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丙诺啡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1
作者 陶熔 王静 +1 位作者 李海芹 夏令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3例肩周炎患者分为A、B、C共3组。A组患者给予丁丙诺啡及关节松动术联合治疗,B组患者给予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洛索洛芬钠及关节松动术治疗,C组患者则单纯...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3例肩周炎患者分为A、B、C共3组。A组患者给予丁丙诺啡及关节松动术联合治疗,B组患者给予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洛索洛芬钠及关节松动术治疗,C组患者则单纯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于治疗1周、3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3组患者疼痛、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CMS)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变化,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关节松动术手法力度间差异。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评分、CMS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治疗1周时A组患者疼痛评分[(2.8±1.0)分]较B组及C组[分别为(3.8±1.0)分和(4.5±1.3)分]均显著降低,A组患者CMS评分[(60.1±10.7)分]较B组及C组[分别为(48.8±11.0)分和(44.9±9.7)分]均显著提高(均P〈0.05),A组患者肩关节后伸、90。外旋位外展、内旋、外旋角度[分别为(41.3±7.8)°,(68.8±12.4)°,(38.5±4.5)°和(36.6±5.9)°]均显著优于B组[分别为(34.2±4.5)°,(62.0±11.7)°,(34.0±3.5)°和(32.9±5.1)°]及C组水平[分别为(32.4±7.2)°,(60.7±12.9)°,(31.6±6.9)°和(32.4±5.6)°],且上述差异一直持续到治疗后3个月时。另外在治疗1周时发现A组患者行关节松动术的力度[(2.5±0.5)级]均显著高于B组及C组水平[分别为(1.7±0.6)级和(1.3±0.5)级],并且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治疗后3个月时。结论丁丙诺啡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在肩周炎患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丙诺啡 关节松动术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肩周炎
原文传递
可活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在肘关节松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2
作者 查晔军 蒋协远 +3 位作者 王满宜 公茂琪 刘兴华 张力丹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 探讨Stryker DJDⅡ可活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在肘关节松解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12月,共收治43例肘关节僵硬患者,41例获得完整随访,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3岁(16~70岁);左侧22例,右侧19例;主力侧20例,非主力侧2... 目的 探讨Stryker DJDⅡ可活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在肘关节松解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12月,共收治43例肘关节僵硬患者,41例获得完整随访,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3岁(16~70岁);左侧22例,右侧19例;主力侧20例,非主力侧2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13例行单纯肘关节松解术,B组26例行肘关节松解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C组2例采用间隔式关节成形术加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获平均8.0个月(4~15个月)随访,平均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为6.4周(5~8周).A组患者平均屈伸ROM:术前为38.46°±31.05°,术后为102.31 °±29.20°,改善63.85°±45.01°;平均旋转ROM:术前为143.85°±52.05°,术后为163.85°±22.20°,改善20.00°±33.42°;平均MEPS评分:术前为(73.46±16.12)分,术后为(93.85±7.12)分,改善(20.38±17.01)分.B组患者平均屈伸ROM:术前为29.23°±22.61°,术后为120.00°±17.89°,改善90.77°±21.53°;平均旋转ROM:术前为143.85°±53.01°,术后为154.23°±41.49°,改善10.38°±29.05°;平均MEPS评分术前为(62.50±8.03)分,术后为(97.50±6.36)分,改善(35.00±9.59)分.将两组进行比较,B组屈伸ROM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支架固定患者中3例出现针道轻度感染,1例出现外固定支架断裂,1例早期因肿胀致屈肘时摩擦皮肤;无桡神经损伤和固定针松动患者.结论 应用Stryker DJD Ⅱ可活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有助于屈伸活动范围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不恰当的操作可能引起活动范围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外固定器 关节松解术
原文传递
开放松解术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极重度创伤后肘关节僵硬 被引量:28
3
作者 何大炜 蒋协远 +1 位作者 公茂琪 查晔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32-837,共6页
目的探讨开放松解术结合StrykerDJD11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极重度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屈伸活动范围(ROM)〈30°)]患者资料,男28例,女14例;年龄21... 目的探讨开放松解术结合StrykerDJD11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极重度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屈伸活动范围(ROM)〈30°)]患者资料,男28例,女14例;年龄21-67岁,平均39.4岁。所有患者均行肘关节松解术,并联合StrykerDJDⅡ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受伤至松解术时间平均为11.8个月(6—60个月)。手术入路采用内、外侧联合人路或后正中入路;均行尺神经松解并前移至皮下组织。末次随访时评估肘关节ROM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42例患者术后获12~34个月(平均25.5个月)随访。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42例患者肘关节屈伸ROM由10.2°±11.6°(0—30。)改善至107.6°±22.0°(45°-135°),旋转ROM由105.4°±78.5°(0~180。)改善至138.9°±57.4°(0~180°),MEPS评分由(62.1±5.6)分(40~75分)改善至(89.9±10.0)分(65~1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MEPS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25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90.5%。术后6例患者发生尺神经功能障碍,3例患者发生血肿,1例患者发生伤口裂开,4例患者发生针道轻度感染。结论开放松解术结合StrykerDJDⅡ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可有效治疗极重度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并发症少,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僵硬 外固定器 松解术
