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筋针”的作用机制探析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农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93-1296,共4页
为了探析"筋针"的作用机制,笔者查阅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加以分析,认为"筋针"诊治疾病主要集中于经筋病变所致的筋性痹病、筋性腔病与筋性窍病。经筋类似于皮下浅深筋膜,与卫气密切相关;筋病乃卫气不足,邪气郁结... 为了探析"筋针"的作用机制,笔者查阅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加以分析,认为"筋针"诊治疾病主要集中于经筋病变所致的筋性痹病、筋性腔病与筋性窍病。经筋类似于皮下浅深筋膜,与卫气密切相关;筋病乃卫气不足,邪气郁结卫气所致。筋针以浮而浅刺、定向透刺、无感得气为特点,治疗筋病以宣导卫气、疏调经筋为取效关键,使卫充邪去,从而实现治疗筋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针 针感 得气 经筋 卫气
原文传递
“得气”与“气至” 被引量:48
2
作者 刘农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8-830,共3页
为阐明"得气"与"气至"的内在关系,通过重温《内经》有关理论,结合有关学者的观点,分析比较二者的关系。"得气"是中气穴的标志,也是气至针下的征象,更是针刺补泻的前提。得气的感觉来自医患双方,其表现形... 为阐明"得气"与"气至"的内在关系,通过重温《内经》有关理论,结合有关学者的观点,分析比较二者的关系。"得气"是中气穴的标志,也是气至针下的征象,更是针刺补泻的前提。得气的感觉来自医患双方,其表现形式既有"紧而疾""沉涩紧""轻滑慢"与"针下热""针下寒"的显性得气,也有"针染(游)于巷"的隐性得气,以及"徐而和"之谷气显示的气调状态。"气至"有"气至针下"与"气至病所"两方面含义。气至针下与得气内涵相近;气至病所,主要体现在气至而有效,表现形式有即刻效应与滞后效应两种。得气与气至含义各有侧重,得气突出医者在针刺过程(辨气、守气、调气)中的重要性,并提示隐性得气的临床意义;而气至强调气至而有效,即临证当分清表里虚实,表浅筋脉病候,可缪刺、浅刺,收效较快;深里虚实病证,当补泻得谷气,虽见效滞后,但脉象可鉴,告诫针灸临床不可忽视脉象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穴位 得气 气至 谷气
原文传递
针刺曲池穴得气和捻转补泻手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睢明河 王朝阳 马文珠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3期87-9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穴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评价不得气、得气、捻转补法和捻转泻法的效应。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不得气组、得气组、得气左转组和得气右转组,分别于针刺前...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穴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评价不得气、得气、捻转补法和捻转泻法的效应。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不得气组、得气组、得气左转组和得气右转组,分别于针刺前、进针10min、起针即刻和起针10min测量血压。结果:与针刺前相比,针刺后各组血压明显降低(P<0.01);得气组、得气左转组、得气右转组、虚补实泻("得气左转组"中的虚证和"得气右转组"中的实证)、虚泻实补("得气左转"中的实证和"得气右转"中的虚证)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不得气组(P<0.01);得气组、得气左转组、得气右转组、虚补实泻、虚泻实补之间的降压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针刺治疗中,不得气也有效,但得气比不得气效果好;以针的捻转方向的不同来区分的捻转补泻手法即"左转为补,右转为泻"在本研究中未显示相应的补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针刺 得气 捻转补泻 曲池
下载PDF
“得气”“气至”“针感”概念之我见 被引量:19
4
作者 林驰 马良宵 +8 位作者 苑鸿雯 张鹏 齐丹丹 李静 辛思源 胡妮娟 郝杰 王培 朱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92-2895,共4页
得气、气至、针感,三者的概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得气和气至均有"针与经气相得"和"经气调和"之意,同时气至还有针前气至和气至病所的涵义。针感包括患者针感和医者手下感。其中,患者针感既包括反映针下得... 得气、气至、针感,三者的概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得气和气至均有"针与经气相得"和"经气调和"之意,同时气至还有针前气至和气至病所的涵义。针感包括患者针感和医者手下感。其中,患者针感既包括反映针下得气的,也包括能反映气至气调的,还包括与经气变化无关的针感。因此气至的概念包含得气,而针感的概念与气至和得气均有交叠之处。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得气",应理解为"针与经气相得",主要研究方向有文献研究、得气与临床疗效关系研究以及得气的客观量化研究。针感作为体察得气的重要指征,是目前研究的主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气至 针感
原文传递
