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安徽六安地区大别山民歌的艺术特征及社会功能 被引量:4
1
作者 管亚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15-117,共3页
讨论了安徽六安地区大别山民歌独有的艺术特征,指出其艺术特征是经典传说的衍变和本地风俗的展现,具有情感表达载体、历史承载工具和寄托美好憧憬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 艺术特征 传说衍变 风俗展现 社会意义
下载PDF
圣母艺术形象变迁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任东升 马月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6-80,共5页
《新约》福音书描绘的玛利亚是一位纯洁善良的女性和慈爱忍耐的圣母,并未被赋予神性。从基督教早期延续至今的"圣母子"题材艺术作品,刻画出不同的玛利亚形象,经历了从神圣、人性、世俗乃至地方化的演变。圣母艺术形象的演变... 《新约》福音书描绘的玛利亚是一位纯洁善良的女性和慈爱忍耐的圣母,并未被赋予神性。从基督教早期延续至今的"圣母子"题材艺术作品,刻画出不同的玛利亚形象,经历了从神圣、人性、世俗乃至地方化的演变。圣母艺术形象的演变折射出基督教产生以来西方社会政治思潮的演变,反映了宗教与艺术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母玛利亚 艺术形象 变迁 文化
下载PDF
榫卯工艺当代设计应用策略
3
作者 姜沚峤 汪惟宝 《湖南包装》 2024年第5期137-140,173,共5页
榫卯工艺因具有良好承载力,在中国古代多应用于家具、房屋骨架等建造领域,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该工艺无法满足现代人在产品成本、生产周期和材料选择上的需求变化,逐渐被时代边缘化。通过研究传统榫卯工艺的构造技... 榫卯工艺因具有良好承载力,在中国古代多应用于家具、房屋骨架等建造领域,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该工艺无法满足现代人在产品成本、生产周期和材料选择上的需求变化,逐渐被时代边缘化。通过研究传统榫卯工艺的构造技术、艺术元素及文化内涵,探讨其在审美转型过程中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当代设计应用提供新策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卯工艺 艺术元素 文化内涵 演变路径 设计应用
下载PDF
再现中华民族建设改革、民族奋斗与伟大复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代语境下百年中国艺术思想的话语嬗变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先艺 王永东 王乔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4,共24页
文章以百年时代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思想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以时代语境和艺术演变双线并行的逻辑结构,展开了对于中国百年艺术思想发展的嬗变研究,再现了中华民族建设改革、民族奋斗与伟大复兴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百年中国艺术发... 文章以百年时代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思想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以时代语境和艺术演变双线并行的逻辑结构,展开了对于中国百年艺术思想发展的嬗变研究,再现了中华民族建设改革、民族奋斗与伟大复兴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百年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伴随于中国文艺事业从新民主主义文艺到社会主义文艺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历史性飞跃,论文从四个方面展开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历程的中国艺术发展史回顾,分别是革命时期现实主义的萌起;抗战时期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新中国建设时期现实主义的争鸣与反思;改革开放时期多元文化视域下的现代艺术繁荣。在这个恢宏而壮阔的艺术史展开中,这些艺术作品构成了革命艺术史的两个谱系:一是革命艺术的艺术演进历程;另一条是艺术作品展现党的革命征程。文章通过对中国近现代艺术百年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议题的回顾,鉴析了中国艺术百年的发展演变规律。百年艺术历史画卷中承载的中国精神与革命文化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根基。可以看到,在这百年艺术史的展开中,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艺术家自觉地用艺术作品描写并记录党为民族解放与民族崛起奋斗的画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崇高性、人民性、整体性在这百年艺术历史画卷中已直观地传达了出来,中国艺术肩负起以艺术演绎的形式记录历史、唤醒人民、号召团结的国家重任。回顾百年中国艺术发展史,中国百年艺术画轴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团结奋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缩影,同时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艺术在不断完善自身审美修辞、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推进国家形象建设、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百年中国 艺术思想 建设改革 民族奋斗 伟大复兴 嬗变
下载PDF
惠安“南派石雕”艺术风格的形成及演变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朝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4-21,32,共9页