原文传递
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治疗17例肘关节僵硬患者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明 张殿英 +4 位作者 付中国 陈建海 王天兵 芦浩 姜保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0-873,共4页
目的:探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患者的要点和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12年4月,采用开放肘关节松解手术治疗17例肘关节僵硬患者,其中创伤后僵硬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退变性关节炎所致肘关节僵硬6例。术前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患者的要点和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12年4月,采用开放肘关节松解手术治疗17例肘关节僵硬患者,其中创伤后僵硬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退变性关节炎所致肘关节僵硬6例。术前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65.1±16.4)分。15例采用后正中入路,2例采用前次手术的原外侧切口。对明显屈曲受限的12例患者采用了尺神经前移,对于清除完严重异位骨化后不稳定的2例患者采用了铰链式外固定架。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1个月(6~41个月),17例均获随访。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7.5±16.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7例患者中,优9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3%。主动屈伸活动度范围达到110.6°±27.5°。1例患者术后发生慢性感染,1例患者术后出现了尺神经症状。结论:应用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患者,只要能松解彻底,又能保证肘关节的稳定性和早期活动,即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关节强直 关节松解术
下载PDF
肘关节功能障碍245例疗效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夏震 范存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分析配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的开放式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探讨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5例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对比松解术前后肘关节活动... 目的分析配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的开放式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探讨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5例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对比松解术前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分析病因特点及分布。结果肘关节活动范围由(37±20)。增加至(121±12)。,肘关节MEPI评分由(57±10)分增加至(9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占全部病因的90.61%,其病因构成前五位依次为肱骨远端骨折(34.29%)、肘关节骨折伴脱位(19.18%)、尺骨鹰嘴骨折(17.14%)、单纯肘关节脱位(10.61%)、桡骨头骨折(9.39%)。其中161例患者(65.71%)伴有不同程度异位骨化组织。制动时间、早期康复治疗及合并颅脑损伤或烧伤为影响异位骨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女性肘关节脱位所致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非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病因占全部患者的9.39%,其病因以增生性滑膜炎为主。结论配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的开放式肘关节松解术可以增加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关节活动度,取得良好的疗效。肘关节创伤及其并发的异位骨化为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直接原因。最常见原发病因为肱骨远端骨折,其次为肘关节骨折伴脱位、尺骨鹰嘴骨折、单纯肘关节脱位、桡骨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治疗结果 关节松解 病因
原文传递
手术松解联合外支架治疗伴疼痛的肘关节功能障碍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颇 宋开芳 +4 位作者 秦杰 金鑫 郭力 胡兴峰 严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3-1065,1069,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松解联合外支架治疗合并疼痛的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32例合并有疼痛的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39岁。32例中,25例轻中度疼痛患者作... 目的探讨手术松解联合外支架治疗合并疼痛的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32例合并有疼痛的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39岁。32例中,25例轻中度疼痛患者作单纯肘关节松解术;4例重度疼痛患者合并有肘关节陈旧性脱位,在术中充分松解肘关节后直视下复位肘关节;3例肘关节炎严重,疼痛剧烈患者在作肘关节松解术同时,作真皮移植间隔式肘关节成形术。共26例患者使用了铰链式外固定架辅助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和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关节功能改善程度:2例极重度僵硬改善为中度僵硬,19例中度以上僵硬患者改善为轻度僵硬,其余11例改善为无僵硬,改善率100%;术后疼痛缓解情况:6例中重度疼痛缓解为轻度疼痛,其余26例疼痛消失,疼痛缓解率100%。肘关节功能评定采用Mayo综合评分。术前评分:优0例,良6例,可14例,差12例。术后评分:优20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87.5%。术后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松解联合外支架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和恢复肘关节僵硬术后的屈伸功能,对陈旧性脱位或肘关节炎引起的疼痛也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疼痛 僵硬 松解术
