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辛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0
1
作者 吴昊 温晓茵 +3 位作者 颜鹏 沈水容 刘晓东 赖克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6-195,共10页
细辛是一味传统的解表药,其根和根茎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黄酮类、甾体类、多糖类和挥发油(萜类、芳香族类、脂肪族类)等。因其具有发表散寒之功,传统上常用于痰饮咳喘、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等病证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 细辛是一味传统的解表药,其根和根茎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黄酮类、甾体类、多糖类和挥发油(萜类、芳香族类、脂肪族类)等。因其具有发表散寒之功,传统上常用于痰饮咳喘、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等病证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除具有基于传统功效的镇痛、抗炎、止咳、平喘等药理活性外,还具有抗病毒、抗菌、镇静、抗氧化、抗抑郁、降血压、抑制癌细胞等作用。目前,有关细辛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性成分,而关于其非挥发性成分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化学成分类别划分比较笼统,化学成分在不同细辛药用部位及基原中的分布情况也不太清楚,且毒性相对较小的细辛非挥发性成分药理研究较少。因此,笔者系统检索了细辛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其不同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提炼与分析,以期为细辛的进一步研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挥发油 非挥发性组分 药理作用 药效物质基础 抗炎 止咳
原文传递
细辛的化学成分、药理及毒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美婷 王连嵋 +3 位作者 孟晶 郑宝鑫 秦莎莎 梁爱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4-234,共11页
细辛是我国的一味传统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用药历史,历代本草多有收录,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目痛、头痛、牙痛、口腔溃疡、湿疹等病证... 细辛是我国的一味传统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用药历史,历代本草多有收录,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目痛、头痛、牙痛、口腔溃疡、湿疹等病证。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细辛具有解热、抗炎、止痛、抗菌、抗病毒、止咳平喘、抗过敏等多种作用。细辛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既与散寒解热、止痛抗炎、抗过敏等功效相关,也是其毒性成分。细辛中还含有木脂素类、黄酮类、酰胺类、生物碱、菲类等非挥发油类成分在调节免疫、抗炎止痛、强心扩血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的菲类化合物主要为马兜铃酸类物质,如马兜铃酸Ⅳa和马兜铃内酰胺Ⅰ,马兜铃酸Ⅳa具有显著抗炎作用。细辛的毒性和黄樟醚和马兜铃酸类成分有关,还受制备方法、剂量、产地、采集时间、药用部位、煎煮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细辛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作用相关性,马兜铃酸、黄樟醚等成分的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探究细辛的化学成分、药理毒理作用,提供客观认识细辛安全性的新视角,为细辛的临床合理用药、产品风险防控、药品科学监管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马兜铃酸 化学成分 挥发油 毒理学研究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细辛中马兜铃酸A与黄樟醚的炮制减毒方法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严建业 王元清 +6 位作者 王炜 王智 彭买姣 朱承慧 席秀利 廖端芳 罗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研究细辛中马兜铃酸A与黄樟醚炮制减毒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细辛生品及各个炮制品中黄樟醚、马兜铃酸A的量进行检测,以其量变化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毒性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黄樟醚进样量在169.2-846.0μg(r=0.999 6... 目的研究细辛中马兜铃酸A与黄樟醚炮制减毒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细辛生品及各个炮制品中黄樟醚、马兜铃酸A的量进行检测,以其量变化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毒性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黄樟醚进样量在169.2-846.0μg(r=0.999 6)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为1.67%;马兜铃酸A进样量在11.6-58.0 ng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43%,RSD为1.25%。黄樟醚的炮制去除效果的大小顺序为盐制〉炒焦〉米泔水制〉碱制〉甘草制〉醋制〉姜制〉酒制〉碱醋制〉蜜制,其中盐制与炒焦对细辛中黄樟醚的去除率达到55%以上;马兜铃酸A的炮制去除效果的大小顺序为炒焦〉碱醋制〉盐制〉碱制〉醋制〉米泔水制〉甘草制〉酒制〉蜜制〉姜制,其中炒焦对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去除率达到60%以上。结论细辛炮制后,黄樟醚和马兜铃酸A的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炒焦炮制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炮制 黄樟醚 马兜铃酸A 高效液相法 炒焦
