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生态茶园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田永辉 梁远发 +3 位作者 王国华 王家伦 周国兰 吴德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对人工生态茶园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人工生态茶园能提高和改善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改善茶园内气候因子 ;提高和改善茶园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增加了茶园内的有益生物的数量 。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茶叶品质 生态因子 人工生态茶园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人工林地力的衰退与维护研究综述 被引量:64
2
作者 张昌顺 李昆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人工林地力的衰退与维护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状况 ,从人工林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土壤微生物种群区系变化、植物自身毒素、栽培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地力衰退产生的原因 ,同时提... 人工林地力的衰退与维护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状况 ,从人工林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土壤微生物种群区系变化、植物自身毒素、栽培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地力衰退产生的原因 ,同时提出了保护林下植被、调整林分结构、混农林业、混交、轮作与休闲以及林地施肥与土壤改良等措施维护地力 ,概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地 地力衰退 混交 栽培措施 林分结构 土壤改良 施肥 混农林业 国内外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汇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杜红梅 王超 高红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6-759,共4页
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14-59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 研究树木不同器官和林分不同组分水平的生物量与碳储量。结果表明, 华北落叶松树干碳储量在树木总储量中所占比重最大, 林地土壤和林木碳储量所占林分碳储量的比重最大。华北落叶... 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14-59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 研究树木不同器官和林分不同组分水平的生物量与碳储量。结果表明, 华北落叶松树干碳储量在树木总储量中所占比重最大, 林地土壤和林木碳储量所占林分碳储量的比重最大。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碳密度为平均206.02 t·hm^-2;林木碳密度为27.58 t·hm^-2, 林地土壤碳密度为157.14 t·hm^-2。以林木蓄积量(M)为基础的林木生物量(W)与碳储量(C)的拟合方程为:W =10.210 1+ 0.732 1M, C=5.188 4+0.373 6M;以林龄(A)和优势木平均高(H)为基础的林地土壤碳密度(Soc)拟合方程为:Soc=-24.635 6-5.606 1A+14.936 0H+0.439 8AH。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 木兰林管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总碳储量约为571.43×10^4 t, 其中林木生物量约150.00×10^4 t、碳储量约为76.49×10^4 t, 土壤碳储量约435.85×10^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碳汇 碳储量 碳密度 生物量
下载PDF
粤北阔叶人工林和次生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闫玮明 孙冰 +4 位作者 裴男才 王旭 李非凡 罗鑫华 邹滨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8-907,共10页
为提升人工林林分质量,发挥人工林生态效益,以亚热带优良乡土树种壳斗科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林下物种数量、物种多样性指... 为提升人工林林分质量,发挥人工林生态效益,以亚热带优良乡土树种壳斗科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林下物种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及其差异,明确土壤中制约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理化性质指标。结果表明,(1)灌木层中,红锥与含笑人工林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指数(1.61±0.51,1.23±0.30)低于天然次生林(1.95±0.40),且二者林下物种成分与天然次生林有显著差异,人工林植物优势种以(Maesa japonica)、石楠藤(Piper puberulum)为主,天然林优势种以广东润楠(Machiluskwangtungensis)、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等乔木幼苗为主。草本层红锥与含笑人工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2.55±0.50,2.53±0.31)高于天然次生林(2.34±0.38)。(2)0-20 cm土层内,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表现为红锥人工林[(34.74±13.29)g·kg^-1,(1.56±0.49)g·kg^-1,(0.43±0.13)g·kg^-1]>含笑人工林[(28.20±9.97)g·kg^-1,(1.27±0.34)g·kg^-1,(0.30±0.10)g·kg^-1]>天然次生林[(22.78±8.52)g·kg^-1,(1.07±0.33)g·kg^-1,(0.25±0.04)g·kg^-1];20-40 cm土层内,人工林与天然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仍表现为红锥人工林[(24.22±7.51)g·kg^-1,(1.23±0.32)g·kg^-1,(0.42±0.11)g·kg^-1]>含笑人工林[(21.80±8.34)g·kg^-1,(1.04±0.28)g·kg^-1,(0.29±0.11)g·kg^-1]>天然次生林[(16.15±6.42)g·kg^-1,(0.83±0.23)g·kg^-1,(0.24±0.04)g·kg^-1]。除硝态氮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均因林分类型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P<0.05)。