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裸子植物内生真菌抗肿瘤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永杰 王建锋 +2 位作者 黄耀坚 郑忠辉 苏文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04-809,共6页
使用组织块法 ,从罗汉松、南方红豆杉、三尖杉及银杏中分离到 112株植物内生真菌 ;为得到高活性抗肿瘤菌株 ,我们使用卤虫 (ArtemiaSailina)模型进行初筛 ,得到 39株 (LD50 >8)高活性菌株 (占总分离菌株的 34 .8% ) ,利用MTT法对具... 使用组织块法 ,从罗汉松、南方红豆杉、三尖杉及银杏中分离到 112株植物内生真菌 ;为得到高活性抗肿瘤菌株 ,我们使用卤虫 (ArtemiaSailina)模型进行初筛 ,得到 39株 (LD50 >8)高活性菌株 (占总分离菌株的 34 .8% ) ,利用MTT法对具有杀卤虫活性的菌株进行复筛 ,结果显示 9株菌株 (占总分离菌株的 8.0 % ) ,对KB或HL 6 0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ID50 为 80~ 72 90 ) .罗汉松、南方红豆杉、三尖杉内生真菌的抗肿瘤活性菌株分别占各分离菌株的 7.4%、11.1%、8.3% ,这显示了药用裸子植物内生真菌在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抗肿瘤菌株 植物内生真菌 菌株筛选 卤虫 MTT法
下载PDF
赤潮异弯藻毒性及毒性来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颜天 周名江 +4 位作者 傅萌 于仁诚 王云峰 李钧 谭志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5,共6页
以一种标准实验生物卤虫ArtemiasalinaLeach为实验材料 ,初步研究了一种鱼毒性赤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的毒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 ,赤潮异弯藻能强烈抑制卤虫的运动能力 ,0 .1、1 .5、6和 2 4h时 ,赤潮异弯藻对卤虫... 以一种标准实验生物卤虫ArtemiasalinaLeach为实验材料 ,初步研究了一种鱼毒性赤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的毒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 ,赤潮异弯藻能强烈抑制卤虫的运动能力 ,0 .1、1 .5、6和 2 4h时 ,赤潮异弯藻对卤虫运动的半影响浓度分别为 1 .5× 1 0 4 、7.5× 1 0 3、4.5× 1 0 3、3× 1 0 3cells/ml,但在较低浓度 3× 1 0 3cells/ml的赤潮异弯藻中 ,经过48h,卤虫的运动能力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对该藻各组分 :藻液 (algalculture)、藻细胞悬浮液 (re suspendedcells)、去藻过滤液 (cell freemedium)、藻细胞内容物 (cellcontents)和藻细胞碎片 (cellfragments)的毒性比较 ,发现藻液、藻细胞悬浮液和藻细胞碎片对卤虫的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 ,而去藻过滤液及藻细胞内容物无影响 ,结合致毒途径藻细胞结构 ,可以推断毒性物质来源于藻细胞表面。经苯酚硫酸法和紫外可见光范围的吸收扫描 ,结合该藻藻的细胞结构报道结果 ,分离到的毒性组分推断为多糖类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异湾藻 卤虫 毒性 作用机制 细胞结构
下载PDF
三唑磷对四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及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周常义 池信才 +2 位作者 黄成 陈维权 严重玲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9-324,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三唑磷对小球藻、卤虫、南美白对虾、泥蚶四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结果显示 ,三唑磷对小球藻的 4 8h的EC50 为 2 4 μg dm3,72h的EC50 为1 5μg dm3;对卤虫的 2 4hLC50 为 1 .6 4mg dm3,4 8hLC50 为 0 .8mg dm3;对南美... 本文研究了三唑磷对小球藻、卤虫、南美白对虾、泥蚶四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结果显示 ,三唑磷对小球藻的 4 8h的EC50 为 2 4 μg dm3,72h的EC50 为1 5μg dm3;对卤虫的 2 4hLC50 为 1 .6 4mg dm3,4 8hLC50 为 0 .8mg dm3;对南美白对虾仔虾的 4 8hLC50 为 3.2 μg dm3,96hLC50 为 1 .1 μg dm3;对泥蚶的 4 8hLC50 为 2 1 .0mg dm3,96hLC50 为 1 0 .2mg dm3.三唑磷对小球藻、卤虫、南美白对虾为高毒农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 毒性 安全评价 三唑磷 海洋生物化学 小球藻 卤虫 南美白对虾
下载PDF
苯酚、苯胺对两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高会 张硕慧 +3 位作者 熊德琪 刘娜 公维民 王倩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1期33-36,共4页
采用标准试验方法,研究了苯酚、苯胺对藻类、卤虫急性毒性,得出苯酚、苯胺对小球藻的24-96hEC50为82.9- 110.74mg/L,44.40-61.08mg/L,并且在48-72h之间毒性作用最强;苯酚、苯胺对卤虫的48hLC50分别为27.88mg/L和0.794mg/L。对... 采用标准试验方法,研究了苯酚、苯胺对藻类、卤虫急性毒性,得出苯酚、苯胺对小球藻的24-96hEC50为82.9- 110.74mg/L,44.40-61.08mg/L,并且在48-72h之间毒性作用最强;苯酚、苯胺对卤虫的48hLC50分别为27.88mg/L和0.794mg/L。对各剂量反应方程进行了X2检验,均符合精度。卤虫对两种物质的敏感性远大于小球藻,可以考虑其用于海水的生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卤虫 苯酚 苯胺
