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藜蒿黄酮超临界CO_2(SFE-CO_2)萃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邓丹雯 郑功源 杨安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0-92,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藜蒿中黄酮类物质。考虑萃取温度、压力、夹带剂用量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藜蒿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实验表明:以1.5ml/g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在35℃、30MPa条件下萃取为最佳条件。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黄酮类化合物 藜蒿 药用 工艺参数 食用
下载PDF
藜蒿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郑功源 陈红兵 +2 位作者 邓丹雯 白琼 佘世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9年第3期72-76,共5页
采用榨汁、水提、醇提等 3种不同的方法 ,提取藜蒿中的抗菌有效成分。测定了各种提取物对 14种食品腐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 MIC) ,结果表明 :1.藜蒿汁的 MIC:痢疾杆菌为 2 5% ,大肠杆菌为 2 5% ,巨大芽孢杆菌为 50 % ,面包酵母为 5% ;2 ... 采用榨汁、水提、醇提等 3种不同的方法 ,提取藜蒿中的抗菌有效成分。测定了各种提取物对 14种食品腐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 MIC) ,结果表明 :1.藜蒿汁的 MIC:痢疾杆菌为 2 5% ,大肠杆菌为 2 5% ,巨大芽孢杆菌为 50 % ,面包酵母为 5% ;2 .藜蒿水提物的 MIC:痢疾杆菌为 2 .5% ,大肠杆菌为 5% ,巨大芽孢杆菌为 5% ,面包酵母为 10 % ;3.黎蒿醇提物的 MIC:痢疾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均为 5% ,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面包酵母、黄曲霉均为 10 % ,产朊酵母、裂殖酵母、异常汉逊酵母、白地霉、桔青霉、镰刀霉均为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抑菌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蒌蒿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健 孔令义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778-1780,共3页
目的为阐明蒌蒿的有效成分,对其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乙醇提取、石油醚脱脂、大孔树脂、硅胶柱 层析。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光谱方法鉴定分别为木犀草素-4',7-二甲醚(4',7-dimethylluteolin)(Ⅰ),11,13-dihyd... 目的为阐明蒌蒿的有效成分,对其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乙醇提取、石油醚脱脂、大孔树脂、硅胶柱 层析。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光谱方法鉴定分别为木犀草素-4',7-二甲醚(4',7-dimethylluteolin)(Ⅰ),11,13-dihydro- matricarin(Ⅱ),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chrysoerid-7-O-β-D-glucoside)(Ⅲ),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luteolin-4'-O-β- D-glucoside)(Ⅳ),槲皮素-3-O-β-D-木糖苷(quercetin-3-O-β-D-xylcoside)(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结论 除胡萝卜苷 (daucosterol)(Ⅵ)外,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13-dihydromatricarin(Ⅱ)在10-5 mol·L-1时对 B-16细胞(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和HL-60细胞(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3.42%和90.60%; 随着样品浓度的递减,制作用也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蒌蒿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辅助萃取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颜流水 黄智敏 +2 位作者 胡臻恺 万益群 陈燕清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6-69,共4页
应用密闭微波萃取装置,分别对藜蒿茎和藜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微波萃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微波提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微波提取藜蒿茎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功率800 W,提取温度80℃和料液比1∶20;微... 应用密闭微波萃取装置,分别对藜蒿茎和藜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微波萃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微波提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微波提取藜蒿茎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功率800 W,提取温度80℃和料液比1∶20;微波提取藜蒿叶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功率600 W,照射时间12 min,提取温度70℃和料液比1∶20;在最佳条件下,藜蒿茎和叶中总黄酮提取率分别为6.43%和7.01%。并将微波萃取与乙醇回流提取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萃取 正交实验 藜蒿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蒌蒿素原粉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新 叶文峰 +1 位作者 刘秀娟 孙凌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164-166,共3页
以芦丁为对照品 ,通过正交实验 ,确定了以乙醇为溶剂的蒌蒿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 ,在此条件下黄酮的得率为 1.94 3% .
