的升主动脉变化情况。结果三叶主动脉瓣行单纯置换瓣膜者的升主动脉年平均减少0.471 mm,同期行升主动脉成形者的升主动脉年平均减少0.27 mm;二叶主动脉瓣患者单纯置换瓣膜者其升主动脉年平均增加2.28 mm,同期行成主动脉成形者其升主动脉年平均增加2.923 mm。结论二叶主动脉瓣患者术后升主动脉扩张明显。二叶主动脉瓣患者术前升主动脉>40 mm宜进行置换手术,三叶主动脉瓣患者应谨慎同期处理升主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瓣病变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扩张率及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的探讨
5
作者 陈雷 邹承伟 +2 位作者 张海洲 朱小龙 韩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扩张率及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PPM)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升主动脉直径3.5-5.0 cm)患者42例(除外马凡综合征及升主动脉夹层患者),... 目的研究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扩张率及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PPM)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升主动脉直径3.5-5.0 cm)患者42例(除外马凡综合征及升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瓣叶特点分为主动脉瓣二瓣畸形组(Ⅰ组,n=22)和三叶式主动脉瓣组(Ⅱ组,n=20)。另外根据置换瓣膜类型分为机械瓣组(Ⅲ组,n=26)和生物瓣组(Ⅳ组,n=16)。均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未处理扩张的升主动脉。术后测量升主动脉直径,计算人工心脏瓣膜有效开口面积指数(EOAI)。根据EOAI将PPM分为3类:轻度PPM为EOAI〉0.85 cm^2/m^2,中度PPM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病变 升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瓣置换术 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
原文传递
二叶式主动脉瓣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雷文华 黄方洋 +4 位作者 廖延标 李长明 李君丽 杨奕清 陈茂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1203-1212,共10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关键基因及相关富集通路,寻找扩张升主动脉组织中浸润的关键免疫细胞。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表达谱数据GSE83675(截至2022年5月12日),...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关键基因及相关富集通路,寻找扩张升主动脉组织中浸润的关键免疫细胞。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表达谱数据GSE83675(截至2022年5月12日),使用R语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应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Hub基因,通过CIBERSORT反卷积算法计算主动脉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比例。结果筛选获得19个上调基因和180个下调基因,GSEA表明主要的富集通路有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癌症相关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基于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EGFR、RIMS3、DLGAP2、RAPH1、CCNB3、CD3E、PIK3R5、TP73、PAK3、AGAP2这10个Hub基因。CIBERSORT分析表明活化自然杀伤细胞在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主动脉组织中浸润较多。结论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有助于加深对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分子机制的理解,活化自然杀伤细胞浸润可能参与了升主动脉扩张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 升主动脉扩张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免疫浸润
原文传递
汉族FBN1基因突变所致马凡综合征一家系心血管表现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炜 卢超霞 +2 位作者 张抒扬 陈锐 戴彤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1-60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一汉族马凡综合征家系多名患病成员的心血管系统受累表现与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突变位点,提高对马凡综合征临床表现性别差异的认识。方法收集一马凡综合征家系成员的心血管系统受累资料。在知情同意基础上采集外周血,提... 目的通过分析一汉族马凡综合征家系多名患病成员的心血管系统受累表现与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突变位点,提高对马凡综合征临床表现性别差异的认识。方法收集一马凡综合征家系成员的心血管系统受累资料。在知情同意基础上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FBN1基因全部65个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产物纯化后行Sanger法测序。结果该家系共13名患者,所有9名存活患者均携带有c.5431G>A(p.Glu1811Lys)突变,而家族中正常个体无此突变。9名男性中4例猝死,另4名存在升主动脉扩张,1名表现为扩张性心肌病;4名女性中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另3名存在严重二尖瓣病变而无升主动脉扩张。结论 FBN1突变所致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系统受累即使是在同一家系中亦可表现为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升主动脉扩张 二尖瓣关闭不全 基因
下载PDF
马凡综合征一家系临床研究和FBN1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8
作者 康健捷 王显悦 +6 位作者 莫桂玲 王晓武 马涛 林曦 张本 张卫达 杨红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778-3782,共5页
目的分析一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家系的临床特征,进行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突变分析,明确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以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并对1例MFS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描述一家系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提取先证者... 目的分析一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家系的临床特征,进行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突变分析,明确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以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并对1例MFS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描述一家系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提取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外周血DNA,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检测FBN1基因外显子中的潜在突变。提取MFS孕妇羊水细胞DNA和培养后羊水细胞的RNA,RT-PCR扩增RNA检测该家系所发现的阳性位点。结果该家系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代共有8例患者,其中4例在47~59岁猝死,先证者和其他3例存活患者均具有心血管系统的异常(主动脉根部夹层或主动脉根部扩张)、晶状体脱位、高度近视及MFS的特征性骨骼改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加重。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FBN1基因54号外显子存在c.6554T>C(p.Ile2185Thr)错义突变,其他3例存活患者均发现该位点突变,而表型正常的成员未发现该突变。胎儿羊水细胞的DNA与羊水培养细胞RNA均发现该位点的突变。结论FBN1基因错义突变c.6554T>C(p.Ile2185Thr)为该家系致病的分子基础,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以便尽早干预治疗,避免夹层动脉破裂导致猝死的不良结局。该MFS孕妇的胎儿遗传有该FBN1的致病突变,给双亲决定是否终止妊娠提供参考,有助于患病家族的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FAN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升主动脉扩张 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