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fer out Patients Receiv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from Programme Clinic: A Potential “Leak” in the HIV Treatment Cascade 被引量:1
1
作者 Manisha Ghate Sunil Zirpe +3 位作者 Nilam Gurav Ramesh Paranjape Bharat Rewari Raman Gangakhedkar 《World Journal of AIDS》 2014年第4期382-386,共5页
Background: India has scaled up ART programme very rapidly. Though there are reports on retention of patients in the national programme, data on transfer out patients within the ART centers are scanty in India. Method... Background: India has scaled up ART programme very rapidly. Though there are reports on retention of patients in the national programme, data on transfer out patients within the ART centers are scanty in India. Methods: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receiving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between January 2006 and July 2013. The patients who were transferred out from the ART center at National AIDS Research Institute in Pune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data on whether they reached the respective ART centers were collected either by making telephonic calls to the patients and/or to the respective ART centers. Results: Of the total 3015 patients ever started on treatment from the ART center, 158 (5.24%) were transferred out to other ART centers. Of these, 123 (77.8%) patients reached other centres and they were “transferred in”. However, 15 (9.5%) did not reach to respective ART centers and information could not be obtained for 20 (12.7%) transferred out patient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ose who were not living with their partners were 4.53 times more likely to not to reach the preferred ART centre after taking transfer [OR, 95% CI: (1.24 - 16.51), p = 0.022]. Conclusion: Our data suggest that significant number of transfer out patients is lost in HIV treatment cascade. Considering the total PLHIV on treatment in the country, this group adds significantly to the burden of lost to follow up patients.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 of tracking the transfer out patients in the programme which will help in patching an important leak in the cascade of HIV c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TRANSFER OUT art centre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艺术馆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轲 张弘 侯正华 《时代建筑》 2011年第5期124-129,共6页
文章介绍了标准营造设计的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艺术馆,同时讨论了艺术馆的当地性与当代性特征,提出"文化平视"的态度是在西藏特殊文化的背景下当代建筑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标准营造 艺术馆 当地性 当代性 文化平视
下载PDF
怡亨当代艺术会馆结构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博尧 徐福江 +2 位作者 盛平 冯岩 张沫洵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02-107,共6页
怡亨当代艺术会馆项目为大跨度复杂连体结构,地上部分由两栋塔楼及两个空中连廊组成。两栋塔楼均为单跨结构,在7~9层、15~17层分别设有3层高连体结构,将两栋塔楼连为一体,使塔楼和连廊共同受力、共同工作。上连廊主要受力体系由两道... 怡亨当代艺术会馆项目为大跨度复杂连体结构,地上部分由两栋塔楼及两个空中连廊组成。两栋塔楼均为单跨结构,在7~9层、15~17层分别设有3层高连体结构,将两栋塔楼连为一体,使塔楼和连廊共同受力、共同工作。上连廊主要受力体系由两道连接于塔楼之间的两道空腹桁架组成,跨度约为38m;下连廊与上连廊相比,体型基本一致,但向外旋转了9°左右。根据风洞试验数据,对整体结构计算分析并取包络进行设计,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小震、中震、大震等多工况下静力分析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关键复杂节点进行了节点应力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怡亨当代艺术会馆 大跨度复杂连体结构 空腹桁架 抗震性能化分析
原文传递
形式表达下重庆地区当代建筑的地域性
4
作者 任洋 《重庆建筑》 2014年第4期24-26,共3页
地域性特征是当代建筑的重要内因,也是适应未来全球化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重庆地区的地域性建筑创作发展出了独特的地域表达形式,从近年一些典型地域性建筑及建筑群体所形成的城市空间可以看出,在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以及地方... 地域性特征是当代建筑的重要内因,也是适应未来全球化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重庆地区的地域性建筑创作发展出了独特的地域表达形式,从近年一些典型地域性建筑及建筑群体所形成的城市空间可以看出,在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以及地方材料和人文传统的影响下,当代建筑地域性的形式表达融合了当今新的功能、结构所表达出的形式,仍是地域创作的一种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当代建筑 地域性 建筑形式 国泰艺术中心 重庆天地 洪崖洞
下载PDF
拓扑学非度量概念在BAM/PFA形式设计中的应用
5
作者 赵温华 荣丽华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期39-41,共3页
以伊东丰雄设计的BAM/PFA新视觉艺术中心为例,结合仙台媒体中心,探讨拓扑学的非度量性概念在建筑空间形式设计中的启发意义,指出拓扑学与建筑设计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更大的能量。
关键词 信息时代 新视觉艺术中心 度量性 连续 制度
下载PDF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结构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边建烽 黄泰赟 +3 位作者 符景明 庄信 杜元增 李源波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1-48,共8页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结构主要由内部主体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非解析连续异形曲面造型外帷幕钢结构组成。外帷幕钢结构以曲面脊线等特征线为协调或支承边界,采用基本随形单层钢网格壳体结构,通过外围随形斜折柱钢框架、前厅...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结构主要由内部主体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非解析连续异形曲面造型外帷幕钢结构组成。外帷幕钢结构以曲面脊线等特征线为协调或支承边界,采用基本随形单层钢网格壳体结构,通过外围随形斜折柱钢框架、前厅蜂窝网格壳体结构及内部伞撑支承于主体混凝土结构。针对结构空间受力的主要特点,采用SAP2000软件重点分析外帷幕钢结构对主体结构的附加倾覆效应;针对倾斜蜂窝网格壳体与大跨连廊构成的组合转换承载体系,对其受力特点、人行激励下的舒适度及抗连续倒塌等进行专项分析。结果表明,倾斜钢框架和蜂窝网格壳体结构在重力荷载下对主体结构的附加倾覆效应显著,设计中需要关注主体水平构件轴向力的叠加效应,需要对部分楼盖采取加厚楼板、提高配筋率、设置钢板、施加无粘结预应力等加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随形外帷幕钢结构 倾斜受力结构 倾斜蜂窝网格壳体结构 组合转换承载体系 大跨连廊 舒适度分析 抗连续倒塌分析
下载PDF
大地的雕刻——解读西班牙Magma艺术和会议中心
7
作者 周璟璟 《中外建筑》 2008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Magma艺术和会议中心是西班牙建筑师费尔兰多·费尼斯(Fernando Menis)的代表作。文章以建筑的造型、空间和建构为切入点,解读该建筑与环境景观的关系。"大地的雕刻"是其对环境景观特征的呼应和强化。
关键词 Magma艺术和会议中心 景观 建构 雕塑 有机的生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