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胎龄脐带动脉顺应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文春 黄铁柱 +2 位作者 隗伏斌 唐杰 张兴华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 :为脐带动脉的临床应用从生物力学性质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胎龄在 2 4~42周引产及自然分娩正常胎儿脐带动脉 40例 ,测定其压力———容积关系 ,并求出其顺应性。结果 :发现脐带动脉的P—V曲线也可用抛物线来拟合。获得了... 目的 :为脐带动脉的临床应用从生物力学性质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胎龄在 2 4~42周引产及自然分娩正常胎儿脐带动脉 40例 ,测定其压力———容积关系 ,并求出其顺应性。结果 :发现脐带动脉的P—V曲线也可用抛物线来拟合。获得了脐带动脉顺应性随胎龄增加而增大 ,但 39周以后又降低的变化规律。结论 :脐带动脉是动脉移植物的良好替代材料 ,在移植时除了考虑脐带动脉与宿主动脉顺应性相匹配外 ,还应注意其顺应性与胎龄的关系 ,最好选用胎龄在 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动脉 顺应性 孕龄 生物力学 动脉移植
下载PDF
The shape optimization of the arterial graft design by level set methods 被引量:1
2
作者 JIANG Dong HAN Dan-fu HU Xian-liang 《Applied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205-218,共14页
The goal of the arterial graft design problem is to find an optimal graft built on an occluded artery, which can be mathematically modeled by a fluid based shape optimization problem. The smoothness of the graft is on... The goal of the arterial graft design problem is to find an optimal graft built on an occluded artery, which can be mathematically modeled by a fluid based shape optimization problem. The smoothness of the graf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in the arterial graft design problem since it affects the flow of the blood significantly. As an attractive design tool for this problem, level set methods are quite efficient for obtaining better shape of the graft. In this paper, a cubic spline level set method and a radial basis function level set method are designed to solve the arterial graft design problem. In both approaches, the shape of the arterial graft is implicitly tracked by the zero-level contour of a level set function and a high level of smoothness of the graft is achieve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e efficiency of the algorithms in the arterial graft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rial graft Shape optimization Level set method Adjoint variable method.
下载PDF
First jejunal artery, an alternative graft for right hepatic artery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Bibek Aryal Teruo Komokata +4 位作者 Jun Kadono Hiroyuki Motodaka Tetsuya Ueno Akira Furoi Yutaka Imoto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5年第4期721-724,共4页
Common bile duct cancer invading right hepatic artery is sometimes diagnosed intraoperatively. Excision andsafe reconstruction of the artery with suitable graft is essential. Arterial reconstruction with autologous sa... Common bile duct cancer invading right hepatic artery is sometimes diagnosed intraoperatively. Excision andsafe reconstruction of the artery with suitable graft is essential. Arterial reconstruction with autologous saphenous vein graft is the preferred method practiced routinely. However the right hepatic artery reconstruction has also been carried out with several other vessels like gastroduodenal artery, right gastroepiploic artery or the splenic artery. We report a case of 63-year-old man presenting with history of progressive jaundice, pruritus and impaired appetite. Following various imaging modalities including computed tomography,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traductal ultrasound 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ncer was diagnosed; however, none of those detected vessel invasion. Intraoperatively, right hepatic artery invasion was revealed. Right hepatic artery was resected and reconstructed with a graft harvested from the first jejunal artery(JA). Postoperative outcome was satisfactory with a long-term graft patency. First JA can be a reliable graft option for right hepatic artery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BILE duct cancer RIGHT hepaticartery arterial reconstruction JEJUNAL ARTERY arterialgraft