下载PDF
美洲鲥鱼苗种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Ⅰ稚鱼培育 被引量:22
5
作者 吴文化 王斌 +2 位作者 师伟 吴日德 孙大江 《水产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61-64,共4页
用经过营养强化的卤虫作为开口饵料 ,采用配合饲料驯化养殖 ,水温控制在 1 8~2 0℃ ,经 30d培育 ,鲥鱼稚鱼规模化培育成活率达到 74 6% ,敏感期培育成活率达81 7%。稚鱼体质健壮 ,规格整齐 ,个体差异小 ,平均体长 3 8cm ,平均体重 0 ... 用经过营养强化的卤虫作为开口饵料 ,采用配合饲料驯化养殖 ,水温控制在 1 8~2 0℃ ,经 30d培育 ,鲥鱼稚鱼规模化培育成活率达到 74 6% ,敏感期培育成活率达81 7%。稚鱼体质健壮 ,规格整齐 ,个体差异小 ,平均体长 3 8cm ,平均体重 0 47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成 稚鱼培育 成活率 鲥鱼 鱼苗 规模化养殖 苗种 美洲 平均 技术研究
下载PDF
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黑褐新糠虾和卤虫的急性毒性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颜天 谭志军 +3 位作者 李钧 于仁诚 王云峰 周名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81,共6页
以黑褐新糠虾和卤虫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典型有毒有害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的毒性.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都能影响糠虾的存活,在96h内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糠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约为7000和450000个... 以黑褐新糠虾和卤虫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典型有毒有害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的毒性.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都能影响糠虾的存活,在96h内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糠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约为7000和450000个/cm3;在24h内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卤虫存活没有显著影响,而赤潮异弯藻能对卤虫的活力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0 1,1 5,5和24h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5000,7500,4500,3000个/cm3,但在赤潮异弯藻较低浓度为3000个/cm3时,经过48h卤虫的运动能力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表明,这两种有害藻对同一种生物的毒性大小存在差异,而这两种甲壳类生物对同一种有害藻的反应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赤潮异弯藻 黑褐新糠虾 卤虫 急性毒性
下载PDF
重金属与有机磷农药二元混合物对卤虫联合毒性的评价及预测 被引量:19
7
作者 吴宗凡 刘兴国 王高学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2-608,共7页
重金属和有机磷农药污染物在水域环境中普遍存在。以卤虫(Artemiasalina)为受试生物,采用固定浓度比法,研究了重金属Zn、Cd与辛硫磷和敌百虫2种农药以毒性单位比为4∶1、3∶2、1∶1、2∶3和1∶4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对卤虫的联合毒性,采... 重金属和有机磷农药污染物在水域环境中普遍存在。以卤虫(Artemiasalina)为受试生物,采用固定浓度比法,研究了重金属Zn、Cd与辛硫磷和敌百虫2种农药以毒性单位比为4∶1、3∶2、1∶1、2∶3和1∶4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对卤虫的联合毒性,采用等效线图解法判定毒物间的相互作用类型。同时,基于单一化合物的浓度-效应曲线,运用浓度加和(CA)和独立作用(IA)2种模型对不同配比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Zn-Cd混合物联合毒性随Zn比例的增加而增强。低Zn比例的混合物(1∶4、2∶3)表现为拮抗效应,中、高Zn比例的混合物(1∶1、3∶2和4∶1)为加和效应。5种不同配比的有机磷农药混合物均表现为加和效应。金属-农药混合物则均为拮抗作用。模型预测结果表明,CA能够较好地预测辛硫磷与敌百虫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而IA则更适用于对金属-农药混合物联合毒性的预测。以上结果表明,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比例是影响联合毒性的因素之一,毒性评估时应该充分考虑其影响。CA及IA模型同样适用于评估和预测包含相同或完全独立作用机制组分的混合物对非单细胞生物体(如卤虫)的联合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毒性 毒性预测 浓度加和 独立作用 卤虫
下载PDF