原文传递
细辛煎煮过程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细辛脂素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黄鲛 易进海 +3 位作者 刘玉红 黄志芳 陈燕 刘云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71-1974,共4页
目的研究细辛煎煮过程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细辛脂素的变化。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柱,甲醇-水系统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5 nm,柱温35℃,测定细辛不同时间水煎液中甲基丁香酚、... 目的研究细辛煎煮过程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细辛脂素的变化。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柱,甲醇-水系统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5 nm,柱温35℃,测定细辛不同时间水煎液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细辛脂素。结果细辛水煎液中毒性成分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的含有量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而有效成分细辛脂素的含有量不断增加。结论细辛入汤剂时久煎可有效减少毒性成分,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水煎 甲基丁香酚 黄樟醚 细辛脂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细辛用药沿革与合理用药思考 被引量:30
5
作者 聂安政 赵雪睿 +1 位作者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719-5723,共5页
细辛至今已有2 000多年药用历史,且应用广泛。近年来临床上时有细辛中毒报道,细辛毒性成分黄樟醚和马兜铃酸的安全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结合古今文献追溯细辛的历史用药沿革,剖析细辛中毒反应特点,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探讨影响细辛毒性的... 细辛至今已有2 000多年药用历史,且应用广泛。近年来临床上时有细辛中毒报道,细辛毒性成分黄樟醚和马兜铃酸的安全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结合古今文献追溯细辛的历史用药沿革,剖析细辛中毒反应特点,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探讨影响细辛毒性的因素与合理应用注意事项,以期为细辛临床安全合理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黄樟醚 马兜铃酸 用药沿革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细辛毒性及其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宗时宇 刘洋 +4 位作者 孙婷婷 张红 王春柳 支文冰 李晔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5期942-945,共4页
细辛临床药效显著,应用广泛。目前已上市的中药成方制剂中,有40余种都含有细辛。然而,近年来细辛的“毒性”受到了医药界的普遍关注,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也遭受到质疑,这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细辛良好药用价值的发挥。细辛的“有毒”与“无... 细辛临床药效显著,应用广泛。目前已上市的中药成方制剂中,有40余种都含有细辛。然而,近年来细辛的“毒性”受到了医药界的普遍关注,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也遭受到质疑,这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细辛良好药用价值的发挥。细辛的“有毒”与“无毒”尚具争议。基于细辛“毒性”视角,分别从呼吸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和遗传毒性4个方面进行整理,并对品种、配伍、炮制、用药剂量、剂型等可有效控制细辛“毒性”的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细辛的规范用药和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毒性 控制方法 安全用药
下载PDF
不同产地细辛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臧埔 武晓琳 +5 位作者 郜玉钢 杨鹤 赵岩 马琳 王潇晗 张连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16-421,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细辛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的含量。方法以6个产地(凤城、通化、安图、本溪、敦化及哈尔滨)细辛为实验材料,采用比色法测定马兜铃总酸、L-酪氨酸含量,采用HPLC测定马兜铃酸A和细辛脂素含量,采用GC-MS测定挥发油种类和含量...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细辛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的含量。方法以6个产地(凤城、通化、安图、本溪、敦化及哈尔滨)细辛为实验材料,采用比色法测定马兜铃总酸、L-酪氨酸含量,采用HPLC测定马兜铃酸A和细辛脂素含量,采用GC-MS测定挥发油种类和含量。结果细辛中马兜铃总酸、马兜铃酸A、细辛脂素、L-酪氨酸含量最高的产地分别是本溪、凤城、哈尔滨及凤城,而这4种成分含量最低的产地分别是哈尔滨、安图、安图及通化。各产地细辛挥发油中共含有73种化合物,其中黄樟脑、甲基丁香酚、肉豆蔻醚及榄香素含量较高。各产地细辛中黄樟脑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通化、凤城、本溪、安图、敦化及哈尔滨;甲基丁香酚的含量从高到低为依次为凤城、通化、本溪、安图、敦化及哈尔滨;肉豆蔻醚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敦化、安图、凤城、通化、本溪与哈尔滨;榄香素含量从高到低为:凤城、通化、安图、本溪、敦化和哈尔滨。结论各产地细辛中马兜铃总酸、马兜铃酸A、细辛脂素、L-酪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质量评价 有效成分 毒性成分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4种细辛中马兜铃酸Ⅰ和细辛脂素 被引量:22
