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14
1
作者 梁迎丽 刘陈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30,共7页
新技术浪潮汹涌而至。大数据、并行计算和深度学习驱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并重塑教育新形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有助于推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该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概述了人工智... 新技术浪潮汹涌而至。大数据、并行计算和深度学习驱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并重塑教育新形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有助于推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该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概述了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三次浪潮,揭示了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与驱动力,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四大具体应用形态,分析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五大典型特征,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归纳并构建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体系,旨在为我国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ITS 自动化测评 教育应用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设备状态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7
2
作者 唐文虎 牛哲文 +3 位作者 赵柏宁 季天瑶 李梦诗 吴青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85-2999,共15页
电力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的基本要素,其运行状态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直接影响。随着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和智能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相关信息呈现出多源、异构的数据特征。研究以海量多源异构数据为驱动的基于人工智能... 电力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的基本要素,其运行状态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直接影响。随着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和智能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相关信息呈现出多源、异构的数据特征。研究以海量多源异构数据为驱动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设备状态分析方法,对于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及其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介绍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然后,以当前电力设备状态数据所呈现的海量、多源异构的特性为出发点,针对图像、文本、时序这3种数据类型综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设备状态特征提取技术;其次,通过研究当前电力设备状态分析的总体需求,总结和讨论了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设备智能巡检、故障诊断、状态预测等典型业务场景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最后,探讨了现阶段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设备状态分析中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并对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电力设备 数据驱动 状态分析 图像识别 故障诊断
下载PDF
综合素质评价:智能化时代学习评价的变革与实施 被引量:76
3
作者 田爱丽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3,121,共6页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学习评价既是教育评价对时代发展做出的回应,更是评定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评价出传统纸笔测试评价不出的学生素质、促进学习与评价一体化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学习评价的主要目标与功能诉求。个性化评价标准、伴随...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学习评价既是教育评价对时代发展做出的回应,更是评定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评价出传统纸笔测试评价不出的学生素质、促进学习与评价一体化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学习评价的主要目标与功能诉求。个性化评价标准、伴随式数据采集、实时生成的评价报告,是智能化学习评价的主要方法。在此过程中,建设全域的数据终端、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型、较强的算力支持以及保护学生信息隐私等,则是实施智能化学习评价的关键要素与保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学习评价 综合素质
下载PDF
教育评价新趋向:智能化测评研究综述 被引量:63
4
作者 骆方 田雪涛 +1 位作者 屠焯然 姜力铭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52,共11页
教育评价改革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受限于传统测评手段,个性化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难以得到有效实现,教育评价改革需要新型的测评技术作为支撑。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测评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智能化测评的产生,... 教育评价改革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受限于传统测评手段,个性化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难以得到有效实现,教育评价改革需要新型的测评技术作为支撑。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测评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智能化测评的产生,为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目前,智能化测评已经在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评估、人格与心理健康评估以及教学过程评估等方面取得进展:(1)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评估突破纸笔测验的局限,转向过程性评价、综合能力评价和动态性评价;(2)人格与心理健康评估摆脱了对自陈量表法的依赖,依据多模态数据有望实现无痕式和伴随式评估;(3)智能分析技术助力教学反馈,使教学过程评估更加直接、便捷和精准。智能化测评对教育评价改革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在多模态数据应用、模型的针对性、精细化、准确性与可解释性以及信效度检验等多个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后续需探索多模态数据的协同分析,在权衡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基础上,提高模型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打通信息科学与测评领域的学科壁垒,确保模型可实用、可泛化和可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人工智能 智能化测评 研究进展 问题剖析
