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8
1
作者 佟铸 谷涌泉 +7 位作者 郭连瑞 郭建明 高喜翔 马天宇 刘梦霞 李建新 汪忠镐 张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治疗的92例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变特点、腔内手术治疗成功率、联合入路应用、术后症... 目的探讨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治疗的92例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变特点、腔内手术治疗成功率、联合入路应用、术后症状改善等。结果将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分为3型:Ⅰ型为左侧锁骨下动脉长段闭塞,Ⅱ型为右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狭窄或闭塞,Ⅲ型为伴有椎动脉开口病变或影响椎动脉开口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2.6%。27.2%患者选用股动脉和肱动脉联合入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1.6%。结论上肢动脉入路能够提高左侧锁骨下动脉长段闭塞的开通率,保证右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支架的准确定位。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椎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腔内治疗
下载PDF
糖尿病对股腘动脉腔内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希涛 刘暴 +3 位作者 叶炜 郑月宏 李拥军 刘昌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胭动脉节段)腔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1日~2012年8月1日,对我院接受股、胭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94例(109条肢体),...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胭动脉节段)腔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1日~2012年8月1日,对我院接受股、胭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94例(109条肢体),非糖尿病组84例(94条肢体)。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一期通畅率,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一期通畅率,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围手术期局部并发症发生率[3.7%(4/109)vs.3.2%(3/94),P=1.000]、系统并发症发生率[3.9%(4/103)vs.3.4%(3/88),P=1.000]均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3、6、12、24、3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3.8±2.5)%,(80.7±4.2)%,(71.7±5.1)%,(66.0±5.7)%,(66。0±5.7)%;非糖尿病组3、6、12、24、3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7.6±1.6)%,(89.1±3.4)%,(84.5±4.2)%,(79.8±5.1)%,(75.6±6.4)%,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g—rank检验,z。=3.052,P=0.081)。COX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RR=2.182,95%们:1.13~4.22)、高脂血症(RR=1.904,95%叫:1.02~3.56)及TASCⅡC、D级病变(RR=2.322,95%C1:1.20~4.49)是影响一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股胭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糖尿病是影响股、胭动脉腔内介入治疗一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其他影响一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包括TASCⅡC、D级病变及高脂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糖尿病 股动脉 腘动脉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应用微球囊介入治疗膝以远动脉闭塞性疾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海波 赵堂海 +2 位作者 于永山 张杰 魏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378-2380,共3页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Deep球囊的应用。方法对40例膝下动脉闭塞症患者47条肢体,应用Deep球囊进行介入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Fontaine分期:Ⅲ期29条患肢(60.0%),Ⅳ期18条患肢(40.0%)。术前踝/肱指数(ankle/b...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Deep球囊的应用。方法对40例膝下动脉闭塞症患者47条肢体,应用Deep球囊进行介入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Fontaine分期:Ⅲ期29条患肢(60.0%),Ⅳ期18条患肢(40.0%)。术前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0.22±0.19)。结果手术成功44条肢体,成功率93.6%。术后静息痛消失30条肢体(68.2%),症状明显缓解15条肢体(34.1%)。足部溃疡愈合6条肢体,膝下截肢1条肢体,半足切除3条肢体。术后ABI:(0.73±0.21),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1)。手术成功的44条肢体均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9个月,平均13.6个月。结论应用Deep球囊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可明显降低截肢率,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腔内血管成形术 介入 下肢缺血
下载PDF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股深动脉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畅坚 许樟荣 +1 位作者 赵杨 杨丽娜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43-546,共4页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下肢动脉造影,分析糖尿病性外周动脉病变中股深动脉的形态学特征,以期对糖尿病下肢缺血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提供影像学评估。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50例。用分段积分法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见股深动脉开口部位(...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下肢动脉造影,分析糖尿病性外周动脉病变中股深动脉的形态学特征,以期对糖尿病下肢缺血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提供影像学评估。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50例。用分段积分法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见股深动脉开口部位(A段)、股深动脉开口至旋股外侧动脉(B段)、旋外侧动脉至第二穿支(C段)、第二穿支至远端(D段)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各段病变发生率;根据股或腘动脉积分分为E(<3分)、F(≥3分)两组,比较两组股深动脉B段的管径。结果(1)A、B、C、D各段病变率明显不同,分别为3/95(3.1%)、17/94(18.9%)、57/94(60.6%)和74/97(78.7%)。(2)A、B、C、D各段血管积分分别为0.13±0.70、0.28±0.77、0.72±0.78和1.24±1.03,除A、B两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E、F组股深动脉B段管径(mm)分别为5.43±0.36和5.4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结论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多累及旋股外侧动脉开口以远股深动脉分支,较少累及股深动脉开口部和旋股外侧动脉开口以近之血管主干;病变程度上股深动脉远段分支病变积分明显高于近段血管;当股腘动脉出现重度狭窄-闭塞时,股深动脉管径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闭塞性疾病 股深动脉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自膨式裸支架LifeStent在髂动脉硬化闭塞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彬 高鹏 +4 位作者 于吉祥 李禹 孟冉冉 惠菲菲 杨彬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86-589,共4页