8
作者 宋双红 色林格 +2 位作者 陈蓓 崔浪军 商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11-1715,共5页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华细辛、铜钱细辛、毛细辛和辽细辛不同部位马兜铃酸Ⅰ和细辛脂素的量。方法分析在MERCK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上实施;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华细辛、铜钱细辛、毛细辛和辽细辛不同部位马兜铃酸Ⅰ和细辛脂素的量。方法分析在MERCK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上实施;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30℃。结果马兜铃酸Ⅰ和细辛脂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250μg/mL(r=0.999 7)和0.6~200μg/mL(r=0.999 7),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RSD为1.1%)和99.8%(RSD为0.7%)。结论 4种细辛中均检测到马兜铃酸Ⅰ,叶中含有量均大于根茎。细辛脂素在毛细辛茎中未检测到.细辛脂素在华细辛和辽细辛根及茎中含有量较叶中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马兜铃酸Ⅰ 细辛脂素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细辛肾毒性与细辛剂型剂量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牛卉 郑柳 +5 位作者 赵晓冰 潘磊 柳威 孙远岭 李继君 刘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6期5006-5011,5130,共7页
目的:研究细辛的肾毒性及其与细辛剂型剂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灌服蒸馏水为空白对照,分别以不同剂量的细辛水煎剂、细辛散剂和麻黄附子细辛汤复方为受试药物,连续60天给SD大鼠灌胃给药,通过检测尿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 目的:研究细辛的肾毒性及其与细辛剂型剂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灌服蒸馏水为空白对照,分别以不同剂量的细辛水煎剂、细辛散剂和麻黄附子细辛汤复方为受试药物,连续60天给SD大鼠灌胃给药,通过检测尿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和观察组织切片,评价细辛不同使用方式对大鼠肾脏的损伤作用。结果:细辛散剂组在3.0 g·kg^(-1)·d^(-1)的给药剂量下,各生化指标与空白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大鼠肾脏组织受到严重损伤,并普遍死亡;在1.5 g·kg^(-1)·d^(-1)的给药剂量下,同样引起了大鼠肾组织的明显损伤;在0.3 g·kg^(-1)·d^(-1)的给药剂量下,大鼠肾组织未表现出损伤,且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当细辛生药量达到33.0 g·kg^(-1)·d^(-1)时,细辛水煎剂组方表现出轻微的肾组织损伤,在16.5 g·kg^(-1)·d^(-1)和3.3 g·kg^(-1)·d^(-1)剂量下,细辛水煎剂组未表现出肾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对麻黄附子细辛汤而言,在细辛生药用量达到16.5 g·kg^(-1)·d^(-1)时,开始出现大鼠轻微肾损伤,而在3.3 g·kg^(-1)·d^(-1)剂量下未表现出肾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也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大鼠中,肾脏是细辛致毒的靶器官之一,并且大鼠肾损伤与细辛用法用量密切相关,散剂的毒性显著强于水煎剂和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生化指标 肾毒性 组织切片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分析的细辛在清肺排毒汤中合理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秦子楠 王梦昕 +2 位作者 史楠楠 王燕平 翟华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15-1520,共6页
清肺排毒汤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推荐临床使用的中药复方,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受到"细辛不过钱"传统认识的影响,部分学者对清肺排毒汤中使用细辛6 g提出质疑。该文基于文献回顾,系统整... 清肺排毒汤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推荐临床使用的中药复方,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受到"细辛不过钱"传统认识的影响,部分学者对清肺排毒汤中使用细辛6 g提出质疑。该文基于文献回顾,系统整理了古代经典方剂和现代临床中细辛的应用情况和使用剂量,梳理和分析了古今医家对细辛毒性的认识,探讨清肺排毒汤应用细辛的合理性。结果发现:①历代本草文献对细辛的毒性记载并不相同,"细辛不过钱""细辛有毒"认识的形成曲折而又复杂,具有一定的片面性;②现代临床应用细辛的剂量并未拘泥于"细辛不过钱"传统认识,多数临床医师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增加了使用剂量后获得疗效,未发现不良反应;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酌情增减药物的使用剂量。因此,以临床"急用、实用、效用"为导向,细辛在清肺排毒汤中的使用安全、有效、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清肺排毒汤 细辛 用量
原文传递
细辛不同极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与其镇痛抗炎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相美容 王孝霞 +3 位作者 孙启慧 巩丽丽 杨勇 容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03-2607,共5页