悬灸得气的特征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谢丁一 陈日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7-1139,共3页
阐述悬灸得气的特征及其临床应用。通过文献研究与临床实践,从悬灸得气的特征、悬灸得气提高临床疗效的临床依据及悬灸如何得气3个方面明确悬灸得气在临床中的关键作用,及对灸疗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悬灸穴位能产生类似针刺样的得气现象,... 阐述悬灸得气的特征及其临床应用。通过文献研究与临床实践,从悬灸得气的特征、悬灸得气提高临床疗效的临床依据及悬灸如何得气3个方面明确悬灸得气在临床中的关键作用,及对灸疗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悬灸穴位能产生类似针刺样的得气现象,悬灸得气的特征是在施灸部位产生透热、扩热和传热等非局部或非表面的热感,甚至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悬灸必须产生热敏灸感现象才能提高灸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灸 得气 针刺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电针足三里得气与否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邓丽芬 周杰芳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10期668-669,共2页
目的探讨得气在电针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以相同电针参数刺激73例健康人足三里穴的得气点和2个非得气点,用生理仪测定和记录电针得气点和非得气点时小腿肌肉收缩力,并进行比较。结果得气点平均肌缩力为6.29N(牛顿)非得气点分别为3.76N和... 目的探讨得气在电针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以相同电针参数刺激73例健康人足三里穴的得气点和2个非得气点,用生理仪测定和记录电针得气点和非得气点时小腿肌肉收缩力,并进行比较。结果得气点平均肌缩力为6.29N(牛顿)非得气点分别为3.76N和3.71N(P<0.01);男组得气点肌缩力为8.01N,女组为4.61N(P<0.01),得气点平均深度为2.73cm。结论得气与否影响电针肌缩反应强度;足三里得气点位于皮下2.73cm处,范围小于1cm;男性电针收缩力强于女性;电针肌缩反应可作为判断得气程度的参考指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 得气 非得气 肌肉收缩力
下载PDF
从“神应而有效”谈针刺得气判断标准——石学敏治神思想传承体会 被引量:15
7
作者 田翠翠 余亮 +2 位作者 慕容志苗 王舒馨 樊小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6-670,共5页
从“气至而有效”切入,认为得气、气至、针感都不能同时包含针刺的效应属性、部位属性、表现属性,需寻找更加合适,用以判断得气、临床疗效的标准。受“得气为神应,神应而有效”启发,笔者提出以“神应”一词统括得气众多外在表现,统筹得... 从“气至而有效”切入,认为得气、气至、针感都不能同时包含针刺的效应属性、部位属性、表现属性,需寻找更加合适,用以判断得气、临床疗效的标准。受“得气为神应,神应而有效”启发,笔者提出以“神应”一词统括得气众多外在表现,统筹得气、气至、针感3个概念分别具有的属性。石学敏院士以“神应而有效”指导临床,重视治神以提高临床疗效、以神应判定针刺是否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神 神应 得气 针感 气至
原文传递
浅谈针感、气至与得气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芳 王鸿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32-1134,共3页
现行规划教材《针灸学》认为针感、气至与得气含义相同,笔者认为不甚妥当,故引用《内经》和古今知名注家的注释、论述及研究认识,对其含义进行思辩。针感是医者及患者的主观感受及自觉反应;气至是调动机体正气祛邪外出,使患病机体趋愈... 现行规划教材《针灸学》认为针感、气至与得气含义相同,笔者认为不甚妥当,故引用《内经》和古今知名注家的注释、论述及研究认识,对其含义进行思辩。针感是医者及患者的主观感受及自觉反应;气至是调动机体正气祛邪外出,使患病机体趋愈达到治疗效果;得气是针灸治疗的最终目的。针感、气至与得气并不是同一概念,明确其概念能更好地指导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感 气至 得气
原文传递
试析《灵枢》对气至的认识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存志 高树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73-174,共2页
总结《灵枢》对气至的认识 ,提出气至是指谷气至 ,是补泻气调的过程。《灵枢》把谷气至作为针刺取效的关键 ,故明确气至的实质 ,对于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灵枢》 气至 谷气 针灸 得气
下载PDF