目的评价腔内技术对治疗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使用第2代自膨式裸支架Life Stent(美国,巴德)置入治疗的6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疾病患者(共75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分... 目的评价腔内技术对治疗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使用第2代自膨式裸支架Life Stent(美国,巴德)置入治疗的6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疾病患者(共75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保肢率、通畅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8岁,按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TASC)Ⅱ分型,TASCⅡA型患肢11条,TASCⅡB型患肢26条,TASCⅡC型患肢29条,TASCⅡD型患肢9条。术前踝肱指数为0.29±0.20,术后复查踝肱指数为0.94±0.16,术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术前(P<0.01)。术后随访(22±10)个月,失访5例。1年、2年的一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79%和60%、二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1%和84%、保肢率分别为96%和94%。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无手术相关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第2代自膨式裸支架Life Stent治疗髂动脉狭窄闭塞疾病的近中期临床疗效较满意,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髂动脉 自膨式裸支架 支架成形术
原文传递
股腘动脉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1
6
作者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下肢动脉疾病学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包俊敏 刘冰 沈晨阳 邹君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9-676,共8页
股腘动脉闭塞症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最常见的疾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体溃疡坏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肢体及生命。随着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其治疗理念和技术有了很大的改变,本共识根据国内近... 股腘动脉闭塞症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最常见的疾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体溃疡坏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肢体及生命。随着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其治疗理念和技术有了很大的改变,本共识根据国内近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最新循证资料以及国外相关指南,提出适合中国人群特点的诊疗规范推荐意见,旨在为国内血管外科及相关领域医师提供最新的临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疾病 股腘动脉闭塞症 动脉硬化闭塞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116例大脑中动脉病变患者脑梗死类型分布和脑灌注异常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春玲 徐忠宝 +2 位作者 李继梅 王锐 高凤玲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应用神经影像检查,分析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MCAOD)患者梗死类型分布和脑灌注异常。方法对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116例MCAOD患者的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和CTA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其脑梗死类型分布和脑灌注... 目的应用神经影像检查,分析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MCAOD)患者梗死类型分布和脑灌注异常。方法对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116例MCAOD患者的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和CTA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其脑梗死类型分布和脑灌注改变。结果116例患者中,CTA共检出133条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其中单侧者99例,双侧者17例。其中MCA闭塞25条,重度狭窄39条,中、轻度狭窄69条。CT或MRI显示腔隙性脑梗死(LIS)45例,各型分水岭脑梗死(CWSI)38例,流域性脑梗死26例,纹状体内囊梗死(SCI)10例,未检出梗死病灶14例。CTP显示MCA供血区内脑血流灌注异常96例。其中58例有MCA供血区的大范围血流灌注减低。未检出血流灌注异常者37例。结论由于MCA狭窄的部位、程度和发病机制的不同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MCAOD可造成不同类型的脑梗死和血流灌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 脑梗死 CT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原文传递
腘动脉逆行穿刺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岩 朱杰昌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822-825,共4页
腘动脉逆行穿刺是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患者的一条重要入路选择。腘动脉逆行穿刺需在X线或超声的引导下完成,两种引导方式适用于腘动脉不同的穿刺位置。本文就腘动脉逆行穿刺治疗下肢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腘动脉 逆行穿刺股 腘动脉闭塞性病变
下载PDF
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介入手术干预 被引量:6
9