下载PDF
理筋手法及关节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磊 何浚治 《西部医学》 2013年第8期1191-1192,共2页
目的总结何天祥教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将128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小腿皮套牵引,局部温针灸,中药熏洗,外敷养骨活血散及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何天祥教授... 目的总结何天祥教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将128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小腿皮套牵引,局部温针灸,中药熏洗,外敷养骨活血散及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何天祥教授理筋手法及关节松解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我院采用何天祥教授理筋手法及关节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供同行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氏理筋手法 关节松解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养骨活血散
下载PDF
Frozen shoulder-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被引量:11
8
作者 Rudra Narayan Mukherjee R M Pandey +1 位作者 Hira Lal Nag Ravi Mittal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5期394-399,共6页
AIM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arthroscopic capsular release with intra-articular steroid injections in patients of frozen shoulder.METHODS Fifty-six patients with frozen shoulder were randomised to one of two treatmen... AIM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arthroscopic capsular release with intra-articular steroid injections in patients of frozen shoulder.METHODS Fifty-six patients with frozen shoulder were randomised to one of two treatment groups: Group 1, complete 360 degree arthroscopic capsular release and group 2, intra-articular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40 mg methyl prednisolone acetate). Both groups were put on active and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 following the intervention. The outcome parameters wer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score for pain, range of motion and Constant score which were measured at baseline, 4, 8, 12, 16 and 20 wk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 All the parameters improved in both the groups. The mean VAS sco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more in the group 1 as compared to group 2 at 8 wk. This greater improvement was maintained at 20 wk with P value of 0.007 at 8 wk, 0.006 at 12 wk, 0.006 at 16 wk and 0.019 at 20 wk. The Constant score showed a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group 1 compared to group 2 at 4 wk, which was again maintained at 20 wk with P value of 0.01 at 4, 8, 12 and 16 wk. The gain in abduction move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more in arthroscopy group with P value of 0.001 at 4, 8, 12, 16 wk and 0.005 at 20 wk. The gain in external rotat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more in arthroscopy group with P value of 0.007 at 4 wk, 0.001 at 8, 12, and 16 wk and 0.003 at 20 wk.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tension and internal rot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any time. CONCLUSION Arthroscopic capsular release provide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mprovement earlier than intra-articular steroid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esive capsulitis Frozen SHOULDER CAPSULAR release CORTICOSTEROID Idiopathic stiff SHOULDER Intra articular INJECTION Steroid INJECTION ARTHROSCOPIC arthrolysis Constant score
下载PDF