针刺三阴交对痛经患者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红外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桂雯 张鹏 +9 位作者 李静 王培 林驰 胡妮娟 郝杰 胡尚卿 赵珉一 孙俊俊 王亚峰 朱江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的应用Flir-SC62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针刺三阴交穴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温度的影响,分析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温度变化可否作为寒湿凝滞型痛经的辅助诊断依据及针刺效应和针刺得气效应的客观... 目的应用Flir-SC62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针刺三阴交穴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温度的影响,分析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温度变化可否作为寒湿凝滞型痛经的辅助诊断依据及针刺效应和针刺得气效应的客观指标。方法纳入6例健康受试者及30例痛经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寒凝对照组、期望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组。两对照组不予针刺,期望得气组与期望不得气组均针刺双侧三阴交穴30 min,记录针感。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测各组关元穴、双侧三阴交穴体表温度40 min,每10 min记录1次,并计算出0-10 min、10-20 min、20-30 min、30-40 min及0-30 min、0-40 min等各时段温度。依据得气感的有无判断实际是否得气,并将期望得气组分为期望得气实际得气组(以下简称期得实得组)和期望得气实际未得气组(以下简称期得实未得组);将期望不得气组分为期望不得气实际得气组(以下简称期不得实得组)和期望不得气实际未得气组(以下简称期不得实未得组)。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结果与健康对照组(6例)比较,寒凝对照组(6例)关元穴在0-30 min及0-40 min时段温度显著降低(P〈0.05);左侧三阴交穴在0-40 min时段温度显著降低(P〈0.05),左、右侧三阴交穴在30-40 min时段温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寒凝对照组比较,期得实得组(12例)及期不得实得组(11例)关元穴在0-30 min及0-40 min时段温度显著升高(P〈0.05);期不得实得组左侧三阴交穴在0-40 min时段温度显著升高(P〈0.05),左、右侧三阴交穴在30-40 min时段温度均显著升高(P〈0.05)。期得实未得组患者有0例,期不得实未得组患者仅1例,无法统计。结论初步认为,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降低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寒凝型痛经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三阴交 寒凝证 痛经 经穴体表温度 红外热像 得气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得气对脑功能活动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壮 王亚峰 +4 位作者 孙俊俊 曹卉娟 胡妮娟 马良宵 朱江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评价针刺足三里后得气状态相较于静息状态激活的脑区。方法:检索国内外10个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5个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系统收集以fMRI为观察指标,比较针刺足三里后得气状态相较于静息状态的不同脑活动临床试验文献。采用SDM软件进行... 目的:评价针刺足三里后得气状态相较于静息状态激活的脑区。方法:检索国内外10个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5个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系统收集以fMRI为观察指标,比较针刺足三里后得气状态相较于静息状态的不同脑活动临床试验文献。采用SDM软件进行体素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185名受试者。均值分析的结果显示,针刺足三里后有5个脑区的活动较静息状态更为活跃,包括右额下回、眶部、右中值扣带/扣带旁回、右缘上回以及右脑桥。结论:初步认为,针刺足三里后得气状态相较于静息状态有更多更强烈的脑区激活,且针刺足三里得气后激活的脑部区域与足三里的主治功能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得气 足三里 脑功能 FMRI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不同刺激量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任建雷 宣丽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刺激量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强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轻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量表(H... 