下载PDF
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稳定评估与决策综述 被引量:50
5
作者 杨博 陈义军 +2 位作者 姚伟 石重托 束洪春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00-223,共24页
以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迁移学习等高级机器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处理海量数据、挖掘复杂非线性映射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使其在电力系统稳定评估与决策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青睐。首先,梳理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稳... 以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迁移学习等高级机器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处理海量数据、挖掘复杂非线性映射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使其在电力系统稳定评估与决策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青睐。首先,梳理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稳定评估与决策的基本框架;其次,针对稳定评估与稳定决策问题,分别从功角、频率、电压、宽频振荡这4个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和预防控制、紧急控制、恢复控制这3种控制类型出发,进行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工作及关键技术评述;最后,依据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稳定评估与决策中的应用现状,从数据、模型和应用3个层面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可能的应对措施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电力系统稳定性 稳定评估 稳定决策 数据驱动 知识驱动
下载PDF
地表水资源脆弱性:概念、内涵及定量评价 被引量:32
6
作者 邹君 杨玉蓉 谢小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5,145,共5页
总结了资源环境科学脆弱性研究领域、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水资源脆弱性研究比较薄弱,南方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尤甚。借鉴脆弱性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南方地表水资源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分析了其脆弱性的内... 总结了资源环境科学脆弱性研究领域、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水资源脆弱性研究比较薄弱,南方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尤甚。借鉴脆弱性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南方地表水资源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分析了其脆弱性的内涵以及影响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的因素。认为地表水资源脆弱性包括水质和水量2个方面,从脆弱性构成因素上来看它们都可以分解为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构建了一个评价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的多用途指标体系。最后,并给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地表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资源 自然脆弱性 人为脆弱性 承载脆弱性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大电网智能调控系统框架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道伟 李柏青 +6 位作者 邵广惠 李泽宇 高德宾 徐兴伟 赵高尚 李宗翰 李京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9年第3期14-21,共8页
为应对大电网日趋复杂的运行环境,全面提升新形势下电网安全稳定智能监控能力,文章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计算与控制技术,设计了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大电网智能调控系统框架,对实现大电网"即测-即辨-即控"的在线智能调度具... 为应对大电网日趋复杂的运行环境,全面提升新形势下电网安全稳定智能监控能力,文章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计算与控制技术,设计了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大电网智能调控系统框架,对实现大电网"即测-即辨-即控"的在线智能调度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首先,结合电网调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新一代智能调控系统的功能需求;然后以大电网全局监控的视角,设计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顶层功能框架,并对该系统涉及的基本理论及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概述;最后,以东北电网为背景,搭建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调控系统环境,实现东北电网稳定态势评估与智能决策。该系统可全面提升大电网在线智能监控能力,为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智能调度 态势评估
下载PDF
ChatGPT本质分析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李志民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3年第3期12-18,共7页