惠安石雕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生产工具、地域风俗、艺术审美、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等多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造型活泼、绮靡繁缛、气质华美、形式多样的特点。惠安石雕艺术风格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孕育期、生发期、自成期和自觉期... 惠安石雕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生产工具、地域风俗、艺术审美、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等多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造型活泼、绮靡繁缛、气质华美、形式多样的特点。惠安石雕艺术风格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孕育期、生发期、自成期和自觉期,时间跨越千年。然而,这种风格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更替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背景下,再次梳理“南派石雕”艺术风格的发生、发展与演变,重新审视惠安石雕的当代发展,这对惠安传统石雕艺术的深度挖掘、保护和传承,对于中国雕刻艺术史乃至中华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和传承都极具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安石雕 “南派石雕” 艺术风格 历史演变
下载PDF
“意境”理论和道释文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艳玲 姚鹤鸣 《常熟高专学报》 2002年第3期55-59,共5页
从“意境”说意蕴的历史发展 ,可见这一具有民族特点的美学范畴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密切关系。“意境”说产生的本源在于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 ,而促成它成为一个独特而又完整的美学范畴 ,又和佛学的东进并逐渐中国化有着直接的被影响关系。
关键词 "意境"理论 道家本源 佛学影响 道释文化 美学范畴 中国古代文化
下载PDF
于实像处悟空灵——论线性语言在传统雕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永潮 《雕塑》 2015年第5期52-53,共2页
中国雕塑自古以来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塑造方式和品味标准,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相似的追求,即不唯形似,重视神韵;于形体外挥洒意境,于无声处体察弦外之音,具此者当为上品。于是"线"成了加强中国传统雕塑形体韵律的手段,也成了连... 中国雕塑自古以来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塑造方式和品味标准,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相似的追求,即不唯形似,重视神韵;于形体外挥洒意境,于无声处体察弦外之音,具此者当为上品。于是"线"成了加强中国传统雕塑形体韵律的手段,也成了连接实体和虚空之间意到笔不到的一脉牵连。本文从中国传统雕塑中"线"的特征和审美价值的视角出发,解析线元素在中国传统雕塑中的具体应用和美感升华,对中国古代雕塑线条应用风格的演变规律做出简略的分析,并总结出中国古代雕塑的线造型存在的形式和特征,以及其对当下艺术创作思路带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雕塑 线条 意境 意象 审美 演变
原文传递
意境概念的历史生成与禅境意蕴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元龙 董卓然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2期62-65,共4页
在文艺美学中,意境是一个标志艺术本体的审美范畴。意境这一概念的生成经过了很长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在唐宋时期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意境"的引进和审美内涵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境意蕴作为佛教思想与本土文化的结晶,有极... 在文艺美学中,意境是一个标志艺术本体的审美范畴。意境这一概念的生成经过了很长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在唐宋时期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意境"的引进和审美内涵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境意蕴作为佛教思想与本土文化的结晶,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其"境心一体""境心之悟"亦是典型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历史生成 禅境意蕴
下载PDF
礼仪与文体 被引量:2
9
作者 叶国良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中国文学中有许多因"礼仪"而产生的"文体"。此种文体的类别众多,是中国文学的特色之一。此种文体既因礼仪而产生,则会受到该礼仪之性质和气氛的制约,容易形成固定的形式与内容,不易彰显文学趣味;但若有大文豪突破... 中国文学中有许多因"礼仪"而产生的"文体"。此种文体的类别众多,是中国文学的特色之一。此种文体既因礼仪而产生,则会受到该礼仪之性质和气氛的制约,容易形成固定的形式与内容,不易彰显文学趣味;但若有大文豪突破固定形式与内容,亦能创造出杰出作品。唯一当该礼仪在社会上衰亡,其相应产生之文体亦必随之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文体 艺术性载体 应用性载体 文体递变说
原文传递