下载PDF
多支动脉桥冠脉旁路移植术仍是世纪谜题,或应更上一层楼? 被引量:2
4
作者 邓勇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焦点,集中在进一步通过大数据循证医学研究阐明双侧胸廓内动脉与单侧胸廓内动脉相比的优势所在,桡动脉作为第二支动脉桥血管与大隐静脉相比有何优势,以及体外和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比较等方面。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动脉桥血管 胸廓内动脉 桡动脉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微小动脉移植修复大动脉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修志夫 宋业光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3-100,共8页
我们在临床应用不等边距对端吻合法行口径相差较大血管吻合的基础上,设计用口径为0.3mm~0.4mm的微小动脉修复一段口径为1.0mm~1.4mm的动脉缺损的动物实验,术后取得很高的通畅率(96%)。光镜及电镜检查表明吻合口平滑,移植的微小动脉... 我们在临床应用不等边距对端吻合法行口径相差较大血管吻合的基础上,设计用口径为0.3mm~0.4mm的微小动脉修复一段口径为1.0mm~1.4mm的动脉缺损的动物实验,术后取得很高的通畅率(96%)。光镜及电镜检查表明吻合口平滑,移植的微小动脉与大动脉愈合良好,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移植 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血管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于胜军 张世民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血管移植修复掌浅弓血管缺损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vascular system injuries""superficial palmar arch""vascular grafting""vein grafts""arterial graft"和"血管系统损伤""掌浅弓""血管移植术""静...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血管移植修复掌浅弓血管缺损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vascular system injuries""superficial palmar arch""vascular grafting""vein grafts""arterial graft"和"血管系统损伤""掌浅弓""血管移植术""静脉移植""动脉移植"作为关键词,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和中文,在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16年12月之前发表的有关掌浅弓缺损后应用血管移植修复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临床上对于严重外伤所致的掌浅弓缺损,主要采用浅静脉移植和小动脉移植两种方式进行重建.不同的修复方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足部静脉移植多采用端侧吻合的方式,可提供足够多的吻合口,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Y型静脉移植多将移植血管串联桥接,优点是远端可提供多个吻合端口,但手术繁复,桥接后的血管远近端口径与受区血管口径相差较大;前臂静脉网移植可以解决供受区血管不匹配难题,但血管网解剖不恒定,增加了手术切取难度;手背静脉弓形态、口径与掌浅弓相近,手术切取及吻合操作均较容易,而瓣膜阻挡及手背瘢痕明显是其缺点;足背浅静脉弓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可以解决供受区远、近端血管口径不匹配、数目不等难题,但瓣膜阻挡血流一直是困扰着临床的难题;小动脉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临床效果可靠,缺点是对供区肌肉血供有一定影响.结论 应用血管移植可以重建缺损掌浅弓的连续性,恢复远端手指血液供应;不同部位血管移植修复缺损掌浅弓的手术方式及手术繁易程度存在差异,并均有一定缺陷;临床上寻找一种新的、适宜的血管供区,是血管移植重建掌浅弓缺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系统损伤 掌浅弓 血管移植术 静脉移植 动脉移植
原文传递
小口径动脉移植修复大口径动脉缺损的观察
7
作者 修志夫 宋业光 黄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口径动脉移植修复大口径动脉缺损的可能性及效果。 方法 应用二级大白鼠 5 0只 ,取长为 7m m,口径为 0 .3~ 0 .4mm的尾动脉移植修复口径为 1.0~ 1.4mm的颈动脉缺损。分别于手术后 3周及 5 ,10 ,12个月观察移植物的通畅... 目的 探讨小口径动脉移植修复大口径动脉缺损的可能性及效果。 方法 应用二级大白鼠 5 0只 ,取长为 7m m,口径为 0 .3~ 0 .4mm的尾动脉移植修复口径为 1.0~ 1.4mm的颈动脉缺损。分别于手术后 3周及 5 ,10 ,12个月观察移植物的通畅情况及病理变化。 结果 术后 1年移植物的通畅率为 95 % (19/2 0 )。内膜增生于术后 3周主要存在于邻近吻合口部位的血管内膜 ,术后 5个月移植动脉全长内膜增生严重 ,且比较均匀 ,术后 10 ,12个月内膜增生逐渐减轻 ,同一移植动脉的内膜增生呈不均衡地消退。中膜变化不明显。血管造影显示移植物血流通畅。移植物扩张于 5个月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损 动脉移植
原文传递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32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晓 程任华 +3 位作者 于洪泉 苗齐 王振捷 曹丽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1-214,共4页