肩关节前方松解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建海 刘中邸 +4 位作者 党育 杨明 芦浩 张殿英 付中国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肩关节前方松解对于原发性冻结肩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并行肩关节镜下肩关节前方松解的病例资料,共入组26例,男性7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5岁(41~69岁)。术前进行Constant评分、简明...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肩关节前方松解对于原发性冻结肩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并行肩关节镜下肩关节前方松解的病例资料,共入组26例,男性7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5岁(41~69岁)。术前进行Constant评分、简明肩关节评分(SST)、肩关节活动范围检查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镜下手术松解范围包括喙肱韧带、肩袖间隙、盂肱中韧带、前方关节囊及盂肱下韧带前部。术后规范康复锻炼。在最后一次随访时进行肩关节活动范围、Constant评分、SST评分和疼痛VAS评分。结果获得随访21例,随访率80.8%。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29~36个月)。伴有糖尿病患者9例,占全部26例患者的34.6%。术前肩关节前屈上举71.3°(50°~110°),术后改善至158.9°(150°~170°)。术前体侧外旋5.6°(0°~15°),改善至术后57.5°(45°~70°)。术前Constant评分34.9分(13~71分),术后提高到90.4分(81~100分)。术前SST评分2.4分(0~7分)术后提高到10.1分(8~12分)。术前患侧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平均7.9分(5~9分),术后提高到1.4分(0~3分)。结论肩关节镜下肩关节前方松解对于原发性冻结肩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冻结肩 松解
原文传递
全关节镜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孟春庆 王洪 +2 位作者 章其敏 金盛阳 黄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0-453,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因素对肘关节僵硬全关节镜松解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29例肘关节僵硬患者行全关节镜松解治疗。全关节镜下清理肘关节尺骨冠突、鹰嘴、肱骨冠突窝、鹰嘴窝及内外侧间沟等部位的瘢痕及骨赘,术毕施以手法松解。术后常规...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因素对肘关节僵硬全关节镜松解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29例肘关节僵硬患者行全关节镜松解治疗。全关节镜下清理肘关节尺骨冠突、鹰嘴、肱骨冠突窝、鹰嘴窝及内外侧间沟等部位的瘢痕及骨赘,术毕施以手法松解。术后常规冰敷1周,术后1 d即在可调支具保护下进行屈伸锻炼。术后平均随访18.4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肘关节活动度(ROM)测定,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所有病例ROM均获改善,平均改善(70.36±11.26)°。其中,骨性关节炎的松解效果较其他病因的治疗效果稍差(P<0.05)。对肱骨远端骨折所致僵硬的疗效差于尺桡骨骨折所致僵硬(P<0.05)。另外,年龄和病程对手术效果也具有影响(均P<0.05)。结论在病因因素中,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肘关节僵硬,关节镜治疗效果相对不佳,肱骨远端骨折较尺桡骨骨折效果差,老年患者及病程长者,手术效果次于年轻和病程较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关节镜 关节僵硬 关节松解术
下载PDF
肘关节僵硬的关节镜松解治疗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勇 王福川 +7 位作者 郑小飞 王华军 董云 郭锐 关浩 史慧 白倩 许啸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松解手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获得随访的肘关节僵硬患者中分别随机选取38例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关节镜组)及46例开放式松解术后患者(开放组),进行回顾性研究。两组患者均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和1年等4个时... 目的探讨关节镜松解手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获得随访的肘关节僵硬患者中分别随机选取38例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关节镜组)及46例开放式松解术后患者(开放组),进行回顾性研究。两组患者均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和1年等4个时间点观测记录两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以及疼痛情况。患者肘关节功能通过活动度(ROM)、Mayo及HSS功能评分进行评估。疼痛采用VAS评分。收集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3个月关节镜组VAS评分优于同期开放组(P <0.05);4个观测时间点关节镜组肘关节活动度、Mayo、HSS功能评分均优于同期开放组(P <0.05)。开放组有4例术后出现尺神经麻痹,3个月后恢复(P> 0.05)。术后1年的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也未出现伤口感染、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松解手术有出血少、术野清晰全面、术口及副损伤小、恢复快、即时止痛效果好等优点,可迅速有效减轻疼痛、有利于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和提高临床疗效,优于开放式松解术,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关节镜松解术 开放式松解术 关节镜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晶 陈玉姣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5-36,共2页
目的:评价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选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选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 目的:评价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选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选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在肩周炎的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关节松动术 肩周炎
下载PDF
关节镜下松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粘连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东辉 张中南 余夏林 《中国康复》 2007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结合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膝关节粘连的优点和疗效。方法:68例膝关节粘连患者行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术后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结果:6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膝关节平均活动度由术前40°提高至1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结合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膝关节粘连的优点和疗效。方法:68例膝关节粘连患者行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术后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结果:6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膝关节平均活动度由术前40°提高至110°。