目的:研究细辛不同极性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其镇痛、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建立细辛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小鼠热板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测定细辛不同极性部位的镇痛、抗炎活性;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目的:研究细辛不同极性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其镇痛、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建立细辛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小鼠热板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测定细辛不同极性部位的镇痛、抗炎活性;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极性部位HPLC特征指纹峰与其镇痛、抗炎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在标定的31个特征指纹峰中,有15个特征峰与镇痛活性呈正相关,其中8、11、13、20、21、22、26号峰贡献较大;有20个特征峰与抗炎活性呈正相关,其中2、5、7、9、10、11号峰贡献较大。结论:细辛中含有镇痛、抗炎作用的特征效应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HPLC指纹图谱 谱效相关 镇痛 抗炎
下载PDF
龟龄集中细辛特殊炮制工艺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艺 范玛莉 +2 位作者 邢婕 秦雪梅 李震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385-2393,共9页
目的探究细辛在龟龄集中入药时需用老陈醋炮制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手段对细辛及米醋制细辛、老陈醋制细辛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细辛1H-NMR图谱中指认出30余种代谢产物;细辛生品与2种醋... 目的探究细辛在龟龄集中入药时需用老陈醋炮制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手段对细辛及米醋制细辛、老陈醋制细辛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细辛1H-NMR图谱中指认出30余种代谢产物;细辛生品与2种醋制品可以明显分开,米醋炮制品和老陈醋炮制品的代谢物也有明显区别。米醋制细辛和老陈醋制细辛在初级代谢产物上的化学差异大于次级代谢产物。结论本研究为龟龄集的特殊炮制工艺的现代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龄集 细辛 老陈醋 米醋 1H-NMR 多元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细辛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定性与有效成分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元清 江星明 +3 位作者 王智 王炜 廖端芳 严建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所得细辛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及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与细辛脂素含量,为细辛炮制品的质量评价与炮制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速:1.0 m L/min;柱温:3...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所得细辛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及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与细辛脂素含量,为细辛炮制品的质量评价与炮制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速: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5 nm;流动相:乙腈-0.2%冰醋酸梯度洗脱,对细辛10种炮制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测定了甲基丁香酚与细辛脂素的含量。结果:建立了10种细辛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以细辛脂素峰为参照峰,共标定了22个共有峰,利用化学对照品指认了其中2个色谱峰;除了姜制、蜜制和炒制外,其他炮制品成分差异变化不大,但含量差异较大。甲基丁香酚的保留率大小顺序为:酒制〉醋制〉甘草制〉碱醋制〉炒焦〉米泔水制〉蜜制〉姜制〉盐制〉碱制,其中酒制能使甲基丁香酚增加10%-20%,醋制时甲基丁香酚的保留率达95%以上;细辛脂素的保留率大小顺序为:米泔水制〉甘草制〉碱醋制〉蜜制〉盐制〉酒制〉姜制〉醋制〉碱制〉炒焦,除碱制与炒焦外,其他炮制方法均能增加细辛脂素的含量,特别是米泔水制、甘草制与碱醋制可使细辛脂素增加35%以上。结论:此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评价细辛炮制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炮制 HPLC指纹图谱 甲基丁香酚 细辛脂素
下载PDF
不同产地北细辛和华细辛镇痛抗炎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许阳光 曹晨 +5 位作者 尚明英 蒋益民 王璇 李长龄 叶加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5-631,共7页