目的比较不同刺激量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强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轻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量表(H-B)功能值、多伦多面神经分级系统量表(TFGS)评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DFNP)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问卷量表(FDI)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功能值、TFGS评分、DFNP评分及FDI各项评分(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功能值、TFGS评分、DFNP评分及FDI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对照组为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刺激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面部肌肉功能障碍,减轻面部神经残疾及活动损伤程度,并不会因刺激程度加重而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面瘫 中枢性 中风后遗症 脑卒中 得气
下载PDF
溯《内经》、《难经》之“得气”——试析“治神”与“调气”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郝杰 朱江 +5 位作者 张鹏 李春华 林驰 胡妮娟 辛思源 李静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0期879-882,共4页
目的文章旨在溯本求源,述"得气"与"治神"、"得气"与"调气"及"得气"与二者的内外之境变化,从此三方追溯《内经》、《难经》所述,作为立论"得气"之依据。方法查阅《内经》... 目的文章旨在溯本求源,述"得气"与"治神"、"得气"与"调气"及"得气"与二者的内外之境变化,从此三方追溯《内经》、《难经》所述,作为立论"得气"之依据。方法查阅《内经》、《难经》录著古籍与历代各家的经文注述37本,以王冰、马莳、杨上善所注为据。结果依"治神"而言,需治医者、患者与环境三者之神,且需观、守气至之机。从"调气"而论,有"得气"即达"调气"补泻之效,从取穴端正、浅深适宜、方向逢时上述"调气",与强调候、辨气至之气而"调气"等不同著述。并且,内外之境的差异变化亦从"调气"与"治神"上对"得气"产生影响。结论无论是从"得气"的获取、判别及调整均与治神及调气存有密切关联。二者相辅相成于医者的整个针刺过程,是"得气"取效之精要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内经》 《难经》 得气 治神 调气
下载PDF
古代针刺补泻手法再认识 被引量:8
14
作者 虞逸舒 董雪莲 艾炳蔚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2450-2453,共4页
捻转补泻在二维平面上为迎随的一种演变,在三维层面与提插手法不可分割。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并非矛盾,只是手法作用时机以及所处层面不同。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这两种手法作用的时机以及所处穴位的层面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徐疾补... 捻转补泻在二维平面上为迎随的一种演变,在三维层面与提插手法不可分割。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并非矛盾,只是手法作用时机以及所处层面不同。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这两种手法作用的时机以及所处穴位的层面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徐疾补泻往往作用于进针出针的过程中,不需要有得气的先决条件,涉及层面贯穿穴位内外。"徐而疾则实"。徐入是为了慢慢引阳气入内,疾出是防正气随针外泻。提插补泻则是在针刺入穴位之后以得气为基础进行的,"紧感"即是针刺得气的一种感应。提插补泻所处层面为穴位内的进退,重插从卫取气,追阳内交,欲激发人体正气,轻提可防止正气耗散;重提从荣置气,引阴外出,引正气外出抗邪,轻插为防止邪气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补泻 提插补泻 徐疾补泻 补泻效应 得气 从卫取气 从荣置气
下载PDF
针刺得气的客观化研究概况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文迅 刘璐 +3 位作者 赵洛鹏 徐晓白 赵冰骢 李彬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216-7218,共3页
得气是提高针刺疗效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总结目前针刺得气客观化的研究结果,对目前的得气客观化技术进行梳理总结。目前的针刺得气客观化研究主要关注穴位局部、中枢2个方面,相关技术以超声、红外热成像、核磁共振成像为主。针刺得气效... 得气是提高针刺疗效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总结目前针刺得气客观化的研究结果,对目前的得气客观化技术进行梳理总结。目前的针刺得气客观化研究主要关注穴位局部、中枢2个方面,相关技术以超声、红外热成像、核磁共振成像为主。针刺得气效应研究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尝试:开展实时动态多靶点检测、关注得气客观检测结果与疗效之间的对应关系、促进穴-病-法联合研究、探讨针刺得气与脑功能的变化,以更全面了解得气效应并指导临床实践,阐释针刺调神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得气 靶器官 信号 客观化
原文传递
针刺机器人在针刺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天成 卢东东 +3 位作者 韩旭 杨晓媛 贾卜宇 孙建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2-755,共4页