平均增加70°,步态改善,跛行消失,关节无肿痛,能交替上下楼,日常生活能自理和参加工作。结论: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关节粘连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的维持和巩固手术效果,预防再次粘连,促进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粘连 松解 康复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风寒湿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苏毅 朱俊琛 +7 位作者 李佩芳 郑根贤 马幸福 聂勇 熊应宗 郑智文 李迎春 王超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风寒湿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风寒湿阻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温针灸组、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组(关节松解组)、温针灸联合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风寒湿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风寒湿阻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温针灸组、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组(关节松解组)、温针灸联合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组(联合组),每组3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VAS评分降低值和Constant-Murley评分升高值均显著大于温针灸组和关节松解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风寒湿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炎 风寒湿阻型 肩关节松解术 臂丛麻醉 温针灸
下载PDF
关节镜下松解术在肘关节僵硬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超 王宇 +5 位作者 刘欣伟 刘松波 刘铭 刘宪民 韩文锋 张旭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收治因外伤致肘关节僵硬需行松解术患者34例,其中失访3例,最终31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术中去除关节内...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收治因外伤致肘关节僵硬需行松解术患者34例,其中失访3例,最终31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术中去除关节内增生骨赘及束带、清理关节腔以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松解痉挛的关节囊及周围韧带,术后辅以手法松解,配合镇痛及康复理疗锻炼。对比肘关节手术前后的活动度,应用Mayo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1例患者均术后随访9~12个月,平均(10.4±1.5)个月,术前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角度为(87.6±5.9)°,伸直角度为(35.5±6.4)°,旋前角度为(75.9±9.6)°,旋后角度为(67.2±7.4)°,与术后相应的(125.9±6.5)°、(5.0±1.9)°、(82.0±9.1)°、(81.0±7.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平均肘关节Mayo评分为(61.9±7.6)分,术后为(88.8±4.7)分,术后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肘关节镜松解术具有术野清晰、微创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有效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关节松解术 肘关节僵硬 关节功能 活动度
下载PDF
疼痛管理在行肘关节松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春玲 孙胜男 孙盈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8期805-807,共3页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行肘关节松解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0年5-11月和2012年6-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行肘关节松解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5-11月入院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6-12月入院的50例...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行肘关节松解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0年5-11月和2012年6-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行肘关节松解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5-11月入院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6-12月入院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从入院开始,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认识,评估患者,采用多模式、个体化的镇痛措施,同时给予患者疼痛相关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h、24h,功能锻炼后2h的疼痛值,同时比较出院后1个月复查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2h、24h,功能锻炼后2h的疼痛值均低于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复查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肘关节松解术的患者中进行疼痛管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管理 肘关节僵硬 松解手术
下载PDF