米氏凯伦藻对褶皱臂尾轮虫、卤虫和黑褐新糠虾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科 颜天 +1 位作者 周名江 何建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6-81,共6页
初步研究了一株米氏凯伦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卤虫(Artemia salina)幼体和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毒性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在较低密度下就能明显减少轮虫的种群数量,2... 初步研究了一株米氏凯伦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卤虫(Artemia salina)幼体和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毒性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在较低密度下就能明显减少轮虫的种群数量,24hEC50仅为20个/mL左右;该藻的各组分毒性比较结果显示,只有藻液和细胞重悬液有这种毒害作用,而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破碎液的影响不明显,表明这种毒害作用可能是由于活的藻细胞引起的;在米氏凯伦藻中卤虫和黑褐新糠虾的存活数量也明显下降。结果表明,米氏凯伦藻赤潮可能通过直接影响存活从而对浮游动物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卤虫(artemia salina) 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 种群数量 存活
下载PDF
赤潮的生物毒性评价初步研究——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一次胶州湾赤潮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颜天 谭志军 +4 位作者 李钧 张永山 于仁诚 王云峰 周名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50,共5页
在 2 0 0 0 0 7 2 5~ 30发生于青岛胶州湾 ,面积约 10km2 的赤潮过程中 ,于 2 0 0 0 0 7 2 6和 2 7日分别采集赤潮现场海水 ,以三种标准毒性实验生物黑褐新糠虾 (Neomysisawatschensis) ,卤虫 (Artemiasalina)和ICR品系小白鼠为实验... 在 2 0 0 0 0 7 2 5~ 30发生于青岛胶州湾 ,面积约 10km2 的赤潮过程中 ,于 2 0 0 0 0 7 2 6和 2 7日分别采集赤潮现场海水 ,以三种标准毒性实验生物黑褐新糠虾 (Neomysisawatschensis) ,卤虫 (Artemiasalina)和ICR品系小白鼠为实验动物 ,对胶州湾这次赤潮进行了初步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 :现场采集的赤潮海水和实验室经f/ 2培养后的藻液对卤虫有急性毒性作用 ,2 4h卤虫幼体的存活率分别为 83 %和 73 % ,对小白鼠的毒性均在相当于STX 0 .87~ 1.8μg/L的范围内 ,而对糠虾没有明显影响。本文同时分析了赤潮现场海水中的藻类组成与数量 ,探讨了此次赤潮的毒性来源和致毒机制 ,提出了对赤潮进行生物毒性评价的观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生物毒性 黑褐新糠虾 卤虫 小白鼠 评价 测试方法 胶州湾 海洋污染
下载PDF
多环芳烃对卤虫无节幼体的光诱导毒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丽平 郑丙辉 孟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8-754,共7页
以卤虫II^III龄无节幼体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内研究4种多环芳烃的光诱导毒性,比较了在有紫外(UV)和无UV照射条件下多环芳烃对卤虫幼体的存活和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UV辐射(UVA:476μW·cm-2;UVB:6.5μW·cm-2)明显... 以卤虫II^III龄无节幼体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内研究4种多环芳烃的光诱导毒性,比较了在有紫外(UV)和无UV照射条件下多环芳烃对卤虫幼体的存活和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UV辐射(UVA:476μW·cm-2;UVB:6.5μW·cm-2)明显提高了菲、蒽、荧蒽和芘对卤虫幼体的毒性,其24hLC50值分别是无UV照射条件下LC50值的1/139、1/182、1/102和1/88.UV照射诱导了荧蒽对卤虫幼体的氧化损伤,过氧化物酶(POD)对荧蒽的光诱导毒性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敏感;卤虫幼体的丙二醛(MDA)和Na+-K+-ATPase是衡量荧蒽光诱导毒性的较敏感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卤虫 光毒性
下载PDF
秦皇岛海域“褐潮”海水对卤虫、轮虫存活和摄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公晗 孔凡洲 +2 位作者 王云峰 颜天 周名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6,共7页