针刺疗效在国际上存在争议,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针刺刺激量的不确定性。国内已有关于针刺刺激量的定量研究,但由于影响针刺刺激量的相关因素很多,且针刺刺激量的判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目前研究尚未能形成针刺定量的相关标准。在分析国内外... 针刺疗效在国际上存在争议,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针刺刺激量的不确定性。国内已有关于针刺刺激量的定量研究,但由于影响针刺刺激量的相关因素很多,且针刺刺激量的判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目前研究尚未能形成针刺定量的相关标准。在分析国内外针刺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的针刺机器人,可实现对快速进针和捻转操作及在限制位置停止的要求,且有多重措施来保证进针位置的准确。该针刺机器人具有精确化定量控制的特点,更适用于动物实验,可有效提高针刺操作客观性及针刺研究的可重复性。认为其是促进针刺标准化,尤其是针刺实验研究标准化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机器人 得气 定量研究
原文传递
释“得气”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1期86-88,共3页
本文以《内经》所述为根据,探讨了"得气"的实际内涵。认为《内经》中并无把"得气"与患者的酸痛等反应相联系的论述。"得气"是指针刺时在患者穴位中出现的气聚现象,取决于医者自身对患者穴位中气机变化的... 本文以《内经》所述为根据,探讨了"得气"的实际内涵。认为《内经》中并无把"得气"与患者的酸痛等反应相联系的论述。"得气"是指针刺时在患者穴位中出现的气聚现象,取决于医者自身对患者穴位中气机变化的客观体察。"调气"是《内经》治疗疾病的根本大法,而"调气"必须先要"得气"。另一方面,治疗后把握和维持平调的气机,守护正气,抗拒邪气,同样也是"得气"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气至 调气
下载PDF
得气内涵的演变及其与气至、针感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章庆庆 朱世鹏 +4 位作者 罗丽 王洋 张露芬 朱江 李晓泓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9-21,共3页
古今文献多以得气、气至与针感等概念来表述针刺感应,而对于三者含义的异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分析了得气的内涵,及其与气至、针感的异同及关系。认为得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得气是针... 古今文献多以得气、气至与针感等概念来表述针刺感应,而对于三者含义的异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分析了得气的内涵,及其与气至、针感的异同及关系。认为得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得气是针灸治疗的前提,气至为广义得气,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针感是针刺后机体的所有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气至 针感 内涵 关系
下载PDF
针刺得气的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春琛 石广霞 +2 位作者 李旭 袁芳 刘银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98-1201,1205,共5页
得气作为研究经络实质和针灸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得气既是针刺效果的前提,也是治疗关键因素。随中医现代科学化研究进程,未来引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力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验证得气相结合,对其客... 得气作为研究经络实质和针灸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得气既是针刺效果的前提,也是治疗关键因素。随中医现代科学化研究进程,未来引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力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验证得气相结合,对其客观评定并与针效和临床诊疗结合,细化对得气的研究,构建现代针灸学得气这一重要内容的测评体系,共同促进针灸学发展。现从得气的概念、穴位本态、穴位敏化机制、主观客观评价、影响因素及得气与针效的量效等关系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针刺 穴位敏化 穴位本态 针感 量表 评价体系 量效关系
下载PDF
庄礼兴教授导气同精针法新解 被引量:6
20
作者 邹冬蕾 庄礼兴 唐纯志 《四川中医》 2021年第12期4-8,共5页
庄礼兴教授根据《内经》、"东垣"针法、靳瑞教授"导气同精"针法、"精-气-血"的学术理论,并结合其临床经验,提出导气同精针法为"得气"手法而非补泻手法,导气同精针法可与补泻手法联合运用治疗... 庄礼兴教授根据《内经》、"东垣"针法、靳瑞教授"导气同精"针法、"精-气-血"的学术理论,并结合其临床经验,提出导气同精针法为"得气"手法而非补泻手法,导气同精针法可与补泻手法联合运用治疗虚实分明疾病。"气乱"可致"精乱"、"血乱","徐出徐入"之"徐"作和缓、均匀、针下有力之新解,"定志调神,徐入徐出,以意引气,定针导气"的导气同精新操作,用于治疗气机逆乱、阴阳失和,或虚实不明显的病症中,临床多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气同精针法 得气 徐入徐出 精气血 庄礼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