作者 任重阳 狄镇海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4期2188-2192,共5页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下肢血管并发症等多种常见疾病共有的病理改变之一,有较高的致残性,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狭窄和(或)闭塞。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经导管动脉内溶栓、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切割球囊成形术...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下肢血管并发症等多种常见疾病共有的病理改变之一,有较高的致残性,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狭窄和(或)闭塞。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经导管动脉内溶栓、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切割球囊成形术、冷冻球囊成形术、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等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起到了延缓截肢时间、降低截肢高度的效果。现对近年来介入放射学在下肢缺血性疾病诊治上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周围血管疾病 动脉闭塞性病变 介入放射学 治疗
下载PDF
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堂海 于永山 +3 位作者 张杰 王海波 谢远峰 曲丽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观察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采用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的32例(37条肢体)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Fontaine分期:Ⅲ期22条患肢(59.5%),Ⅳ期15条患肢(40.5%)。术前... 目的观察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采用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的32例(37条肢体)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Fontaine分期:Ⅲ期22条患肢(59.5%),Ⅳ期15条患肢(40.5%)。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22±0.20。结果技术成功35条肢体,成功率94.6%。35条肢体中术后静息痛消失21条肢体(60.0%),明显缓解12条肢体(34.3%),减轻2条肢体(5.7%);8例足部溃疡患者中愈合3条肢体,缩小5例。膝下截肢1条肢体,半足切除2条肢体。术后ABI0.73±0.21,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1)。手术成功的35条肢体均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9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中2条肢体分别于术后6,14个月再次出现静息痛,经二次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余33条肢体症状、体征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安全可行,且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确切。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 血管成形术 气囊 下肢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短期效果
11
作者 郭聚龙 高喜翔 +13 位作者 叶猛 张嵬 吴子衡 冯自波 方欣 李强 桑宏飞 史振宇 史伟浩 何春水 郭建明 佟铸 谷涌泉 郭连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409-1414,1419,M0002,共8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CLTI)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短期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来自10家三甲医院的接受DCB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231例CLTI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0条患肢。主要终点为免于重大不良事件(...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CLTI)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短期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来自10家三甲医院的接受DCB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231例CLTI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0条患肢。主要终点为免于重大不良事件(MAE)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无截肢生存率(AFS)、免于大截肢率、生存率和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肢体再干预(CD-TLR)率。使用Kaplan-Meier法评估治疗后6个月和1年时相关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31例患者的年龄为(72.3±9.73)岁,女性患者74例(32.03%)。240条患肢的329处膝下病灶接受了DCB治疗,115条(47.92%)肢体同时处理了膝上血管,无患者术中发生远端栓塞,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治疗后6个月时免于MAE发生率为85.90%(95%CI:81.34%~90.73%),AFS为90.14%(95%CI:86.21%~94.24%),免于大截肢率为95.80%(95%CI:93.14%~98.54%),生存率为93.82%(95%CI:90.62%~97.14%),免于CD-TLR率为94.57%(95%CI:91.48%~97.76%)。治疗后12个月时免于MAE发生率为73.95%(95%CI:67.56%~80.94%),AFS为81.26%(95%CI:75.46%~87.51%),免于大截肢率为94.92%(95%CI:91.80%~98.15%),生存率为85.4%(95%CI:79.94%~91.23%),免于CD-TLR率为90.48%(95%CI:85.96%~95.24%)。亚组分析提示是否同期干预膝上病变对研究的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DCB治疗CLTI患者膝下动脉病变具有良好的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 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股腘动脉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卫志庆 杨其鹏 +1 位作者 龚秸明 刘长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59-1362,共4页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累及股动脉至胭动脉的多节段动脉硬化病变的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2年6月,对22例累及股动脉至胭动脉的多节段动脉硬化病变患者采用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52~78岁,平均66.2岁。根据临床症状分...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累及股动脉至胭动脉的多节段动脉硬化病变的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2年6月,对22例累及股动脉至胭动脉的多节段动脉硬化病变患者采用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52~78岁,平均66.2岁。根据临床症状分为Fontaine III级8例,Ⅳ级14例。病程6个月~5年,平均1.5年。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为0.32±0.18,足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02)为(17.6-I-11.6)kPa,间歇性跛行距离为(160±54)rn。其中13例有吸烟史;合并2型糖尿病8例,高血压16例,高血脂10例,冠心病11例,慢性肾衰竭1例。术后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Fonmine分级患者间一期通畅率、辅助一期通畅率及二期通畅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0~160rain,平均137min。术后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局部切口血肿、感染,1例股浅动脉支架断裂,1例股浅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6个月患者ABI、足背TcpO2、间歇性跛行距离分别提高至0.79±0.33、(42.7±15.7)kPa、(420±80)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7.3%(17/22),辅助一期通畅率为90.9%(20/22),二期通畅率为95.5%(21/22),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onmineIII级和Ⅳ级患者间各期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杂交手术治疗流出道良好的累及股动脉至胭动脉的多节段动脉硬化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多节段动脉硬化 通畅率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和无涂层球囊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Meta分析