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信息获取新工具,功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检索搜索工具。它的出现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成果,也为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观察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提出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前所未有的... 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信息获取新工具,功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检索搜索工具。它的出现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成果,也为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观察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提出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前所未有的变革,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一次新的飞跃,必将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ChatGPT是在互联网承载基础上的人工智能开发,无论是大数据收集训练,还是大算力运行,都离不开互联网;ChatGPT会对包括咨询在内的一些行业产生影响,但目前不会取代任何职业。基于以上分析提出: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主要在高等教育阶段,可以提高学习和研究效率,也可能影响教育评估和评价,还会推动教育向提高学术创造力和思辨性思维发展;不管技术如何发展,知识依然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现代社会的核心资源;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是扩大教育机会,使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进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互联网 教育数字化 教育评估 教育评价
下载PDF
浙江舟山人工生境水域日本黄姑鱼和黑鲷的增殖放流效果及评估 被引量:31
9
作者 梁君 王伟定 +2 位作者 林桂装 徐开达 郭爱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75-1084,共10页
基于2004-2008年浙江舟山趋礁性鱼类的增殖放流数据,以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放流后放流点附近海域放流种类的回捕率、移动分布情况、生长情况... 基于2004-2008年浙江舟山趋礁性鱼类的增殖放流数据,以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放流后放流点附近海域放流种类的回捕率、移动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表明,黑鲷和日本黄姑鱼的回捕率逐年增长,黑鲷在2008年仅游钓回捕率就达到3.68%,手钓率逐年上升,规格逐年变小,补充群体数量有增加的趋势;放流3个月后回捕的黑鲷平均叉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增加70.29%和390.25%,而日本黄姑鱼平均体长可增加200%,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为1g/d;预计至放流后第4年黑鲷总的投入产出比将达1:6.55,日本黄姑鱼投入产出比当年就可达1:12以上。生长比对实验表明,黑鲷和日本黄姑鱼在自然海域生长比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更具优势,岩礁性种类在连续放流3年以上时增殖的累积正效应才逐渐得以体现。结论认为,人工生境水域的增殖放流增加了渔业产量,使种群得以恢复,也丰富了自然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水域生态群落结构,有利于水域生态环境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日本黄姑鱼 人工生境 增殖放流 效果 评估
下载PDF
西沙赵述岛海域珊瑚礁生态修复效果的初步评估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元超 兰建新 +1 位作者 郑新庆 王道儒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珊瑚恢复是一个协助退化、受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近10 a来,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不断退化,至2009年珊瑚覆盖率已下降至不足10%.针对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退化状况,2011年12月于西沙赵述岛海域投放人工礁基并开展珊瑚移植实... 珊瑚恢复是一个协助退化、受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近10 a来,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不断退化,至2009年珊瑚覆盖率已下降至不足10%.针对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退化状况,2011年12月于西沙赵述岛海域投放人工礁基并开展珊瑚移植实验,比较了人工修复区和自然恢复区1a后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投放礁基且进行珊瑚移植的区域,移植珊瑚的存活率不到10%;投放礁基但未进行珊瑚移植的区域,珊瑚补充量高达6~7 ind/m2;自然恢复区其珊瑚覆盖率提高了19.4%.依据珊瑚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人工修复且进行移植珊瑚的区域的生物修复权重值为27.5,人工修复但未移植珊瑚区及自然恢复区的生物修复权重值为39.3,珊瑚修复生物指标为亚健康.我们的结果表明,在健康、有良好珊瑚幼虫补充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珊瑚礁群落可以自行恢复,其恢复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在缺少珊瑚幼虫附着基底的区域,通过人为增加一些附着基底,可加速其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珊瑚 人工礁基 珊瑚移植 修复 评估 西沙群岛
下载PDF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水域生物资源量声学评估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娜娜 陈国宝 +4 位作者 于杰 李永振 汤勇 陈丕茂 贾晓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40-1649,共10页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深圳市东部大亚湾海域,2007年3月20日开始投礁,12月25日正式完成全部工程施工任务,建礁体积9.51万km3,礁区面积966 m×2 851 m。从2007年4月到2009年5月,使用科学鱼探仪(EY60型,120 kHz,Simrad)先后在不同季节...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深圳市东部大亚湾海域,2007年3月20日开始投礁,12月25日正式完成全部工程施工任务,建礁体积9.51万km3,礁区面积966 m×2 851 m。从2007年4月到2009年5月,使用科学鱼探仪(EY60型,120 kHz,Simrad)先后在不同季节对大亚湾杨梅坑生态调控区的礁区内和礁区外水域进行了6次声学调查,共获取有效声学航程122.54 n mile,以了解建礁后该水域生物分布和资源量密度变化情况。调查中设站点进行生物学拖网采样以辅助声学评估。利用Echoview声学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合历史资料记载的生态、资源特点以及本研究中拖网生物学数据,以0.5 n mile为间隔输出积分值,并对该海域的生物资源量密度和生物资源量进行评估。声学评估结果表明,第1航次春季调查礁区内和礁区外的平均生物资源量密度分别为41×103 kg/n mile2和28×103kg/n mile2,第3航次春季调查礁区内和礁区外的平均生物资源量密度分别为16×103 kg/nmile2和10×103 kg/n mile2,第4航次夏季调查礁区内和礁区外的平均生物资源量密度分别为65×103 kg/n mile2和3×103 kg/n mile2,第5航次秋季调查礁区内和礁区外水域的平均生物资源量密度分别为165×103 kg/n mile2和45×103 kg/n mile2。结果表明,礁区内水域的平均生物资源量密度高于礁区外水域,并且随着建礁时间的推移,礁区内水域的生物资源总量基本呈增长趋势,同时礁区内的声学评估种类也明显增加。根据拖网生物学数据,建礁后优势种中的优质经济鱼类种数增加明显,如黄斑蓝子鱼和日本金线鱼等,说明人工鱼礁的建设有效地改良了渔业资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生物资源量 声学评估 大亚湾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核心实验教学项目设计 被引量:26