(3)有机质、氮、磷三者是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相关性最强(P<0.05),氮、磷含量与草本层的相关性显著(P<0.05),草本层与灌木层相比,更易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 林下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物种组成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风沙土的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顾峰雪 文启凯 +2 位作者 潘伯荣 胡玉昆 徐海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3-297,共5页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利用咸水 (矿化度 4~ 5 g· L- 1 )灌溉建立人工绿地后 ,受植被和各种人为措施的影响 ,风沙土内部性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土壤酶活性也发生了变化。 1998年对不同种植时间、不同植被类型的样地...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利用咸水 (矿化度 4~ 5 g· L- 1 )灌溉建立人工绿地后 ,受植被和各种人为措施的影响 ,风沙土内部性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土壤酶活性也发生了变化。 1998年对不同种植时间、不同植被类型的样地布点采样 ,采样深度0~ 10 cm和 10~ 5 0 cm。分析测定了转化酶、蛋白酶、H2 O2 酶、脲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表明 :1分析测定的 6种酶活性随着植被建立时间的增长而明显增强 ;2相同种植时间不同植被类型的样地土壤酶活性有差异 ,如 :相同种植时间 ,蔬菜地土壤酶活性要高于其他样地 ;3表层土壤酶活性高于下层 ,表明土壤酶活性随剖面深度下降而减弱 ;4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 ,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氮、磷、微生物数量相关性显著 ;5通过与其他沙区土壤酶活性的比较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土壤酶活性要相应低于其他沙区的流动和固定沙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人工绿地 土壤酶活性 风沙土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柠条固沙人工林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任涛 柴永青 +2 位作者 徐坤 杨明秀 朱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0-508,共9页
研究荒漠草原人工林固沙区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和柠条林龄的关系,对于分析柠条人工林地表草本植物的季节适应性和制订合理的人工林管理措施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选择6、15、24年生和36年生柠条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每... 研究荒漠草原人工林固沙区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和柠条林龄的关系,对于分析柠条人工林地表草本植物的季节适应性和制订合理的人工林管理措施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选择6、15、24年生和36年生柠条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每个样地5月、8月和10月地表草本植物密度、物种数、盖度和高度,分析了荒漠草原区柠条人工固沙林生长过程中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在柠条林龄6和15a时受季节改变的影响较小,在24a之后受到季节变化的显著影响(P<0.05)。地表草本植物密度在柠条林龄6a时受季节改变的影响较小,但在15a之后季节变化显著影响地表草本植物个体数分布(P<0.05),而且在10月具有最多的地表草本植物个体数。地表草本植被盖度和高度均受到季节变化的显著影响(P<0.05),而受林龄的影响较小;不同年龄林地地表草本植被盖度和高度均表现为10月和8月较高,5月较低。研究表明,荒漠草原柠条人工林固沙区,柠条林发育生长和灌木形态的改变不仅影响土壤营养条件,而且还可以调控由于季节改变而引起的土壤温湿度变化,柠条林龄和季节更替二者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地表草本植被的季节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林 地表植被 季节变化 林龄
下载PDF
引种的尾叶桉林生物量的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林德喜 罗水发 高小坤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1-265,共5页
从1996年5月至2000年5月对引种尾叶桉林分生长规律进行了连续5a定时定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年的5月到12月是主要生长期,胸径、树高和冠幅在这一时期的绝对增长率最大.而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5月的增长主要在地下部分.尾叶桉人工林单株和... 从1996年5月至2000年5月对引种尾叶桉林分生长规律进行了连续5a定时定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年的5月到12月是主要生长期,胸径、树高和冠幅在这一时期的绝对增长率最大.而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5月的增长主要在地下部分.尾叶桉人工林单株和林分的根、干、枝和叶的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干材所占比例最大,根次之,叶和枝最小.根、干的生物量是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长的.种植2a后干的增长率明显大于根的增长率.尾叶桉平均每年增长量胸径为2.46cm,树高为2.46m.从种植5a后尾叶桉枝重量(干重)保持在5.8~6.0t·hm2水平.种植后的前2a叶量也是随时间延长而增长的,以后明显在不同季节叶量不同,叶(干重)基本上保持在最大值(2.86t/hm2),最小值(1.19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种 尾叶桉 生物量 动态特征 人工林
下载PDF
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短期响应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凯 马履一 +3 位作者 贾忠奎 王伟 陈雪 李秀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共9页