自1996年12月至1998年3月,为32例冠心病病人施行以乳内动脉(IMA)、胃网膜右动脉(GEA)及桡动脉(RA)为血管材料的全动脉化冠状动脉(CA)搭桥术,同时施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1例,心梗后室间隔穿孔... 自1996年12月至1998年3月,为32例冠心病病人施行以乳内动脉(IMA)、胃网膜右动脉(GEA)及桡动脉(RA)为血管材料的全动脉化冠状动脉(CA)搭桥术,同时施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1例,心梗后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心梗后室壁瘤切除术6例。全组7例取用GEA,29例取用RA(10例双侧),每例均取用左侧IMA(15例双侧),以人均2.9个动脉桥完成人均3.5个远端吻合(最多者6个)。7例采用了3种动脉桥,25例采用IMA和RA2种动脉桥。17例用RA做“蛇”形桥。1例用右IMA做第1室间隔支搭桥。创用“V”字形RA自体血管壁加宽近端吻合口的方法,成功地完成了较细RA与主动脉间的近端吻合。全组未发现与取材有关的并发症。术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提示,搭桥区域的心肌灌注和心室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初步实践证明,全动脉化CA搭桥术虽然难度较大,但术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动脉化 冠状动脉搭桥术 乳内动脉 GEA 桡动脉
原文传递
不同胎龄人脐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文春 黄铁柱 +1 位作者 曾凡龙 周立兵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30-533,共4页
为人脐血管的临床应用从生物力学性质上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胎龄在 2 4~ 4 2周流产及自然分娩正常胎儿脐动脉和脐静脉 5 0例 ,测定其压力 -容积关系 ,并求出其顺应性。发现脐动脉和脐静脉的 P- V曲线可用抛物线来拟合。获得了脐动脉和... 为人脐血管的临床应用从生物力学性质上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胎龄在 2 4~ 4 2周流产及自然分娩正常胎儿脐动脉和脐静脉 5 0例 ,测定其压力 -容积关系 ,并求出其顺应性。发现脐动脉和脐静脉的 P- V曲线可用抛物线来拟合。获得了脐动脉和脐静脉顺应性随胎龄增加而增大 ,但 3 9周以后又降低的变化规律。脐静脉顺应性是脐动脉的 2~ 3倍。人脐动脉和脐静脉是动脉移植物的良好替代材料 ,在移植时除了考虑脐血管与宿主动脉顺应性相匹配外 ,还应注意其顺应性与胎龄的关系 ,建议选用胎龄在 3 7~ 4 0周之间的脐动脉和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管 压力-容积关系 顺应性 生物力学特性 动脉移植
下载PDF
多支动脉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延军 裘佳培 +7 位作者 朱鹏雄 周衍再 陈安清 王哲 周密 叶晓峰 刘俊 赵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评价多支动脉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左主干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远期疗效。方法纳入200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行多支动脉桥OPCAB术的左主干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共... 目的评价多支动脉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左主干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远期疗效。方法纳入200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行多支动脉桥OPCAB术的左主干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共329例,男303例,女26例,年龄(55.1±9.1)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及远期临床结果,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免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生存情况及总体生存情况,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死亡率为0.9%(3/329)。随访时间65(22,126)个月,共有302例(91.8%)患者获得随访,远期MACCE发生率为13.9%,死亡发生率为4.6%,心因性死亡发生率为1.3%,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6%,脑卒中发生率为6.0%,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为6.0%,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占存活患者的51.3%,80.9%的存活患者无心绞痛复发。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3%和93.1%,5年和10年免于MACCE生存率分别为91.5%和78.0%。高龄(OR=1.058,95%CI:1.020~1.097,P=0.002)与既往心肌梗死史(OR=2.200,95%CI:1.131~4.412,P=0.021)是远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支动脉桥OPCAB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在左主干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疾病 多支动脉移植物 多支病变
原文传递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长志 陆佩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研究再次冠脉搭桥术(CABG)的影响因素及手术效果。方法1992~1996年Hartford医院所作的CABG312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平均年龄65±9岁。距上次手术的时间为11.8±4.5年。共搭桥1069根,其中动脉桥386根,包括胸廓内... 目的研究再次冠脉搭桥术(CABG)的影响因素及手术效果。方法1992~1996年Hartford医院所作的CABG312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平均年龄65±9岁。距上次手术的时间为11.8±4.5年。共搭桥1069根,其中动脉桥386根,包括胸廓内动脉、桡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静脉桥682根,Gore-Tex桥1根。死亡14例(4.5%),围术期心肌梗塞15例(4.8%),术后低心排46例。有131例病人术前、术中或术后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IABP),其中119例心功能恢复而脱离IABP。结论再次CABG难度、风险均增大,但仍可获得相当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旁路 移植术 再次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