12
作者 樊超 杨铁军 +2 位作者 侯慧芳 母亚双 赵玉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3-189,共7页
面向“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复合型、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以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为依据,研究了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综合设计课程的实验项目设置。进而基于工程教育的OBE理念,设计了分阶段、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 面向“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复合型、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以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为依据,研究了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综合设计课程的实验项目设置。进而基于工程教育的OBE理念,设计了分阶段、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旨在加强学生对核心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人工智能 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评估应用的潜力和局限 被引量:24
13
作者 袁莉 曹梦莹 +1 位作者 约翰·加德纳 迈克尔·奥利里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4,共11页
随着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的发展,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和改进教学评估,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科研人员、教育科技公司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数十亿学习者在各种学习平台随时随地进行正式和非正式学习,形成了特定... 随着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的发展,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和改进教学评估,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科研人员、教育科技公司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数十亿学习者在各种学习平台随时随地进行正式和非正式学习,形成了特定的活动轨迹和大量学习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海量学习数据进行分析,给学生提供自动反馈和评估得到了广泛认可。因此,运用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高教育评估的效率和有效性也引起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人工智能在高风险考试中应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备受质疑,其在形成性评估中应用的潜力和局限仍有待探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从计算机测评领域相对成熟的两个自动测评系统:作文自动评分系统(AES)和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AT)的应用以及学术界对其存在问题的争论入手,对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评估的前景进行分析,并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形成性评估中的应用潜力和局限开展讨论。本研究认为,尽管人工智能的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提高了自动测评系统的反馈速度和准确性,但其对学生深度学习和能力发展评价的应用价值仍然有限,教育评估中应用人工智能要掌握和了解计算机在总结性评估(如AES和CAT等)中的特征和局限,充分利用学习分析在形成性评估中的潜力,促进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作文自动评分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 学习分析 形成性评估
下载PDF
舟山渔场人工鱼礁投放海域生态环境前期评估 被引量:24
14
作者 虞聪达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6-322,共7页
根据2002年6-7月在舟山渔场朱家尖外侧开展人工鱼礁投放海域本底调查所获的海洋生物和海洋水文环境资料及以往有关文献中对该海域的调查资料,对朱家尖外侧拟投人工鱼礁海域的海水理化因子和海洋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作... 根据2002年6-7月在舟山渔场朱家尖外侧开展人工鱼礁投放海域本底调查所获的海洋生物和海洋水文环境资料及以往有关文献中对该海域的调查资料,对朱家尖外侧拟投人工鱼礁海域的海水理化因子和海洋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以评估该海域是否适于投放人工鱼礁。结果得知:该海域底质为粉砂质粘土,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及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水深为14~19m,温、盐度季节变化明显、透明度较高、水色相对较清,水质绝大多数指标符合国家一、二类水质标准,海域适合沿岸岛礁性鱼类如石斑鱼、褐菖、鲈鱼等的栖息生长,历史上渔业资源丰富,也无工厂废水排放,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重大污染,因此,可以为良好的投放人工礁之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生态环境 评估 舟山渔场
下载PDF
公共卫生领域算法治理的实现途径及法律保障 被引量:22
15
作者 唐林垚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5-107,共13页
政府向第三方机构下放评审权,标志着医院分级管理工作从基于既定规则的等级评审向基于统计回归的专家排序转变,但单纯的患者声誉参考显然无助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评估先行的监管实践。数字抗疫的稳步推进,或将疫情防控常态化时人... 政府向第三方机构下放评审权,标志着医院分级管理工作从基于既定规则的等级评审向基于统计回归的专家排序转变,但单纯的患者声誉参考显然无助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评估先行的监管实践。数字抗疫的稳步推进,或将疫情防控常态化时人们对算法治理的主观想象变为现实,其合法性取决于"升格推演"的指标求解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监管资源稀缺并避免道德危机。可解释性的法律要求、规范续造的边界限制,框定了机器学习模型"生成式"构架的仿生路径以及由排序算法向聚类和分类算法递变的必然趋势。公共卫生领域算法治理的实现,还需以消除行业数据共享限制的宏观政策、消解编译偏差的中观价值谱系、消弭算法歧视的微观条例规章作为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治理 人工智能 分级评审 风险评估 法律保障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心理健康新型测评 被引量:19
16