分别选取中龄林(30a)、近熟林(40a)和成熟林(50a)的油松人工林按株数量进行弱度(30.4%。35.7%)、中度(42.9%~45.4%)和强度(55.8%~58.8%)间伐并设置对照(0)处理.研究间伐后2a间各林龄油松人工林下植被对不... 分别选取中龄林(30a)、近熟林(40a)和成熟林(50a)的油松人工林按株数量进行弱度(30.4%。35.7%)、中度(42.9%~45.4%)和强度(55.8%~58.8%)间伐并设置对照(0)处理.研究间伐后2a间各林龄油松人工林下植被对不同间伐强度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间伐初期(2a内),林下灌木、草本物种数均随间伐强度的增强而增多,强度间伐使林下旱中生植物减少,中旱生、中生植物增多;间伐增加了油松林下植被层优势种数量,林下植物密度、总盖度随间伐强度增强而增大,植被层垂直结构分化更加明显;间伐提高了林下灌木、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对间伐效果表现更为敏感.林下植被层生物量随间伐强度增强而增加。问伐对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是显著的.短期影响效果为强度间伐能够良好的促进林下植被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间伐 植物多样性 指示植物 生物量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柠条人工固沙林生长过程中地表植被-土壤的变化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任涛 柴永青 +1 位作者 徐坤 朱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955-2960,共6页
研究荒漠草原区柠条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土壤-植被系统演变特征,对于揭示柠条人工固沙林对沙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产生的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6、15、24和36年生柠条人工林为对象,通过调查每个样地的土壤性质和地表植被特征,分析了... 研究荒漠草原区柠条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土壤-植被系统演变特征,对于揭示柠条人工固沙林对沙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产生的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6、15、24和36年生柠条人工林为对象,通过调查每个样地的土壤性质和地表植被特征,分析了荒漠草原区柠条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土壤-地表植被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柠条人工林的发育,柠条的冠幅、树高、分枝数和基径极显著增加,土壤粗沙粒和细沙粒含量显著降低,极细沙和粘粉粒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全N和全P含量呈现线性增加,而土壤pH值则显著下降;地表植被物种数和密度显著增加,地表植被盖度和高度均表现为24年生>15年生>6年生>36年生林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质地、容重、土壤养分与pH值是影响柠条林地地表植被物种数、个体数和盖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在荒漠草原区,柠条人工固沙林发育过程有利于土壤条件改善和地表植被恢复,促进沙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林 土壤性质 地表植被 生态系统恢复
原文传递
大花红景天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少雄 郭亚东 +3 位作者 郭祀远 李琳 王保兴 马涛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8年第4期322-323,326,共3页
研究了人工种植的大花红景天醇提物的化学成分。采用溶剂法和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7,8-四羟基-黄酮4′-氧-α-L-鼠李糖吡喃甙(1)、草质素-7-0... 研究了人工种植的大花红景天醇提物的化学成分。采用溶剂法和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7,8-四羟基-黄酮4′-氧-α-L-鼠李糖吡喃甙(1)、草质素-7-0-(3''-0-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2)、酪醇(3)、红景天苷(4)。而且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人工种植的大花红景天其主要成分与野生相同,药材质量与野生的相似.可以相互替代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红景天 人工栽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林地植被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举 常庆瑞 +2 位作者 张俊华 陈涛 贾科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111-115,共5页
研究了黄土高原油松、刺槐人工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1)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人工林对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等营养元素含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不同林型提高程度不同,除全钾、速效磷以外,各项指标均以阔... 研究了黄土高原油松、刺槐人工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1)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人工林对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等营养元素含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不同林型提高程度不同,除全钾、速效磷以外,各项指标均以阔叶林高于针叶林;阔叶林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也高于针叶林;总体来看,阔叶林下土壤肥力的提高较针叶林显著。(2)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人工林可改善土壤发育条件,减弱土壤侵蚀作用,降低土壤的碳酸钙含量,在此方面针叶林的作用比阔叶林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人工林 土壤肥力 培肥效应
下载PDF
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丹 陈宏伟 +3 位作者 李根前 杨斌 孟梦 史富强 《林业调查规划》 2011年第6期59-63,共5页
对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物种组成、生长过程、稳定性、抵抗病虫害能力、地力以及生产力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实行天然林和人工林并重的经营方针:对天然林资源以利用生态产品为主,严加保护和恢复,并提高科学经营水平;对人工林资... 对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物种组成、生长过程、稳定性、抵抗病虫害能力、地力以及生产力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实行天然林和人工林并重的经营方针:对天然林资源以利用生态产品为主,严加保护和恢复,并提高科学经营水平;对人工林资源以大力培育并高效发展工业人工林为主,实行集约栽培管理措施,改善群落结构,提高稳定性,保持高生产力.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使森林得以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人工林 物种组成 稳定性 生产力 经营策略 工业人工林