关键词 黄酮 提取 正交实验 测定 蒌蒿素原粉 中药
下载PDF
藜蒿黄酮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邓丹雯 郑功源 方续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8-50,44,共4页
通过对乙醇提取藜蒿黄酮各影响因素的研究 ,用正交实验探讨较好的提取方案。实验表明 :15倍于物料的 70 %的乙醇在 5 0℃以上温度下提取 6h为最佳工艺。
关键词 藜蒿 黄酮 正交试验 提取方法 抑菌活性物质
下载PDF
藜蒿三萜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辛欣 余宙 +1 位作者 范青生 魏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12-318,共7页
本试验优化了藜蒿三萜的提取工艺,确定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藜蒿总三萜的最佳实验条件,采用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体系法对藜蒿三萜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抑菌圈实验分析了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9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 本试验优化了藜蒿三萜的提取工艺,确定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藜蒿总三萜的最佳实验条件,采用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体系法对藜蒿三萜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抑菌圈实验分析了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9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5 min,重复提取两次,得到藜蒿总三萜含量的占茎干重的0.192%。通过功能验证藜蒿三萜提取物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三萜类化合物 紫外分光光度法 抗氧化 抗菌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芦蒿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9
8
作者 扶庆权 侯佩 陈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8,共5页
以芦蒿叶为原料提取黄酮类物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提取温度、乙醇溶液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芦蒿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建立该工艺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可对芦蒿叶总黄酮... 以芦蒿叶为原料提取黄酮类物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提取温度、乙醇溶液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芦蒿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建立该工艺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可对芦蒿叶总黄酮得率进行有效分析和合理预测;各因素对得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提取时间>乙醇溶液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有机溶剂回流提取芦蒿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100(g/mL)、提取时间180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6.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蒿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醇溶剂回流法提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燕清 颜流水 黄智敏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61-64,共4页
采用醇溶剂提取藜蒿中总黄酮。充分探讨了各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乙醇浓度为 70 % ,料液比为 1:40 ,提取温度为 90℃ ,提取时间为 10 0min ,pH为 10 ,提取 2次为提取藜蒿中黄酮的最佳条件 ,总黄酮... 采用醇溶剂提取藜蒿中总黄酮。充分探讨了各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乙醇浓度为 70 % ,料液比为 1:40 ,提取温度为 90℃ ,提取时间为 10 0min ,pH为 10 ,提取 2次为提取藜蒿中黄酮的最佳条件 ,总黄酮提取率为 6.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黄酮类化合物 醇溶剂提取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藜蒿成分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付明 牛友芽 +1 位作者 胡兴 刘胜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803-2804,2929,共3页
综述藜蒿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藜蒿 成分 开发利用
下载PDF
蒌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梁振益 张德拉 +2 位作者 陈雷 邵东 刘长生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36-339,共4页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技术对蒌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出36个峰,共确认了其中2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油量的93%.其主要成分是三苯基-甲烷、叶绿醇、正十六碳酸、2,4,6-三(1,1-二甲乙基)-苯酚等,...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技术对蒌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出36个峰,共确认了其中2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油量的93%.其主要成分是三苯基-甲烷、叶绿醇、正十六碳酸、2,4,6-三(1,1-二甲乙基)-苯酚等,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蒌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蒌蒿 挥发油
下载PDF
芦蒿秸秆总黄酮富集纯化及产物鉴定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邓荣华 郭宇星 +1 位作者 李晓明 吕丽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89,共5页
应用AB-8大孔树脂对芦蒿秸秆总黄酮进行富集和纯化,优化得到树脂富集纯化芦蒿秸秆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显色反应、紫外特征光谱吸收对纯化后的产物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最佳吸附洗脱条件... 应用AB-8大孔树脂对芦蒿秸秆总黄酮进行富集和纯化,优化得到树脂富集纯化芦蒿秸秆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显色反应、紫外特征光谱吸收对纯化后的产物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最佳吸附洗脱条件为:pH4.0,上样质量浓度1.476mg/mL,上样流速1mL/min,上样体积为树脂体积的2.5倍,洗脱剂为体积分数60%的乙醇,洗脱流速1mL/min,洗脱体积为1.5~2.0BV左右。在该条件下,纯化产品中总黄酮的纯度由5.80%增加到30.26%;显色反应及紫外特征吸收峰显示,芦蒿秸秆总黄酮中可能含有黄酮醇、异黄酮、黄烷酮和双氢黄酮类,并且结构中有邻位双OH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蒿秸秆 总黄酮 AB-8大孔树脂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蒌蒿过氧化物酶特性及其抑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伯涛 钱骅 +1 位作者 刘冬扬 张卫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2年第5期49-51,共3页
对蒌蒿中所含的过氧化物酶的特性及其抑制条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蒌蒿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适宜pH为 5 .0和 6 .6 7,适宜温度为 2 0℃ ,四种抑制剂中 ,Vc抑制作用最显著 ,其次为NaHSO3 和柠檬酸 ,EDTA Na2