扬州砖雕的题材及其艺术特点演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峰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砖雕是扬州的传统工艺,也是扬州"八刻"之一,其题材十分广泛,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几乎无所不包,工艺上有别于徽派的繁复、苏派的玲珑,以及广州南方砖雕的细密,演变为多以高浮雕为主。扬州砖雕在长期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受... 砖雕是扬州的传统工艺,也是扬州"八刻"之一,其题材十分广泛,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几乎无所不包,工艺上有别于徽派的繁复、苏派的玲珑,以及广州南方砖雕的细密,演变为多以高浮雕为主。扬州砖雕在长期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受徽派砖雕和北方建筑的直接影响,得益于自身独特的社会和人文环境对其进行改造,加之扬州地处南北交界之地,最终促成了扬州砖雕兼容并蓄、融合南北而自成一格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砖雕 题材 艺术特点 演变
下载PDF
服装画的演进与嬗变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慧雯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2年第4期72-77,共6页
"服装画"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与现代服装的概念相伴而生,其演变进程与服装设计的发展密不可分。它从早期单一的绘画形式向多艺术流派、风格、表现形式上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对20世纪以来各阶段服装... "服装画"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与现代服装的概念相伴而生,其演变进程与服装设计的发展密不可分。它从早期单一的绘画形式向多艺术流派、风格、表现形式上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对20世纪以来各阶段服装画风格、流派、形式语言等的划分与梳理,分析服装画的发展状态及其与艺术思潮的关系,探寻服装画的发展轨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并使之伴随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而不断有所提高,并为提升行业的艺术审美水平起到相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画 艺术思潮 风格 演变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北周造像特点及演变脉络——以第62窟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洪岩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2-24,共3页
北周是麦积山石窟营建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开凿的洞窟数量众多、规模宏大。以麦积山为代表的秦陇地区北周佛教造像在充分吸纳经成都传入的受印度笈多造像样式的同时,又在"恢复周礼"这一社会背景影响下,形成了"敦厚质朴、... 北周是麦积山石窟营建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开凿的洞窟数量众多、规模宏大。以麦积山为代表的秦陇地区北周佛教造像在充分吸纳经成都传入的受印度笈多造像样式的同时,又在"恢复周礼"这一社会背景影响下,形成了"敦厚质朴、珠圆玉润"的艺术特点,与同时期其他地区佛教造像有显著差别。这种特质在保存完整的第62窟北周造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集中展现了当时南北方之间和东西部之间佛教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 62窟北周造像 艺术特点 演变
下载PDF
楼梯艺术的形式美演进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丹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楼梯是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室内设计中重要的装饰构件,是室内设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侧重于研究楼梯的起源和艺术演变过程。将从表象到内在的观察方法,针对楼梯的形式、材料应用在不空室内环境之中的问题,归纳、总结、改... 楼梯是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室内设计中重要的装饰构件,是室内设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侧重于研究楼梯的起源和艺术演变过程。将从表象到内在的观察方法,针对楼梯的形式、材料应用在不空室内环境之中的问题,归纳、总结、改进楼梯在室内空间中的设计运用,进而得出楼梯美化、丰富了室内空间的结论。楼梯的发展是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梯艺术 形式 美学演进
下载PDF
丝路文化交流中植物的话语镜像、艺术表征与审美融通——从“撒马尔罕的金桃”谈起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茂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50-158,共9页
物种的繁衍、栽培、移植与物品的交换、交易、交流频繁地发生在丝绸之路上。植物的交流是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桃树在地球上的分布、传播不仅与物种的自然进化有关,还与人类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相连。桃花、桃实意象在丝路文化交... 物种的繁衍、栽培、移植与物品的交换、交易、交流频繁地发生在丝绸之路上。植物的交流是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桃树在地球上的分布、传播不仅与物种的自然进化有关,还与人类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相连。桃花、桃实意象在丝路文化交流中具有多样化的艺术呈现形式,体现出丰富的文化意涵。桃的艺术形象因地域文化的差异产生形象嬗变,又基于物性特点与人类共情感产生审美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镜像 艺术表征 形象嬗变 审美融通
下载PDF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晚唐五代词的意境生成与流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吉琳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5-79,共5页