为评价秦皇岛褐潮现场海水的毒性,作者利用HPLC技术及CHEMTAX,分析了2013年7月2日采自秦皇岛褐潮高峰期微型及微微型浮游植物的色素组成及群落结构;测定了卤虫(Artemia salina)、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存活率和摄食量。研究表明,... 为评价秦皇岛褐潮现场海水的毒性,作者利用HPLC技术及CHEMTAX,分析了2013年7月2日采自秦皇岛褐潮高峰期微型及微微型浮游植物的色素组成及群落结构;测定了卤虫(Artemia salina)、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存活率和摄食量。研究表明,褐潮海水微型及微微型浮游植物中,海金藻(Pelagophyceae)占主要优势,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72.6%。褐潮海水抑制卤虫存活,卤虫48 h存活率降至77%;对轮虫24 h存活没有显著效应。此外,褐潮海水抑制卤虫、轮虫的摄食,卤虫、轮虫8 h内摄食量分别由(5.5±0.4)ng/个降至(2.4±0.4)ng/个、由(1.5±0.2)ng/个下降至(0.9±0.1)ng/个。该结果与美国的3株褐潮藻的毒性进行了比较。CCMP 1507对卤虫存活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他两株没有显著效应;3株褐潮藻对轮虫24 h存活都没有显著影响。暴露于3株褐潮藻中,卤虫的摄食量均显著较低;其中CCMP 1507在混合饵料中还抑制卤虫、轮虫对其他藻的摄食。对CCMP 1507各组分分析发现,该藻的毒性主要来源于藻细胞。结合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秦皇岛褐潮对卤虫、轮虫有一定的毒性,其毒性与CCMP 1507的毒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潮 卤虫(artemia salina) 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存活 摄食
下载PD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phytochemical analysis and toxicity of methanol extract of Etlingera elatior(torch ginger) flowers 被引量:5
12
作者 Subramanion Jo Thy Lachumy Sreenivasan Sasidharan +1 位作者 Velio Sumathy Zakaria Zurain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0年第10期769-774,共6页
Objective:To elucidate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medicinal potential of extract of Etlingera elatior(E.elatior).Methods:Phytochemical screening of the flower extract was done to determine the phytochemical ... Objective:To elucidate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medicinal potential of extract of Etlingera elatior(E.elatior).Methods:Phytochemical screening of the flower extract was done to determine the phytochemical in the extract.The pharmacological study included the determination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of metabolic flower extract.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extract was tested against medically important bacterial,yeast and fungal strains.Apart from that,the methanolic extract of E.elatior flower was further tested in vivo toxicity using the brine shrimp lethality test.Moreover,the flower extract was qualitatively screened for their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by 2,2-diphenyl-1- 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 assay.Results:The extract was effective on tested microorganisms and MIC values were in the range of 1.563-50.000 mg/mL.The brine shrimp lethality test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toxicity(LC<sub>50</sub>= 2.52 mg/mL) against Artemia salina.The E.elatior flower extract with high LC<sub>50</sub> value signified that this plant is not toxic to humans.While the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of the flower extract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the following compounds: flavonoids,terpenoids,saponin,tannins and carbohydrates whereas,alkaloids,anthraquinone and reducing sugars were absent.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flower extract required for 50% inhibition of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effect(IC<sub>50</sub>) were 9.14 mg/mL and 8.08 mg/mL for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8.08 mg/mL.Conclusion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extract of E.elatior flower possesses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to develop natural products based pharmaceuticals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lingera elatio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PHYTOCHEMICAL analysis artemia salina