13
作者 李彤彤 拜晓伟 +2 位作者 唐李 李亚 李露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82-787,共6页
目的荟萃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无涂层球囊(uncoated balloon,UCB)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实现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Link、Web等数... 目的荟萃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无涂层球囊(uncoated balloon,UCB)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实现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Link、Web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今DCB与UCB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分析,共计2106例患者(DCB组1288例,UCB组8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涂层球囊在晚期管腔丢失(LLL)(MD=-0.67,95%CI:-0.92~-0.41,P<0.0001)、再狭窄(RR=0.48,95%CI:0.35~0.65,P<0.0001)、靶病变血运重建(TLR)(RR=0.61,95%CI:0.43~0.86,P=0.005)、初级通畅率(RR=1.47,95%CI:1.19~1.82,P=0.002)等方面均优于无涂层球囊组,两种治疗方案在截肢(RR=1.39,95%CI:0.89~2.17,P=0.15)和死亡(RR=0.84,95%CI:0.67~1.05,P=0.1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B治疗膝下动脉疾病较UCB具有更好的临床优势,有助于降低术后再狭窄、靶病变血运重建,提高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 无涂层球囊 荟萃分析
下载PDF
切割球囊配合Chocolate球囊行复杂股腘动脉病变管腔准备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李立强 佟铸 +3 位作者 崔世军 高喜翔 郭建明 郭连瑞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评估切割球囊配合Chocolate球囊行复杂股腘动脉病变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前管腔准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采用切割球囊配合Chocolate球囊进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前复杂股腘动脉病变管腔准备的患者共7例。记录术中... 目的评估切割球囊配合Chocolate球囊行复杂股腘动脉病变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前管腔准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采用切割球囊配合Chocolate球囊进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前复杂股腘动脉病变管腔准备的患者共7例。记录术中病变平均长度,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情况,钙化程度PACSS分级,球囊扩张前后狭窄率及夹层形成等。随访患者靶血管通畅率及不良事件、再干预等情况。结果7例患者的病变平均长度为(197.71±73.79)mm,其中6例存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平均长度为(198.50±69.31)mm。PACSS分级:3级3例,4级4例。6例达到良好管腔准备,1例局限性C型夹层形成,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最终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7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9.0±2.6)个月。随访期间均无主要不良肢体事件发生,无死亡及截肢。2例发生靶血管再狭窄,其中1例再干预成功再通靶血管。结论切割球囊配合Chocolate球囊行复杂股腘动脉病变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前管腔准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闭塞症 管腔准备 切割球囊 Chocolate球囊 特殊球囊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4
15
作者 尚慧 王雁 侯桂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85例ICAO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合并其它脑血管狭窄及是否建立侧支循环的关系;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磁共振血管造...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85例ICAO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合并其它脑血管狭窄及是否建立侧支循环的关系;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DSA)对侧支循环动脉的显示率。结果 ICAO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肢体无力,重症患者多合并其他脑血管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建立不完善。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显示率MRA高于TCD(P<0.05);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显示率TCD高于MRA(P<0.01);TCD联合MRA对侧支动脉的显示率与D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AO患者的临床症状转归与是否合并其它脑血管狭窄及是否建立侧支循环有密切的关系。TCD与MRA能够很好地显示ICAO后颅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侧支循环状态,可替代或减少有创性DSA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性疾病 侧支循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主-髂动脉闭塞侧支循环形成的CTA表现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岸苇 万业达 +2 位作者 张琳 孙东辉 李玥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闭塞伴侧支血管形成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资料与方法分析9例主-髂动脉闭塞伴侧支血管形成的MSCTA表现。结果9例主-髂动脉完全性闭塞,CTA显示侧支血管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通路吻合:下位肋间后动脉与旋髂深动...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闭塞伴侧支血管形成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资料与方法分析9例主-髂动脉闭塞伴侧支血管形成的MSCTA表现。