下载PDF
兔自体颈动脉移植于静脉后形态学及分子改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红旗 孙爱军 +7 位作者 徐磊 王时俊 沈燕国 徐丹令 贾剑国 王克强 邹云增 葛均波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31-136,共6页
目的以往的研究已证实动脉移植到静脉后,即使在高血脂状态下,也不发生粥样硬化,而是发生萎缩样改变,提示了血流动力学特别是切应力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血管重构中的作用。为探讨移植后动脉重构的机理,该文对移植动脉段进行了细胞分子... 目的以往的研究已证实动脉移植到静脉后,即使在高血脂状态下,也不发生粥样硬化,而是发生萎缩样改变,提示了血流动力学特别是切应力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血管重构中的作用。为探讨移植后动脉重构的机理,该文对移植动脉段进行了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建立动脉移植到静脉的新西兰白兔模型,6个时间点后取材,HE染色光镜下观察血管内、中膜厚度与面积;扫描电镜观察内皮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TUNEL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状况,RT-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发现移植动脉在极低切应力状态下,随时间推移,除管壁发生"类静脉化"的萎缩样改变外,管腔面积先减小后增加;TUNEL结果显示移植动脉发生了细胞凋亡,而且凋亡先发于血管内膜细胞,进而过度到中层,最后累及外膜;通过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双染色证实,弹力纤维在整个过程中并未有显著数量改变,而胶原纤维却发生崩解,最终导致管壁萎缩;术后一周移植动脉的MMP2和MMP9表达明显增高,以后渐下降。结论低切应力作用于血管内膜层细胞致使其凋亡继而由内而外信号转递的过程,这构成了移植动脉发生萎缩样变的基础;胶原纤维的崩解在移植动脉萎缩样变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MMP表达的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移植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切应力
下载PDF
辐照氟银脐动脉处理前后的观察及移植后ki-67的表达研究
13
作者 孔繁熙 朱宪明 刘志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294-1298,F0003,共6页
目的:研究经辐照氟银方法处理过的脐动脉在光镜、电镜下的结构改变,移植于犬颈动脉后的通畅情况、内膜增生情况以及ki-67的表达,以确定辐照氟银脐动脉能否成为移植血管材料,并有望成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桥血管材料源。方法:取人胎儿脐... 目的:研究经辐照氟银方法处理过的脐动脉在光镜、电镜下的结构改变,移植于犬颈动脉后的通畅情况、内膜增生情况以及ki-67的表达,以确定辐照氟银脐动脉能否成为移植血管材料,并有望成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桥血管材料源。方法:取人胎儿脐动脉20条,制备成辐照氟银脐动脉,并观察辐照氟银脐动脉与新鲜脐动脉在肉眼、光镜、电镜下有何不同。健康犬20只,右侧颈动脉植入辐照氟银脐动脉,左侧植入自体颈动脉,作为自身对照。术后4、8周分别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血管近期通畅情况,并测定血流速度。术后8周从原切口切开,大体观察移植血管,然后取出连同两端吻合口在内的脐动脉和自体颈动脉,光镜观察,比较辐照氟银组和自体动脉组的内膜增生程度,做免疫组化实验比较两组血管ki-67的阳性表达。结果:新鲜脐动脉与辐照氟银脐动脉肉眼观察相比,后者略呈淡黄色,弹性、韧性均好于前者;光镜下观察辐照氟银脐动脉内皮细胞较新鲜脐动脉排列稍紊乱,其余变化不明显;透射电镜下,辐照氟银脐动脉纤维组织排列更加致密有序;内皮细胞胞浆为空泡;术后4、8周血管彩超检查发现,辐照氟银脐动脉组与自体动脉组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8周辐照氟银组和自体动脉组的内膜增生程度及ki-67的阳性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经辐照氟银处理后,物理性能增强,内皮细胞破坏,更适合做为血管移植材料;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辐照氟银脐动脉在血流通畅、内膜增生方面更接近于自体动脉。有望成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材料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动脉 辐照 动脉移植 KI-67
下载PDF
以桡动脉为移植体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局解手术学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耀然 陈酌 《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4年第2期6-9,共4页
本文对104侧上肢桡动脉第一段和63例成人离体心脏之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根据临床应用进行了观测。结果:桡动脉长度为22.10±1.2cm;外径(下同):上端为3.00±0.6mm,下端为2.60±0.6mm。后降支(房室交点下1cm处)为2.41±... 本文对104侧上肢桡动脉第一段和63例成人离体心脏之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根据临床应用进行了观测。结果:桡动脉长度为22.10±1.2cm;外径(下同):上端为3.00±0.6mm,下端为2.60±0.6mm。后降支(房室交点下1cm处)为2.41±0.4mm,左右心耳与肺劝脉交角下1cm处的前降支为3.83±0.6mm,右冠状动脉主干为3.79±0.7m。距离:自主动脉前窦上2cm至前降支中点的长度为6.61±0.5cm,经右冠状沟至房室交点的长度为11.80±1.5cm。测量数据提示:以桡动脉为移植体足以吻接任何冠状动脉。