目的:进行不同产地的北细辛和华细辛镇痛抗炎药效学评价。方法:以醋酸扭体试验、热板试验对细辛进行镇痛作用评价;以二甲苯致鼠耳肿胀试验对细辛进行抗炎作用评价。结果:12个不同产地的北细辛和华细辛样品均有镇痛和抗炎作用,疼痛抑制率... 目的:进行不同产地的北细辛和华细辛镇痛抗炎药效学评价。方法:以醋酸扭体试验、热板试验对细辛进行镇痛作用评价;以二甲苯致鼠耳肿胀试验对细辛进行抗炎作用评价。结果:12个不同产地的北细辛和华细辛样品均有镇痛和抗炎作用,疼痛抑制率7个北细辛样品在27%~61%,5个华细辛样品在40%~59%。6个产地北细辛的炎症抑制率(50%~70%)强于5个产地的华细辛炎症抑制率(34%~48%)。不同产地同一品种的细辛镇痛抗炎作用差异显著。北细辛:醋酸扭体实验结果显示4个吉林产细辛镇痛作用(38%~57%)均强于黑龙江产细辛(34%);热板实验结果显示黑龙江产细辛镇痛作用(43%)强于2个辽宁产细辛(29%~36%)。华细辛:醋酸扭体实验显示3个陕西产细辛镇痛作用(47%~49%)均强于湖北产细辛(40%);热板实验显示3个陕西产细辛镇痛作用(45%~59%)强于重庆产细辛(40%)。鼠耳肿胀实验结果显示北细辛4个吉林产细辛抗炎作用(51%~63%)均优于黑龙江产细辛(50%)。道地性分析表明,北细辛及华细辛道地药材的镇痛作用有强于各自非道地药材的趋势;北细辛道地药材的抗炎作用较非道地药材强,但华细辛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在抗炎作用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产地的细辛均有镇痛抗炎作用,但作用强度明显不同,显示细辛具有一定程度的道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道地药材 镇痛 抗炎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分析细辛毒理学 被引量:17
15
作者 高皓 贾党生 +2 位作者 郝俊霞 毕开顺 李佐静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0-187,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毒理学的方法,通过建立化合物、蛋白、基因和毒物反应的网络关系,分析细辛中有毒物质的毒理作用机制,预测未知毒性。方法:通过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查询到的细辛候选化合物,以及在比较毒物基因组... 目的:采用网络毒理学的方法,通过建立化合物、蛋白、基因和毒物反应的网络关系,分析细辛中有毒物质的毒理作用机制,预测未知毒性。方法:通过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查询到的细辛候选化合物,以及在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中查询到的毒物信息的比对,筛选出细辛中13种有毒成分,并用Pharm Mapper Server中查询到13种成分相应的靶点蛋白等详细信息。使用Cytospace软件对这13种化学成分以及对应靶点蛋白,构建了网络结构图,发现了其中联系度最高的几种靶点蛋白。使用Cytospace软件中的Clue GO+Clue Pedia插件,进行gene ontology(GO)基因本体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了细辛中有毒物质可能通过哪些通路对人体有害。结果:细辛中毒性成分可能通过p53,白细胞介素(IL)-17,核转录因子(NF)-kappa B,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通路诱导肿瘤以及癌的形成;通过对神经元的调节,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还可能通过IL-17,TNF-α和细胞凋亡调节引起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结论:探讨细辛的毒理机制,并预测了细辛可能存在的毒性,并为预测中药成分的毒性以及探究毒性机制提供了一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网络毒理学 基因本位分析 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
原文传递
细辛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华新振 刘丛颖 +3 位作者 贺梦媛 于小钧 高鹏 丛竹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19-4035,共17页
细辛Asari Radix et Rhizoma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挥发油类、酸类、苷类、含氮化合物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细辛具有抗炎镇痛、止咳平喘、抗菌、抗病毒等... 细辛Asari Radix et Rhizoma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挥发油类、酸类、苷类、含氮化合物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细辛具有抗炎镇痛、止咳平喘、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对近10年细辛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安全性进行综述,从植物亲缘、药效、药性、配伍、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预测分析细辛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初步预测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甲基丁香酚、β-细辛醚、阿魏酸、十二碳四烯酰胺A和十二碳四烯酰胺B等可作为其Q-Marker,为建立和完善细辛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质量标志物 细辛脂素 芝麻脂素 甲基丁香酚 β-细辛醚 阿魏酸 十二碳四烯酰胺A 十二碳四烯酰胺B
原文传递
RP-HPLC法同时测定细辛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细辛脂素的含量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玉红 易进海 +2 位作者 黄蛟 黄志芳 刘云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2-825,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细辛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细辛脂素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柱温35℃。结果:甲基...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细辛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细辛脂素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柱温35℃。结果: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细辛脂素的进样量分别在0.10~2.07μg、0.11~2.20μg和0.054~1.07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4%,97.7%,98.6%;RSD分别为0.78%,0.41%,1.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细辛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甲基丁香酚 黄樟醚 细辛脂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中药多成分分析 质量控制 安全用药
