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沙维的《汉字文法》与比丘林的《汉文启蒙》 被引量:1
1
作者 柳若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156,共6页
近年来,随着澳门研究的日益深入,澳门作为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的意义越来越得到彰显。澳门作为历史上西方入华传教士学习汉语的基地,在这里所诞生的汉语研究著作,对于外国人的汉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天主教遣使会传教士江沙维1... 近年来,随着澳门研究的日益深入,澳门作为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的意义越来越得到彰显。澳门作为历史上西方入华传教士学习汉语的基地,在这里所诞生的汉语研究著作,对于外国人的汉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天主教遣使会传教士江沙维1829年出版的《汉字文法》,不仅是澳门圣若瑟修院汉语教学的重要教材,而且对西方人的汉语学习以及其后的汉语语法书的撰写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比俄罗斯汉学史上第一部汉语语法书——《汉文启蒙》,两者之间也能够找到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江沙维 汉字文法 比丘林 汉文启蒙
下载PDF
汉语俗语在清朝东西方学者眼中的异同——以易本烺《常谭搜》和童文献《中国俗语》为切入点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荐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3期165-170,206,共7页
中国学者在先秦就关注到汉语中的俗语现象,“俗语”类词已成时人笔下的高频词,到同治年间中国士大夫对雅、俗之辨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易本烺的《常谭搜》可视为标志性的成果。同时,西方来华传教士也把目光聚焦于汉语俗语,如法国神... 中国学者在先秦就关注到汉语中的俗语现象,“俗语”类词已成时人笔下的高频词,到同治年间中国士大夫对雅、俗之辨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易本烺的《常谭搜》可视为标志性的成果。同时,西方来华传教士也把目光聚焦于汉语俗语,如法国神父童文献于1869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国俗语》,首度以专书的形式裒辑汉语俗语。将中西学者著作中裒辑的语料进行比较后发现,汉语俗语的内涵和外延在以易本熄、童文献为代表的中西方学者的心目中并不完全一致,西方学者眼里的“俗语”比中国士大夫心目中的“俗语”,似更接近俗语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俗语 易本烺 《常谭搜》 童文献 《中国俗语》 江沙维 《汉字文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