下载PDF
不同饵料搭配对脊尾白虾幼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建华 张庆起 +1 位作者 高焕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2-665,共4页
通过脊尾白虾幼体饵料搭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海水小球藻、中肋骨条藻分别与虾片和卤虫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变态速率、存活率及体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虾片的育苗效果较差,幼体发育至2期溞状幼体后开始大量死亡... 通过脊尾白虾幼体饵料搭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海水小球藻、中肋骨条藻分别与虾片和卤虫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变态速率、存活率及体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虾片的育苗效果较差,幼体发育至2期溞状幼体后开始大量死亡,只有约30%的幼体变态成3期溞状幼体;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的脊尾白虾幼体组在第8d时有46%的幼体变态为仔虾,至第10d时幼体100%变态为仔虾;此外,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幼体的存活率为92%,其幼体在1期仔虾平均体长为5.199mm,平均日增长达到0.3079mm/d。由此可见,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有利于脊尾白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可用于脊尾白虾育苗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单胞藻 卤虫 虾片 存活率
下载PDF
Isolation of toxic compounds from wild Phaeocystis globosa 被引量:4
14
作者 Chao Long Wan-Ci Luo +3 位作者 He-Ying Zhou Yu-Feng Shi Cheng-Hai Gao Ri-Ming Hu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47-250,共4页
Two new compounds, namely taenialactam C and globorin A(1 and 2), as well as six known compounds,cornoside(3), 2-phenylethyl-b-D-glucoside(4), 3-isopropyl-5-acetoxycyclohexene-2-one-1(5), 4-methyl-phenol(6),... Two new compounds, namely taenialactam C and globorin A(1 and 2), as well as six known compounds,cornoside(3), 2-phenylethyl-b-D-glucoside(4), 3-isopropyl-5-acetoxycyclohexene-2-one-1(5), 4-methyl-phenol(6), 5-[(2S)-2-aminobutyl]-2-methyl-phenol(7), and 1-(4-methylphenyl)-1-propanone(8) were isolated from wild Phaeocystis globosa. The structures of the new compounds were established by detaile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by comparison with spectral data of related known compounds.The structures of the known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their spectroscopic data with tho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also reports toxicity properties of the eight compounds against the brine shrimp Artemia salina and juvenile Epinephelus akaara fish. Some of these compounds showed significant lethality on the brine shrimp A. salina and the juvenile E. akaara f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eocystis globosa Epinephelus akaara artemia salina TOXICITY
原文传递
颗石藻Pleurochrysis carterae不同细胞状态对卤虫的致死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莹 周成旭 +1 位作者 骆其君 马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61-568,共8页