本文尚阐述和讨论了该术式的局解手术学基础和操作程序,对冠状动脉旁路术(CA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桡动脉 移植体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早期重度低氧血症的风险预测模型探索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连镇 梅举 +2 位作者 何毅 刘浩 江雪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227-230,I0001,共5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早期重度低氧血症(PO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危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连续开展的420例OPCABG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早期重度低氧血症(PO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危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连续开展的420例OPCABG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48 h内是否出现重度POH分为重度POH组和非重度POH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得出早期重度POH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集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行OPCABG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ROC曲线和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该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46例术后48 h内出现重度POH,发生率为10.95%.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BMI、术前LVEF、术前血肌酐水平、急诊行OPCABG手术以及术后48 h内行二次关胸止血,是造成OPCABG术后48 h内重度PO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值为0.72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OPCABG术后早期重度POH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冠脉搭桥术后桥管的超声检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红英 邓又斌 +3 位作者 杨好意 毕小军 魏翔 黎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检查冠脉搭桥术后桥管的显像方法及血流状态。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冠脉血流显像与高频血管显像相结合对左乳内动脉原位转流至左前降支、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及大隐静脉-左回旋支桥管进行检查。结果左乳内动脉桥管、大隐静...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检查冠脉搭桥术后桥管的显像方法及血流状态。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冠脉血流显像与高频血管显像相结合对左乳内动脉原位转流至左前降支、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及大隐静脉-左回旋支桥管进行检查。结果左乳内动脉桥管、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及大隐静脉-左回旋支桥管显示率分别为100%、93.75%和20%。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桥管的血流均为舒张期为主的双期血流;左乳内动脉桥管的舒张期血流速度及流速时间积分大于大隐静脉桥管(P<0.05)。结论经胸超声是术后桥管检查的较好方法,可用于无创的评估术后桥管血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左乳内动脉桥管 大隐静脉桥管 经胸超声检查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复合芬太尼在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成彬 赵文度 卿恩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2-1015,1031,共5页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在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后镇痛时联合应用芬太尼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术后镇痛泵持续静脉注入镇痛液2mL·h^-1。镇痛泵配制为对...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在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后镇痛时联合应用芬太尼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术后镇痛泵持续静脉注入镇痛液2mL·h^-1。镇痛泵配制为对照组(A组)芬太尼2mg以生理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0mL,B组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镇痛泵中加入芬太尼2mg以生理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0mL;C组镇痛泵中加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芬太尼2mg+0.9%生理氯化钠注射液共200mL;D组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镇痛泵中加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芬太尼2mg+0.9%生理氯化钠注射液至200mL;E组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镇痛泵中加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200mg+芬太尼1mg+0.9%生理氯化钠注射液至200mL。观察并记录各组术后镇痛评分(VAS评分)、镇痛效果、阿片类药物补充次数、不良反应。结果: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和镇痛泵中添加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者能明显改善手术后24~48h的镇痛效果,而且较大剂量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并未增加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镇痛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芬太尼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芬太尼 术后镇痛 不停跳冠脉搭桥术