作者 姜力铭 田雪涛 +1 位作者 任萍 骆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7-167,共11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应用催生了"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这一领域。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降低漏诊率并提高诊断效率,这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普查及预警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处...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应用催生了"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这一领域。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降低漏诊率并提高诊断效率,这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普查及预警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研究者基于在线行为数据、便携式设备数据等开展主要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探索研究,旨在实现更高的预测准确率,但是测评结果的可解释性等指标尚不够理想。未来的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需要强调心理学领域知识和经验的深度介入,提高测评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加强信效度检验,这对于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心理健康 心理测评
下载PDF
獐子岛海洋牧场海域人工鱼礁区投礁前的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 被引量:18
17
作者 田涛 陈勇 +4 位作者 陈辰 刘永虎 陈雷 王刚 张晓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了建设獐子岛海洋牧场,拟在獐子岛海域范围为39°0′9″~39°0′58″N,122°55′1″~122°55′51″E处投放人工鱼礁,投礁前于2010年6月在拟投放人工鱼礁区域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水深33~37 m,透明度为4... 为了建设獐子岛海洋牧场,拟在獐子岛海域范围为39°0′9″~39°0′58″N,122°55′1″~122°55′51″E处投放人工鱼礁,投礁前于2010年6月在拟投放人工鱼礁区域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水深33~37 m,透明度为4.14 m,底质为硬泥底,海域的流速平缓,平均流速为31 cm/s,叶绿素a含量平均为1.68μ g/L,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分别为4.50、8.10 mmol/L,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为10.22、0.2097mg/L,水质因子均符合国家Ⅰ类海水水质标准;浮游动物有8种,优势种为强壮箭虫、小拟哲水蚤和大同长腹剑水蚤,浮游植物有1 1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和柔弱菱形藻,游泳生物有大泷六线鱼、云(射)和黄鲛鱇等.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水质符合国家Ⅰ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环境优良,是许多生物优良的生息场,适宜投放人工鱼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獐子岛 海洋牧场 人工鱼礁 生态环境 评估
下载PDF
人工鱼礁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东 侯西勇 +1 位作者 唐诚 张华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87,共7页
人工鱼礁是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技术手段,鱼礁投放后有助于改善沿海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增殖渔业资源。近几十年,随着人工鱼礁建设事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各国专家学者对人工鱼礁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鱼礁材料、结构... 人工鱼礁是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技术手段,鱼礁投放后有助于改善沿海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增殖渔业资源。近几十年,随着人工鱼礁建设事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各国专家学者对人工鱼礁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鱼礁材料、结构设计、流场效应和数值模拟、鱼礁监测技术、管理体制、生态效益调查评估、经济价值评价等多个角度,对人工鱼礁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论述,最后从物理稳定性、监测管理、价值评估等3个方面提出人工鱼礁未来研究与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中国大规模人工鱼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流场效应 监测管理 价值评估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大气环境评价 被引量:14
19
作者 熊忠华 陈琦 +1 位作者 郑秀梅 张宏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3-84,94,共3页
人工神经网络模拟大脑的认知功能,通过改变连接点的权值和阈值来训练神经网络完成特定的功能。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BP网络模型,以国家大气质量标准作为网络的输入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对某地区大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与综合指数法比较吻合。
关键词 遗传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 BP网络 环境评价 综合指数法
下载PDF
航天器控制系统智能健康管理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15
20
作者 袁利 王淑一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130,共15页
健康管理作为智能自主控制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提升航天器安全可靠稳定运行能力的有效手段。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基于前期已建立的新型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系统通用架构,详细综述航天器控制系统的智能健康管理技术现状与... 健康管理作为智能自主控制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提升航天器安全可靠稳定运行能力的有效手段。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基于前期已建立的新型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系统通用架构,详细综述航天器控制系统的智能健康管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首先,根据现有航天器设计、研制和在轨的具体情况,梳理出航天器控制系统健康管理技术所面临的挑战;然后,分别从故障预警、故障诊断和寿命评估3个方面,详细阐述基于人工智能的健康管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提炼出航天器控制系统健康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控制系统 人工智能 健康管理 故障预警 故障诊断 寿命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