颗石藻Pleurochrysis carterae对卤虫具有显著的致死效应,但其机理尚未明确.P.carterae的细胞生活史中会出现钙化细胞、非钙化细胞以及分枝丝状体的细胞状态.为了探明该种颗石藻对卤虫的致死原因,通过人为干预,分别获取了几种状态的细... 颗石藻Pleurochrysis carterae对卤虫具有显著的致死效应,但其机理尚未明确.P.carterae的细胞生活史中会出现钙化细胞、非钙化细胞以及分枝丝状体的细胞状态.为了探明该种颗石藻对卤虫的致死原因,通过人为干预,分别获取了几种状态的细胞或相关组分,包括:钙化细胞(指钙化单细胞C-cell)、从非钙化单细胞N-cell动态释放的钙化细胞(N-C-cell)、非钙化单细胞(N-cell)、非钙化分枝丝状体(F)、带有机质基板的颗石粒外壳(L)、钙化细胞的冻干藻粉(Ly).以喂养组和饥饿组为对照,比较研究了P.carterae不同细胞状态或组分在作用密度和作用时间上对卤虫(Artemia salina nauplii)无节幼虫的致死效应差异.结果显示:钙化细胞和非钙化单细胞可以对卤虫幼虫产生显著的致死效应,这种致死效应显著差异于饥饿致死效应(p<0.05).致死效应与作用时间及藻密度显著相关,钙化细胞对卤虫的半致死密度为72hLD50=6.16×103cells·mL-1,96hLD50=2.19×103cells·mL-1,高密度时(105、106cells·mL-1)的卤虫半致死时间分别为68.4h和53.3h.非钙化丝状体、颗石粒和冻干藻粉对卤虫的致死效应与饥饿致死效应一致.非钙化丝状体、颗石粒、冻干藻粉以及裸露细胞重新钙化过程均不向水中释放有害物质.颗石藻P.carterae对卤虫的致死效应与卤虫对生活颗石藻单细胞的摄食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石藻 Pleurochrysis carterae 细胞状态 卤虫 致死率
下载PDF
有毒亚历山大藻对卤虫存活率和摄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振兴 邹迎麟 +2 位作者 朱明远 王宗灵 王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42-3947,共6页
研究了有毒亚历山大藻对卤虫存活率和摄食率两方面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卤虫存活率实验中,有毒亚历山大藻在2000cells/ml的密度下,对卤虫具有致死效应,卤虫在24-168h内全部死亡;在摄食实验中,有毒亚历山大藻对卤虫的摄食产生... 研究了有毒亚历山大藻对卤虫存活率和摄食率两方面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卤虫存活率实验中,有毒亚历山大藻在2000cells/ml的密度下,对卤虫具有致死效应,卤虫在24-168h内全部死亡;在摄食实验中,有毒亚历山大藻对卤虫的摄食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卤虫对有毒藻的平均摄食率明显低于无毒藻组和混合实验组。在加入无毒藻东海原甲藻的混合培养状态下。卤虫存活率上升,30-60min摄食率增加,东海原甲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卤虫的毒害作用。有毒藻产生的PSP毒素并非导致卤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毒害作用可能与出现在卤虫体外的黏附物质有关。通过对3个不同生长期卤虫的研究发现,后无节幼体卤虫对有毒亚历山大藻的毒害作用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山大藻 卤虫 存活率 摄食率 东海原甲藻 PSP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丰年虾孵化的影响及孵化条件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欧阳娟 薛松磊 +2 位作者 徐妍 沈晖 崔恒宓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83-86,共4页
文章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各种环境因素对丰年虾孵化率影响,对丰年虾孵化条件进行优化。试验设定了5个温度梯度(24、26、28、30、32℃)、7个pH梯度(7.0、7.5、8.0、8.5、9.0、9.5、10)、7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 文章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各种环境因素对丰年虾孵化率影响,对丰年虾孵化条件进行优化。试验设定了5个温度梯度(24、26、28、30、32℃)、7个pH梯度(7.0、7.5、8.0、8.5、9.0、9.5、10)、7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35‰)、5个时间梯度(20、22、24、26、28 h)。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单独的温度、pH、盐度及孵化时间对丰年虾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并且协同因素对丰年虾孵化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最佳孵化率分别出现在:温度为28℃、pH为9.5、盐度为10‰、孵化时间为22 h。在同一环境下,影响孵化率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温度和盐度、孵化时间、pH。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优化孵化方案,温度为30℃、pH为9.5、盐度为10‰、孵化时间为22 h,该条件下孵化率达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年虾 环境因素 孵化条件 优化
下载PDF
In vivo toxicity study of Lantana camara 被引量:3
18