关键词 蒌蒿 过氧化物酶特性 抑制条件 野菜 酸促褐变
下载PDF
保护地栽培蒌蒿的生长特性及其调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洪建 董玉光 +4 位作者 陈龙英 蔡福根 顾卫红 孙丽珍 张燕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53-57,共5页
研究了保护地栽培条件下野生蔬菜蒌蒿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相应调控技术。结果表明 ,保护地栽培改变了蒌蒿的物候期 ,提早和延长了蒌蒿的采收供应期 ,同时个体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 ,茎秆纤细、柔弱。通过调节扦插密度和采收期 ,可以控制保... 研究了保护地栽培条件下野生蔬菜蒌蒿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相应调控技术。结果表明 ,保护地栽培改变了蒌蒿的物候期 ,提早和延长了蒌蒿的采收供应期 ,同时个体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 ,茎秆纤细、柔弱。通过调节扦插密度和采收期 ,可以控制保护地蒌蒿群体大小和个体生长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蒌蒿 生长特性 调控 保护地栽培
下载PDF
芦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雨龙 江海涛 +3 位作者 张艺鏻 汪振炯 王仁雷 华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18-124,共7页
目的:优化芦蒿总黄酮(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total flavonoids,ATTF)提取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提取物抗炎活性。方法: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建立以复合酶用量、超声温度、乙醇体... 目的:优化芦蒿总黄酮(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total flavonoids,ATTF)提取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提取物抗炎活性。方法: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建立以复合酶用量、超声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液料比对ATTF得率影响的二次回归模型。采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ATTF提取物,用NO试剂盒测定NO的分泌量。结果:芦蒿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复合酶(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用量1.5%、超声温度50℃、乙醇体积分数70%、液料比40∶1 (mL/g),在此条件下,ATTF的得率为13.09%±2.13%。ATTF提取物中、高剂量组能够明显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NO的分泌。结论:该回归模型有极显著性,可以用来合理预测ATTF的得率;ATTF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巨噬细胞NO的分泌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蒿 黄酮 提取 抗炎
下载PDF
藜蒿黄酮粗提物对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俊 周许峰 +3 位作者 刘可越 石向群 殷嫦嫦 李卫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497-4500,共4页
目的制备藜蒿黄酮粗提物,并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乙醇热回流和超声波辅助乙醇温浸法制备藜蒿黄酮粗提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定,然后MTT法鉴定藜蒿黄酮粗提物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采用乙... 目的制备藜蒿黄酮粗提物,并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乙醇热回流和超声波辅助乙醇温浸法制备藜蒿黄酮粗提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定,然后MTT法鉴定藜蒿黄酮粗提物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采用乙醇热回流法黄酮得率为1.67%,超声波辅助乙醇温浸法黄酮得率为3.71%。750~1 250μg/mL各组藜蒿黄酮粗提物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超声波辅助乙醇温浸法提取藜蒿黄酮优于乙醇热回流法,藜蒿黄酮粗提物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黄酮化合物 提取 抗肿瘤
下载PDF
扦插密度及采收期对蒌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洪建 顾卫红 +4 位作者 蔡福根 陈龙英 董玉光 孙丽珍 张燕 《长江蔬菜》 2001年第10期30-31,共2页
研究了扦插密度及采收期对保护地蒌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扦插密度和采收期调节,可以控制保护地蒌蒿群体大小和个体生长量,适当扩大扦插密度和延迟采收是保护地蒌蒿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 蒌蒿 生长 扦插密度 采收期 保护地栽培
下载PDF
藜蒿膳食纤维的制备、组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树稳 黄绍华 温辉梁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1996年第4期7-11,共5页
本文以江西鄱阳湖地区盛产的藜蒿为原料,采用AACC改良法分别测试了其ADF、NDF、IDF、SDF和TDF的含量,并用酶法分别制备了其IDF和SDF,测试了IDF的溶胀性、持水性,SDF的粘均分子量,组成单糖的种类以... 本文以江西鄱阳湖地区盛产的藜蒿为原料,采用AACC改良法分别测试了其ADF、NDF、IDF、SDF和TDF的含量,并用酶法分别制备了其IDF和SDF,测试了IDF的溶胀性、持水性,SDF的粘均分子量,组成单糖的种类以及两者的残留蛋白、糖醛酸含量等理化指标,讨论了其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组成 性能 膳食纤维 制备 功能食品
下载PDF
蒌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仲雨 秦明珠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9期1749-1750,共2页
对蒌蒿的本草考证、化学成份研究、药理作用研究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为蒌蒿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蒌蒿 成份 药理
下载PDF
洞庭湖湿地镉富集植物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的抗氧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萌 赵运林 +2 位作者 雷存喜 庹瑞锐 彭晓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2-1328,共7页
以生长于洞庭湖湿地的重金属Cd的高富集植物——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对其在Cd2+胁迫下的抗氧化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蒌蒿是一种对重金属Cd有极强耐受能力的植物,试验期内,低于80mg·L-1的... 以生长于洞庭湖湿地的重金属Cd的高富集植物——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对其在Cd2+胁迫下的抗氧化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蒌蒿是一种对重金属Cd有极强耐受能力的植物,试验期内,低于80mg·L-1的Cd2+处理不使其表现出外观受害症状;(2)蒌蒿叶片中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在Cd2+胁迫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40mg·L-1以内的Cd2+对植株SOD活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40mg·L-1以上则抑制其活性;POD对Cd2+的耐受能力较强,高达160mg·L-1的Cd2+仍可提高其活性,且活性变化随处理时间的不同而不同;植株CAT的活性受Cd2+影响明显,5~20mg·L-1的Cd2+对其有显著促进作用,40mg·L-1的Cd2+在处理前期有利于植株CAT活性的提高,后期则导致其下降。蒌蒿对Cd2+胁迫的抗氧化机理应从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蒌蒿 抗氧化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