结果9例主-髂动脉完全性闭塞,CTA显示侧支血管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通路吻合:下位肋间后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吻合、腹壁上动脉与腹壁下动脉吻合以及肠系膜下动脉(IMA)远段通过迂曲扩张的Riolan动脉弓与肠系膜上动脉(SMA)形成吻合。结论MSCTA可显示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主要侧支血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闭塞症合并椎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明飞 俞恒锡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病变对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窃血程度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2年合并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的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椎动脉病变组,4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组患者的窃血类型、侧支循... 目的探讨椎动脉病变对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窃血程度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2年合并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的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椎动脉病变组,4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组患者的窃血类型、侧支循环及临床症状特征;以不合并椎动脉病变的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为对照(113例,对照组),分析比较椎动脉病变与否对窃血程度及后循环缺血症状的影响。结果椎动脉病变组:无窃血14例,Ⅰ型4例,Ⅱ型17例,Ⅲ型7例;对照组:Ⅰ型2例,Ⅱ型13例,Ⅲ型98例,两组窃血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合并对侧椎动脉病变组有脑缺血症状患者占89.5%(17/19),对照组有脑缺血症状者占63.7%(72/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闭塞性病变可影响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窃血程度及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椎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症状性急性颈内动脉不同部位闭塞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凯 张允健 孙圣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3-725,共3页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不同部位闭塞后侧支循环的特征及临床和影像表现。方法用DSA研究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后侧支的形成。选择DSA确诊的颈内动脉闭塞者48例,颈内动脉颈段闭塞28例,颈内动脉脑段闭塞20例。对比两组病例侧支方式及临床和影像表现...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不同部位闭塞后侧支循环的特征及临床和影像表现。方法用DSA研究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后侧支的形成。选择DSA确诊的颈内动脉闭塞者48例,颈内动脉颈段闭塞28例,颈内动脉脑段闭塞20例。对比两组病例侧支方式及临床和影像表现。用NIHSSS评价发病7d时神经功能状况。头部CT/MRI显示的梗死面积用(A·B·C)/2计算。结果颈内动脉颈段闭塞组前交通动脉出现率和后交通动脉出现率及眼动脉出现率,开放侧支途径≥2条,高于颈内动脉脑段闭塞组(P<0.05)。软脑膜吻合支出现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颈内动脉颈段闭塞组7d时NIHSSS≤8分的患者比颈内动脉脑段闭塞组多(P<0.05),梗死面积小(P<0.05)。结论颈内动脉不同部位闭塞的侧支方式不同,脑内侧支的多少和范围决定了梗死的大小和全面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性疾病 侧支循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股腘动脉搭桥在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雷杨 陈鑫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2期1797-1800,共4页
目的采用股腘动脉搭桥术对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和治疗的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22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股腘动脉搭桥术(治疗组)和腔内治疗(对照组... 目的采用股腘动脉搭桥术对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和治疗的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22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股腘动脉搭桥术(治疗组)和腔内治疗(对照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对所有患者术后观察6个月,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踝/肱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平均踝/肱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两种方式-人造血管搭桥术和自隐静脉搭桥术的平均踝/肱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两种方式的平均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腔内治疗,股腘动脉搭桥术在对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踝/肱指数,改善患者患肢的血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 股腘动脉搭桥 平均踝 肱指数
下载PDF
标准剂量与低剂量紫杉醇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阳 林少芒 +7 位作者 萧剑彬 艾文佳 李阳勇 李强 王俊伟 李国林 叶智慧 张智辉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183-191,共9页
目的比较标准剂量紫杉醇涂层球囊(PCB)血管成形术与低剂量PCB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差异。方法系统性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截止至2018年10月1日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入选的RCT的结... 目的比较标准剂量紫杉醇涂层球囊(PCB)血管成形术与低剂量PCB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差异。方法系统性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截止至2018年10月1日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入选的RCT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紫杉醇剂量进行亚组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术后6个月的远期管腔丢失(LLL)以及术后>50%再狭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大截肢以及死亡的发生率,以探讨标准剂量PCB与低剂量PCB疗效的差异。结果一共入选了14篇RCT,与低剂量PCB相比,标准剂量PCB更能有效降低术后>50%再狭窄率(P<0.001)和TLR(P<0.05),但两者在术后6个月的LLL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腘动脉闭塞症的治疗中,标准剂量PCB降低术后>50%再狭窄率及TLR的作用均优于低剂量PC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血管成形术 药物涂层球囊 股腘动脉闭塞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