原文传递
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远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信生 顾承雄 +1 位作者 谢进生 杨俊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目的评价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中远期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165例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及中远期随访的临床资料,比较心功能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 目的评价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中远期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165例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及中远期随访的临床资料,比较心功能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共移植血管561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3.4支。围术期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包括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伤口愈合不良等,均经相应的处理治愈出院。随访160例(97%),随访时间5.6±1.2年。随访期间死亡23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0例,包括再次心肌梗死3例,心力衰竭4例,恶性心律失常3例;非心源性死亡13例,包括胃肠道出血4例,癌症3例,不明原因6例。发生心脏相关并发症25例,包括心绞痛复发18例,心肌梗死4例,再次手术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3例。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54%±6%vs.43%±12%);术后1年,3年,5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98.2%±0.3%,96.2%±0.5%和90.5%±1.9%,免于心脏相关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5.5%±1.2%,91.3%±2.1%和86.6%±1.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糖尿病、射血分数<30%、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和低心排血量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是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11.6)、糖尿病(OR=21.4)、射血分数<30%(OR=37.5)和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OR=40.2)是预示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减少术后心血管相关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远期生存率。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射血分数<30%、糖尿病、年龄>65岁是影响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双侧乳内动脉 Y型桥 疗效分析
下载PDF
自体血回收在冠状动脉移植术及心脏大血管手术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立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7期129-130,共2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及心脏大血管手术自体血液回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择期或急诊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及心脏大血管手术,观察两组各项回收指标。结果非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创伤大,失血少,洗涤1次占比76.9%,主动脉A型夹层、主动...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及心脏大血管手术自体血液回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择期或急诊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及心脏大血管手术,观察两组各项回收指标。结果非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创伤大,失血少,洗涤1次占比76.9%,主动脉A型夹层、主动脉B型夹层手术创伤大,失血量大,洗涤次数≥3次占比66.6%。回收率A组占比47.2%,B组占比57.6%。结论冠状动脉移植手术使用自体血回收很大的减少输库血机会。心脏大血管手术自体血液回收,回收量越大,回收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回收 冠状动脉移植手术 心脏大血管手术 应用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早期并发症及死亡率(附196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凤林 JN HOMAN VD HElDE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0年第2期83-86,共4页
1985年1月~1987年12月作者于荷兰格罗宁根医学科学院心胸外科主做了19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死亡2例(1.0%)、内出血3例(1.5%)、胸骨裂开2例(1.0%)、心律紊乱40例(20.4%)、围手术期心肌梗塞5例(2.6%),本文就术后早期并发症... 1985年1月~1987年12月作者于荷兰格罗宁根医学科学院心胸外科主做了19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死亡2例(1.0%)、内出血3例(1.5%)、胸骨裂开2例(1.0%)、心律紊乱40例(20.4%)、围手术期心肌梗塞5例(2.6%),本文就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早期并发症 序贯式搭桥术 内乳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