晚唐五代词处于词的开创阶段,在花间词到南唐词的流变中,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有相应的转变,从而意境上也有了与此相适应的流变过程。即从描写亭台楼阁的闺阁生活到自然山水的转变,由此带来了词的意境由婉约绮靡向清丽的转变,从单纯... 晚唐五代词处于词的开创阶段,在花间词到南唐词的流变中,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有相应的转变,从而意境上也有了与此相适应的流变过程。即从描写亭台楼阁的闺阁生活到自然山水的转变,由此带来了词的意境由婉约绮靡向清丽的转变,从单纯的抒发离愁别绪到注入深沉的忧患意识、深切的家国之慨,由抒发一己之情到深刻的宇宙人生哲思的转变。正是在这样的转变中晚唐五代词为宋词开了先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生成流变 自然 花间词 南唐词
下载PDF
从《夕阳箫鼓》到《春江花月夜》演变的艺术性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涂爱萍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1-52,共2页
本文初步探讨从《夕阳箫鼓》到《春江花月夜》在艺术演变中所蕴含的古典诗词意境 ,以及所表现的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感悟、审美传统和哲学思想及所折射出的现代的美学理念。
关键词 <夕阳箫鼓> <春江花月夜> 艺术演变
下载PDF
浙闽粤地区传统木雕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流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海峰 戴向东 +1 位作者 王菊雅 陈一中 《湖南包装》 2021年第5期111-114,156,共5页
从浙闽粤地区的宁波朱金漆木雕、东阳木雕、温州乐清黄杨木雕、福建莆田木雕、潮州朱金漆木雕等五大木雕艺术门类出发,分析其就地取材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精细工具满足技艺雕刻与效果表现需求、精雕细刻呈现传统工匠精神、精巧构图满足... 从浙闽粤地区的宁波朱金漆木雕、东阳木雕、温州乐清黄杨木雕、福建莆田木雕、潮州朱金漆木雕等五大木雕艺术门类出发,分析其就地取材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精细工具满足技艺雕刻与效果表现需求、精雕细刻呈现传统工匠精神、精巧构图满足不同审美需求等艺术特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等不断发展,使得传统木雕艺术在作品功能、雕刻工具、艺术形式、施艺形式与传承模式等方面,向功能的装饰符号化、材料的稀缺高端化、工具的现代工业机械、传承的现代工厂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化等方向进行系列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粤地区 传统木雕艺术 艺术特征 文化流变
下载PDF
从女儿墙装饰看五邑侨村建筑的艺术演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蕙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9,18,共5页
五邑侨村的女儿墙逐渐由普通建筑元素演变为侨村建筑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并因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呈现出千姿百态、极少雷同的状态。女儿墙建筑艺术的变化,见证了五邑侨村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展现了兼容并蓄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不同时... 五邑侨村的女儿墙逐渐由普通建筑元素演变为侨村建筑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并因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呈现出千姿百态、极少雷同的状态。女儿墙建筑艺术的变化,见证了五邑侨村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展现了兼容并蓄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不同时代侨村人的审美心态及心理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邑侨村 女儿墙 装饰风格 艺术演变
下载PDF
社会变革与艺术实践:艺术社会性分类的价值逻辑
19
作者 蓝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0,18,共7页
艺术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社会性分类,是艺术的四大基本分类之一。对艺术进行社会性的分类带来了其本质上的三大特征:其一,艺术的社会性分类是"历时性"的,或者说是有时间条件的,它面对... 艺术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社会性分类,是艺术的四大基本分类之一。对艺术进行社会性的分类带来了其本质上的三大特征:其一,艺术的社会性分类是"历时性"的,或者说是有时间条件的,它面对不同的社会属性,就会发生不同的艺术归类,即时间变异性;其二,艺术的社会性分类又是"地域性"的,或者说是"国家性"的,它依据不同的国家社会制度来对艺术进行社会性分类,即制度变异性;其三,艺术的社会性分类更是"对象性"的,它最终落脚在创作者和接受者的功用上,依据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不同艺术功用来"归类"艺术,即功用变异性。艺术的社会性分类,实际上是将人类创造的精神世界放到人类的生存世界中的一种类别判断。或者说,我们将人类生存的依据,当作划分艺术类型的基础。这是一种可以与人类学和社会学跨界的艺术类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艺术分类 社会性分类 艺术本体 艺术演进
下载PDF
人生自古伤离别,个中滋味几人知——浅谈北宋别情词风格的演变
20
作者 张昊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4-76,共3页
别情词是宋词中的一朵奇葩 ,在宋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文章分别选取秦观和苏轼作为北宋词坛婉约派与豪放派别情词的代表人物 ,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和体会 ,来研究北宋别情词风格的演变。
关键词 宋词 别情词 艺术风格 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