作者 Badakhshan Mahdi Pour Sreenivasan Sasidhar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1年第3期230-232,共3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oxicity of methanol extract of various parts(Root,Stem,Leaf, Flower and Fruit) of Lantana camara(L.Camara) in Artemia salina.Methods:The methanol extracts of L.camara were tested for in v...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oxicity of methanol extract of various parts(Root,Stem,Leaf, Flower and Fruit) of Lantana camara(L.Camara) in Artemia salina.Methods:The methanol extracts of L.camara were tested for in vivo brine shrimp lethality assay.Results:All the tested extract exhibited very low toxicity on brine shrimp larv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ot extract was the most toxic part of L.camara and may have potential as anticancer agent.Conclusions: Methanolic extract of L.camara is relatively safe on short-term expo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TANA camara artemia salina TOXICITY
下载PDF
臭氧在卤虫卵孵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宫小明 刘淇 +1 位作者 王群 李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1,共4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ozone concentration on the hatching rate of Artemia salina cysts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hatched nauplii. In the same time we have done some researches on the disinfe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ozone concentration on the hatching rate of Artemia salina cysts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hatched nauplii. In the same time we have done some researches on the disinfect effect of ozone .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low ozone concentration can increase the hatching rate of Artemia salina cysts, the concentration about 0.87mg/L is the best level for hatching,and the safe concentration to hatch Artemia salina nauplius is under 0.60 mg/L. According to the curve of ozone declining in seawater, we suggest that using the concentration 0.8~0.9 mg/L to treat the incubation water should increase the rates of hatch Artemia salina cysts and be safe to Artemia salina naupl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卤虫卵 孵化 应用效果 成活率 杀菌效果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沉积物对卤虫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晁敏 伦凤霞 +1 位作者 王云龙 沈新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0-1024,共5页
以Ⅱ-Ⅲ龄卤虫幼体(Artemia salina)为受试生物,开展生物检测试验,研究长江口南支沉积物的毒性效应。生物检测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部分站位的沉积物对卤虫幼体已产生毒性效应,其中,2、5、8三站沉积物对卤虫体长和体内SOD酶活性具有显著影... 以Ⅱ-Ⅲ龄卤虫幼体(Artemia salina)为受试生物,开展生物检测试验,研究长江口南支沉积物的毒性效应。生物检测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部分站位的沉积物对卤虫幼体已产生毒性效应,其中,2、5、8三站沉积物对卤虫体长和体内SOD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1号和2号站沉积物对卤虫体内LDH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多个毒性效应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长江口南支各站因子得分F,F值大小可表征各站沉积物对卤虫综合毒性的强弱,各站F值排序为:2号(-1.59)<5号(-0.76)<8号(-0.42)<1号(0.06)<6号(0.62)<7号(0.78)<3号(1.31),2号站沉积物毒性最强,3号站毒性最弱。经逐步回归分析,因子得分F与沉积物中Cu、Cd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91,p<0.05),表明长江口南支沉积物中Cu和Cd是对卤虫产生毒性效应的关键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支 沉积物 毒性 卤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