下载PDF
广东采石场植被生态恢复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6
13
作者 高丽霞 孔旭晖 曹震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1-53,共3页
概述了广东采石场植被生态恢复的现状以及近几年的工作进展;介绍了目前采石场采用的台阶、槽板、燕巢及喷播覆盖等岩壁复绿技术及应用的植物种类,同时提出了现阶段采石场植被生态恢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关键词 采石场 人工植被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影响人工造林质量的非技术因素初步调查研究——以贵州省台江县的调查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冯燕 温佐吾 兰绍银 《贵州林业科技》 2010年第1期5-10,共6页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在贵州省台江县3个村和林业部门调查影响造林质量的非技术因素。结果表明,除造林技术因素之外,政策、管理、经济及自然等非技术因素,都对造林质量有不同程度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及影响程度评分排序,初步确...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在贵州省台江县3个村和林业部门调查影响造林质量的非技术因素。结果表明,除造林技术因素之外,政策、管理、经济及自然等非技术因素,都对造林质量有不同程度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及影响程度评分排序,初步确定了影响台江县造林质量的10个主要非技术因素。这些非技术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造林者的积极性和认真负责精神,进而影响各造林技术环节的施工质量,从而对造林质量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对影响造林质量的各种非技术因素加以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区 人工造林 造林质量 非技术因素 参与式农村评估(PRA)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缘4种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家伟 聂富育 +5 位作者 杨万勤 杨开军 贺若阳 庄丽燕 李志杰 徐振锋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8,共7页
采集四川盆地西缘都江堰灵岩山柳杉、含笑、桢楠和麻栎4种人工林两个层次(0-20 cm和20-40 cm)土壤样品,通过干筛法分离6个团聚体组分,分析各团聚体组分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并计算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结果显示,含笑林土壤平均碳、氮... 采集四川盆地西缘都江堰灵岩山柳杉、含笑、桢楠和麻栎4种人工林两个层次(0-20 cm和20-40 cm)土壤样品,通过干筛法分离6个团聚体组分,分析各团聚体组分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并计算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结果显示,含笑林土壤平均碳、氮、磷含量为15.07、1.78和0.33 g/kg,总体低于其他3个森林类型;柳杉林0-20 cm土壤碳、氮、磷含量分别为20-40 cm土壤的2.38、1.72和1.51倍;而其他3种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含量在两个土壤层次之间差异较小.团聚体粒径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没有显著影响,但林型、土壤层次和团聚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显著;含笑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都显著低于其他3种人工林.本研究表明森林群落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有显著影响,而林型效应与土壤层次和团聚体粒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团聚体粒径 生态化学计量 人工林
原文传递
人工植被土壤水分状况与动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艳梅 王克勤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8-73,共6页
20世纪80年代后,人工植被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都出现了土壤干化现象,而集水造林对改善土壤水分亏缺具有良好的效果.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主要集中在季节动态和垂直动态两方面,土壤水分的运动定量化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 20世纪80年代后,人工植被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都出现了土壤干化现象,而集水造林对改善土壤水分亏缺具有良好的效果.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主要集中在季节动态和垂直动态两方面,土壤水分的运动定量化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研究主要围绕饱和—非饱和条件下运动参数的确定.土壤干化评价指标、水分环境负荷量、特定条件下树种结构和密度设计等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 动态变化 运动定量化 土壤干化现象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柠条林地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对补播牧草和平茬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任涛 杨新国 +3 位作者 柴永青 杨明秀 朱凡 李淑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4,共7页