原文传递
细辛止咳平喘药效物质基础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晶 孟莉 +1 位作者 袁子民 张会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考察细辛止咳平喘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经溶解度参数为梯度系列溶剂提取,建立相应提取物指纹图谱,分析止咳、平喘试验效应指标与指纹图谱中色谱峰面积的相关性,初步判定细辛止咳平喘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得到细辛不同溶解度参数溶... 目的考察细辛止咳平喘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经溶解度参数为梯度系列溶剂提取,建立相应提取物指纹图谱,分析止咳、平喘试验效应指标与指纹图谱中色谱峰面积的相关性,初步判定细辛止咳平喘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得到细辛不同溶解度参数溶媒提取物、细辛凝胶指纹图谱及41个色谱峰的相关系数。结论初步确定12个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为细辛止咳平喘药效物质基础,其中X21为甲基丁香酚,11种活性成分在凝胶指纹图谱中被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细辛凝胶 物质基础 色谱法 高效液相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细辛药材的无机元素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曹晨 刘震 +6 位作者 苏丹 李耀利 刘广学 徐风 尚明英 王璇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35-1542,共8页
目的:探讨细辛中无机元素特征。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15份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细辛药材中53种无机元素的含量,采用聚类分析对其无机元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细辛药材具有... 目的:探讨细辛中无机元素特征。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15份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细辛药材中53种无机元素的含量,采用聚类分析对其无机元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细辛药材具有较高含量的铁(Fe)、铬(Cr)、锂(Li)等元素;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辽细辛(北细辛及汉城细辛)可以较好的分为2类;比较了53种无机元素在细辛根和根茎间含量的差异;首次报道了细辛中铷(Rb)、铀(U)、汞(Hg)、铯(Cs)、碘(I)、锗(Ge)6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对细辛中无机元素的初级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细辛中各元素的提取率相差较大,平均值为(22.25±24.96)%。结论:细辛药材的无机元素分析能为其品种鉴别、栽培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无机元素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量值传递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金国 梅茜 +7 位作者 夏金鑫 赵晓莉 谢辉 毛靖 高红宁 李鹏 陆兔林 毛春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6501-6509,共9页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的HPLC特征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阐明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为后续复方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制备18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建立HPLC特征图谱,进行特征峰归属及相似度评价;测...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的HPLC特征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阐明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为后续复方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制备18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建立HPLC特征图谱,进行特征峰归属及相似度评价;测定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对物质基准进行量值传递分析。结果18批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共确定19个特征峰,分别来自方中当归(峰4、5、19)、桂枝(峰10、11、14)、白芍(峰6、9)、细辛(峰1、3、13、15、18)和炒甘草(峰7、8、12、16、17);各指标成分从饮片到物质基准的转移率分别为芍药苷78.47%~96.01%、甘草苷43.79%~94.62%、阿魏酸81.20%~131.24%、肉桂酸70.03%~106.75%、桂皮醛3.17%~5.50%、甘草酸31.08%~52.43%、细辛脂素9.63%~13.37%。结论采用特征图谱结合多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进行量值传递研究,该方法科学合理,为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及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当归四逆汤 物质基准 量值传递 当归 桂枝 白芍 细辛 炒甘草 芍药苷 甘草苷 阿魏酸 肉桂酸 桂皮醛 甘草酸 细辛脂素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