严重膝关节粘连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健全 陈临新 +3 位作者 于长隆 敖英芳 余家阔 崔国庆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评估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粘连的效果和特点,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探寻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年至2004年来我所通过关节镜及附加小切口松解治疗膝关节粘连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术前、术后患膝的活动范围、功能分级... 目的:评估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粘连的效果和特点,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探寻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年至2004年来我所通过关节镜及附加小切口松解治疗膝关节粘连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术前、术后患膝的活动范围、功能分级和评分,并比较不同病程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患者49例,平均随访21.6个月。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平均改善了60.1°,伸膝由+9.9°改善为+1.6°,屈膝由64.3°改善为116.2°;术后最终膝关节Insall评分优良率达89.8%。8例附加小切口治疗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改善了63.1°,与单纯关节镜下松解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病程在1年内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病程1年以上的患者。结论:关节镜粘连松解是膝关节粘连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附加小切口松解能有效治疗关节镜松解失败的患者。关节粘连手术应在一年内进行,病程超过一年会影响手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关节粘连 关节松解 微创
下载PDF
静态进展性牵伸结合关节松动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继胜 朱鑫 +2 位作者 陈道振 赵志坚 陈坤峰 《临床研究》 2021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分析静态进展性牵伸(SPS)联合关节松动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6例TKA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3例),参照组给予关节松动术治... 目的分析静态进展性牵伸(SPS)联合关节松动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6例TKA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3例),参照组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实验组给予SPS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内翻角度、最大屈曲角度。结果实验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3.94%)显著高于参照组(75.76%),差异显著(P <0.05);治疗后,实验组内翻角度显著小于参照组,最大屈曲角度显著大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 TKA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给予SPS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关节活动障碍,提高膝关节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进展性牵伸 关节松动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内翻角度 最大屈曲角度
下载PDF
内外侧肌群-韧带复合体彻底剥离松解治疗创伤后异位骨化所致肘关节僵硬 被引量:7
19
作者 钟刚 黄富国 +2 位作者 岑石强 项舟 易敏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评价内外侧肌群-韧带复合体彻底剥离松解术治疗创伤后异位骨化所致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肱骨内外髁附着肌群-韧带复合体彻底剥离松解术治疗的15例创伤后异位骨化所致肘关节僵硬患... 目的研究评价内外侧肌群-韧带复合体彻底剥离松解术治疗创伤后异位骨化所致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肱骨内外髁附着肌群-韧带复合体彻底剥离松解术治疗的15例创伤后异位骨化所致肘关节僵硬患者,根据Morrey分类和Mayo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结果 Morrey分类显示术前肘关节僵硬情况非常严重(活动范围<30°)者10例,严重(活动范围30°~60°)者5例。受伤至肘关节松解时间为4个月~6年,平均12.7个月。术后15例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检查显示骨性愈合。术后主动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30.4°±25.7°提高至术后平均111.7°±32.0°,肘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33.1±2.6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7.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67%。结论内外侧肌群-韧带复合体彻底剥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创伤后异位骨化所致肘关节僵硬,并保证关节的侧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创伤并发症 关节松解 异位骨化 功能重建
下载PDF
开放松解术治疗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 被引量:7
20
作者 蒋其宏 胡懿郃 +1 位作者 曾敏 谢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开放松解术治疗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晚期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7例(7膝)初次TKA术后晚期膝关节僵硬的女性患者。年龄57~71岁,平均63岁。左膝2例,右膝5例。患者均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TKA;TKA与... 目的探讨开放松解术治疗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晚期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7例(7膝)初次TKA术后晚期膝关节僵硬的女性患者。年龄57~71岁,平均63岁。左膝2例,右膝5例。患者均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TKA;TKA与开放松解术间隔8~30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前4例膝关节伸直受限10~20°;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54.3±12.1)°。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功能评分及总分分别为(76.3±7.6)、(67.9±11.1)、(144.1±16.1)分。采用开放松解术治疗,术中彻底清除增生瘢痕组织,恢复关节活动度,维持屈曲、伸直间隙平衡及良好的髌骨轨迹;术后严格功能康复。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0.1个月。X线片复查示假体均未见异常。患者膝关节活动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仅1例膝关节活动度<90°,1例膝关节存在10°伸直受限。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92.9±4.9)°,KSS临床、功能评分以及总分分别为(81.9±5.1)、(74.3±9.8)、(156.1±13.7)分;以上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次TKA术后晚期膝关节僵硬患者,开放松解术联合术后功能康复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僵硬 关节松解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