以荒漠草原区25年龄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未平茬未补播(对照)、非平茬补播、平茬非补播与平茬兼补播处理柠条林地中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生物量,结合功能群划分,分析了柠条平茬和林带间补播牧草及其交互作用对柠条林地地面节肢... 以荒漠草原区25年龄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未平茬未补播(对照)、非平茬补播、平茬非补播与平茬兼补播处理柠条林地中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生物量,结合功能群划分,分析了柠条平茬和林带间补播牧草及其交互作用对柠条林地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共捕获地面节肢动物11目31科34个类群,划分为5种不同营养功能群:植食性、捕食性、腐食性、尸食性和杂食性,其中植食性动物是荒漠草原区人工柠条林地地面节肢动物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非平茬补播处理可以显著增加植食性动物的生物量(P<0.05);平茬非补播处理可以显著增加植食性动物的生物量(P<0.05)、捕食性(P<0.05)和杂食性动物的类群数(P<0.01);平茬兼补播处理显著提高植食性和捕食性动物的生物量(P<0.05)。研究表明,荒漠草原区对柠条林地进行平茬和补播可以丰富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数量和提高食物网的复杂性,有利于促进沙化草地生态系统有效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林 地面节肢动物 功能群 补播 平茬
下载PDF
人工种草治理“黑土滩”模式的构思与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逯庆章 王鸿运 《青海草业》 2007年第3期18-22,共5页
青海三江源地区的“黑土滩”面积已达490.90×10^4hm^2,占三江源区草地面积的22.94%。总结业已实施的科研项目,分析以往治理“黑土滩”的经验教训和当前“黑土滩”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坡度〈7°、土层厚度≥30cm、≥... 青海三江源地区的“黑土滩”面积已达490.90×10^4hm^2,占三江源区草地面积的22.94%。总结业已实施的科研项目,分析以往治理“黑土滩”的经验教训和当前“黑土滩”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坡度〈7°、土层厚度≥30cm、≥0℃积温1000℃以上的重度“黑土滩”改建为人工饲草基地;对坡度〈7°、土层厚度〈30cm、≥0℃积温〈1000℃的重度“黑土滩”改建为放牧型人工草地;对坡度在7-25°的中、重度“黑土滩”施以人工补播,改建为放牧型半人工草地的技术治理模式。同时,还提出了人工种草治理“黑土滩”的实施模式,其中心内容是成立以牧户为主体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合作社,通过合同管理,实现种草、管理、利用各环节的协调运作,使国家生态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建设 “黑土滩”治理 人工种草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中地表蚂蚁功能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卢志兴 陈又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26-1234,共9页
【目的】为了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中人工林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陷阱法调查了云南省绿春县天然次生林、桉树林、橡胶林、紫胶林、紫胶林-玉米混农林、玉米地和农田7种生境样地的地表蚂蚁群落,测定了82种蚂蚁的头长、头... 【目的】为了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中人工林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陷阱法调查了云南省绿春县天然次生林、桉树林、橡胶林、紫胶林、紫胶林-玉米混农林、玉米地和农田7种生境样地的地表蚂蚁群落,测定了82种蚂蚁的头长、头宽、胸长和后足腿节长的功能特征,并计算和比较不同生境蚂蚁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和功能离散度的差异。【结果】不同生境蚂蚁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有显著差异(雨季:F=4.475,P=0.002;旱季:F=7.717,P<0.001),天然次生林、雨季桉树林和橡胶林以及旱季的紫胶林和紫胶-玉米混农林功能丰富度较高,农田最低;不同生境地表蚂蚁功能均匀度指数FE_(ve)无显著差异(雨季:F=2.106,P=0.078;旱季:F=2.093,P=0.079);不同生境地表蚂蚁功能离散度指数FD_(iv)有显著差异(雨季:F=2.577,P=0.036;旱季:F=3.969,P=0.004),旱雨季橡胶林蚂蚁功能离散度均最高,天然次生林和农田则较低。地表蚂蚁功能丰富度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显著相关(雨季:Pearson=0.461,P=0.002;旱季:Pearson=0.854,P<0.001)且为线性模型(雨季:F=10.533,P=0.002;旱季:F=107.387,P<0.001)。地表蚂蚁功能均匀度及功能分散度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关系。雨季蚂蚁功能丰富度随枯落物厚度增加而增加;旱季蚂蚁功能丰富度随着空地比例增加而降低,随着枯落物厚度增加先下降再升高,随着植物盖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结论】土地利用变化及旱季和雨季交替导致的栖境异质性降低能降低蚂蚁群落的功能丰富度,但对功能均匀度和功能离散度影响不明显。土地利用中降低人工林的干扰、人为增加栖境复杂程度将为蚂蚁提供生存空间,降低蚂蚁竞争程度,有利于生态系统功能多样化及功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 蚂蚁群落 功能多样性 人工林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功能 季节
下载PDF
山西省水土流失治理的战略抉择 被引量:8
20
作者 田良才 牛天堂 +2 位作者 李晋川 王宇宏 任冻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1-5,20,共6页
黄土丘陵山区占山西全省土地面积的80%,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9%。山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黄河流经山西的大北干流河段,占黄河干流长度的11.9%,而该区向黄河输入泥沙量达2.9亿t,约占全省入黄泥沙量的80.6%,占... 黄土丘陵山区占山西全省土地面积的80%,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9%。山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黄河流经山西的大北干流河段,占黄河干流长度的11.9%,而该区向黄河输入泥沙量达2.9亿t,约占全省入黄泥沙量的80.6%,占黄河总泥沙量的18.12%,是水土异常强烈流失区,侵蚀模数达到10000~15000t/km2。把山西西部沿黄丘陵山区作为水土治理特区重点治理,对改善山西和黄河生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总结半个世纪以来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只有由治水为主,转向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治山治土,综合治理,遵循地带性适树、适草原则,森林覆盖率达到30%,植被覆盖率达到60%,区域水土流失控制在1000~1500t/km2,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全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水土流失 植被覆盖 人工造林 生态经济林 坡耕地改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